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日记转化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差异推动进取——有目标(差异 专业发展目标、不同任务驱动、差异资源)
(3)用技术突破经验——有方法(观察 记录、分析诊断、思维评价技术,跳出经
验)
(4)用共识导向深入——有积淀(梳理 共识、分歧、建议,力戒重复、无序)。
.
10
二、教师研究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教师问题意识的策略
含义:问题是实践中出现的偏差或弊端
求是、求真求诚、追求真理。
(2)小题实作:实现的力度——源于
生活、直面问题、阐释现实、提炼生活、 指导现实。
(3)小题长作:时间的长度——坚持
不懈、持之以恒、长期为之。
(4)小题合作:合作的精度——同心
.
5
协力、双赢互利、优势互补。
(三)教师处理研究关系的问题
1.被动与主动的关系; 2.动力与方法的关系;
反思研究问题 聚焦研究课题 优化研究策略
——教师研究中的问题与策略
辜伟节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
一、教师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教师研究的角色偏差问题
1.理论学习的“陪伴者”;
2.教研活动的“应付者”;
3.学术互动的“依赖者”;
4.文献资料的“收集者”;
5.课堂评价的“客套者”;
6.课题研究的“盲从者”;
现实: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
1、增强教师研究的三类问题意识
(1)直接性问题:明显存在,需直面解决;
■学生看书习惯不好?
■学生听课时常不安?
■学生小组合作不会?
■学生作业行为不端?
.
11
(2)探索性问题:将教育理论、观念、
成果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 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记忆的习惯?
作等同,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
4.研究过程梳理不够(实践经验理性思辨 不够,阶段性反思调整不够);
5.研究成果质量不高(过程研究资料的积
累和提炼不够); .
7
■教师课题研究过程的落实
1.研究内容清晰解构(深度解读课题题目, 进行多角度、多层次逻辑思辨);
2.研究方案细化完善(计划制订具体,操 作环节细化,研究步骤靠实);
■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教材资源?
■如何设计与落实课堂情感目标?
■如何在课堂开展学生有效合作?
■如何引导学生多元思考的方向?
■如何评价学生有实质内容可信 ?
.
12
(3)反思性问题:通过对自己教学行
为的回顾和检讨所发现的问题 。
■这节课应该如何整体设计目标?
■课堂上应该如何激发学生思维?
■上课回答问题的学生为何偏少?
三问“怎样研究”(方案、方法);
四问“研究得怎样”(过程、结果)。
■状态:善于观察、深入思考、变换视角。
.
14
2、教师研究问题的转换策略
(1)将“困惑”变问题
现实困惑:“学困生”纠纷不断,无可回 避
的问题 ;
问题认定:对学生中纠纷问题的研究?
(2)将问题变“课题”
理性分析:情绪失控——情商问题;
课题确立:中小学校学困生情商教育的行
7.论文写作的“拼凑者”;
8.成果展示的“作秀者”。
.
2
■教师研究的角色定位:
1.理论学习的“思考者”;
2.教研活动的“奉献者”;
3.学术互动的“合作者”;
4.文献资料的“转化者”;
5.课堂评价的“求真者”;
6.课题研究的“自觉者”;
7.论文写作的“建构者”;
8.成果展示的“务. 实者”。
3
(二)教师研究中多与少的问题
1.情境学习多,深度思考少;
2.追求功利多,自觉探究少;
3.简单模仿多,独自创新少;
4.行动研究多,写作研究少;
5.低效互动多,凸显内涵少;
6.应付任务多,有效成果少;
7.关注结果多,持续过程少;
8.浮躁求大多,“小题大作”少。
.
4
■倡导教师把“小题”真正做成“大 作”
(1)小题真作:求真的程度——实事
2、如何让不同教师受益?(差异需求、 应付参与)
3、如何突破经验局限?(难跳出“感触 式”怪圈、同水平重复:萝卜烧萝卜)
4、如何推进研讨走向深入?(磨课困惑、 缺乏提炼、似曾相识)
.
9
■提高研究活动的“含量”
(1)用问题驱动学习——有主题(设计 非事务性研究主题、共同关注:有困惑的 具体问题、聚焦讨论)
.
16
B、从教育教学突出问题中转换。在实 践中经常遇到,虽多人研究,但没很好解 决。将突出问题转换为课题,最能发挥教 师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教学中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现状如何? 产生的原因何在?怎样解决?不同年级学 生的课业负担质与量应该如何规定?怎样 既能“减负”,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3.自我与校本的关系;
4.指导与示范的关系;
5.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6.善教与善研的关系;
7.形式与内涵的关系;
8.评选与培育的关系。
.
6
(四)教师课题研究过程的问题
1.研究内容不明晰(从申报到立项,只是 些粗浅想法,未能深入分析);
2.研究方案不完善(缺少规划意识与能力, 计划不够细化具体);
3.研究活动随意性大(课题活动与日常工
形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与学业质量
的实证研究”课题。.
17
C、从教育教学反思问题中转换。在实 践中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怀疑、自我反思, 寻找实现跨越的研究主题。
如:对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 反思。
为什么学生学习主体难以激活?学生总 是依赖现成的答案?没有疑问、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问、补 问的意识?教师从单纯地研究教转向研究 学生学的立场为何这么难?
动研究。
.
15
(3)将问题变课题的主要途径
A、从教育教学困境问题中转换。在实 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扰, 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可作为研究课题。
如:教学情境中师生目标之间的冲突。
从准备“错题本”,到写数学日记:复 习当天所学内容,总结易错点,写下预习 中出现的问题。
形成:“利用数学日记转化学困生的个 案研究”课题。
3.研究活动扎实有序(基于计划实践研究, 围绕主题系列分析与思考);
4.研究过程资料积累(指导方案实施、记 录操作过程、反映阶段研究实效资料);
5.研究成果及时梳理(理性成果梳理,具 体案例分析,某项阶.段成果提炼等); 8
(五)现实课题研究活动中的突出问题
1、如何明确聚焦方向 ?(“无序、随 意”、“不知情”、漫天发散、“跑题”)
■学生为何对有些问题不感兴趣?
■怎样让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喜爱?
■学生情绪为何会有较大的波动?
■如何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作业题?
.
13
■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
■形成内在心理冲动:善于在日常教育教 学活动中发现一切有待探索的问题。
■培养“四问”意识:
一问“为什么研究”(背景、价值);
二问“研究什么”(主题、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