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及释义

合集下载

《信心铭》直解

《信心铭》直解

人生起码的要求,应该是让自己活得通畅、安祥,也就是摆脱生活中的苦恼;最高的目标是赢取人生彻底的胜利──证得生命的永恒。倘使我们缺乏了正见,误认类似电脑装填资料一样所造成的人格内涵是原本的自己,既以虚妄为因,便难逃幻灭之果了。
圆觉经说「非幻不灭」,也就是说我们学正法的目的,第一是脱离人生的苦受,使生活过得通畅、安祥;第二是恢复原本的心态,把捉生命的永恒。我们人天大导师佛陀涅盘前的最后遗教,就是「常、乐、我、净」,因而揭开了生命的奥秘和实相,指出生命原本是永恒的、安适的、自觉的、离垢的,这就是禅的写照。作为一位禅者,不但要摆脱自己的痛苦,也应善导众生扬弃错误,获取无罪一身轻的舒畅安祥;不但自己把捉到生命的永恒,也要善导那些陷落在无明、邪执、愚昧、梦幻中的人,出离无明黑暗,心向光明解脱。这就是禅的基本架构、特质与使命。
~一九八二年三月四日讲于台南市
一、禅是什么?
二、禅的架构
三、参禅的目标
四、禅的歧途
(一)野狐禅
(二)葛藤禅
(三)文字禅
(四)口头禅
(五)狂禅
(六)枯木禅
(七)邪禅
五、信心铭的特色
六、信心铭直解
--------------------------------------------------------------------------------
禅的歧途,概括地说,有下列几种:
(一)野狐禅──这种人惯用小聪明和主观见解曲解佛法,喜欢在黑山鬼窟里做活计。
(二)葛藤禅──死啃公案,谬执这个公案是这个意思,那个公案是那个意思,一辈子纠缠不清,好像掉进一堆荆棘丛里,斩不断,理还乱,硬是扯不清,永远出不来。
(三)文字禅──文章写得流畅、生动,只是从来未尝到禅的真正法味。恰如古德所说「似即似,是则不是,只是未到在!」以文字为禅的人,见解好像说得过去,但因为并未澈见,也缺乏正受(法的实证),所以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受用。就像脱水香蕉,根本不是那个味道。要知道,禅并不是一种知识或是一门学问,倘使你把它当作知识、学问去搞理论、写文章,那岂止是大谬不然,误人误己,腊月三十到来,包管茫然无主,手忙脚乱,平常的文字禅半点也派不上用场。

《信心铭》释义

《信心铭》释义

《信心铭》释义迷生寂乱,悟无好恶因为迷,才会有寂静和动乱的好坏感觉,觉得动乱不好,而寻求寂静,一旦开悟了,对动静就不会再有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有和无、动和乱、常和断等等就是二边。

这一切的二边都是由内心的妄想、思维而有。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既然是由我们内心的妄想分别而有,就不是真实的,像作梦、像幻化、像空中花朵,干嘛要去捉呢?得失是非,一时放却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是是非非的东西,对修行人来说,都要放下,这样心就不动,与道才相应。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就像我们的眼睛,如果张开,不闭下睡眠,各种梦境自然就不会产生。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同样的,我们的心如果没有分别,万法便是如如的真相了。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只有回到这不二、如如的心体,在那不可思议的境界中,才能忘却外缘,远离颠倒是非,不再迷惑于外境。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一切法都应该平等看待,不要分别好坏、是非,这样万法才能回复它的本来状态,修行人也安于本来面目。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消除了起心动念的原因,也不可以有比较、相对待的念头。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要停止动乱的心,其实哪里有个动乱的心好停止?动乱停止了,其实,又哪里有个停止可得?两既不成,一何有尔“动”“静”等相对既然不可能成立,那么,“如如”或“绝对”又哪里有?相对不成立,绝对亦非有。

因有相对,才说绝对。

既无相对,何来绝对之名?究竟穷极,不存轨则达到了究竟、穷尽了诸法的彻底时,一切思维分别,将不存在。

心里不会有一切知见、真理、价值标准等等世间规矩或制度。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能够相应而契入真心,便能够见到心、佛、众生无差别,一切法都是平等平等。

那么,不但不会再造业,一切有为的修行,也全部都止息了。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如此,对生命修行的迷惑怀疑,都将消失干净,不会再像狐狸那样多疑,。

怀疑彻底消失之后,正信:是心是佛的正知见,就建立起来了,从此不会再有错误的知见一切不留,无可记忆实际理地,心行处灭,哪里还有法在?言语道断,自然没有什么可记忆的了。

《心王铭、息心铭、信心铭、心铭、悟心铭》原文及译文

《心王铭、息心铭、信心铭、心铭、悟心铭》原文及译文

《心王铭、息心铭、信心铭、心铭、悟心铭》原文及译文《心王铭》梁·傅大士《心王铭》全称是《傅大士心王铭》,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傅大士(497~569),本名傅翕,字玄风,号善慧。

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

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

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

梁天监十一年,大士十六岁,娶留妙光为妻,生二子。

二十四岁得到天竺僧达摩大师的的指引,发愿精进修道。

在道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享年七十有三。

傅大士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

曾作有300多首诗偈颂文来阐释佛理禅意,劝导世人看破世间的功名利禄,尽心修证佛法,才能最终得到大解脱。

其传世著作有《心王铭》《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此或系后人托其名之伪作)《语录》四卷(即《傅大士集》或《善慧大士语录》)《还源诗》等【原文】观心空王,玄妙难测。

无形无相,有大神力。

【译文】观照我们内心的佛性这尊空王,实在是太玄妙、太难以琢磨了。

心王的本体无形无相,但它有大神力,能起无边的妙用。

【原文】能灭千灾,成就万德。

体性虽空,能施法则。

【译文】心王能度一切苦厄,成就万德,乃生万法。

心王的真如体性虽然是空的,却能演化万物。

【原文】观之无形,呼之有声。

为大法将,心戒传经。

【译文】看它虽然无形无相,但呼之却有回应。

为大法传与后世,我今不得已而说之,为你们讲解这个经。

【原文】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译文】水中的盐溶解在水里,胶青融于颜色里,虽然看不见,却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是绝对存在的,但是看不见,摸不着不能证明他们不在,就如同无线单和暗物质一样,虽然看不到形体,但是能够感知到他们的存在。

【原文】心王亦尔,身内居停。

面门出入,应物随情。

【译文】心王之相也是如此,无形,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存在于体内,面门出入来去,随着外部换环境的变化,反应产生相应的变化和行动。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

《信心铭》浅讲(宋智明)禅悟的直指《信心铭》浅讲《信心铭》浅讲净明山人讲智理居士整理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信心铭》,是禅宗的第三代祖师僧璨大师所著作的。

那么为什么要讲这个内容呢?因为这一篇《信心铭》是指导我们修行用功,怎么样才能开悟?怎么样才能成道的整个口诀的内容都在这里面,所以我们要去体会《信心铭》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名为“信心铭”呢?就是说修道的人信很重要。

要相信三宝,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相信正法能够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成就,还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见性成佛,或者说一定能够往生净土,得到花开见佛的成就。

那么这个信心从何而来呢?就是通过听闻佛法,通过观察,通过用功,通过自己的悟性来体会的。

信心是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提高的。

信心很重要,能使自己在用功当中觉得很亲切,很相应,觉得自己的体悟很真实,不是虚假的,或者说不是别人那边听来的,是有自己的体悟,是自己里边证出来的。

由于正确而真实的信心是证出来的,没有证出来的信心是不足够的。

那么这篇《信心铭》,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去证这个信心,怎么去证我们的佛性,怎么去而我们的大道。

这样的一个由信至悟一直到证的方法。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我们都要要寻求道.但是道是什么呢?谁都见不到,见到的不是道。

道没有名称,道没有相貌,道没有方所,“道”在哪里?“道”不是一个东西,说是一个东西就不是道,道是说不出来的东西。

那么道呢,真实存在,我们就在道里边。

我们说话,走路,我们修行用功,都要在道里面。

所以说到道,我们只能勉强地形容,“十方圆明”,十方世界都要是道,处处是道,什么地方不是道呢?有的祖师讲,道在大小便的地方,道在一切地方。

道没有选择的,一切都是道的显现。

那么这样的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最圆满的佛道,一切圣人走过的道,成就的道,我们去修证这个道有没有难处呢?如果你去分别、选择,到外面去找,那么的确是找不到,很难。

如果你能够明白,你的自性,你自己,你的当下就是道!那么讲这个道的时候,不是道的概念和想法,你要悟到,自己体会到。

信心铭僧璨大师注解

信心铭僧璨大师注解

信心铭僧璨大师注解信心铭是一部伟大的佛教经典,古往今来一直在佛教界中被广为传诵和倡导。

它讲述了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具备的信心,以及相信佛教教义的重要性。

作为一位佛教徒,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首先,信心是修行的关键。

佛陀在教诲众生时,也是强调信心的重要性。

信心就像修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它能够让人在困境中得到鼓励,在修行中获得力量。

当我们遭受挫折和苦难时,信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希望。

只有怀着坚定的信心,我们才能在佛教修行的路途中走得更加稳健。

其次,信心是我们无所不能的基石。

只有相信自己,相信佛教的教义,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信心能够激发人内在的力量,让我们获得无穷的动力和灵感。

信心也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考能力,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加准确的规划,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信心也是无限的。

它不仅存在于佛教修行中,也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对于信仰与信心的关系来说,信仰是外在的,信心是内在的。

无论面对任何难题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心,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充满信仰、信念的美好社会。

综上所述,信心铭生动地描绘了佛教修行的道路和信仰的重要性。

信心是我们修行的基石,是成功的关键,也是人生无尽的动力。

坚定地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才能让我们走得更加坚定、自信和勇敢。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怀着信心和希望,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信心铭》

《信心铭》

《信心铭》——20180108澳洲云阳寺信心铭是哪一位祖师大德写的,知道吗?啊?僧璨。

他是几祖?第几祖的?四祖?三祖还是四祖?我们这里有分好几组嘛,哈哈!我们有时候分几组,有六组的,然后六组的上来我是六组(祖)。

哈哈!三祖。

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二祖慧可,慧可我知道。

敬爱的卢山长老,各位法师,各位亲爱的家人,大家好!因为昨天在讲课里面有提到《信心铭》里面的两句,这几个字是很重要,但是因为我讲的时候有几个字是错误,后来学员有找出来,所以为了更正,今天就跟大家做一些《信心铭》的重点的分享。

因为要讲这一系列的话大概至少至少要6个小时。

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现在只是重点的跟大家讲。

《信心铭》是禅宗里面三祖僧璨他写出来的非常珍贵的内容。

很有智慧而且这里面讲的都是有关于实际体悟体证的,以前我正式在讲课的时候有讲过《永嘉大师证道歌》,如果你们没有看过《永嘉大师证道歌》的请赶快找出来看,这个我以前有讲过。

真的是龙飞凤舞啊,生龙活虎啊!禅宗真的不是一般后面所想的:在那里参公案,参话头,不是。

那已经是另外一种禅了,那已经是变了。

真正的禅宗讲的就是体会到佛法的那个核心、精髓;而且体会到法身遍一切处;体会到一切都是。

所以展现出来的就是那一种生龙活虎,大格局大胸襟大气度大气魄。

来我们现在来分享一些《信心铭》里面的重点,让大家可以了解原来这里所讲的跟《道德经》里面所讲的核心都一样啊!核心都一样啊!所以不了解的人才会在那里起见诤:认为我们是佛门,这个《道德经》是佛说的,这个佛门里面不能讲《道德经》。

对《道德经》就有很多的排斥很多的误解。

真的实在非常非常地可惜啊。

我是希望大家能够打开心胸肚量,能够真的虚心来学习,大家是为了了悟真理,了悟真理实相而来,不是要成为宗门宗派的死忠信徒而排斥其他的。

来,我们现在来分享一下。

《信心铭》里面一开始这八个字:至道无难,唯嫌捡择。

你看:至道,就是大道啦。

最伟大的道,包括你要到达彼岸要找到那个最终的目的,你都可以把它称作至道啦!你要到达那个最终的目的,要到达解脱安心自在的那个目的,说实在的没有什么困难啦!这个叫至道无难。

《信心铭》及释义

《信心铭》及释义

《信心铭》及释义信心铭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一〉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莫存顺逆。

〈二〉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三〉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四〉言语道断非去来今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信心铭》读书笔记_应用文

《信心铭》读书笔记_应用文

《信心铭》读书笔记
《信心铭》僧璨大师著。

禅宗又叫印心宗。

信心铭是把信铭在心上,信和心是无二无别。

也就是说一切即是心、心即是一切,而且把心上都不能住。

论云:“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这里所说的不是唯识论里面讲的第六识的唯识无境的无牵无挂、也不是第七识(末那识)的一切唯心造的无牵无挂、是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一切唯心自现世界的无牵无挂,第九识(庵摩罗识)是通达前八识。

其实前五识到第九识是一个心,心不能分开成一块一块的、是一整体的。

不过为了让大家给认识心识的过程当中施设的道名言罢了。

佛法讲的唯心不是唯物主义者们所说的精神方面的问题,而是‘物与心’是不一不异。

比如说:“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这个不是佛法讲的唯心,是属于第六识的层面讲的有生有灭的心识现象,是唯物主义者讲的精神层面的问题。

佛法讲的不是以物为中心的世界、也不是以心为中心的世界,也就是说佛法是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范围。

这个唯物和唯心都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现象。

唯物是前五识能感知到的,唯心是前五识无法感知到的。

唯心世界更是奥妙无比的、佛陀是给众生讲解唯心自现的大平等的境界。

物质和心识都是自性里面流出来的,而且不但不能分开物质和心
1 / 2
识的同时物质和心识是多重重叠的的现象。

2 / 2。

信心铭选译

信心铭选译

《信心铭》慧律法师讲解豆瓣读书2009-10-30 00:09:31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

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

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叫做[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下面,接下来就是【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真正大修行人没有爱跟恨。

意思就是,你莫要,就是不要······只要你的心不要恨,特别的恨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也不要特别的执着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种金钱、物质、假相——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你就会很清楚什么是佛。

接下来【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违顺相争,就是一个人常常觉得别人········违,就是忤逆我,忤逆就会觉得心恨痛苦啊;顺着我就会觉得心恨舒服啊,叫做违顺相争。

一个人常常认为有逆境,或者是顺境,有逆、有顺,[相争],争夺的争,[是为心病],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没办法成佛。

心最大的病,就是争执不下,不肯放下。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正因为取了这个,舍了另外一个,取了那另外一个,又舍了这个,所以[不如]。

——所以,没有办法保持如如不动的心性。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如果你能够放下语言,绝言。

绝虑,就是意识形态。

这些语言文字统统放下,叫做绝言绝虑。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放下语言文字,放下意识形态,那就无处不通了。

从有言进入无言,因为心解脱嘛。

心解脱,就无需要语言了。

所以一个人看到一切境界,心进入无诤的状态,自然解脱,连动到语言都不要。

所以,【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你不需要求得什么真心,真心就在烦恼放下的当下。

[唯须息见],你只要放下种种的观念、知见就好。

所以叫做[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你内心里面只要有一点点的是非、动念,[纷然失心],纷,就是纷纷扰扰的纷,失,就是失去本心,你只要动到有是非,要比较一个高下、是非,就失去了本心。

禅宗三祖僧粲大师《信心铭》译文

禅宗三祖僧粲大师《信心铭》译文

信心铭(【隋】 僧璨 作)《大藏经》第48卷【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译文:终极无上佛道没有什么困难,只怕有分别执着,难以成就。

只要没有憎爱之心,就会清楚明白地了知“至道“的内涵。

【毫釐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译文:起心动念之间稍有偏差,对“道“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如要佛道显现于眼前,就不要存顺逆之心。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译文:存违逆和随顺之念,这就是心病。

不认识玄妙幽微之旨趣,修持念静等各种法门都徒劳无益。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译文:自性圆满如浩浩虚空,没有欠缺也没有多余。

因为人有取舍之心,所以不如法。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译文:不要逐求因缘假有之法,也不要住留在顽空之上。

证悟到一切平等,所有分别执着就会消失。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译文:想将心中的躁动平息下来归于定止,心中反而更加躁动。

只有远离两边,才能知道一切平等的道理。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译文:不能证悟一切平等,执着于两边之一,都会徒劳无功。

如果想把“有”排除掉,就会陷于有执之中,如果想执取“空”,就背离真正的“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译文:过多的语言和思虑,就会与“至道”不相应。

当停止语言思虑等分别思惟活动时,对“至道”的内涵就没有什么地方不通达的。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译文:穷达一切理事的本源就能了知“至道”的旨趣,停留在一切理事的表面就会丧失“至道”的宗旨。

只要短暂地返照自心,就能胜过前面执空的努力。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译文:“空”转变成的森罗万象,都是因为妄想执着显现。

“真”不需要去寻求,只需要平息自心的妄见就可以。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译文:心中不住留相对二种边见时,千万不要再去追寻什么。

一旦追寻就会有相对的是非,迷失真心陷于纷扰之中。

信心铭全文及翻译

信心铭全文及翻译

信心铭全文及翻译信心铭是一首英文诗,著名诗人卢瑟福洛克(Lord Lucan)于1885年写成。

这首诗充满乐观,抒发了人们的信心,激发了人们的生活热情。

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要毫无畏惧,在挫折中勇往直前,总是充满信心地前行,这也是这首诗名字的由来信心铭。

信心铭全文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If you can dream - 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If you can think - 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Twis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And stoop and buildem up with worn-out tools;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And never breath a word about your loss;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g in youExcept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Hold on!”信心铭翻译如果当别人都在丧失信心,把一切责怪给你的时候,你能保持头脑清醒;如果当所有人都怀疑你的时候,你能相信自己,但也能容忍他们的怀疑;如果你能等待而不会疲倦,或者当被人说谎时,不参与谎言,或者当被人憎恨时,不让憎恨得逞,而又不过分地谦虚和慷慨陈词;如果你能做梦,而不让梦想统治你;如果你能思考,而不把思考当做目标;如果你能在成功和挫折中一视同仁,当那两个伪装者出现时,你还能沉着;如果你能忍受被拧来拧去,以此诱骗傻瓜;或者眼睁睁看着你为之把一生奉献的事情破碎,而只能用破旧工具去重组;如果你能把所有勇往直前的获胜收入换成一堆,并在一次投注中把它全部赌上,然后输了一笔,然后又重新开始,而不对失败发牢骚;如果你能强迫自己的心灵,神经和肌肉,即使他们已消失,你还能坚持做某件事,当你只有一种意愿,即告诉他们“坚持下去!”。

浅讲信心铭

浅讲信心铭

浅讲《信心铭》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慧律法师发布时间:2010-3-22 22:38:32繁體版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

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

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叫做[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下面,接下来就是【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真正大修行人没有爱跟恨。

意思就是,你莫要,就是不要······只要你的心不要恨,特别的恨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也不要特别的执着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种金钱、物质、假相——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你就会很清楚什么是佛。

接下来【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违顺相争,就是一个人常常觉得别人········违,就是忤逆我,忤逆就会觉得心恨痛苦啊;顺着我就会觉得心恨舒服啊,叫做违顺相争。

一个人常常认为有逆境,或者是顺境,有逆、有顺,[相争],争夺的争,[是为心病],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没办法成佛。

心最大的病,就是争执不下,不肯放下。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正因为取了这个,舍了另外一个,取了那另外一个,又舍了这个,所以[不如]——所以,没有办法保持如如不动的心性。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如果你能够放下语言,绝言。

绝虑,就是意识形态。

这些语言文字统统放下,叫做绝言绝虑。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放下语言文字,放下意识形态,那就无处不通了。

从有言进入无言,因为心解脱嘛。

心解脱,就无需要语言了。

所以一个人看到一切境界,心进入无诤的状态,自然解脱,连动到语言都不要。

所以,【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你不需要求得什么真心,真心就在烦恼放下的当下。

[唯须息见],你只要放下种种的观念、知见就好。

所以叫做[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你内心里面只要有一点点的是非、动念,[纷然失心],纷,就是纷纷扰扰的纷,失,就是失去本心,你只要动到有是非,要比较一个高下、是非,就失去了本心。

信心铭全文及翻译

信心铭全文及翻译

信心铭全文及翻译最近,信心铭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首“Never Give Up”的诗歌凝聚了无限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勇敢正直,不放弃,不退缩,继续梦想,努力前进。

信心铭(Faith in My Heart)的全文及翻译如下:Never Give UpIf I could go back in time, I would tell myself not to be afraidNo matter what life throws at me, I must never give up and stay braveThrough difficulties and strife, my mission I will not forsakeIf I stumble and fall in life, I must still keep up the fight Going through the pain, never let life’s challenges break meThough I may make mistakes, I must keep going and never give inAs the darkness envelopes me, my courage I must maintain My faith can be my light to never falter nor waneWhen the devil is trying to convince me to quit and surrenderI must stay focused and remember not to give into thepressureFear will make me paralyze, I must battle the fear inside Though my will power weakens, I must never forget to keep my faith aliveNo matter what life throws at me, I must stay strong till the endTo accomplish my mission, never let life’s tests bend If I keep going on this journey, I will eventually see the lightAnd finally be proved right that I should always have faith in my heart翻译:永不放弃如果我可以回到过去,我会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不管生活会给我什么,我都要勇敢,永不放弃。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信心铭是禅宗三祖僧璨所著的一篇修行指南,被广泛应用于禅宗修行中。

本文将介绍信心铭的原文,并加以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信心铭原文及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心铭原文及解释》篇1信心铭原文: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两同,齐含万像。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沉昏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如一。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复归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所有。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信心铭解释:信心铭是禅宗三祖僧璨所著的一篇修行指南,主要阐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方法。

信心铭全文及解释

信心铭全文及解释

信心铭全文及解释
“信心铭”是一篇由西塞罗(Cicero)所著的拉丁文散文,又称为《为底比斯杀害苏格拉底辩护》。

以下是“信心铭”的拉丁文原文和一个可能的翻译:
拉丁文原文:
Cuiusvis hominis est errare, nullius nisi insipientis in errore perseverare.
翻译:
任何人都会犯错,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坚持在错误中。

这段文字强调了错误是人类的常态,但聪明的人应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而不是固执地坚持错误的道路。

这段铭文常被用来提醒人们要有勇气和智慧去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习成长。

信心铭

信心铭

《信心铭》释义◎慧广法师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在禅宗史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有禅师教人,每晨诵《信心铭》,把《信心铭》当作早课来诵。

《信心铭》,表达了传统禅宗的修行理念与方法,提示了禅门「不二」(一亦不守)的修持。

阅读之下,令人有一种「原来如是」的感受,觉得轻松、舒适。

禅宗的这种修行理念,其实,便是般若的意境,也是佛门最高的修行方法。

在一般的修行方法中,总是有取有舍、有是有非。

从事这些修行,久了难免会觉得疲劳,想换个高超一点的修行。

有这种想法的话,来看《信心铭》就对了。

《信心铭》可以当作每天的定课来诵,闲时多吟咏,久而久之,义理自能领会,若得相应,便知修行不难。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两同,齐含万像。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沉昏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趣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如一。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复归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所有。

「信心铭」直解

「信心铭」直解

「信心銘」直解一、禪是什麼?信心銘是禪宗的法典。

我們要研究信心銘,首先應該知道禪宗的特色和禪究竟是什麼?否則信心銘就很不容易瞭解。

禪究竟是什麼?通俗地說,禪是法界的實相,是生命的共相、原態和不二法門的體現,也就是法的現量。

佛法有比量和現量。

所謂比量,是理性的認知,是可以用邏輯的方法來理解的。

現量則是絕慮忘緣,冷暖自知的法的親證,而活生生地展示出絕對獨立、絕對平等、絕對自由的無上涅槃境界。

禪的絕對的自由,就是生命的究竟解脫。

離開解脫,就沒有真正的自由。

如何才能獲得大解脫的自由呢?這就必須通過頓悟,以恢復到原本解脫的絕對自由。

禪的另一特色是平等。

事實上真實的是不二和絕對的,所以它也不得不絕對平等。

倘使不能契入絕對的獨立、自由、平等,就不能契合禪的精神,就永遠品嘗不到真正的禪味。

因為禪是理性、智性的造極,人性發皇的極限,可知那不是小根小器,憑藉小聰明所能相應和理解的。

禪也是人文精神的昇華,是人們向前、向上努力創造的最高成就。

人們也必須到達這個境界,才能陶然於既存在又超越,自在、灑脫、離執的生活境界中。

換句話說,也就是懷著宇宙心,過活現象界的正常人生。

所以在生活的特色上,禪者的生活,便是既存在而又超越的。

禪表現在藝術上,固然是既具象又抽象;而表現於文學上的,更是既寫實而又超越的。

綜合地說,不論是禪的文學、禪的藝術和禪的生活,都是既莊嚴又灑脫的,既存在又超越的。

倘使不能超越,無疑將困縛於假象而不能自拔;如果否定存在,也將因脫離現實而沉空守寂,這樣就無裨於大眾的心靈救濟和人文精神的提昇了。

就理性的認知來說、禪就是生命的基因、屬性和存在的實相。

所謂實相,就是真相和永恆相。

依靠常識和五官的感知,所得到的都只是假象和錯覺,只有依靠心靈的眼(或說是法眼),才能發覺出真實相。

須知真實的應該是原來如此的,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假象,卻只是緣會則現,緣散則滅的因緣組合體。

佛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因是動機,緣是條件;靠條件組合的事物,一旦條件改變,它就不存在了,根本就沒有不變的實質。

[信心铭全文]信心铭

[信心铭全文]信心铭

[信心铭全文]信心铭信心铭篇1:从《信心铭》与《六祖坛经》看禅宗不二法门《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

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一、绪言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佛教兴盛吗我会回答说:兴盛!说完了之后内心总会悄悄的伤痛。

你看,现在的佛教寺院林立,金碧辉煌,楼阁重重;僧人随处可见,信众忙碌的东拜西求,庙宇整日香云覆盖,佛书更是遍洒大地,量超所需,而著书立说者仍代不乏人。

有谁能说佛教不兴盛呢然而窃思佛教现状,盛况固然不可否认,而弊端亦确实不少,大有功微过大的局势。

信众烧香拜佛,只知求富求贵,而不识因果;僧徒只知住吃寺庙,而不识为僧之本份,唯名利是求,安逸为务;偶有荷担佛教使命者,其弘法也,著书立说,大有再造三藏之心;其事业也,造寺度僧,大有一统佛教之势。

而佛教之内部建设,却信仰淡薄,人才缺乏,道风衰败,组织混乱,教制颓废。

故知“兴盛”只是浮在表面上的现象,佛教正统的原本理念已被人们遗弃在高阁的贝叶黄卷之中。

为了真正继承佛教正统的思想理论,使佛教健康的发展,挖掘佛教各宗派核心的教理教义,亦是时不待人的任务,培养各宗派专业人才更是刻不容缓的使命。

禅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应该说是个长命儿,绵延不绝达千余年之久,现在不是命若悬丝,而是淹淹一息!由于各种迎合世俗需求的禅观问世以来,禅宗的正统被歪曲了,引导人们的不再是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而是搔痒止痛的自创家法。

禅宗的思想理论及其实践方法,虽不比其它宗派之条理化,但也不是繁杂到无章可寻,就笔者的浮浅体验来看,在禅宗还未立宗之前,就有非常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那就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

近代有人认为《信心铭》并非三祖僧璨大师所作,那只是研究史学的个别人的管见,是不足为凭的揣测而已。

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不二法门来看,《信心铭》应视为禅宗高建法幢的依据实不为过,就是后来明确了禅宗为“不二法门”的《六祖坛经》,在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上也不能超出其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心铭》及释义信心铭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一〉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莫存顺逆。

〈二〉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二见不住,慎勿追寻;纔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三〉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四〉言语道断非去来今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什么叫「至道」?就是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

水有源,木有本,所谓「至」就是到达,「道」就是践行的轨则,也就是法的极致、理的极则。

通俗地说,至道就是真理,而真理是普遍的,因此真理是一切,一切不外真理。

庄子说「道在屎尿」,他强调「道」是无所不在的。

既然无所不在,何必去挑挑拣拣、取舍寻觅呢?根本就一切现成,放下即是嘛!怕就怕你妄加拣择。

什么叫拣择?简单地说,就是妄想分别。

倘能随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岂非一切现成?所以说「但莫憎爱」,就「洞然明白」了。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前面说过:对于空,有人把它解释成虚无或断灭,实际上它是无尽藏,是存在的共相和实相,是象徵着无量、无限的大有。

它具备了向上发展、向前创进的无限可能,怎能说空是没有?这就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的一个例子。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什么叫做「现前」?就是说要想让真理展现在你的面前,就不可以有所选择,有所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元旨徒劳念静内心如夹缠着两种概念,就会因矛盾而破坏了内心的统一、安祥,呈现出心智的分裂,这就是心病。

什么叫「元旨」?「元」是指最初的,「旨」是宗旨、法则。

最初的真理是原来如此的法尔。

如果不了解原来如此、原本现成的真理,一个劲儿坐在那里静心息虑,并不是破除烦恼的根本之途。

何以故?昧却正因,不明根本故。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是什么东西「圆同太虚」?是当人原本的心,原本是圆满无缺,无欠无余,至真、至善、至美的;就像心经所讲「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只是因为你横生分别取舍,自障法眼,才背觉合尘破坏了原本圆满的心态。

所谓「如」就是吻合、相应的意思,因为你有了取舍,生起边见,于是便情生智隔,与法不相应了。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有缘」与「空忍」是相对的。

所谓「有缘」,是指有可攀缘。

人们最易追逐、攀缘的不外声、色、名、利、得失、情欲……这些都是有缘可攀的。

「勿住空忍」是说也用不着强自压抑着,使心念不生,这跟解脱道是不相应的。

六祖说「直心是道场」,但能平等视一切法,不生高下、取舍、爱憎之见,便是「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了。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想念行为,由明心见性而存心养性,做到「瞬有存、息有养」;倘若强自压抑,使心念不起就成了自缚了。

只要能保持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心怀,一切二边、取舍、追逐、攀缘所派生的烦恼,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你想止动取静,却是越止越动,反而陷于边见,妄加取舍,与无为法根本不相应。

其实法本不二,只是欠悟而已。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倘使你不能契入不二法门,执著两边的任何一边,都是徒劳无功的。

当你一念要排遣有时,便因执著有,而被有的谬执所汨没了;当你一念要趣向于空时,因为空已成了概念而不再是空了,岂不从空反而背弃了空吗?因为真正要与空相应,连空的概念都不许萌生才相应真空。

当你把空变成系统的理论时,空何曾是空?不但不空,反而比有更让人起执、起见,所以说「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禅是不立文字的。

文字包括了语言、文字与思想;思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而文字则是语言的符号。

人的本心原本没有这些,所以过多的语言和思虑,反而与根本智不相应了。

当人停止分别、妄想和思惟活动时,理、事二障当下消除,内心充满禅悦的安祥,何曾有什么滞碍?自然就「无处不通」了。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当你穷溯到众生和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时,同时你也便澈见了森罗万象的真实面目──大宇宙的永恒相,而把捉到禅的宗旨。

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我们到庙里也常常看到「过化存神」的匾额,这应该是照而不随的很好例子。

倘若追逐假象,迷途而不知返,那就丧失禅的无相、无住的宗旨了。

只要短暂地返照你那原本的心,暂复心的原态,比你以前向空心处用力,舒畅、安祥得多了。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人心原本是无相、无住、无念的,由于见取才现出森罗万象,把自己那原本空灵自在的心体,转变成杂乱不堪了。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不要住在两边,凡是涉及到相对的见解,都应加以扬弃,片刻也不让它停留在心中。

放下即是,若再追寻,反而挖肉成疮了。

才起一念相对的想法,就会扰乱、破坏、迷失了你原本无念、离惑而又安祥的真心,而让心为妄想所占据,陷于纷扰不安之中了。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禅是「一亦不立」的不二法门。

倘守一,则有其余,则一亦非一了。

能够不生心,不起见,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自然是万法无咎了。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既无病,何需药?所以「无咎无法」;真离念,不觅心,故云「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能」是主观的察知,「境」是客观的存在。

所谓「能随境灭」,如果没有客观的存在,你那主观的察知就不会发生;所谓「境逐能沉」,如果没有主观的察知,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境由能境」,客观藉主观而显现;「能由境能」,有了客观环境,才能产生主观的内涵。

也即是「心本无生因境有」和「心生则种种法生」。

倘能泯能、所,一物我,就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了。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你想知道能与境的本质吗?那是无量、无边、无限可能的「空」,所显现的浮光掠影而已。

究实而言,万生万物,哪样不是由空里来,又往空里去呢?既是唯心所现,又何有来去呢?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只一空就含融了主与客、能与所、物与我。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当体是空。

因为万象森罗,却是空无自性。

海水一味有何精粗?精粗尚无,偏党何从?故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真理是普遍的,所以说大道体宽。

道既是无量、无边、无所不在的,还有什么难易可言呢?「小见」者,所见近而不远、狭而不广、私而不公、小而不大,故不免以偏概全,以蠡测海;见既不真不全,狐疑自属难免。

当然是欲速不达,转急转迟了。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失度」则违中道,既离中道自难免陷于边见的邪路了。

什么是自然?佛经讲「法尔如此」,它原本是如此的,没有加工,没有破坏,没有用主观去改变它。

「体无去住」就是心经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法的体相是无去住的。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性」就是本心、自性和般若。

所谓任性,就是唯认本心,保任自性。

能保任此事,自然就逍遥自在而又没有烦恼了。

才一执著妄念,钻牛角尖,便乖离真心了。

况且真心原本清净,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有一念之系已背离真心了。

何以说「昏沉不好」呢?昏沉是无明的表象,打坐着魔大半由于昏沉,所以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劳神」是有为法,既然无为又何有于疏亲呢?想趋向最上一乘的禅宗,就无须厌恶那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啦!因为一乘是不二的,既是不二,试问:管什么叫做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既已不受六尘的扰乱,显然你的心已为正确的觉受所主宰。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有为」是业之本,「无为」乃解脱因。

虽然如此,苟非具有大智慧,能澈见法界实相,无为又谈何容易。

因此自古以来,造业自缚的比比皆是,无事、无为、无心闲道人殊少其人了,能不慨叹!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真正的法是无差别的,所以也无可分别。

说密宗好、禅宗好,都是妄自爱着。

让真心起妄想,名为起惑造业,果然大错特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心迷时有动与静之分,有调和与杂乱之别,显然并非究竟;悟了的人,心境始终保持原本自在、安祥的觉受,根本说不上什么好恶。

悟后的心是平等心,以自他不二、相对非真故。

一切两边良由斟酌「斟酌」是分别心,为什么有二边呢?因为你在斟酌,你就是在思惟,就是在分别。

当人一切放下,远离分别时,二边根本就不存在。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由我们分别心所浮现的形象,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原本的,当然也没有一样是永恒的,都只不过是一种现象和过程而已。

既然如此,有什么追求的价值和意义呢?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真实的,原本不增不减,无得无失。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梦是前尘幻影,若能得法眼净,自然无梦;倘能泯除差别觉受,做到「心一境性」,自然万法一如而如一了。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唯有恢复不二如空的原本心态,才能忘却攀缘,远离颠倒。

「齐观」者离分别之平等观是也。

能泯高下,一物我,自然回归于离言泯迹的法尔如此。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当你把一切起心动念的原因,把一切产生分别心的因素,都消化掉时,就会出现全然离分别、离言说、不可方喻的境界,否则你要止住动的心,却不知道它是本无动摇的。

当你以为变动的停止下来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可以停止的实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