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余体育的特点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课余体育训练
的任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阶段训练计 划的内容比年度训练计划更为具体,它能使训练内容的安 排、主要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负荷量的确定更加切合训练过 程的实际。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阶段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 阶段。
阶段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或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 基础训练阶段计划、准备比赛阶段计划、比赛阶段计划、 恢复阶段计划和临时性短期集训计划等不同类型。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四)战术训练 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基
础上,根据比赛的需要形成的,是根据比赛对 手的水平和外部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 发挥自己的特点,限制对方特长,争取比赛胜 利的行动方案。战术可分为一般战术和专项战 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一般战术训练为主, 旨在适应一般性比赛的规律和特点。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式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业余体 育训练基础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 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一、学校运动队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二、基层训练点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个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 的训练基地。有的基层训练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 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由教育与体育行政共同规划, 全面布局。有的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 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 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
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 体能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
体育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不仅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增强我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在学校里,体育课程一直都受到大家的重视。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激发兴趣:体育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带来快乐和丰富多彩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交往能力:体育课程能够让学生学会合作,而且通过与他人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健康体魄:体育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健康成长,也能让他们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拥有健康的体魄。
四、培养自信心:通过参与体育课程,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感觉,培养自信心,让他们可以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五、陶冶情操:体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有礼貌、健康的个性,从而陶冶情操,涵养学生的品行。
六、增强服从精神:学生参加体育课程以后,可以学会服从组织由上而下的规章制度,提升自己的责任感。
总之,体育课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身体健康和心理和谐,更能让他们收获精神上的成长,为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十三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第十三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开展 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学生能够制定出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和各种训练计划,并能科学合理地安排 体育训练的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保证课余体育 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年度训练计划
1.划分阶段 2.注意问题 目标针对性 训练周期性 指标可行性
阶段训练计划
周训练计划
课时训练计划
基础训练阶段 准备比赛阶段 比赛阶段 恢复阶段 临时性短期集训
训练目标与要求 训练次数与时间 训练内容与负荷 测验与比赛
身体训练 技术战术训练 比赛训练 调整训练 综合训练
(二)定位
➢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 ➢ 有利于贯彻体育教育方针,实现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课余体 育训练
目标
01 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02 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03 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课堂小结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01
身体训练
02
技术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 基本技术训练 专项身体训练 高难技术训练
03
心理训练
04
战术训练
05
品德与作风训练
一般战术 专项战术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重复训练法 ①
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 规定适量的联系负荷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1.自主性:课余体育锻炼不受学校教学计划和安排的限制,个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
这种自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活动的参与度。
2.多样性: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常见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还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瑜伽、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运动。
这种多样性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和动力。
3.弹性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课业负担来确定体育锻炼的时间。
课余体育锻炼可以在放学后、周末和假期等时间进行,而不受固定的上课时间和课程安排的限制。
这种弹性时间能够提高体育锻炼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4.自由地点:课余体育锻炼可以在各种场所进行,如学校操场、体育馆、公园、社区健身房等。
学生可以选择离自己较近或者环境适宜的场所进行锻炼,不受固定的上课地点的限制。
这种自由地点能够提供更多的锻炼选择,增加学生参与运动的方便性和舒适度。
5.锻炼目标多元化:课余体育锻炼可以有不同的目标,可以是增强体质、保持身材、提高运动水平、释放压力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确定合适的锻炼内容和强度。
这种多元化的锻炼目标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需求的身体发展。
6.社交互动:课余体育锻炼可以提供一个社交互动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运动中结识新朋友,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社交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7.终身价值:课余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这种锻炼习惯和价值观的养成将会对学生终身的健康和幸福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课余体育锻炼具有自主性、多样性、弹性时间、自由地点、锻炼目标多元化、社交互动和终身价值的特点。
这种锻炼方式能够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和兴趣,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对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体育学重点整理——课外体育
学校体育学重点整理——课外体育一、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6.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1.目的任务的多样性2.互动内容的多样性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学校体育训练的目标:1.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运动队的组建:1.确定训练项目2.参训运动员的选拔3.指导教师的配备4.规章制度的建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1.身体训练2.技术训练3.心理训练4.战术训练5.品德与作风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的训练方法:(1)重复训练法:1.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2.规定适量的运动负荷(2)变换训练法:1.明确目的与任务2.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3)循环训练法:1.根据训练的目标确定各占的内容和站的数量2.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负荷3.组合和变换循环练习的形式(4)竞赛训练法:1.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2.注意运动时机三、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1.课余性2.群众性3.教育性4.多样性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1.学校运动会2.单项运动竞赛3.单项娱乐性竞赛4.季节性单项竞赛5.体育节或称体育周、体育文化节6.校际间交流竞赛。
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1.个性化: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课程相比,更能满足学生个性的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无论是传统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还是个人竞技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潜力进行选择,让训练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2.自主性:课余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课程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个人情况自由选择训练的时间和内容。
这样的自由度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参与训练,并且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3.系统性: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和运动水平。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目标,并以系统的方法进行训练。
例如,分阶段的训练、有计划的增加训练量、科学的训练方法等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并逐渐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4.拓展知识面:课余体育训练不仅注重体能的提高,还注重知识的拓展。
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和了解更多关于运动的知识。
例如,了解运动的规律、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习运动的战术和策略等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运动的技能和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智慧和综合素质。
5.提高自信心和团队意识:课余体育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集体合作和团队精神。
尤其是在团队项目的训练中,学生需要与队友合作、共同努力,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这样的合作与团队意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体育训练的成果,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之,课余体育训练是一种注重个性化、自主性、拓展性和团队意识的体育训练形式。
通过课余体育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体质素质、提高运动技能、拓展知识面,并且培养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训练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还能够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和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一〕年度训练方案 年度训练方案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方案。 年度训练方案的内容通常包括: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到达的指 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 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1970年代末期原国家体委提出业余训练要“全国一盘 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以来,全国从上而下建 立起形式多样、层层衔接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 包括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初级形式〔基层学校运动队、 传统体育工程学校、体育班、普通业余体校〕,中间层 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训练中心、体育俱乐 部〕和最高层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优秀青年 队〕。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业余体育训练根底 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 并存的局面。
一、学校运动队
学校运动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无论是在体育传统工程学校,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还是在普通中小学校,都有这样的学校运动队。 在体育传统工程学校,一般有一或两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高水平的工程运动队,它们得到教育局和体委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其运动队训练工作纳入了学校的常年方案。
二、基层训练点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或两个运开工程为重点的训练基地。有的基层训练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由基层体委和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全面布局。有的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1.多样性:课余体育竞赛包括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的项目。
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技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参与广泛:课余体育竞赛不仅仅是针对专业运动员或优秀选手,而且对于普通学生也是开放的。
学生们可以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加竞赛,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课余体育竞赛中,团队比赛是非常常见的形式。
通过团队比赛,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意识。
在团队比赛中,每个成员都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需要相互配合和支持。
4.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课余体育竞赛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参加竞赛,学生们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长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5.培养竞争意识:课余体育竞赛是一个竞争的舞台,学生们在比赛中可以体验到竞争的压力和紧张感。
通过竞争,学生们能够培养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尊重对手、乐于接受胜利和失败。
6.增进友谊:课余体育竞赛是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良好载体,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参加竞赛的学生们会相互支持和鼓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和团队精神。
7.培养娱乐精神:课余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成绩和胜利,更是为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通过竞赛,学生们可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课余体育竞赛具有多样性、参与广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增进友谊和培养娱乐精神等特点。
这些特点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增加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简述课余体育的特点
简述课余体育的特点1、规定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课外体育活动。
2、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硬性规定,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是全校的,年级的,也可以是班级的,小组的,个人的,可以是正式组织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组织的。
4、空间领域的广泛也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课外体育训练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开展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制定的步骤,并能科学安排体育训练内容;3.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制定的步骤,并能科学安排体育训练内容;难点: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三、教学方法设计:方式:理论教学具体方法:首先让学生谈谈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关系,然后再引入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特点以及训练的作用。
重点讲解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利用训练方法去科学安排体育训练实践。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2、多举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
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
3.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是指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比赛。
这种比赛与学校体育课程有所不同,它旨在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和竞争机会,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课余体育竞赛的一些特点:1.多样性:课余体育竞赛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田径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的项目。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种运动技能和能力。
2.个性化:课余体育竞赛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中表现出色,展现个人特点和风采。
这种个性化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竞争性:课余体育竞赛是一种良好的竞争机会。
学生们在比赛中会遇到来自其他学校或班级的对手,这种竞争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动力,促进他们全力以赴地参与比赛。
4.交流合作:课余体育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学生们在比赛中不仅可以与自己班级的同学进行合作,还可以与其他班级、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竞争。
这种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5.培养领导力:课余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体育竞赛,担任队长或副队长等职务,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这种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展示领导潜力。
6.提高身体素质:课余体育竞赛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
通过参与体育比赛,学生们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7.培养比赛品格:课余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比赛品格。
学生们在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勇于挑战和努力奋斗。
这种比赛品格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他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总之,课余体育竞赛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争机会。
它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竞争性、交流合作、领导力培养、身体素质提高和比赛品格培养等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运动活动,旨在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锻炼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选择多种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使锻炼更加丰富多样。
2. 灵活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进行,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锻炼,增加运动的灵活性。
3. 自主性: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自愿参与的,没有强制性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决定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4. 综合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综合运动能力的各个方面,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到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5. 互动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加社交和团队合作的机会。
比如参加集体运动项目或组织友谊赛,可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增加乐趣和激发积极性。
6. 可量化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进行量化和评估,如跑步的时间、距离,举重的重量等。
这样可以监控自己的锻炼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达到更好的效果。
7. 可持续性:课余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逐渐形成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并且预防一些慢性疾病。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时间,增加锻炼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其次,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律意识。
再次,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增强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可量化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计划和评估,提高锻炼效果。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使其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十四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02 单项运动竞赛
03
单项娱乐性(趣味性、 健身性)比赛
04
季节性单项比赛
05
体育节或称体育周、 体育文化节
06 校际间交流比赛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校运会(体育节、体 育文化艺术节)的 组织
A
单项比赛的组织
B
体育节的组织
C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和规程
➢ 课余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课外体育活 动、课余体育训练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性
4.多样性
竞赛 特点
2.群众性
3.教育性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01 学校运动会
第十四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第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学生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 学生能够制定学校体育竞赛计划与规程。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 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 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 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评定成绩与名次的方法 ②
➢评 定 个 人 成 绩 与 名 次 的 方 法 ➢评 定 团 体 成 绩 与 名 次 的 方 法
课堂小结
① 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竞赛项目 ➢ 群众性 竞赛时间 ➢ 可行性 竞赛地点 ➢ 常规性 参赛单位 ➢ 简便性 参赛人数 主办单位
第十一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性 2.群众性 3.教育性 4.多样性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1.学校运动会 目前最常见的形式是学校田径运动会,或篮球、排球、足 球及田径等多个运动项目的综合运动会。 2.单项运动竞赛 单项运动竞赛是指只进行一个运动项目的比赛。例如,田 径中的某一个项目的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 3.单项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竞赛 单项娱乐性比赛是指师生自创的,民间流传的以及学生喜 闻乐见的体育比赛.例如:踢毽子、跳绳、跳橡皮筋等各种 比赛。
(三)体育节 体育节不仅涉及到体育运动实践,而且涉及体育 文化知识,规模与层次也各不相同,应根据体育 节(体育周)内容的特点、规模的大小,组建相 应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校团委政教处、医务室、 体育组、学生会等。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一般包括:年度体育竞赛 日程计划和竞赛规程两种计划文件。 (一)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全校一学年的体育竞 赛活动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内容一般包括: 本学年的竞赛项目、竞赛时间、竞赛地点、参赛 单位、参赛人数和主办单位等。
6.校际间交流比赛 校际间交流比赛多为单项交流赛。组织这类比赛 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促进团结和友谊,同时也为了宣传学 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课余体育竞赛根据竞赛的规模,在主管体育工作 的校长直接领导下,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展开。 (一)校运会的组织 校运会由于规模较大,组织工作比较复杂。一般 由党、政、工、团、学生会以及体育组、教导处、 政教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竞赛组 委会,全面负责校运会的竞赛工作、制定计划、 审批报告和通知等。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可设立秘 书组、宣传组、竞赛组、后勤组等有关办事机构。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征与锻炼感受分析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特征与锻炼感受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学生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课外时间有限,但大学生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通过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调节身心,放松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大学生锻炼的特征以及锻炼感受,探究课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一、大学生锻炼特征分析1.锻炼时间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比较差异:有的大学生会选择在晚上和周末锻炼,有的学生则会在每天的课余时间安排锻炼活动,另外也有一些学生更偏向于在每周安排一次锻炼活动,这些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每周安排一定量的锻炼时间,以维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2.锻炼内容大学生锻炼内容为多样化,有的学生健身,有的学生爱好体育运动,也有更多的学生喜欢户外活动。
具体来说,根据调查问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8.3%的大学生经常锻炼身体,也就是健身。
37.4%的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网球等,9.1%的大学生爱好户外活动,如登山、骑行、野外拓展等,5.2%的大学生喜欢室内活动,如舞蹈、武术等。
3.锻炼地点大学生课余锻炼的地点有很多选择,调查发现,大学生锻炼地点分布以学校体育馆和体育场地为主,占37.4%;其次,大学生也会选择室外公园和郊野公园锻炼,占30.2%;另外,大学生也会在室内锻炼,比如健身房,20.3%的学生会选择室内锻炼;另外,12.1%的学生会在家里做一些健身操来锻炼身体。
二、大学生的锻炼感受分析1.自我实现感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感,以及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愿望。
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2.健康感大学生锻炼体育运动,也是为了改善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健康。
大学生们有很强的健康意识,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多参加锻炼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学校体育学 第十二章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精品文档
(6)参加办法 (7)竞赛办法 (8)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9)报名手续与报到 (10)裁判员与仲裁委员会 (11)注意事项或未尽事宜
精品文档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3、体育节
体育节不仅涉及到体育 运动实践,而且涉及体
育文化知识。
精品文档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一)年度体育竞赛计划 年度体育竞赛计划是对全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所
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内容一般包括竞赛项目、 竞赛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和主办单位。 在制定年度体育竞赛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1、群众性; 2、可行性; 3、常规性; 4、简便性。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
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 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 或者自定的规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 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精品文档
――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 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开拓 精神,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集体项目的竞赛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 的养成,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通过对体育竞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给学生带来精 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激发他们锻炼身体和发展 才能的愿望; ――通过竞赛有利于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精品文档
简述课余体育的特点
简述课余体育的特点广义的课余体育是指学校课余活动的简称。
课余体育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娱乐性的身体锻炼,它能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改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勇敢、顽强、进取、互助等优良品德。
课余体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而且还包括文娱活动。
通过开展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余体育的特点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开展好课余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为开展好课余体育活动打下了基础。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实际条件,选择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把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才能够诱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由此来参加体育活动。
2、组织好课余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学生在锻炼中会变得更加开朗,性格变得更加豁达,能较快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有利于形成团结、友爱、合作、上进的集体主义精神。
3、课余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良好的身体姿势有助于人体正常发育,掌握体育技术,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如:中长跑训练时,如果不注意摆臂姿势,会影响呼吸,甚至会导致腿部疲劳或拉伤。
2、陶冶情操,增强体质。
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课余生活,能愉悦身心,有益于身体健康。
通过学生体育锻炼和比赛,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合作精神,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了奋发进取、争取胜利的决心。
3、寓教于乐,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体育锻炼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之一,尤其是田径、球类项目,能够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
同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学习目标: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以及组织形式;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的制订;3.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
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性质(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
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方面。
方法与手段方面,都要做到区别对待。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主,所以,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显著特点是业余性,即利用课余时间(每天下午文化课学习后以及每年的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等)进行运动训练。
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运动训练,是其他专业训练所没有的。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这是在训学生年龄特征、课余训练以及运动训练规律所决定的。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参加者都是青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阶段着重要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不宜过早地对他们施以成年人的训练方法和运动负荷。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既要全面,有要突出重点,即包括身体、技术、战术、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是指凡是愿意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不分成绩高低,有无运动天赋,都可以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如果能以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课余运动训练的爱好组和提高组,就能扩大训练对象的范围,不断壮大运动训练队伍。
案例观摩:马启伟论体育马启伟指出:现在包括小学在内的学校体育中有一种倾向——搞竞技体育,只重视竞技体育,很少健身的项目,这是不正确的。
学校体育应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同时教给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这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校体育的功能首先是健身(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培养几个体育“尖子”去夺金牌。
再有,应发挥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功能。
如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完善学生的性格,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等。
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自1970年代末期原国家体委提出业余训练要“全国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以来,全国从上而下建立起形式多样、层层衔接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包括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初级形式(基层学校运动队、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班、普通业余体校),中间层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训练中心、体育俱乐部)和最高层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优秀青年队)。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业余体育训练基础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一、学校运动队学校运动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
无论是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还是在普通中小学校,都有这样的学校运动队。
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般有一或两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高水平的项目运动队,它们得到教育局和体委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其运动队训练工作纳入了学校的常年计划。
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校,运动队的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提高运动水平,代表本校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
学校还有班级运动队、年级运动队等。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的学校运动队,往往是师资与物质较为有保障,工作有序、训练系统。
运动队训练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上级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体育传统、师资队伍和指导力量、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地理与气候条件而综合考虑和合理布局的。
对于普通中小学校,学校运动队一般选择学习努力,身体健康,有一定运动专长或具有培养条件的学生。
二、基层训练点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的训练基地。
有的基层训练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由基层体委和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全面布局。
有的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三、体育特长班在一些小学,学校对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特殊培训,组成体育特长班,旨在发现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
体育特长班是由学校组织教师或教练员,招收本校或周边学校中,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采用自愿、业余的方式,有的甚至是有偿训练。
四、体育俱乐部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组成了各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
其中带有运动训练性质的体育俱乐部成为新型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形式,中、小学校中优秀的体育苗子被选送到体育俱乐部进行系统的培训。
另外,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有其他一些组织形式,如民办公助的训练中心、民间协会、训练站点等,其中有些属于纯民办的性质。
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首先需要根据学校的传统和条件,确定体育训练的项目,再就是组建运动队,这不仅需要选拔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组成运动队,而且要遴选热爱业余训练工作的体育教师担任运动队教练,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
一、运动队的组建(一)确定训练项目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首要问题是确定训练项目。
因此,刚开始建立运动队的学校,最好先集中精力从一二个项目开始训练,再逐步形成传统。
(二)参训运动员的选拔对于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学生的选拔,可以参照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的步骤展开,即根据运动项日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的方法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各种能力与有关因素的测试和预测:1.身体形态指标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高、体重、体围、跟腱、足弓及臀部等身体各部分的要求,在测试和家访的基础上,判定其在形态方面发育潜力的大小,预测学生的最终形态特征。
2.生理机能指标通常是对心率、肺活量、最大吸氧量等指标进行测试。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生理机能也有特殊的要求,如中长跑、游泳项目特别要求运动员心肺功能强;体操则要求运动员前庭分析器功能良好,所以,还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当增加测试的指标。
3.身体素质指标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能力等。
选拔学生时,需要根据参加训练项目的特点,增加能反映专项运动能力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
选拔参训运动员要考虑的条件和因素很多,除了测试上述参考数据外,还要考虑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在过去和未来对学生的影响等。
此外,学校选拔运动员时,要重视学生文化学习,以及思想品质表现等情况,使学校运动队符合学校教育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三)指导教师的配备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教师或教练员,大多是由本校的体育教师担任,也可以选择其他有体育专长的老师担任。
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还会聘请业余体校的教练或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来校担任运动队教练。
(四)规章制度的建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及运动队的管理。
1.训练制度建立严格的训练作息制度,规定每周、每次的训练时间与要求。
2.奖惩制度学校对运动成绩和学习成绩均好的参训学生给予物质奖励或减免学杂费,或给予其他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3.比赛制度根据校内外比赛的任务和规模大小,对于外出参加比赛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遵守纪律、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等。
4.教练员责任制建立教练员负责制,对学生的训练、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全面负责,使训练工作正常进行。
5.学习检查制度建立每个参训练学生的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卡和运动员登记表)和运动队的工作日记,密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关注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训练计划,保证参训学生文化学习和运动成绩保持良好状态。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订(一)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
年度训练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4.参加比赛的时间安排;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
由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属于基础训练,比赛任务较少,一般按学期和季节将年度训练计划划分为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训练阶段,其主要任务体现为:秋季阶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进行技术教学与训练,改进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测验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各项指标。
冬季阶段:适当减少技术训练的比重,增加身体训练的比例。
进一步发展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发展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并巩固专项技术,测验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的各项指标。
春季阶段:系统地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适当增加技术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继续发展身体素质,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
夏季阶段:继续加强身体训练,不断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密度,加强技术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以及各项心理与生理指标。
此外,可根据年度比赛任务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按竞技状态发展规律确定训练阶段。
(二)阶段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阶段的任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
阶段训练计划的内容比年度训练计划更为具体,它能使训练内容的安排、主要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负荷量的确定更加切合训练过程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