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子学》

合集下载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其二,人文风范的感受:“学为人师,行 为世范” 一是伟人的典范:“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 二是教师的风范:“风范”与“情谊”
2、教师人文素养:经典、境界、风范 1)叩问经典:文化经典与文学经典
其一,三部文化经典,三大文化轴心
西方哲学史—“柏拉图阐释史”
西方神学史—“《圣经》阐释史”
中国思想史—“《论语》阐释史”
2)词章之学:包括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小
说学、俗文学等。
3)经世之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
学、地理学、军事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数 学等等。 4)义理之学:包括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哲学、宗教学等。
二、国学与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国学与语文教师的人文使命
“人是需要教育的唯一的生命。人只能通过教育而
(《论语· 为政》)
生命双重历程:自然生命的历程,精神生命的境界。
(三)国学与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
1、语言文学系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
2、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本”与 “末”
专业素养的“本”——“学” “语言” “文学” 全面系统的学识素养 “文化” 专业素养的“末”——“术” “语文教学法” “教学新技术” 教学与高考的博弈 “高考新趋势”
1、国学四部——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 四大部类。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 “礼类”、“春秋类”、“孝经类古籍”、
“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
“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
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ppt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 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

《国学智慧》课后习题答案及考试题

《国学智慧》课后习题答案及考试题

4、慎独自省要求人要有戒备之心,要有警惕之心。

()正确5、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正确6、《周易》的“易"的意思有:变易、(不易)、简易.7、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尚书》8、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周易》9、《周易》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巽。

()正确10、《周易》是群经之首.()正确1、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

对立统一2、《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的胸怀。

兼容并包3、《周易》中的“地”指的是()地域4、《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

正确5、《周易》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正确6、《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

勉励7、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8、《周易》的最后一个卦?即济未济9、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

正确10、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

正确1、《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秩序意识2、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超凡)的境界。

不选广博包容3、《周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

4、《周易》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

正确5、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

错误6、“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光明)和温暖.7、“新民”的“新”的意思是(革新).8、《大学》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的(宗旨)。

9、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养.()错误10、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

()正确1、“英雄相惜”是讲(贤良)的人相惜.2、“新民”的意思?改变自己3、儒家所说的“君子”指的是能够担当()的大任。

、治国利民4、“定而后能静”的“静”指的是安心做事。

()正确5、“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

()正确6、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哲学 中国哲学之先秦子学

哲学 中国哲学之先秦子学

先秦代表
学派 代表 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阴阳家 兵家 杂家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李斯 邓析 惠施 公孙龙 邹衍 孙武 孙膑 吴起 吕不韦
《孔子》《孟子》
《道德经》《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公孙龙子》 《邹子》(失传) 《孙子兵法》 《吕氏春秋》
儒家:孔子与孟子
• 政治上 • 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礼:克己复礼 • 教育上 •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 学思并重,传习结合.
道家:老子和庄子
• 哲学的核心是“道”。(宇宙观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朴素的辨证法。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古帛书
庄子
• 主观唯心观(逍遥游)
• 把朴素的辩证法进而引向了相对主义。 • • 不可知论 “庄子梦为蝴蝶”。
墨子
• 兼爱、非攻、尚贤
• 尚同、节用、节葬
再见
谢谢! (thank you)
法家:荀子和韩非子
• 在人性论 • 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 相反 的“性恶”论的观点 。 • 在天道观
– 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
• 政治上 • 主张“法后王”,提出实行中央集 权。;
韩非子
• “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思想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思想主题: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是诸子思想 文化的主题。“究天人之变’ • 2对自然科学不重视; • 3范围广:宇宙本源和自然规律问题、天人 关系问题、人性善恶问题、认识论和逻辑 学问题

国学经典课件

国学经典课件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学习典及诸
国 学 概 念
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 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 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 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 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 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 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之名, 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 “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 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客观存在的事实。
国 学 历 史 观
国学,首先是自然国学。国学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 学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天地根是天长地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存,国学
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 国学,其次是生命国学。国学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国学是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是油盐酱醋茶,是吃喝拉撒睡,是生老病 死故,是衣食住行修,是成人成才成圣成贤,是成长成功成熟大成。 国学,再其次是家庭国学。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 国学,还是公益国学。国学就是《易经·系辞》里面讲的公益:周 乎万物道济天下。国学就是《论语·雍也》里面讲的公益: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国学就是《老子》里面讲的公益: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概 念 的 内 涵
贰 发展性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ppt课件

03
国学思想与精神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倡导仁爱、正义、礼制、智慧和诚信等价值 观念。
道家思想
总结词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主张“无为 而治”,强调顺其自然、回归自然。
03
形成期
国学经典主要形成于春秋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 立说,奠定了后世传统文 化的基础。
发展期
汉唐时期,儒释道三家融 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 国传统文化。
成熟期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儒 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同时 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取得 了新的成就。
02
国学经典著作
《论语》
总结词
儒家经典,涵盖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多方面思想。
弘扬国学经典的现实意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有助于维 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 发展需求,推动国学经典文化的
创新与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通过学习国ຫໍສະໝຸດ 经典,提升国民素 质和文化修养水平。
05
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
重视国学经典的阅读与理解
建立阅读计划
培养道德意识
国学经典强调道德意识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 领悟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个人增强道德意识,提高自我约 束能力。
引导行为规范
国学经典中包含着许多行为规范和礼仪制度,如《论语》 中的“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内容,能 够帮助个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国学经典对个人思维方式的提升作用
培养审美情趣

11、旧学新知:近代学术的转型

11、旧学新知:近代学术的转型

•第十一讲•旧学新知:近代学术转型• •本讲推荐阅读:•1、罗志田:《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3、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4、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体系之创建》•5、方朝晖:《“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本讲涉及三个问题:•1、中国传统学术的嬗变轨迹•2、近代“国学”运动与传统学术•3、传统学术地位的失落与重建•近代中国传统学术面临的尴尬:• 西学东渐的冲击• 学科地位的丧失。

• 如何重建“中国学术”? •一、中国传统学术的嬗变•先秦:• 六艺、诸子•汉代:• 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魏晋以后:• 经、史、子、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学、国学、祖学•20世纪:• 史学,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未来:• 中国学術?(全球化时代话语权)•1、从“六艺”、“诸子”到“四部”之学•周秦时期:六艺、诸子之学•六艺之学:•旧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贵族身份的象征,小学,技艺)•《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新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士与儒,大学,道术)•诸子之学•诸子学兴起的条件:• A、礼坏乐崩• B、士阶层形成• C、私学教育兴起。

•儒家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学派。

•孔子创学派(以诗书礼乐教,开办私学)•弟子传学术(诠释发展,广儒术于天下)•(子贡、子游、子夏、曾子、子张)•儒家的分化与异化产生了诸子百家。

•分化:儒分为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异化:商鞅、墨子、吴起、庄周、韩非•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国学入门知识

国学入门知识

小说家
? 代表人物:虞初。作品有:《虞初新 志》。
? 主要内容: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 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 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二)经学:汉代经学(儒学)
? 四书五经 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 列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而 五经是指 《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 失传,只剩下五经。
国学主干演进的历程
先秦百家之学——汉代经 学——魏晋玄学——隋唐佛 学——宋代理学——明代心 学——清代朴学
(一)子学:春秋战国的百家之学
诸子百家出现在文化的“轴 心时代”,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 学术派别的总称。最为流传的是: 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 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 家。
国学入门知识
(一)什么是国学?
相对于“新学”,“国学”指“旧 学”;相对于“西学”,“国学”指 “中学”,它是与“西学”不同的自具 特色的文化体系。
国学概念的发生
国学概念发生是以上一轮世纪之交的知识 分子群体的民族救亡意识为基础的。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 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 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 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 (前134年)提出。武帝即位时,主张清静无为的 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其政治上的需要,而儒家的 春秋大一统思想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 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 道家, 由此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
今文经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古文经学之争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1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拓展:国学简介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国学入门》练习题库(附答案)

《国学入门》练习题库(附答案)

《国学入门》练习题库一、选择题1、要迅速了解赤壁之战真实而完整的过程,最好优先参考(C)A、《资治通鉴》B、《三国志》C、《通鉴纪事本末》D、《三国演义》2、下列何种体裁的史书被称为“正史”(A )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典志体3、对《史记》不同体例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A、本纪、表、书、世家、列传B、本纪、世家、列传、书、表C、本纪、世家、表、书、列传D、本纪、世家、列传、表、书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B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C )A、《春秋》B、《左传》C、《史记》D、《资治通鉴》6、以下关于史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A.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断代史。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采用了以事件为中心记述历史的“纪事本末体”。

D.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理论性著作。

7、关于《春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春秋》的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B.《春秋》的主旨,乃在于“借事明义”。

C.《春秋》的“大义”主要包括复礼、正名和尊王。

D.“春秋三传”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对《春秋》进行了阐释。

8、研究古代的职官制度,首先要参考的是(C )A、《春秋》B、《诗经》C、《周礼》D、《仪礼》9、与“韦编三绝”有关的一部经书是(B )A、《诗经》B、《易经》C、《论语》D、《孝经》10、关于《周易》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周易》第六十三卦是“既济”,第六十四卦是“未济”,这种卦序安排,体现出周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B.“朝乾夕惕”这个成语,出自《周易》。

C.八卦中的六爻,“六”表示阳爻,“九”表示阴爻。

D.《周易》里就有“与时偕行”的思想,这说明,“与时俱进”的观念,由来已久。

11、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周易”的“易”既有“变易”之义,又有“不易”之义,互相矛盾。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国学基础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4学分总学时: 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冯杜娟、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讲国学概述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第一节什么是国学、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讲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第一节经学的发展、“经典”的确立二、历代经学第二节经典概述、易经、诗经三、“三礼”四、春秋五、孝经六、尔雅七、“四书”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史部目录学、经部史籍简说三、史籍的传统分类四、经学与学术(经学与中国哲学)第三讲经学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第一节史学概述、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第二节史籍的分类、史籍的分类、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第第三讲:子学6 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子学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教学重点:先秦诸子的思想体系第一节子学概说第二节诸子精神与文化思潮的变迁第三节先秦诸子五、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考核形式应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国学ppt课件

国学ppt课件
意义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学文化课程教材统编的必要性分析

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学文化课程教材统编的必要性分析

品位·经典教育管理Jiao yu guan li101【作者简介】 马晓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修辞学、传播学等。

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学文化课程教材统编的必要性分析○马晓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上海 200000)【摘 要】 现有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学文化课程教材没有统编教材。

现有教材要么专注国学,要么专注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兼顾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而且中国传统文化教材过于偏重哲学。

统编教材应包括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国学文化不仅仅包括汉族文化,也应该包括国内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统编教材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有四个原则:把握意识形态与多元民族文化的关系——各美其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研究——美人之美;注重多元的文化与一体化格局的关系——美美与共;注重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天下大同。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学文化;……教材为促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有机融合、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规定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招收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实施自主培养。

《国学文化》课程是预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是这门课程有必要编写一本与课程配套的统编教材。

一、现有国学文化教材少数民族预科课程思政化要根据培养学生的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全面相结合,形成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要制定新的《国学文化》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细则,建立系统的教材体系,重新组织编写教材和教辅材料。

我研究了几乎所有的国学相关教材,没有发现一本适合少数民族班,所以编写适合的教材迫在眉睫。

少数民族预科教学在我校是一个新课题,在上海也是一个新课题。

本课题如何研究成功,可以作为上海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参考。

这个课题同时也是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

(国学智慧)《止学》及译文

(国学智慧)《止学》及译文

(国学智慧)《止学》及译文智卷一智极则愚也。

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

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

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

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

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用势卷二势无常也,仁者勿恃。

势伏凶也,智者不衿。

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

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

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众成其势,一人堪毁。

强者凌弱,人怨乃弃。

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

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利卷三惑人者无逾利也。

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

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

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

众见其害者,或利也。

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

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辩卷四物朴乃存,器工招损。

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

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

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

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

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

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

誉卷五好誉者多辱也。

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

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

贪巧之功,天不佑也。

赏名勿轻,轻则誉贱,誉贱则无功也。

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

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

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情卷六情滥无行,欲多失矩。

其色如一,鬼神莫测。

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

上下知离,其位自安。

君臣殊密,其臣反殃。

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

情存疏也,近不过已,智者无痴焉。

情难追也,逝者不返,明者无悔焉。

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艰。

情之不敛,运无幸耳。

蹇卷七人困乃正,命顺乃奇。

以正化奇,止为枢也。

第1章先秦子学

第1章先秦子学

元德:元有‚始‛‚大‛‚本‛,‚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
忘在王家‛。天若元德:天顺从其大德。 德元:‚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
王以大德居位行事,百姓效法王德,如此则王德行于四方而化于天下。
2.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尚书·洪范)
九德——《尚书·皋陶谟》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 刚而塞,强而义‛ 三德是对九德的继承和发展,郑玄认为: 简、刚、强——刚克 宽、柔、扰——柔克
第1章 先秦子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哲学的雏形 孔子的哲学 孟子、荀子的哲学 老子、庄子的哲学 墨子的哲学
第六节
第七节
名家学说(惠施、公孙龙的哲学)
法家学说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雏形
古代归入《易》类的书,有三种,分别称作《连山》(神 农时代)、《归藏》(伏羲时代)、《周易》
一、关于《周易》之名与由来 (一)三种含义:易简、变易、不易。 1.易简:相对于龟卜而言,易卜只需要55根蓍草 2.变易:日月交替为易之本义,‚生生之谓易‛ 3.不易:‚变中有常‛,常道或规律就是‚不易‛。
2.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 亲仁。‛(《学而》)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 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 子曰: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
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是有 其心理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孝。
1.《尚书·洪范》载有水火木金土五行。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 樯。‛ 2.对五行的解释尚未有抽象的意义。 3.后来五行就被抽象为事物关系的代表,彼此之间具有相 生相克的关系。 4.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诸多方面广为应用。

国子学的名词解释(一)

国子学的名词解释(一)

国子学的名词解释(一)国子学的名词解释国子学•国子学,又称“国学”,是我国古代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它起源于周朝,经过秦、汉、隋、唐等朝代的发展,成为一种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制度。

经学•经学是国子学的主要内容,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学研究古代经书,包括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等,注重对经文的解读和理解。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和《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

•《大学》是四书之一,是《论语》的第十三篇,由孔子的学生及后世儒家学者所作。

•其中的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被广泛引用,强调自我修养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中庸•《中庸》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言论的一篇文章。

•强调“道中庸”,追求合乎中庸之道的行为方式,认为中正平和是取得社会和谐的关键。

论语•《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言论的一部书籍。

•其中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孟子•《孟子》是四书之一,是孟子及其学生的对话记录。

•孟子提倡“性善”观点,主张人性本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易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籍之一,是我国道家和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

•易经研究周易,探讨自然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卜筮和文化研究中。

书经•《书经》是五经之一,也称为《尚书》,是一部记录周代政治、历史和宗教的文献。

•它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保存了大量有关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信息。

诗经•《诗经》是五经之一,也叫《诗》或《古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中记录了大量民间诗歌,代表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记•《礼记》是五经之一,是一部总结了古代礼仪制度的文献。

•它记录了古代社会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及礼仪制度的重要资料。

朱维焕的国学入门

朱维焕的国学入门

朱维焕的国学入门《国学入门》是由作者朱维焕讲授“国学入门”时所备讲义之精华整理而成。

其文究国学之根柢,贯其枝叶:首先阐明何为“国学”,接着从考据之学、词章之学、义理之学和历史之学四方面加以详细考察。

序文代序第YI章绪论第YI节国学之名义第二节国学之范围分类第三节典籍之刊印第四节藏书之灾厄第二章考据之学第YI节目录学第二节图书馆学第三节版本学第四节校勘学第五节辨伪学第六节辑佚学第七节文字学第八节声韵学第九节训诂学第三章词章之学第YI节诗学第二节词学第三节曲学第四节文章学第五节小说学第四章义理之学第YI节先秦经学第二节先秦子学第三节两汉经学第四节魏晋玄学第五节隋唐佛学第六节宋明理学第七节清代考据学第五章历史之学第YI节概说第二节纪传体第三节编年体第四节纪事本末体第五节政制史第六节学术史一、国学之名义“国学”即“中国学术”之省称。

所谓“学术”,乃相应环绕于人生之诸问题,以探讨其原理、原则,并寻求解决之方术。

就此探求而得之原理、原则,以及解决之方术,所成就之理论系统,称为“学术”。

此一属于中国特有之学术系统,简称为“国学”。

“国学”之名,始见于清末。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二十七期,邓实有《国学精论》一文发表。

称“国学”者,盖所以有别于“西学”。

二、国学之异称1.中学清末,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此以“中学”称谓中国之学术,且与“西学’’对称,而取得主体之地位,并吸收西学,期于图致国家之富强。

2.国粹许地山有《国粹与国学》一书,刘师培、章太炎则发行《国粹学报》,“粹”为精粹之意。

3.国故章太炎著《国故论衡》。

“国故”有两解:①中国之旧学。

②中国之掌故,亦即中国之文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子学(收藏版)

子学(收藏版)

子学(收藏版)《予学》东汉许劭得失卷一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得失之患,启于不舍。

不予之心,兴于愚念。

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

强者不予,得而复失。

弱者不予,失之难测。

予非失,乃存也。

得勿喜,失或幸,功不论此也。

夺招怨,予生敬,名成于此矣。

顺逆卷二患死者痴,患生者智。

安顺者庸,安逆者泰。

多予不亡,少施必殃。

惠人惠己,天不佑凶也。

顺由予生,逆自虐起。

君子不责小过,哀人失德焉。

小人不纳大言,恨己无势焉。

君子逆而不危,小人顺而弗远。

福祸不侵,心静可也。

苦乐不怨,非悟莫及矣。

尊卑卷三尊者人予也,失之则卑。

卑者自强也,恃之则尊。

以金市爵,得而不祥。

以势迫人,威而有虞。

金不可滥,权不可纵,极则易也。

贫者勿轻,其忠贵也。

贱者莫弃,其义厚也。

忠予明主,义施君子,必有报焉。

誉非予莫取,取之非誉也。

功不争乃获,获之则功也。

休戚卷四物有异也,理自通焉。

命有别也,情自同焉。

悦可悦人,哀可哀人,休戚堪予也。

福不可继,祸不可养,福祸莫受也。

不省之人,事无功耳。

同欢者寡,贵而远离也。

共难者众,卑而无间也。

苦乐由人,非苦乐也。

至乐乃予,生之崇焉。

至苦乃亏,死之惶焉。

荣辱卷五人强不辱,气傲无荣。

荣辱莫改,其人惟贤。

予人荣者,自荣也。

予人辱者,自辱也。

君子不长衰,小人无久运,道之故也。

饥以食,莫逾困以怜。

寒以暖,无及厄以诫。

予人至缺,其可立也。

荣极则辱,惟德可存焉。

辱极则荣,惟善勿失焉。

成败卷六成无定式,利己利人乃成焉。

败有定法,害人害己乃败焉。

君子之名,胜于小人之实。

小人之祸,烈于君子之难。

观其人也,可知成败矣。

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

亲者,予之可安也。

功高未可言胜,功不为胜也。

人愚未可言败,愚不为败矣。

兴亡卷七无不亡之身,存不灭之理。

春秋易逝,宏业可留。

薄敛则民富,兴焉。

政苛则民怨,亡焉。

人主兴亡,非为天也。

君子兴家,不用奇计。

小人败业,坏于奸谋。

正不予贿,邪不予济,察之无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 之《子学》

收藏夹114-管理网址导航 /
1
子是男子的尊称
汪中《述学·释夫子》:“古者孤卿大夫皆
称‘子’。子者,五等之爵也……《春秋 传》:‘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 小国之 君则子男也。子、男同等,不可以并称,故 著‘子’去‘男’,从其尊者。”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知殷之德 阳德也,故以‘子’为姓;知周之德阴德也, 故以‘姬’为姓。故殷王改文,以男书 ‘子’;周王以女书‘姬’。故天道各以其 类动,非圣人孰能明之!”
法家源自古之司法官
《韩非子·难三》说:“法者,编著之图籍,
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天下者也。” 《定法》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 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 也。”
《艺文志》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
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 罚饬法”,此其所长也。
17治不言法19源自名家源自古之礼官 《艺文志》说: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
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 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20
墨家源自古之清庙史祝
《艺文志》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柞木)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
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
5
一、子学概说
二、 先秦诸子
6
一、子学概说
7
诸子之类
《庄子·天下篇》归纳为六派,即:墨子、
禽滑厘一派,宋钘、尹文一派,彭蒙、田骈、 慎到一派,关尹、老聃一派,庄周一派,惠 施一派。 《荀子·非十二子》归纳为七派,即:它嚣、 魏牟一派,陈仲、史䲡一派,墨翟、宋钘一 派,慎到、田骈一派,惠施、邓析一派,子 思、孟轲一派,仲尼、仲弓一派。
11
明教化
《周礼·大司徒》:“师儒,乡里教以道艺 者。” 《周礼·大宰》“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 “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儒之犹言优也, 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 王之道能濡其身。”
12
儒家的发展脉络
周公
晏子
孔子
修己治人派 隋唐间的王通、宋代的范文正、叶适、 清代的顾炎武、戴震等 明心见性派 唐李翱、宋张载、程颢、程颐、杨时、 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
9
儒家学术源流
《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 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 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 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 道最为髙。
10
顺阴阳
儒,用舞蹈求雨的意思。
“鹬”例 《庄子·田子方》:“冠圜冠者知天时,履
句屦者知地形”。 《说文》说:“儒,柔也,术士之称。” 《法言·君子》篇言:“通天地人曰儒。”
13
道家之“道”
“道家” :《老子》开卷言“道可道,非常 道” 。 “道德家”:《老子》上篇“道经”,下篇 “德经”。 《老子》:“孔德从容,唯道是从”。 《老子》:“道生之,德畜之”。
14
道家学术源流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 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 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四库全书总目·道家类叙》说:后世神怪之迹, 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 《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淸净自持, 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 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 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 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
2
《汉书·文帝纪》:“母曰薄姬”师古注 曰:“姬者,本周之姓,贵于众国之女, 所以妇人美号皆称姬焉。”
3
“经”与“子”之关系
《庄子·天下》:“《诗》以道志,《书》
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 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 道之。”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称诸子为
“《六经》之支与流裔”。
4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诸子之为
书,其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必有得于道 体之一端,而后乃能恣肆其说,以成一家之 言也。所谓一端者,无非六艺之所该,故推 之而皆得其所本。”
“经”是修己治世的大典,而“子”则
是在这经典精神的滋润下制作出的治世 方略与社会理想图景。

15
阴阳家介于儒家与道家之间
“阴阳”是儒道两家都谈的,儒家谈调和阴
阳,道家谈顺应阴阳变化,而阴阳家则谈历 象星辰、四时教令、阴阳消息、五德终始。
《艺文志》说: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
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 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16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法家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
《艺文志》说:“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
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 至亲,伤恩薄厚。”
18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 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借父耰鉏,虑有徳色。母取箕箒,立而谇(责让) 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 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亡几耳。然并心而赴 时,犹曰蹷(拔而取之)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 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伸)并兼 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 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 海内,徳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 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 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 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矣。 ——贾谊《陈政事疏》
8
《尸子·广泽》: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
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 《吕氏春秋·不二》:老聃贵柔,孔子贵仁, 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 齐,阳朱贵已,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 贵后。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 法、道德。 班固《汉书·艺文志》:儒、道、阴阳、法、 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