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体育竞赛特点与实施共19页文档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共21页文档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共21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7de2bdb4431b90d6d85c78a.png)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Hale Waihona Puke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
![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9441c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f.png)
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首先,课外运动竞赛具有自由选择的特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参加的项目和竞赛。
这种自由选择使得参与者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热爱和享受竞技运动的过程。
其次,课外运动竞赛注重团队合作。
在课外运动竞赛中,很多项目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
这就要求参赛者相互配合,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课外运动竞赛增强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些基本运动项目外,课外运动竞赛还涵盖了更多的项目和运动方式,如田径、游泳、武术等。
这些项目的广泛覆盖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选择,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各种体育技能。
第四,课外运动竞赛强调参与与积极参与。
课外运动竞赛不仅仅强调比赛的结果,更加注重参与的过程。
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学生都能够通过参与运动竞赛增强体质、塑造个性和提升自信心。
这种积极参与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此外,课外运动竞赛还具有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压力调适能力的特点。
参与课外运动竞赛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训练和比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他们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学业和运动,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竞赛中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学生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这对于他们以后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具有积极影响。
总之,课外运动竞赛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具有自由选择、团队合作、全面发展、参与与积极参与、培养时间管理和压力调适等特点。
这种竞赛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体质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加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第十一章 课余体育竞赛
![第十一章 课余体育竞赛](https://img.taocdn.com/s3/m/c611add8da38376baf1fae83.png)
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人生能有几回搏!课余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否正确认识与了解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特点,是否有效组织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前提。
学习目标:1.了解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初步掌握开展各种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
3.学会制定学校体育竞赛计划和规则。
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课余体育竞赛(含校内、校外)是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一)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二)通过学校开展各种类型课余体育竞赛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三)集体项目的竞赛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的养成,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四)通过对体育竞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激发他们锻炼身体和发展才能的愿望;(五)通过竞赛有利于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二、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一)课余性(二)群众性(三)教育性(四)多样性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一)学校运动会(二)单项运动竞赛(三)单项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比赛(四)季节性单项比赛(五)体育节或体育周、体育文化节(健身周、健身文化节)(六)校际间交流比赛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一)校运会的组织(二)单项比赛的组织(三)体育节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一)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二)竞赛规程二、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一)淘汰法(淘汰制,介绍单淘汰)淘汰法是指通过比赛,逐步淘汰成绩较差的(失败者),最后比出优胜者的方法。
采用淘汰法比赛,都是按预先编制好的比赛表(见表一)进行的。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933520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b.png)
〔一〕年度训练方案 年度训练方案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方案。 年度训练方案的内容通常包括: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到达的指 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 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1970年代末期原国家体委提出业余训练要“全国一盘 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以来,全国从上而下建 立起形式多样、层层衔接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 包括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初级形式〔基层学校运动队、 传统体育工程学校、体育班、普通业余体校〕,中间层 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学、训练中心、体育俱乐 部〕和最高层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优秀青年 队〕。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业余体育训练根底 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 并存的局面。
一、学校运动队
学校运动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无论是在体育传统工程学校,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还是在普通中小学校,都有这样的学校运动队。 在体育传统工程学校,一般有一或两个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高水平的工程运动队,它们得到教育局和体委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其运动队训练工作纳入了学校的常年方案。
二、基层训练点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或两个运开工程为重点的训练基地。有的基层训练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由基层体委和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全面布局。有的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简述课余体育的特点
![简述课余体育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fd86d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6.png)
简述课余体育的特点1、规定参与和自愿参与相结合课外体育活动。
2、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硬性规定,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是全校的,年级的,也可以是班级的,小组的,个人的,可以是正式组织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组织的。
4、空间领域的广泛也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课外体育训练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开展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制定的步骤,并能科学安排体育训练内容;3.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制定的步骤,并能科学安排体育训练内容;难点: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三、教学方法设计:方式:理论教学具体方法:首先让学生谈谈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关系,然后再引入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特点以及训练的作用。
重点讲解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利用训练方法去科学安排体育训练实践。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2、多举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
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
3.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课件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fd40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4.png)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是校园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 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的竞 技水平得到提高,为学校 争光,也为学生未来的体 育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发展历程
01
起步阶段
早期的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主要是由学校组织的小型比赛活动,参与人数
较少,项目也比较单一。
等。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设置不 同的项目标准和规则,确保公平
竞争。
鼓励创新,可根据学校特色和学 生需求,设置具有特色的竞赛项
目。
竞赛日程安排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课余 时间,合理安排竞赛日程,确 保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包括报名 时间、预赛时间、决赛时间等 ,确保所有参与者了解赛程安 排。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ppt课件
目录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概述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实施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参与对象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效益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挑战与对策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案例分享
01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自主性
多样指 在课余时间,由学校或 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比 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 的体育素质、增强体质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 丰富校园文化。
安全保障问题
总结词
安全保障是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参赛者 和观众的安全。
详细描述
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场地安全、设备安全、医疗保障等。在比赛前需要对场地和设 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制定应急预案,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以确 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组织管理问题
宣传推广问题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bc2a2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8.png)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运动活动,旨在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锻炼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选择多种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使锻炼更加丰富多样。
2. 灵活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进行,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锻炼,增加运动的灵活性。
3. 自主性: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自愿参与的,没有强制性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决定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4. 综合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综合运动能力的各个方面,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到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5. 互动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加社交和团队合作的机会。
比如参加集体运动项目或组织友谊赛,可以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增加乐趣和激发积极性。
6. 可量化性:课余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进行量化和评估,如跑步的时间、距离,举重的重量等。
这样可以监控自己的锻炼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达到更好的效果。
7. 可持续性:课余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
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可以逐渐形成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并且预防一些慢性疾病。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时间,增加锻炼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其次,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律意识。
再次,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增强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可量化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计划和评估,提高锻炼效果。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使其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课余体育锻炼
![第二章 课余体育锻炼](https://img.taocdn.com/s3/m/f6c434f0fc4ffe473268ab9a.png)
与“课内”相比,课余体育锻炼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锻炼内容和形式更接近生活,对 青少年儿 童更具有吸引力。 ③ 综合性
与“课内”相比,课余体育锻炼是以活动和需要为中心进行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同时运用多种学科 知识、多 方面智力才能的机会,对青少年儿童更具有挑战性。 ④ 兴趣性
一、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
(3)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指课余体育锻炼要做到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实行区别对待,以保证课余体育锻炼
能科学合 理地进行,提高锻炼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方法和 手段。 ② 因人因时、适时调控
要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和身心状态,合理地选择锻炼的项目、负荷、方法和手段,并适 时地做出 调整。 ③ 统一要求、区别对待
学校应坚持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要确定符合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使所有学生都参加到锻炼中 来。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能够有条件针对个人特点,进行体育锻炼。
二、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与计划
1. 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 (1) 体育课教学有关内容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渠道。课余体育锻炼中,大多数学
生都把复 习巩固体育课教材作为锻炼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与体育课教学相关教材的复习和锻炼,可以 提高对体育课教材的 掌握程度和体育教学质量。
(2) 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当前我国学生喜爱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① 喜爱的项目多样化与喜爱的项目集中趋势并存 a.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两项以上的喜欢项目,表现了锻炼项目多样化的选择趋势。 b. 球类项目、体操项目、季节性项目、长跑等,是多数学生喜爱的课余体育锻炼首选内容,表现出锻 炼项 目集中化的趋势。 ② 喜爱的项目存在着不同学段的差异 a. 乒乓球和跳绳分别是男女小学生选择率最高的锻炼项目。 b. 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是大中学生选择率最高的锻炼项目。 ③ 喜爱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a. 男生更多地选择活动量较大、竞争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b. 女生更多的是选择运动强度较低、竞争性较小,但富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4600e05d27284b73f242504c.png)
2、单项竞赛的组织
主要由各相应的体育教 研室、学生会体育节不仅涉及到体育 运动实践,而且涉及体 育文化知识。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一)年度体育竞赛计划 年度体育竞赛计划是对全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所作 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内容一般包括竞赛项目、竞赛 的时间、竞赛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和主办单 位。在制定年度体育竞赛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1、群众性; 2、可行性; 3、常规性; 4、简便性。
(6)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记分 方法) (7)奖励办法(精神与物质方面及名额) (8)报名手续与报到 (9)裁判员与仲裁委员会 (10)注意事项或未尽事宜 3、制定竞赛规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竞赛规程应明确可行; (2)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 (3)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一)竞赛的方法 1、淘汰法:
在比赛过程中逐步淘汰成绩差的, 最后决出优胜者的一种方法。它又分为 单淘汰和双淘汰。 单淘汰是指将所有参赛者按一定的比赛顺序, 相邻的两名选手(队)进行比赛,败者淘汰, 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直至决出最后名次。 双淘汰是指按比赛顺序进行比赛,失败两场 被淘汰,直至决出最后名次。
(二)评定成绩与名次的方法
1、评定个人成绩和名次的方法 (1)根据客观标准评定成绩和名次 如:田径、游泳等。
以时间、距离、重量、数量等实际计量确定参赛者的成绩和名次
(2)根据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评定成绩和名次 如:广播操、健美操、武术等。 (3)根据战胜对手或特定因素评定成绩和名次 如:乒乓球、排球、篮球、羽毛球等。
十一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十一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https://img.taocdn.com/s3/m/4f953e40e518964bcf847c81.png)
LOGO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2.掌握开展各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 3.学会制定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与规程
教学重 点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实施(包括制定学校课 余体育竞赛计划与规程以及竞赛方法)
LOGO
第一节
积极性。
LOGO
LOGO
4 季节性单项比赛
LOGO
如冬季长跑等。容易成为学校的传统竞赛项目
LOGO
5 体育节或称体育周、体育文化节(健身周、健 身节、健身文化节)
体育节是指将体育竞赛、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
LOGO
海南大学2008年田径运动会
LOGO
海南大学2008年田径运动会
LOGO
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运动会
LOGO
LOGO
LOGO
2 单项运动竞赛
只进行一个运动项目的竞赛。例如田径项目中某一个项目 的竞赛、各种球类竞赛等。项目单一、组织简便、易于开 展。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1 学校运动会
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竞赛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是学校田径
运动会,或篮、排、足及田径等多个运动项目的综合运 动会。
LOGO
LOGO
民国时期金陵女子大学运动会
LOGO
体育竞赛方法——单淘汰法
1 ② 3 4 1 1 3
以6个队参赛的淘汰轮次为例:
冠军
6
5 6
7 ⑧
6
8
第十一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第十一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9aa6fbba0d4a7302763a87.png)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性 2.群众性 3.教育性 4.多样性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1.学校运动会 目前最常见的形式是学校田径运动会,或篮球、排球、足 球及田径等多个运动项目的综合运动会。 2.单项运动竞赛 单项运动竞赛是指只进行一个运动项目的比赛。例如,田 径中的某一个项目的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 3.单项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竞赛 单项娱乐性比赛是指师生自创的,民间流传的以及学生喜 闻乐见的体育比赛.例如:踢毽子、跳绳、跳橡皮筋等各种 比赛。
(三)体育节 体育节不仅涉及到体育运动实践,而且涉及体育 文化知识,规模与层次也各不相同,应根据体育 节(体育周)内容的特点、规模的大小,组建相 应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校团委政教处、医务室、 体育组、学生会等。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一般包括:年度体育竞赛 日程计划和竞赛规程两种计划文件。 (一)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 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全校一学年的体育竞 赛活动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内容一般包括: 本学年的竞赛项目、竞赛时间、竞赛地点、参赛 单位、参赛人数和主办单位等。
6.校际间交流比赛 校际间交流比赛多为单项交流赛。组织这类比赛 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促进团结和友谊,同时也为了宣传学 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课余体育竞赛根据竞赛的规模,在主管体育工作 的校长直接领导下,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展开。 (一)校运会的组织 校运会由于规模较大,组织工作比较复杂。一般 由党、政、工、团、学生会以及体育组、教导处、 政教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竞赛组 委会,全面负责校运会的竞赛工作、制定计划、 审批报告和通知等。在组委会的领导下可设立秘 书组、宣传组、竞赛组、后勤组等有关办事机构。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58001baef8941ea66e0545.png)
年度训练计划是根据学校学年教学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上一年训练的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标和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动项目为重点的训练基地。有的训练基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余训练的需要,有基层体委和教育部门共同规划,全面布局。有的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3.3体育特长班
在一些中小学,学校对部分由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特殊培训,组成体育特长班,旨在发现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体育特长班是由学校组织教师或教练员,招收本校或周边学校中,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采用自愿、业余的方式,有的甚至是有偿训练。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
4.2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阶段的任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阶段训练计划内容比年度训练计划更为具体,它能使训练内容的安排、主要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负荷量的确定更加切合训练过程的实际。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阶段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根据训练任务或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阶段计划、准备比赛阶段计划、恢复阶段计划和临时性短期集训计划等不同类型。制定阶段训练计划要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要明确阶段训练的时间、身心负荷安排的节奏,以及阶段训练的重点内容、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学校 课余训练 训练计划 训练方法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1.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