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两难问题情境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置两难问题情境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摘要】: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里,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法制、利益和操守等
诸多冲突,不仅激发与涤荡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更错综复杂地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选择、舆论和行为,也为当代学校德育设置了难题。本文探讨如何根据初中思品
课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设置两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内心
价值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思考、辨别、选择,以达到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提高
心理、道德水平,形成正确价值导向的目的。
【关键词】:两难问题教学法作用应用策略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重化的
浪潮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精神世界。复
杂的变革年代,往往使人们无所适从。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
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这正是进行德的塑造与知的培养的关键期。引导他
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尤为迫切。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思品
课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进行
道德实践,形成正确观念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学习方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
应是思品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指导道
德实践。道德两难情景讨论法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转
变角色,变“权威”为平等中的“首席”,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者和组织者,彻底改变单纯灌输的做法,要与学生平等沟通,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
极地学习,才能使学习过程不断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养成一系
列的学习方法。经实践,道德两难情景教学方法的确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潜能和主
动地位,能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品质。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课标要求,提高思品课教学效果呢?受美国心理学家柯
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的启发,我们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
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两难问题教学法”
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两难问题教学法”在思品课中的作用
1、拓展学生思维,达成三维目标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自主性和独立意识迅速增长,个性逐渐伸展,他们
绝大多数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愿望,对逐步扩展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参
与意识。同时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困惑,在许多问题上他们的认识模糊,他
们也希望与同伴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以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
比如说网络游戏、虚拟空间的交流,几乎所有的初中生都喜欢,他们都有自己的
QQ,有自己的网上好友,认为在网络游戏、交流中他们有成功感、有神秘感,不被约束,随性而为,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老师、家长、社会都把网络游戏、
网上交友视为洪水猛兽,努力去制止。到底网络游戏、交友该不该,学生的内心
很困惑。老师如果在教八年级上《享受健康网络的交往》中设置网络交友(网络
游戏)利与弊的辩论,就能有效的解决此类困惑。象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
生内心需要的两难问题设置,能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索、讨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
学习热情,学生在思辩中学会了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拓展了思维,加深了认识,初步形成了态度,有效达成了思品课三维教学目标。
2、深化道德认知,提高评价能力
真正的道德认知应包括领会道德知识,进行道德评价,形成道德信念。道德
知识领会是学生具备道德认知的前提,即要使受教育者了解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准则。但道德认知还涉及到受教育者对这些知识信不信、接受
不接受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培养道德认知时还必须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并在评价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信念。
美国学者布莱特经过长期研究认为,青少年儿童通过对假设的道德两难问题
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
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为此,教师通过创设两难问题情境,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经常运用自己的道德知识进行道德分析和判断,能使学生的道德评
价能力从肤浅到深刻不断地发展,并最终促使其道德信念的形成。
3、突出学生主体,丰富课堂生成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对世界、生活的认识
过程,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在对两难问题的讨论、辩论中,在思
维的碰撞中,他们会形成许多新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就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
如果教师对这些生成的资源能切实的把握,有针对性加以引导就能达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在教七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了让学生从法律角度认识到自立的必要性,我们设计了一个辩题: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应不应当由父母来支付。学生通过
辩论,了解到我国法律的规定: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没有权利要求父母付给抚
养教育费。教师这时候又提出新的问题“学费问题到底怎么解决?难道父母能看
着孩子‘见死不救’吗?”。学生经过再一轮讨论,意识到大学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勤
工俭学、争取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学费获得过程就是大学生自
立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思辩中达成了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学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这种新认识,从而领会到自己的事情应自己负责,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判断。
这样学习就成了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两难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情境选择要针对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根据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以学生在生活中会遇
到的问题为线索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存在哪
些问题、有哪些困惑。根据这些问题和困惑来设置教学的两难情境,这是应用“两难问题法”进行教学的前提。
如八年级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学习分化、心理叛逆,与老师家长易产生隔阂、
异性同学交往、如何寻求真正友谊等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顺
利度过青春叛逆期,学会交往与合作,懂得维护权利履行义务。根据八年级教材
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在八年级教材中设置了几处两难问题,如《同学朋友》一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