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项脊轩志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

归有光

导入这是一篇在文学史上既有地位又有特色的散文——《项脊轩志》。自古以来,‚文以载道‛是正统文章家的标准,文章必须传达儒家思想。到归有光生活的明代中期,更是盲目拟古,在形式上也模仿古人。这样,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双重限制(两座大山)实际上把散文引向了一条死路。这时,大胆站出来,横扫这股恶劣文风的大手笔,就是归有光。给文坛吹来新风气的代表作品就是这篇《项脊轩志》。

知人论世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五岁读书,八岁丧母。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了解作者生平:5岁——读书;8岁——丧母;23岁——娶妻;28岁——丧妻;35岁——中举;60岁——中进士)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曾说:‚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沈次谷先生诗序》又认为‚圣人者,能尽天下之至情者也‛,而‚至情‛就是‚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泰伯至德》。正因为归有光肯定‚匹夫匹妇‛的‚至情‛,所以,他的一部分散文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写得相当感人。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关于《项脊轩志》林纾在《畏炉论文》中赞誉本文‚叙细琐之事,能使熔成整篇‛,‚琐琐细细,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书中删节的一段内容见‚相关资料‛

删节的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这里既有自我解嘲,又将自己与历史伟人相比较,表明自己不甘于永远处在‚败屋之中‛的志愿。

文本解读

【原文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lán 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讲解】尘泥:犹尘土。渗漉:液体向下滴流。雨泽:雨水。案:长方形的桌子。顾视:向周围看。无可置者:没有安置长桌的地方。北向:亦作“北乡”。朝北;向北。得日:得到阳光。稍为:副词。稍微。修葺:修理(建筑物)。垣墙:yuán qiáng院墙;围墙。这里用作动词,修建院墙。周:圈子,环绕。当:通“挡”;遮挡。日影:指太阳。始:才。洞然:通亮貌。杂植:交错地种上。栏楯:lán shǔn栏杆。纵为栏,横曰楯shǔn。亦遂:也就。增胜:增加了优美的风景。偃仰:安居;游乐。啸歌:长啸歌吟。冥然:mínɡrán玄默貌。玄默,谓沉静不语。兀坐:危坐,端坐。或谓独自端坐。万籁:wànlài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桂影:指月影,月光。斑驳:色彩杂乱;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珊珊:轻盈、舒缓

的样子;美好的样子。——{【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尘土常从屋顶上滴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臵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交错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优美的风景。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地飞过来啄食,人走过来小鸟都不会害怕地飞走。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墙的半边,月影浓淡疏密参差、色彩相杂,风儿吹来,花影树影竹影轻盈地晃动,实在可爱。}

读第一段,开篇一个判断句就言其“旧”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着一‚旧‛字,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绪。

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项脊轩?

【明确】两个方面——修缮前,修缮后。

修缮前项脊轩是一间怎样的书房?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关键词——环境:‚方丈‛‚渗漉‛‚北向‛‚无可臵者‛——老旧、窄小、昏暗;

寥寥数笔,点出了项脊轩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可从文字中感觉到作者的主观情感,感受到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为后文修缮后的样子作反衬。

对于这样一个旧书房,作者进行了怎样的改造,结果怎样?

【明确】‚修葺‛(治漏)、‚辟窗‛、‚垣墙‛、‚当日‛(治暗)、‚杂植‛(治零落残败)借书满架(治狭小冷寂)——‚洞然‛‚增胜‛‚偃仰‛‚珊珊‛

【赏析】尘泥渗漉——这个词写出了项脊轩的破旧、简陋,也照应了前面那句“百年老屋”,也为后半段做了前提,就连泥沙都要渗漉,更不要说是“雨泽”了。为了不渗漉,最后还修葺了它,这也是有联系的。这句还把原本的破旧写活了,通过泥沙的漏下,写出了项脊轩的破,也为后文作了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点评:注意注解4,很精彩的一句话,把静态的破旧给写“活”了。)

虽是一个老旧的蜗居,却是先生的一方乐土。请读出‚借书满架……珊珊可爱‛,感受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心情。

填写下面对联的空缺处:

书声、歌声、万籁之声、声声入耳;(可空出书歌万籁等词语)

明月、清风、桂影斑驳、处处__。(可以填景物特点和作者心情)

【明确】如:清新、幽雅、自在、惬意、悠然。

‚室仅方丈‛中‚方丈‛一词是何意思?

【明确】“方丈”是一丈见方的意思,也就是平方丈。这个词也另外用来指佛寺或道观中主持住的房间,并借以指寺院的住持。

‚使不上漏‛、‚雨泽下注‛和‚以当南日‛中‚上‛‚下‛‚南‛几个方位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明确】“上”“下”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从上面”“向下”;而“南”还是名词,做定语。

【赏析】“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初读此句感觉有矛盾,竟然是自己独自静静的端坐,又怎么能够听见万籁之声?但细细品来却非如此。作者所写之声未必就是作者亲耳听到的。在“室仅方丈”“庭阶寂寂”的项脊轩中,作者的视野并不开阔,但思想的脚步却是栓不住的。在借书满架之中,在兰桂竹木之间,作者闲适安逸的读书生活使作者的心境无比的平和,对自然的感悟也就能超出一般的水平。虫鸟的窃窃私语,绿竹的风移影动,在作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