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1单元+长恨歌+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00】倾.国(qīnɡ)回眸.(mú)霓.裳(ní)

粉黛.(dài) 鼙.鼓(pí) 千乘.(shènɡ)

萦纡.(yú) 姊.妹(zǐ) 驭.气(yù)

仙袂.(mèi) 凝睇.(tì) 花钿.(diàn)

【答案】“眸”应读móu,“纡”应读yū,“睇”应读dì。

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

..钟鼓初长夜

..光彩生门户B.迟迟

C.遂教方士殷勤

..多仙子

..觅D.其中绰约

【解析】A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可怜。B项,古义,缓慢悠长;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C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D项,古今义相同,都是“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轻盈的样子”。

【答案】 D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遂.令天下父母心遂:于是

B.为.感君王辗转思为:为了

C.犹.似霓裳羽衣舞犹:还

D.云鬓半偏新.睡觉新:刚刚

【解析】B项中的“为”意为“因为”。

【答案】 B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3)《长恨歌》中用萤火虫、孤灯烘托唐玄宗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用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5~6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B项,“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

【答案】 B

6.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先辨别两首诗歌表现手法的不同,然后再各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该种手法的妙处。《长安月夜》主要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诗人将“万人行乐”与“一人愁”对比,突出这“一人”的孤独、愁苦。《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主要运用的是虚实

结合的手法。诗歌中“实”的地方是自己在中秋之夜想念远方好友,“虚”的地方是诗人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

【答案】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登西楼忆行简

白居易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簇簇,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塘。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任职,弟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任职。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承题目而来,“楼上”呼应“登西楼”,“西南”点出故乡所在,接着用“觉”引出“人间道路长”之感。

B.这首诗的颔联“暮山”“秋水”表明是远望所见,“青簇簇”与“白茫茫”对仗工整,冷色调更能表现出诗人的忧郁之情。

C.颈联“三年”“不见”,“书信难传”,表明是对分别以来的回忆,“风波”既指政治的险恶,也寓含际遇之叹,这所忆所叹当然也是由“望”引发。

D.尾联“早晚东归”表明是盼望弟弟来相聚,“稳”字则寄寓着对弟弟东归平安的祈愿和嘱咐。

E.这首诗交代了登楼远望的原因,也突出了忆念之情的强烈难解,还寓含宦海浮沉世路艰难的悲凉无奈之情。

【解析】A项,“点出故乡所在”错误,“西南”从诗中看,应是“弟弟所在”;C项,“政治的险恶”不正确,这里寓指兄弟之间“相隔险远”。

【答案】AC

8.全诗紧扣“望”展开,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全面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