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特色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 饰略有讲究,男子的常 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 成,即头裹皂罗巾、身 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 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 制(包括样式、色彩、 纹样),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 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 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 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 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 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 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本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西夏 女供养 人壁画 穿弧形边大 翻领回鹘装, 翻领回鹘装, 头戴桃形金 凤冠 敦煌莫高窟 第109窟东窟 窟东窟
西夏( 世纪 世纪) 西夏(12世纪) 阿弥托佛接引 局部) 图(局部)绢 本。没色 高 125厘米,宽 厘米, 厘米 64厘米,穿左 厘米, 厘米 右开衩 的右衽窄袖长 袍,男性加束 革带 俄罗斯艾尔米 塔什博物馆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戴交脚幞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 头或局脚幞头、 头或局脚幞头、穿襦裤的鞍马仆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金元时契丹男子的髡发 男子的发 式,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 一千多年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 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 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 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 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 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元代 梅雀方补半臂 山东省邹县出土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 袖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 展示图。 展示图。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超过以往历代。 超过以往历代。织物 加金, 加金, 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 现。至于汉族服饰上 得到 运用, 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 主要 在宫廷中使用。 在宫廷中使用。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契丹官员在戴毡冠时,则把冠后垂的金花编成夹,同时将垂发理 成一起编入其中,平时则脱冠露头。 一般契丹男子所垂的发均为散发。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展示图。
(3)比肩、比甲
①比肩(蒙古人称“襟子答息”):是一种 有里有面的对襟半袖短裘皮衣,比马褂长些。常 穿于袍外。男女均穿。 ②比甲:无袖无领,前短后长,前后两片用 “襻(袢)系结的衣服,是便于骑射的衣服。
2、首服 ⑴、笠 ①夏、秋季节戴用,为蒙 古族男子戴,材料有竹、蒲草、 毡子。 ②六角棱笠(瓦楞帽) 似六棱角的到扣花盆,还有在 “盆”顶正中饰红缨装饰的。 ③宽檐笠帽 ④大笠帽
3、面料
冬天大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夏天服丝、棉之类。
第三节、元代——蒙古族服装
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1260年,忽必烈在开 平(今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登上汗位,后于1271年迁 都燕京(今北京),建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 统一中国。 一、官服 1、元朝开始沿袭宋代制度直到元代中期对官服 进行了规定,另定天子和百官的质孙服(蒙古族 衣冠之一)。
袍多为左衽、圆领、窄袖的缺 胯袍,袍上有纽袢(疙瘩式绊 bà n扣),袍长多至膝下, 下穿套裤,用带子系在腰上, 裤管塞在靴筒里,袍外腰间束 带,袍带在胸前系结,垂到膝 部。 男袍较短,露出革靴。纹饰 简朴,色彩灰暗。
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
(2)发式
髡kūn发:剔发。 男子有髡kūn发习惯。
元代皇帝(图), 元世祖忽必烈
图为戴幞头、 穿圆领袍的官 吏(山西洪洞 广胜寺壁画)。
辽及元代服饰
辽及元代服饰辽及元代的服饰辽及元代时期( 907年—1368年)辽、⾦、蒙古等是与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并存的北⽅政权,也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的政权,辽以契丹族为主,元则是以蒙古族为主。
它们的服饰均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有着显著的区别,带有⾃⼰本民族鲜明的服饰特征。
它们对于中国传统服饰⽂化是有益的补充。
戴锦帽、穿锦袍的皇帝(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辽皇后服辽国皇后在祭祀时戴红帕,穿络缝长袍、络缝乌靴,悬挂⽟佩和双同⼼帕。
皇后上⾐穿⿊、紫、红等各种颜⾊的直领对襟衫,或者是左衽团衫。
衫的前长拂地,后长拖地30厘⽶左右,⾐上双垂红黄带。
辽契丹服《卓歇图》是契丹著名画家胡所作的长卷,画⾯描绘了契丹君⾂出⾏狩猎、放养猎鹰“海东青”出击⽩天鹅,以及在海泺⼦射猎⽜⽃鱼、归来宿营的⼀系列场景。
画中的侍从武卫执歌舒棒卓⽴守护,故名《卓歇图》。
从《卓歇图》中,我们可以较为完整地看到契丹⼈的发型和服饰。
髡发、穿圆领袍、佩豹⽪箭囊的骑⼠(胡瓌《卓歇图》局部)穿左衽窄袖袍的契丹族妇⼥及穿圆领袍的男⼦(胡瓌《卓歇图》局部)元“不狼⼉”元代蒙古族男⼦上⾄成吉思汗,下⾄国⼈,均剃“婆焦”。
这是将头顶正中及后脑头发全部剃去,只在前额正中及两侧留下三搭头发,如汉族⼩孩三搭头的样式。
正中的⼀搭头发被剪短散垂,两旁的两搭绾成两髻悬垂⾄肩,以阻挡向两旁斜视的视线,使⼈不能狼视,称为“不狼⼉”。
戴⽡楞帽、剃“三搭头”的元代男⼦元辫线袄元代统治者穿的袍⼦,⼀般是交领、窄袖、腰间打成细褶,⽤红紫线将细褶横向缝纳固定的样式,使⼈们在穿着时腰间紧束,便于骑射,这就是元代的“辫线袄”。
此款服装在明代被称为“曳撒”,是出外骑乘时常穿的服装。
戴⽡楞帽、穿辫线袄的男⼦(河南焦作⾦墓出⼟陶俑)元团衫元代的蒙古贵族⼥⼦袍式宽⼤,袖⾝很肥,但袖⼝收窄,⾐长拖地,⾛路时常需两个⼥婢扶拽。
这种宽肥的袍式,被称为“团衫”或“⼤⾐”。
其采⽤的⾯料多为织⾦锦、丝绒或⽑织品等。
辽金元服饰特点
左上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 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
局部)
左下图为梳髡发的契丹族男子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kun)发。早在一千多年 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 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 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 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 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 左右两绺(liu)头发修剪整理成 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男子 习俗髡发。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式。、双髻、螺髻之 外,亦有少数披发,额间以带系 扎。按辽俗,女子喜涂面以黄色, 如宋时彭如砺诗:“有女夭夭称 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 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画) 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金饰蹀躞带(辽宁辽墓出土实物)
二、金、女真族服装
时代背景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 “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 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 彻底推翻辽的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 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 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面对腐朽 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 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 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灭
髡kūn发
辽代女子 发式
妇女发式较为简单,一般好、梳高髻、双 髻、螺髻,或披发,额间以巾带扎裹,结帕 巾。
契丹妇女妆面,喜涂黄粉,俗称“佛妆”
辽初,官员服分南北,南官以汉制治汉人, 穿汉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
凡三品以上行大礼时一律用汉服
历史趣闻辽金元服饰 辽代官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辽金元服饰辽代官服导语:辽代官服辽太祖在北方称帝时,以甲胄为朝服。
占领后晋领土后,辽代统治者受汉族影响创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着本民族服装,汉族官吏仍穿辽代官服辽太祖在北方称帝时,以甲胄为朝服。
占领后晋领土后,辽代统治者受汉族影响创立新的服制,契丹族官吏着本民族服装,汉族官吏仍穿汉服。
乾亨年间(公元979—983年)服制又有所变化:三品以上的契丹族官吏在举行隆重典礼时也着汉服。
日常官服分两种:皇帝及汉族臣僚着汉服,皇后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
重熙元年(公元1032年)以后,大礼都改着汉服。
我们不难发现,辽代皇帝和宋代皇帝对待异族服饰的态度不大相同。
宋代皇帝采取禁止胡服流传的强硬做法,而辽代皇帝对汉服采取吸收宽容的态度,把它当作礼服。
特别有趣的是,皇帝日常着汉服,皇后穿契丹服,呈现出和睦相处的良好气氛。
由于辽地处于北方,寒冷时间长,辽代君臣大都服貂裘。
皇帝穿最名贵的银貂裘,大臣穿紫黑貂裘,下属穿沙狐裘等。
契丹族以游牧为主,祭山是大礼,服饰尤盛。
大祀时,皇帝头戴金冠,身着白绫袍,束红带,佩鱼袋,带犀玉刀,穿络缝乌靴。
小祀时,戴硬帽,着红克(缂)丝龟纹袍。
田猎时,戴幅巾,穿甲戎装,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
皇帝本民族的衮冕服饰为:头戴实里薛衮冠,身穿络缝红袍,佩犀玉带,穿络缝靴。
礼服为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带,或衣红袄。
常服是绿花窄袍。
皇帝又着汉服的衮冕:冕为金饰,垂珠十二旒,黈纩充耳,玉簪导。
玄衣,纁裳。
衣有日、月、星、龙等八种图案,裳有藻、粉米等四种图形。
大带,舄加金饰。
这是祭祀宗庙、遣将出征、。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引言辽金元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辽朝、宋朝互相交替以及后来的西夏、金朝等国家存在的时期。
这一时期,尽管男性在政治和社会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女性也在各个层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服饰、容貌、艺术形象等多个方面审视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服饰与装束在辽金元时期,女性的服饰和装束反映了当时社会地位和审美观念。
一般而言,贵族女性穿着精美华丽的衣物,如罗裙、长袍等,并佩戴丰富华丽的首饰。
而平民妇女则着装简约实用。
1.服饰风格:辽金元时期女性常穿长款衣裳,大量使用绸缎、丝绸等高档面料,并注重色彩搭配。
2.首饰配饰:陶瓷珠宝、玛瑙饰品、银冠等在贵族女性中非常流行,而平民妇女则更多使用简单的铜饰品。
容貌与美学观念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审美标准与当时社会风尚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娇小玲珑、柔美可人的外貌被广泛看作是女性的理想形象。
此外,黑色发色和红润的面部肤色也是当时女性所追求的美丽标准。
1.面容特征:当时对于女性脸型轮廓有着清晰、细腻的要求;五官端正、秀丽典雅。
2.发型和发饰:古代女性喜欢将头发梳成各种复杂的发式,并佩戴各类发饰来增加错落有致的感觉。
艺术形象辽金元时期,不仅在服饰和容貌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1.绘画艺术:在绘画中,女性通常以柔美姿态展现,如《千手观音像》等作品。
2.文学描写:很多诗歌和文学作品中描绘了女性的美丽、聪慧和善良,如辽代著名《百咏》及元代花李弥远的《金銮子·为金人妇女作》等。
结论通过对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价值观。
女性在服饰、容貌以及艺术形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展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风采。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出历史背景下女性地位和审美标准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思想。
第六章风格独特的辽金元服装
第六章风格独特的辽金元服装概述⏹辽金元是我国历史上由三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分别建立的政权。
他们原来都处于北方,有的属于传统的游牧民族,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民族背景和生活习俗。
⏹南下之后,在礼仪服饰中,既保留了各自民族的特色,又广泛吸收、沿袭唐、五代、宋以来的汉族服饰制度。
一、泾渭分明的辽代服饰制度二、金代服饰三、北域风情浓郁的元代服饰一、泾渭分明的辽代服饰制度公元10世纪初,地处北方西辽河一带的契丹族逐渐强盛起来,耶律阿保机征服了其他部落,建立了契丹国,耶律阿保机被尊为辽太祖。
太祖时,由于战事繁多,尚未来得及建立服饰制度,朝服就用便于军事征战的甲胄之服。
其子耶律德光灭掉后唐,扶植石敬瑭建立后晋傀儡政权,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取而代之,建立“辽”。
辽王朝建立的服饰制度,在历史上非常独特,包括两班服饰制度,即所谓的“南班”“北班”制度。
两种服制,风格各异。
泾渭分明。
南班:汉服制度,承袭五代后晋官服制度,为皇帝和汉官的官服。
北班:契丹服饰,突出契丹的传统服饰特色,为太后与契丹官员的官服(实际上皇帝也穿契丹服)。
(一)北班制度又称为“国服”,受汉族古代传统服饰的影响,也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官服系列划分。
祭服辽以祭山为重大的礼祭活动。
选用大祀礼。
皇帝头戴文金冠,身穿白绫袍,腰系红革带,足登络缝黑色靴。
皇后戴红色头帕,身穿络缝红色袍,悬玉佩、双心同帕,足登络缝黑色靴。
大臣、命妇服饰,则按原来本部的旗帜之色穿服。
朝服穿锦袍。
系金带大臣戴类似乌纱帽的无檐、无双耳的纱冠,身穿紫色窄袖袍,腰系鞢带。
并分别饰以金玉、水晶、靛石一类的缀饰。
公服辽称为“展裹”。
皇帝戴紫黑色幅巾,穿紫色窄袖袍,腰系革带,或穿红色袄衣。
大臣头戴幅巾,但只穿紫色衣。
常服辽称为“盘裹”。
皇帝所穿称为常服,大臣所穿则叫便衣。
绿花窄袖袍,内衬红色或绿色的中单。
冬季,富贵者除批紫黑色貂裘或青色裘皮衣外,还喜欢用洁白如雪的银鼠皮做裘衣。
贫贱者用一般品色较差的貂、羊、鼠、沙狐等皮质的裘皮衣为常服。
辽金元服饰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 饰略有讲究,男子的常 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 成,即头裹皂罗巾、身 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 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 制(包括样式、色彩、 纹样),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 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 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 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 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 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 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本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戴交脚幞 头或局脚幞头、穿襦裤的鞍马仆从
辽金元时契丹男子的髡发 男子的发 式,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 一千多年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 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 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 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 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 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元代 临李公麟人马图卷 纸本 水墨设色,戴高顶毡帽,穿翻领蕃袍,高31.7厘米,宽73.5厘米 元代 赵雍画,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元 代代 赵苏 孟东 頫坡 画像 戴 东 坡 巾 , 穿 道 衣
元代 梅雀方补半臂 山东省邹县出土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 袖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 展示图。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超过以往历代。织物 加金, 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 现。至于汉族服饰上 得到 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 主要 在宫廷中使用。
此图为金代穿盘领衣的男子 (河南金墓出土砖俑)
目
辽国服饰
金国服饰 西夏服饰
录
元代服饰
辽金西夏元代的首饰佩饰
中国历代服饰史第七章
常服:长袍为主,不论男女,上下一体。男子多圆领窄袖袍, 另有辫线袄:圆领、窄袖、下摆宽大,有褶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腰部缝以辫 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有纽扣。
女子多交领左衽窄袖长 袍,披云肩。
元代襦裙半臂
元代汉族服饰, 左图为对襟绸上 衣;中图为对襟 绸短襦;下为绸 夹裙(出土实物)
元代汉族服饰, 右图为对襟绸背 心;中图为对襟 绸短襦;下图为 绸棉鞋(出土实 物)
三、元代(蒙古族)服饰
元代服制主要以色泽与衣料区分等级。 冕服制度基本沿袭宋、金服制;皇帝朝服为通天冠服,百 官朝服戴梁冠,袍服;公服为大袖圆领袍,戴展脚幞头。 元代特色服制:质孙服。上衣连下裳,衣身紧窄,下摆较 短,腰间有细褶(襞积),衣肩背贯以大珠,腰束革带。 贵族妇女多袍式宽大,袖身肥大,袖口收紧,其长曳地。 常服:长袍为主,不论男女,上下一体。男子多圆领窄袖 袍,另有辫线袄;女子多交领左衽窄袖长袍,披云肩。 冠饰:男子流行髡发(婆焦),冬帽夏笠;妇女云髻高梳, 带帽或姑姑冠。 流行金锦(纳石矢)、缂丝。
金国初期沿袭 辽国服制,南 北分制,后来 仿效汉制,冕 服、朝服大体 与宋代相仿。 公服为盘领横 襕袍。
官服:窄袖、盘 领、缝腋(腋下 不缝合),前后 襟连接处有褶裥 而不缺袴。
男子“金人之常 服:带、帽、盘 领衣、乌皮靴。”
女子:沿袭辽代服装,襜裙、团衫、双垂带。
贵族妇 女服饰
不论男女,皆以辫发为 尚,男子(髡额)辫发 垂肩,女子辫发盘髻。 戴耳环。束吐鹘带。
南 班 汉 服 , 北 班 国 服
北 班 国 服 展 示 图
契丹族服装一般是左衽窄袖长袍为主, 男女皆然,上下同制。男子一般是圆 领,袍长过膝,有疙瘩式纽襻。颜色 较灰暗。下穿套裤,穿靴。
辽金元服饰 金代权贵服饰
辽金元服饰金代权贵服饰>金代权贵,春夏衣着多用纻丝制成,秋冬服装多用貂鼠、狐、貉、羔皮制作。
他们的裹头巾,在方顶的十字缝中加饰珍珠。
自从金人进入黄河流域之后,金代执政者参酌汉、唐、宋的先例颁布了新的服制。
皇帝的衣冠无疑是最高级的。
皇冕,青罗为表,红罗为里。
冕天板下有四柱,前后珠旒共24个。
黈纩二,真珠垂系,玉簪,簪顶刻镂云龙。
这种形制与唐宋时期的相比,显得更古老。
皇帝的衮服包括衣和裳两部分,衣用青罗夹制,五彩间金绘画,正面有日、月、升龙等图形,背面有星、升龙等图形;裳用红罗夹制,绣有藻、粉米等图形。
凡是大祭祀、加尊号,皇帝服衮冕。
而出行、斋戒出宫、御正殿,戴通天冠,着绛纱袍。
皇帝临朝听政的服饰,前后期有所不同。
开始,服赭黄装;后来,服淡黄袍。
常朝则戴小帽、红襕、偏带或束带。
皇后首服是花株冠①,以青罗为表,青绢衬金红罗托里,有九龙、四凤,前面大龙衔穗球一朵,前后有花株各12,还有孔雀、云鹤等图案,用铺翠滴粉缕(镂)金装珍珠结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宝钿窠〔ke棵〕。
花株冠因有“花株各十二”而得名。
它比唐、宋时期皇后的首服更加讲究。
皇后的祭服叫袆衣,深青罗织成翚翟的形象,素质,领、袖端、衣边用红罗云龙。
裳,用深青罗织成翟纹,边缘为红罗云龙。
袆衣古已有之,不过金代的袆衣图案更加多样,做工更加考究。
皇太子的贵冠,用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青纩充耳,犀簪导。
衮服,青衣朱裳,衣有山、龙等五种图案,裳有藻、粉米等四种图形。
白袜,朱舄。
这是皇太子谒庙时的衣着,和宋代皇太子的衮服大同小异。
太子入朝、赴宴,则用朝服,即紫袍、玉带、双鱼袋。
他们视事及会见宾客,则戴小帽,穿皂衫,束玉带。
这种装束显得轻便,随和,自然。
金代百官的朝服,用于导驾及行大礼。
正一品的衣着,貂蝉笼巾,七梁额花冠,犀簪导,佩剑,绯罗大袖,绯罗裙,绯罗蔽膝,绯白罗大带。
白绫袜,乌皮履。
正二品的衣着,七梁冠,犀簪导,绯罗大袖,杂花晕锦玉环绶。
其他官员,品级越低,冠梁越少,服饰质地越次。
历史趣闻辽金元服饰 元代妇女服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辽金元服饰元代妇女服饰导语:元代贵族妇女一般戴皮帽,穿貂皮袍。
这种袍比较宽大,多左衽,袖口较窄,袍长曳地。
有的女袍,用大红织金、吉贝锦、蒙茸加工而成。
皇后、妃元代贵族妇女一般戴皮帽,穿貂皮袍。
这种袍比较宽大,多左衽,袖口较窄,袍长曳地。
有的女袍,用大红织金、吉贝锦、蒙茸加工而成。
皇后、妃子、侍从穿翻鸿兽锦袍、青丝缕金袍、琐里绿蒙衫。
贵族、宫女多穿红靴。
“衣裳光彩照暮春,红靴着地轻无尘”(萨都剌《王孙曲》)描写的正是元代贵妇人的衣着打扮。
元代最具特色的女帽是姑姑冠,也叫故故、固罟〔gu古〕、顾姑、固姑等。
它上宽下窄,好像一个倒过来的瓷花瓶。
通常用铁丝和桦木制成骨架,外用皮、绒、绢等裱糊,再加上金箔珠花等饰物,走起路来,冠上珠串摇摇晃晃,冠顶翎枝迎风抖动。
这是皇后、妃子、大臣妻子戴的贵冠。
有诗这样描写:“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倩人扶。
江南有眼何曾见,争卷珠帘看固姑。
”(蒋平仲《山房随笔》引聂碧窗《咏北妇》)这种女冠可能与蒙古族生活习俗有关。
他们过游牧生活,骑马行走在荒原上,冠体高耸,易于辨认。
元代灭亡后,这种冠式随之消失。
元代妇女,不分贵贱都可以装饰假发,时称(上髟下狄)〔di笛〕髻。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梳着个霜雪般的(上髟下狄)髻,怎戴那销金锦盖头?”这里描写的就是假发。
辽、金、元还流行佩戴耳环。
男女都戴,女者为多。
辽墓出土的一对耳环,用极薄的金片模压成立体的凤形,中间空心,高冠翘尾,口衔瑞草,呈现展翅飞舞的姿态。
金代的耳环,以金质为主。
有的用金丝编成圆形托座,托座镶嵌各种宝石;有的耳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
辽 金 元服饰特点简析
一、辽 契丹族服装
辽代服装以长袍 为主,男女皆然, 上下同制。服装 特征,一般都是 左衽、圆领、窄 袖。袍上有疙瘩 式纽襻,袍带于 胸前系结,然后 下垂至膝。
• 因为辽地寒冷,袍料大多为兽皮,如貂、 羊、狐等,其中以银貂裘衣最贵,多为辽 贵族所服。 • 1986年7月,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 镇辽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中,有单股银 丝编制的衣服和手套、鎏金银冠、琥珀鱼 形舟耳饰、项链、垂挂动物形饰物的腰带 等被发现,做工精致程度令世人震惊。
左图为穿袍服、着革靴的侍从; 中、右图为穿窄袖袍服的妇女
辫线袄
• 男子燕居服,窄袖袍,圆领、宽大下摆 • 腰间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或定成成排的钮扣, 下摆部折成密裥 • 辫线袄产生于金代,至于大规模使用则在元代, 最初可能是身份低卑的侍从和仪卫的服饰,后来 穿辫线袄已不限于仪卫,尤其是在元朝后期,一 般“番邦”侍臣“官吏形象,大多穿此服。这种 服饰一直沿袭到明代,不仅没有随着大规模的服 制变易而被淘汰,反而成了上层官吏的装束,连 皇帝、大臣都穿着。 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 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 宝.
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左衽窄袖袍、长 裙穿戴展示图(女服)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 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 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 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 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捕鹅 ”“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 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金俗尚白,认为 白色洁净,同时也与地处冰雪寒天与衣皮而皮筒 里儿多为白色有关。富者多服貂皮和青鼠、狐、 羔皮,贫者服牛、马、獐、犬、麇等毛皮。夏天 则以锦罗为衫裳。
总结
单元七 辽金元服饰
发饰
辫发为尚
女:辫发盘髻
• 男:辫发垂肩
材料:以皮毛为主
•冬
–貂、青鼠、狐、羔皮←贵者 –牛、马、獐、犬、麋←贫者 –衣帽裤袜都用毛皮
• 春夏
–紵丝、锦衲 间以细皮←富者 –粗布←贫者
五.元
四、元、 蒙古族服 饰
• 大宴时穿 “质孙” • 贵族妇女 “顾姑冠”
冠服
• 初; 较混乱 • 仁宗: 立服色等 上得兼下,下不得僭 上,唯蒙古人等不在禁限 • 天子原有冬服十一篇,夏装十五等,后又参 酌汉、唐、宋之制,采用冕服、朝服、公服 等 • 公服从汉俗,便服各以其便,“制以罗、大 袖、盘领、俱右衽”
–北班 –南班 本族 三品以上,行大礼穿红制 晚唐五代遗制
• 常服分两式
–皇帝与南班: 汉 –皇后与北班: 辽服
卓歇图
冠、巾
• 一定品级以上戴裹,其他人不许私戴 • 中小官吏、百姓,磕头露顶
陈居中《胡笳十八拍图》局部
男子
• 袍里衬 衫袄
–领露在外
• 颜色比外衣浅:白、 黄、粉绿、米色 • 套裤
–以名人书画为粉本,酷肖还略去纺织品美术本 身技艺
6.印金敷彩
(二)元
• 织金绣金 平民褐、上层加金艺术→为明 代染织美术定下基调 • 喇嘛教流行→“梵像”等,带强烈少数民 族或异邦色彩的宗教纹样增多,特别是刺 绣 • 八仙等民间神话逐渐流行 • 通俗而贴切生活的图案趋于流行“暗花八 宝朵骨玉” • 官员胸前图案→(前身)明补子 • 出土文物 衣线绣作 质朴稚拙 人物花鸟 纹样→(前导)明代鲁绣
织 金 锦 半 袖 展 示 图
女子
• 袍 无贵贱、 皆如之, 服章有金素 之分,处子 不得衣
–左衽窄袖
• 袍里穿套裤 • 颈间云肩
服装设计:辽金元
辽、金、元(907~1368)
1.辽、金服饰
契丹族
服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下穿裤、 裤脚放靴筒之内,女子在袍内着裙,亦穿长 筒皮靴。
女真族
其服装的式样与辽不同, 女子着团衫、直领、左衽, 下穿黑色或紫色裙,裙上绣 金枝花纹。亦着背子,与汉 族式样稍有区别,多为对襟 彩领,前齐拂地,百花绣以 金、银或红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元朝蒙古族服装
蒙古族男女均以长袍为
主,其样式较辽为大,男 子平日燕居着窄袖袍,圆 领,下摆宽大,腰部缝辫 线,制成宽围腰,或钉作 成排纽扣,下摆部折成密 裥,俗称“辫线袄子”。
女子袍服仍以百慕大衽 窄袖大袍为主,里面套裤, 无腰无裆,上钉一条带子, 系在腰间,颈前围一云肩。 袍子多用鸡冠紫、泥金色、 茶色、胭脂红。
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 是“顾姑冠” 元代流行于蒙古族妇女 中的一种高帽。长约一尺,筒 状,外包丝绸织物。花色品种 各异,上面还装饰着各式珠宝 及美丽的孔雀毛。根据所戴的 “顾姑冠”可识别其身分和社会 地位。在电影《马可· 波罗》、 《成吉思汗》中都可见到戴着 这种冠帽的妇女。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特色
花贵 纹族 。阶 穿层 圆的 领长 袍袍 的, 契大 丹多 族比 骑较 士精 。致
, 通 体 平 锈
7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发。早在一千多年以前, 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数民 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顶 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 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 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 发;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 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 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 然,上下同制。
34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35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 袖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 展示图。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超过以往历代。织物 加金, 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 现。至于汉族服饰上 得到 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 主要 在宫廷中使用。
- 元代织金锦半袖
36
元代 扶醉图轴 绢本,水墨设 色,高28厘米。 宽49.35厘米 穿褐衣,长裤, 布鞋 元代 钱选画, 美国王己千藏
《卓歇图》所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整个画面是 一幅长卷,共画了几十个人物。本图为此画卷的最 后一段,是契丹族游骑猎罢,回营宴饮的场面,在 一块毡毯上,并排坐着一对夫妇,周围站立着带弓 佩箭的侍臣,并有几个侍女奴仆持壶托盘,作跪进 斟酒状。前面还有数人奏乐歌舞为之助兴。图中男 子全部髡发,位尊者裹有巾帛。妇女大多梳挽螺髻, 另在额上扎一道狭窄的帛巾,仅贵族一人戴覆杯式 圆帽。妇-女所穿服装,都是交领左衽,与史籍记载10 相符,是典型的契丹族装束。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 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 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 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服饰上出现,反映了两民族的相互影响。本图为梳髡发、 穿圆领袍的契丹族贵族。
宋辽金元服饰特征
朝代
服饰特征
典型服饰
服饰材质与色彩
配饰与装饰
宋朝
简约素雅,保留汉民族风格,注重等级制度
袄、裙、衫、背子(褚子)、领巾、抹胸等
面料以罗为主,色彩丰富但”),方心曲领
辽朝
草原与中原文化交融,长袍为主,左衽、圆领
圆领长袍、套裤、高筒皮靴
毛皮做里子,服饰材质多样,色彩丰富
腰间系带子,挂箭囊、刀、豹尾等物品
金朝
粗犷与细腻并存,保留女真族传统
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靴
材质除织物外,多采用皮毛,喜爱运用环境色
女子服饰多绣花纹,腰系红黄巾带
元朝
蒙汉服饰融合,统一规定服色
质孙服(高级礼服),马褂逐渐流行
丝纺绣染技术发达,服饰品种丰富
四、五品以上官员项挂朝珠,用贵重珠宝制成
宋、辽、金的服饰介绍
宋、辽、金的服饰介绍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和近代的发展,不断地融合改进,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风俗文化。
一、宋朝的服饰设计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衰败的历史阶段,趋向于守旧和封闭。
宋朝的服制承前代的制度,制定了上至皇帝、皇太子、诸王和各级官吏,下及于庶人的各类服饰,都是以冷色调为主,宋朝等级制度分明,等级观念已经融入官服设计思想。
宋朝有其独特的官服制度,从颜色来看,宋代官服共分为四种颜色(如图1),按照尊贵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紫色、绯色、绿色和青色,显示了强烈的政治功能,具有尊卑高低的文化特色。
同时也显示图1宋朝官服了庄重、严肃、文雅的设计特点,彰显出了宋朝严格的政治制度和等级划分。
宋朝民间服饰则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刺绣及手工印染技艺来美化生活,质朴明朗的蓝印花布服装和民间刺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比较保守朴素,尤其是女性服装呈现程式化、色彩清淡化。
整体风格呈现清新、朴实、自然、雅致的风格。
宋代民间男子流行幞头、幅巾,女子则流行花冠和盖头。
妇女发式和花冠,是当时对美追求的重点,最能表现宋代装束的变化。
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趋危巧,宋代花冠再加发展变化,通常以花鸟状簪钗梳篦插于发髻之上,无奇不有。
简单的,头发做成玉兰花苞式;复杂的,有飞鬓危巧的尖新式、如鸟张翼式,甚至重叠堆砌如一花塔。
从《清明上河图》看(图2),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
许多服饰在款式,色彩及图案上反映着宋人的崇尚。
女装不同于唐风而讲究瘦长,以显苗条;新式的旋袄、胡服等,新颖、大方、素雅。
除官员的公服以外,民间一般服装更多地使用复杂而调和的色彩。
一般贵族和官僚妇女,衣着虽不及唐时华丽,却配色大胆,已打破唐代以青、碧、红、蓝为主色的习惯;由于清明扫墓必穿白色衣裙,又流行“孝装”,以一身缟素为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
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
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
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
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
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
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