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实业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向一代伟人致敬!
2019/11/3
以上内容材料来自网络 如有雷同,绝非巧合
2019/11/3
谢谢观赏
10数媒一班 陈帅
1
一生概述
张謇[jiǎn]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69年科举考中秀才,1874年(即同 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来通州的(今南通市)知县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 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 两大幕僚。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 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
•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奉父命 再次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二月,礼部会试,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 月,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初定十一,常熟师改第十”;四月二 十四日殿试时翁同龢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 匆匆评阅后,竭力加以拔擢。翁同龢不但做了其他阅卷大臣的工作,把 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还在光绪帝引见时,特地介绍说: “张謇,江南 名士,且孝子也。”,张謇得中一甲一名状元,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
• 自1868年中秀才以来,张謇已经在入仕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走了26个 年头,进出科场20多次,直接耗费在考场上的时间合计就有120天,其 中的痛苦与荒诞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中状元的这一天,他的心情非常复 杂,当天的日记中几乎没有兴奋之情。喜讯传到家乡不久,他父亲就撒 手人寰,按清朝规矩,他得在家守制3年,这似乎预示着他终将与仕途 无缘。
2019/11/3
2019/11/3
2019/11/3
2019/11/3
2019/11/3
2019/11/3
2019/11/3
• 张謇还是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上 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大连海事大学前 身)、江苏省水产学校(上海海洋大学前 身)、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和 国立东南大学的创建人。
2019/11/3
wenku.baidu.com
张謇的十个“中国之最”在南通创建了很多 国人第一
第一家股份制纺织企业——大生纱厂 (1899),
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 (1901),
最早的民办师范——通州民立师范学校 (1903),
第一座现代化的长江码头——天生港码头 (1904),
最早的公路——港闸公路(1905), 最早的新式托儿所——南通新育婴堂
(1906), 第一所设完全科的女子师范——通州女子师
范学校(1906),
第一所纺织专科大学——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1913), 第一所水利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14), 第一所刺绣职业学校——南通县立女红传习所 (1914), 第一所盲哑学校——南通盲哑学校(1916), 第一家农业气象台——军山气象台(1917), 第一所新型戏曲学校——伶工学社(1919), 第一家海外公司——南通绣品公司美国分公司 (1920), 第一条铁路——大生三厂至青龙港铁路 (1921), …… 据说有二三十个第一。
张謇简介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 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厅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 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 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 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 献。
2019/11/3
张謇的实业之路
1895年,张謇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 的选择,弃官回乡,以实际行动实现救国 的理想。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兴办实业, 是南通的棉花让张謇迈出了兴办实业道路 上既艰难又坚实的第一步。
2019/11/3
张謇的实业之路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 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 业不能忘记张謇”。
2019/11/3
2019/11/3
2019/11/3
2019/11/3
• 1926年8月1日,已感身体不适的张謇仍冒着酷暑与工程 师一起到保坍工程现场视察,终因劳累过度身体不支而病 倒,23天后的8月24日中午不幸病逝。张謇为了国计民生 的确已经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19/11/3
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 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 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 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
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 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 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 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 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 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他曾是立宪派主要生力军。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