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的规范问题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
古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珍贵财富。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籍,需要做好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
以下是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策略。
1. 明确古籍的价值
古籍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在进行整理与保护工作时,需要认真研究古籍的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整理与保护方案。
2. 选择合适的储存环境
古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受到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储存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古籍应当放置在干燥、通风和光线较弱的环境中,防止出现发霉、变色、变形等问题。
此外,古籍应当放置在防火、防水的储藏室内,以防止火灾、水灾等不幸事件的发生。
3. 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
古籍对于管理标准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在整理与保护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比如古籍的排序、著录、编目等。
管理标准要与古籍的价值和特点相适应,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籍。
4. 注重传承与推广
古籍的保护不仅是为了防止古籍损毁和丢失,更重要的是要让古籍得到传承和推广。
因此,在整理与保护过程中,需要注重与相关学术机构和学者的沟通与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的价值与意义,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推动古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籍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古籍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地进行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让古籍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一、古籍整理出版概述古籍整理出版是指对我国古代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注释、校对、出版等工作,使之成为便于现代读者阅读、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图书。
古籍整理出版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各类古籍整理出版物层出不穷,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食粮。
然而,与此同时,古籍整理出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古籍资源丰富,但整理出版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古籍整理出版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出版物存在错漏、注解不规范等问题。
再次,古籍整理出版资金、人才短缺,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我国古籍整理出版的政策与措施为应对古籍整理出版的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二是建立和完善古籍整理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整理队伍的专业素养;三是制定古籍整理出版规范,确保出版物质量;四是鼓励民间古籍整理出版,促进古籍整理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古籍整理出版的未来发展展望未来,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古籍整理出版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将为古籍整理出版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古籍整理出版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结论与建议总之,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为进一步推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金分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整理队伍素质;完善古籍整理出版规范,提高出版物质量;发挥政府、企业、民间合力,共同推动古籍整理事业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古籍整理出版全球化。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摘要:
一、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性
二、我国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
三、古籍整理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正文:
一、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性
古籍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古籍整理出版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加大投入,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
大量珍贵古籍得到整理、保护和传播,为学术研究和公众阅读提供了丰富资源。
三、古籍整理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古籍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古籍整理工作滞后。
其次,古籍整理出版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另外,古籍出版物的推广和传播渠道仍需完善,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展望未来,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为推动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投入,提高古籍整理出版的经费保障。
2.加强古籍整理出版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出版质量。
3.推动古籍出版物的数字化、网络化,拓宽传播渠道。
4.培育古籍整理出版的专业人才,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5.加强古籍整理出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古籍整理的若干原则与方法
古籍整理的若干原则与方法
1.条理系统原则:
古籍整理应按照条理清晰、系统完备的原则进行,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籍的内容。
2.文献来源原则:
收集整理的古籍应以诚实、准确的原始文献为基础,避免错误和篡改。
3.文献考证原则:
古籍整理需要进行文献考证,以确保所整理的古籍真实可靠。
4.中外学术对照原则:
在整理古籍中,应充分对照国内外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提高古籍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5.文字校勘原则:
对于已传世古籍,在整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字校勘,比对不同版本的古籍,排除错漏之处。
6.标点符号原则:
对于没有标点符号的古籍,整理时应根据句意和语法规则进行标点,以便读者读懂句子结构和意思。
7.注释和解释原则:
古籍整理时,应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不常见的文汇和辞义。
8.考据原则:
整理过程中需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证工作,以确定古籍的作者、创作年代、版本、留存程度等信息。
9.目录编排原则:
在整理古籍时,应编制详细的目录,按照从大到小的层次编排,便于读者查找和阅读。
10.出版和传播原则:
整理古籍后,应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出版和传播,以便让更多的人分享古籍的文化价值。
古籍部管理规章制度有哪些
古籍部管理规章制度有哪些古籍部是一个管理和保护古籍的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古籍部管理规章制度中,主要包括了古籍部的职责、人员管理、藏书管理、防火防盗等方面的规定。
本文将就古籍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古籍部的职责古籍部的主要职责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利用古籍。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藏:古籍部要收集和整理各种古籍,包括典籍、古文书、碑帖等,建立起完整的古籍藏书库。
2. 保护:古籍部要对收藏的古籍进行科学的保护,包括防潮、防虫、防火等工作,确保古籍能够长久保存。
3. 研究:古籍部要对收藏的古籍进行研究,推动中国古籍学的发展,为学术研究提供依据。
4. 利用:古籍部要充分利用收藏的古籍,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展览、出版、研究等。
二、古籍部的人员管理古籍部的人员管理是其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编制:古籍部要根据其规模和任务确定人员编制,包括专业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等。
2. 人员配备:古籍部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员,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3. 人员考核:古籍部要建立健全的人员考核制度,对各类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激励优秀人才,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4. 人员培训:古籍部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5. 人员待遇:古籍部要合理确定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确保员工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三、古籍部的藏书管理古籍部的藏书管理是其核心工作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藏书登记:古籍部要对收藏的古籍进行登记管理,建立起完整的藏书档案。
2. 藏书整理:古籍部要定期对收藏的古籍进行整理,包括分类、编号、修补等工作。
3. 藏书存放:古籍部要合理安排古籍的存放位置,确保古籍的安全和便于查阅。
4. 藏书保护:古籍部要对古籍进行科学的保护,包括防潮、防虫、防火等工作。
5. 藏书利用:古籍部要充分利用古籍,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展览、出版、研究等。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古籍整理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重点,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籍资料具有文献价值以及学术价值,通过登记整理,搭建数据库,有利于进行古文化的传承,对各项研究的进行,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当前古籍整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籍整理;问题分析;优化策略1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的意义古籍整理与开发是指对古籍进行影印再造、数字化、缩微加工、修复、点校、汇编、目录索引等整理与加工处理工作。
由于古籍文献本身的特殊性,年代久远、获取困难、纸张保存不易等,古籍整理与开发工作迫在眉睫。
这项工作既是对古籍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即为再生性保护的一种,同时也是对古籍的进行利用一种形式,整理与开发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自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无论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与开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影印再造、缩微、数字化、修复、点校、目录索引等途径开展,其成果形式主要有论文、专著、汇编、目录、数据库等。
这些成果逐渐地被研究机构、学者、教师、学生等喜欢古籍的读者充分利用,其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等得到更大的发挥,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整理与开发古籍文献的初衷,同时也解决了古籍文献资源藏与用之间的一些矛盾,也是对古籍文献资源的一种成功延续。
古籍文献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籍文献汗牛充栋。
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陆续开展,国内的古籍文献数量不断地清晰明朗起来,而流失到海外的古籍文献不计其数,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使其回归。
古籍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古籍整理与开发工作是必需手段,其成果福泽子孙后代,其成果利用问题更需认真对待。
古籍整理与开发取得的成果用得其所,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古籍整理工作的不足2.1基础工作不扎实古籍整理工作的开展,不能够盲目进行,需要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做好梳理和调查等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试论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9篇
试论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9篇第1篇示例:古籍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
图书馆是保存、管理和传播古籍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护和利用古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和利用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古籍的管理1.分类整理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庞大,多为手抄本或古版本书籍,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首先需要对古籍进行鉴定和编目,确定其所属类别和内容,然后按照专题或年代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有利于古籍的保存、查找和利用。
2.数字化保护古籍多为纸质材料,易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褪色、虫蛀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进行拍摄、扫描和存储,建立数字化古籍库。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原件的翻阅,还可以减少损坏的风险。
3.保管与维护古籍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的保管和维护工作。
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设备,保证古籍在阅读过程中不受损坏。
其次要定期对古籍进行防腐防虫处理,保证其保存时间长久。
二、古籍的利用1.学术研究古籍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图书馆可以通过推出古籍展览、举办讲座等形式,鼓励学者和研究人员利用古籍进行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2.教育教学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
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古籍阅览课程、组织古籍导读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古籍,提高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社会传承古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图书馆可以通过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古籍知识,提高公众对古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古籍的传承和发展。
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促进古籍在学术、教育和社会传承中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古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让古籍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以S大学图书馆为例
第34卷第1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年1月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以S 大学图书馆为例王阳,金英姬(沈阳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 110044)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整理;古籍保护;问题;对策摘 要:文章以S 大学图书馆为例,列举了令人担忧的古籍保护现状和在古籍整理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
通过数据调查,说明了图书馆古籍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从改变观念、宣传形象、培养人才、古籍数字化和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59-03收稿日期:2013-12-11作者简介:王阳(1968-),沈阳大学图书馆馆员;金英姬(1972-),沈阳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古籍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各个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凝聚着先进文明的智慧成果,体现了神州大地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为华夏文明的薪火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历史财富的整理和保护,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责无旁贷。
S 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馆藏古籍(1912年之前)进行了彻底清查和整理。
这次古籍整理工作在辽宁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和古籍专家亲自指导下,对馆藏古籍进行了逐一清点和分编,并建立了S 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
这次整理出的多部善本古籍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并参加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辽宁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和“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
作为这次古籍整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参与者,笔者亲历了这次漫长的工程。
见证了这次古籍整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辉煌的工作业绩后面有很多隐忧。
这些问题并非是该图书馆的个例,它带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各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和保护过程中。
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
有关古籍整理中的注释问题
有关古籍整理中的注释问题古籍整理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对于后世学者的研究与理解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进行古籍整理时,注释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
如何进行恰当有效的注释,既能帮助读者理解古籍的内容,又不至于对原文产生太多干扰,是古籍整理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注释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古籍内容解读的辅助信息。
注释应当明晰、准确地解释古籍中的名词、典故、历史背景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
注释应遵循学术规范,采用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包含个人主观评价或偏见。
注释内容应丰富,但也应避免过多堆砌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其次,注释的形式要便于读者查阅。
在古籍整理过程中,注释通常以脚注的形式添加在古籍文本的底部或页面侧边。
这样的安排有助于读者直观地找到所需注释,不会干扰到阅读古籍的主线。
同时,在注释中可以使用超链接,将相关内容进行跳转,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
注释的内容应当与古籍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相契合。
有些古籍的内容可能比较晦涩难懂,这时候注释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应力求简明扼要,重点解释难以理解的词句或用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替换复杂的表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涵。
同时,注释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古籍的特点适当增减。
有些古籍可能本身就十分详实,注释则可以更加简洁;而有些古籍可能内容较为简洁,注释则可以适当增添一些背景知识和解释,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注释还可以补充古籍的现代意义。
当古籍中出现了一些观点、言论或者论述时,注释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状况和读者的需求,加以解释、分析或比较,使古籍的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增加其实用性和实际意义。
这样一来,古籍不仅仅是历史遗产,也成为人们思考现实问题的参考。
在进行注释时,也应当注意避免过度注释。
过多的注释会导致文章杂乱无章,阅读起来十分困难。
因此,注释的作者应对古籍的内容和读者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只保留必要的注释,避免过多冗余。
尽管注释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拓展,但拓展的内容应当与古籍的主题和读者的需求保持一致,并且不应对原文产生过多的干扰。
古籍 文献管理制度
古籍文献管理制度一、引言古籍文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现实生活中,古籍文献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籍文献,建立健全的古籍文献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古籍文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1. 古籍文献管理的现状古籍文献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状态良莠不齐,有必须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曲高和寓厚。
大量的古籍文献没有得到专业化管理,无法有效地被研究和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2. 古籍文献管理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导致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缺乏关于古籍文献管理的法律法规,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受到有效的约束和规范。
(3)对于古籍文献的分类和整理工作做得不够,导致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献被埋没在混乱的文献资料中。
三、古籍文献管理制度的建立1. 加强古籍文献管理机构建设加强以国家文物局为核心的古籍文献管理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古籍文献管理部门,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整理、利用和推广工作。
2. 完善古籍文献管理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古籍文献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古籍文献的管理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
3. 加强古籍文献的分类和整理工作建立古籍文献的分类和整理标准,完善古籍文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加强对古籍文献的进行整理工作。
四、古籍文献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1. 促进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提升古籍文献保存环境,并建立完善的古籍文献保护制度,保障古籍文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加强对古籍文献的利用与推广建立完善的古籍文献利用和推广机制,将古籍文献用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保障古籍文献的传承与发展。
3. 加强古籍文献管理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古籍文献管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古籍文献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古籍文献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五、古籍文献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 推动古籍文献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古籍文献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古籍文献管理机制,提升古籍文献管理工作水平。
探析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的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
探析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的难点问题及应对策略古典书籍不仅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不断努力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还是民族最珍贵的遗产,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开发文化以及保护古书籍的工作。
由于古书籍具有存放时间越来越长以及不可再生的特点,以及抢救、搜集和整理古书籍也非常困难,因此使得古书籍保护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文章分析了在保护古书籍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
标签:古籍图书搜集整理抢救难点对策古籍图书当中承载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并且还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见证,因此在进行抢救、搜集和整理古籍图书这项工作必须严肃认真的执行,所有保护古典书籍人员都应该将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在对古籍图书进行保护时应该总结前人所积攒的工作经验,明确自身责任,并且还要使用的科学方法来对古籍图书进行研究,积极投入到保护古籍图书的工作当中。
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古籍图书这项工作,可是在实施工作中,依旧会出现各种问题,对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如下介绍。
一、存在搜集、整理和抢救古籍图书中的问题1.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楚在保护古籍图书的过程中,因为古籍图书已经存放时间很长,所以,一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样在维护和整理图书时就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可有关部门却没有在此方面投入资金,致使在保护以及研究古籍图书这方面出现经费短缺的情况,进而让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失去了工作积极性,致使保护图书的责任感也逐渐流失[1]。
而部分非专业单位不重视存放书籍的环境,这样就导致存放数据的环境就非常差,加快了古籍图书破坏的速度。
除此之外,多数工作人员都清楚地人知道古籍图书保护的重要,所以,在实施图书保护时不但没有责任意识,还缺少积极性。
2.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不具备充足的专业保护知识现在虽然有一部分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员已经意识到了书籍保护的重要性,可却不具备非常丰富的书籍保护知识,大部分保护古籍图书的人在书库温度以及适度控制方面、虫霉防治方面、实体书籍保护方面等都不是非常了解,同时在塑造保存书籍环境这方面也缺少相应的关注,这样就大大阻碍了保护工作开展效率的提升。
古籍保护清查整改方案
古籍保护清查整改方案1. 背景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逐渐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腐蚀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珍贵的古籍,需要进行全面的清查和整改工作。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清查整改方案,旨在保护和修复古籍,确保其长期保存并传承。
2. 目标和目的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清查并修复古籍,以确保其保存和传承。
具体目的如下:•确定古籍的数量和保存状况;•修复古籍中已经受损的部分;•采取措施防止古籍继续受到破坏;•建立古籍保护监测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方案内容3.1 清查古籍首先,需要对古籍进行全面清查,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古籍的基本信息,如名称、编号、作者、出版年份、保存地点等;2.对古籍进行逐册逐页的检查,记录古籍的保存状况,包括破损、虫蛀等情况;3.对古籍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库存清单,便于后续的修复工作。
3.2 修复古籍在清查的基础上,需要对古籍中已经受损的部分进行修复。
修复古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可根据古籍的不同状况采取以下措施:1.清洗古籍页面上的污渍和灰尘,使用专门的文物清洗液和软刷进行清洗;2.修补古籍页面上的撕裂和破损部分,使用酸性无氯纸胶进行修复;3.针对虫蛀问题,可以采取灭虫措施,如冷冻杀虫等;4.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充分保护古籍的原始痕迹和保存特点,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
3.3 破坏防护措施为了避免古籍继续受到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破坏防护措施,具体包括:1.控制古籍保存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2.定期进行防白蚁、虫蛀等害虫的检查和防治;3.采取适当的防尘措施,如使用密封存放盒等;4.加强安全管理,禁止擅自取阅和乱放古籍,建立保护古籍的意识。
3.4 监测和维护为了确保古籍的长期保存和传承,需要建立古籍保护的监测和维护机制,具体包括:1.定期对古籍进行检查和保养,修复受损的部分;2.建立古籍保存档案,记录每次检查、维护和修复的情况;3.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其对古籍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分享保护和修复经验。
图书馆古籍保护规章制度
图书馆古籍保护规章制度
《图书馆古籍保护规章制度》
古籍是一国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
图书馆作为古籍的收藏地和传播机构,应当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和传承。
为此,图书馆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古籍保护规章制度。
首先,图书馆应当加强对古籍的防盗防火措施。
古籍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易受到盗窃和损坏。
因此,图书馆应当设立安全监控系统,加强门禁管理,确保古籍的安全。
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防火设施,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和演练,以保护古籍免受火灾侵害。
其次,图书馆应当建立古籍保护的专门机构。
这个机构负责对古籍进行鉴定、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古籍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图书馆应当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为古籍保护提供专业支持。
此外,图书馆应当建立古籍登记和管理制度。
每一本古籍都应当有详细的登记信息,包括收藏时间、来源、藏书编号等,以便对古籍进行追踪和管理。
古籍的借阅、复制和调阅也需要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古籍不被滥用和损坏。
最后,图书馆应当加强古籍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展览、讲座、网络宣传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传达古籍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唤起人们对古籍的尊重和关注,形成全社会对古籍保护
的共识。
总之,《图书馆古籍保护规章制度》对古籍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为图书馆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古籍保护体系,有利于保护古籍的完整性和传承价值,也有利于向社会传递古籍保护的理念和要求。
古籍 书库管理制度
古籍书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古籍书库管理工作,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古籍,提高古籍的利用价值,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古籍书库是指永久收藏、保护、研究的古籍书籍的存放场所。
古籍书库管理制度是依法依规、科学合理的对古籍书籍进行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古籍书库应当依据国家有关古籍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着重加强古籍的存储、修复、展示和利用。
第四条古籍书库应当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加强对古籍书籍的管理和保护。
第二章古籍书库的收藏第五条古籍书库应当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依法合规地收集、收购古籍书籍。
第六条收购的古籍书籍应当严格审核、鉴定,确保古籍书籍的真伪和历史价值。
第七条古籍书库应当建立收书档案,定期对收集的古籍书籍进行登记和分类,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利用。
第三章古籍书库的存储第八条古籍书库应当对收藏的古籍书籍进行规范的存储管理,确保古籍书籍的安全性和保存质量。
第九条古籍书库应当划分不同的存储区域,根据古籍书籍的具体特点和保存要求,对古籍书籍进行分类存放和保管。
第十条古籍书库应当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维护,保持存储环境的恒定和稳定。
第四章古籍书库的修复第十一条古籍书库应当建立健全的古籍修复制度,对古籍书籍进行定期检测和修复。
第十二条古籍修复应当遵循科学、标准的原则,采用专业的修复工艺和技术手段,保证古籍书籍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十三条古籍修复过程中,应当做好修复记录和档案,对修复的结果进行评估和鉴定。
第五章古籍书库的展示和利用第十四条古籍书库应当建立古籍书籍的展示制度,向社会公众展示其精品古籍。
第十五条古籍书库应当加强对古籍书籍的利用,为学者、研究人员和公众提供古籍书籍阅览、复制和调用服务。
第十六条古籍书库应当积极开展古籍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古籍书籍的传统和创新,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六章古籍书库的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古籍书库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古籍书籍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整理;古籍保护;问题;对策摘要:文章以S大学图书馆为例,列举了令人担忧的古籍保护现状和在古籍整理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
通过数据调查,说明了图书馆古籍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从改变观念、宣传形象、培养人才、古籍数字化和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古籍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各个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凝聚着先进文明的智慧成果,体现了神州大地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为华夏文明的薪火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历史财富的整理和保护,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责无旁贷。
S大学图书馆从2022年开始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馆藏古籍(1912年之前)进行了彻底清查和整理。
这次古籍整理工作在辽宁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和古籍专家亲自指导下,对馆藏古籍进行了逐一清点和分编,并建立了S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
这次整理出的多部善本古籍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并参加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辽宁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和“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
作为这次古籍整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参与者,笔者亲历了这次漫长的工程。
见证了这次古籍整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辉煌的工作业绩后面有很多隐忧。
这些问题并非是该图书馆的个例,它带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各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和保护过程中。
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
1古籍保护现状堪忧2编制少,人员配备不足对众多杂乱无章、破损严重的古籍进行清查和整理无疑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繁重复杂的工作需要人员的充分保障。
因为这不止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也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充分的人员保障是很难想象的。
由于编制设置的问题,这次古籍整理工作只配备了三位女性馆员。
人员数量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给这次古籍整理工作增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
古籍阅览规则
古籍阅览规则
古籍阅览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读者入库阅览时,需将本人“一卡通”或身份证交由工作人员核验和临时保管,离馆时退还。
2. 不得将书包、食物、饮料、雨伞等物品带入书库区域,书库内严禁吸烟。
3. 古籍实行闭架管理,读者不能自行取还,须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入库提取读者指定古籍,登记后交读者室内阅览。
归还时由工作人员校验签字确认。
4. 每人每次限提取1册,阅毕可换。
5. 读者在指定地点阅览,每次同时在馆阅览读者不得超过3人。
6. 阅览时,应将古籍平置于桌上,不得将双手或者物品放在古籍上。
严禁在古籍上圈点、涂批、折页等。
摘抄使用铅笔,禁止使用自来水笔或中性笔等,以防污损古籍。
7. 读者若阅览中途需暂时离开阅览室,需将古籍交给工作人员保管。
8. 三级古籍禁止复印、扫描、拍照。
普通线装古籍不许复印,因科研需要,经馆长审批后,可酌情准予部分拍照,但复制数量不得超过全书三分之一。
如需复印本室其他图书资料,经馆长同意后,办理登记手续,由工作人员陪同复印。
9. 阅览古籍须当班归还。
由工作人员检验无误后,归还读者“一卡通”或身份证,读者方可离开。
10. 读者应自觉遵守本规定。
对不服从管理,或违反本规定经两次教育不改正的,暂停其阅览资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阅览规则可能会根据不同图书馆的规定有所不同。
如有疑问,建议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
古籍书目数据库规范化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古籍书目数据库规范化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陈微内容提要实现古籍书目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本文就其中建立统一的机读目录格式、遵守统一的著录规则、使用统一的分类法和统一的主题标引依据等四个问题分别作简要阐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古籍书目数字化,四个问题,建议规范化的古籍书目数据库,是指在各种编目软件支持下做出的在格式、内容、标引依据以及字体等方面都按国家标准建立的统一的古籍书目数据库。
这样的书目数据库,从横向来说可以达到各馆的古籍书目数据一致,从纵向来说可以达到古籍和现代文献书目数据一致。
实现古籍书目规范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业内人士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统一的机读目录格式、遵守统一的著录规则、使用统一的分类法和统一的主题标引依据四个问题。
这里,就此试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机读目录格式从图书馆自动化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看,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机读目录格式,是建立规范的成功的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必要前提之一。
如果没有规范的机读目录格式,古籍书目数据库就无法进行交换,就无法真正实现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国际图联开发的UNIMARC是世界各国图书馆通用的机读目录格式,各国都根据它作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修改。
1996年,我国文化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即CNMARC。
CNMARC是目前我国文化行业的唯一机读目录标准格式,它适用于我国国家书目机构同其他国家书目机构之间及我国国内图书情报部门之间以标准的计算机可读形式进行信息交换,在数据规范方面为书目数据库的建立和书目数据处理提供参照或依据。
但是,CNMARC是以中文普通书刊及音像制品为主要对象而设置的,对古籍图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没有作充分的考虑,尤其是在出版发行项上,所以用CNMARC来套录古籍书目相当勉强。
2001年10月,国家图书馆根据《GB3792.7-87古籍著录规则》和《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文献的基本原则,以及古籍编目的实践和经验,选用了适合于汉语文古籍的字段和子字段,并增加了有关的内容说明和应用实例,编写了《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供编制古籍机读目录数据时参照使用。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一)
我国古籍保护困难及建议
一、保护困难的背景
•古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古籍保存条件差,易受环境影响。
•古籍修复技术相对滞后。
•保护机构与私人收藏者合作不足。
二、困难与挑战
1.古籍少有有效的分类整理
–建议建立古籍分类目录与数据库,方便保护工作管理。
2.保存环境无法满足需要
–提议创建古籍存放与修复中心,提供理想的保存环境与设备。
3.古籍修复技术需要改进
–建议培养更多专业古籍修复人员,并加强技术研究开发。
4.保护与利用缺乏平衡
–推荐加强古籍数字化工作,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率。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保护力度
–增加拨款,提高古籍保护的资金投入。
–加强古籍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与国际组织合作,分享经验与资源。
–推动建立国际古籍保护交流平台。
3.建立公众意识
–举办古籍保护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关注度。
–制作宣传材料,提高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四、总结
在我国古籍保护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力度,改
进保护条件与技术,增强古籍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公众的古籍
保护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古籍文化。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
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策略古籍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破坏,许多古籍文献已经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丧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工作策略:1. 建立古籍保护机构和项目:政府和相关组织应该加大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项目来对古籍进行修复和保存工作。
这些机构和项目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认证和技术水平,能够进行古籍的修复、数字化和文献整理等工作。
2. 提高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鼓励人们了解古籍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中。
3.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范和标准: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古籍保护规范和标准,对于古籍的修复、保存、保管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约束。
确保古籍保护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专业流程和标准进行,保证古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将古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以电子形式进行存储和传播。
数字化处理可以减少古籍的使用频率,降低日常磨损,同时也提高了古籍的可读性和可访问性。
5. 加强设施和环境保护:为古籍保护提供良好的设施和环境保护,如建立适宜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灰尘和虫害防治措施等。
定期对古籍进行检查和清理,保证其处于一个良好的保存状态。
6.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古籍保护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手段。
通过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好各国的古籍文化。
7. 鼓励学术研究和利用:积极鼓励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对古籍进行深入研究和利用。
支持相关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
8. 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对古籍进行保护。
加大对非法侵犯古籍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对古籍保护的法律意识。
9. 建立古籍保护基金:搭建古籍保护基金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图书馆古籍规章制度汇编
图书馆古籍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图书馆古籍规章制度的制定遵循法律法规,以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为宗旨,坚持保护、传承和利用古籍的原则。
第二条图书馆古籍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古籍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馆员、保管员、鉴定员等。
第三条图书馆古籍规章制度由图书馆管理部门制定并向所有工作人员定期宣传和普及。
第二章古籍管理第四条古籍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古籍的特点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不得敷衍了事。
第五条古籍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书馆规定的古籍分类和编目方法进行管理,确保古籍的准确归档和检索。
第六条古籍管理人员在使用古籍时,必须遵守使用规定,不得随意翻阅、抄录或私自移动古籍。
第七条古籍管理人员在处理古籍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撕裂、折叠或弄污古籍,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
第三章古籍保护第八条图书馆必须配备专业的古籍保护设施,包括恒温恒湿的储藏室、防火、防水、防盗等设备。
第九条古籍保护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古籍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条古籍保护人员必须按照图书馆规定的方法对古籍进行清洁和修复,确保古籍的保存质量。
第四章古籍利用第十一条古籍利用人员必须按照图书馆规定的流程申请使用古籍,并遵守古籍使用规定。
第十二条古籍利用人员不得私自拆卷或涂写古籍,不得向外传播古籍内容或复制古籍影印件。
第十三条古籍利用人员必须爱护古籍,不得翻阅时用手指指压古籍边角,不得在古籍上面吃喝。
第五章古籍鉴定第十四条古籍鉴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鉴定技能和经验,对古籍真伪、价值等进行准确鉴定。
第十五条古籍鉴定人员必须按照图书馆规定的程序进行鉴定工作,并出具准确的鉴定报告。
第十六条古籍鉴定人员对于鉴定结果负责,如有错误造成损失的,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章处罚措施第十七条对于违反古籍规章制度的行为,图书馆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第十八条对于严重违反古籍规章制度的行为,如盗窃、破坏古籍等,图书馆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整理的規範問題——以敦煌文獻為中心南京師範大學 黄征學術研究的規範問題,無疑是目前全社會嚴重關注的問題。
不過大家最關注的只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也就是“學術腐敗”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們雖然可以提建議、提方案,但主要還是自上而下嚴加約束的問題。
我這裏談的主要是我們自己能夠“說了就算”的敦煌文獻校錄整理的一般規範問題,希望有助於敦煌文獻學研究“行規”的建立。
ᇬ ⅙什麼是“古今字”?以前的學者大多只作說明而不作定義,例如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古漢語通論(六)——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1 、洪成玉《古今字》2等都是。
我覺得語言學的研究必須對每一個術語作出明確的定義,否則易生歧義,不利於進一步深入探討和展開廣泛討論,更不利於推廣使用。
我的定義是:古今字是一對或一組為了區分一字多義現象而形成的古本字與後起字的關係字。
這個定義也許還不夠精確,我期待商榷與訂補。
首先,“古今字”必1 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170-178页。
2 语文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
須是一對或一組互相對照的字,不能單獨應用“古字”或“今字”的概念;其次,“古今字”必須是先後產生的、用來區別一字多義現象的字,因此也稱為“古字”、“古本字”與“後起字”;再其次,一個“古字”既可以只有一個“今字”,也可以有兩個或多個“今字”,例如“辟”與“避”、“僻”、“譬”、“闢”等字都是古今字關係。
例如某書《錄文校勘體例》:“古今字、異體字、正俗字、武周新字一律改為標準繁體字,不出校記。
原文筆誤、筆劃增減及變體者,徑直改為正字,不出校記。
”按:“古今字”是指產生時代有先後的異體字,如“云”、“雲”,“弟”、“第”,“或”、“惑”,“知”、“智”,“道”、“導”,“內”、“納”,等等,各組前一字為古字,後一字為今字,“古”、“今”是相對時間概念,故“今字”又稱“後起字”。
古字不可徑改為今字,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今字是古字的兒子、孫子。
在未有兒子、孫子之時,當然也就無法讓兒子、孫子去頂職;即使有了兒孫,四世同堂,事情輪到誰做還該誰做,不該剝奪長輩的權利。
例如該書第34頁《天竺國菩提達摩禪師論一卷》:“何名‘安心門’者?由常看守心故,熟看諸境種種相貌,一切境界悉知不從外來。
”該頁下校記雲:“‘熟’,底本作‘孰’,據文意改。
”按:“孰”是“熟”的古字,《說文》:“孰,食飪也。
《易》曰:‘孰飪。
’”段玉裁注:“後人乃分別熟為生熟、孰為誰孰矣。
曹憲曰:‘顧野王《玉篇》始有熟字。
’”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把“孰、熟”作為例子列在該書《古漢語通論•古今字》一節中。
既然底本作“孰”,我們就應尊重原卷,怎麼可以“據文意改”呢?這是違背古籍校勘的基本原則的。
佛教禪宗主張“頓悟”、“不立文字”,亦即“六經注我”,但我們整理禪宗的著作時卻不能用禪宗的思想來指導,而要恪守傳統樸學的原則。
按照該書體例古今字“不出校記”而徑改通行繁體字,但書中還是大量出校了。
我們未能目睹北圖新編號卷子,不知是否有很多古字被徑改而未出校記,如果那樣就糟了。
該書中徑改古字的例子很多,如第54頁注⑤:“‘惑’,底本作‘或’,據文意改。
”“或”是“惑”的古字(也有定為假借字的)。
第66頁注①:“‘譬’,底本作‘辟’,據文意改。
”“辟”是古字,後分化出“避”、“擗”、“僻”、“劈”、“譬”等後起字。
第331頁注④:“‘瘥’,底本作‘差’,據文意改。
”第362頁注①②:“‘瘥’,底、甲、乙、丙、丁、戊本作‘差’,據文意改。
”按:“差”即“瘥”之古字,猶如“愈”是“癒”的古字一樣,古今用“差”、“愈”、“減”、“損”等表示程度變化的詞來表示病情減弱、痊癒,因而寫作“差”是一絲一毫都不錯的。
《方言》卷三:“差,愈也。
南楚病癒者謂之差。
”《後漢書•方術傳•華佗》:“操積苦頭風眩,佗針,隨手而差。
”是其明證。
當一個字各種本子寫法完全相同時,我們要校改它應十分謹慎,而不足以“據文意改”。
這種妄改古今字的現象,在此前的敦煌文獻錄文中最為習見,同時最不引起學者們的注意。
如果有哪一個古字沒有被改或用括弧括出來,如“差(瘥)”,反而可能招致怪笑。
因此,這個問題是不能不說的。
作為一種既能“整舊如舊”,又能不使讀者疑惑的方法,我們在遇有古今字情況時,可以出校記注明一下,起碼第一次出現時可以這樣做。
為了便於理解,我舉些例子加以說明(在前者為古字,在後者為今字):說悅 孰熟 赴訃 縣懸 共供 知智 昏婚 責債 舍捨元原 屬囑 嘗嚐 辟避 田畋 陳陣 竟境 大太 賈價弟悌 隊墜 道導 藏臓 息熄 要腰 寫瀉 風諷 居踞求裘 取娶 景影 反返 曼蔓 新薪 或惑 須鬚 坐座禽擒 監鑑 夏廈 聽廳 其箕 孚孵 柬揀 卷捲 名銘牙芽 爭諍 敬警 差瘥 全痊 兩輛 字牸 屋幄 甘苷畜蓄 介界 唐塘 辰晨 夕汐 句鉤 告誥 閣擱 支枝亨烹 云雲 五伍 十什 百佰 千仟 北背 童僮 專磚号號 左佐 右祐 為偽 轉囀 到倒 魚漁 回迴 希稀古故 奉俸 熏薰 亭停 解懈 象像 叉杈 申伸 志誌頃傾 厲礪 頻顰 府腑 升昇 益溢 莫暮 然燃 原源受授 任妊 采採 杖仗 創瘡 弟第 荼茶 祝咒 獸狩更完整的古今字字表,以及各字之间的古今关系,可以参阅洪成玉先生的《古今字》一书,此不详述。
二、 俗字改正字而古今一致簡體字可保留“俗字”就是不規範的異體字,在與今簡化字的對比中可以區分為三類:一類是完全不同的,一類是有點相似的,還有一類是完全相同的。
例如敦煌寫本中“万”、“无”、“乱”、“礼”等字就與今天的簡化字完全相同。
由於如今電腦中繁體字、簡體字(包括簡化字)都在一個字形檔中共存,互相不會混淆,因此在校錄敦煌文獻的時候應該可以保留古今完全一致的簡體字。
以往我們強調把敦煌俗字全部校錄成通行繁體字,那完全是出於對排版困難的考慮。
何爲俗字?衆說紛紜。
爲了不把討論重心偏移到枝節問題上去,我們只引用幾家有代表性的觀點。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3“俗體”條(未收“俗字”條):“俗體(vulgar form)指民間手寫的跟字書寫法不合的漢字字體。
例如,盡作尽,備作俻、答作荅,覓作覔、變作变,敵作敌,顧作顾,獻作献。
俗體字從六朝已入碑刻,到隋唐時代俗體字更加增多。
俗體字最大的特點是改變筆畫,而有的字聲旁也有更改。
如燈作灯,墳作坟,驢作驴,遷作迁等字都是俗體。
唐代顔元孫《干祿字書》和王仁煦的《刊謬補缺切韻》裏所收俗體字極多。
宋元以後在戲曲小說刻板書裏還經常應用一些俗體字,其中很多字一直到現在還在應用,有不少已作爲正式的簡化字。
”按:字之俗、正,並非用字書作爲標準來判別的,字書所收的字大多從前代展轉抄襲而來,未必與各時代所規定的正字相合;俗字也並非都是手寫體,晚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刻本中同樣充斥着俗字。
因此,這個解釋有錯誤,不足以用來作爲“俗字”的定義。
《漢語大詞典》4“俗字”條:“即俗體字。
舊時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規範的漢字,別於正體字而言。
北3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出版,該條由周祖謨先生撰寫。
4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出版。
齊顔之推《顔氏家訓·雜藝》:‘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爲大損。
’”這裏指出了“俗字”是“不合規範的漢字”,但是說是“舊時”,又說是“通俗”,都存在着問題,不足以用來給俗字下現代語言學上的定義。
《辭源》5“俗字”條:“在民間流行的異體字,別於正體字而言。
”按:把“俗字”限定在“民間流行”是很片面的,事實上文人墨客、王公貴族也照樣要寫俗字。
《辭海》6“俗字”條:“異體字的一種。
舊稱流行於民間的多數爲簡體的文字爲俗字,別於正字而言。
區分正和俗的標準,往往隨時代而變遷。
”按:把“俗字”的特徵定爲“多數爲簡體”,顯然沒有觸及本質問題,而且同樣具有片面性。
敦煌俗字既有簡化又有繁化,數量之比也還不足以說明簡化者占絕大多數。
《中文大辭典》“俗字”條:“謂通俗流行之字,別於正字而言。
”(與舊版《辭海》相同)7按:“通俗流行”者不僅是俗字,而且是正字。
我們現在的印刷品用的都是“通俗流行”的文字,然而卻是正字。
業師蔣禮鴻先生《中國俗文字學研究導論》8:“俗字是對正字而言的。
所謂正字,從顔元孫的話來看,可以有下列的意義:第一,是‘有憑據’;而所謂‘憑據’者,實在是‘總據《說文》’,就是說合於前人所認識的《說文》裏的六書條例。
第二,是不‘淺近’,用於高文大冊,是有學問的文人學士所使用的。
第三,在封建社會中,這種統治階級所使用的‘正字’,是被認爲合法的,規範的。
那麽,俗字者,5商務印書館1979年出版。
6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
7《中文大辭典》,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出版,其說源於中華書局1936年出版的《辭海》。
8原刊於《杭州大學學報》1959年第3期,後收入《蔣禮鴻集》第三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就是不合六書條例的(這是以前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實際上俗字中也有很多是依據六書原則的),大多是在平民中日常使用的,被認爲不合法的、不合規範的文字。
應該注意的,是‘正字’的規範既立,俗字的界限纔能確定。
”這是迄今爲止對俗字概念最早作科學分析與定義的,也沒有人能夠真正突破其精要,尤其是揭示了“不合法的、不合規範”的問題關鍵。
裘錫圭先生《文字學概要》9第四章《形體的演變(上):古文字階段的漢字》“商代文字”下:“我們可以把甲骨文看作當時的一種比較特殊的俗體字,而金文大體上可以看作當時的正體字。
所謂正體就是在比較鄭重的場合使用的正規字體,所謂俗體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較簡便的字體。
”按:這裏說的“俗體字”,雖然也關係到我們討論的俗字,但是主要講的是“書體”的問題,是將整個甲骨文看作金文的“俗體”。
郭在貽師、張涌泉師兄合撰《俗字研究與古籍整理》一文10:“所謂俗字,是相對於正字而言的,正字是指得到官方認可的字體,俗字則是指在民間流行的通俗字體。
關於正字和俗字,唐朝的顔元孫曾作過如下表述:‘所謂俗者,例皆淺近,唯籍帳、文案、券契、藥方非涉雅言,用亦無爽。
倘能改革,善莫能加。
所謂通者,相承久遠,可以施表奏、箋啓、尺牘、判狀,固免詆訶。
所謂正者,並有憑據,可以施著述、文章、對策、碑碣,將爲允當。
’在這段話中,顔元孫闡明了正字、俗字以及通用字的特點及其使用範圍。
他認爲俗字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種淺近字體。
他所謂的‘通者’,其實也是俗字,只不過它的施用範圍更大一些,流沿的時9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出版。
10見《古籍整理與研究》第5期,1991年。
收於《郭在貽語言文學論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間也更長一些。
換句話說,顔元孫所謂的‘通者’,就是承用已久的俗字。
”按:這裏把俗字的主要特點和基本範圍都作了比較準確的說明,尤其是指出了“俗字”、“正字”是相對而言的,即判別俗字的參照系是正字;正字是得到官方認可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