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是什么
文学批评是什么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谋求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革命活动中兴起和形成的。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力图通过对人类优秀的文学遗产和无产阶级自身文学实践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更好地推动人类文学事业的历史进步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建设自己的新的、科学的批评理论。
1.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人类的文学活动,从总体上说是三大活动,即文学的创造活动、文学的传播活动、文学的接受活动。
创造活动的成果是潜在的作品,传播活动的主体是作品,接受活动的对象也是作品。
因此,文学作品(这里指文本)的创造是文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①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第一,文学创造的现状和走向以及作品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影响,是批评的基本着眼点。
因此,不同的文学批评,都会按照各自的理论主张和价值取向,对现实的文学创造和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褒贬是非、抑扬臧否的分析和评价,企图影响文学创造的走向和文学作品的效能,使之按照自己的主张去发展,其中的优势批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某种文学的兴衰。
这样,文学批评就具有对文学创造和文学作品的筛选意义。
第二,文学创造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非常具体的个别存在,因此文学批评的对象也常常是具体的作品和作家的个体性创造。
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只着眼于具体和个别,而是要在对具体与个别的分析评价中,从其利弊得失中总结经验,并力求把个别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理论,推动文学创造总体上的繁荣、发展和进步。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三种形态
龙源期刊网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三种形态作者:王天保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2期摘要:在不同历史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会因此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革命型马克思主义批评、批判型马克思主义批评、建设型马克思主义批评。
中国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该属于建设型马克思主义批评。
沿袭革命型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思维框架或者套用批判型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思路都是不合适的。
关键词:革命型马克思主义批评;批判型马克思主义批评;建设型马克思主义批评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2-0112-07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一个蔚为壮观的理论流派,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每一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通过宏观的历史视角描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不同形态,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历史总体性”,而不是迷失在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个体差异性之中。
如何去描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不同形态?伊格尔顿在1996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读本的前言中,把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历史形态分为四种:人类学批评、政治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和经济批评。
人类学批评关注的是美学领域里的一些基本问题,代表人物有普列汉诺夫、考德威尔。
政治批评与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治运动密切相关,关注的是塑造与革命现实相适应的主体形式,主要代表人物有列宁和托洛茨基。
意识形态批评兴起于斯大林主义出现之后,关注文学作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代表人物有卢卡奇、戈德曼、阿多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经济批评关注“文化的生产方式”,包括文化生产和接受过程中的技术基础、制度保障等社会条件,代表人物有本雅明、威廉斯。
伊格尔顿在描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四种形态时,虽然并不缺乏对历史语境的分析,但他的主要依据是批评家们关注的具体文艺理论问题。
而且在这种描述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是缺席的。
或许是为了应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忽视,或许是出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中国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以区别于外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3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观
二、 关于优秀古典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历史意 义 希腊艺术“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在不 平衡理论基础上引申出的来的难题,为探 究一切经典艺术审美价值的超越性本质意 义开拓出新的理路。
(一)希措艺术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又具有“超时代”的审美价值和典范性 产生于某一时代并与一定历史形式相关联 的优秀古典艺术,为什么没有伴随旧的时 代逝去,反而显现出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甚至成为后世艺术的范本?
恩格斯一方面科学地分析了歌德的世界观 和创作及其社会思想根源,指出歌德对当 时德国的态度的两重性;另一方面,格律 恩不过是借用歌德的“权威”,通过歪曲 歌德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反动的政治思想 而已。
(2)白尔尼为代表的“青年德意志”文学派别, 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或激进民主主义立场出发, 竭力颂扬席勒而贬低歌德。 观点: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没有爱国主义 良心,对德国的解放漠不关心,创作中缺乏自由 主义的倾向等。 恩格斯的批评:这些批评虽不乏合理成分,但由 于只从某种政治、学派的立场出发,忽视了艺术 的特点,缺乏历史主义态度,因而失之褊狭、简 单。
再次,从逻辑上讲,那种把文艺的一般规 律(或曰外部规律)与特殊规律(或曰内 部规律)截然分开,断言马克思主义只涉 及了前者而未涉及后者的说法也是说不过 的。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因 素之间的本质性联系。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把美学、 文艺学理论建构与文艺事业作为无产阶级 历史事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的 文艺论述与文艺批评的特殊形态反映了二 者内在的紧密联系。 绝不能把文艺事业与美学、文艺学理论的 这一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狭隘地理解为文 艺充当“阶级斗争的工具”,或文艺是单 纯的“阶级意识形态宣传”。
其次,从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文艺文 献本身来看,只要不带偏见,认真研读,人们就 会发现,这些文献不是仅仅重复历史唯物主义一 般原理,而是深入到审美——艺术领域内部,相 当充分而精微地论述、探讨了文艺自身种种特殊 的性质和规律。 美的本质、文学中的人性、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 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希腊艺术为何具有永久的 魅力等
《马列文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01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反映与建设的工具。
02
文学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文学是为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工具。
03
文学具有党性,无产阶级文学是党的文学 ,是党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04
文学具有民族性,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是 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征。
毛泽东思想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 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了文学的人民 性和革命性。
斯大林主义时期,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了文学的 民族性和人民性。
古典马克思主义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 提出了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观点,强 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阶级性。
列宁主义时期,列宁提出了文学的党性 原则,强调了文学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 地位。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 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思想内容,能够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提高人们的审美 能力和思想觉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塑造典型人物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典型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要求作家在创作 中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历史进程和人民心声。
表达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表达无产 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探讨文学作品 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阶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揭示文学作品的阶级性质和社会意义,引导文学创作朝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发展,是推进文艺革命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矛盾的两个方面决定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
基于这两个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包括文学作品的阶级分析、审美分析和文艺批评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通过文学作品的阶级分析揭示其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通过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阶级利益和阶级观点,可以深刻认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与社会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通过审美分析揭示艺术作品的内在规律和美学价值。
审美分析是对文学作品从艺术上的价值及其构成方式进行分析。
作品是否具备思想性、艺术性、象征性和感受性等方面,以及艺术手法是否创新,表现是否真实,风格是否独特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评价。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通过文艺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文学作品主要就是评价其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
在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其社会影响,也要考虑其艺术价值和与时代的联系。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仅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和思想分析,还要注重揭示文学作品与当代社会和人民的联系。
同时,也要深化对文艺作品的审美分析,推广优秀文艺作品,提倡文艺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同时,随着网络文学的大量涌现,人民对文学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要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理论以及符合新的实践需求,为推进新时期文艺工作做出贡献。
西方美学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Lukacs and Brecht
George Lukacs(乔治.卢卡奇) (Hungarian thinker) was perhaps the first Western Marxist, but what distinguishes him was not so much of his theorization of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as his life long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lassical Marxism. He denounced, for instance, as reductionistic and mechanistic the “vulgar” Marxist version of criticism whereby the features of a cultural text were strictly determined by or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of its production and by the class status of its author. However, he insisted, more than anybody else, on the traditional reflectionist theory, even when this theory was under severe attack from the formalists in the 1950s. He proposes that each great work of literature creates “its own world”, which is unique and distinctive from “everyday reality”. But master realists like Balzac and Tolstoy succeed ---often “in opposition” to the author’s own conscious ideology---in producing a fictional world 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life in the great concreteness and clarity and with all its motivating contradictions” by representing the greatest possible richness of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life, and by creating “typical” characters who manifest to an extreme the essential tendencies and determinants of their epoch. That is, the fictional world of such writers accords with 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the real world as constituted by class conflict,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the alienation of the individual under capitalism.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具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说体系,其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文学批评领域,马克思主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态,包括文学。
文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影响。
文学批评在分析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其背后的经济基础,以及作品对于社会风气、阶级关系等的反映。
2. 阶级斗争与文学: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文学批评中,马克思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中阶级关系的敏感度,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揭示作品对阶级斗争的态度和立场。
3.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是一种发展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文学作为历史的产物,必然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文学批评中,马克思主义注重对作品所处历史时期的分析,以及作品对历史的反映和批判。
二、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1. 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强调了对文学作品中阶级关系的分析。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行为等,可以揭示作品所表现的阶级立场和社会现实。
这种阶级分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
2. 社会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也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象、问题的揭示和剖析,文学批评可以成为社会的一种监督机制,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创作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家的创作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文学作品又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形成一种相互关系。
这一观点对文学创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的争议尽管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批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争议:1. 过度经济化:一些批评家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文学批评中过度强调经济基础,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
文学批评理论参考书目
文学批评理论参考书目马列文论专题:计14种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马恩全集》第42卷);2、《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类型书可选用);3、《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类型书可选用);4、《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5、《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7、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8、《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9、《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10、《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11、《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12、《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3、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14、 [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文学理论研究专题:计33种A类: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有旧版);2、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旧版);3、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有旧版);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有新版);5、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有旧版可用);6、伍蠡甫选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7、胡经之等编:《西方20世纪文论选》(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8、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9、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10、 [美]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1、 [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12、 [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13、 [英]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4、 [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5、 [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6、 [加]昂热诺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17、 [法]贝西埃等主编:《诗学史》(上、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18、 [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9、 [加]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4年版;20、 [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1、汪民安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2、王宁编译:《新文学史》(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3、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24、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
马克思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
马克思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是在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批评应该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社会影响。
具体来说,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真实性:文学作品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和问题。
2. 思想性: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3. 艺术性: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历史性:文学作品应该放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考虑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 阶级性:文学作品应该考虑其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分析其对不同阶级和社会群体的影响。
总之,马克思的文学批评标准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历史性,同时也考虑作品的阶级性和社会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美学观点的内涵: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历史观点的内涵:一方面是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平,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中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
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应该“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的思想,充分表达了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的统一性。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性标准:高度的真实性;进步的倾向性;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文体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和评价的一种学术活动。
在文学批评中,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理论主要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系统地、理论化地认识和分析,而文学批评方法则是具体的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分别介绍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的相关知识。
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科学解释,是研究文学现象的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等多种流派和学派。
这些文学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释角度各有不同,但都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1.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在20世纪初兴起于俄国,后传入西方。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外部社会现实的照片,而是由语言构成的,它的内在结构和语言形式是最重要的。
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结构、意象等因素,致力于揭示作品内在的美学和审美规律。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叶,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结构性、符号性的解读。
结构主义强调它们所呈现出的系统化结构和语言符号的含义。
结构主义理论家如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等,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对传统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批判和颠覆为主要特点。
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多元性、碎片性、相对性和游戏性,反对大敘事、叙事稳定性和中心思想。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批评。
4.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地位和文学作品的性别政治,强调打破传统文学中对女性的陈规定型和歧视,关注女性的写作、读者和文学批评。
5.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地位和社会批判功能,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作品中的阶级斗争、社会矛盾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3历史与形式匈牙利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卢卡契在他的早期论文《现代戏剧的发展》(1909)中写道:“文学中真正的社会因素是形式。
”这可不是历来认为马克思主义批评所应有的那种评论。
一则,马克思主义批评向来反对一切文学上的形式主义,抨击它惯于把注意力转向纯技巧性问题,剥夺了文学的历史意义,将文学降低成一种审美游戏。
这种观点确实注意到了这种技术至上的批评方法与高度资本主义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i]。
二则,大量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在实践中不够重视艺术形式方面的问题,将这个问题搁置一边,一味探索政治内容。
马克思本人认为文学应该展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他烧掉一些他自己早期的抒情诗,因为这些诗中狂热的感情束缚不住,成了致命伤。
但是,他也对过分形式主义的作品表示怀疑。
在一篇早期的论西里西亚织工歌的报刊文章中,他认为一味追求文体风格导致“歪曲内容”,而反过来,被歪曲的内容给文学形式打上“庸俗”的印记。
换言之,他表明了对于形式与内容之间关系的辩证理解:形式是内容的产物,但又按照一种双重关系对它起反作用。
马克思早期在《莱茵报》上对繁琐、沉闷的形式主义法律的评论——“形式除非是它的内容的形式,则毫无价值可言”——同样适用于他的美学观点。
在论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时,马克思忠实于他所继承的黑格尔传统。
黑格尔曾在《美学》(1835)中论证说:“一定的内容决定一种适合于它的形式。
”他认为“形式的缺陷来自内容的缺陷”。
确实,对黑格尔来说,艺术史可以按照形式与内容之间变化的关系来写。
艺术展示黑格尔称之为“世界精神”、“理念”或“绝对”的不同发展阶段;这就是不断努力在艺术形式中充分体现自己的艺术“内容”。
在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世界精神”不能获得形式上的充分展现,例如古代雕塑表明过分的感性材料堵塞和压倒了“精神”,“精神”不能按照自己的目的用这些材料去塑造。
另一方面,希腊古典艺术在内容与形式、精神与物质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在这短暂的历史片刻,“内容”获得完全合适的体现。
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魯迅:《阿Q正傳》 《 狂人日記》
我們可否借《蜘蛛女之吻》中的華倫亭,幫助我 們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又借作者對莫 里那的塑造(以及作者的註釋),幫助我們認識 更多心理分析文藝批評的呢?
馬克思主義是講矛盾的哲學。它不把現象孤立地考慮, 講求全面地看問題。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討論文學和社 會,和歷史發展、以及和物質條件的關係。 辯証唯物論把世界的發展解釋或辯証的。論述與反論述 導致某種結論(綜合)。馬克思和思格斯把辯証法應用 在社會發展:相信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導 致資本主義的滅亡,因而促進社會進步。 馬克思主義批評家把文學基本上看作是一種意識形態, 認為必須在歷史唯物論的範圍內研究。
法蘭克福學派 阿當諾(Theodor W. Adorno):《美學理論》 班哲文(Walter Benjamin):〈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馬古沙(Herbert Marcuse):《單向度的人 》 哈巴馬斯(Jürgen Habermas):公共空間的討論
當代評論家 高德曼(Lucien Goldmann):《小說社會學》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馬克思主義與文學》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 〈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 「國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
逐漸的,小說裡的兩個人物變得清晰了,一個是馬 克思主義者,講求政治正確,進行社會革命,消除 種種不公與不義,另一個是享樂主義者,感情豐富, 享受生活,從通俗劇得到逃避與安慰。前者是理想 的,後者是世俗的。有趣的是作者馬努葉.普易 (Manuel Puig)沒有偏袒哪一方,反而是寫出兩個 極端各自的偏執,又如何各自逐漸認識對方的優點 從自己的角度出來接受了對方的態度小說中兩人通 過「故事」的不同說法,其實也像不同的文學批評 對文本去爭奪「解釋權」,見出不同的態度,提供 不同角度的討論與商議。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 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类遵循客观规律 和主观目的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它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能动因素,是促进人类进步、推 动历史前进的求真向善的积极力量。凡是人们在创造 性的活动中显示出来的聪明、智慧、才能,在追求新 生活中所显示出来的理想、情感、愿望,都是人的本 质力量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 文学理论建设
❖ 重点 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熟ຫໍສະໝຸດ 并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 文学理论建设
❖ 重点 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熟悉并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 文学理论建设
黑格尔在《美学》第1卷(38-39P)中说:
“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 己,而且要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 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而且发 见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
“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出现的 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3.艺术生产论
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论把整个艺术活动 视为艺术生产操作和消费过程,认为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创 造,是在艺术生产中实现的。这种理论主要强调了文学艺术不是孤立 存在,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这 就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实践的各种联系中,获得对文学艺术最 终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不仅深刻影响了社会科学领域,也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是对艺术和文学进行理论研究和批判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1. 艺术和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密不可分。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关注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强调艺术家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创作,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群众的利益。
2. 艺术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
艺术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它对阶级斗争具有深刻的参与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艺术家应该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通过艺术作品揭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艺术的创新和突破马克思主义鼓励艺术家进行创新和突破,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规范和框架。
艺术的创新是对旧有社会秩序和文化禁锢的挑战,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要求艺术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二、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1.社会历史性文艺批评必须将文学作品置于社会历史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解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文学批评应该关注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揭示作品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阶级性文艺批评应该关注作品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不可能超越阶级立场,因此文艺批评的分析必须从阶级的角度出发,揭示作品中存在的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3.人民性文艺批评应该关注作品对人民的关怀和关注。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反映人民大众的利益和命运,文艺批评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评价作品对人民的深度影响和积极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的意义1. 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为艺术家和文艺批评家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艺术和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文艺批评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视角。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的反映,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实的反映。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象、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等。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定阶级意识的反映,是一定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表现。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析其对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的影响。
再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其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分析其如何通过艺术形象和语言表现来打动人心。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还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
因此,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其如何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总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我们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发现其社会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意识形态功能和阶级性等特征。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文学批评观以《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为中心雷蒙德·威廉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以其独特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批评观。
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中,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文学研究的结合进行了深入探索。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文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评价。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批评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与其所处历史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真实反映和折射社会历史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则注重揭示文学作品内部的矛盾与冲突,认为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社会内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对社会的批判性反映。
它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产物。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关系的演变。
同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关注文学作品所体现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揭示了文学作品与社会的根本联系。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注重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性,认为文学作品的内部矛盾与冲突是推动其发展的动力。
通过对作品内部的矛盾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可以揭示作品的创作动机、主题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创作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创作批评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形式的评价。
它强调作品的社会实用性和创造性,关注作品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和艺术创新。
在作品的社会实用性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作品必须能够揭示社会的现实问题和社会成员的命运。
作品应该追求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同时,作品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共鸣。
在作品的创造性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作品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作品应该能够突破传统的文学形式和创作方式,展现作者独特的思想和美感。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作家对社会现实有独到的洞察和理解,通过艺术的创造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简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分析的方法。
它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要为人民服务,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要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下面将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基本原则1.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因此,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都受到历史的制约,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
2.阶级分析。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阶级分析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因此,文学作品的评价必须从阶级立场出发,揭示其阶级性质和立场倾向。
3.社会批判。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社会批判,揭示其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学作品应当关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反映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二、主要内容1.文学作品的社会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关系。
文学作品不是脱离社会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必须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
2.文学作品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阶级性质,认为不同阶级的作家和读者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文学作品的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会影响其内容和形式,必须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
3.文学作品的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认为文学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都受到历史的制约,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
三、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马克思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批评PPT课件
-
15
世界成为人类认识自己的对象
•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 正的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 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 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 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 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 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 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
5
戈尔曼论马克思主义批评
• 戈尔曼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们 确实走过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道路。但是, 仍然存在着几个基本的‘血缘’特征,它 们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替代的核心,是任何 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起 码条件。”
-
6
中国化的两个测度
• 对“中国化”的考察至少要有两个测度, • 其一是考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注意
• 曼海姆指出,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理论, 它试图分析知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 “这种理论将论及知识中非理论的制约因 素的意义。”
• 知识社会学特别关注的是“知识的存在相 关性”,它将自己的任务确定为“解决知 识受社会制约问题”。
-
4
伊格尔顿论马克思主义批评
• “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表现为: 很难说如何才算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这 个时代业已证明个体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名 义之下对这一信仰的许多古典信条打折扣……不 清楚捐弃了所有这些原则之后是否仍然算一个马 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个包容无限 的概念,“如果‘马克思主义者’一词要有意义 的话,从逻辑上讲就必须有与它不相容的东西”。
-
16
人的感觉与审美
• 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 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 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 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 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 自身。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 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 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 实的肯定方式。……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 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钱杏邨文学批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
钱 杏 邮 (1900—1977)是 20世 纪 20年代 末 30 年代初 左翼 文坛 中 最 重 要 的批 评 家 之 一 ,他 自觉 运 用 马克 思主 义批评 理 论 对 五 四 以来 的新 文 学 创 作 以及 日本 、俄 国、美 国等 国 的 翻 译 文 学 进 行 批 评 。钱杏 郝 的革 命 文 学 批 评 文 集 有 《麦 穗 集》 (1928)、《力 的文艺 》(1928)、《作品论》(1925— 1929)、《文艺批评集》(1925—1930)、《文 艺与社 会倾 向》(1929—1930)、《现 代 中 国文 学 论 》 (1930)、《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一卷)、《现代 中 国文学作家》(第二卷)、《安德烈夫评传》(1929)、 《现代 中国女作家》(1930)等等 ,其 中,如《死去 了 的阿 Q时代》《茅盾与现实》等在现代 文坛引起了 极大震动 ,引发对文学与革命 、文学的宣传性与艺 术价值、作 家世 界观 与文 学创 作 等关 系、“同路 人 ”、“五 四新 文 学 运 动 ”等 问 题 的集 体 思 考 。 因 此 ,对 钱杏 部文 艺思 想 的研究很 有 必要 。
钱杏 邮早 期 的理论 资 源 主要 来 自蒋 光 慈 引介 的苏俄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 。第一 ,钱杏邮接受
l86 《西 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18年第2期
蒋 光 慈介 绍 的反 映论 文 学 观—— 文 学是 时代 的反 想不 足 以代表 十年 来 中国 的文 艺 思潮 。鲁 迅 本 人
钱 杏 部 文 学 批 评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资 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ans and mode of production 生产资料,生产方式
Social classes
Alienation 异化
Main Idea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唯物史观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Ideology 意识形态
Company Logo
Development
1848 1859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Preface to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1867
Capital, how capitalism developed and functioned Marx's death, Engels as editor and translator
Western Marxism
Structural Marxism
Neo-Marxism (Frankfurt School)
New-Left Marxsim
Analytical Marxism
Marxist Humanism
Post Marxism
Marxism Feminism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Company Logo
Representatives (Development)
Contemporary
Two WWs
Early time
Vulgar Marxist economic determinism
Prosperity Various types
Effect of the superstructure
art as production. Writer is the producer
Development of Marxist Criticism
1920s
Since then
Since then
•systematized • impetus: 1917, October Revolution of Russia •change in belief around socialist ideal •socialist realism
Main ideas
Form and ideolog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fact that the new form is discovered, proclaimed and evolved under the pressure of an inner need, of a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demand which, like everything else...has its social roots
Reflectionist theory:how works of lit relate to the real
world. True knowledge, is a more profound and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objective reality than is given in appearance.
Company Logo
Early time Feature
Limited within the formula that economic base determines the superstucture
Main ideas
Literature: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reality, which is determined directly by economic power
Representatives:
Georg Lukács Bertolt Brecht The Frankfurt School
Georg Lukács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1923)
Contributions
initiate the current of thought that came to be known as Western Marxism reconstructing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propose that great literary work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dominant ideology at that time, but also criticize the dominant ideology it is in him that the problem of literary form has been most thoroughly explored.
Company Logo
Russian Revolution
Arguments over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the use of revolutionary state power in creating a socialist (and communist)society never stopped. Since Marx and Engels themselves didn't produce any detailed analysis of such issues, 20th century Marxists such as Lenin, Stalin, Mao and Castro added their own perspectives to it.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Main ideas
Social being and consciousness: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author determines the types of characters that will develop, the political ideas displayed and the economical statements developed in the text.
According to Marxists, even literature itself is a social institution and has a specific ideological func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of the author.
Representatives: Vladimir Maksimovich Friche,
Caudwell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Feature
Western Marxism wa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effect on the economic base by the superstructure
LOGO
Marxism
Marxism
Marxist Theories
Brief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Main Ideas Schools of Thoughts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Brief Introduction
Main Idea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s Inflenced Writers
Definition
Marxist literary criticism is a loose term describing literary criticism based on socialist and dialectic theories.
Marxist criticism views literary works as reflections of the social institutions from which they originate.
•Narrow sense
• Broad sense:
•An economic &sociopolitical worldview and method • A dialectical (辩 证的)view • An analysis and critique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British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French Utopians
1883
Company Logo
Development
1884 1917
1980 /90
Engels, Origins of the Family,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State
Russian Revolution
collapse of Marxist regimes, "Marxism is dead"
Company Logo
Ideology
Because the ruling class controls the society's means of production, the superstructure of society, as well as its ruling ideas, wi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what is in the ruling class's best interests. Marx, "the ideas of the ruling class are in every epoch the ruling ideas, i.e. the class which is the ruling material force of society, is at the same time its ruling intellectual 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