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教案
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要紧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势、人口等因素,分析阻碍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并比较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产生的要紧特点。
难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阻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出版社2021.84.生活体会,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季风水田农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季风水田的区位条件及缘故,即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以及季风水田的生产特点、要紧农作物。
(2)读图探究法及社会调查法:指导学生读图或在学校邻近农村做调查,探究季风水田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农作物。
2.商品谷物农业:(1)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探究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形成缘故、生产特点及要紧农作物。
(2)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
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课堂评判建议1.用地势、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条件。
2.绘制表格,比较同类农业地域类型中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3.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本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阻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文档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文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布等基本知识,掌握各种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具体例子和产业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对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进行分析和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乡村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具体例子。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张世界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存在和分布特点。
2.知识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包括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农作物种类等方面。
3.实例分析(30分钟)选择几个具体的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析,如温带农业、亚热带农业、热带农业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作物种类、产量、销售市场等方面的差异。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域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的特点,讨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归纳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对不同地域类型的种植业进行比较和分析。
6.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检验他们对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手段1. PowerPoint课件:用于呈现知识点和实例分析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地图、图片、表格等教学工具: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特点。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1.考查学生对于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地理种植业地域类型教案分享
高中地理种植业地域类型教案分享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其中,种植业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种植业地域类型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物质和文化特征等因素将种植业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分享一份适用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掌握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植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优势和限制,以及学习如何应对种植业地域类型的转变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种类介绍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种类,包括:(1)自然因素与种植业地域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蒸发性气候等等。
(2)人文因素与种植业地域类型:沿海、内陆、内陆干旱、山地、高原等等。
2. 不同国家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1)中国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亚热带、暖温带、半干旱带为主。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不同地区种植业发展水平和类型千差万别。
(2)东南亚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在气候、土壤和种植业作物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影响。
(3)南美洲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热带和温带为主,茶叶、咖啡、可可、香蕉、菠萝、花卉等具有特色种植业作物分布广泛。
(4)非洲的种植业地域类型特点: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咖啡、可可、棉花等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
3. 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变化和影响介绍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变化和影响,包括:(1)气候变化对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影响,例如全球变暖引发的温带向北移动的趋势。
(2)种植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例如烧林开荒和粗放种植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引入环节通过一段短小精悍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来引入学生对种植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重要性的认知。
2. 概念讲解讲师通过 PowerPoint 随机选取多张世界地图图片,引导学生找到地图上的各种种植业地域类型,并解释概念。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二、课标解读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2.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3.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处理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对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让学生先查阅水稻的习性及本地水稻田的种植特点;对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教师引导,组织一些练习,让学生分析讨论。
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范围内,说出一两个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条件,在班上分析讨论。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讨论法,联系实际分析法以增加感性认识,原因分析法,通过因果分析加强各知识的逻辑联系。
五、课时安排2课时,每目内容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知识,请一位同学总结学习这一内容的方法。
学生:确定学习对象、分析区位因素、总结生产特点。
师:如何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生:先利用地图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找出优势区位因素。
(学习新课)(第一目季风水田农业)师:下面请大家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讨论。
(三分钟后)师:现在请大家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生:要讲季风水田农业的自然因素,先要知道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里。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工作范文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加深对农业区位含义的理解。
.能力目标:读图分析能力、阅读归纳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科技兴农意识;了解我国农业的辉煌成就和农业问题的紧迫性。
三、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重点和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难点: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特征;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
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五、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总体构思:通过复习上节课农业区位知识导入新课;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通过讲解来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原因;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情况和美国案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和特点。
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那些?学生:自然方面:气候,土壤,地形,水社会经济方面: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提问2:按生产对象不同,农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学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农业中的种植业。
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来巩固上节课内容,将上节内容和本节内容衔接起来,以利用上节所学知识分析本节知识。
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四幅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提问:看47页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明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说明水稻种植也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学生:亚洲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提问:这些气候有什么共同点?提问后讲解水稻习性。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定义与分类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种植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种植业的分布与影响因素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影响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分析法,结合案例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案例来理解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种植业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布特点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种植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第三章:种植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及其经营管理。
3.2 教学内容种植业的生产技术种植业的经营管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经营管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四章:种植业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2 教学内容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4.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种植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学生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种植业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典型的种植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使学生理解种植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农业的定义和分类种植业的定义和特点种植业在农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植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第二章:水稻种植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2.2 教学内容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区域水稻种植的特点和技术水稻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第三章:小麦种植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小麦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区域小麦种植的特点和技术小麦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小麦种植的实践活动,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四章:玉米种植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玉米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4.2 教学内容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区域玉米种植的特点和技术玉米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玉米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第五章:蔬菜种植业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5.2 教学内容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区域蔬菜种植的特点和技术蔬菜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蔬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蔬菜种植的实践活动,掌握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六章:水果种植业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水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6.2 教学内容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区域水果种植的特点和技术水果种植的管理方法和产量提高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果种植业的分布和特点。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季风水田农业【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总结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2、识记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自主学习】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主要作物是什么?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哪国?【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材料一: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
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精耕细作。
水稻单产很高。
材料二: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区、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地形分布图(见课本图3.11)(1)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些气候区?该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对季风水田农业有何影响?(2)水稻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地形对水稻种植有何影响?(3)水稻分布区人口密度情况是怎样的、人口分布对季风水田农业有何影响?(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总结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分析的方法【反馈检查】一、选择题1.季风水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据此回答2——3题。
2.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3.“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C.贯彻土地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4.与我国南方同处亚热带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仅有零星的水稻种植,其原因是A.光热条件不足,不宜水稻生长B.年降水量太少,缺水制约水稻生产C.夏季降水少,又无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灌溉需求D.粮食过剩,不需要种植水稻二、综合题(1)写出水稻的主要分布区ABC(2)这些地区人口,劳动力,为发展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以亚洲部分有关稻米的美食图片引入主题。
【设问】课件上看到的这些美食主要原料都离不开什么?
【承转】米饭天天有,但这只是加工后的产品。没有加工过的大米属于什么粮食作物?
观看美食图片,回答问题。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更贴近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区域地理分析方法,会判读相关专题地图;而且学生刚学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角度还比较熟悉,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此外,虽然日常生活中大多以米饭为主食,但学生缺乏农业生产经历,对水稻的生长条件和区位分布了解不足。
课程标准
③适时地写好板书;
④提供水稻生长的一系列繁复环节的图片。
⑥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厦门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作出答案,并起来回答问题,在和教师的相互交流中完善答案;
②观看图片,感性体会劳动密集型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复杂生产过程。
①让学生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以前知识,学会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
农作物
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对季风水田农业有更感性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区别“水稻”和“稻米”。
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让学生将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2.
分
布
①展示“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并让学生一起回答分布地区;
②介绍水稻的种植历史及世界稻米生产状况;
③展示“水田”农业景观。
读图回答问题,并认真听讲关于水稻种植的历史以及阅读“世界前10名稻米生产国”表格,最后感性认识水田的农业景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
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涉及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学习掌握世界主要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等知识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能力目标:
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主动利用多种形式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各种区位因素是与其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学指导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参考教案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参考教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学指导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安排学生活动安排第一课时【课前复习】投影显示“农业区位因素”(随着学生的复习一一出现)【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讲授新课】列举农业区位因素。
画图或示意讲一、季风水田农业1.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2.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3.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4.提示学生思考: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农作物生长吗,为什么不选择?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5.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6.引导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7.提醒学生思考:“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来总结。
”(过渡)。
第二课时二、商品谷物农业1. 指导学生阅读“美国地形”和“美国气候示意图”;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两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的相似与区别。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2.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五)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六)教法与学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与交流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组报告】第一组:水稻时事(视频)第二组:水稻科技——杂交水稻第三组:水稻的种类和习性第四组:水稻的分布(图片)教师活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汇报调查成果,以报告形式。
其中包含视频和图片。
设计意图:分组汇报,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
(二)讲授新课一、水稻的分布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教师活动:在前面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度】同学们,我们已经很容易就得出了水稻的分布位置,因为第四组给我们做了充分而详细的报告,那么我要问大家,为什么呢?二、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劳动力;历史;喜好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活动:分组活动,总结,计分设计意图:分组计分活动,培养团队意识。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度】同学们,我们已经分析了水稻分布的区位条件,那么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有什么特点呢?三、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回答,计分设计意图:学生抢答,培养团队意识。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文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以及种植业的发展条件。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种植业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多样性,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种植业的发展条件及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3)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种植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观察和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2)运用实例,分析种植业发展条件及其影响因素;(3)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学习的兴趣;(2)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关爱农业、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分类(1)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2)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及特点。
2. 种植业的发展条件(1)气候条件;(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水资源条件;(5)市场需求。
3. 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1)水稻种植业;(2)小麦种植业;(3)玉米种植业;(4)棉花种植业;(5)糖料种植业。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地图: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3. 图表:各类种植业产量统计表;4. 实例:我国不同地区种植业发展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地域类型;(2)提问:你们对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了解?2. 讲解:(1)讲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分类;(2)分析种植业的发展条件;(3)介绍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让学生查找我国不同地区的种植业发展案例;(2)分享案例: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讨论种植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
4. 练习:(1)让学生完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的观察和分析;(2)填写各类种植业产量统计表。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2)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爱农业、珍惜粮食。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文档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会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农产品的种类、经营方式、机械化程度、生产规模、商品率等方面的特点,并能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区。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较熟练而全面地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找出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
【教学重点】1、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教学难点】1、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重难点突破】1、教师介绍探究方法,提供探究工具图,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劳动力、种植经验、饮食习惯等社会经济角度自主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2、给学生一组反映水稻种植特点的典型生产生活图片,同时以讲义形式提供关于我国水稻种植特点的文字资料,分组合作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3、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用已知探究未知,总结概括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
4、通过教师提供探究工具图,再次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让学生巩固所学,学以致用。
【教学方式】1、应用“案例探究—问题引领”的探究性学习课型。
2、采用综合分析法,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分析。
3、充分利用有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1、设计、制作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2、编写好提供给学生的讲义——关于水稻种植和美国谷物种植的相关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课堂复习:让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中自然和社会经济各有哪些?并指出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然后用幻灯片出示几种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然后导入新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高中地理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和地域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对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2. 种植业的生产特点3. 种植业的地域分布规律4. 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及特点5. 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植业的概念、生产特点、地域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
2. 教学难点:种植业地域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种植业的发展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种植业的直观认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典型种植业地域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种植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植业的地域差异。
2. 讲解种植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本情况。
3. 分析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如周期性、季节性等,让学生掌握种植业的生产特性。
4. 讲解种植业的地域分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种植业的分布特点。
5. 分析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类型及特点,如水稻种植业、小麦种植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种植业的发展状况。
6. 探讨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让学生了解种植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7.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种植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内外部因素。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种植业的认识。
9.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种植业概念、生产特点、地域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提问:同学们,每天早饭一般我们都吃些什么?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又是什么呢?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
除亚洲以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水稻种植业:
欧洲:西班牙、意大利
北美: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旱地直播技术)
非洲:埃及、尼日利亚
拉美: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
【知识梳理】一
(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
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
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
【知识梳理】
(总结归纳)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探究)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书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来源:学科网]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