万科股权之争来龙去脉

合集下载

20160705 万科股权争夺事件

20160705 万科股权争夺事件

一、万科股权争夺时间表:2015年7月10日,潮汕姚氏兄弟旗下的前海人寿耗资逾80亿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 5.52亿股股份,之后又和一致行动人通过连续举牌,将持有万科的份额猛增至15.04%,超过了20年来始终位居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

2015年8月底至9月初,华润通过两次增持,使其持有万科A的股份达到15.29%,夺回第一大股东之位。

2015年12月4日以来,隶属宝能系的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持续增持万科。

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同时显示,截至12月11日,宝能系共计持有万科约24.8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约22.45%,成功拿下万科第一大股东地之位。

[3]在万科争夺战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安邦保险,与宝能系有微妙的股权关系。

资料显示,钜盛华的四大股东之一宝能创赢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有钜盛华1.92%股份,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宝能创赢投资99.9%的股本,民生加银的控股股东是民生银行,而安邦保险又持有民生银行12.11%股份,是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

2015年12月17日,在北京万科的内部会议上,王石表示“谁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万科是应该去引导的,不应该不闻不问。

”这句话,王石直指“宝能系”。

在这次内部讲话中,王石对“宝能系”提出诸多质疑,并明确表态“不欢迎”,最重要的理由在于,“‘宝能系’信用不够,会毁掉万科”。

2015年12月18日,针对王石发文质疑,宝能集团发表声明,称集团恪守法律,相信市场力量。

2015年12月18日,针对媒体对宝能系杠杆收购万科股权一事的关切,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部门不会干涉。

[4]2015年 12月18日,万科紧急宣布停牌,声称公司正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

2015年12月19日,万科和宝能进行了一场资本市场年度商战。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其H股也已于18日下午1时起暂停买卖。

万科宝能之争

万科宝能之争

解读“万科宝能之争”金融1401班 U201414511伍嘉慧一、万科宝能股权之争事件脉络:二、宝能举牌万科的原因:1. 万科股权的高度分散。

长期以来,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股份有限公司仅持有其股份的14.94%,公司高管主要来自于华润和万科管理层自身。

2. 万科财务状况非常优良。

首先公司利润增长的潜力大而且稳定,其次万科的偿债能力也非常好,财务结构稳定可靠,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长期低于40%。

3. 万科股价A、H倒挂的现象长期存在。

H股股价长期高于A股,而且H股溢价经常排名在所有A、H股并存股票的第一位。

4. 国内证券市场投资环境的变迁。

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逐步宽松,从长期投资的理念来看,经营稳定、治理规范、业绩良好的蓝筹股会逐步成为投资的“稀缺品种”。

二、各方的目标1.宝能其一,宝能很多项目融资成本远超10%,而万科的信用评级是AAA,以其低廉的融资成本带来的是4%不到的发债票面收益率。

如果宝能向万科注入自身的地产项目的话,在资产负债率不变的情况下,融资成本会大幅下降,这对降低融资成本有很大帮助。

其二,宝能与万科的现代企业规范化运作完全不同样,很可能会掏空上市公司,尽可能多的为自己这次投资计划带来满意的回报率。

其三,从理论上讲,当宝能系持有万科20%股权后,这意味着万科净利润将按比例进入前海人寿和钜盛华的收益。

2.华润其一,利用宝能牵制不听话的万科管理层,必要时候可以适当换掉一部分;其二,最好能回购宝能手上的万科股份,重回自己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其三,力图控制万科,使其成为自己的傀儡;其四,绝对不能让深圳地铁集团进入。

3.恒大其一,财务投资,布局A股市场。

万科A股涨势显然尚未结束,恒大此次出手是“只赚不赔”。

其二,万科由于深陷股权漩涡,人困马乏,这也是恒大买入万科股权、打击竞争对手的好时机。

其三,举牌万科有极大的广告价值。

从投资万科被曝光的第一天开始,恒大就频繁登上各媒体头条,配上恒大7月刚发布的漂亮半年业绩报表,吸睛十足。

万科股权之争

万科股权之争

万科股权之争相关背景及事件始末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

总部设在广东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

2010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

营业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地产公司,相当于美国四大住宅公司高峰时的总和。

2015年7月10日,潮汕姚氏兄弟旗下的前海人寿耗资逾80亿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5.52亿股股份,之后又和一致行动人通过连续举牌,将持有万科的份额猛增至15.04%,超过了20年来始终位居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华润。

8月底至9月初,华润通过两次增持,使其持有万科A的股份达到15.29%,夺回第一大股东之位。

12月4日开始,隶属宝能系的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持续增持万科,又投入了近100亿元,累计抢得万科A约20%的股份,并在12月10日和11日再度增持了万科的股份,共耗资约52.5亿元。

12月11日,宝能系对万科股票增持占总股份比例达22.45%。

12月17日,在北京万科的内部会议上,王石对“宝能系”提出诸多质疑,并明确表态“不欢迎”,最重要的理由在于,“宝能系信用不够,会毁掉万科”。

12月18日,宝能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疑似回应王石的“指责”。

宝能集团表示,集团恪守法律,相信市场力量。

12月17日、18日,万科股票连续涨停。

18日中午,万科以有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为由临时停牌,宣布将推进重组和增发,万科H股同时停牌。

截止12月18日,宝能系总计持股万科A股24.29%。

根据目前规定,30%是上市公司股东要约收购红线。

12月18日,针对媒体对宝能系杠杆收购万科股权一事的关切,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部门不会干涉。

万科股权之争来龙去脉

万科股权之争来龙去脉

万科股权之争的来龙去脉先简单梳理下万科的发展历史:1)、1984-1993年: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格局,利润以工业与商贸为主2)、1994-2003年:确立以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提出住宅产业化1994年,万科提出以城市中档民居为主,减少在房地产上的开发品种,成功的实现了企业的“减法”战略。

此后整整十年间,万科在自己的住宅实验中心,将王石的理念转化成了产品。

3)、2004-2013年:推行绿色、环保、低碳领跑房地产行业万科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扩大集团在各地的市场份额,实现成为行业领跑者的目标。

跻身全球最大住宅企业之列。

2007年万科共销售住宅4.8万套,销售套数位居世界首位,已经跻身全球最大的住宅企业行列。

2013年,万科以1709.4亿元再次刷新中国及全球企业房地产业务年销售额历史记录,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1.0%。

连续4年蝉联全球住宅销售冠军。

如今,万科已走遍全国68座城市,成为中国约200万家庭的信赖之选。

从1984年成立以来,万科用20年做到了100亿,接着又用10年从100亿做到了2014年的2000亿,其业务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

第一个问题,这么牛气轰轰的万科为何会陷入股权之争,成为争夺的目标呢?媒体称,对于万科成为争夺的目标,这似乎是包括万科在内的所有有所见识的人的共识。

(看来万科股权结构问题由来已久了)一方面是万科是一家优质公司,是地产界的领军人物。

因此,向万科下手应是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家与投资家的一大愿望。

二方面是万科的股权分散,原第一大股东华润一直是纯粹财务投资者身份,不插手万科经营事务。

且第一大股东华润持有万科A股股份只占15.23%。

作为实际掌控者和创始人,王石持有股份不到1%,在这场争斗中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在郁亮推行合伙人制后,万科管理层所持万科股份不过4%。

而王石、郁亮曾表示,这种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确实给潜在的投资人可乘之机。

(这样任何觊觎万科的公司,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集筹码,进而控制公司,达到想要的目的)第二个问题万科作为地产业的老大,为什么股权会如此分散呢?难道管理层都是吃素的?究其原因,要追溯到1988年万科的股改说起。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

宝万之争:万科股权争夺战的资本运作解析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股权争夺战——宝万之争。

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万科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战中的主要角色是宝能企业和王石领导的万科管理团队。

本文将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对宝万之争进行详细的剖析。

宝万之争的导火索是宝能企业在2015年举牌万科,收购万科股份,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这一举动引起了万科管理团队的高度警觉,他们认为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威胁到了万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于是,万科管理团队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试图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资本运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宝能企业通过杠杆资金,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收购万科股份。

而万科管理团队则通过股份回购、增发新股等手段,试图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我们来分析宝能企业的资本运作策略。

宝能企业主要采用了杠杆资金进行收购,这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种运作方式也存在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可能导致宝能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他们曾因此受到处罚。

面对宝能企业的进攻,万科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他们启动了股份回购计划,回购部分股份,以减少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万科管理团队还推出了增发新股计划,希望通过引入新的股东,改变股权结构,阻止宝能企业对万科的控制。

万科还采取了一些法律手段,试图证明宝能企业的收购行为违法。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万科管理团队的策略有一定的效果。

股份回购和增发新股计划有助于改变股权结构,降低宝能企业在万科的持股比例。

然而,这些措施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股份回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可能会对万科的现金流造成压力。

增发新股则可能导致原有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引发不满。

总的来说,宝万之争是一场复杂的股权争夺战,涉及到众多的资本运作手段。

在这场争夺战中,宝能企业和万科管理团队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基于敌意收购与反收购视角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基于敌意收购与反收购视角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基于敌意收购与反收购视角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基于敌意收购与反收购视角引言股权之争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涉及到公司治理、股东权益等重要问题。

其中,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备受关注。

该案例涉及到恒大地产和深圳地铁两家企业之间的敌意收购与反收购较量。

本文以敌意收购和反收购视角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案例背景1.1 万科股权之争背景2016年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恒大地产突然以高达320亿港元的价格购买万科约14.07%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交易完成后,恒大地产成为万科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这一举动引起了万科其他股东的不满和抗议,并提交了一系列反对声明。

1.2 事件起因与发展该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5年11月,当时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交通运输集团与广东省深业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通过混改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然而,交通运输集团与深业集团之间的权益分配问题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了后来的股权之争。

在恒大地产购买万科股权之后,万科其他股东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一个由数十家小股东组成的联盟,并于2017年1月向深圳地铁递交了收购申请,以削弱恒大地产的控制力。

随后,深圳地铁购买了万科约5%的股权,并成为万科第二大股东。

二、敌意收购视角分析2.1 恒大地产敌意收购分析2.1.1 收购动机恒大地产之所以选择收购万科股权,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动机:①利用万科强大的品牌和渠道资源,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②通过控股万科,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③利用万科现金流和利润分红,为恒大地产未来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1.2 立场决策恒大地产选择以可预测、相对低风险的方式购买部分万科股权,以避免可能的监管审查和其他潜在风险。

此外,该举动也有助于维护万科现有的体制和管理层,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摩擦。

2.2 反收购视角分析2.2.1 联盟形成万科其他股东快速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抵制恒大地产收购的联盟。

万科股权之争的原因

万科股权之争的原因

万科股权之争的原因
万科股权之争的原因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房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而万科股权之争则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一大焦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万科股权之争的发生呢?万科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龙头企业之一,其市值庞大,影响力巨大。

拥有万科股权就意味着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和控制权。

因此,各方势力都希望能够掌握万科的股权,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万科的股权分散是导致股权之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和股权转让等因素,万科的股权分散在众多股东手中,没有一个主要股东能够掌握绝对的控制权。

这就为各方势力争夺股权提供了机会。

万科的治理结构也是股权之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万科是一家上市公司,其治理结构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股东可能会利用法律漏洞或操纵规则,试图获取更多的权益。

这就导致了股权之争的发生。

万科的发展策略也是导致股权之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万科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形势来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

然而,不同股东对于发展策略的认同度和利益诉求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容易引发股权之争。

综上所述,万科股权之争的原因主要包括:各方势力的利益争夺、股权分散、治理结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的差异。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万科股权之争的背后动因,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万科股权之争归纳总结案例

万科股权之争归纳总结案例

万科股权之争归纳总结案例万科股权之争:一场狗血家庭伦理剧的落幕在万科股权之争中,各方参与者纷纷登场,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商业大战,最终在华润全身而退后落下帷幕。

在这场伦理剧中,每个角色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但结局并非完全圆满。

一、万科的成长与变迁1.深特发与万科的渊源:深特发在1983年成立了饲料科,王石担任科长。

这一业务为万科的原始资本积累奠定了基础。

2.华润接盘深特发:2000年,华润通过收购深特发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此后万科逐步发展壮大。

二、万科股权之争的导火索1.万科的成长引起资本觊觎:随着万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股权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2.宝能的崛起:外来土豪宝能集团看中了万科的发展潜力,开始大量收购万科股权,引发股权之争。

三、各方势力的角逐1.华润:作为万科的养父,华润在万科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股权之争中,华润选择了全身而退。

2.深地铁:作为万科的叔叔,深地铁在股权之争中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最终并未改变万科股权格局。

3.恒大:姑父恒大集团在万科股权之争中一度加入战局,但最终并未改变大局。

4.宝能:外来土豪宝能集团成为万科股权之争的最大赢家,成功晋升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四、王石的失落与万科的未来1. 王石的困境:在股权之争中,王石被视为叛逆少年,其地位一度岌岌可危。

2. 万科的未来:尽管股权之争落幕,但万科在经历这场商业大战后,未来发展仍充满挑战。

总结:万科股权之争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落幕,宝能成为最大赢家。

然而,这场商业大战给万科带来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王石和万科未来将如何应对仍值得关注。

在这场伦理剧中,每个角色都得到了相应的利益,但万科的品牌和声誉损伤不容忽视。

在未来的发展中,万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努力摆脱股权之争的阴影,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

万科股权之争案例分析万科股权之争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它不仅牵动了万科股东和投资者的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起案例涉及到了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万科股权之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之道。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万科股权之争的起因。

这起股权之争的导火索是由于深圳地铁集团与恒大地产联合对万科发起了一系列资本市场动作,试图改变万科的股权结构。

这一举动引起了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的不满,他认为这是一场非法收购,并对此进行了公开反击。

随后,恒大地产又以“投资者保护”的名义向证监会举报了万科董事会的不当行为,使得此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万科股权之争对公司治理和市场稳定的影响。

股权之争的发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万科的股价,也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这起事件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挑战,引发了投资者对市场监管的质疑。

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万科股权之争,对于公司、市场和监管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解决万科股权之争的可能途径。

在这起事件中,各方的利益纠葛复杂,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然而,通过对话协商、法律程序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对各方都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

同时,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也是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万科股权之争案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案例。

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或许能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希望各方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态度,共同努力,为解决万科股权之争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万科股权之争与股权结构的联系

万科股权之争与股权结构的联系

万科股权之争与股权结构的联系文章标题:万科股权之争:探究股权结构的重要性一、引言近年来,万科股权之争一直备受关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万科的股权结构对其治理、发展乃至未来走向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万科股权之争展开讨论,并探究股权结构与公司发展的联系。

二、万科股权之争的背景万科股权之争始于2015年,当时万科的两大股东华润和深圳市地铁集团对万科提出了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提议。

这一提议引发了万科股东大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一场激烈的股权之争。

这场争夺不仅对万科公司本身、股东、员工和投资者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大事件。

三、股权结构对企业的影响1. 股权结构的定义和作用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内外部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和控制关系。

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控制权、决策权和财务权益分配都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2.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决策和运营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对公司的治理和经营产生不同的影响。

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公司治理不力,决策效率低下;而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则可能导致公司管理层的权力过大,产生代理成本和利益冲突。

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研究表明,良好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的经营绩效和长期发展密切相关。

合理的股权结构能够激励公司管理层积极推动公司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公司价值。

四、万科股权之争的启示1. 股权之争反映了万科的股权结构问题万科股权之争的发生,凸显了万科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过于复杂的股权关系、控制权争夺等问题一度使万科陷入僵局,其背后也揭示了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决策产生的影响。

2. 良好的股权结构是公司稳定和发展的基石通过万科股权之争,我们意识到公司需要建立一个稳定、透明、良好的股权结构,以确保公司能够长期稳健发展。

一个符合公司实际情况,能够有效保护各方权益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万科股权之争概述

万科股权之争概述

万科股权之争万科股权之争概述最近一段时间,万科股权之争事件愈演愈烈。

港交所数据显示,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钜盛华)在2015年12月10日在场内买入万科H股1.91亿股,每股均价19.33元,涉及资金36.92亿元;12月11日再次场内买入万科H股7864万股,每股均价19.728元,涉及资金15.51亿元,两天合计增持52.43亿元。

对万科H股的持股比升至22.45%。

12月7日,万科就曾发布第一大股东变更提示性公告,至2015年12月4日,钜盛华通过资管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买入公司A股股票549,091,00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4.969%。

至此,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A股股票2,211,038,918股,占公司现在总股本的20.008%,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这是宝能系取代华润,再次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而在此之前,宝能系通过大量买进万科股票,于2015年8月26日首次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当时宝能系与华润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仅为0.15%。

随后,华润在2015年8月31日和9月1日两次增持万科,耗资约 4.97亿元,新增万科约0.4%的股份,使其持股达到了15.29%,又超越了宝能系的15.04%,重新夺回第一大股东之位。

因此,这一次钜盛华的再度增持,又让宝能系重新夺回了万科第一大股东之位。

[1]而正当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际,半路却杀出了同样是保险资金代表的安邦。

根据万科公告,截至12月7日,安邦保险通过旗下公司动用上百亿元资金合计持有万科5%股权。

事件最新进展1.万科17日再次被机构扫货超26亿[2]2015年12月17日,万科A再次涨停,公开信息显示,买入金额前两名为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净买入近26.5亿元。

港交所信息显示,12月10日、12月12日,钜盛华又买入万科2.7亿股,涉及资金超过50亿元人民币。

万科股权之争的启示和感悟

万科股权之争的启示和感悟

万科股权之争的启示和感悟引言在商业世界中,股权之争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现象。

其中,万科股权之争无疑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案例之一。

不仅牵动了众多投资者的心,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万科股权之争的深入分析和反思,我们不仅能够得到对股权关系和公司治理的更为清晰的认识,更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启示和感悟,为我们的商业决策和投资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股权之争的背景和经过万科股权之争始于2016年,当时两大股东之一的恒大地产以不同声响宣布要抛售他们在万科的股份。

而接下来的数月里,这场股权之争愈演愈烈,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双方意见的分歧万科股权之争的核心争议在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其中,恒大地产主张采取高分红政策,将企业价值向股东迅速回报;而另一方则主张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将企业的利润以一定比例进行再投资。

两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与发展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这场激烈的股权之争。

外界的关注和干预随着股权之争逐渐升级,外界开始密切关注并插手其中。

不仅有各大机构和投资者积极表态,还有政府监管部门介入其中,试图通过协调和调解来解决争议。

然而,由于股权之争的复杂性和各方利益的错综复杂,最终无果而终。

股权之争的启示万科股权之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未来的商业活动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

1.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万科股权之争暴露出公司治理的问题,揭示了公司内部规范和决策机制的薄弱之处。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矛盾和冲突,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系。

2.股东权益和公司利益的平衡万科股权之争凸显了股东权益与公司利益之间的矛盾。

在商业活动中,投资者和股东期望获得合理的回报,而公司则要考虑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

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商业战略和分配利润时,充分平衡各方利益,确保股东权益与公司利益的良性互动。

3.对外界干预的警醒万科股权之争过程中,外界各方的干预虽然出于善意,但最终未能解决问题。

万科股权之争来龙去脉

万科股权之争来龙去脉

万科股权之争的来龙去脉先简单梳理下万科的发展历史:1)、1984-1993年: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格局,利润以工业与商贸为主2)、1994-2003年:确立以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提出住宅产业化1994年,万科提出以城市中档民居为主,减少在房地产上的开发品种,成功的实现了企业的“减法”战略。

此后整整十年间,万科在自己的住宅实验中心,将王石的理念转化成了产品。

3)、2004-2013年:推行绿色、环保、低碳领跑房地产行业万科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扩大集团在各地的市场份额,实现成为行业领跑者的目标。

跻身全球最大住宅企业之列。

2007年万科共销售住宅4.8万套,销售套数位居世界首位,已经跻身全球最大的住宅企业行列。

2013年,万科以1709.4亿元再次刷新中国及全球企业房地产业务年销售额历史记录,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1.0%。

连续4年蝉联全球住宅销售冠军。

如今,万科已走遍全国68座城市,成为中国约200万家庭的信赖之选。

从1984年成立以来,万科用20年做到了100亿,接着又用10年从100亿做到了2014年的2000亿,其业务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

第一个问题,这么牛气轰轰的万科为何会陷入股权之争,成为争夺的目标呢?媒体称,对于万科成为争夺的目标,这似乎是包括万科在内的所有有所见识的人的共识。

(看来万科股权结构问题由来已久了)一方面是万科是一家优质公司,是地产界的领军人物。

因此,向万科下手应是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家与投资家的一大愿望。

二方面是万科的股权分散,原第一大股东华润一直是纯粹财务投资者身份,不插手万科经营事务。

且第一大股东华润持有万科A股股份只占15.23%。

作为实际掌控者和创始人,王石持有股份不到1%,在这场争斗中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在郁亮推行合伙人制后,万科管理层所持万科股份不过4%。

而王石、郁亮曾表示,这种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确实给潜在的投资人可乘之机。

(这样任何觊觎万科的公司,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集筹码,进而控制公司,达到想要的目的)第二个问题万科作为地产业的老大,为什么股权会如此分散呢?难道管理层都是吃素的?究其原因,要追溯到1988年万科的股改说起。

万科股权争议

万科股权争议

万科股权之争的始末2016年3月13日晚间,万科A发布公告,深圳地铁将注资400-600亿元。

公告显示,3月12日万科与深圳市地铁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万科将购买地铁集团下属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目标公司在双方签署正式的交易文件时,地铁集团将注入部分优质地铁上盖物业项目的资产。

初步预计交易对价介于400-600 亿元之间。

万科拟采取以向地铁集团新发行股份为主,如有差额以现金补足的方式收购地铁集团持有的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根据协议,地铁集团主管部门指令要求地铁集团终止本次拟议交易,双方书面同意,或者2017 年3 月15 日双方仍未能就拟议交易签署正式的交易文件,则本次签署的备忘录自动终止。

鉴于筹划中的重大资产重组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将继续停牌。

3月14日,原定于上午10点举行的“深圳地铁集团与万科集团战略合作媒体见面”却突然取消。

万科集团仅在总部举行2015年度业绩媒体见面会,万科董事长王石没有出席。

万科、华润谈判旋即陷入微妙的局面,万科引入新股东并非外界解读的那般顺利。

一名深谙深圳房地产市场的知情人士指出,万科走到这一步,可谓一石多鸟,夹在中间难受的除了宝能,还有华润。

因为华润在深圳的业务上,与万科不仅少有协同,还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公开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深铁土地储备已超过300万平方米,并从2014年开始开发手头上的地块。

其中深铁唯一自己开发的位于蛇口的项目是山海韵。

深铁自己的地产开发能力很弱。

万科与深铁早有合作,在深圳湾一个地铁上盖综合体的代建项目。

此次能与万科达成资产注入,对于其主管单位深圳市国资委而言,是大利好。

3月17日,万科A股东大会高票通过继续停牌的议案,但万科的第二大股东华润集团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华润集团股东代表表示,万科与深圳地铁合作公告,没有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及决议通过,是万科管理层自己做的决定。

万科方面表示,就此次重组事宜,公司早就和华润董事进行过沟通。

春节前,公司管理团队拜会华润董事时,曾经明确提到公司有意和深圳市地铁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并提到了存在向地铁集团增发股票的可能性。

万宝股权之争事件回顾及相关分析

万宝股权之争事件回顾及相关分析

万宝股权之争事件回顾及相关分析一、万宝股权之争(一)万科集团概况1、公司创建及业务状态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深圳,创始人王石。

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2013年起开始尝试海外投资。

现为国内领先的房地产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

业务涉及全国66个城市及5个海外城市。

万科是中国少有的,治理透明,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公司。

今年万科有望入围世界500强,成为唯一家纯房地产公司。

2015年标普和惠誉评级维持BBB+,穆迪由Baa2上调为Baa1。

2、上市状况及股东构成(1)上市状况公司在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交易代码深交所:000002、港交所:2202。

截止2016年3月31日,股东总数272085个,总股数110.39亿,其中A股97.24亿、H股13.15亿。

截止到2016年7月14日的近2年股市状态A股2015年12月18日停盘至2016年7月4日开盘。

2016年7月13日SNL网站显示的上海证交所市场数据为:发行总股数110.39亿,股价18.32元/股,位于52周股价中值点(52周股价12.52-24.43元/股)。

市值1960.8亿元,企业价值2722.4亿元。

(2)股东构成万科的股权结构松散,长期没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持股30%以上)。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宝能系深圳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24.26%,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国企华润集团持股15.24%为第二大股东。

注1: H股股份总和。

3、财务及运营状况截至2015年底,公司总资产6114.9亿元,总负债4751.8亿元,负债率77.7%(年报文字表述42.94%。

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公司净负债率为25.45%,保持行业低位。

)现金及等价物517.5亿元。

2015年总收入1843.18亿元,净利润259.5亿元,同比增长34.5%。

归属股东的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增15.1%。

万科控制权之争_被遗忘的“上帝”

万科控制权之争_被遗忘的“上帝”

万科控制权之争_被遗忘的“上帝”万科控制权之争:被遗忘的“上帝”近年来,中国企业界的一场腥风血雨引人关注,那就是万科地产的控制权之争。

从2015年开始至今,这场世纪之争已经持续了几年,看似由万科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引发,其实背后隐藏着更为深远的原因。

万科地产是一个被称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上帝”的企业,以规模庞大、创新性强、公司治理优秀而著称。

多年来,万科地产带领中国房地产行业不断向前迈进,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模式。

世人称其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上帝”,然而,就在这个被人瞩目的“上帝”背后,却隐藏着万科控制权争夺战的真相。

万科控制权之争最初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公司创办人王石的退休。

2013年,王石宣布从万科地产退休,他的离开引发了对公司未来治理权的担忧。

随着新一轮股权制度改革的进行,盖尔尼斯控股集团(Guinness Holdings Ltd.)以违规非法手段,趁机侵吞了万科地产多数股权,并获得了对万科地产的控制权。

从此,万科地产控制权陷入了一片混沌。

盖尔尼斯控股集团是谁?这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公司直到近年才逐渐名声大噪。

盖尔尼斯的掌舵者是企业家郁亮,他与王石曾合作过,但他的做法让人们对他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很多人认为,郁亮对万科地产实际掌控的欲望和政治野心不断发酵,他滥用权力,并将公司治理权转移到了自己手中。

万科地产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其控制权由一个难以被监管的香港公司牵掣,这无疑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控制权之争不仅引发了对盖尔尼斯的质疑,也暴露出万科地产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万科地产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股权制度改革,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龙头企业。

然而,多年来万科地产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公司股权分散,权力无人监管。

在控股权发生变动后,万科地产董事会无法有效行使职权,从而让权力真空扩大,拖累了整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此外,万科控制权之争还引发了行业内部的各种猜测和怀疑。

有人怀疑盖尔尼斯不仅仅是为了控制万科地产,而是为了获取其他业务利益,比如金融业务和土地资源。

万科股权之争

万科股权之争

万科股权之争简介:从2000年开始,华润一直是万科的大股东,二者相处十分融洽。

王石是万科的创始人,无可置疑其在万科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万科的精神领袖。

因此王石有着能影响团队的力量和同样的企业文化。

经过:2015年8月26日,宝能系通过大量买进万科股票,首次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当时宝能系与华润之间的持股比例差距仅为0.15%。

在2015年8月31日和9月1日华润两次增持万科股票,耗资约4.97亿元,新增万科约0.4%的股份,使其持股达到了15.29%,又超越了宝能系的15.04%,重新夺回第一大股东之位。

正当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际,半路却杀出了同样是保险资金代表的安邦。

根据万科公告,截至2015年12月7日,安邦保险通过旗下公司动用上百亿元资金持万科5%股权。

2015年12月10日至11日,隶属宝能系的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两天合计增持万科H股2.6964亿股约52.43亿元人民币。

至此宝能系取代华润,再次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至此万科股权已出现三大阵营,即万科盈安合伙人、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刘元生合计持股20.64%,宝能持股22.45%,安邦持股7.01%。

宝能也成为万科新一代的“大东家”。

2015年12月17日,在北京万科的内部会议上,王石对“宝能系”提出诸多质疑,“谁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万科是应该去引导的,不应该不闻不问。

”“宝能系信用不够,会毁掉万科”。

这是继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后,万科方面首次正式回应。

2015年12月18日,在开市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万科A股股价再度涨停。

当日中午,万科以有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为由临时停牌,宣布将推进重组和增发,万科H股同时停牌。

2016年2月8日前,华润和宝能开始谈判接盘万科股份事宜,但当时华润出价过低,宝能不愿“贱卖”。

2016年3月,万科与深圳地铁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3月13日,万科公布的万科深铁重组方案,深铁将以旗下项目资产注入万科,万科将主要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支付对价,交易对价约400亿-600亿。

万科股权之争PPT

万科股权之争PPT

股权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01
合理的股权结构能够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确保公司决策的效
率和公正性。
防止一股独大或股权过于分散
02
一股独大可能导致大股东滥用权力,而股权过于分散则可能降
低股东的参与度和决策效率。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03
中小投资者在股权结构中应当得到足够的保护,防止大股东对
房地产开发商。
2000年代,万科通过并购、 合作开发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 ,成为国内领先的房地产企业

2010年代,万科进军海外市 场,涉足商业地产、物流地产
等领域。
万科股权结构的演变
01
1980年代,万科股权分 散,无控股股东。
02
1990年代,部分股东开 始增持股份,但仍无控 股股东。
03
2000年代,部分股东通 过资本运作成为万科主 要股东,但仍无绝对控 股股东。
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行业整合加速
万科股权之争引发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关注,推动了行业的整合 和集中度的提高。
治理结构改善
股权之争引发了行业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思考和改进,促进了行业 治理结构的改善。
投资者关系管理重要性提升
股权之争凸显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投资 者关系管理。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万科股权之争的未来展望
万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继续深耕房地产市场
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未来仍将继续专注 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并寻求在更多城市和地区拓展市场份 额。
多元化业务布局
除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万科还将进一步拓展物业管理、 商业运营、长租公寓等多元化业务,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 需求。

万科控制权之争_被遗忘的“上帝”

万科控制权之争_被遗忘的“上帝”

万科控制权之争_被遗忘的“上帝”万科地产作为中国房地产领域的龙头企业,其管理层之间的控制权之争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这场控制权之争中,却有一位始终被遗忘的“上帝”,他就是万科的股东,也是对公司运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股权投资者。

万科的控制权之争可以追溯到2015年。

当年,深圳市地方政府的主导企业深业集团以一种被认为可能导致对万科股权私有化的方式迅速累积了万科股份。

而此举引发了股东们的不满和担忧,这些股东多数是机构投资者,占据了万科整体股权的绝大部分。

这些机构投资者中,坚持“民资”发展理念的万科股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他们不仅仅是金钱的提供者,更是作为“上帝”的存在,对于万科的发展方向、战略决策、董事会选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争夺控制权的过程中,这些股东的声音却显得十分微弱,与管理层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锋的主要角色主要集中在几位重要管理层人员之间。

这种情况让股东们感到愤怒和失望,认为他们所代表的意愿未被充分尊重。

实际上,股东们的愤怒并非没有道理。

作为既持有大量股权又对公司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股东,他们应该拥有更多发声权和参与决策的权力。

特别是在涉及公司发展战略方面的决策中,股东的权益应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然而,当前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在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管理层与少数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之争较多时成为主角,往往忽略了对广大股东的尊重和关注。

这种现象在许多中国公司中都普遍存在,万科的控制权之争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应该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

一方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股东的权益范围和保护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股东能够通过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其次,需要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

对于集权过重的管理层来说,往往更容易忽视股东的权益。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股东的意愿,增加股东的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科股权之争的来龙去脉转载 2016-06-28 22:11:59先简单梳理下万科的发展历史:1)、1984-1993年:建立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格局,利润以工业与商贸为主2)、1994-2003年:确立以住宅幵发为核心业务,提出住宅产业化1994年,万科提出以城市中档民居为主,减少在房地产上的幵发品种,成功的实现了企业的“减法”战略。

此后整整十年间,万科在自己的住宅实验中心,将王石的理念转化成了产品。

3)、2004-2013年:推行绿色、环保、低碳领跑房地产行业万科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扩大集团在各地的市场份额,实现成为行业领跑者的目标。

跻身全球最大住宅企业之列。

2007年万科共销售住宅4.8万套,销售套数位居世界首位,已经跻身全球最大的住宅企业行列。

2013年,万科以1709.4亿元再次刷新中国及全球企业房地产业务年销售额历史记录,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1.0%。

连续4年蝉联全球住宅销售冠军。

如今,万科已走遍全国68 座城市,成为中国约200 万家庭的信赖之选从1984 年成立以来,万科用20 年做到了100 亿,接着又用10 年从100亿做到了2014 年的2000 亿,其业务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

第一个问题,这么牛气轰轰的万科为何会陷入股权之争,成为争夺的目标呢?媒体称,对于万科成为争夺的目标,这似乎是包括万科在内的所有有所见识的人的共识。

(看来万科股权结构问题由来已久了)一方面是万科是一家优质公司,是地产界的领军人物。

因此,向万科下手应是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家与投资家的一大愿望。

二方面是万科的股权分散,原第一大股东华润一直是纯粹财务投资者身份,不插手万科经营事务。

且第一大股东华润持有万科A股股份只占15.23%。

作为实际掌控者和创始人,王石持有股份不到1%,在这场争斗中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在郁亮推行合伙人制后,万科管理层所持万科股份不过4%。

而王石、郁亮曾表示,这种极为分散的股权结构确实给潜在的投资人可乘之机。

(这样任何觊觎万科的公司,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集筹码,进而控制公司,达到想要的目的)第二个问题万科作为地产业的老大,为什么股权会如此分散呢?难道管理层都是吃素的?究其原因,要追溯到1988 年万科的股改说起。

王石回忆说:“1988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万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

之所以放弃资产,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

”这段话给人的印象好像是,王石把个人很大的一部分股权主动放弃了,事实也是如此吗?万科1988 年开始股改,上市前净资产1324.67 万元折合1324.67 万股,一元一股,国家占60%,即794.8 万股,职员占40%,即529.868 万股。

1991 年1 月29 日完成股改上市募集股民资金2800 万元,也是一元一股,折合2800 万股,总股本变成4124.67 万股。

经过这次股改上市,社会公众股占67.88%,地方国资占19.28%,职工占12.84%。

万科职工那么多,王石虽然是公司老大,也不可能占12.84%中的很大比例,何况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国企掌门人通过股权改革夺取企业的控股权这种做法是非常严厉的。

因此王石放弃股权也有顺势而为的原因在里面。

因此,万科股权改革,王石放弃股权这事,不要用太多的道德判断,认为王石很高尚,也不要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去评判,认为王石是失策。

事实上,这种改制,在当时虽然不算比较普遍,但也不乏类似案例。

第三个问题聚焦万科的几次重要股权变化事件,来看今天的宝万之争1. 与宝万之争相似的君万之争1988 年万科股改导致股权分散,这一后果在几年后的君万之争中充分显露。

21年前的今天,以君安证券为首的几个股东联合“逼宫”,企图夺取公司控制权。

1994年3月30日下午3时,君安证券在阳光酒店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

倡议书最后提出了对万科的业务结构和管理层进行重组,同时宣布将推荐8-10 位董事候选人进入董事会。

君安的动机非常明显:通过告股东万言书,争取万科股东的支持,达到改组万科董事会,进而对公司经营采取有利于自身的战略目的。

君安联盟当时10.73%股份的构成:新一代拥有万科6.2%的股份,海南证券公司占1.1%,俊山投资和创益投资共占3.43%。

万科能做的是两点。

一、瓦解改组万科的联盟,挫败其发起特别股东大会的动议;二、充分向市场披露信息,不要盲目跟进购买万科股票,以免受损。

万科对第一点的实施及时准确,分别寻找中创公司和刘元生等董事的支持而后瓦解了联盟中重要一环——海南证券,这也导致了君安发起的联盟面临土崩的局面,最终导致双方在证监会的调解下达成和解。

并且万科方面发现,君安涉嫌老鼠仓操作,引来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来深圳调查“3.30 事件”,君万之争算是以和解落下帷幕。

2. 与大股东华润长达15 年的蜜月期2000年8月10日,王石与万科管理层“卖掉”第一股东,迎接华润入主,当时华润直接受让万科总股本的8.11%,并通过子公司华润北京置地持有万科2.71%股份,总持股比例10.82%。

2004 年至今,华润系对万科持股比例均维系在15%左右,2006年,曾达到过16.3%的峰值。

在万科迎入华润后至今的十余年里,某种程度上,华润系似乎与王石团队达成了一种近乎完美的默契。

基于这种默契,华润系从未持股超过20%,从未以管理者身份过多干涉万科,而王石团队也未要求华润系过多承担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义务。

华润系更像是万科的财务投资者,暂时不以控股为目的,只不过华润系这一财务投资者在万科股改期间主动承担了控股股东才应承担的责任,换句话说,万科负责挣钱,华润负责收钱。

3. 宝能系突袭先插播一条----- 宝能系大起底:宝能系,无论在地产圈还是资本圈都被看作是新鲜崛起的力量,尽管其已经在深圳潜伏了许多年。

宝能系,称之为系,源于宝能集团姚氏兄弟控制了一系列的公司,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前海人寿和宝能地产。

因为宝能系崛起的实在太快,以至于公众对于宝能系幕后操盘手姚振华、姚建辉兄弟知之甚少。

而姚氏兄弟还有一个重要的标签:潮汕人,姚振华曾任广东潮联会名誉会长。

倘若熟知深圳地产圈,就应该明白深圳地产圈其实就是潮汕人的地产圈,包括佳兆业、星河、京基、皇庭、大中华、东海、观澜湖等均是潮汕背景,而姚振华的宝能绝对是其中最低调也是最具实力的。

姚氏兄弟本靠物流起家,后组建深圳宝能投资集团,通过投资直接和间接控股包括钜盛华、前海人寿等一系列公司。

钜盛华拥有前海人寿20%股权,而钜盛华的99%殳本被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持有,姚振华现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其弟姚振辉任宝能控股董事长。

宝能系收集万科路线圏8月底左崔层大取-〕巨韦關址讣s.娈r.h .04 %,is啟盘方遥邛:尊嚼備曲站3牌医捋轮+ silt.宙州吁兀贰耳人脊啓持月万科am?Q螢t超订了需圈|扳為那I 毘并為範一心瑕zEiis'**站、、厂、\益0曹證:+2015年7月24日晚间,万科A发布公告,前海人寿再度举牌,精确地将持股比例由5%g升至10%成为仅次于华润的第二大股东。

短短24天,前海人寿已经在二级市场“砸”下了超过150亿增持万科。

再增持5%万科大股东就将易主。

2015年7月10日到8月26日,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三次举牌,股万科达到15.04%,超越当时华润的14.89%,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2015年8月31日和9月1日,华润两度增持万科,增持完成后,华润共计持有万科约15.29%股份,重回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7月底心利IX\\ / /:圍寧JM3 }535^0*峯□月27日人用O岸足人.12月10日-11待世娜应2眉5 %2015年12月4日,钜盛华通过资管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买入公司A 股股票549,091,001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69%。

至此,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的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 A 股股票2,211,038,918 股,占公司现在总股本的20.008%,正式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2015年12月10日,钜盛华在场内买入万科H股1.91亿股,每股均价19.33元,涉及资金36.92亿元;12月11日再次场内买入万科H股7864 万股,每股均价19.728 元,涉及资金15.51 亿元,两天合计增持52.43 亿元。

对万科H股的持股比升至22.45%。

宝能系旗下钜盛华12月15日再次增持了万科A股,最终持股比例达到了23.52%。

2015 年7 月24 日晚间,万科A 发布公告,前海人寿再度举牌,精确地将持股比例由5%提升至10%,成为仅次于华润的第二大股东。

短短24天,前海人寿已经在二级市场“砸”下了超过150亿增持万科。

再增持5%,万科大股东就将易主。

2015年7月10日到8月26日,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三次举牌,持股万科达到15.04%,超越当时华润的14.89%,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2015年8月31日和9月1日,华润两度增持万科,增持完成后,华润共计持有万科约15.29%股份,重回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2015年12月4日,钜盛华通过资管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买入公司A 股股票549,091,001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69%。

至此,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的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 A 股股票2,211,038,918 股,占公司现在总股本的20.008%,正式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2015年12月10日,钜盛华在场内买入万科H股1.91亿股,每股均价19.33元,涉及资金36.92亿元;12月11日再次场内买入万科H股7864 万股,每股均价19.728 元,涉及资金15.51 亿元,两天合计增持52.43 亿元。

对万科H股的持股比升至22.45%。

宝能系旗下钜盛华12月15日再次增持了万科A股,最终持股比例达到了23.52%。

4. 安邦保险:宝能系一致行动人还是王石的帮手?2015年12月17日、18日安邦保险再度增持万科,占有万科股份升至7.01%。

看看万科、安邦小两口秀的一手好恩爱:2015年12月23日晚间,万科集团官网发布一则《关于欢迎安邦保险集团成为万科重要股东的声明》称,安邦保险集团在举牌万科后,万科与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万科欢迎安邦成为万科重要股东,并愿与安邦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广阔未来,以及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紧随其后,安邦保险集团发表声明称:我们看好万科发展前景,会积极支持万科发展,希望万科管理层、经营风格保持稳定,继续为所有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