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A.发展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2.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A)A. 毛泽东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3.党的思想路线的正式阐述者是(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毛泽东和邓小平4.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人是(C)A.毛泽东 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5.创造性地提出解放思想,并且规定为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是(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邓小平、江泽民6.江泽民为党的思想路线增加的新内容是(B)A.解放思想B.与时俱进G.创新 D.执政为民7.与时俱进的实质是(B)、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G.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创新8.实事求是的前提是(D)A.实践B. 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一切从实际出发9.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 C)指A.《坚持四项基础原则》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0.为了指导和带领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的错误方针是(C )A.抓纲治国B.洋冒进C.“两个凡是”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因为(ABCDE )A.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B.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和原则D.是实现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前提E.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2.“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AE )A.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B.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的C.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中提出的D.是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提出的E.说的是一切要经过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3.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著作是( BC )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E.《整顿党的作风》4.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是指(AB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E.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5.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它要求我们必须()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注重调查和研究C.解放思想D.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E.反对本本主义,树立优良作风6.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E.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指()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E.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8.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A.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B.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C.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D.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E.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9.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群众,而尊重群众就是要()A.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B.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C.把尊重群众和尊重生产力实践统一起来D.把尊重群众与发扬民主、解放思想统一起来E.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0.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保持先进性D.具有科学性E.富于创造性三、简答题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简述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需要廓清的七个基本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需要廓清的七个基本问题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9年第3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需要廓清的七个基本问题涂小雨(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市100091)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有七个基本问题必须予以廓清,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成果、飞跃、本土精神资源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建构、科学发展砚的理论定位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基本问题中国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l“O(2009)03—0l O l—08自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下发,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各种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不断涌现。

笔者认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几个基本问题需要廓清。

主要包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问题;三、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问题;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建构问题。

五、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土精神资源问题;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飞跃”的理解问题。

七、关于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论定位问题。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起点问题看似简单,但起点问题若弄不清楚,很容易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主观臆断,脱离客观实际。

因此,起点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廓清的第一个基本问题。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的四种观点评介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四种观点:l、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说。

毛泽东在1938年l O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他在报告中强调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辛亥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探究77

辛亥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探究77

辛亥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探究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和实践化,这一任务是由中国共产党人来完成的。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开创了中国近代完整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国人民思想进步的闸门,带动了国内各领域一系列的变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开端。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一、辛亥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概述(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尽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其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赶跑了皇帝,结束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它给封建主义致命一击,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与此同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也就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走狗,再也找不到即使在表面上还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也随着壮大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的正确把握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雍涛教授引用了毛泽东的话,从内容、形式、动态三个层面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他认为,从内容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结合过程中赋予其新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发展;从形式上看,要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民族的特性,使之带上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从动态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理论实践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浅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浅论

化的道路 。 回顾 中 国共产党 的历 史 , 我们可以看 出, 其实就是 一部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的历 史。
在 建 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今 天 , 真 总 结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基 本 经 验 。 以 使 我 们 更 好 认 可 地 理解 和把 握 马 克 思 主 义 . 而 推 动 社 会 发 展 。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科 学 内 涵
马 克 思 主 义 中国 化 按 照 通 常 的 理 解 , 是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基本 原 理 同 中 国 的 具 体 实 际 相 就 结 合 , 决 中 国 的现 实 问题 , 形 成 新 的 理 论 。 由 于 中 国 的 “ 体 实 际 ” 含 的 内 容 很 多 , 解 并 但 具 包 因


阿 阿

保 定

-. -

方式和语言 特点 也明显地带有西方 文化的痕迹。 这种文 化上 的差异就需要我们借助一定 的媒
介 来 理 解 。 时 , 史 经 验 也 已经 证 明 , 来 文 化 要 想 在 中 国真 正 发 挥 作 用 , 必 须 与 中 国 的 同 历 外 就 传 统 文 化 相 结 合 , 逐 渐 融 人 到 中 国文 化 发展 的 潮 流 中 , 终 以 中 国 文 化 的 民 族 形 式 表 现 出 并 最 来 。 以 , 想 使 马 克 思 主义 在 中 国 生 根 、 芽 , 要 求 我 们 在 中 国 的 革 命 和 建 设 中应 用 马克 所 要 发 就 恩 主 义 的基 本 原 理 , 显 示 其 科 学 性 ; 将 这 些 原 理 赋 予 中 国文 化 的形 式 , 显 示 其 民 族 性 。 以 并 以 也 只有 把 二 者有 机结 合 起 来 , 能 为 中 国人 所 认 同和 接 受 。 才 就 状 态 来 说 , 克 思 主义 中 国 化 是 一 个 动 态 的历 史 过 程 。 克 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具 有 相 对 马 马 稳 定 性 ,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历 史 进 程 却 没 有 停 止 。 是 因 为 中 国 的革 命 和 建 设 是 一 个 长 但 这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34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月 Vol.34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2──────────收稿日期:2012-03-07作者简介:黄顺彬(1970-)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09-哲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黄顺彬(马鞍山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马鞍山 243099)摘 要: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理论上一直努力地追寻探索着这一问题。

至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三化”结合在一起,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

在时代和任务根本转换的大背景下,厘清“三化”中的“时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对于充分凸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三化”;时代化;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3-0109-03Several Basic Issues in Applying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HUANG Shun-bin(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and Building, Maanshan Party College, Maanshan 243099, China)Abstract: How to make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with the realities of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s have been work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pursuit and explor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arty put Marxism Chines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ogether, and proposed to continue to promote Marxism Chines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 Central Committee,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imes and tasks, clarifying a few basic issues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can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ing Marxism with China’s reality.Key Words: Chines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basic issues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考研政治中,毛中特这门课的分值为30分,重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

在基础阶段要掌握整个课程的基本框架,按照一条主线、二个基本理论、三件大事、四个基本问题、五大建设进行相关的学习,具体框架如下:1.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

2.二个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4.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5.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先必须了解的重要名词。

这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条主线。

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厘清这15章内容的脉络。

因此,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丁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足够重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重点掌握提出的时间、人物、会议。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这点跨考考研辅导班上课时老师也会讲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具体实际。

重点记住一个数字——3。

也就是说,内涵具体包括3各方面,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至于对内涵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在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主要掌握两个数字——2和4。

2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也即两大理论成果。

毛概简答题与论述题答案(终)

毛概简答题与论述题答案(终)

一、简答题:(共2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把实践的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答: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建设,建设的规模与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可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就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的革命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答: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简答题:(共6小题,共30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根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党在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答: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化已然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和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10个方面的全球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扁平化,打破了自19世纪以来西强东弱、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格局,给于不同文明的自由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宽广舞台,迎来了文明多样化发展的新时代。

当今世界,除了人们公认的比较有影响的文明类型如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斯拉夫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日本文明、拉美文明等外,还有许多在各自地域内自由发展着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交往虽然较之历史上任何时代更加紧密,但是人类文明似乎越来越多样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全球化要求不同国家和民族遵循相对统一的观念和规则,而文明多样性则要求不同国家和民族要坚守自己优势和特色。

正是鉴于文明多样性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表征,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国《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在这个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之间传承。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公约》提出了四项要求:其一,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其二,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其三,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其四,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问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问题1
总之,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四、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设想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3)共同富裕强调“共富”与共同贫穷的假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特点
(1)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2)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
(3)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4)体现出逻辑上层层递进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生产关系“一大二公三纯”,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只顾发展生产力,忽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导致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消除两极分化,是指消除在财富的占有和使用上的严重不平等。
(3)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关系。剥削是两极分化的基础,是两极分化的温床:而两极分化产生于剥削,必然加深剥削,强化剥削,甚至出现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共同富裕强调“共富”,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4、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邓小平首先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层面来认识社会主义,从而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特征与本质统一起来,从“特征”深入到本质。这对于我们在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是在不断探索和科学回答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都非常重要,关系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前提、政治主题、根本保证和物质保证。

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他三个问题的思想前提。

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只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基础之上。

中共中央文献中有时将这四个基本问题连在一起集中表述,有时又将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问题与其他三个基本问题分开表述,而在多数情况下包括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分开表述的,这就凸显了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基本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

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 基本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 基本问题

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深入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深入地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选择,牢固地树立起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思想,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2)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文化、价值多元化思潮的进一步扩张,我国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构筑青年一代的共同思想基础任重道远。

(3)当代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在于乘风破浪而无所畏惧的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可能理直气壮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才可能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深入发展,才能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落到实处,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2.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普及化。

(1)当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增强自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者,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思想掌握群众“的过程。

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思考”思想如何掌握群众“,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有何作为?(2)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在各种虚拟社区进行宣传,大学生应该成为引领思想的“精神领袖”,让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在网络媒体上充分展现出来,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进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意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实质;时代特征;思想路线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开辟新的境界和深入研究。

以下将围绕几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实践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因此,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境界。

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律性问题,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体系。

其次,如何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和新挑战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思考和回答新问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第三,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视野,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国际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也要把中国的特色理论运用到世界的发展中去。

最后,如何在创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青年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普及,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新时代对于青年和群众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只有通过加强对青年和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普及,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

总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只有通过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新的境界和深入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摘要: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最初表现出水土不服,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是因为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国情联系起来,在这个探索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国情[中图分类号] G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2-0061-02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直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来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作语录,只注意他们的具体结论,而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看,我国在改革开 放中的主要经验?
第一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选择了正确的改革战略和路径,确定了“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二点是中国比较好的实现了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逐渐确定的。最开始只是要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但目 标并不十分明确,经过长期摸索之后才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 第三点是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加速的机会。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就 自觉地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的转型 起了很大作用。
3.国民经济的劫难
• ①影响:“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 经济 建设遭到严重的干扰和全方位的破坏。1967、1968两年 的时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李先念同 志曾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济上,只是国民 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 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 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 • ②转折: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 常工作,他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使国民经济在1973年 出现复苏的局面。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明确提 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上是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 左”倾错误。全面整顿取得的成绩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鼓 舞,他们又重新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但随着邓小平再次被 打倒,全面整顿被迫中断。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进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意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实质;时代特征;思想路线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面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进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的实践价值,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的文化意蕴。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革命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的理论前提,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实质;时代特征;思想路线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 “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 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 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谈起。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有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未曾遇到过的,也不可能从经典作家的书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时起,就面临着列宁所指出的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的艰巨任务。

要实现这一任务,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才有出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指出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和前途,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 尽管马克思晚年也曾从理论上论证过落后的俄国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 但他仍是以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为前提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政治经济比较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 也不同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亟待解决并需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早在1956 年, 毛泽东就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82 年,邓小平又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此后,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都继续坚持这一思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由欧洲人以欧洲的思维方式和文字而创立的,其中对中国情况的直接论述并不多。

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结果,就必须使其从原有的欧洲、俄国等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使其成为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同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

毛泽东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客观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逻辑。

“思想路线”概念的提出: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趋于自觉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思想倾向,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倾向。

教条主义思想倾向在党内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它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绝对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的巨大损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为了反对教条主义,1930 年 5 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

明确提出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一条是“唯上”、“唯书”的保守路线,一条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强调这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中阐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概念,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涵义。

这篇文章的发表,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标志我党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探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突破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探索中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固定模式,因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飞跃及理论构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巨大变化,赋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提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新隋况、新问题,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重大挑战,提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求真务实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更加深刻和完整、实践意义更加突出和明确,为促进我国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理念、新认识,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越来越深入,都得益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化和引领。

我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创立新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好、更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奋斗目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时代特征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国面临的中心课题,即民族独立和国强、民富两大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引领时代潮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并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不同的时代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主题[7] 。

新民主主义时期,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无疑要围绕战争与革命的主题。

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提出的:“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2] 毛泽东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以实践精神去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认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以及发展方向,创立了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准确地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认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实现了我们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邓小平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世纪之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顺应如何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时代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又是一种理论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破解面临的历史课题,对不同时代主题给予了准确判断和科学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