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本科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本科《高等数学》教学大纲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适用学时:160--190学时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我校2000年以来的教学计划而制定的。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为培养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型技术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高中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获得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为学习专业技术和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坚实的数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及熟练的运算能力,特别是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有用之材。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函数、极限、连续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e xx x x x x =+=∞→→)11(lim ,1sin lim 0.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的概念,某些简单函数的n 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罗尔(ROll )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 )中值定理,柯西(Cauchy )中值定理,泰勒(Taylor )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函数单调性,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简单应用.弧微分曲率的概念,曲率半径。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教学大纲
《咼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上、下)2、课程编号:03030001/2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4、总学时/学分:160/105、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6、开课学期:第一、二学期二、课程与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说明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数学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获取数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的地位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现代信息科学中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代数与几何在知识与理论上的有机结合,在思想和方法上的融会贯通。
主要目的是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学时分配表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总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有比较全面、系统认识,能把几何的观点与代数的方法结合起来,“代数为几何提供研究方法,几何为代数提供直观背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向量代数【教学内容】1、向量的线性运算2、向量的共线与共面3、用坐标表示向量4、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方程组5、n维向量空间6、几何空间向量的内积7、几何空间向量的外积8、几何空间向量的混合积【基本要求】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内积、外积、混合积运算;熟悉向量间垂直、共线、共面的条件;会用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内积、外积、混合积运算;用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
难点:向量间垂直、共线、共面的条件。
第二章行列式【教学内容】1、映射与变换2、置换的奇偶性3、矩阵4、行列式的定义理解n阶行列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常见类型的行列式的计算;熟悉克拉默法则。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1. 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大学数学1.2 课程学分:3学分1.3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基础1.4 授课对象:本科生2. 教学目标2.1 理论目标:- 掌握大学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动力。
2.2 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1 数学分析- 数列与级数- 函数与极限- 导数与微分3.2 线性代数- 向量与矩阵运算- 线性方程组与矩阵的秩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3 概率与统计-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相关与回归分析3.4 离散数学- 集合论与函数关系- 布尔代数与逻辑运算 - 图论与组合数学4.1 理论教学- 以讲授为主,辅以示范和演示;-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的意义和推导过程;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和展示等互动活动。
4.2 实践教学- 强调数学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数学建模实验;-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科学研究。
5. 考核方式5.1 平时成绩- 课堂参与和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和实践报告5.2 考试成绩-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5.3 个人或小组项目- 数学建模竞赛- 学术论文或实验报告6. 参考教材6.1 主教材:《大学数学教程》6.2 辅助教材:- 《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概率与数理统计》-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7. 授课团队7.1 主讲教师:XXX(职称)7.2 助教人员:XXX(职称)8. 教学资源支持8.1 实验室设施:配备计算机和数学软件 8.2 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论文文献8.3 在线平台:课程网站和在线学习资源9. 学术诚信9.1 学术规范: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和学院的考试纪律;9.2 作业规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和剽窃;9.3 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参加考试,杜绝违纪现象。
南开大学
第2节
矩阵的运算( 学时) 矩阵的运算(7 学时)
1.2.1 矩阵的加减法。 . . 矩阵的加减法。 同形矩阵, 两个矩阵的和, 两个矩阵的差, 负矩阵, 矩阵加法的基本性质。 1.2.2 矩阵的倍数。 . . 矩阵的倍数。 矩阵的倍数(矩阵与数的乘法,矩阵的数乘) ,数乘运算的基本性质。 1.2.3 矩阵乘法的定义。 . . 矩阵乘法的定义。 两个矩阵乘积,两个矩阵能够相乘的条件。 1.2.4 矩阵乘法的性质。 . . 矩阵乘法的性质。 矩阵乘法的基本性质,单位矩阵。 1.2.5 矩阵的逆。 . . 矩阵的逆。 逆矩阵,逆矩阵的基本性质。 1.2.6 可逆矩阵方程。 . . 可逆矩阵方程。 可逆矩阵方程,可逆矩阵方程的求解。 本节要求掌握矩阵运算的基本法则学会用矩阵的乘法重新解释线性方程组 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和可逆矩阵方程的 解。
lim
sin x = 1, x →0 x
1 lim (1 + ) x = e 。 x →∞ x
计算一些函数或数列的极限,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及其等价的意义,掌握 运用无穷小量等价计算极限的方法,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初步了解极限概 念的应用。
第3节
导数与微分( 学时) 导数与微分(9 学时)
2.3.1 曲线的切线斜率 . . 2.3.2 导数的定义。 . . 导数的定义。 自变量的改变量,函数的改变量,函数的差商(平均变化率) ,函数在某 点可导。 2.3.3 变化率的问题。 . . 变化率的问题。 瞬时变化率,运动速度问题,经济学函数的边际值,经济学函数的边际函 数。 2.3.4 微分的概念。 . . 微分的概念。 微分,微分近似计算公式,可导与可微的关系。 2.3.5 导数与微分的四则运算。 . . 导数与微分的四则运算。 导数与微分的四则运算公式。 2.3.6 复合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 . 复合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复合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的链锁法则。 2.3.7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公式。 . .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公式。 2.3.8 导数的导数——二阶导数。 ——二阶导数 . . 导数的导数——二阶导数。 二阶导数,高阶导数。 2.3.9 *隐函数方程的导数与微分。 . . 隐函数方程的导数与微分。 隐函数方程的导数与微分 2.3.10 *经济学函数的弹性。 经济学函数的弹性。 . . 经济学函数的弹性 相对改变量,平均弹性,弹性。 2.3.11 *微分作近似计算。 微分作近似计算。 . . 微分作近似计算 计算函数值的近似公式。 2.3.12 *二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二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 . 二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偏导数,全微分。 2.3.13 *分段函数的导数。 分段函数的导数。 . . 分段函数的导数
关于南开大学《高等数学》课程安排的方案
关于南开大学《高等数学》课程安排的方案教务处:经过数学院高等数学教学部近一年的努力工作,对全校各类《高等数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通过校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经专家论证,各类别《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已经完成。
并请各单位对与本院(系)有关的公共《高等数学》课程的分类、学时分配方案进行了核准,主管教学领导已签字盖章。
此方案已经各单位认可现报教务处批准,从2003级新生开始实施。
一、物理类课程名称:高等数学(物理类)3-1,3-2,3-3 (总学时280、总学分14)学时分配:3-1 总学时102(讲授68学时,习题34学时),周学时4+2 3-2 总学时102(讲授68学时,习题34学时),周学时4+23-3 总学时76,周学时4授课对象:物理学院各专业的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二、信息类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信息类)3-1,3-2,3-3 (总学时280、总学分14)学时分配:3-1 总学时102(讲授68学时,习题34学时),周学时4+2 3-2 总学时102(讲授68学时,习题34学时),周学时4+23-3 总学时76,周学时4授课对象:软件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各专业的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三、经济类课程名称:高等数学(经济类)3-1,3-2,3-3 (总学时246、总学分13)学时分配:3-1 总学时85(讲授68学时,习题17学时),周学时4+1 3-2 总学时85(讲授68学时,习题17学时),周学时4+13-3 总学时76,周学时4授课对象:经济学院各专业(除经管法班)的大学本科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其中3-1和3-2分别在一年级的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期讲授,3-3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讲授)四、生化类课程名称:高等数学(生化类)2-1,2-2 (总学时170、总学分9)学时分配:2-1 总学时85,周学时5, 2-2 总学时85,周学时5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五医预科、化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院各专业和法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
数学文化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周学时 2 总学时34 学分 2 教学类型及学时数主讲:34 学时;实验或上机:0学时;其他:0学时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南开大学所有专业2至4年级的本科学生。
预备知识:要求学生已学完一年级的高等数学课程。
(至少学过文科数学的微积分部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的定位是校公共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校公共选修课,全校70多个专业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学生选修过本课。
课程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2.让学生明确“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注明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类的校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课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大学生虽然学了多年的数学课,但许多人仍然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较肤浅,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数学素养较差;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不知道“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数学内在的思想、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的交汇。
而这些数学素养,反而是数学让人终生受益的精华。
“数学文化”选修课的重点正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的基本设计是:第一,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第二,涉及的数学知识不要过深,以能讲清数学思想为准,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都有收获;第三,开阔眼界,纵横兼顾,对于数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要有所介绍。
总之,课程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数学文化”课采用“读书报告”作业为主的平时成绩和“半开卷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成绩的做法,加强考评的监控和激励功能;平时成绩占40分,“半开卷期末考试”占60分。
南开大学
5.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
6.向量的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与方向数
7.矢径,两点间距离
8.向量的数量积,两向量的夹角,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9.两向量的向量积,向量的混合积
第二学期
主要内容:空间解析3)
1.曲面方程,球面方程
2.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二次柱面
不定积分(12)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
2.不定积分的性质
3.基本积分公式
4.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5.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及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6.积分表的用法
定积分(8)
1.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存在定理的叙述
2.定积分的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
3.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4.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1.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2.对弧长的曲线积分
3.格林公式
4.曲线积分与路线无关的条件
*5.曲面积分
*6.奥—高公式(不证)
微分方程(10)
1.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
2.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
3.齐次微分方程
4.一阶线性方程
5.全微分方程
6.高阶微分方程的几个特殊类型
7.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8.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
5.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极限与连续性(11)
极限:( 6 )
1、数列及数列的单调增减性、有界性定义
* 2、数列极限的(ε- N)定义
* 3、函数极限的(ε- N)与(ε-δ)定义
4、函数的左右极限
5、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关于无穷小的定理
6、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准则
7、两个重要极限:
高等数学(本科)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本科)一、授课学院:基础学院二、授课专业:公共课三、本课程性质、任务、要求: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视为培养工科大学本科人才的需要而设制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微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数控技术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其原理及应用等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要求考生达到:1.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基本方法,这是重点内容.2.获得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包括空间解析几何 )和级数的初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使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逐步达到能应用所获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与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数学基础.计划课时144课时,8学分.五、课程内容:第一章函数(一)教学内容1.一元函数的定义.2.函数的表示法(包括分段表示法).3.函数的简单性态─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4.函数的增量.5.反函数及其图形.6.复合函数.7.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包括它们的定义、定义区间简单性态和图形).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一元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和函数的简单性态;理解函数增量的概念;理解反函数概念和复合函数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和了解什么是初等函数. (三) 重点、难点: 重点是:函数的定义;基本初等函数.难点是:复合函数.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函数的定义,要求达到“领会”层次.1.1知并会叙述函数的定义,知道定义的两个要素——定义域和对应法则. 1.2 认知函数记号中的含义 1.3 能区分函数记号与常数的区别. 1.4 能区分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 1.5 会计算函数的值.1.6 牢记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性态及图形. 1.7 牢记反三角函数的主值范围.1.8 知道初等函数的构成.2.函数的简单性态,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2.1知道四种简单性态——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含义 2.2 能判定一些简单函数的性态.2.3弄清反函数的概念.2.4知道同一坐标中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3.复合函数,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3.1 弄清中间变量在复合函数中的作用.3.2 会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并计算复合函数的值. 3.3 会把两个函数复合成一个函数.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一)教学内容 1.数列概念. 2.数列的极限.3.收敛数列的性质----有界性、唯一性.4.数列极限的存在准则—单调有界准则.5.函数的极限(包括当∞→x 和ξ→x 时,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左、右极限的定义).6.函数极限的存在准则—夹逼准则.7.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包括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 8.两个重要极限: 1sin lim ,)11(lim 0==+→∞→xx e x x x x9.无穷小量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 10.无穷小量的比较11.无穷大量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12.函数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13.函数的连续性 14.函数的间断点15.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及复合的连续性 16.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7.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极限的概念;了解极限的两个存在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牢固掌握两个重要极限;理解无穷小量,掌握它的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理解无穷的量及其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了解函数的间断点;熟练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掌握出等等函数的连续性及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三) 重点、难点:重点是:极限的概念与极限运算;连续概念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是:极限概念. (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极限,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1.1 熟知并会叙述数列极限. 1.2 知道数列的收敛,发散的意义. 1.3熟知并会叙述函数的极限. 1.4正确认知和表述函数的左右极限. 1.5会求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 左右极限. 1.6知道这一准则也适用于数列.1.7牢记这条准则,并领悟它在求极限似的作用1.8正确认识并牢记四则运算法则.1.9熟练地运用法则求数列与函数的极限.1.10牢记两个重要极限,1.11结合法则运用重要极限,求数列与函数的极限.1.12弄清无穷小量是极限为零的变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1.13 正确认识并牢记无穷小量的运算性质.1.14 会判断一个简单变量是否是无穷小量.1.15弄清高阶无穷小量、同阶无穷小量、等阶无穷小量的概念,并记住几个常见的等阶无穷小量.会判断两个无穷小量的关系.1.16弄清无穷大量的概念,1.17熟知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的关系.1.18会判断一个简单变量是否是无穷大量.2.函数的连续性,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2.1正确认识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定义.2.2 知道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充要条件.2.3 知道函数在区间上连续的含义.2.4 会确定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连续性.2.5能区别函数连续与极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6 知道函数间断的含义,及三种常见形式.2.7能识别函数的间断点及其类型.2.8 知道第一简断点与第二间断点.2.9熟知两个连续函数在同一定义域上的性质.2.10知道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仍是连续函数.2.11知道单调连续函数必有单调的连续反函数.2.12会利用连续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极限.2.13正确认识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在它们定义域内的连续性.2.14会叙述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定义.2.15牢记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2.16领悟介值定理在判定函数与区间上存在零点中所起的作用.第三章导数与微分(一) 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2. 导数的几何意义.3. 导数作为函数对自变量的变化率的概念.4. 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5. 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6. 可导函数的和、差、积、商求导的运算法则.7.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8. 反函数求导法则.9. 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和了解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10.高阶导数.11.隐函数求导法与取对数求导法12.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13.微分的定义.14.微分的基本公式、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导数的定义、了解它的几何意义和它作为变化率的概念;掌握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的求法;数,理解函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熟练掌握和、差、积、商求导的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反函数求导法则;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和了解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取对数求导法、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理解高阶导数的定义;理解微分的定义;熟练掌握微分的运算法则及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导数作为变化率的概念;可导函数的和、差、积、商求导的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微分定义;难点是: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导数,要求达到的“综合应用”层次.1.1 熟知并会叙述函数的导数和左右导数的定义.1.2 会叙述函数可导的充要条件.1.3 知道函数在区间上可导的的定义.1.4 知道曲线上一点处切线的定义.1.5 知道切线斜率是曲线上一点处的纵坐标y对横坐标x的导数.1.6知道曲线上一点处的法线斜率是该点处切线的斜率的负倒数.1.7 会求曲线上一点处的法线与切线方程.1.8正确认识函数连续是可导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1.9 准确熟练应用基本求导公式.1.10 正确认识导数四则运算法则,并领悟它在求导中所起的作用.1.11会熟练运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1.12领会反函数求导法则,并熟练掌握几个反三角函数的求导公式.1.13熟练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和各种求导法,迅速而准确的求出初等函数的导数.1.14了解隐函数的概念和求导方法,会利用对数求导法求导数.1.15正确认识高阶导数的定义,会求较简单的函数的高阶导数.1.16牢记几个常用的高阶导数的公式.2.微分,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2.1正确认知微分的定义――函数增量的线性主部.2.2知道函数的微分与导数的联系与区别.2.3记住几个常用的近似等式.2.4牢记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2.5正确认知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的含义.2.6会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求微分或导数.第四章导数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微分中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2.罗比塔法则.3.函数增减性的判定.4.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5.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应用问题.6.曲线的凹向及其判定法.7.拐点及其求法.8.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微分中值定理;熟练掌握罗比塔法则;掌握函数增减性的判定,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理解函数最大值、最小值的意义,掌握其求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最大、最小值应用问题;了解曲线的凹向和拐点的含义,并能掌握其求法.(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微分中值定理;罗比塔法则;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应用问题.;难点是: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应用问题.(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微分中值定理,要求达到“领会”层次.罗必塔法则,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1.1.正确叙述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1.2.正确认知这三条定理的结论成立的条件(证明不作要求).1.3知道这三条定理的几何背景.1.4.领悟这些定理在函数性态研究中所起的作用.1.5知道什么是未定式和未定式的各种类型.1.6正确熟练地运用罗必塔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1.7能识其它类型的未定式,并会用罗必塔法则求它们的极限.2.函数增减性的判定,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2.1.知道函数单调增与单调减在函数图形上的反映.2.2.正确认知并能叙述函数增减性的判定定理.2.3.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3.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3.1.正确叙述函数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定义.3.2.知道函数的驻点与临界点的定义和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3.3.知道函数取得极值的充分条件(利用一阶导数或二阶导数来判定的方法).会求函数的极值.3.4弄清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的联系和区别.3.5会求给定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3.6会解决较简单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应用问题.4.曲线的凹向及其判定法,拐点及其求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1会叙述曲线上凹、下凹的定义.4.2会用二阶导数来判定曲线的凹向,找出曲线的凹向区间.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3会叙述拐点的定义.4.4知道拐点横坐标应满足的条件.4.5会用二阶导数来判定一点是不是曲线的拐点.5.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5.1导数的概念在经济中的应用,掌握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的概念以及和总成本、总收入、总利润的关系.5.2极值在经济中的应用,会利用极值计算最小平均成本和最大利润以及最优批量.第五章不定积分(一) 教学内容1.原函数的定义.2.不定积分的定义.3..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4.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5.基本积分公式.6.不定积分的分项积分法则.7.换元积分法则.8.分部积分法则.9.简单有理函数和可化为简单有理函数的积分法.(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理解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牢固掌握基本积分公式;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分项积分法则、换元积分法则与分部积分法则;掌握简单有理函数和可化为简单有理函数的积分法.(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则与分部积分法则;难点是:换元积分法则.(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原函数的定义, 不定积分的定义,要求达到“领会”层次.1.1熟知并会叙述原函数的定义.1.2知道原函数存在定理:在区间内连续的函数必在该区间内存在原函数.1.3知道原函数结构定理:如果已知某函数有一原函数存在,那末该函数就有无穷多个原函数存在,其中任意两个原函数之差为一常数.1.4熟知不定积分的定义.1.5知道函数的不定积分代表该函数的任何一个原函数,因此不定积分必须加积分常数.1.6知道函数的一个原函数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平面内的一条积分曲线.1.7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是表示平面内的一族积分曲线.2.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要求达到“实记”层次.2.1记住不定积分的几条重要性质.2.2知道求导运算与求不定积分运算相继作用于某一函数,其结果因两个运算施加的先后顺序不同而相差一个常数,如果不计常数,那么它们的作用互相抵消.3.基本积分公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3.1牢记基本积分公式以及教材中例7至例10所得到的公式(解题时也可作为基本积分公式使用).3.2会运用这些基本积分公式并借助基本积分法则来求不定积分.4.换元积分法则,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4.1牢固把握并会灵活熟练的使用换元积分法则一,即凑微分法.该方法技巧性强,关键是将被积函数的一部分凑成微分,因此要非常熟悉微分公式.4.2牢固把握换元积分法则二,并要知道它主要用于求被积函数含有根式的积分,5.分部积分法,5.1牢固把握分部积分公式.5.2知道一般选项原则,并记住几种被积函数具有特殊形式的选取法.6.经济上的应用举例,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6.1会计算较常见的变化率问题.第六章定积分(一)教学内容1.定积分及其存在定理.2.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对区间的可加性、线性性质、估值不等式.3.定积分的中值定理(包括积分均值).4.微积分学基本定理.5.牛顿-莱布尼兹公式.6.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则.7.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则.6..两种广义积分─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级积分区间为无穷区间的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定积分的定义及其存在定理;理解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定积分的中值定理;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微积分学基本定理;理解并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则和分部积分法则;理解两种广义积分的概念并掌握他们的求法;掌握定积分在几何和物理方面的应用.(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中值定理;微积分学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难点是:定积分的应用.(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定积分的定义及其存在定理.1.1 熟知并会叙述定积分的定义.1.2 弄清定积分的值只与积分区间有关与积分变量无关.1.3 知道定积分的存在定理.2.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 知道其规定的两个性质.2.2 正确认识和表达定积分与积分区间的可知性.2.3 正确认识和表达定积分的线性性质.2.4 正确认识和表达定积分的估值性质.2.5 正确认识与表达中值定理.2.6 知道连续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值就是积分均值.3.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3.1 知道变上限的定积分是变上限函数.3.2 熟知微积分学的基本定理,即变上限积分对变上限的求导定理.并会熟练应用.3.3 熟悉并牢记牛顿—莱钸尼兹公式.3.4 借助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会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准确、迅速的求出定积分的值.4. 定积分得换元积分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4.1 正确应用换元法则一.4.2 记住有换元积分法提出的两个常用结果.4.3牢记分部积分公式.4.4 记住由分部积分公式推出得且在定积分计算中常用的公式.4.5 会用分部积分公式计算定积分.5. 两种广义积分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5.1 正确认识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5.2 正确认识积分区间为无穷区间的广义积分.5.3 能明辨一个积分是否为广义积分.6. 定积分的应用.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6.1几何应用.6.2经济上应用.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一)教学内容1.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2.方向余弦与方向数.3.平面方程.4.空间直线方程.5.平面直线间的平行垂直关系.6.曲面与空间曲线的方程.7.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8.二次曲面简介.(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方向余弦与方向数、平面与空间直线的方程和它们之间的平行垂直关系;掌握曲面与空间曲线的方程;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掌握常用的几个二次去面的标准方程和它们的图形.(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直线的对称式方程;球面方程,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难点是: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的概念和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曲线的概念.(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知道三条互相垂直且交于一点的数轴构成一空间直角坐标系(教材中采用的是右手系).三条数轴称为坐标轴,它们两两确定的三个平面,称为坐标面,交点称为坐标原点,坐标面将空间分成八个部分,每一部分称为卦限.1.2知道在坐标系中,空间的点与其横纵竖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1.3会确定每一卦限中的点的坐标符号.1.4牢记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2.方向余弦与方向数,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2.1弄清有向线段与有向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方向角、方向余弦的定义.2.2知道并牢记连续两点的有向线段的方向余弦的计算公式.2.3熟知并牢记方向余弦的一个基本恒等式.2.4知道空间直线的方向数的概念,并弄清它与方向余弦和联系与区别.2.5牢记由方向数A、B、C确定的方向余弦的公式.并会运用这些公式.2.6知道空间任意两点的相应坐标之差是通过这两点的直线的一组方向数.2.7牢记分别具有方向余弦的两条直线(或有向线段)的夹角之间的关系.2.8会求两直线的夹角.2.9知道两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并会利用它们来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3.平面方程,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3.1会写出平面的点法式方程.3.2知道平面和一般方程.3.3正确判定给定方程所表示的平面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3.4会求通过原点、平行坐标轴、通过坐标轴、垂直坐标轴的平面方程.3.5会求通过不在一直线上三点的平面方程.4.空间直线方程,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4.1会写出直线的对称式方程.4.2会写出直线的一般方程5.平面、直线间平行或垂直关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5.1认知两平面平行或垂直的问题就是两平面的法线平行或垂直的问题,平面与直线平行或垂直的问题就是平面的法线与直线垂直或平行的问题,因此必须牢固把握关于两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5.2在求平面或直线方程以及解决有关平面与直线之间的各种问题时,会灵活运用关于两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6.曲面与空间曲线,要求达到“识记”层次.6.1弄清曲面方程的概念――如果当且仅当点P在曲面S上时,它的坐标x、y、z才能满足方程F (x,y,z)=0,那么这个方程称为曲面S的方程.6.2知道球面方程,并根据方程会求半径.6.3认识空间曲线可看作是两个相交曲面的交线.6.4熟知柱面方程,了解其特点.7.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7.1弄清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投影的概念.7.2会写出在坐标平面上投影曲线的方程.8.二次曲面简介,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8.1会写出椭球面、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椭圆抛物面、双曲抛物面的标准方程,并会画出它们的草图.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一)教学内容1. 多元函数的概念.2.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3 .偏导数的概念及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4 .高阶偏导数的概念及高阶混合偏导数与求导次序的无关性.5.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6 .全微分的概念.7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8. 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的简单应用问题.(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深刻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理解偏导数的定义和了解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高阶偏导数的定义及混合偏导数与求导次序的无关性;熟练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理解全微分的概念;理解多元函数的极值概念及其求法;会界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的简单应用问题.(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难点是:全微分的概念与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四)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多元函数的概念,要求达到领会层次.1.1熟知并会叙述二元函数的定义.1.2知道“区域”、“边界”、“边界点”、“开域”、“有界域”、“无界区域”、“邻域”等名词的含义.1.3知道二元函数的几何图形通常是一张曲线.2.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要求达到领会层次.2.1知道二重极限的意义以及它与一元函数极限的区别.2.2 认识并牢记二重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2.3知道二元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定义及函数在区域上连续的含义.2.4认识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及复合函数仍为连续函数.3.偏导数的概念,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3.1正确认识并表达二元函数在点处的两个偏导数的定义.3.2根据一元函数在一点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3.3懂得偏导数的求法.4.高阶偏导数的概念及高阶混合偏导数与求导次序的无关性,要求达到识记层次.4.1会求高阶偏导数.5.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5.1牢固把握各种求导公式.6.全微分概念,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6.1知道二元函数的脸各自变量分别有增量时,函数的增量称为函数在该点出的全增量.6.2正确认识在二元函数的偏导数连续的条件下的全增量公式.6.3正确认识全微分的定义,函数全增量的线性主部.6.4知道当偏导数载一点除连续时,函数在该点出的全微分一定存在.这是函数可能可微.6.5知道三元函数的全微分的表达式.6.6会求全微分.7.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7.1会叙述函数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定义.7.2知道可导函数取得极值得必要条件和函数的驻点.7.3知道判定函数取得极值的充分条件.7.4会求函数的极值.8.多元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应用问题,要求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8.1知道求多元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的步骤与方法.8.2会借一些较简单的最大、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347课程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16/1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开课学期:1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授课语言:中文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课程是我校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帮助并促进新生了解、理解和规划自身学业、专业、职业,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开设的一门新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分析时代的数学经典,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哲学,数学在现代高科技中的广泛应用,数学软件与数学建模初步,现代数学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导论》是本专业的必修课和先导类课程。
本课程重视科学方法论的渗透和专业思想的巩固,使之成为衔接基础数学与本专业的纽带。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掌握基础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应用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控制理论、计算机领域、数据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规范的数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够运用数学基本原理,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建模和知识表达。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1)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综合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使用数学软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定量分析解决数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等领域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0.2)3、掌握有效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的方法,具有追踪数学专业发展趋势并进行自我提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具备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知识迁移能力,掌握检索、阅读、分析数学文献的技巧与方法,熟练使用学习工具的能力,具有问题意识,能多角度辩证提出见解的能力。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信息类) 3—1,3—2,3—3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课号:1010510011,1010510012,1010510013 所属院:数学科学学院
日期:2002 年9 月12 日
填表说明
1、“预备知识”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学习需要先修的课程和
知识要求。
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一栏要求写明课程开
设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对培养人才起的作用。
3、“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填写:
(1)列出主要章节的标题
(2)在每个标题下写出主要内容的细目
(3)各章节分配的教学时数
(4)各教学环节(习题、实验、课堂讨论、写作、社会调查、测验、考试)的内容和时数。
4、“补充说明”一栏写明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执行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llege Mathematics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64/4适用专业:专科各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大学数学是高等职业专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它不仅要为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而且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获得函数、极限、连续和微积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良好的初等数学基础。
《大学数学》是学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以及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函数的极限、连续和函数微积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通过上课、课后辅导、作业等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
3.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程度的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的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辅导答疑:通过辅导答疑消化、理解大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CAI方式辅助教学。
每章学习完成后通过小测验或综合练习等教学手段和形式促进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重视思想,加强基础;二要适度削弱纯数学技巧的训练;三要加强应用,注重近似计算;四要加大习题课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
高等数学 (物理类) Advanced Mathematics
第二节 矢量代数(讲授参考课时:4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3 课时) §5.2.1 矢量的基本运算 矢量的定义,零矢量,负矢量,矢量的模,单位矢量,矢量的投影,矢量的加 和减,矢量的数乘,基本单位矢量,矢量的分解和矢量的坐标,方向余弦,方向 数。 §5.2.2 两矢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的定义,数量积的计算,数量积的基本性质,两矢量的夹角的计算,两 矢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5.2.3 两矢量的矢量积 矢量积的定义,矢量积的计算,矢量积的基本性质,两矢量的夹角的计算,两 矢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5.2.4 三矢量的混合积 二、三阶行列式的简介,混合积的定义,混合积的计算,混合积的基本性质,
5
第二节 积分法(讲授参考课时:8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4 课时) §3.2.1 换元法 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三角变换。 §3.2.2 分部积分法 分部积分法及其常见类型。 §3.2.3 常见类型的积分法 有理函数的积分,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第四章 定积分 了解定积分的几何背景, 它与微分的联系, 熟练计算定积分。 (讲授参考课时: 10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5 课时)
第一节 多元函数(讲授参考课时:8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4 课时) §6.1.1 二元函数的概念 邻域,开集,闭集,开区域,闭区域,二元函数的定义,二元函数的定义域, 二元函数的值域 §6.1.2 二元函数的极限 二元函数的ε -δ 极限,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二元函数的二次极限,两者的 关系,二元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相关例子。 §6.1.3 二元函数的连续 二元函数连续的ε -δ 定义,二元函数的间断点,相关例子。二元函数连续性 在复合函数的作用下的不变性,有界闭区域上连续二元函数的有界性、最值性、
第二节 微分(讲授参考课时:6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3 课时) §2.2.1 微分的概念 微分的定义,可微与可导的关系,相关例子,微分的几何含义。 §2.2.2 微分公式和运算法则
4
常见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微分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微分,微分的形式不 变性,相关例子。 §2.2.3 高阶微分 高阶微分的定义及其例子,高阶微分不具有形式不变性。 §2.2.4*选讲内容: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函数的近似计算,误差估计。
第三节 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讲授参考课时:6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3 课 时) §2.3.1 中值定理 费尔马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其应用实例,柯西中值定理。 §2.3.2 洛必达法则 无穷小比无穷小型的洛必达法则,无穷大比无穷大型的洛必达法则,其它不定 型的洛必达法则,相关例子。 §2.3.3 泰勒公式 泰勒公式和麦克劳林公式,在求极限中的应用。 §2.3.4 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单调性和导函数的关系,函数的凸凹性和二阶导函数的关系,函数的极 值和导数的关系,第一判别法,第二判别法,求函数的最值,函数的渐进线,相 关例子。*选讲内容:函数作图,曲线的曲率和曲率半径,导数在电路计算中的应 用,方程的近似解。
7
三矢量共面的充要条件。
第三节 空间中的平面和直线(讲授参考课时:3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2 课时) §5.3.1 空间中的平面 平面的法矢量,平面的一般方程,平面的截距式方程,平面的法式方程,点到 平面的距离,两平面的关系,相关例子。 §5.3.2 空间中的直线 直线的方向矢量,直线的参数方程,直线的标准方程,直线的联立方程,两直 线的关系,两直线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相关例子。
第四节 二次曲面(讲授参考课时:3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2 课时) §5.4.1 常见的二次曲面 球面,柱面,锥面,旋转面,椭球面,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相应例子。 §5.4.2*选讲内容:坐标变换 坐标轴的平移,坐标轴的旋转,二次曲面化简实例。
第六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可微性及相互关系。熟练 掌握偏导数和极值的计算。(讲授参考课时:16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8 课时)
第三章 不定积分 熟练运用基本公式和基本法则计算各种不定积分。(讲授参考课时:12 课时; 习题课参考课时:6 课时)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讲授参考课时:4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2 课时) §3.1.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原函数,被积函数,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基本法则及其例子。
2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学期 总学时:68 学时;习题课时:34 课时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从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和集合两个方面去理解函数的概念, 从理论和形象上认识 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掌握极限的概念,熟练运用极限的性质和判别 准则由基本极限计算初等函数的一般极限。 (讲授参考课时:16 课时;习题课参考 课时:8 课时) 第一节 函数(讲授参考课时:4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2 课时) §1.1.1 函数的基本概念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表示法。 §1.1.2 函数的基本特性 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有界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最小周期。 §1.1.3 复合函数和反函数 函数的复合,反函数。 §1.1.4 初等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大概图形,初等函数。 第二节 极限(讲授参考课时:6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3 课时) §1.2.1 数列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ε -N 定义,基本极限的ε -N 定义的证明。 §1.2.2 数列的极限的性质 数列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序性,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其例子。 §1.2.3 数列的收敛判别法 两边夹定理,单调有界收敛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相关例子。*选讲内容:有 界必有确界定理,闭区间套定理,紧致性定理及其与柯西收敛准则的等价性。 §1.2.4 函数的极限 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的函数的ε -M 极限,自变量趋于一点时的函数的ε -δ 极 限,函数的单侧极限,函数极限与单侧极限的关系,相关例子。 §1.2.5 函数极限的性质 函数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序性,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相关例子。 *选讲内容:海涅定理。 §1.2.6 函数极限存在的判别准则 两边夹定理,两个基本极限,柯西收敛准则,相关例子。 §1.2.6 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 无穷小量,无穷大量,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关系,函数极限的无穷小量的表 示,无穷小量关于加、减和乘的性质,无穷小量的同阶和无穷小量的等价,相关 例子。
第一节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讲授参考课时:6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3 课时) §4.1.1 定积分的应用背景 定积分与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关系, 定积分与路程的关系, 定积分与电量的关系。 §4.1.2 定积分的定义和可积准则 定积分的定义,上和与下和,振幅,两个可积准则,三类可积函数(以上证明 均为选讲内容)。 §4.1.3 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的线性性,定积分的可积区间的可加性,定积分的保序性,积分中值定 理,积分平均值,相关例子。 §4.1.4 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关系 原函数存在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相关例子。 §4.1.5 定积分的计算 定积分的换元法,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选讲内容: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第二节 定积分的应用(讲授参考课时:4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2 课时) §4.2.1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6
直角坐标系下平面图形的面积,极坐标下平面图形的面积,已知截面面积的立 体的体积,旋转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曲面的面积。 §4.2.2 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选讲内容) 重心的球法,变力做功,转动惯量,交流电的平均功率,交流电流的有效值, 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第二学期 总学时:68 学解析几何和矢量代数 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理解矢量的定义,熟练掌握矢量的三种基本 运算。了解曲面与方程的关系,熟练运用直线和平面方程计算相互距离和夹角, 了解简单二次曲面的形状。 (讲授参考课时:12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8 课时) 第一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讲授参考课时:2 课时;习题课参考课时:1 课时) §5.1.1 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面,卦限,点的坐标,两点间距离,相关例子。
号:1010510051 1010510052 1010510053 数学科学学院 2006 年 3 月 30 日
所 属 院: 日 期:
第一学期 6 学时 总 第一学期 5 280 周学时 第二学期 6 学时 学 学分 第二学期 5 第三学期 4 学时 时 第三学期 4 教学类 主讲:第一学期 4 学时 习题课:第一学期 2 学时 型及学 第二学期 4 学时 第二学期 2 学时 时数 第三学期 4 学时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 : 适用于物理学院各专业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预备知识: 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初等几何,函数,三角函数,直角坐 标系等。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物理系的基础课程,为一年级必修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注明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 : 物理电子类的高等数学是属于二类高等数学课程。要求学生通过 三个学期的学习,理解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偏导数与全微分、 不定积分、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等重 要概念。学会并掌握极限、导数与微分、偏导数与全微分、不定积分、 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等的计算方法与 技巧。学会解一阶与二阶常微分方程。能够熟练地运用微分(导数) 理论与积分理论、常微分方程理论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线 性代数知识,包括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与内积空间、 二次型等。掌握级数理论和广义积分,参变量积分理论。进一步提高 数学的运算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品质,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 考核方式为平时+期末考试。 该课程为全校统考课程,第一年实行考教分离。第三学期为任课 教师集体命题。 三个学期阅卷工作为统一标准集体流水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