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风险管理,支持银行转型—访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风险管理,支持银行转型—访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来源:银行家作者:徐虔 2015-02-12 11:15:21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和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一方面伴随过剩产能化解调整、经济“去杠杆”,商业银行的风险压力持续增大,另一方面,实体经济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最具创新活力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还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急需金融“输血”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如何在把住风险底线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

赵继臣表示,平安银行始终坚持“经营风险”的核心管理理念,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多个维度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全面建设更科学、精细、高效的风险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开创了一条具有平安特色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转型经营之路。

适应新常态,风险理念转变在先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以及利率

市场化等金融改革不断推进,银行业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办?

赵继臣:我们认为,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让先进的风险理念和守法合规的风险文化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职业基因。先进的风险理念,对外可以支持银行开拓市场,创新业务模式,适应时代变化;对内可以统一风险人员与业务人员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认同,形成合力,提升业务效率。为此,我们注重打造银行业发展新形势下的先进风险理念。

首先,要从“控制风险”转化为“主动管理与经营风险”。为达成主动管理的效果,平安银行一直致力于改变过去风险条线和市场条线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构建风险与市场目标一致、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将风险文化从后台贯彻到前端,力图建立一个以价值创造最大化为目的价值管理体系,平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实现风险资本收益最大化。

其次,我们注重从“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化。这是因为,随着业务的创新拓展,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非信用风险日益凸显,以信贷风险管理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架构,无法清晰把握全行整体风险状况,难以应对不同业务市场领域的交叉风险,以及系统性和突发性风险事件。因此,平安银行着力构建适应当前银行风险多样化、复杂化特征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按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重构风险体系,构建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架构,明确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理目标与责任,提升第二道防线的管理权威,强化第三道防线的监控力度,全行信用、市场、操作、合规、声誉等各类风险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及问责。

再次,就是加强资本约束理念。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本成为影响银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们在业务计划开发和绩效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资本约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资本节约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最后,建设先进的风险文化。风险文化建设要同时抓“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有形之手”包括完善基于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严格的问责机制;“无形之手”是加强内外部培训,持续倡导和培育先进的风险文化,最终培育形成公正决策、敢于负责、积极主动、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风险文化。

建立科学风险政策体系与管理架构

《》: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的现代商业银行业务门类、条线都越来越复杂。同时,随着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网点布局也越来越广。诚如您所说,要转变风险管理理念,但面对越来越庞杂的业

务门类、越来越专业的产品体系以及不断膨胀的组织体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呢?

赵继臣:我们认为,必须建立全行统一的全面风险政策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分行差异化政策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一方面,风险政策的全面统一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贯彻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各类业务发展纳入到风险政策的统一框架下,建立了行业、区域、产品、客户等多维度的风险政策体系,从而将全行的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通过政策落地到业务计划中,实现了风险的全面统筹管理。例如,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理财业务日益兴起,我们及时制定相关风险政策,将其蕴含的信用、市场、合规、声誉等各类风险特征和相应的风险策略清晰阐释,明确业务“有所为”“有所不为”,用政策的无形之“手”引领业务发展。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越来越需要专业化和差异化。这不仅体现在总行,也体现在分支经营机构。为了与各地同业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平安银行分行以客户为中心,立足本地、深挖区域特点,在总行统一政策指导下,制定特色化和差异化的政策,更好地对接当地市场,服务当地客户,尤其是针对金融需求还不能得到充分有效满足的中小企业群体,通过精细化研究和专业化服务,在客户“下沉”的同时,做到“风险可控”。

与此同时,分行和专业化事业部合作互动,事业部“专业化”

拓展业务,分行“本地化”做好客户服务,运营结算、贷后管理等工作,事业部业务得以在当地分行有效落地和管理,分行和事业部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客户。

《》:这样的风险政策体系是否会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进行相应调整?

赵继臣:平安银行是较早建立起垂直、独立的风险治理架构的银行之一,总行对分行的“派驻制”风险治理架构已相对成熟。2013年,平安银行实施了一系列的事业部制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让平安银行在经营方式、组织架构、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全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归口的“集中”管理,同时,仍然运用“派驻制风险管理、矩阵式双线汇报”的风险管理模式,将风险管理职能“内嵌”到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内部。

也就是说,总行向分行和事业部派驻的风险总监,实线向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虚线向分行行长或事业部总裁汇报,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在人事任免、绩效考核上相比分行和事业部占有更大权重。这种模式很好地保障了全行风险管理的集中性和独立性,同时也使得风控端更接近市场,风险和业务的协作更默契,保持有竞争力的业务的运行效率,更好地突显事业部制的“专业化”优势。事业部制本身对于增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大有裨益,业务的“集中化”和架构的扁平化缩短了风险决策的传导链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