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结合自己体会谈。(★)
1)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3)“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4)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三种教学水平(★)
1.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3.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3.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4.提倡发现学习:
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内容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
2.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
3.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被动刺激,老师不能替代。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倒 U)(★)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尝试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先满足底层次需要才能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顺序不能变)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简答或论述★★)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适合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数学,结合动机期望理论);
2、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如设置悬念,使产生自我探研的愿望);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效果率相呼应);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个体之间以及集体间、自身的竞争);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理论)。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过去的一贯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是学生清晰感知,主要指相对强度。音量、板书、教师光线等。2)差异律:对象与北京之间的差别的知觉规律。3)活动律: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多采用活动教具、模型或视听传媒。4)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在时空上有意义或有规律,便于学生整体知觉。板书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5)对比律:在性质或强度上有对比关
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与感觉器官时,能是学
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更清晰,从而提供感知效果。
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审题(分析课题);2,课题归类(在
审题基础上,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
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3,重现知识(对
课题进行归类后,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一类
课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使他们从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
忆中来,为下一步解题做准备);4,解题(根据重现的有关
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
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
▲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
科学成果(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
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科基本结构)作为教材的
主要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是要使教材结构
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人
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应遵循从一
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同时,应遵
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
联系。强调整体、协调性。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
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
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能简答题或对某一
点的理解)1)问题表征: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表现的,
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
等消极情绪抑制思维,适度愉快的积极情绪为问题解决的思
维活动提供了好的情绪背景。3)动机迁移:动机适中,有利
于问题的解决。越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适中点越偏低。4)
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
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5)功能固着:指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
到它的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在其它事物或
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有心人,经验
社会学习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为代表
基本观点: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2)这一认
识过程的实质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3)
社会学习的过程经历4个阶段——1.注意、2.保持、3.再现、
4.动机;4)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
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
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
发展。5)研究方法为实验室实验,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
验,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有模仿学习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言
行一致实验等。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质仍是行为主义的,忽略
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
展的影响。
对教师启发:1)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榜样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信、可亲、可敬;3)提
高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4)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
1)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教育内容本身和对道德教育者形成
良好的态度定势或积极态度;2)道德观念的确立:是一种渐
进的过程,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3)
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
要的一种态度体验。通过具体道德情景培养知觉道德情感;
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
伦理道德情感。4)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
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道德观念的确信;5)道德意志的锻炼:
道德行为过程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
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6)道德
行为的养成: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习惯3周。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
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3)通过自
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
我;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1)积
极评价自我;2)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1)
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实现自我。
▲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
纳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相似吸引:人与人之间总
是存在着某种相似性的,如经历、兴趣、家庭背景等相似相
互之间的人际吸引。2.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
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3.仪表吸引:
仪表包括个人的容貌、穿着、风度等因素产生的吸引。4.人
格吸引:人格吸引的产生主要是人格魅力,这是人际吸引最
本质的因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一往情深”)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
3、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
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
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
兴趣;2.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
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
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
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
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知情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
人格)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3.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
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
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等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教育2.智力发展教
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与
教育
性格特征分析(结构)(★★★)
性格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是由多种性格特征构成的有机整
体。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
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的。1)性格的
态度特征: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
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是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2)性格的
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
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
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
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包含哪些内容?
1983年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
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人类的
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智能,
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
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
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
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3)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
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
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
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
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智能主要是指人敏
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
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
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5)人际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
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
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能力。(6)内省智能主要是
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
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
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7)自然探索智能,指能认
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8)
存在智能,指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
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