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

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

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教学内容: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佤zu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材分析:木鼓是佤zu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zu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zu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zu 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zu民歌特有的味道。

歌曲表达了佤zu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zu民歌风格的歌曲。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听辩音乐和观看实物导入新课,从而了解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鼓文化的兴趣,创设欢快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二是在唱歌教学中,以“听”为主,重在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发挥自主性,提高音乐表现力;三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可在听唱交流中予以解决;四是利用课堂乐器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提高视唱能力,并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五是为歌曲加伴奏,让学生从中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无穷魅力,感受学习的乐趣并建立自信;六是让学生用“鼓”字组词,以此拓展学生的造词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放录音《丰收锣鼓》的片段)学生积极回答: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

(军鼓、腰鼓、手鼓、堂鼓、铃鼓、拨浪鼓等)学生很感兴趣,师接着讲一讲: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各地区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木鼓歌

木鼓歌

《木鼓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的: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加入打击乐器能为歌曲完整伴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铃鼓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云南的佤族吗?生:(没有)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云南的佤族去走一走,看一看。

好的,起立,让我们乘上音乐的列车准备出发。

(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动)过渡语:目的地到了,大家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吧。

(学生坐下)师: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热情好客的阿佤朋友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大家请看。

(播放佤族木鼓舞视频)师:人们在做什么?生:在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

生:在跳舞。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打鼓的声音。

师:是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二、简介木鼓文化(简介木鼓文化,出示木鼓幻灯片)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用于年节、集会、宗教、传信和歌舞伴奏。

传统木鼓形体粗大,一般长2米,直径0.8米,在西盟、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两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房里放置一对木鼓,左边的是母木鼓,右边的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做盛大的节日,成为“拉木鼓”。

佤族木鼓舞热情奔放,听,佤族的朋友唱起了欢快的木鼓歌向我们走来了。

(播放佤族风情幻灯片,配上《木鼓歌》歌曲,初步感受音乐。

)三、歌曲新授过渡语:今天我们来的可真是时候,阿佤的朋友有一个盛大的联欢会,看到这热情的舞蹈,听到这欢快的歌声,大家想去吗?生:想(非常兴奋)。

师:别急,在参加联欢会之前,我们得经受阿瓦人民的闯关考验,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很激动)第一关:敲木鼓(当鼓手)。

师:谁能当一当鼓手,把它的声音模拟出来?(课件出示节奏型)1、请学生试敲,让敲的好的同学当当小老师带领全班一起敲。

2、全班一起按节奏敲桌子。

师:刚刚大家都练习得非常不错,现在老师把节奏加了难度,节奏型的下面加上歌词,你能按节奏把它读出来吗?(出示歌曲难点节奏型)3、学生按节奏试读,老师带读,全班一起读。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篇一:《木鼓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音乐、舞蹈风格;认识佤族的打击乐器:木鼓;学唱会歌曲《木鼓歌》,并有感情演唱配以伴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乐器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旋律比较紧凑,多种节奏型变化多。

教学准备:书、多媒体课件、琴、小鼓锤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二、看图片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片段,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1——出示4个问题。

)2、观看片段。

3、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设计1:学生能回答,就让学生说说。

设计2:学生不知道,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向学生介绍。

揭示课题:我们学习的歌曲是——《木鼓歌》,请齐读题目。

三、新授过程1、初听、感受歌曲,进一步了解佤族歌曲的风格。

(速度、节拍、调号)2、判断调号后,随教师的伴奏进行试唱歌谱:a用“啦”模唱旋律b、看谱听琴唱谱3、教师弹奏学生试唱词。

然后解决出现的乐句问题:如节奏:等。

4、根据范唱进行模唱5、完整听伴奏再演唱6、再根据范唱进行模唱。

(巩固速度、节拍)7、分组比赛(男女生组一组一段。

)8、进行评价。

(师生共评)9、为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动听气氛热烈有激情,我们在四分休止符处,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伴奏,怎么加伴奏?(同位间学生可以讨论试一下)拿道具鼓锤,集体清唱加鼓槌敲击伴奏。

五、总结:这节音乐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六、板书设计:(它有随意灵活性)篇二:木鼓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并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用身边的材料即兴创编鼓点为歌曲伴奏,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愉快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并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木鼓歌》。

学生能够了解佤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模仿、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勤劳勇敢,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木鼓歌》。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了解佤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学生能够在演唱中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节奏、旋律等知识,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讲解佤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示范演奏乐器,让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演唱歌曲,提高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学生分组练习演奏乐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4. ◦组织学生讨论佤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创作法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和特点,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从而表现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动人场面,同时也抒发了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颂。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八分附点节奏、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抑扬顿挫。

歌曲中具有劳动特点的节奏“”,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运用也突显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调式的游移是佤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演唱歌曲时如果能在歌曲休止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并配以简单的舞步,会使演唱歌曲的气氛更加热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欣赏《木鼓舞》视频,导入新的学习。

提问:人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人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

木鼓分为一对,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

佤族人民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景。

2学生谈欣赏视频后的感受。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听老师介绍,对木鼓舞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本歌曲的学习。

二、学唱歌曲初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们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2再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木鼓咚咚响、木鼓会唱歌、鼓声响四方、歌唱幸福生活……师: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是由比较坚硬的木头制成,音色清脆、明亮。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学设计1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学设计1

《木鼓歌》教学设计教学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木鼓歌》,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有表情、感情的表现歌曲情绪。

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了解佤族的木鼓文化和民族风情文化。

教材分析: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学情分析:重点:歌曲情绪的表现和佤族音乐风格的体验。

难点:歌曲音乐要素的掌握和表现。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堂鼓、小军鼓、腰鼓、手鼓等打击乐器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乐曲,听一听这首乐曲里,主要是用什么乐曲演奏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或场面?(课件播放《丰收锣鼓片段》。

生:乐曲情绪喜庆、热闹,欢天喜地……有鼓、锣、等乐器。

师:很正确,你们还见过哪些鼓?生:大鼓、军鼓、架子鼓……师: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各地区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接下来,我们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中的演奏乐器也是一种鼓,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鼓?(播放音乐)生:好像是木头做的鼓发出的声音。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不错但还不够准确,还有要补充的吗?生:木鼓师:回答得非常棒!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对木鼓的介绍木鼓是特有佤族的一个鼓种,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佤族山寨的保护神。

木鼓又分为公鼓和母鼓,每个村寨都有木鼓房,右边是公的,左边是母的。

它的作用呢一是祭神用的,祈祷众神保佑山寨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木鼓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学唱《木鼓歌》,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木鼓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唱传达出歌曲的内涵。

2、教学难点(1)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型和音准的把握。

(2)如何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融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木鼓的相关知识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少数民族敲木鼓庆祝节日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木鼓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提问学生对视频中木鼓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鼓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2、知识讲解(1)向学生介绍木鼓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讲解《木鼓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反映的少数民族生活场景和情感。

3、歌曲欣赏(1)播放《木鼓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情感变化,为后续的学唱做好准备。

4、学唱歌曲(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强调歌曲中的节奏型和音准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

(3)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欢快、激昂、自豪等,让学生在演唱中融入相应的情感。

(2)指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强弱变化、呼吸控制和声音的连贯性,使演唱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6、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表演,鼓励学生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表情,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木鼓歌 教学设计

木鼓歌 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佤族木鼓,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能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合作用鼓乐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在活动中感受歌曲情绪,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木鼓、欣赏体验佤族欢乐歌舞场面,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及鼓乐文化的兴趣。

2学情分析音乐教学活动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

但在音乐知识,尤其是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及乐器的了解和认识还比较粗浅,歌唱情感的表达上稍有欠缺。

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欣赏图片、播放视频资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引导学生用一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音频:聆听鼓乐片段(师:同学们,快乐的音乐之旅即将开始。

首先让我们聆听一个音乐片段,你能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表现出怎样的场面?)(生: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

)师谈话激趣: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各地区各民族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

2、课件出示架子鼓、腰鼓、长鼓、堂鼓、非洲鼓、拨浪鼓图片。

鼓励学生选择认识的鼓介绍给大家。

(同学们,看一看,老师为大家带来哪些朋友,你认识它吗?)3、播放佤族木鼓舞视频,初步感知佤族与木鼓。

(师:有一个神秘而热情的民族,他们把鼓誉为最尊贵而神圣的乐器。

让我们来欣赏他们与鼓共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音频、观看图片、视频、感受氛围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对佤族以及佤族木鼓的极大兴趣。

为本课教学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2【讲授】二、初步了解佤族木鼓图文结合,了解佤族木鼓相关知识。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从而表现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酷爱之情。

2学生用冲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

2用冲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动人场面,同时也抒发了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酷爱与赞颂。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拍。

八分附点节拍、十六分音符、八分停止符和四分停止符的运用,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抑扬抑扬。

歌曲中具有劳动特点的节拍“”,恍如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运用也突显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调式的游移是佤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演唱歌曲时若是能在歌曲停止的地址加入冲击乐,并配以简单的舞步,会使演唱歌曲的气氛加倍烈火。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欣赏《木鼓舞》视频,导入新的学习。

提问:人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人们聚在一路边敲鼓边跳舞……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

木鼓分为一对,左侧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看成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

佤族人民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超级烈火,咱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景。

2学生谈欣赏视频后的感受。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听教师介绍,对木鼓舞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本歌曲的学习。

二、学唱歌曲第一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们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活泼轻巧的歌曲……2再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木鼓咚咚响、木鼓会唱歌、鼓声响四方、歌唱幸福生活……师: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冲击乐器之一,是由比较坚硬的木头制成,音色清脆、敞亮。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木鼓歌》。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型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感受木鼓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木鼓歌》,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民族文化内涵,感受木鼓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的演唱。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演唱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节奏特点、旋律走向等,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讲解演唱技巧,如发声方法、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2. 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教师示范节奏、旋律的演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音乐要素。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提高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5.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木鼓歌》,感受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木鼓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提问学生对木鼓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鼓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鼓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2、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能以欢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拉木鼓”热闹的场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琴、各种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图片、音乐导入:1、教师利用图片、文字资料简单向学生介绍佤族。

2、了解木鼓,认识木鼓。

3、揭示课题:《木鼓歌》。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并了解佤族这一少数民族,感受其民族的热情,并认识了解“木鼓”及他们盛大的节日“拉木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兴趣。

)三、新授课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初听歌曲的感受,说一说其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初次感知聆听,体会歌曲欢快活跃、热烈的情绪,对歌曲形成整体感知。

)2、再听歌曲,听歌曲唱了些什么,体会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设计意图:再次聆听感受歌词的美,并通过对歌词的认知进一步体会歌曲情绪,感受佤族人民的热情,及拉木鼓时的盛大场面。

)3、第三遍听歌曲,轻声哼唱,用举手的方法找出歌曲最激动最热烈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在学生哼唱的同时,根据歌曲的节奏,力度等分析并找出歌曲情绪的变化最大一部分,为学唱歌曲及处理重难点做准备。

)4、学习歌曲(1)学习1—8小节2/4XXXX┃X0 ┃XXXX┃X0 ┃XXXX┃XXX┃XXXX┃X0 ┃观察节奏的整齐性,总结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特点,跟琴声学唱,启发学生用弹性的声音去表现这一部分的旋律。

节奏:疏松情绪:欢快、活泼(2)学唱9—12小节2/4X XXXX┃XX0┃2/4X XXXX┃XX0┃此部分加入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音型,促使音乐情绪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节奏变紧,情绪变得更加欢快。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掌握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奏、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木鼓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掌握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演奏、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对木鼓有初步的了解。

2. 欣赏法欣赏法:播放木鼓演奏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3. 演示法演示法:教师亲自演奏木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4. 练习法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5. 创作法创作法:引导学生根据木鼓的节奏和旋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木鼓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木鼓歌》。

2. 讲授新课讲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

播放木鼓演奏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教师亲自演奏木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让学生分组练习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奏木鼓,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以及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木鼓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木鼓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木鼓歌教学内容:1.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音乐、舞蹈风格。

2.认识佤族的打击乐器:木鼓。

3.学唱会歌曲《木鼓歌》,并有感情演唱配以伴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乐器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旋律比较紧凑,多种节奏型变化多。

教学准备:书、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你们都已经学过的歌曲,叫什么?生:快乐的泼水节。

师:对,这首歌曲唱的是我国西南风景如画的傣族,那里有美丽的孔雀,可爱的大象,爱跳舞爱唱歌的傣族人民,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生:苗族、回族、新疆维吾尔族等。

师: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充满动感,激情的山赛,云南省西南部的佤族,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35万多人。

原称“卡佤族”,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

历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宽口大裤;妇女着掼头衣和横条花短裙,饰物有项圈、项链、手镯、腰箍和脚箍等,大部分为银制品或竹藤制品,或涂上天然色料,或取决于自然的色彩,几乎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佤族的服饰也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长裙、筒裙以及一些较为有时代感的衣着和装饰,但佤族聚居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数衣服的原料是自种的棉麻,经过自纺自织成布,按其传统的方式,加工制做的,织出的图案像孔雀、白鹇等羽翎,有的像灵猫、鲮鲤等毛皮的图案。

佤族有自已的语言,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崩龙语支,分为三大方言。

过去佤族没有文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文字方案。

佤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师: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西盟、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

房中放一对木鼓,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闹。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木鼓这一民族乐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学唱《木鼓歌》,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2)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1)掌握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型。

(2)唱出歌曲中民族风格的韵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木鼓的相关知识和歌曲的背景。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展示节奏的打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歌曲的演唱和节奏。

4、欣赏法: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木鼓歌。

2、知识讲解(1)介绍木鼓: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木鼓的外形、制作材料和用途。

讲解木鼓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2)介绍歌曲背景:讲述《木鼓歌》所反映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

3、歌曲欣赏(1)播放《木鼓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所传达的内容。

4、节奏学习(1)分析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将复杂的节奏型进行拆分讲解。

(2)使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练习节奏,感受节奏的强弱变化。

(1)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哼唱。

(2)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发声方法。

6、歌词演唱(1)学生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2)针对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如节奏不准确、歌词不清晰等,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7、情感表达(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如欢快、激昂等。

(2)鼓励学生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8、拓展与创新(1)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创编,如加入和声、改变节奏等。

(2)每组展示创编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9、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木鼓的知识、歌曲的演唱等。

五年级音乐教案 欣赏 木鼓歌-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五年级音乐教案 欣赏  木鼓歌-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欣赏木鼓歌【教学目标】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体会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生自主视唱部分乐谱、听辨部分旋律、听琴模唱、口型填词、指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感受歌曲风格、融入伴奏、更好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体会并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图片,了解佤族—木鼓。

出示图片—木鼓导语:同学们好!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学生活动:观看并思考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佤族特有的打击乐器木鼓。

讨论:木鼓与我们常用的鼓有什么区别?(外形、材料、演奏姿势、音色)(二)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木鼓歌》(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2)了解歌曲内容并为歌曲起名字学生活动:聆听、思考、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演唱乐谱(1)听辨旋律并填空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音准、节奏演唱不准确:适当的放慢速度,进行听琴模唱、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2)完整演唱乐谱3.熟悉歌词,演唱歌曲《木鼓歌》(1)聆听歌曲,关注歌谱词曲对位,并作口型填词。

(2)演唱歌曲第一段词4.填词演唱第二段(1)填词演唱第二段(2)结束句的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值不准确。

解决:教师指导学生划拍演唱。

5.下滑音的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认识下滑音记号,不了解演唱方法。

解决:教师对比演唱,请学生体会其演唱方法及特点。

6.完整演唱歌曲(三)拓展体验1.完整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伴奏音型,用身边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1)设计伴奏音型(2)用身边的乐器——小凳子为歌曲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2.欣赏佤族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感受佤族舞蹈的韵律。

提问:舞蹈的歌曲和我们刚学的歌曲都提到了一个词,谁听到了?这个词有什么含义?了解江三木啰的含义:原意是公正、聪明的三木啰。

现在也当衬词,表达赞美、欢乐、友好的情绪。

3.其他少数民族鼓乐介绍教师模仿少数民族鼓乐的演奏,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或地区的鼓乐。

五年级音乐上册 木鼓歌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 木鼓歌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木鼓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

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师:人们在做什么?生:人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

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

今天,我们要学的《木鼓歌》。

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揭示课题)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0║XX、XX┃X0┃XX、XX┃XXX║XX、XX┃X0┃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注意节奏的变化:X、XXXX┃XX 0┃X、XXXX┃XX 0┃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A.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B.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C.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D.将听记内容唱一唱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六、教学随笔。

学生能熟练完整的演唱歌曲,能用各种乐器为乐曲设计伴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木鼓歌》的第一段,今天我们来学习《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吧。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

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从而表现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动人场面,同时也抒发了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颂。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八分附点节奏、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抑扬顿挫。

歌曲中具有劳动特点的节奏“”,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运用也突显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调式的游移是佤族文化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演唱歌曲时如果能在歌曲休止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并配以简单的舞步,会使演唱歌曲的气氛更加热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木鼓舞》视频,导入新课的学习。

提问:人们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人们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
师: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佤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

木鼓分为一对,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

佤族人民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景。

2.学生谈欣赏视频后的感受。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听老师介绍,对木鼓舞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唱歌曲
.初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们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
2.再次聆听歌曲《木鼓歌》。

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木鼓咚咚响、木鼓会唱歌、鼓声响四方、歌
唱幸福生活……
师: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是由比较坚硬的木头制成,音色清脆、明亮。

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欢快歌舞,歌唱幸福生活的场面。

3.《木鼓歌》歌曲学习。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练习节奏:
2/4
2/4
④学习歌曲第13─18小节的旋律。

注意唱准:后十六分节奏和弱拍上出现的八分附点音符。

反复练习歌曲第9─18小节。

⑤学习歌曲第19─28小节。

唱准歌曲第23─28小节中出现的四度音程和歌曲中的下滑音。

(2)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4.学习歌词。

(1)学唱第一段歌词节奏,找出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学生说出难唱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2)学唱第二段歌词节奏。

(3)随《木鼓歌》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

(1)歌曲中的衬词,要唱得轻巧,唱出佤族民歌特有的韵味。

结束句的演唱要先连后断,唱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①学生分组设计伴奏形式,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等)为歌曲伴奏。

②分组展示。

(3)创编歌曲律动。

分组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欣赏视频《木鼓歌》表演一起表演唱。

(4)为歌曲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

①学生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②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6.随《木鼓歌》伴奏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表现了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刻画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动人场景。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
不仅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了伴奏,用多种形式演唱了歌曲,还为歌曲创编了简单的动作,提高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了解一些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