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7 李清照词两首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7李清照词两首

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7李清照词两首
人 教 版 语 文
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将息:保养,调养。 乍暖还寒: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
第二单元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这里相当于“煞”, “憔悴损”就是“憔悴煞”的意思。 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 次第:光景,状况。
人 教 版 语 文
创意出奇、移情于物,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清 新,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在诗方面,表现爱国之情, 具有现实性。如《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散文 方面的代表作是《金石录后序》。著有文艺批评《论词》,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后人辑有《漱玉词》。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5.了解背景
(1)醉花阴
人 教 版 语 文
豪放相互影响,丰富了宋词的词坛创作。
第二单元
说到婉约,我们自然地想到委婉、柔美的语言和意境, 想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想到“两情若是久 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缠绵,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婉约派的内容大多表现的是 男女之情和个人的遭遇,偶尔也会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在婉约派风格的影响下,豪放派的词人也有些婉约风 格的佳作,例如苏轼《江城子》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婉约佳句。 婉约和豪放,交织起来,编织出宋朝词坛上的两朵奇 葩,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醉花阴》)
1.吃透文本 《醉花阴》这首词写词人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 上阕通过写“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的感觉, 表达了词人离愁与孤独凄凉的心情。下阕描写把酒赏菊也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二十六

2019-2020年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练习题二十六
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
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答案】:
【解析】: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戚戚(qī)还寒(huán)憔悴(qiáo)重阳(chónɡ)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难熬。
C、上片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又蕴含着对时代的悲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璟的生辰。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②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③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④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⑤呼韩,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B、睦邻(mù)河畔(bàn)栖息(qǐ)文牍(dú)
C、发酵(xiào)混淆(xiáo)绥靖(jìnɡ)楔子(xiē)
D、手绢(juàn)轴承(zhóu)土坯(pī)正月(zhènɡ)
【答案】:
【解析】: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销魂暗香盈袖凄凄惨惨山清水秀
B、憔悴泾渭分明以逸待劳呕心沥血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陨,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喜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将进酒,杯莫停莫听穿林打叶声B.秦人开关延敌天下英雄谁敌手C.沉舟侧畔千帆过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D.总把新桃换旧符把酒问青天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晏殊、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4.下面各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5.下列李清照的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下面加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落枕热忱耽误沉着B.梧桐恫吓胴体侗族C.兼并搛菜缣素蒹葭D.桑葚戡乱镶嵌堪称二、语言表达7.词是按词谱来填的,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课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课件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目录
壹 学习目标
贰 走近作者
叁 翻译解析
肆 作品鉴赏
伍 课外拓展
陆 课后作业
壹 学习目标
01 学 习 目 标
1. 掌握考试中常见的诗词表达技能 2. 掌握本篇词作的背诵默写 3. 熟悉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的历史影响和地位以及 作者其他作品等 4. 了解同时期其他词人的作品
注释
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 作:“阴”。 2.永昼:漫长的白天。 3.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 4.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5.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 “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 苑应令》:“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7.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 “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 《彤管遗篇》等作“窗”。 8.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平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 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 外有情。
03 历 史 评 价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坚毅; 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 国情怀。她不仅有杰出的才华,渊博 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 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 的成绩。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 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 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绩最高影 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 艺术上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域,在词 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艺 术风格——“易安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绪。
上阕
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 ,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 下阕 悲苦。
对照阅读
通过对照,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 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XXX湖畔趵 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徐士俊)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
绪)
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 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 给赵明诚。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黄花:菊花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用十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谓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此十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又微颦”等句的一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用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言无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生: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品味:体会情感
为表现愁思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薄雾 浓云 瑞脑 重阳 玉枕 纱厨 酒 西风 黄花
合作探究: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借助这些意象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
1、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此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抓住和菊花在颜色及 形态上的类似点,以“黄花”自喻,人如花,花如人,写出了 自己容颜憔悴、形体清瘦。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孤寂愁苦之情。
名句赏析:
2、比较“人似黄花瘦”和“人比黄花 瘦”哪个更好? “人比黄花瘦”运用了对照手法,把人和黄花两种不同的事物放在 一起相互比较,反衬出人尚不如花,更加突出了“人”比“黄花”还要 瘦,从而衬托出了思念之深之苦。程度更深,意味更胜。
• 1、给这首词加一个题目。
• 2、比较《一剪梅》和《醉花阴》的异同。
高中语文 人教版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1、给这首词加一个题目。
• 2、比较《一剪梅》和《醉花阴》的异同。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作背景: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郎才女貌、生活美满、情深意笃。后来,赵 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对丈夫思念甚深,写下了这首 相思之作《醉花阴》。

课件1: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1: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 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 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 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 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 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 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 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 愁怀。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 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对酒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 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 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 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 人却不是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 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 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 况自甚感凄凉怎么捱到天黑呢?沉沉的夜幕 里,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细雨,“点点滴 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打在 她那破碎的心上……
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 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 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 也。——《琅嬛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 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 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 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 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 化抽象为形象,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 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令人心疼。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知识点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知识点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词两首知识点原文欣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醉花阴》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

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声声慢》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简介:醉花阴,词牌名,又名“醉春风”“醉花去”。

以毛滂《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为正体,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无变体。

代表作品有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等。

声声慢,词牌名。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 新人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讲解与例题 新人

7 李清照词两首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抽丝剥茧,编织成华美的词章。

读着它,我们似乎能嗅得到青梅的幽香,感觉到卷帘的西风,听得见阶前滴雨,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

她的忧,她的愁,她的才情和遭遇,都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能滋润人心的文字,彪炳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

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一要了解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二要体会词中的意象之美和情感之真。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

18岁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琴瑟谐和,生活美满安逸。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室南渡,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表现在词作中的词风也前后迥异。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分别为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它们反映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格调。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据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阅读鉴赏第五讲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阅读鉴赏第五讲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 以表现女子的生代替女子们说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 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 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有 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亡、 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 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 韵味与XXX也就有别。
惆怅跃然纸上。
• 据《嫏[láng] 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 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 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 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动 心情
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 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
惆怅跃然纸上。
•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
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
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 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 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 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
语出陶渊明《饮洒》诗:“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把酒”,即端
起酒杯。“暗香”,作幽香讲。 ‘‘盈袖”,是满衣袖,这里作满身 讲。
帘卷人瘦
• 一、以帘外黄花与帘内玉人相比映衬,
境况相类,形神类似,创意极美;
• 二、因黄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
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
• 三、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 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主旨概括 《醉花阴》 这首词巧妙地抓住重阳时节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抒写自己留 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 这首词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 彩,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通过对残秋景象的层 层描述,表现了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 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 的信心。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开心比一比)
醉花阴 薄 雾 浓 云 愁 永 昼, 天空阴沉又有薄雾笼罩,我发愁如何消磨这漫长的白天, 兽。 永昼:漫长的白天。瑞 瑞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中焚烧着。脑:一种香料,又称龙 瑞 脑 销 金 佳节又重阳,玉 枕 纱厨, 半夜 脑。金兽:兽 形的铜香炉。又是重阳佳节,躺在纱帐里枕在玉枕上,半夜 纱厨:纱帐,用木架撑起轻纱做 成的帐子,夏天用以避蚊蝇。 里沁透了凉意不能入睡。 凉 初 透。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人比黄花瘦”这样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提示: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 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恰切地反映了当 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提示:“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 点出愁的长久。“瑞脑销金兽”,看着瑞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7*
李清照词两首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如梦令·暮春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
【赏析】
这首词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
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 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 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 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
6.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 !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李清照名句 1.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李清照《蝶恋花》)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6.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半夜凉初透”,词人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 作用?
提示: 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 纱厨,难御风寒。 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 重阳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 子,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 悲,加深了凉意。 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
表面上
深层上
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凉意。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一、读准字音 纱厨 ( ch ú ) . 戚 戚( q ī ) . 堆 积( du ī ) . 东篱 ( l í) . 将 息( j i ān ɡ ) . 梧 桐( w ú ) . 寻觅 ( m ì) . 两盏 ( zh ǎn ) . 乍 暖还 寒( zh à )( hu án ) . .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古今异义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 .. 古义: 枯萎,凋零 今义:形容人瘦,气色不好 2.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古义: 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四、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暖,变寒 乍暖 还寒 时候 . .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怨酒淡天寒吗?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含 意?
提示: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 明说,却言“淡酒”无力,用意含蓄,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至用酒消愁 也不抵事。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依旧。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
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01 课前 自主梳理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高考 考点对接
04 悦读 素材佳作 05 课后 巩固提升
课时作业
人教版语文·必修4
五、文言句式 1.东篱把酒黄昏后。 倒装句 2.帘卷西风。 倒装句 六、名句积累 1.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 2.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4.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文脉预览
白天:满天云雾 上阕:佳节重阳 晚上:枕席透凉 醉花阴 菊花:暗香销魂 下阕:赏菊感受 自己:瘦比黄花
相思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寻寻觅觅”的心境 上阕“乍暖还寒”的时候凄凉 “旧时相识”的风景 声声慢 无人采摘的黄花 下阕无人过问的词人孤独 无人理解的愁情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作为考试题中的注释,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 信息是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这些注释,也可能会很好 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醉花阴》和《声声慢》都是写“愁”的名篇,两者在写“愁”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 《醉花阴》以“愁”发端, 《声声慢》以“愁”作结。 《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 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 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之后愁 绪更浓。 《声声慢》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赋予了它更深广而厚重的内涵:丧夫之痛、 亡国之悲、 孀居之苦、 沦落之愁以及一个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所有无助与无奈 ……而这些“怎 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的, 《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寂而 凄清的。 《醉花阴》通过摹愁态、绘愁容,抒写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 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通过设愁境、布愁景,抒发了一个凄惶孤孀 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离乱的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鉴赏诗歌的情感 【例题】 《声声慢》一词结尾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除“愁”外,你
还读出了词人哪些心情? 答: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答案]
此词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苦,沦落
之愁,而显得格外厚重。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 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Βιβλιοθήκη 人教版语文·必修4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声声慢》 这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 精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 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首词写了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 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乎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 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人教版语文·必修4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5. 《声声慢》一词,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什么深意?
提示: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 “愁”字包 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的?“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 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 发人深思。这结尾,即是收,又是放;即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 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