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太极内功“三步功法”
中轴 , f 弯
,才能使 劲 达
犬_ 庀之气 是 L I 、
功 刖 I — J H l f 腰的/ l 旋 右 转 有 。 作
物质 为 气
地 元之 气 址水 、火 、 生息过 f 所 产 生
川 存练 J 傲拳 时 I由于 全身得到 放 松 ,思 想清 静 , ・
心 令 J i = j l 他 ,r I 然随 对f 仃 纯 求 .是 早或 淌 养仃 多少 . ・ 气喻
徵 挚的 腰 要像
这里的l 嘤,址 指 H 儿 上 I W个 肾 脏 外边 的 块 肌 肉 通过 埘它 的戢烁 ,强 化肾 脏 .护 丹 田气 势 惯
是晚
而远 I J 投 须秘 传 ,开 f J 中天 ”
顺劲 歌 决 : 太极 平 准 顺街
顶 懋 , 手 左 之 雒 ,
道 家 炼 蚪过 中仃 “ 酉l J 筑 .三年而 成 坩” 的 法 太极 拳 修 炼过 狴 I { J 的 “ 以 身变 手 ”也 是筑 堪
准
.I J ! I J 昕 情 轮 浮 、 分 匣 毫
太极 内功 三步 功 法
北京 李 和 生
俗 语常 : “ 爪傲 十年 不出 f J ' . 通过 “ 以身变 于
’
、
要 思想 入道 ,
心 无 川 ,大脯 得到 { : l f 休息 ,慨 以上的体 ,全 部 l I I 部柬乐 ,所以 部必 ・ 血才能 扎 仃 J 爪极 蘩的 l ~劲 运转 嘤通 过腰 脊来 带动 " 芷 运 动 吁 法土 婴址 脊 t + I 正小 似 , 椎 攀绐 云 : 乃 准头 , 放松 m 义 仃顺锄
有 松沉 充分 . 卅‘ 以使 I 休气 4 - : J 浮 .下收 1 有 』 J 为 r防 止脊 : } } } l , 仃轻 轻拔 K之 意 脊 郜 义 求 直 . 脊
22式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
22式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22式杨式老六路太极拳行拳要诀第一式起势歌诀: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气不通;腰意塞、裆穹窿;腕微鼓、掌指融。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歌诀:一顺,一亲,一捧提。
第三式白鹤亮翅歌诀:四隅含藏亮翅中。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歌诀:十字竖松横必散,阴阳吸斥促身形。
第五式手挥琵琶歌诀:静中求动,周身一家;竖立三关,腹松气圆。
第六式左右倒撵猴歌诀:后撤三关身自退。
第七式、左右揽雀尾歌诀:两膊相系,沿球环行;四正劲法,意气行功。
第八式云手歌诀:旋腰带肘似车轮,一合一开一定间。
第九式单鞭歌诀:滚错折磨,围绕劲点;以肘带腰,腕随肘旋。
第十式高探马歌诀:左沾右随圆中趣,两手旋环任意行。
第十一式右分脚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分胯圈立准平。
第十二式双峰贯耳歌诀:双拳似丘陵,内气如涌泉。
第十三式左蹬脚歌诀:藤攀两臂腿自起,足蹬胯圈立准平。
第十四式左右玉女穿梭歌诀:递肘腾手梭互穿,平开意坚如赶山。
第十五式下势歌诀:意如滑坡身下落。
第十六式金鸡独立歌诀;雄鸡展翅旭日升。
第十七式海底针歌诀;弛意入幽谷,弓满弦自张。
第十八式扇通背歌诀;内气催姿势,三关前长。
第十九式转身撇身锤歌诀;步随胯圈转,曲伸意中求。
第二十式卸步搬拦锤歌诀;胯圈旋搬肩圈拦,神意汇集准星间。
第二十一式如封似闭歌诀:阴阳转换、恍如“山”。
第二十二式十字手、合太极歌诀:手扶胯圈钟下落,意领神行身自升;欲合太极心先静,三道气圈渺无存。
拳架详述第一路:第一式起势肘不张肩不松,胸不开所不通,腰意塞档穹隆,腕微鼓掌指融。
一身舒适,方能站立自然;右膝前侧茫点缓慢上行;二目廓视茫点;左腿向左开步;意想胸如两扇门,向后敞开;小石子直落实腹中;腹部内气鼓荡,促使两肘微张;腰意微塞,腕微鼓;心中一沉着;腹内之气由会阴通出;顺两腿内侧至涌泉入地;同时地气由两脚、两腿外侧上行,由两胯、命门流注尾闾;内气沿尾椎前侧上行,要不间断的同步运走;相继散出三道气圈;当腰圈散出,两手舀外气上行;双手内旋,两手含着小气球;向胸前运行;两手再外旋,擎着小气球;折返而胸前。
杨氏老六路太极拳
杨氏老六路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氏老六路太极拳。
欢迎阅读!杨氏老六路太极拳太极拳既然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特质。
如果知道太极拳很好,但是,不深入之中,则太极拳是太极拳,您还是您,您和太极拳还是一种陌生的关系。
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和身心修养的效应,就不会体现出来,您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就一定始终搁浅在道听途说的境界。
在一些武术大家心目中,太极拳是有着独特风格的内家拳术;在匆匆忙忙从公园路过的上班族眼中,太极拳是一些“怕死”的老年人的养生之术;在外国人偶尔瞥过的眼神中,太极拳是有着东方韵味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在太极拳爱好者的感觉中,太极拳是冷暖自知的一种内在体验。
套用人们评论莎士比亚名着《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说:“一千个听说过太极拳的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太极拳”。
确实,太极拳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单从太极拳的流派来看,当今人们公认有陈杨吴孙武赵等6大流派,但是,许多人还不满足于此,结合自己的体会,又不断地推出了自己编创的太极拳新品种,比如,最近几年,就陆陆续续有三星太极拳、循经太极拳、东岳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导引太极拳、康复太极拳等问世,更有一些人在太极拳前面加上自己的姓就使自己成为太极拳某一家的编创者了。
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新编创的太极拳除了少数的之外,许多仍然沿着“太极操”的路子发展,太极拳的深刻内涵表现得仍然不够。
其实,更独特、更有太极拳韵味的太极拳,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薪火相传。
这其中,杨健侯秘传太极拳(老六路)就是其中的一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与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杨式太极拳各种架式以及其他各家太极拳都不一样。
这套老六路更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太极拳的风貌,更多的保留了中华道统文化的内涵,更多的保留了让我们的思维感觉新鲜的内容,更多的保留了从各个方面滋养身心的资讯。
如何练好杨式内功太极拳老六路
如何练好杨式内功太极拳老六路2012年5月,杨燮蛟在杭州参加练气培训班大家最关心,也是新老学员问庄老师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学好练好杨式内功太极拳老六路(下称:老六路)”。
学好练好老六路,要具备多种因素,有信念意志方面的心理问题,师资、伙伴、场景方面的环境问题,也有拳理拳法方面的理论问题,以及练拳方法技巧方面的技术问题。
作为庄老师第一批弟子之一的我认为,最主要的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说七点建议:1、对太极拳要有正确认识。
老六路是技击与健身并重的武术,它不仅具有先进的技击思想,更有丰富的技击方法,还有良好的健身功效,是武术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
但它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包治百病,更不是一劳永逸。
所以,既要有信心,又要客观看待,长期坚持。
2、要动脑子,“用心”练,避免“傻练”。
开始学习老六路动作前,要先了解一下老六路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论,你就会明白地练,减少糊涂,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六路有个独特优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而且文化韵味相当突出,从传统哲学到养生理念、从技击方法到武学,从文化背景到拳论,非常系统,内涵非常丰富。
老六路的一招一式都是盛满内涵的容器,要领不正确、拳势不对肯定练不好拳,拳势没有内涵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状态。
习拳者要不仅知道如何练,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练,要边学拳理边练拳, 以理论指导练拳, 在练拳中去体会拳理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样越练越有兴趣, 越练拳法越精, 也容易坚持。
谚云“练拳需明理,理通拳法精”。
在这点上,庄老师做得非常好,能让学员练明白拳。
3、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的套路。
从汪永泉大师开始,带出来的弟子较多,都有不同改进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首先,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我建议大家在学习之前先看一下老六路各种套路,你喜欢哪一种风格,才会有兴趣练,才会把它当作一种审美、享受,而不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才会坚持下去。
你越是喜欢,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你的学练效果才会更好。
从老六路上讲这叫“身心合一”。
段位制杨式太极拳六段单练套路及动作分解教学
段位制杨式太极拳六段单练套路及动作分解教学1:单鞭起势 2:右进步搬拦捶3:左进步搬拦捶 4:右云手5:左云手 6:左搂膝拗步7:撇身捶 8:左倒撵猴9:海底针 10:闪通背11:打虎势 12:高探马13:肘底捶 14:右倒撵猴15:退步跨虎 16:退步双穿左按掌17:退步双穿右按掌 18:右分脚19:转身左分脚 20:转身右蹬脚21:手挥琵琶 22:右野马分鬃23:海底针 24:白蛇吐信25:抱虎归山 26:斜飞势27:左野马分鬃 28:左指裆捶29:右金鸡独立 30:十字手收势分解教学上左脚,右脚并步,行抱拳礼,再退回来。
一:单鞭起势方向:正东1:左脚开步,脚尖点起步落2:两臂上提与肩同宽,与肩同高3:两手下按,下落至腹前稍向两侧分开之后稍左带,此时屈膝4:重心移至左腿,左手手心朝里走上弧向左云,右手走下弧也向左带,两手都云至左斜方向时,提右腿,向右斜前方上步,腿跟着地。
5:重心移至右腿,两手上动不停,云手至右侧,右手勾手,左掌搭于右腕侧,同时收左脚6:转身,出左脚,左手摆掌,由右向左弧形堋出,正东方向,立掌,力在掌外沿。
同时左腿弓,右脚蹬碾,成左弓步,单鞭式。
二:右进步搬拦捶方向:正东1:左脚尖外摆2:身体稍左转,提右腿上步,同时右手变拳,由左臂内搬出,右脚跟落地时,右拳搬砸,3:重心移到右腿,踏实之后,左掌前推,右拳后拉至腰间,身体稍右转,提左脚至右脚内侧4:出左脚,要脚跟先着地,再弓步冲拳,此时左弓步,左掌立于右拳侧。
三:左进步搬拦捶方向:正东1:左脚尖稍外摆,重心还是左腿上2:右拳变掌,稍后带,左手变拳,带至腰间3:上右脚成右弓步冲拳,同时右掌收于左臂内侧。
四:右云手1: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内扣2:右拳变掌,向左画弧,走上弧。
右掌稍上带,然后由右向左走下弧,同24云手式。
身体面北3:两手云手至左侧时,收提右脚活步,4:右脚横向正南落脚开步,脚尖外摆,身体右转。
踏实之后,向右云手五:左云手1:两手云至右侧身体转向南时,提左腿,正东开步,2:落左脚,两手上动不停,继续向左云六:左搂膝拗步方向:正东1:上右脚踏实,脚尖外摆,踏实,两手继续平云2:左掌搂手,右手走下弧右带3:右手摆掌,左手搂到右侧,提左腿,前落之后,屈右臂遮耳,左按掌4:做左弓步搂推七:撇身捶方向:正东1:重心后移,退左脚2:右手立圆绕拳至腹前,左掌由下到上拦回3:后落左脚,右脚虚步,全脚掌着地,右拳撇打砸拳,左掌按于左腰前4:左脚上步,左弓步推左掌,右拳收于腰间八:左倒撵猴方向:正东1:重心后移,右拳打开变掌,向右后打开2:左脚后退步,右脚尖碾转,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前推左手后捋于腰间。
练习杨氏太极拳(老六路)行拳架势之“开合任自由”
练习杨氏太极拳(老六路)行拳架势之“开合任自由”“开与合是太极拳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开合任自由,练拳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
这是太极拳的基础功,无此,不能把拳练好。
开合问题包括内气的开合、外形的开合及二者的关系。
”1. 内气开:意气放松,从中心向四周舒散,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气遍全身。
如同石子投入水中,水纹向四周扩散。
开不是平面开、直线开,而是松沉直竖,从中向上、下、左、右立体的开,从球心向球皮开,是圆球的扩大。
开,放松,从中心舒散。
中心即自己的柱子。
头顶悬,松腰膝,垂尾闾。
意气从胸口到肩、肘、腕、手舒散。
不能追,不是伸手。
开,不是开手臂,而是手臂不动,开内气。
必须全身都放松、自然。
这样意气才能舒散出去。
开是散,不是聚,不是涨、撑,而是内气舒散,外形不动也能开。
开不是向外输送劲,不是把劲传送到手心、脚心,而是向四周舒散意气,形成气球,气遍全身。
开要开得合适,不能过,不能散出了圈。
散出了圈、过了就要“伤”。
不能开中开。
2. 内气合:是收回、复原的意思。
心气一放松,什么都没有了,就合了。
合,不是聚,不能缩、憋、懈,而是气松下来,恢复自然状态。
胸际满着(意气),则合不了。
3. 开与合的关系:有开就必有合,这是自然的。
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开合任自由,开合不是固定的。
想开即开,想合即合,随时可以开合。
开合忽隐忽现,不能长时间开着或合着。
有开有合,一开随即合。
开要开得舒服自然,合也要合得舒服自然。
4. 盘架子时,每个姿势都认真按这样的方法去练,可以收到较好的效益。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
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大家知道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杨式太极拳内功如何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式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一、瑞狮揉球式太极由无极而生,而无极为先天一气。
杨式太极拳在练习揉球式行功之时,心阳之气降,肾之阴气升,恍惚之中无极而生太极之象。
二、霸王举鼎式霸王举鼎式为太极内功之练劲调气吐纳之功,势法开合阔展具龙虎之象。
行功之时外掤、上举、下按显而易见,呼吸吐纳之功隐于其中。
三、青象吸真式青象吸真式为太极内功打通任督气通大小周天之功法,其形似青象吸水,外借其形,内助真气,通达背部三关,行大周天之功。
四、神龙回首式神龙回首式为太极内功之练气通脉之功(主练带脉之气),其形似神龙游空,盘旋往复,足之外碾、身之盘转身势曲折如龙,形曲而力直,气劲如旋球,束展之劲尽在其中。
五、锦鲤戏水式青龙戏水为太极内功之培元固本之功,其势如锦鲤翻波,左右摇晃,实质内练命门之火、两肾之水,练真阴真阳,水火相济之功。
练杨氏太极拳如何做到全身放松1、思想人静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
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内练一口气”),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屏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
2、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
意是一身的统纲。
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
”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
3、顺应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阴阳相和一切动作都应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动”,而非故意做作。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次序
学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功夫地次序,分为三步:即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严格说来,这三步功夫,幷不能截然分开.但强调先练肢体地柔顺,次练内气地充盈,后练神经地宁静.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入静,是十分有理有利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初学太极拳,在跟明师学会了拳架之后,即应努力刻苦练功,称为盘架子.通过每天地盘架子,从慢、匀、轻、节节贯串中,去求得自身松柔程度地不断增加.其中慢较易,匀极难,细心地学者,大约都能对这两项加以重视.唯有"轻"(指用力小)与节节贯串两项,与生活中用力地习惯,矛盾很大,最易被人忽视,或者认识极为肤浅,做得极为粗糙,不精不细.这是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而依然拳味不对、进步不大地重要原因之一.须知轻是松柔地前因,不轻就永远没有走向松柔地可能,而松柔正是太极拳地灵魂.节节贯串必须从中脉开始,是依先后次序打通各个关节地极为重要地有效措施.轻与节节贯串是渡到松柔那个彼岸地渡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极拳很重视全身地完整性,即拳谱上要求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与"内外相合"就是为了这一目地而提出地口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学拳架子地时候,一手一式都应首先做到上下相随.不是上面手在动,下面脚也在动,就叫上下相随,而是每一式手脚都应同时开始动,也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地终点.此外,如转腰、沉气、开裆、弓步等等,都应在此同一瞬间,配合得恰到好处.粗看容易,因为太极拳要求细致精确,其实就相当困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未得真传、或者粗心地学者,每易脚下地弓步先成,手上地定点后到,或者开裆不足,这就是未能做到上下相随;也即是不完整.象这样练下去,就不会取得技击功夫上地成果,到推手时,必然化劲化不好,发劲也发不出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至于内外相合,要在一趟拳架已学完,上下相随已基本上做到之后,再来留意.大体说来,就是从身体地正中线开始,用思想引导,依先后次序,运动各关节,做到节节贯串,动作内收、蓄劲时,要将心意都随之收回至极小;动作外开、沉气发劲时,心意也要与之相随放大至无穷大.手、脚、身地运动,要作有带动周围地空气至若干距离之意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练太极拳很强调运用想象力,说起来抽象,其实很有道理,这就是由精神到物质.久练就能收到与众不同地气魄雄浑地效果,将太极拳从技术上升到艺术地境界中去.雅轩老师地拳架,神态即含蓄蕴藉,又透露出无尽地潜能,即浑厚沉着,又到了神气飘逸地境界.看他地拳照,就是一种艺术美地享受.其实也就因为他地想象力发挥得比我们更为细致丰富地缘故,将拳理全都落实到拳架上去了地结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述是练全身完整地具体措施,学杨式太极拳者,望勿等闲视之.拳架既已渐熟,肢体已渐柔顺,一手一式,已不必再费心思去记忆动作.由于动作缓慢,呼吸就自然深长,按雅轩老师传杨式太极拳,有一百一十五次深呼吸,这就是气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说到气功,不少人认为很有点神秘色彩,这是受了武侠小说地影响,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气功、就是练气地功夫,也就是练呼吸地功夫.太极拳虽是武术,但武术文练,斯文优雅,动作缓慢,呼吸深长,所以太极拳是天然地气功,是以练武为主而又兼练了气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只要拳架地规格正确了,动作熟练了,练气是极自然地事.雅轩老师晚年不主张用呼吸硬性去配合动作,呼吸自然会去与动作配合,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样地自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地人主张一手一式去配合,初学时由于每人练拳地速度不同,体质地强弱也不一样,呼吸地长短,自然会有差别.硬性去配合呼吸,好比多背了一个包袱,反而使一趟拳练得很不自然,容易顾此失彼,不如听其自然,于身体更为有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喜欢推手,研究技击地人,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也是极自然地事.有个别拳师把动作配合呼吸说得神乎其神,看成是不传之谜,故弄玄虚.或者认为配合好了,就可以产生异想天开地效果,都不过是欺人之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功夫练到这一步,因为内气充盈、五脏六腑受到地锻炼多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地效果,最为明显.到此阶段,应该加练推手,学习听劲.随时随地都有一种轻松愉快地感觉.练拳地兴趣,也会更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也会运用太极拳地原理了.例如:走路可以轻快而不累,工作可以精神旺盛而不易疲倦,在各种劳动中,都懂得省力而效果良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练气地阶段中,当然也还在继续练体,在太极拳功夫中,是通过盘架子这一基本功,来逐步追求它地各种成就,不存在只练气不练体地问题.不论练体、练气、以及以后地练神(动中求静),都是通过盘架子来达到地.但事实上,功夫虽分为三步,既不能明显地分开,每一步也没有止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随着各人思想认识上,或练功时想象力侧重点地不同,就会在不同地某些方面,取得不同地成就.这既是各个名家各有优点地理由,推而广之,也是太极拳各种流派所以形成地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至于练神,则是更高地阶段了.到此阶段,体已柔,气已充,大多只注重精神地涵养,静境地追求了.体力地消耗更少,精力地积聚更多,身体更健康,只在追求技击功夫上地虚无变化了.技击功夫已成高手,推手则已到了化劲人不知、发劲人不觉地神妙境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雅轩老师晚年地功夫,真是神妙莫测,与他推手,仅觉微触其皮肤而已,完全到了捕风捉影、虚空无物地境界.名为推手,实已无手可推,只要你一出手,就站立不稳,两脚不听使唤了,总得受他指挥,喊你东就东,要你西就西,你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前进不行,后退也不行,有力无处使,两手毫无用处了,只觉如蛛网缠缚,全身不得劲,精神恍惚,六神无主,东倒西歪,同时又觉得他有很多手,自己到处都在挨打.旧小说上常说,"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这种时候,实际上是连招架之功也不可能有地,自己地一切想法,统统无用了.他发劲充实,冷快绝伦、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如坠悬崖,惊慌万状,顷刻汗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水平地推手,开始总要互相找劲,要走化好几圈之后,才可能将对方打出去,而且每每动作地形迹大,知道是怎样打地.假设推手一刻钟,能有一两次发劲,打得较为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就算是行家了.可雅轩老师不是这样,在一刻钟之内,他可以接二连三地将你打出去二、三十次,而且次次打得干脆、打得准确、打得精彩,真妙不可言!更妙地是真地到了"打人不现形"地程度,只觉身上有重力一撞,如触电一样,就飞出去倒在他地大床上了,起来之后,感到惶惑地是,不知他是怎样打地,没有看见他是怎样打地,但自己刚才确是又挨过了,事后不论怎样回忆,也还是回忆不起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说:"高手出手难见,不是假话地.刚才是在推手地接触中打你出去地,我也可以不先接触,一样打你出去,你保护好!"我以"云手"快速护于身前,还是被打出去倒在他地大床上了.起来之后,依然和刚才一样,只是更为惶惑了:"我明明将自己保护得很好呀"!两只手竟一点也没有起到作用,不知从哪一个空隙打进来了,根本没有看见他打我地动作,只见他右手还松松地握着拳头,想必是用这拳头打地了.最后,他说:"这才是杨式太极拳地发劲,可很多人智能差,学不到手.所以拳谱上才说:"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说"先师不肯妄传,非徒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凡是和他推过手地,莫不称之为难得地高手,叹为观止.当很多人还在对太极拳地技击作用发生疑惑地时候,在目前很多人推手还是在斗力地情况下,在有地人著书立说都在宣传"纯柔无刚、难当强敌"地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位主张"要大松大软"地杨派名家李雅轩老师所达到地成就,就能够振聋发聩,从而促使更多地尚力地"太极拳家"回头.确信以柔克刚地方法,才是正道,它绝非夸大之词,更不是假话.只要在理论上扫除那些前进道路上地疑惑论和错误地偏见,太极拳才会有光明地未来.至少才可以使更多地人,对太极拳重新产生美好地向往,从而滋生出新地钻研地动力.我确信,后人定将胜过前贤.但愿那一天早些到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见到雅轩老师所取得地成就,我们才知道太极拳地真正可爱.说太极拳是我们地国宝,是一点也不过分地.可惜,在他生前推手和一些打斗地场面,未能摄成电影,生动地记录下来,留传后世,这实在是国家地损失,无法弥补了.拳师一死,人拳两亡!空留磋叹,使后人景仰不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述练体、练气和练神地三步功夫,其实也就是拳谱上说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三个阶段.不过说法不同,只是更明白易懂而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
传统杨式太极拳杨式老六路太极拳书动作路线图所在位置:杨式内功老六路太极拳三步功法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很深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建身和养生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健康等益处。
早已被国内外的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公认。
另外在太极拳推手技击方面,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还不知内详,它是以修炼人体的第二系统的内在潜能为主,来达到建身和技击的双重目的。
尤其是在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方面,必须要有太极内功。
如果没有内功就不是太极拳而是肢体运动的体操。
太极拳第一系统的训练是身体和外形的训练,第二系统的训练才是练太极内功叫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个境界。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第一步功法是以身变手,也就是要练习“腰功“。
练精化气的过程,练腰不是裤腰带所勒之处,而是要求练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处的两块肌肉。
通过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又可扩展丹田气势,按照中医理论来讲,腰为肾之腑,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所在。
肾脏是人体生命之根源。
对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两肾相交之间叫做“命门火“。
命门火的旺与不旺,就直接影响到男女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与男子的精室,女子的胞宫有关)。
还有人体的70%都是水,要靠肾脏来调解,水液代谢量的多与少有肾主一身之水的说法。
肾脏的精气充足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说:肾脏的盛于衰是人体生,老,病,死最基本的内在根源。
第二步功法是以气变手,要练丹田元气,也就是练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
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阳沉垂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
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
天元之气是日,月,星。
互相作用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
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
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元气乃先天之气,后天所补,发源于肾,积于丹田,而布于周身,是内在之气,不是呼吸之气。
太极老六路练法
xx老六路练法作者是卢志明的弟子,卢志明师是汪永泉先生晚年所传弟子。
太极乃无极而生欲得太极先求无极.无极是混圆一体不分阴阳.在练太极拳当中是指先练出整劲,进一步再将整劲练活.内劲的基础劲是人身的筋产生的劲,筋的劲有感知,有弹力.先谈练筋劲的方法,站步要双脚踩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对角,前脚竖直.后脚与前脚方向45度撇开肩与胯平面向前双手平扶胸前,前后移动弓步尽量拉开,向前时后胯尽量放松初期阶段要尽量不使肌肉的劲来完成动作.前后运动过程不许起伏,往后移动身体随退随左转不超过45度.身手做摇磨状,既练腰胯平移又炼旋转,动作中腿不许蹬劲,只求伸展开,踩四方步可支撑八面来力全身感觉要一体一动整动,人的;感觉;是内家拳;意;的初步;要尽量少使肌肉力气来完成动作,这样如此练习以后便能练松以上介绍的方法应该是老六路三道气圈的基础!!也是整合身体比较好的训练方法。
一句话,是真东西!谢谢太极,无极,八卦,五行在内家拳练习中所指含义绝非与道家易学有直接关系在内家拳练习中是指拳学修练过程中寓义.整个练功过程中的规律在练劲过程中是指各种劲的成份与练法,在练体过程中是指以气血贯通人身奇经脉八条及十二条正经.练内功初级阶段是;易筋;为练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指感觉.中级阶段是;易骨;为蓄养阶段,意的本质是感觉与意向结合,高级阶段是;洗髓;为涵养阶段是以神意合一的感觉融身体动作为一体,再谈基本功的练法,站步与前面叙述一样以左式为例。
以左手掌心扶贴左腰肾处肩,臂,肘腕均不许用肌肉劲,尽量放松不使劲,右胳膊从肩到手要绝对放松不许使劲从后掌心向前撩抛抡甩,向后抡甩时手心随身后移转腕向后。
臂抡立圆配合身做前后移动,身向后移动时动转角度不超过45度。
向前移动时在重心仍在后位将身形转正再向前移动。
最关键是后胯关节尽力放松,原则是不使劲。
此动是以身体前后平移加旋转带动肩臂手抡动,立身要中正,中正不谨指身直也是指肩,腰,胯向正方向。
含胸是在推手时运用,拔背是指将脊椎上下拉直,上至头顶下至尾闾一线贯穿。
内功解秘:杨式太极拳老六路_龝實
内功解秘:杨式太极拳老六路_龝實摘录(李和生著)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是杨健侯在杨家内部传承的传统套路,更能体现杨式太极拳的独特风范。
杨式太极拳每招每式都要坚持先运内气,而后动形即运而后动。
运而知,动而觉,形成内外协调的动作。
每招每式上下相互照应,手随身动、步随身换,上下一体,四肢配合、一线串成,仍然是强调一个“整”字。
练起拳来,动静咸宜,以静代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正如杨禹廷所说:“上下一条线,头上虚灵顶,脚下阴阳变,中有腰胯领,两手松空转。
”当套路记熟以后,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虚实上。
分虚实首先是两脚的虚实,只有脚上分虚实,整身才能虚实清楚。
左脚虚,右脚实。
同样左脚实,右脚则虚。
与此相关的上肢也虚实变化,左手虚,右手则实,反之亦然。
当然实也不是一下子扎死,虚也不是完全无意,虚实是渐变的,阴极则生阳,阳极则生阴,阴阳相济虚实分明,才能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气顺劲整才能练出太极内功。
否则,虚实不分,就是双重,就是水火不容,落入旁门,离道远矣!练拳所要求的缓、慢、圆、匀,或体用兼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是任何流派都要求的,毫不例外。
真正能松通者,一代人出不了几个人,能出者可谓凤毛麟角。
太极拳的修炼方式要求修炼者全不用力,而是在“用意不用力”的行功走架中,找大松、大软的感受,找的气势,找神明的感应,找莫测的变化。
太极拳“就是因为松松软软的,打出来的劲才非常大呢”!松,要松得一丝都不能承受外力,即“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松到没有一丝杂念,盘拳如梦游一般。
新改编的各式拳种套路忽视了太极拳的本质要求——松、软、柔、韧,而突出了踢得高,拍得响,下式深等外在动作。
从而给教拳和学拳的人造成误导,以为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推手比赛,基本上处于误区状态。
从有史以来的推手、散手比赛活动,主要表现为较力,是拼体力的“旁门”、“左道”,当然也就不可能给太极拳的群众活动提供榜样、典范。
相反,则是误导。
太极拳在行功走架中,要遵循“先在心,后在身”的原则,即“意气君来,骨肉臣”,练“太极松功”也是如此。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及行拳口令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及行拳口令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简述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基本特点是:自然、柔和、优美,因而使人在运动中感到舒适。
练拳时,要着意体现松、稳、慢、匀的运动特色,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内气,达到松、散、通、空。
身形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中正安舒、沉肩坠肘、腕手相连、松腰松胯、十字抓地、脚踏实地、五点四段、外三合等。
内功就是指:练神、意、气、使三者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有“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力、内三合、内外相合。
构成内功劲法的具体内容有(一)内气,(二)内劲(三)劲源,(四)身中垂直线,(五)三道气圈,(六)身如古钟,(七)三关,(八)两足之间的着意点,(九)眼神。
架势有养生和技击之分。
养身架特点和要求是舒适,得意,大方。
应注意,第一:身形要自然调直,不偏不倚。
第二:全身放松。
第三:内外相合。
第四:开合适度。
技击架要求把内劲通出手外,称为功夫出手,意想在影响虚拟的对手。
要学会散放内劲。
如:手势要由中心出发,并且做到内劲通出手外一至三尺,然后还能将意气顺着原路收回,机动灵活地变换姿势。
养生与技击架任何时候都存在姿势和内气一开一合的相互交替。
在一开一合中凝聚着太极拳的特殊功夫。
十三个基本架势、既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统称太极十三式。
练习杨式太极拳成功者,一般要经历七个进展阶段。
(一)打基础、(二)内外相合、(三)上下相随、(四)拆架子又分养生与技击方面、(五)拆手、(六)分劲、(七)入化境。
练习揉手的目的是为了校正练习者对拳术理论不正确的理解,发现并纠正学习拳架时的不正确练法,以及不正确的揉手方法,避免出现偏差和走入歧途。
要使揉手正确的发展,应注意三点,(一)学习揉手必须明了太极揉手的含义和内容,不能掺杂外加拳对打的手法。
(二)揉手是拳架的应用,拳架是揉手的基础。
在拳架中一招一式都是养身和技击之法。
揉手的奥妙不仅仅在技击方面,其中包含着更好的养身之道。
杨氏老六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第一路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左右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左搂膝拗步9、上步搬拦捶11、如封似闭12、十字手第二路12、抱虎归山13、上步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臂23、翻身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第三路27、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右分脚31、左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小七星捶38、右蹬脚39、左打虎式40、右打虎式41、右蹬脚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杨式太极拳(老六路)44、转身右蹬脚45、进步搬拦捶46、如封似闭47、十字手第四路48、抱虎归山49、上步揽雀尾50、斜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上步揽雀尾53、单鞭54、玉女穿梭(四斜角)55、上步揽雀尾56、单鞭第五路57、云手58、单鞭59、下式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撵猴62、斜飞式63、提手上势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66、海底针67、扇通臂68、翻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70、上步揽雀尾71、单鞭第六路72、云手73、单鞭74、高探马75、白蛇吐信76、转身单摆莲77、进步指裆捶78、上步揽雀尾79、单鞭80、下式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双摆莲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拦捶86、如封似闭87、十字手88、合太极。
杨氏老六路的一些心法
杨氏老六路的一些心法杨氏老六路是非常著名的杨氏太极拳套路与功法,是杨氏公开的母拳。
*我们所传授的杨式太极拳,因为它轻松自在,又不会有运动伤害,随着练习,境界,层次不断提升,比较不会碰到瓶颈,可以一辈子练习。
理解,体会,应用桩步,而不要站死桩,架构很重要,应用及气势更重要,要灵活去应用桩步,而不要被桩步把你钉死。
*揉手时要先相互体会三才,六合势,球碰壁,钱投鼓劲法,胯圈,肩圈,肘圈的应用,腰圈当后援,这些基础的意气应用,身体架构要注意四正,八柱有没有正确,腰内劲,脊内劲要相合,滚,错,折,磨,搓劲也要多练,这是揉手基本功法,也是救命手法,先单练,再混合应用。
*别走化,先守规矩好好练再说,心中十字是基础,也是练己身的平准,所谓立身中正,练到程度当然要放空,但是在放空前,十字要移到身前应用,可以扩大,缩小,分散,集中,前移,后退,错位,消失等,但是我只管一个,而且只顾一方,灵活运用,刚练时管两个容易分心,等程度高时随便你,你高兴都可以。
*我们在盘架子时,保持平准,随时在松,散,通,空的条件下,谨守起始,运行,终点,变换的原则,定,静中,轻松自在的打拳,动中求静,静犹动,揉手时也是如此。
所谓三道气圈,是肩圈,腰圈,胯圈,是汪师爷晚年所传老六路的基本功法之一,从起式,到收式总共89式,每一式都以三道气圈为基础,衍生出三连及六断架,结合肘圈,立圈,平圈,斜圈,大立圈,大平圈,大斜圈,应用开合相寓,方圆相生,正隅相化,曲直相求,快慢相匀,两膊相系,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等原理,构成一个立体的太极拳架构及思维,这三道气圈是意念及气势所构成,随着正确的练习,会逐渐巧妙,只有舍弃力气,意气才能越来越强,所谓意气之功,它是结合内外气所成,只有内气,第一,容易损耗,第二,容易被对方察觉,第三,太渺小了,等练达一定程度,自然与天地相结合,轻松自在,无我无为,也才能称为真正的太极拳,三道气圈是基本功法,一定要结合很多东西,相辅相成,随时可以出现,随时可以消失,分散,旋转,变化,没人指导,没练过,没接触过很多人会说很玄,我以前没练好,不好用,随着练习时间,应用,现在比较会用,也比较实用,希望能有时间更深入的练习,也希望碰到各派顶尖的高手,做善意的交流,增加经验,学习人家优点,能用得更巧妙,武术是个大家庭,每个门派都有优点,都有高手,都值得我们敬重跟学习*走化是不得已的,生命有危险,当然要走化,但是先别练走化,先练空化,杨家所谓化而不走,化即是发,化得好,发的契机就已经出现,虽然空化是高阶的东西,但是我认为应该先练空化,走化是不得已的,有人说,因为我身体壮,有本钱,不用走化,但是我跟人交流这几十年来的经验,应该先练空化,用得好不好,会不会用没关系,但是练杨式太极拳应该有正确的观念,立体的分散到身外,往空处分散,或是化一半,留一半还给对方。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练习:意气为君,骨肉为臣让传统武术文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后援之力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属于内家拳——注重内功。
要学好、练好太极拳,需要紧紧抓住它的内家拳的属性,深入领会并贯彻始终。
练习太极拳的要求,是把本身的神、意、气化合归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轻灵圆活之劲儿。
这种劲儿以气、意混之为主。
它的本质是气,对它的要求是空、虚、散,而不是集聚的。
这就是太极内劲,又叫做先天劲儿。
练拳主要是练神、意、气内功是神、意、气的化合。
神、意、气是结合在一起的,神到、意到、气到。
眼神到,意气就到。
神集中的地方,意气也集中到那里。
盘架子是神、意、气的运行。
明了这点,才知道应该如何盘架子。
神、意、气走虚。
神、指精神神为帅。
练拳要提起精神,精神不能萎靡不振。
精神要集中,不能涣散,但也不能过。
要神舒,要心情放松,不能紧张。
神体现在眼神上:神聚于眼,目光四射,炯炯有神,威而不猛。
眼睛一般平视,眼神要与动作主要手的方向保持一致。
眼神不能注视、凝视,只是“瞧着点儿”。
眼神不到位而动,谓之妄动。
意,指意念意念要集中,不能涣散。
专心致志练拳,不想其他。
意念要集中专一。
但不要意注丹田,要悟空。
对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意念重,否则想哪里,哪里就僵滞。
一想就够,多想就过,过犹不及。
意念要真。
意念不能过重,过重则滞。
又有意,又无意,有意无意之间是真意。
用意不用力,用意则通;用力则意气受阻,不通。
气、指内气、元气、先天之气,不是指空气要培养内气,使内气充实。
松、散、圆能涵养内气。
意、气运行要舒缓自如,通畅顺达。
不能憋,要找出路舒散。
意气运行要连绵不断,不能骤停、中断。
意、气从中心向四周立体扩散:松、散、圆形成气球。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形体动作第一路1.起式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式5.白鹤亮翅6.左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左右左搂膝拗步9.手挥琵琶10.左搂膝拗步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第二路14.抱虎归山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五个)17.斜飞式18.提手上式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背23.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第三路27.云手(七次)28.单鞭29.高探马30.右分脚31.左分脚32.转身左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36.进步搬拦捶37.小七星捶38.右蹬脚39.左打虎式40.右打虎式41.右蹬脚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44.转身右蹬脚45.进步搬拦锤46.如风似闭47.十字手第四路48.抱虎归山49.斜单鞭50.左野马分鬃51.右野马分鬃52.左野马分鬃53.上步揽雀尾54.单鞭55.玉女穿梭56.上步揽雀尾57.单鞭第五路58.云手(七次)59.单鞭下式60.左右金鸡独立61.倒撵猴(五次)62.斜飞式63.提手上式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66.海底针67.扇通背68.翻身撇身锤69.进步搬拦锤70.上步揽雀尾71.单鞭第六路72.云手(七次)73.单鞭74.高探马75.白蛇吐信76.转身单摆莲77.进步指裆锤78.上步揽雀尾79.单鞭80.下式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双摆莲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拦锤86.如风似闭87.十字手88.合太极。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修炼要诀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修炼要诀无”的运用意气原则方法应互参。
老六路的内功理法内容的理解肘沉腰圈有利于周身齐动,以免脆弱的腰直接迎敌。
祝大彤亦认为一般杨式太极拳一味注意以腰带动肢体,很容易将腰暴露在一线,危险。
故老六路大部分动作是肘沉腰圈、肘领腰转,是很合理的。
三关长、领、竖、撤:有利于体会在运动中身体的重心轻度变化,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也有利于由己及人,培养听劲。
中心垂直线:是用于平移(平送腰胯)或幅度不大的转动及作为内气上极而下或下极而上的运行路线;钟锤之旋摆、晃荡是练短促劲与往返折叠劲。
十字中心:老六路练功重点是十字中心,亦即中丹田,以练心劲。
傅钟文85式以下丹田为主,以练腰腿。
其“节节贯串”是以气路为主,非如85式以形体骨节为主。
三道气圈:肩、肘、腕(下按时)与肩、腰、胯圈相对应。
培养气圈是为了扩大身体与外界的接触,有利于听劲、反弹及试探引诱,还能达到膨胀横散内气的目的。
另外三圈为钟的外围,有利于培养整劲。
五点四段:重点是防止重心突出形外,变化不灵活而为人所乘。
以上意气内容都含有使周身如同一体(古钟),有利于培养整劲;并于其中体会整体中各部分变化与平衡,有利于保持重心稳定,日久由己及彼,有利于听对手劲等作用。
呼吸的问题太极拳作为道家一种辅助静功的修炼,有人根据气功三调原则,硬性规定某个动作应配合呼,某个配合吸,认为这是调息,其执着于形体上的后天呼吸,而非以神御形,与太极拳“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境界相左。
殊不知“形神合一”便是上乘丹法。
故《太极拳论要解》中指出:“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以呼吸之气而非内气来催姿势,易引起身晃及气机失调,落于下乘。
老六路走架及揉手过程中要做到不大气喘、不大汗出为适度。
套路及揉手太极拳是以防守反击为主,以弱胜强。
技击时要求极轻灵,故不需大步。
步大则滞。
练此老六路模仿实作,不讲究大步低架,故曰活桩。
使练套路与练揉手的风格得以衔接一贯,这足以说明有些拳家认为的“套路无用论”及体用脱离是错误的。
李和生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李和生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李和生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2011-08-15 15:46最近在研习李和生大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颇有心得和领悟。
一是套路练习,一是推手功法。
套路练习,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练习由腰部发劲,一年时间。
第二阶段,练习由腹部丹田发劲,一年时间。
第三阶段,练习由意念发劲,一年时间。
通过三年时间的练拳,大师认为可以初见成效,这与通常所说的“太极十年不出门”见效快了不少。
第一年,练习由腰部发劲。
举例来说,“揽雀尾”,右手“掤”时,右腰为劲源(结合尾闾穴),右手为劲端,右腰将右手带起来,往右手送劲。
转为“捋”时,右手向下,左手往上,同时由右腰将右手的劲力缓缓收回腰间(结合印堂穴),由左腰缓缓向左手的劲端送劲。
“挤”时,由背部夹脊穴往前送,仿佛一根木桩捅向对方。
“按”时,双手不动,腰部送劲,看似身子未动,其实劲力无穷。
他说,练拳时要注意三道防线。
第一道是手和脚。
练拳时要求注意自己对侧的手和脚相对应,即右手与左脚,左手与右脚相对应。
手心的劳宫穴与脚底的涌泉穴用意念相合,“手心永远想着脚心”,“手心带着脚心走”。
如搂膝拗步,伸出去的手要与另一侧的脚心合一下。
第二道是肘与膝,第三道是肩与胯。
大师说,与对方交手,应该把对方控制在第一道防线,遇到对方强力,不能将手缩回,缩回就一败涂地了。
这时缩回的应是你的劲源,用腰把手上的力量收回,手还是放在原处,但自己手上的力量空了,对手就扑空,打不到你。
待对手的强力落空,你就可以再由腰部将收回的劲力发出,通过劲端的手臂和手指,将对方推出或推倒。
第二、第三阶段也是如此,分别由丹田、意念发劲,即丹田或意念作为劲源。
而不是每个动作只动手和脚,发劲时不是靠手上,手是基本不动的,由劲源发出,才能源源不断,更有威力。
太极拳要求去除自身原有的习惯使用的拙力,要求全身松透,“一分松,一分功”。
谁都知道练太极拳要全身放松,但具体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放松?放松后如何发力?学习和理解了大师的劲源一说,才知道松的是劲端,力量应该从劲源发出,练太极拳应练好劲源,才是关键,才是太极拳的功力所在。
杨式太极拳 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第四章太极桩功――无极桩一.无极桩功诀阐秘(一)姿势规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
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两眼平视,下颏微收。
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
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二)虚静守一1.意念放松调节。
神经、肌肉放松,骨节对应拔开,气通各节,节节贯穿。
次序为:上肢: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下肢:脚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躯干: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腰椎松开-尾椎松开。
头部:玉枕、百会、下颏微收,颈椎一节一节松开。
调息:吸气意念至命门,呼气意念至肚脐。
此为一息,共做三息。
自然呼吸:任肌肉自然反博,任内气在体内自然流动,气畅经络自通,自上下通,自左右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归法自然,百病清除,身体健康。
2.功诀:骨节一松气自通,周天一转暧融融。
人言我呆我即呆,缚虎擒龙我为公。
3.行功经义:放松意念调整后,静息三分钟;默念功诀,接受宇宙大智慧人子信息,定中自然,一心不乱;天之“百会”,地之“涌泉”,人之“璇玑”三才合一,功进速矣。
4.行功禁忌:首先,思想上忌“贪、嗔、痴”;其次,饮食上禁用辛辣食物;其三,时间以太阳初升为宜,其他则为功力辅助;其四,对父母孝心恒持,使祖上信息扶持。
(三)无极桩意念导引的医疗作用无极桩针对具体病情、意念或内视有关穴位,进行体内阴阳调配。
循阴阳,遵五行,蹈八卦,衍生克之理,使人体生理之机制达于优化,从而治病强身――无极桩的观想法,有病治病,无病长功。
十八丹田观想法(感应神通法)人体有十八丹田,意守或观视某一丹田,并观想放松,将治疗与之相关区域的病症。
观想部位有一光亮,或日、或月、或一能量团,放射光芒。
初步功能:凡近距离的人和物,我默然之中明之,其信息的变化,他不知我,我已知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
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
不言而喻。
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
这里可简要说之。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
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
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
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
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
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
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
诸子百家无所不包。
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诛玑,句句拳决。
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
“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二、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关于杨式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内功训练的理由方面,我们在前边其它各章中,已经有所论述。
特别是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围绕要不要松,怎样放松的问题上都和修练内功有密的联系。
首先,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必须以内功修练为宗旨。
从神、意、气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练腿脚功夫的外家拳路。
其次,从近百年的杨家太极拳的发展实践中看,自杨露禅宗师始,到杨澄甫把杨式太极拳推向全国都是以内功取人,以内功服人,不掺杂任何与内功无关的任何招术。
因此,才派生出吴、武、孙式内功太极拳,把内功太极拳推向高峰,成为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象征的武术。
离开内功,就不是太极拳。
再次,从杨式传承下来的“老六路”的套路来看,它保持着杨露禅宗师及其所传弟子们的遗风,它走内不显外,、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上下相随、符合阴阳之道。
先师朱怀远说:“老六路是健候宗师教家里的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的总则。
阴、阳修练。
阴指内功修练,阳指形体呈现,内外结合方为太极,”第四,就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看,都有偏离散内功的现象,有异化的趋势,应引起拳家们的重视,为使内功不失传,使国之奇葩、瑰宝、国魂不失色,不丢魂,也应大声疾呼:要强化太极内功的训练!三、如何练好太极内功有关太极拳的书笈很多,都谈到内功,但内功是什么?乃至如何才能练好内功?却没人说得清楚。
在朱怀远等恩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不分寒署日夜耕耘,可谓“十年盘一拳,十年练一功”,始得太极内功而顿悟。
结合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并吸取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乘功法,总结出太极拳内功修练的三乘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并提出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的练功目标。
俗语常言:“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我个人的体会、只要思想入道,通过三步练功法的入“拳道”的阶梯,可在三、五年内步入太极殿堂。
(一)、第一步功法——“以身变手”道家在炼丹过程中有“百日筑基”三年而成丹的说法。
杨式太极拳在修练过程中的“以身变手”也是“筑基功”。
在“筑基功”中,主要是以练“腰功”为主,时间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里指的“腰”,不是裤带勒之处,而是腰肌上部两个肾脏外边的两块肌肉。
通过对它的锻炼,强化肾脏功能,同时还可护展丹田气势(这是二步功所在锻炼的问题)。
有关练腰的问题,在古典拳谱中有许多论述如:在《拳论》中有“主宰于腰”;《十三势歌》里有“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在《十三势行动心解》中有“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这都说明,“腰功”在练拳中的重要性。
近代一些太极拳著作中,也或多或少的谈到了“腰”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都没有提出如何练腰。
前辈们在如何传授拳法拳功时说:“进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口授什么?拳架练熟以后,第一步就是口授“腰功”。
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把腰练出来,使内劲通过腰轴的旋转,似离心力的传导而贯注于四端,形于手指。
这样才能下真正起到恰似车轮的作用,把“腰功”贯穿到练拳和推手当中,效果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在练拳、推手中以腰为枢纽,不想手浑身都是手。
练“以身变手”功法时要:“不想手、意念腰上手”。
关于如何练腰,本书专有一章详细论述。
(二)、第二步功法——“以气变手”道家的“炼气化神”是合天元、地元、人元、三元生化合一,是炼丹筑基功。
炼丹筑基要以下丹田为炼丹炉。
天为纯阳清轻在上,地为纯阴沉重在下,人与阴阳二气为一体而居中。
天、地、人三者都有其本身元气。
天元之气是日、月、星互相作用的放出来的精华物质为真气。
地元之气是水、火、风生息过程所产生的灵气。
人元之气是精、气、神也可以说是父母遗传给的,赖以生存的元气。
气的含义涉及面很广泛,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体内流动着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营气、卫气等)营气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营气运行于血脉中,也就是血脉中营养之气,它的作用是以血脉为轨道,昼夜不息的运动于周身上下,由表及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以此为营养。
另一种是指脏腑活动的能力。
在人体内各部位都有分布有流动着的精微物质,由于分布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如聚在上焦的叫做“宗气”,宗气,它是饮食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和吸入的自然空气相结合的自然产物。
因其是内在之气与外在之气的综合体,又是贯注于全身之气的起点,故叫“宗气”。
宗气的作用:一是助肺脏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聚在下焦丹田部位的叫做“元气”,元气是人体生化的原动力,它的作用是激发、推动和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元气的存在有赖于后天营养的不断滋养。
宣发在肌肤里的叫做“卫气”。
卫气,是由饮食之精华所化生,它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因其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所以叫做“卫气”,卫气在体内有温养五脏六腑的功能,在外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起闭汗等作用。
因此,人体的脏腑活动,特别是肌表皮肤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卫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太极拳的中层内功是“以气变手”它主要练体内的“元气”,拳架中手的各种活动,都要在“元气”的支配下运动,元气支配多少,四肢活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是。
练中层功夫除盘拳外,还应多练桩功,特别是数种太极抱球桩要多练,多体会只要把“元气”练足了,体内其它气也会盛强。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看,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它实际就是一种生物电磁场。
人体气是有一定规律的,到一定年龄就会发现气虚、气短、气滞——最终气绝。
在中医看来气比血更重要,因为万物生于气,并不生于血,人生病大多为气的阻滞、不畅所致。
中医治病首先要调整气运,和疏导气路,气通畅了,疾病自会痊愈。
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优化内气功能,因此也优化了肺脏呼吸功能。
使人不断地向健康发展。
太极拳要求松、静、轻、柔,打拳像在空气中游泳,从外边看简直是“优美的人体柔术”和“导引艺术”。
练“以气变手”功法时要:“不想手、丹田气运手。
”(三)、第三步功法——“以意变手”道家的“炼神还虚”,神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壮态。
它包括人的感觉、听觉、视觉、动作、思维等一系列的精神活动。
太极拳的第三步内功是“以意变手”。
即练“神”。
人的精神活动与机体的精、气、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精气神充足脏腑机能活动正常,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就旺盛。
反之,机能活动衰退,人的精神就会表现为萎靡不振。
因此,精、气、神可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三者之间又具有相互资生的关系。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
太极拳的第三乘功夫“以意变手”就是训练神经和意念,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其目的是抑制后天的习惯性用力,使身体各部分都要练得虚灵、松静、让先天的无意————无意之意即“元神”发挥作用,把这种潜在的功能激发出来后,太极拳就不仅仅是不用力了,而是由神意气化合生成一种新的物质,我们管它叫“能量流”,这是占绝对压倒优势的内劲,如迅雷不及掩耳,一发即收,令对方惊心动魂,不知所措。
“能量流”是体内神、意、气化合的结果,它以先天神意气为主,经过长期修练而生。
神意气充足,体内五脏六腑,体外四肢百骸活动正常,精神、意识、知觉就旺盛。
“能量流”是在意念的指导下,“无中生有”的,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击中重心。
在推手中,正确的发挥内功“能量流”的作用,它正像近代所采取的定点、定向人工爆破作业一样,叫它什么时候倒,往甚么方向倒,全在我们意念掌握之中。
练“以意变手”时要:“不想手,心意指胯肘、劲源自上手。
”四、太极内功修练的认识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什么定论。
有的说,太极内功即“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上下相随。
”还有的把这些要求与古典的“易”理相联、以太极混圆,阴阳动静、五行生克、八卦周流等理论为内功,提出内意神行、外行内导、劲气合神……总之是内修心意,外练筋骨。
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有一个最突出的矛盾,是都没有解决如何练好太极内功的具体步骤。
所以通过实践,特别是通过对传统套路——《老六路》的传授,概括出如前所论及的《太极内功三步功法》并就与此相关的问题概述如下:(一)、太极拳的“三步功法”,只是修练太极内功的基本的程序,并非是太极内功的全部。
整个太极的修练还应包括:1、内外相合。
即“外三合”和“内三合”及“内外相合”。
“内三和”就是太极拳“三步功法”的内容,通过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修练,拾阶而上,实现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有机结合,即高层次的神、意、气的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