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学案

合集下载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doc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doc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能理解和掌握青少年怎样为社会做页献【知识目标】明确谦让、分享、助人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养成谦让、分享、助人的良好相位习惯三、教学难点:怎样为社会做贡献四、教学过程(一)预习案1、内容:P74一-80 页2、在研读课木内容的同时在课木上划出重点句子、关键词。

找出疑问点。

3、根据提纲自主学习:★日学指导:读P74—一77内容思考:(1)如何做到谦让?(2)分享的含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分享?(3)怎样帮助他人?★自学指导:读P77—一80内容思考:(1)怎样为社会做页献?(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有那些?(3)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4)什么是奉献?(二)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材料内容,形成本组的观点,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2005年十大“山东好人”评选揭晓,他们中有带领百姓开山造路的“当代愚公”有身患重病却出资百万捐资助学的企业家,有德艺双馨打造“医疗净土”的医生,还有勇斗夕徒的英雄,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冲向火海勇救工友的普通工人等。

材料二:十大“山东好人”部分代表的感言:“在山东这片有浓厚文化积淀的热土上,有着千千万万个好人,我们只是这千千万万好人中的一员。

"“一个人做一时好人并不难,难得是做一辈了好人,做一辈子好人是我们的终生追求。

”(1)、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十大“山东好人”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点?(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自己亲社会的行为和习惯?材料:在你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呻吟,旁边还有一些血迹------- ;你正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落水,周围只有你一个人,可是日己有不会游泳--------想一想在上述情景中自己应该怎样帮助他人?(三)练习案填空题: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2、谦让首先要做到、不、。

幼儿社会行为养成教案

幼儿社会行为养成教案

幼儿社会行为养成教案【导言】幼儿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好的社会行为能够促进幼儿与别人的良好互动,帮助他们建立友善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因此,针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案,以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分享、待人友善等;3. 培养幼儿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教学内容】一、社会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生活中所展现的行为方式,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并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

幼儿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和示范,逐渐学会适应社会行为规范,以获得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尊重他人1. 呈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向幼儿展示尊重他人的情境和结果,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

2.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换位思考和体验他人情感。

3. 培养倾听的习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听力游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培养关注他人的能力。

三、分享与合作1. 分享的意义:通过与幼儿分享玩具、食物等,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和乐趣,引导他们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2. 合作的意义:组织年龄相近的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分享意识和习惯:在幼儿园班级中设置分享的时间,鼓励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喜好等,同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四、待人友善1. 友善的表达方式:教师可通过示范和角色扮演,教导幼儿友好地与他人交流,包括礼貌用语、微笑、夸奖等。

2. 培养同理心: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关注动物、植物或其他人的需求,并与他们分享相关的故事,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爱心。

3. 鼓励社交互动:组织幼儿进行团体活动和游戏,鼓励他们与其他幼儿积极互动,增进友谊和理解。

社会行为-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2.理解社会行为的作用;3.掌握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4.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社会行为的概念–概念定义:指同一物种个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存需要所表现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

–种类:包括亲子行为、交配行为、群居行为、竞争行为、协作行为等。

2. 社会行为的作用•资源利用•安全保障•繁殖后代•培养后代•增强合作能力3. 鸟类的社会行为•对合情况的鸟类:黑天鹅、啄木鸟•群居生活的鸟类:喜鹊、孔雀、企鹅•合作繁殖的鸟类:黑鹳、农家鸡•善于社交的鸟类:冠羽鸟、橙尾虹雉4. 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树栖动物的社会行为:长臂猿、金丝猴•群居动物的社会行为:非洲狼、大象、草原狗、狐猴、海狮•群居捕食动物的社会行为:狮子、豹子、野狼•繁殖的合作行为:抱卵动物、哺乳动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

2. 教学难点•社会行为的种类较多,部分种类的知识深入较为困难。

四、教学方法•PPT讲授法;•告诉故事法;•实物讲解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导入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2. 讲解通过PPT、图片和实物讲解鸟类、哺乳动物的不同社会行为的种类,探讨社会行为的作用。

3. 互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实物,分配小组进行鸟类、哺乳动物社会行为观察,让学生相互交流归纳社会行为的作用与种类。

4. 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拟定情境,分别演绎不同社会行为的过程,培养合作和观察能力。

5. 总结通过课堂讨论总结不同社会行为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并对鸟类、哺乳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六、教学听力资料•本讲授并不需要听力资料,仅需要文字的学习材料即可。

七、教学评价•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参与的感受和经验;•比较不同的社会行为,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它们的作用;•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再次运用所学的知识,评估所学的效果。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设计学案题目:培养友善行为,共建和谐校园一、学案背景:在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友善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和技巧。

通过本次学案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二、学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意识;2.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愿;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三、学案内容与活动:1.课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友善亲社会行为意识和开展情况。

2.知识传授:介绍友善亲社会行为的定义、重要性和好处。

通过社会故事、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友善行为的内涵和意义。

3.实践活动:a.角色扮演:分成小组,设计场景让学生体验友善行为的重要性。

例如,角色扮演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的互助等。

b.小组合作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愿与能力,组织小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并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

c.讨论与分享:开展友善亲社会行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友善行为经历,并互相学习和借鉴。

d.社区互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践体验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

4.反思与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鼓励学生分享友善行为的变化和学习成果。

四、学案评估:1.观察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程度。

2.学生撰写友善行为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学案延伸:1.建立友善行为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展示和提升友善亲社会行为。

2.组织班级和学校友善行为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进来。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友善亲社会行为。

通过以上的学案设计,学生将有机会在实践中了解友善亲社会行为并进行实践。

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愿,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促进共建和谐校园的发展。

社会行为学案

社会行为学案

社会行为学案社会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是一门横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目的是了解个体是如何在社会中相互作用、影响、适应和变化的。

社会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广泛而深入。

它关注的重点包括社会化过程、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标签和预期以及社会互动等。

社会行为学通过研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动因和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中的个体行为、社会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个体学习适应社会的过程,是社会行为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社会化过程涉及到个体如何习得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等。

社会化的途径包括家庭、学校、媒体和社会团体等,个体通过这些途径来接受社会化教育,逐渐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角色。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也会主动地对社会进行反馈和改变。

社会化过程中的反馈机制可以让个体感知到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从而对行为进行调整。

这个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不断交流和协商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个体逐渐认同和接受社会的信念和价值观。

二、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

在社会行为学中,群体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个体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

群体行为的特征包括共性行为、互动关系和群体认同等。

共性行为是指群体成员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相似行为。

群体成员可能会受到彼此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

例如,在政治集会上,参与者可能会相互激励,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激动。

群体行为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暴力行为或群体压力。

互动关系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个体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从而影响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

互动关系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竞争的,它对于群体行为的形成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群体认同是指群体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三节社会行为word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三节社会行为word学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一部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3、熟悉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4、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踊跃了解而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六、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育合作友爱的精神。

第二部份:课堂环节第一环节:预习自学,探讨问题问题一: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小组成员角色扮演)问题二: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你知道社会行为的含义是什么吗?问题三:观看教材P38页的两幅图片及阅读P37~P38,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一、白蚁群体成员间如何分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来讲明白蚁的分工状况)二、白蚁的社会行为对于白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狒狒群体和白蚁群体生活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4、狒狒群体中的“首领”有哪些特权?它的职责是什么?这对于整个群体的生活又有什么重要意义?标明页码归纳总结: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必然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性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延伸思考:一、鸡群或羊群中有最占优势者吗?它有哪些行为特点?二、一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

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有时和不足?问题四:阅读教材P39。

一、角色扮演:黑长尾猴碰到敌害时如何进行信息交流二、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请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动物交流信息可以通过、、延伸思考: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动物各是依托哪一种通信方式来完成信息交流的?(1)让母猪代替其他的母猪来喂养小猪,先要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2)春天青蛙进行繁衍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3)蜜蜂用舞蹈来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型、教学时数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概念:二、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三、通讯作用: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检测案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A)A、主要表现在攻击彳丁为上总是得胜者B、最后享用食物者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2、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A、鲫鱼B、象C、白蚁D、金丝猴3、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B)A生理活动的需要B留下气味做“记号”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D)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蜜蜂⑤黑猩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5、在白蚁群体中,不具有生育能力,担负着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和幼蚁等职能的白蚁是(C)A、雄蚁B、雌蚁C、工蚁D、兵蚁6、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C)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7、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D)A、蜜蜂的舞蹈行为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8、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B)A、舞蹈B、气味C、声音D、表情9、有人做了如下试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的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

社会行为的教学设计

社会行为的教学设计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概念解析: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据此把同类事物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事物的概念。

初中的生物学让孩子真正意义上接触到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是让系统知识取代模糊印象的一个桥梁。

对于八年级的同学来说,生物学的感性经验很多,如何更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如何在他们的大脑中绘出一幅比原来更加美丽的图画?如何让他们保持原有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甚至让他们日后成为一个有专业水准的研究人员?我认为应该从生物学基本概念入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

社会行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学生理解不同群体之间、人类与动物群体之间、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有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话题和“蚂蚁的通讯”一个探究实验,课时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将完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内容的学习。

本节课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整理信息的能力都有提高,并且学生积极性较高,表现欲较强。

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策略的选择: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首先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情景剧的表演的形式,首先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社会行为概念的本质理解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探究、讨论交流等能力。

完成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从经验思维到理论思维的转换。

社会行为 导学案

社会行为 导学案
A.雄蚁。B.雌蚁。C.工蚁。D.兵蚁。
5.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A.通讯。B.摄食。C.运动。D.交配。
四、拓展反思:
动物的社会行为以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我的收获:
学生发展
学生笔记:
我的收获:
我的易错点是:
三、教学流程
1、各组分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
2、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
3、教师讲解导学案。
4、教师对本节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
5、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回忆复习。
四、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成员之间有;有的群体还形成。
2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的,动物的、和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正是由于、和的存在,使生物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P37-38,组内讨论、分析,理解好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社会行为的特征。
2.阅读教材P39-40,结合自己的经验完成探究:蚂蚁的通讯。
三、当堂训练: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蜜蜂④狒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

人教版-八上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人教版-八上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汕头市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初中生物组】/《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郑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主要内容囊括了由社会行为的共同特征到具体的某一种动物的通讯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在群体间实现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素材,构建互动和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从而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传导社会行为特征带给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也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2)了解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语言”的种类。

◆能力目标:(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提高鉴别、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2)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通讯的方式;(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难点: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课程资源准备与开发】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和制作有关的录像资料;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的学案。

拟用于导入新课、掌握重点、破解难点、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中,以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亮点】(1)以学案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2)以新闻事件作导入材料,并与课堂结尾的分析相呼应,提高学生的兴趣;(3)以“先分析案例,后总结归纳”的结构,启发学生的思维;(4)适时渗透德育。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  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学案无答案

安边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学科导学稿执笔人:贺海芳总第10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一、课题:2.3社会行为二、学习目标1、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2、了解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三、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什么是动物的社会行为?2、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______的分工,群体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蚁后的腹部膨胀得很大,是专职的“______________”。

蚁王具有_______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

工蚁承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

兵蚁则专司蚁巢的________。

3、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存在_______。

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作为“_______”的雄狒狒优先享受_______和_______,优先选择_______场所,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要保卫这个群体。

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____。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5、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_______。

动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黑长尾猴发现蛇或豹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讨论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举出实例,并说明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检测反馈】1.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最强壮的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觅食B.养鸡场的鸡舍中养着上千只肉鸡C.工蜂喂养蜂王、雄蜂和幼小的工蜂D.头羊享受最肥美的草,并统领着羊群抵御天敌的进攻。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信息传递行为的是(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B.工蜂跳8字型舞蹈C.乌贼喷墨汁逃避敌害D.鸟类的各种鸣叫声3.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没有通讯就会出现下面情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的个体间无法取得联系B.觅食和御敌比较困难C.不同性别个体交配繁殖受到影响D.立即死亡4.社会行为的特征包括( )A.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有的种群既有分工又有等级制度C.共同维持群体生活D.上述三者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交流的是( )A.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B.蜜蜂的各种舞蹈C.乌贼受到威胁的释放墨汁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性6.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苍蝇B.虎C.猪D.蜜蜂7.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利用它的分泌物标志路线,这是在( ) A.进行防御B.进行求偶C.贮藏食物D.通讯,以递信息8.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A.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B.蜜蜂的各种舞蹈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9.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交流信息,以下不能直到此作用的是( )A.长尾猴的不同叫声B.蜜蜂的舞蹈C.黄蜂的警戒色D.蛾类分泌的性外激素反思栏。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1.1 教学目的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中的第二章,主要涵盖了生物在社会中的行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1.2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和生物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难点•分辨不同生物的社会行为;•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4 教学任务通过讲解案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经典案例,增强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案例研究,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和生物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流程2.1 导入环节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哪些?可以分成哪些类别?2.老师检查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引出本课的主体内容,也就是“生物的社会行为”。

2.2 正文教学1.生物的社会行为(10分钟)老师可以讲解蜜蜂、狗和狮子等动物的社会行为,并简单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同时,通过PPT展示生物社会行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社会行为。

2.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0分钟)老师可以以海洋、荒漠和森林等为例子,分别介绍不同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群体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生物群体组织的具体方式。

3.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30分钟)老师可以以“猪”为例子,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猪”的适应环境能力,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并通过问答活动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2.3 总结与评估1.检测与测试(10分钟)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出题进行测验,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

2.总结回顾(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回顾生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等重点内容。

3.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答总结提问,在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社会行为和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学案5.2.3《社会行为》(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学案5.2.3《社会行为》(含答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社会行为的特征1.定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等,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形成一个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狒狒、象和鹿等。

3.举例白蚁群体的分工:(1)蚁后: 专职的“产卵机器”。

(2)蚁王: 主要负责与蚁后交配。

(3)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

(4)兵蚁: 专司蚁巢的保卫。

4.举例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1)等级划分依据: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

(2)权利和义务: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5.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知识点2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6.方式: 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7.意义: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8.通讯: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9.举例: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够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它是挥发性的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

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

人们利用这一原理,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达到诱杀农业害虫的目的。

10.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课堂小练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B.最后享用食物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D.负责对外战斗,保护群体2.不是蜜蜂、白蚁、猴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群体内部没有信息交流3.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

项目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寄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提高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知识:知道养成亲社会行为、为社会做贡献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难点】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习过程】(一)、【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掌握基础知识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

2、帮助他人首先要——()、还要---()要注意--- ();注意维护--()3、我为社会作贡献表现在(1)(2)(3)(二)、小组合作互动:1、话说自我:说说生活中自己经历的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的事例。

2、真情表述:就自己上述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发现与行动: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提出的解决建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做的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共同探讨:我们中学生能为社会做什么?我认为可以这样做:(1)(2)(3)【课堂小结】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存在的疑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连接】(2009 河南)大善无声,大爱无言。

河南信阳农民黄久生用他的“心”和“血”温暖着680多位鳏寡孤独老人以及众多几近绝望的人,被称为“680多位鳏寡孤独家庭共同的儿子”。

黄久生的行为体现了他()①.关爱社会,承担责任②. 乐善好施、热心助人③.敬老爱老、弘扬美德④.知恩感恩、回馈社会A 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通过真实感人的事例,使学生懂得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学案教案精修订

社会行为学案教案精修订

社会行为学案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设计人:宁阳十八中吴国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2、初步学会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知道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3、说出社会行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难点: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1、播放一段有关蜜蜂蜂群生活的片段。

2、列举说出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蚂蚁、白蚁、猴、象、鹿、狒狒、等生物的群体生活的有关现象。

3、讨论这种生活的共同特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1、自学教材P37-38,结合“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和“狒狒的群体生活”图,对比不同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所总结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3、结合前面所学有关“动物行为的意义”,讨论总结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4、拓展反思:比较一只野兔的生存情况和一个猴群的生活状态,说明各自生长和存活的不同。

学习任务二、知道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学会观察小动物。

1、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根据蚂蚁会成群跟随前面的一只蚂蚁去直接获取食物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提示学生可根据教材P39-40图示来讨论设计);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实验计划,观察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不同的生物群体内信息的交流是否一样可通过教材P39中内容来讨论总结。

学习任务三: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播放课件:“性引诱剂在生产中杀虫的良好作用”,同学们讨论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系统总结:通过观察蚂蚁、狒狒的生活得出社会行为的特征、意义、信息的交流及应用。

四、尝试应用: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

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家蝇、菜粉蝶、蟑螂、蟋蟀、瓢虫、蚂蚁等,设计检验这些昆虫是否有趋光性的实验。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导学案:《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感悟目标:(1)复习、巩固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等概念。

(2)说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预读自学:一、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仔细阅读教材44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

)(3分钟)1、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如何?(阅读45页第1 自然段,在书上划出重点词)2、什么是生态平衡?(阅读45页第1自然段观察图V-20,在书上划出重点词)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动物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分解(阅读教材45页第4自然段,在书上划出)4、植物和动物间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阅读教材45页第4自然段,结合“资料分析”1、2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关系示意图写在下面)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5、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什么关系?(阅读教材46页第1自然段,在书上划出重点词)6、动物是如何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观察教材46页图V-21并进行生动的描述)四、其他作用——生物防治7、某些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哪些危害?(观察教材46图V-22、图V-23,并描述)8、什么是生物防治?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几种?(阅读教材47页“科学.技术.社会”,并划出)问题导学:1、为什么说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2、找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途径?3、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作用?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4、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如此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他们呢?5、6、……知识小结:归纳总结,完成知识框架:(快速通览教材44—47页,形成知识结构)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起着重要中的作用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3、动物帮助植物(、)4、其他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和()。

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

5课时8.11.2 养成亲社会行为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认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亲社会行为,并能积极融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2、明确青少年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道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学习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学习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养成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学会、、。

2、帮助他人首先要,还要注意。

3、为社会做贡献,要求我们:①;②;③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任务一:学会谦让、分享、助人1、阅读教材P20甄宇和冯异的事例,并阅读P21第一、二段正文和“读一读”。

思考并回答问题:①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2、②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讲一讲。

③为什么要学会谦让?④怎样做到谦让?3、阅读教材P21正文第三段至P22的正文,思考并回答:①分享的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可以与人分享的更是广泛。

②什么是分享?③为什么要学会分享?4、阅读教材p22的内容,回答:①为什么助人?②怎样帮助他人?(帮助他人要注意什么?)任务二:我为社会做贡献阅读教材后回答:1、自己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活动中自己有什么感受?2、怎样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自己能说出近期我们国家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吗?当了解到这些成就时自己有何感想?3、奉献的表现有哪些?你能举几个奉献的例子吗?他们给了你什么启示?归纳:怎样为社会做贡献?三、课堂小结: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养成亲社会 1、行为我为社会 2、做贡献3、四、达标测试1、要做到谦让就应该()①为人谦逊,礼貌待人②唯我独尊,盛气凌人③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④凡事都要谦让、宽容,不反抗,不争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积极参与社会应学会()品质①谦让②分享③乐于助人④自立自强⑤善于合作A 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3、一个乞丐到一家门前乞讨,女主人没有马上给他东西,而是问他能否帮她干些杂活,乞丐答应了。

《社会行为》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18)

《社会行为》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 (18)

第三节社会行为(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动物社会行为的现象和意义。

2.识记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

过程方法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鉴别、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群体的组织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

因此,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群体的组织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了解群体中“通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群体的组织特点。

2.社会行为与群集行为的区分。

课前准备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尽可能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预习新知】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成员之间有,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2.白蚁群体中有、、和,工蚁的职能是,兵蚁则专司,雌蚁是专职的也叫。

【教学流程】环节问题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课上提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进行群体生活的动物?教师再通过图片或录像展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情况。

自然引入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第三节社会行为自主探究见学案的“探究”。

出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带问题自读教材,标画要点,并提出新的问题。

合作交流对于动物的社会行为,你想了解什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自学提出不同问题。

精讲悟疑一、社会行为的特征:1.白蚁群体的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他有什么“特权”?狒狒的群体存在严格的等级吗?3.羊群中是否有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播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社会行为 学案

社会行为 学案

课题: 5.2.3 社会行为学习目标:教材P54一、个人自学(预习)内容(一)阅读P54-60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_______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_______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成员之间有的____________,有的群体还形成______________。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社会行为的意义:使群体更好地适应_________________,维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生存。

4、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分别举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________________的。

正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6、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它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

(二)优化设计P27快乐预习二、对查互学1、对子间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2、对子间针对自学指导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3、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互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解决组内疑难。

三、展示解惑(问题与活动)组长主持,研讨、确定展示方案,分配任务,进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理解在生活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预习热身
(一)社会行为
营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行为叫社会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3、白蚁群体
(1)雌蚁:专职的,也叫后蚁。

(2)雄蚁:与雌蚁交尾。

(3)工蚁:筑巢,喂养、、和。

(4)兵蚁:专司蚁穴的。

4、狒狒群体
(1)等级划分:狒狒群体中,根据、、和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2)“首领”:优先享有和,优先选择,并且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与反击。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并且与其他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动物的、、和等都可以传递信息。

2、动物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的现象。

3、蝶蛾类昆虫的,体表腺体可以分泌,具有特殊,雄虫以上的感受到同种雌虫的气味后,就会飞来同雌虫。

三、互动课堂
小组探究
四、轻松尝试
1、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花盆下躲藏的一群鼠妇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D.丛林中嬉戏的狒狒群
2、有句俗话说“捅了马蜂窝,定会挨蜂蜇”。

一旦被一只蜂蜇了,很快会遭到成群马蜂的围攻。

马蜂的这种行为是()A.觅食行为和社会行为 B.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C.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D.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
3、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通过动物“语言”发挥作用的()
A.蜜蜂通过飞行动作告知蜜源方位
B.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赶来吃食
c.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D.警犬通过嗅觉找到罪犯
五、智能演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