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赋分整理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赋分整理
2014年全省中考语文分层赋分题
8.作者为什么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嘉兴卷《江声浩荡》
第一层:只关注文章语句表象,思维单一肤浅,表达较笼统。

(1~2分)
示例1:作者觉得这句话写得好,读起来有气势。

(1分)
示例2:这句话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的话,描写了大江的壮美景象,极有画面感,给“我”以震撼,触发“我”想象故乡附近黄河的模样,使“我”内心浩荡。

(2分)
示例3:这句话使“我”想起母亲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分)
第二层:思维不全面,只找到一两点,但思考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

(3~4分)
示例4:这句话使“我”想起在家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母亲对“我”的关爱以及“我”为买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而骗母亲两元钱的经历;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

(3分)
示例5:这句话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的话,描写了大江的壮美景象,极有画面感,给“我”以震撼。

这句话使“我”想起在家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母亲对“我”的关爱以及“我”为买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而骗母亲两元钱的经历;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

(4分)
第三层:思维较全面,有深度(提升到抽象拓展的层次),表述简明。

(5~6分)
示例6: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匮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对知识与梦想的追求。

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

(5分)
示例7:不仅因为它是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壮美的、给“我”以震撼的一句话,更因为这句话包含了物质匮乏年代,偏僻农村里一个少年追求梦想,渴望了解别样人生,冲破精神饥渴的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包含了一个儿子对贫困母亲的无限感激、歉疚和思念之情,包含了一种顽强拼搏、奋力向上的精神力量。

(6分)
评分标准:按层级给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1~3”,给1~2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4~5”,给3~4分;意思基本同于“示例6~7”,给5~6分。

8.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

(6分)
——丽水卷尼古拉斯·保罗(英国)
《爬树的男孩》
分四个层级赋分:
第一层级:对问题没有形成理解,或表达逻辑混乱,得0分。

示例:那棵猴面包树就像一个梦想,它恰好坐落在集中营的中央。

第二层级: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未经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得1~2分。

示例:猴面包树让拉瓦和安德烈感受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作者要多处写到这棵树。

第三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但结论肤浅,得3~4分。

示例:猴面包树是安德烈和拉瓦合作行动的场所;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他们将渴望自由、向
往未来的梦想寄托到这棵树上;猴面包树被炮火炸得奄奄一息,拉瓦试图用医生治疗安德烈的方法救活它。

故事情节与猴面包树紧密相连。

第四层级: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得5~6分。

示例:猴面包树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安德烈和拉瓦的合作、被捕、受刑、得救,都围绕着这棵树展开,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

猴面包树是小说人物生死相依的见证,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与树已融为一体:拉瓦在树上瞭望,安德烈在一旁放风;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棵树让他们满怀希望,共同坚守;人遭受酷刑,树也经受了战火,一个在死亡边缘徘徊,一个不离不弃陪伴。

猴面包树更是自由、希望与生命的象征,醒来的安德烈,受伤的树,拿着吊瓶救树的男孩,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引发人们对生命、人性与战争的严肃思考。

9.文末“我”产生了“生命的囚笼”的感觉,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结合全文和助读材料,阐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6分)
——宁波卷米尔·哈斯恩(美国)《生命的囚笼》【助读材料】
米兰·昆德拉说:“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分层评价:
(1)没有读懂这篇文章,对写作意图理解有误,不着边际地回答。

(0分)
示例:为方便进出,希望社区里不要设置保安和守卫,或者将房子建到郊区去。

(2)仅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阐述,主题理解不够到位,思维浅层单一。

(1-2分)
示例:这篇文章让读者明白了大自然的珍贵,要珍爱纯净的大自然,没有必要猜忌和怀疑动物。

(3)从人与人关系层面阐述,主题理解较准确,思维较深入全面。

(3-4分)示例:这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愿望:人与人之间不要过多的猜忌、怀疑和提防,要多一点沟通、理解和互信,不仅要珍爱纯净美丽的大自然,而且要构建一个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

(4)从人的生存层面阐述,结合助读材料,思维深入全面。

(5-6分)
示例:这篇文章揭示当下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人与人之间不够信任,常常怀疑、猜忌他人,甚至出现过度的警惕和提防,失去应有的信任和自由,像处于“生命的囚笼”一样。

这篇文章启示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艰辛与沉重容易让人扭曲和变形,容易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我们有必要挣脱“生命的囚笼”,去建构一个无需防守、安宁自由、和谐美丽的世界。

10.文章最后说“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4分)——绍兴卷苏沧桑《遇见树》答:▲
10.(4分)是假树。

第一层级:因为这棵树雨水落不到树上,风吹不动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所以是假树。

(1分)——着眼于“文章表层”
第二层级:因为对于一棵真正的树来说,风雨到来之时它应该有呼应,这是它的自然属性;而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际,没有反应。

因而可以说这是一棵假树。

(2分)——着眼于“自然属性”
第三层级:因为对于一棵真正的树来说,风雨到来之时它应该有呼应,这是它的自然属性;而自由生长则是树的本性,但这棵树被禁锢在十七楼的窗户内,既远离自然又失去自由,因而可以说这是一棵假树。

(3分)——着眼于“失去天性”
不是假树。

第一层级:因为文章第⑩小节说“它真的是一棵树”。

(1分)——着眼于树本身
第二层级:因为这棵树内心还是渴望着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

(2分)——着眼于“树心”
第三层级:因为虽然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

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

(3分)——着眼于“天性未泯”
第四层级:因为虽然这棵树在风雨到来之时,它不可能像其他树那样呼应,但它的心依然渴望阳光雨露,并且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

它失去了自然的土壤,却依然保留着树追求自由,渴望阳光的天性。

因而这是一棵真的树,是一棵活得很艰难,很顽强、很无奈的树。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这棵树的悲剧性。

(4分)——着眼于“树的悲剧性抗争”
(评分细则:共4分。

开放题。

回答“是”或“不是”均可。

但回答“是”最高不得超过3分。

此题给分要体现层级。


11.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画线句的理解。

(8分)
——温州卷(俄)契诃夫《牡蛎》曹文轩《读契诃夫》
【说明】《读契诃夫》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三个要素:叙述和抒情的克制,字里行间的血和泪痕,小说的悲悯情怀。

能够从《牡蛎》一文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合理即可。

如果能由此抽象拓展,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酌情加1-2分,加至满分为止。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8-7分):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整体理解。

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生
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

但是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给我们留下想象和体验的空间。

这样让我更能体会到苦难对于“父亲”身心的摧残,从中更加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悲悯情怀,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8分)
(如果内在逻辑关联合理但内容概括有欠缺,或不能归纳出内容背后的本质,得7分)
第二层(6-5分):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相符的内容,但没有形成合理的内在逻辑关联。

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
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作者没有把“父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直接写出来,这样让我感受到小说的悲悯情怀。

(6分)
(如果内容概括有欠缺,或不能归纳出内容背后的本质,得5分)
第三层(4-3分):能够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中的两个要素相符的内容。

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在孩子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一直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
得生活的艰辛使他焦虑迷茫甚至即将崩溃,我对他十分同情。

(4分)(如果两个要素间没有形成内在的逻辑关联,得3分)
第四层(2-1分):从小说中发现与这三个要素中的一个要素相符的内容。

示例:《牡蛎》中写到“父亲”总是在走来走去,打手势,让我觉得他很可怜。

(2分)
(如果仅答出现象,得1分)
第五层(0分):完全没有结合选文,或对句子的理解完全错误。

2015年南浔区3次统考分层赋分题
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

悲伤也成享受。

)——2015年1月九上期末考卷史铁生《合欢树》
8.分层赋分:
第一层级(1分):只写到“悲伤”要素。

示例:母亲的去世是令人悲伤的。

第二层级(2~3分):写到“享受”,理解较浅表。

示例:独自一人回忆起往事,母亲的离世让作者深感悲伤,但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时光,让人感受到母爱,感受到温馨。

第三层级(4~5分):能抓住关键词语对作者的生命意义的审视作解读。

示例:独自一人回忆起往事,自然免不了伤痛,但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却也让他感受到温馨;同时,母亲的爱、命运、苦难让他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作深入思考,并鼓舞他在逆境中更坚强,因此这样的悲伤也是种享受。

评分标准:共5分,按层级给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三层级,“2~3分”“ 4~5分”主要看表意到位与否;未说到“悲伤”,不扣分。

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文字的理解——2015年4月九下一模考卷肖复兴《母亲》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分层赋分:
第一层级(1分):只能联系单一事件,即得出结论。

示例:“我”的后母在困难时期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亲生闺女远嫁内蒙,这事给“我”震动很大,让人难以忘却。

第二层级(2分):能概述多个(两个以上)事件,但未能分析得出人物内心的美好。

示例:母亲终始疼爱我“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

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

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悉心照顾两
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不是生母,胜似生母。

她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

她虽然去世了,但“我”永远不能忘怀。

第三层级(3分):能概述多个(两个以上)事件,分析得出人物内心的美好。

示例:母亲善良慈爱,终始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

母亲宽容,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

母亲无私,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

母亲勤劳朴实,她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让人难以忘怀。

第四层级(4分):能联系多个事件分析,写出自己的发现,并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示例:母亲善良慈爱,终始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

母亲宽容,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

母亲无私,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

母亲勤劳朴实,她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

母亲的美好心灵和坚忍的生活态度,不仅让人感恩不尽,而且也引发“我”对生命、人性的深入思考,让“我”终身受用。

评分标准:共4分,按层级给分,意思对即可。

如语言表达问题严重,
则降级给分。

8.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中引用了泰戈尔的诗句“尽管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飞过”。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2015年5月九下二模考卷《小鸟的葬礼》
分层赋分
第一层级(1分):只是简单阐述对泰戈尔诗句的理解。

示例:尽管小鸟没有在天空留下痕迹,但是它存在过。

第二层级(2-3分):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对泰戈尔的诗句进行阐述。

示例: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任何小动物都有存在的意义,即使没有人记住它。

就像文中的小鸟,虽然不久就会被遗忘,但是它存在过。

第三层级(4分):能够结合文章主旨对泰戈尔的诗句进行深入阐释。

示例: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即使最卑微的生命,也应该值得尊重和敬畏,就像文中的小鸟虽然没在这个世界留下过什么,但它存在过,也得到了豆豆对它的尊重,为它举行了独特的葬礼。

评分标准:共4分,按层级给分,意思对即可。

如语言表达问题严重,
则降级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