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下颌骨缺损修复及重建

合集下载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手术步骤:
以免损伤血管蒂。塑形后用弧度一致的微型钢板固定,骨缝隙中植入碎松 质骨。 12.6 6.植骨及种植体植入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手术步骤:
将髂骨块移至下颌骨缺损区,首先行供、 受区血管吻合,即旋髂深静脉与面前静脉; 旋髂深动脉与面动脉用9-0尼龙线行端对 端吻合。小血管吻合后应立即观察植骨块 有无渗血,并用骨蜡止血,还应检查肌肉 蒂有无出血,对其所有出血点均应彻底结 扎止血。然后在下颌骨两断端及植骨块两 端,用高速钻钻孔,以钢丝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术前准备: 4.根据植骨块长度及宽度设计并选好骨内 种植体,确定植入部位、数目、分布和长 度。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手术步骤: 以双侧下颌骨体部肿瘤切除为例,下颌骨 部分切除手术步骤详见“一侧下颌骨切除 术”。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手术步骤: 12.1 1.切口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术前准备: 1.准确地测量下颌骨缺损的部位、范围及 大小,如为肿瘤,应确定切除范围。可通 过X线片或CT等判断。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术前准备: 2.对受区及供区动脉术前用超声多普勒探 测其行径及强弱。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术前准备:
3.准备好术后植骨固定装置 如不锈钢钢 丝、微型钢板螺钉,部分截骨要备好余留 牙上下颌小环结扎或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固 定。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适应证: 带血管髂骨种植体一期植入下颌骨缺损修 复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适应证:
1.因肿瘤或外伤等原因造成一侧或双侧下 颌骨体部缺损者。传统的方法是在植骨后 以活动义齿修复,但由于此类病人局部植 骨区不具备牙槽嵴形态,固位极差,因而 不能达到义齿的功能恢复。采用带血管的 髂骨植骨,同时植入种植体,3~6个月后 即可完成固定种植义齿,较好地解决了咀 嚼功能的恢复。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

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外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并应用各种修复与再生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首先,传统的修复技术包括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即将患者自身的骨组织移植到缺损区域,具有较低的移植排斥风险和较高的成功率。

而异体移植则是使用来自供体的骨组织进行移植,适用于那些无法提供足够自体骨的患者。

然而,这些传统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供体来源的限制和手术创伤。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修复与再生技术逐渐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治疗。

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技术是骨基质蛋白(BMP)的应用。

BMP是一种能够诱导骨细胞分化和骨再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载体的方式植入到缺损区域,促进新骨的生长和修复。

此外,干细胞疗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转化为骨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因此可以用于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这些材料能够提供支架结构,为细胞的附着、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生物可降解材料一般分为生物活性玻璃、生物陶瓷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等。

这些材料可以根据骨缺损的情况进行定制,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尽管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的成本较高,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可能难以负担。

其次,一些技术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周期,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合作度。

此外,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

总之,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传统的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仍然是重要的手段,但新型的技术如BMP应用、干细胞疗法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为治疗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将来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与再生技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下颌骨位于面部下1/3,形态较为复杂,依靠其上附着的肌肉行使牛理功能。

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肿瘤切除导致,术后均会出现面部局部凹陷畸形,同时影响患者咀嚼,咬合及进食等正常牛理功能,进而影响其牛存质量。

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丰要原则为保证缺损下颌骨的完整性、咀嚼功能和面部外形,并为牙列修复或牙种植创造条件。

当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种类繁多,如:血管、非血管化骨瓣移植或骨代品等。

因此,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一直以来是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最适合的修复方式,才能使修复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本文就目前下颌骨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骨移植修复重建传统上将骨移植修复重建分为三种:①自体骨组织移植;②同种异体骨组织移植;③异种骨组织移植。

现在将其分两类,即:血管化骨组织瓣移植、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

血管化骨组织瓣移植血管化骨组织瓣移植常见带蒂骨组织瓣移植和游离骨组织瓣移植两种。

在一些具备显微外科技术基础条件的单位,常将游离移植作为首选,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一般采用血管化组织瓣带蒂移植,另外可以作为游离骨组织瓣移植手术失败后的一种应急措施。

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大量的应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技术已相当成熟,其成功率较高。

临床上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较常选用骨皮瓣有腓骨肌皮瓣和髂骨肌皮瓣,因其各有利弊,所以根据自身条件及患者诉求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腓骨能修复重建下颌骨大面积的骨缺损,可以带腓肠肌和皮瓣修复复合缺损,能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骨皮瓣制备简单,塑形容易。

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对患者后期运动有一定影响,不能承受重体力活,腓骨的直径难以达到正常下颌骨的高度,当然也可以通过腓骨叠加或二期牵引成骨来改善和弥补。

浅谈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浅谈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

浅谈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下颌骨缺损是导致语言、吞咽、咀嚼功能障碍常见的颌面部畸形, 多因肿瘤、外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其治疗目的是恢复功能和外形。

1989年, Hidalgo[1]首次报告利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以来,这项技术被广泛用于重建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2],并成为修复该缺损的最好办法之一。

本文就近年来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解剖结构腓骨的血供主要为腓动脉,其起于胫后动脉。

腓动脉直径约2.6-4.2mm, 其有一对较大的伴行静脉,直径约3.5-4.2mm,血管口径与颈部受区血管相近,适于吻合。

腓动脉发出弓状动脉与滋养动脉,前者沿腓骨呈节状排列, 分布于骨表面的骨膜及肌肉;后者经滋养孔进入骨髓腔。

因此, 腓骨之血供具有二重性:有来自骨膜的节段性供血,也有来自滋养动脉的骨内供血。

弓状动脉还发出肌间隔穿支达小腿外侧皮肤,这为皮岛的制备提供了血供。

腓骨全长34-38 cm,可用于骨移植的长度可达20-26 cm,可以满足于几乎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腓骨是管状皮质骨,其厚度约为12-17mm,平均13.4 mm。

2 腓骨瓣制取及下颌骨缺损的修复2.1 下颌骨缺损分类多数人采用的是Urken等[3]的分类标准,即将下颌骨分为对称的4个区域: 髁突、下颌升支、下颌体部、半侧颏部,分别以C、R、B、S 表示, 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代表各种下颌骨缺损情况。

2.2 术前准备在切取腓骨瓣时,术前应对两侧小腿进行全面检查, 评价血供情况,判断有无先天或后天解剖变异,必要时行小腿血管造影, 确定有无腓动脉硬化、变异。

由于腓动脉先天缺失的发生率极低,一般术前应常规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查了解腓动脉供血情况。

2.3 手术制备(1) 手术切口: 在小腿外侧中下部设计一皮岛,皮岛中央点为腓动脉穿支,沿皮岛的上下方延长切口,上至腓骨上头,下至距外踝上8-10 cm。

不需皮岛时可从腓骨小头开始至外踝上10cm处。

下颌骨修复的方法

下颌骨修复的方法

下颌骨修复的方法
1、破裂修复
破裂修复是在下颌骨破裂或骨片弹跳后进行的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
手术医生首先将破裂的骨片分开,然后在破裂点处进行骨组织折叠和蒂位
重建,使其半月形自然重合,最后在骨折缝植入金属钉,可固定角质支架,以确保骨片结合,形成完美的下颌骨修复。

2、切口修复
下颌骨切口修复是当下颌骨受外伤或较为复杂的破裂时,无法通过关
节交接或骨组织折叠等方法修复时采用的修复手段。

手术医生在破裂部位
做出切口,将断裂的骨片拆开,然后根据下颌骨的形状重新设计缝线的位置,并将金属支架或螺钉等固定治疗,完成下颌骨切口修复。

3、骨移植修复
骨移植修复是在颞下颌关节骨折或除部分骨头外小范围分离破裂损伤时,植入移植的骨段进行修复的手术。

术中,手术医生首先根据病人的下
颌骨实际情况,确定移植的部位,然后选择合适的骨段,采用金属材料进
行固定,最后完成下颌骨的移植修复。

二、预防颞下颌关节骨折
1、注意耐力训练
建议患者经常进行耐力训练,这将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颞下颌关节功能,减少意外受伤的风险。

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颌面骨缺损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第一部分:引言颌面骨缺损是一种常见但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包括事故、创伤、疾病或先天性缺陷。

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

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

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缺损中最常见的缺损。

颌骨位于面中下部,是整个颜面部外形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咀嚼器官、语言器官、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颌骨的缺损从生理、心理两方面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无论是从患者的广泛性,还是从缺损影响的严重性来说,颌骨缺损的修复都将是口腔修复医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重要的研究领域。

1颌骨缺损的修复特点作为一种特殊的缺损形式,颌骨缺损在其修复方法方面也与常规义齿有较大差异,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1.1 固位技术由于颌骨缺损所形成的特殊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以及赝复体的特殊固位要求,仅常规的义齿固位方法已不能满足赝复体的固位要求,需采用一些特殊的固位技术。

1.1.1 磁性固位技术是利用磁体与磁性材料之间的磁引力发展成的一种固位技术,其通常是由一只闭合磁路的永磁体和一只由耐蚀软磁合金制作的衔铁组成的磁性附着体。

具有固位可靠,操作简单,可自动复位无需调节修理,不传递侧向力,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现已成为改善颌面赝复体固位的重要手段。

磁性附着体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将衔铁设置在余留牙根或残冠上,而将闭路磁体设置在义齿或赝复体的对应部位;②将衔铁和闭路磁体分别设置在修复体的两部分的相应位置上;③将衔铁设置在种植体顶端,作为种植体的上部结构,而将闭路磁体设置在修复体的对应部位,利用衔铁与闭路磁体间的磁引力使修复体获得良好的固位。

一只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可以达到500~950g,因而通常应用两只磁性附着体即可显著改善修复体的固位。

1.1.2 种植体技术种植体是颌骨缺损修复中重要的固位和支持结构,利用种植体可以植入任何有足量骨组织部位这一特点,即可在缺损区或邻近骨上植入种植体,解决修复体的支持和固位问题。

种植体有多种类型和形式,在颌骨缺损修复中最常用的是螺旋形或圆柱形的骨内种植体;在颌骨再造等手术中也应用黏膜下种植体;在下颌骨骨折并缺损修复时,也应用穿骨式种植体。

种植体具有多种上部结构,如螺丝固定式、桩核式、杆卡式、杵臼式及磁附着式,各自具有不同的支持固位特点,可以根据修复体的固位和支持需要选择应用。

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自体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游离肋骨l8例,游离髂骨15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瓣4例,分析术后近远期修复效果。

结果游离肋骨、游离髂骨、吻合血管的腓骨瓣的移植成功率分别达88.89%、93.33%、100.00%。

随访1~5年,患者对外形较满意,其中16例进行了活动义齿修复,8例延期牙种植体修复恢复,咀嚼功能良好。

结论游离髂骨及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但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现象。

吻合血管骨移植修复效果较好,但技术要求较高。

在选择修复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修复重建方案,力争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asure and effect of repairing and reconstructing mandibular defects by autologous bone graft.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37 case’s clinical data that were repaired or reconstructed for mandibular defects by autologous bone graft, including 18 cases of free rib, 15 cases of free iliac bone, 4 cases of vascularized fibula flap, then analyzing postoperative effect of recent and long-term. Results Transplant success rates of free ribs, free iliac bone and vascular anastomosis fibular flap were 88.89%, 93.33% and 100% respectively. Followed up for 1 to 5 years, patients were satisfactory wtih appearance. Among them, 16 cases were repaired by movable false tooth, and 8 cases were repaired by delayed dental implants, and their masticatory function were good. Conclusion The surgery of repairing mandibular defects by free ribs and free iliac bone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but have some absorption phenomenon. Vascularized bone grafting for repairing has good effect,but requires higher technics. So on selecting repair measure, we should formulate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after comprehensive consider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Key words] Mandibular defects;Bone transplant;Repair;Dental implants下颌骨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多为肿瘤切除术后所致,少数由外伤等原因导致,导致颜面畸形及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1]。

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对于这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关键。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准备工作包括营养状态评估、感染风险评估等。

手术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包括腓骨的获取和植入等。

围手术期需要进行输液和营养支持,防止感染,并进行疼痛管理。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力细致,及时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围手术期护理的注意事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做好术后病情观察等。

通过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腓骨瓣移植、下颌骨缺损、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准备、营养支持、感染预防、疼痛管理、康复、注意事项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严重的颌骨疾病,常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下颌骨的功能和外形。

通过移植腓骨瓣,可以填补下颌骨的缺损部分,为后续的种植体植入或其他修复措施提供支持。

在进行腓骨瓣移植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包括输液与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和疼痛管理等方面。

对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只有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1.2 手术目的手术目的是通过腓骨瓣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帮助患者恢复下颌骨的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的咀嚼和说话能力。

腓骨瓣移植是一种常见的下颌骨修复手术方法,通过移植腓骨到下颌骨缺损部位,可以重建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面部外观的美感和咀嚼的功能。

腓骨瓣移植手术可以在下颌骨缺损引起的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进行,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使其能够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及进展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及进展
2 修 复时机
4 修 复方 案 的选 择
4 . 1 骨 移植
包 括 自体 、 异体 或 异种 骨 移 植和 人 工 骨代 用 品 移植畸 。 自体 骨 移植 虽然 无 免疫 排斥 和疾 病 传播 的 危 险 。通 过 吻 合 血 管 或 带 蒂 的 自体 骨 移 植 骨 易 于 成活 , 并有 较 强 的抗 感 染 能力 , 单 移 植 后 的骨 头 吸
响可 以在 远位选 择 供骨 区 。
期 修 复要 好 一 点 , 有 以下观 点 乜 : ① 即刻 恢复 下颌
骨 连 续性 , 恢 复外观 与 功 能 。避 免再 次手 术, 缩 短疗
程, 减 少 费用 ; ② 对 与那 些 估 计 生存 期 不 长 的 患者 , 早期 修 复 最大 限度 的提 高 患 者 生活 质 量 ; ③ 避 免 患 者 长 时 间等待 义齿 安装 , 功 能恢 复快 ; ④ 植 骨床 条件

目前 下 颌 骨 的重 建 较 为 普 遍 接 受 的方 法 是 自体骨
瓣 进 行 移 植 修 复 。应 用 血 管 化 组 织瓣 进行 下颌 骨
重 建 则 具 备 更 多优 点 , 下 颌 骨 术 后 感 染 率 明显 降
低, 而 且植 骨 愈合 快 , 后 期 骨 吸收 小 , 与 带 蒂骨 组织 瓣相 比显 示 出更 大 的灵 活性 , 其血 不 受血 管 蒂 的影
修 复 提供 了基 础 。 明显 缩短 了手术 时间 , 减 少 了创 伤, 有利 于 与 患者 术 前 的沟通 。有 利 于基 层 医 院 的
开展 。
1 修 复 目标
恢 复 下颌 骨 正 常 的解 剖 形态 及 功 能, 理 想 的修 复 治 疗 应 能够 有 很好 的生物 相容 性 , 能够 长 期适 应 口腔 环 境 、 不 易发 生 感 染 、 坏死 ; 能提 供 义 齿 修复 良 好 的结 构外形 , 在行 使 功能 时有 良好 的固位 与稳定 。

下颌骨缺损修复原则

下颌骨缺损修复原则

下颌骨缺损修复原则
下颌骨缺损修复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修复:下颌骨缺损修复应尽早进行,以减少颌骨缺损对口腔功能和外观的影响。

2. 生理功能恢复:下颌骨缺损修复应尽量恢复患者的口腔生理功能,包括咀嚼、语言、吞咽、吮吸等。

3. 保护余留组织:下颌骨缺损修复时应尽量保留剩余软硬组织,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破坏。

4. 良好的固位:下颌骨缺损修复时应利用倒凹、种植体等手段提供良好的固位,以确保修复体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5. 坚固轻巧:下颌骨缺损修复体应坚固耐用,同时要轻巧舒适,方便患者使用。

6. 个体化治疗:下颌骨缺损修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下颌骨缺损修复原则是尽早修复、恢复生理功能、保护余留组织、良好固位、坚固轻巧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外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现状及研究进展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现状及研究进展
颌骨重建的最流行供区。腓骨是唯一能提供超过
25
金属材料及其他组织代用品修复:重建钛板可
单独或与植骨修复同时使用,也可带有颞下颌关节 头假体,可替代半侧下颌骨。单独使用重建钛板主 要适用于:下颌恶性肿瘤做姑息性切除后的功能性 连接,全身情况差、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应尽量减 少手术创伤者。重建钛板可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和恢 复下颌连续性,但其缺点是不能承载牙种植体,无法 恢复牙列和咬合。常见并发症包括:钛板暴露(口 内和/或口外)、螺钉松脱,钛板折断。吸烟、术后放 疗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修复失败与部位无明显 关系。重建钛板与植骨修复同时使用时,因为存在 应力遮挡的问题,一般都需要后期取出。1…。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7]
van
Gemert
JT,van
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s
mandible—a reappraisal.J Oral Maxillofac 1446一1452.
Surg,2009,67(7):
and
[8]
Goiato
MC,Ribeiro
AB,Dreifus Marinho

染、坏死吸收或异物排斥反应;③修复体的大小及形 态与下颌缺损完全匹配,可承载种植体和牙列,恢复 咬合力;(缈同期恢复外部皮肤、口腔衬里、口底及邻 近器官(尤其是舌)的功能,能顺利协调完成吞咽、 语言和咀嚼动作;⑤固定稳妥、准确,不易发生移 位,移植物最终能与下颌骨残端形成骨性愈合,可拆 除内固定装置而不影响移植物的稳定性;⑥恢复面 部的静态和动态外观,以及正常工作和生活”’5。。
3.5
cm长度的供骨区,能完成整个下颌骨的重建,有
足够的骨量承载牙种植体。腓骨具有骨髓腔内及骨 外节段性2种供血方式,因此可做多处截骨塑形。 腓骨瓣的缺点:在修复大块复杂的口一颌缺损时,该 瓣所能提供的皮肤软组织不足,另外腓骨不能产生 与自身下颌骨牙槽嵴相同的高度,影响下唇的位置 以及恢复牙列困难,尤其在残留的下颌骨上尚有牙 齿时。供区的并发症包括:小腿外侧瘢痕、足拇趾 屈、伸力量减弱,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切取腓动脉后, 下肢远端的血供可能不足。

下颌骨缺损的外形修复与功能重建

下颌骨缺损的外形修复与功能重建
2 ) c。
颧牙槽 嵴前方 的螺 钉孔则是 该钛 板再次 复位时 的螺

图 2 复 位钛 板 操 作 示 意 圉
图 3 左 下领 体 部 及 升 支 遣釉 细 胞 瘤 病 人 采用 髁 突 复 位技 术 木 后 雠 突 位 置恢 复 满 意 、 节 前 、 间 隙 适 当 关 后

结 果
形 。修复 下领 骨 缺损 的方 法较 多 , 自体肋 骨 或髂 有
骨等移植 , 同种 异体 骨移植 , 变下颁 骨 切除后冷 冻 病 或煮沸后 再植 , 代用 品植入 以及人工 生物 材料植 入 。 而最 接近生理 功能 的为 自体 骨移 植 , 又可分 为游 离 骨移 植和血管 化 骨移 植 。游离骨移植 修 复下颌 骨缺 损 临床上 已应用 , 果很好 。我们 对 18 效 9 3年 以来 下 颌 骨节段性 缺损 用 自体游 离骨移 植修 复的病人 报道
3 讨 论
7 例 中修 复 效 果 满 意者 6 0 7例 ( 5 7 , 骨 9 . %) 植 床感 染 7例 (0 , 中 4例 经局部 及 全 身处 理后 1 %) 其
3 1 髁 突 复 位 技 术 .
下颌 升支矢 状劈开 截骨 术是 目前正颌 外科 的一 种 常用术 式 , 术后 髁 突位 置 发 生 改 变 ( 生 率 5 % 发 0
如下。
1 病 例 及 方 法 1 1 病 例
7 0例 中男性 3 8例 , 性 3 女 2例 , 龄 5 1岁 年 —6 间 :平均 2 8岁 , 缺损 长度 在 4~1c 间。 8m
下 颌 骨 缺 损 的 原 因见 表 l 。
表 1 7 0例 下 颌 骨 缺 损原 因分 类
王 志平 , 昊汉 江 , 朱 兆 夫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步骤:
3.安置牵引器 如果缺损较小,可以使用 普通下颌骨牵引器,但需事先安置下颌骨 再造板,以保持下颌骨的正确位置和稳定 性 (图10.8.3.5.1-3A、B)。如果缺损较大, 可以按照三区成骨的原理特殊设计制作的 一体化牵引器(图10.8.3.5.1-4),其中 心螺杆的 一半是反向螺纹,另
术前准备: 6.适当的术前去补偿正畸治疗。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术前准备:
7.牵引术中辅助性正畸治疗计划,提出解 决开 和调整咬 的方案等。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术前准备: 8.颞下颌关节评价。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术前准备: 9.口腔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禁忌: 1.颌骨骨髓炎。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禁忌: 2.严重颌骨骨质疏松症。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禁忌: 3.血液系统疾病。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术前准备: 手术医生要有正颌外科、整形外科、颌骨 坚强内固定以及正畸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肿瘤切除术的同期,利用肿瘤切 除术切口。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步骤: 2.截骨 在肿瘤切除后遗留的近和(或) 远中骨断端分别形成至少宽10mm的转移盘, 仅做皮质骨切开术。转移盘可以带牙。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资料:下颌骨体部缺损牵引成骨修复术
手术步骤:
一半是正向螺纹,在加力时可以使位于牵 引器两端的滑动骨块相向运动;牵引器的 长度应长于骨缺损的实际长度。牵引器安 置完毕再做转移盘的 完全骨切开(图10.8.3.5.1-5)。

颌面缺损重建名词解释

颌面缺损重建名词解释

颌面缺损重建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颌面缺损重建”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名词。

啥叫颌面缺损重建呢?您就想象一下,咱们的脸就像一座精美的建筑,颌面就是这建筑的重要结构。

可要是这部分出了问题,缺了一块或者坏了一部分,那可就麻烦啦!颌面缺损重建呢,就是要把这座“受损的建筑”给修复好,让它重新变得漂亮、坚固、好用。

比如说,有人因为意外受伤,颌面这儿少了一块骨头,或者因为生病,颌面的组织受到了破坏。

这时候,颌面缺损重建就派上用场啦!医生们就像是神奇的建筑师,他们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专门的方案。

这方案可复杂着呢!得先仔细检查,看看缺损的程度和位置,就像给这座“建筑”做个全面的“体检”。

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填补缺损的地方。

这材料啊,有的像坚固的砖头,能撑起结构;有的像柔软的水泥,能让表面变得平滑。

而且,重建的过程可不只是把东西填上去就行。

这就好比盖房子,不能只追求能住人,还得美观、舒适不是?所以,医生们还得考虑怎么让重建后的颌面看起来自然,和原来的脸能融合得好,让人看不出来是修过的。

您想想,如果重建得不好,这边凸一块,那边凹一块,那得多难看呀!而且还可能影响吃饭、说话这些日常生活。

所以,颌面缺损重建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它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术,还得有艺术的眼光。

就像一位优秀的雕塑家,要把一块粗糙的石头雕刻成精美的作品。

颌面缺损重建也是这样,要把受损的颌面变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说到这,您应该对颌面缺损重建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这可真是个神奇又重要的医学手段,能让那些遭受颌面缺损困扰的人重新找回自信和正常的生活。

总之,颌面缺损重建就是给受损的颌面进行精心修复和重建,让脸这座“建筑”再次焕发光彩!。

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的修复研究

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的修复研究

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的修复研究随着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的修复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系统综述目前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比较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旨在为该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以下是对于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修复研究的综述。

一、颌面部颌骨缺损的原因和分类颌面部颌骨缺损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创伤、颌骨发育异常、颌骨肿瘤切除等。

根据缺损的程度和类型,可以将颌面部颌骨缺损分为部分缺损和完全缺损。

部分缺损指的是只有颌骨的部分区域受损,而完全缺损则是指整个颌骨缺失。

二、传统修复方法1. 自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骨组织,但同时也有一些限制,包括供体区域的限制、手术创伤较大等。

2. 人工材料修复:人工材料修复是利用人工材料填充颌骨缺损区域,如钛网、羟基磷灰石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但在大面积颌骨缺损修复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新兴修复方法1. 生物活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它们可以通过促进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诱导骨重建等机制来促进颌骨再生。

例如,可通过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牙源性干细胞等促进颌骨再生。

2.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修复方法。

该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颌骨缺损情况进行设计和制造个性化的修复材料。

三维打印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技术和临床问题。

四、修复效果评价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评价是指评估修复后的功能恢复和外观效果。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咀嚼功能、颌面部外观、术后感染等。

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结论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的修复研究正朝着更加精确、个性化和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修复方法和新兴的修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于修复材料的改良、手术技术的创新以及修复效果的长期随访等方面,以进一步提升口腔颌面部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下颌骨缺损是指下颌骨体积不足或形态异常,严重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

下颌骨缺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牙齿缺失、外伤、疾病等。

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也有多种,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一、种植牙种植牙是一种常见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它通过种植人工牙根来恢复缺失的牙齿。

种植牙需要在下颌骨中钻一个小孔,将人工牙根植入骨髓中,然后在人工牙根上安装牙冠。

种植牙的优点是可以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而且可以避免牙齿移位和下颌骨吸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种植牙需要患者有足够的下颌骨,否则可能会失败。

二、自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是一种将患者自身的骨组织移植到下颌骨缺损部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从患者的其他部位取出一些骨组织,然后移植到下颌骨缺损部位。

自体骨移植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排异反应,而且移植后的骨组织可以与原有骨组织融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自体骨移植需要手术操作,手术风险较大,而且需要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三、异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是一种将其他人或动物的骨组织移植到下颌骨缺损部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从其他人或动物的骨组织中取出一些骨组织,然后移植到下颌骨缺损部位。

异体骨移植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手术取骨的风险,而且可以快速修复下颌骨缺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异体骨移植可能会引起排异反应,而且移植后的骨组织与原有骨组织融合效果不如自体骨移植。

四、人工骨移植人工骨移植是一种将人工骨组织移植到下颌骨缺损部位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人工骨组织填充下颌骨缺损部位,然后等待骨组织再生。

人工骨移植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手术取骨的风险,而且可以快速修复下颌骨缺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骨组织与原有骨组织融合效果不如自体骨移植。

五、口腔正畸口腔正畸是一种通过矫正牙齿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矫正牙齿来调整下颌骨的位置和形态,从而修复下颌骨缺损。

口腔正畸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手术风险,而且可以同时修复牙齿和下颌骨缺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正畸需要时间较长,而且需要患者配合牙医的治疗。

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回复

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回复

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回复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口腔领域的重要课题。

颌骨缺损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牙槽骨吸收、外伤与疾病等因素所致。

颌骨缺损除了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还可能对面容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而,颌骨缺损的修复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修复颌骨缺损呢?以下将逐步介绍几种常见的颌骨缺损修复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移植骨组织。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从患者体内的其他部位取出健康的骨组织,经过处理后移植到缺损的颌骨区域。

移植的骨组织可以来源于患者自身的骨骼(自体骨植材)或从供体处获取的异体骨植材。

移植的骨组织可以为固体骨块、颗粒状骨粉或是骨基质。

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患者自身体内获取健康的组织,减少术后排斥反应的风险。

然而,此方法的缺点在于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创伤大,且移植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愈合。

其次,颌骨缺损修复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是使用生物活性材料。

生物活性材料是一种能够与患者体内组织相互作用,促进骨组织再生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蛋白质、多肽、多糖、细胞因子等。

通过将这些生物活性材料应用于缺损部位,可以刺激细胞增殖和成骨细胞的分化,促进新骨组织的形成。

生物活性材料的优势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修复,且术后恢复快。

然而,目前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还较为有限,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来支持其效果。

第三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人工植体。

人工植体通常是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可以模拟真实的牙齿或骨组织形态。

植体可以直接植入颌骨缺损区域,通过与周围组织的结合来实现修复效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简单、方便,短期内可以完成修复。

另外,人工植体具有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和持久性,可以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修复效果。

然而,人工植体成本较高,且手术操作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

最后,还有一种比较先进的修复方法是使用三维打印技术。

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将患者的颌骨缺损区域进行三维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精确打印出修复所需的人工植体或生物活性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在手术前进行预先设计和制造,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

下颌骨论文非血管化骨论文:下颌骨大中型缺损即刻重建的临床探讨

下颌骨论文非血管化骨论文:下颌骨大中型缺损即刻重建的临床探讨

下颌骨论文非血管化骨论文:下颌骨大中型缺损即刻重建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大中型缺损即刻重建的最佳方法。

方法用非血管化骨移植重建法、肿瘤残骨煮沸灭活移植重建法、钛板移植重建法等三种方法重建下颌骨大中型缺损;从骨连续性及外形、患侧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新生骨缩小程度等三个方面评价下颌骨缺损重建后的满意度。

结果保留患侧髁状突的非血管化骨移植重建法令人满意;对于不能用非血管化骨移植重建者,保留髁状突的钛板移植重建法也能达到目的。

结论保留髁状突的非血管化骨移植重建法能较好的重建大中型下颌骨缺损。

【关键词】下颌骨非血管化骨钛板骨重建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大中型骨缺损,重建的方法较多[1~3],我科自2009年以来,应用自体骨非血管化骨移植、钛板支架移植、自体肿瘤骨煮沸灭活后移植等方法重建下颌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9.1~ 2011.1 阳江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癌、下颌骨成釉细胞瘤、下颌骨角化囊肿、下颌骨嗜伊红肉芽肿、下颌骨骨髓炎共24例。

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5~61岁,平均35岁。

根据患者情况,对术中造成的下颌骨大中型缺损分为钛板移植重建、自体骨移植重建、自体肿瘤病变骨煮沸灭活后再植重建,不同病种重建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病种下颌缺损重建分组(例)1.2 下颌骨缺损情况一侧下颌骨缺损>3/4者27例,占84.4%,其中保留同侧髁突7 例;3例为双侧下颌骨第二磨牙间缺损,占9.4%,2例为双侧下颌骨第三磨牙间缺损,占6.2%。

1.3 治疗方法口腔癌病例,病灶扩大切除加同侧根治性颈廓清术,部分病例加对侧舌骨上清扫术。

根据病变情况,保留或不保留髁状突。

本组病例全部行钛板移植重建下颌骨,术后给予放疗或化疗。

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多者,应用邻近带蒂肌皮瓣或肌瓣转移修复。

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病例,在病灶以外正常骨0.5cm 处截骨,根据病变情况保留或不保留髁状突,同期植入自体髂骨或钛板重建下颌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市场
一、下颌骨修复重建方法的重要性及方法选择
下颌骨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对面形、语言、咀嚼、呼吸等的支持,它的缺损会造成患者在生理、心理的影响,直接看到的是导致面部变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手术效果已经比较稳定可靠。

近年来,坚强内固定技术发展很快,它首先应用于骨折的治疗,并显示出了独特的优点。

有利于骨断段形成直接的骨愈合,对于骨折断端的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缩短术后病人的恢复时间。

对于移植骨愈合过程,移植骨的外形重塑及其术后功能效果都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下颌骨修复重建的手术相对复杂,手术后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导致术后并发症也相对复杂。

因此,要进行恰当的临床处理,可以避免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手术技术及手术设备的发展,使下颌骨缺损可以进行同期修复。

下颌骨修复重建方法很多,如自体游离骨移植,骨替代物植入等。

这些方法有利有弊,同时影响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效果还有很多其他相关因素。

医生在手术前应与病人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尽量让病人了解哪种手术方式更适应病人治疗。

移植骨的外形与下颌骨缺损类型是否匹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临床上经常采用的自体骨中肋骨及胖骨较细长,骼骨则较为宽厚。

对于良性肿瘤切除后造成的较大范围的颌骨缺损的修复是非常好的选择。

恶性肿瘤手术后的缺损修复重建不适于选用游离骨移植,因为放疗及化疗能导致手术部位骨愈合受到影响,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还有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

最经常采用的手术方法是钛功能重建板复合软组织瓣,并可以在术前或术后配合进行放疗。

其他一些替代物由于排异性较大现在已很少采用,近年来许多新方法新材料也被引入了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但还没有作为常规方法用于临床选择。

二、在自体骨移植下颌骨重建中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自体骨移植是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最经常采用的修复方法。

影响骨移植手术成功的因素很多,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移植骨的固定方法。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钢丝进行固定,该技术移植骨固定不够牢固,影响移植骨的愈合,还会引起感染。

随着技术的发展,坚强内固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治疗,并显示出了独特的优点。

由于下颌骨特殊的解剖形态和功能运动方式,使自体骨移植下颌骨重建难度加大,为了保证在手术后下颌骨具有一定的功能活动度,促进骨愈合就必须保证移植骨的牢固固定及植骨部位与下颌骨之间的配合性。

与骨折的愈合方式不同的是,移植骨部位是以一种“爬行替代”的方式愈合,对移植骨的愈合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移植骨再血管化的时间及其再血管化的程度,移植骨的再血管化跟骨断端与移植骨之间必须牢固固定且必须符合不同部位下颌骨应力负载特点有关,对于骸状突无法保留的下颌骨游离缺损的修复必须在手术中依据健侧下颌升支高度决定患侧下颌升支高度,以保证下颌关节重建的精确性。

移植骨的牢固固定对于下颌支及其解状突无法保留的病人非常重要。

它可以创造更加有利于移植骨愈合的条件,保证骨接合部位的牢固固定,保证了移植骨愈合过程中的血供,及正常的咬合关系。

坚强内固定夹板类型及其固定部位的选择非常重要。

必须依据下颌骨咀嚼时的应力线放置夹板的位置。

在靠近牙槽部选用微型夹板,在下颌骨体部下缘采用小型夹板。

夹板还必须放置在骨质坚实的部位,移植骨固定不牢导致手术失败。

依据下颌骨外形,对于较大范围的下颇骨缺损可以选择较长多孔的固定夹板。

三、分析下颌骨重建术后的并发症
下颌骨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并发症有多种,如果选择发不当的处理时机或者选择了错误的处理方法会降低下颌骨重建的手术效果,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痛苦,直至下颇骨重建失败。

并发症依据严重程度分为五级:重度、较重度、中度、较轻度、轻度。

异体骨移植最主要的问题是排斥反应。

医生术后要对患者注意观察,要及时提醒病人手术不要马上咀嚼硬物,要注意延迟咀嚼。

下颌骨手术后1个月内,手术部位的薪膜及其皮肤组织尚未长好,骨结合部位正处于再血管化阶段,同时手术后病人全身抵抗力较弱。

咀嚼功能减弱,经常需采用鼻饲管进食流食,使患者抵抗力更差,极可能造成病人手术部位感染,所以手术后1个月内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时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必须要保证手术方法选择得当,而且要贯彻到术前、术中和术后。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作为医生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及时处理不良情况。

四、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体内预成血管化骨的应用
体内预成血管化骨属于内源性组织工程化骨。

将骨形成蛋白复合特定的载体植入体内的特定部位进行培养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生成具有血管网并可携带一知名血管蒂的骨组织。

然后将该骨组织取出,通过血管吻合技术修复骨组织缺损。

这种方法解决了下颌骨术后低血管化区域骨组织重建的难题。

体内预成血管化移植骨适合重建的特点是可获得较多的新骨,能较大范围修复下颌骨缺损;可以控制体内预成血管化骨的形状,使种植物与周围的肌肉组织中的多能间充质有最大范围的接触;适合坚强内固定螺钉的锚入;预成血管化骨的移植成活率更高,它表现为由外部从方向随机进入新骨,决定了预成血管化骨的血供更好,提高了移植的成活率;另外,可以携带部分肌肉组织用于相应下颌骨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不会造成供骨区软组织的缺损。

浅论下颌骨缺损修复及重建
范大伟
(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有关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修复方法选择、固定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问题。

为临床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下颌骨重建并发症
225
现代营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