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定义)2.发展的基本性质3.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4.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5.年龄阶段的划分,关键期的含义6.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7.发展心理学几种研究设计类型的含义第二章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人格发展阶段论2.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3.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的区别4.观察学习、替代强化的含义5. 行为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第三章1.胚胎的发展阶段2.影响产前发展的因素3.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展最优先)4.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5.人出生后两个最快的发育高峰期6.动作发展的规律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启示第四章1.视觉悬崖及其实验结果2.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3.习惯化、去习惯化的含义4.强化类型及其运用第五章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及其评价2.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主义、守恒、同化、顺应的含义3.获得不同守恒性的年龄差异4. 最近发展区的含义5.元记忆的含义6.幼儿记忆的基本特征7.婴儿、幼儿、童年期思维的类型第六章1.言语发展的普遍原则:对语言的理解先于语言的产生2.儿童早期词汇的特征:词义的扩张与词义的缩小3.从词到句的发展阶段4.电报句的特点5.幼儿言语发展的特征6.言语获得的理论第七章1.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2.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第八章1.社会性微笑出现的年龄2.恐惧分化经历的阶段3.克服恐惧的方法4.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趋势5. 依恋的含义及形成的标志6.依恋的类型,影响依恋的因素第九章1.托马斯的气质类型理论2.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3.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同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4.性别角色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性别差异的表现5.中年期与老年期的人格变化特点第十章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2.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评价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攻击行为的含义及其控制方法第十一章1. 同伴的作用2.测量同伴接受性的方法3.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4.同伴接纳的类型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三、判断改错(共5题,每题2分)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六、案例分析(1题,15分)。
发展心理学提纲(表格)
发展心理学提纲(表格式)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3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整体性(二)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三)心理发展的活动性(四)心理发展的规律性3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基本特征2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4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4二、发展心理学的设计方式一、横断研究二、纵向研究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二)二因素论(三)相互作用论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2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第一类无条件反射;第二类无条件反射二、新生儿的行为模式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一)以感觉为指标(二)以无条件反射(三以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四、新生儿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白板说二、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脑瘫早期三、婴儿的动作(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源泉;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的主要动作(一)手的抓握动作(二)独立行走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一、模仿学习二、条件反射学习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第四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婴儿感知觉发展(一)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敏度)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二、婴儿知觉发展(一)跨感觉通道的知觉(二)模式知觉(三)深度知觉: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二、婴儿的注意和记忆的发展210 婴儿的注意婴儿的记忆三、婴儿的加工信息整合能力与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五单元婴儿期的言语发展一、婴儿的发音(一)、婴儿的发音阶段性3(二)、婴儿的发音特点3二、婴儿词汇的发展(一)、词汇量的发展(二)、掌握词汇的特点三、婴儿句子的发展(一)单词句到多词句(二)、简单句到复合句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二)、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三)成人与婴儿之间的言语交往4五、语法的获得三、思维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2.先天成熟理论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二)婴儿言语的发展(语音的发展;词汇的发展;句法的发展)第三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情绪的发展(一)笑的发展1.自发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二)哭的发展(三)恐惧的发展二、气质三、社会性依恋(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二)婴儿依恋的类型四、自我意识的发展(主体我的发展;客体我的发展)第四单元婴儿期的心理卫生…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古典游戏理论如;精力过剩论,重演论: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论,认知论:三、儿童游戏的发展(一)儿童游戏的特点1.机能游戏2.象征性游戏,3.规则游戏四、象征性游戏的特征有5一、以主题游戏为主;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通过想象建构休假游戏情景;游戏中富有创造性;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一)、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旁观游戏)(二)、平行游戏(三)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有①促进认知;②体现创造性能力;③培养健全的人格;④增强体质;⑤是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红点子实验P206(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体我和客体我所组成。
)阿姆斯特丹借用了盖洛普研究黑猩猩自我再认的“红点子”方法。
在婴儿毫无觉察地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婴儿自我意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①如果表现出意识到自己鼻尖上红点的自我指向行为→婴儿有了自我认知的能力②如果特别注意自己鼻尖上的红点或者能找到鼻尖上的红点→婴儿对自己的面部特征有了清楚地认识。
刘易斯重复阿姆斯特丹的“红点子”方法。
15个月,婴儿才出现直接触摸自己鼻子上红点的行为→15个月是婴儿客体我发展的转折点。
幼儿期幼儿期指3-6/7岁。
通常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
又称学前期。
游戏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
但是,将注意力长时间稳定下来很艰难。
儿童的神经系统发展最快,成熟最早,到幼儿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2.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P214儿童的脑电图变化表明,儿童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3.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P217游戏是学前儿童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
①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反映,反映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是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②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结合,不是简单社会生活的翻版。
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不受现实生活的限制。
即可以充分想象,又真实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
③是儿童主动参与、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可以让儿童体验到开放、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又可以发展适应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目的分:创造性、教学、活动性)4.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P222(语言发展)言语发展上,词汇数量增加、词汇内容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扩大、积极词汇的增长。
考研-发展心理学必备复习提纲
考研-发展心理学必备复习提纲一、发展心理学概述斯芬达克斯问:“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换句话说,它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包括两部分:语) ②社会性发展特征:动机、情绪(情感)、能力、人格个体心理因素的发展还另外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生理因素:身体器官以及由器官决定的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②社会背景:家庭、社会、教育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总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仍然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具体包括: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③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⑤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时间 女孩年龄 纵向研究 横断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我们想了解随着时间推移个体如何发生变化以及成长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颇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里介绍四种主要的用于发展研究的方法。
1.横断研究横断研究:在同一时刻观测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
样本可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
通过研究,对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得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
优点: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也较追踪研究。
优点: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缺点:①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②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③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思考题1•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2.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内容是什么?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个体发展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3.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普遍性代表性这些特征属于某种质的状态或标志•4.简述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5、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其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6、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实践,谈谈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7、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谁?对于儿童心理学的产生起怎样的作用?•8、结合实际分析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层次。
复习思考题2•1、弗洛伊德以人格理论为核心的发展观是什么?他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2.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华生关于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4.斯金纳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是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的?复习思考题2•5.班杜拉如何用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6.理解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7.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什么?•8、概述皮亚杰的智力结构观。
•9.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朱智贤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复习思考题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客观性•教育性•矛盾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心理学都有哪些研究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研究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1、横向研究设计横向研究是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况。
不同样本: A ← B ← C → D → E同一时间:创造力的发展•被试:5、8、11、14、17岁儿童•测量材料:各种类型的创造力测验•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横向研究的优点–研究时间短–花费少•横向研究的主要缺陷:–研究结果缺乏连续性,受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s)影响。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守恒(2002):是指对物质从一种心态转变为另一种心态时候,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2元记忆(2002):元记忆是对记忆本身的认知活动,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控和元记忆体验。
3顺应(03、07、12)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4替代强化(2003):班杜拉提出的,学习者不一定要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接受赞扬的行为就会产生同样的反应倾向,或者看到失败接受惩罚的行为而避免同样的反应倾向。
5最近发展区(04、09)维果斯基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也就是儿童当前所处的水平,另一种是通过老师或者同伴的帮助能够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6性别认同(05):是对自身性别在生物学上的认识,是男性还是女性,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
性别同一性是指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
性别恒常性是指知道自己的性别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改变,包括情境恒常性、时间恒常性和非动机性。
7横向研究(08):是指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或者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心理发展水平测查并加以比较。
8纵向研究:是指对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即“追踪研究”9聚合交叉研究:是指兼有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把两种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它在纵向研究中有有横向研究,对两种研究进行了互补。
10假装游戏(11):假装游戏既与现实相似,又具有戏剧色彩,这类游戏重要特征是代替性和假设性,有助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11客体永久性: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了的时候,他知道这并非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会继续寻找。
12延迟模仿:指儿童看到了某个动作以后,过了一段时间,仍然能够将这个动作模仿出来。
13:延迟满足:是指为了得到更远的更大的利益而放弃眼前比较小的利益,幼儿通常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往往选择即时的报酬而不是选择等待。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⒈心理的种系发展;⒉心理的种族发展;⒊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之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
发生是指心理“从无到有”,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⒈心理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心理是有各种心理过程和现象有机联系的整体,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的互相作用中实现的。
①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它不等同于各种心理现象特征相家的集合;②心理的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⒉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
⒊心理发展的活动性: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活动。
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刺激和要求;主体对客观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动作和活动室主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这里的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两个部分。
内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⒋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面。
①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人的个体心理都具有特殊性,不可能存在两个人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现象,这是心理的个性。
心理发展又具有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是从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即遵循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规律的。
[其他资格考试]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发展:发展是个体身心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了量的积累,也包括了质的改变,既包括增进,也包括了衰退和消亡。
年龄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多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它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但并不会完全相似。
简答论述心理发展的系统观,发展观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的阶段论年龄特定心理危机积极结果消极结果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内在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定积极严厉,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3~5岁主动对内疚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5~12岁勤奋对自卑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感到虚伪20~24岁亲密对孤独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作和感情避免亲密,关系淡漠24~65岁繁殖对停滞能投人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埃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
具体地说就是:第一阶段──母亲;第二阶段──父亲;第三阶段──家庭成员;第四阶段──邻居和学校师生;第五阶段──同伙和小团体;第六阶段──友人;第七阶段──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第八阶段──整个人类。
班杜拉观察模仿四步骤强化四步骤: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强化: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替代强化:即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
自我强化:即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各发展期年龄段产前期(受精-出生)胚芽期(受精-第2周)胚胎期(2-8周)胎儿期(第8周-出生)婴儿期和学步期(出生-3岁)学前期(3-6岁)儿童中期(6-12岁)青春期(12-20岁)成年早期(20-40岁)成年中期(40-60岁)成年晚期(60岁-死亡)第一章序论毕生发展: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行为的发展、变化和稳定模式的学科领域生理发展:考察身体构造方式——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以及饮食和睡眠的需要如何决定个体行为认知发展:考察智能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人格发展:对生命过程中将个体和其他人区分出来的独有特性的变化和稳定性的研究社会性发展: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和保持的方式社会建构:对现实的共有观念,这种观念被广泛承认,却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同一性、独特性、自由和个人价值,是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哲学集体主义:团体的利益重于个人同辈团体:生于相同时代、相同地域的人类群体,某些重大的社会事件,会对一个特定的同辈团体成员产生相似的影响同辈效应提供了对于历史方面影响的有效例证,所谓历史方面的影响,就是与特定历史时刻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影响年龄方面的影响:是对特定年龄阶段个体产生相似作用的生物和环境影响,无论这个个体是何时何地成长起来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社会和文化因素出现于一个特定的时刻,这取决于个体的种族、社会等级和所属的亚文化群体等变量非常规生活事件:某一时刻发生于特定个体生活中特殊的、非典型事件,而类似的事情则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连续变化:渐进的变化,每一个水平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水平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是量的变化,推动变化的潜在基本发展过程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保持不变的不连续变化:变化发生在截然不同的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和变化带来的行为都与先前阶段的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关键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的影响敏感期:有机体对所处环境中特定种类的刺激有更强的易感性,但特定环境刺激在敏感期阶段的缺失,并不总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坏结果论述:为什么要研究毕生发展?1.发展的成长和变化持续发生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中2.每个人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身边的人群,即个体的社会环境,为了全面理解社会环境对特定年龄个体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考察向个体提供这种影响的广泛人群3.毕生发展同时涉及了获得和丧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技能变得更为娴熟老练,而另一些技能则开始消退4.毕生发展的各个时间点上,个体也在转换着投入自身资源的方式先天: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特质、才干和能力,包括遗传信息在预先确定的实现过程(成熟)中产生的任何因素后天:塑造行为的环境影响理论:对所关注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了一个用来理解有事实和原理间关系的框架心理动力学:很多行为都是由那些并未被个体觉知和控制的内在力量、记忆和冲突所激发的,内在力量来源于某个人的儿童时期,持续影响着个体行为,并贯穿生命始终。
华南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一、发展心理学内容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年龄特征范围;定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全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种系与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联系、过程;P7.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二是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与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相关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普莱尔《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学年龄范围的确定霍尔《衰老:人的后半生》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霍林沃茨《发展心理学概论》古迪纳夫《发展心理学》包尔特斯《毕生发展心理学》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心理生理学方法第二章1、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观和发展阶段说;早期:意识、无意识后期:自我、本我、超我佛洛依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儿童期与社会》)人的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早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第四阶段学龄期第五阶段青年期——以上五个时期针对佛洛依德的五个阶段提出,以下三个阶段为埃里克森独创第六阶段成年早期第七阶段成年中期第八阶段成年晚期或老年期3、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
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4、维果茨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可以定义为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doc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二.简答1.佛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划分1.曰唇期(0—1岁);广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两个主要问题,四个研究方面)两个问题:有关心理发展的原理或规律一类的问题;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四个研究方面:1.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2.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3.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4.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本我: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自我:意识结构部分。
遵循现实原则,从木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木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自我理想。
前者: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要求个体不能违背良心。
后者: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积极强化作用: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个体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作用。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
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自我强化依存于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2右的图式或结构中,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 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的划分1.婴儿期,0—2 岁。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P3)答: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简而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P4)什么是年龄特征?(P3)答: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的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2、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P3)答:心理发展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3、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及4个阶段答:(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P12):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儿童心理学发展四个阶段(P14):①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
②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即在欧洲和美洲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试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2)发展心理学的诞生(P16):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于1927年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4、了解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一些代表事件:(P12—P17)答:(1)1882年,《儿童心理》一书出版,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1904年,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3)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4)1927年,霍林沃思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5)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P36-37)佛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1、口唇期:佛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能产生快感。
(9022)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
(9022)《发展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重点)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心理发展的原理2、年龄特征(重点)三、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重点)1、创始人2、标志性的代表作四、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1、霍尔:青年心理学2、荣格:成人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重点)4、毕生发展心理学五、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种系发展、年龄特征(二)简答题1、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重点)一、精神分析的发展观(重点、难点)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重点)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重点)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重点、难点)1、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观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重点、难点)1、皮亚杰的发展观2、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3、发展的阶段五、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同化、顺应、图式(二)简答题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三)论述题1、试比较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理论的心理发展理论。
2、试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3、试论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研究原则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重点)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重点)1、纵向研究(重点)2、横向研究(重点)3、聚合交叉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五)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四、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纵向研究、横断研究(二)简答题1、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2、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三)实验设计:请用分别采用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设计三个实验。
毕生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毕生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毕生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1.发展心理学研究什么?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弗洛伊德认为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高级方向的人格结构是什么?4.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可分为什么?5.环境决定论的特点是什么?6.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7.观察学习特点的是什么?8.“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谁?9.纵向研究设计有什么优缺点?10.横断研究有什么优缺点?11.个体0-3岁称为什么?12.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哪些阶段?13.什么是习惯化?什么是去习惯化?14.认为“幼儿游戏时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事件的手段”,这一对幼儿游戏的解释属于什么理论?15.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是什么?16.学习活动对于小学儿童来说是什么?17.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有什么特点?18.“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什么?19.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20.有关儿童游戏的说法有哪些?2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2.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什么?23.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什么时候?24.青春期生理发育三大巨变包括什么?25.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来自于什么?26.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什么时期?27.童年期思维的质变表现是什么?28.成年初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29.什么是自我否定?30.什么是更年期?31.成年中期的年龄界限是?32.个体在成年晚期衰退的最明显的感觉是?33.老年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34.广义的心理发展包括什么?35.皮亚杰划分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阶段?36.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有哪些表现?37.幼儿记忆有什么特点?38.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属于什么?39.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什么的特征?40.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什么?41.婴儿的主要动作是什么?42.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什么?43.不安全依恋包括什么?44.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在哪里?45.青春期情绪的变化特点有什么?46.中年期完成的任务是什么?47.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什么?48.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是什么?49.什么是同化?5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什么?51.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什么?52.视崖实验是研究什么的?53.什么叫延迟满足?54.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55.斯普兰格将青年期形容为什么?56.什么叫男女同化?57.什么是晶体智力?什么是流体智力?58.德国的心理学家巴尔特斯等人提出与传统观点相反的心理发展观是什么?59.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是什么?60.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什么?61.托马斯和切斯关于婴儿气质的类型学说是什么?62.中年期的人格有哪些具体表现?63.童年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64.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5.请论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2
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横断研究2. 纵向研究3. 聚合交叉研究4. 双生子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 染色体、DNA和基因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4. 显性和隐性基因5. 遗传疾病(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 胎儿的发育过程2.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1. 动作发展的规律2. 动作发展的阶段3. 动作发展的训练(三)婴儿言语的发展(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 婴儿感觉的发展2. 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 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 婴儿的情绪发展2. 婴儿的依恋3. 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 游戏理论2. 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 词汇的发展2. 句子的发展3.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 记忆的发展2. 思维的发展(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 心理理论2.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3.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 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 书面言语的发展2. 内部言语的发展(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 元认知及其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2. 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 品德发展七、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1. 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2. 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 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 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 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1. 自我发展理论2. 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1 直觉性物理知识(Intuitive knowledge of physics):婴幼儿在正式学习自然世界只是之前就具有的,关于物理规律的直觉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提纲仅供参考,有错误的地方,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忆。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①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研究动物心理如何进化到类人猿心理,揭示动物演化过程心理发展的大致图景)②民族心理学(比较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民族的心理,勾画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轮廓)③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个体发展心理包括两方面内容和四个方面两方面内容: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种系心理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但个体心理与种系心理有着质的差异。
个体心理的特点:意识性、社会性、语言性。
2、人类心理的发展(1)人类的进化:第一,直立行走:第二,手的发展,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第三,在劳动实践中逐渐产生语言。
(2)人类心理的产生特点:有意识的心理(意识客体和意识自我);社会性心理(区别于原始人);有语言功能的心理(概括、调节行为、传递经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目前几种在综合的看法A:连续发展模型B:发展的阶段模型C: 分化—层次模型D:汇聚模型E:人本主义模型)方向性和不可逆性(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个别差异性(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白痴学者”的存在)发展的关键期(母亲印刻(imprinting)关键年龄"或"关键期"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①绝对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华生②共同决定论;斯腾¡°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辅相成所造成的¡±③相互作用论: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个因素。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形成于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各年龄阶段特征是相互联系且逐步过渡的,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一般”是指这些特征具有普遍性;“典型”是指这些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是指这些特征属于某种质的状态或标志。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论理论特色:▪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第二,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划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
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用发生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认知(认识、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构及其心理起源。
心理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即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协调实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人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三)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egocentrism)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直觉性(concrete)泛灵论(Animism)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自我中心言语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具体的逻辑推理▪守衡性(conservation)▪群集结构(groupment)形式运算阶段(11、12~ )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研究方法原则:客观性,教育性,矛盾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类型横向研究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索其发展况。
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一组)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年龄)上反复地进行观测,从而取得相继年龄上的变化资料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
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体研究与成组研究常规研究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临床法胎儿期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外中内三胚层)(关键期,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系统分化,生成;敏感期:受放射性物,药物,感染以及代谢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因素影响)胎儿期(8周-出生)心理异常:生长受限;脑——智能以及其他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发育异常影响因素:遗传(唐氏综合症)环境:物理:电离辐射,噪音,超声波,高温,电磁场化学:攻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吸烟,嗜酒,引用咖啡,吸毒,大气污染,妊娠期药物生物及地理因素母体:情绪,应激,营养,患病胎教:音乐(避免过大音乐),抚摸(协调动作,促进运动系统的发展),言语(促进听,记,观察,思维,言语能力),光照(促进视觉功能及脑的健康)婴儿期(0-3)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动作发展:整体—分化,不随意—随意,方向性和顺序性抓握动作:具灵活性和随意性,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探索,操作工具,为知觉奠定基础直立行走: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里程碑——主动性,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交往机会意义: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觉的发展视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敏度听觉听觉辨别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味觉、嗅觉和肤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视崖)、方位知觉记忆的发展:0-3保持;3-6长时记忆;6-12认生,模仿动作;12以后词语逻辑记忆、延迟模仿、表象记忆、再现能力思维的发展思维: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和儿童自身的动作。
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强化,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转换生成说: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且语法是生成的。
模仿说:婴儿语言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认知学说: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表征功能。
语言源于智力,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笑的发展(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或4个月起))哭的发展:恐惧的发展气质的发展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依恋(attachment)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特点:发生在婴幼儿与其经常接触者之间感情联结具有强烈性、持久性、密切性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maternal sensitivity and responsiveness)–儿童的特点–文化因素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幼儿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游戏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抽象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起来;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幼儿大脑的发展(一)脑重量继续增加(脑电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又一重要参数)。
(二)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幼儿的游戏分类(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练习(机能)游戏,象征(建筑)游戏,假装游戏,规则游戏)(无所事事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游戏特点(社会性,非现实的翻版,娱乐性)游戏作用(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培养品质)幼儿言语的发展词汇发展(数量增加,内容丰富,范围扩大,积极词汇增加)语法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简单到复杂,陈述到多样化,无修饰到修饰)(情境性,顺序性)幼儿认知的发展(言语在思维中的作用增强)记忆(容量增加,从无意识到意义识记,形象记忆到词语记忆)思维(具体形象性,初步抽象概括的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以及社会化的概念)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情绪体验,自我控制)二、社会认知的发展(性别认同,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性别化行为的发展)三、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行为有利的行为或行为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特点(多种形式表现,在集体中显著发展,随年龄增长,个体差异性)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有目的地伤害他人而他人极力避免的行为。
各种理论的看法影响因素(文化或亚文化背景,家庭氛围)控制方式:消除对其的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移情,创造少冲突的环境。
同伴交往同伴关系的作用:满足需要,学习他人,同伴是信息来源和参照框架,情感支持同伴关系:友谊脆弱社会技能训练:改进同伴间关系,促其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6,7——11,12岁)小学儿童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2、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像逻辑思维过渡,3、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小学儿童的学习入学准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并引起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结构的变革。
学习障碍:原因(脑损伤,遗传,神经系统问题,不良环境)预防及矫治:避免脑损伤;及时帮助;特殊教育;行为矫正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思维:向抽象过渡,但有关键年龄,同时存在不平衡性;思维结构逐渐完整思维发展:概括,比较,分类,推理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灵活化,深刻化,独创化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独立性增高,具体评价,开始评价品质)社会认知: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