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检测题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2.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⑥下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据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4.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读下图,回答5~6题。
5.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6.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B.乙C.丙D.丁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7~10题。
7.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8.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9.黄土高原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A煤炭B铁矿C有色金属D稀有金属10.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答案1C2B3B4A5B6D7B8A9A10D课后探究答案:1: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水土流失导致丘陵地区土层变薄甚至形成红色石漠,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难以逆转;(2)丘陵地区流失的红壤覆盖在丘陵下部的水稻土上,导致耕地退化;(3)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丘陵区地形更加复杂,起伏更大,遇到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上升,河床抬高,加剧洪水灾害并且威胁河流的航运;(5)河流含沙量上升,河流水质变坏,影响附近地区的用水。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中,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降水对水土流失的作用?A、暴雨强度大B、坡度陡峭C、植被覆盖率低D、土壤结构疏松2、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措施中,下列哪种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减少地表径流?A、退耕还林还草B、修建梯田C、修建淤地坝D、生物固土3、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地质作用?A、岩浆活动B、地震作用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4、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A、过度放牧B、乱砍滥伐C、兴修梯田D、陡坡开荒5、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地形坡度大B. 降水量不足C. 植被覆盖率低D. 土壤质地疏松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A. 退耕还林B. 建设梯田C. 植树造林D. 破坏植被7、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不包括:A. 地形起伏大,多沟壑B. 气候干旱,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C. 土质疏松,易被侵蚀D. 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8、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有效方法?A. 建设梯田,减少坡地径流速度B.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C.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D. 加强工业污染控制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低B、地形起伏大C、气候干旱D、人类过度开发 10、在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物措施?A、植树造林B、种草护坡C、建设梯田D、修建水库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植被破坏B、过度放牧C、降雨集中且强度大D、采矿活动12、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大量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B、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平衡C、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当地经济收入D、扩大工业生产,以增加就业机会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森林植被破坏B. 河流洪水灾害C. 农业生产过度D. 气候干旱少雨1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A. 退耕还林还草B. 建设梯田C. 植树造林D. 引水淤灌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过多B. 地形坡度大C. 人类过度开发D. 植被覆盖率高1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A. 建设水库B. 退耕还林还草C. 大规模修建梯田D. 增加化肥施用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描述:黄土高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高、类型多,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地貌特点。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 。
过程与方法: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
研习要点一: 黄土高原概况
山
自然灾害多发 体
崩
塌
影响因素
自然 因素
地貌 植被 降水
土壤
特点与影响
形态不稳定,坡度大,易侵蚀崩塌
稀少,土壤失去保护层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击力大,水土 流失快
粉砂颗粒,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探究三】 水土流失的形成人为原因有哪些?
人口增长和环境破坏引起的恶性循环:
1100E
40°N 34°N
几种主要的黄土地貌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地貌
地表形态
黄土塬
地表平坦的黄土高地,坡度1°~3°
黄土墚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坡度多在1°~5°
黄土峁 孤立的黄土丘,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的穹起
综上能说明该地具有什么样的地貌特点?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1.水带走了什么? (21.)是使表耕层地土土还层是变深薄层.土土?壤 养3.分两流种失土。哪耕个地含质营量养下物质更多? 降4..这农样业会单对产耕降地低造。成怎样的影响 (2)黄5河.水泥带沙着含泥量沙剧流增向,了大何量处泥?沙沉积在 下游河6.给床黄.河使带黄来河了下什游么成问为题“?地上悬 河 ”。 (3)7造.很成多当农地田和生村态庄环都境分恶布化在,高直原面接上或和 间接缓诱坡上发,和水加土剧流自失然严灾重害了,的这发里生会。出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居住景观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建造图中建筑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B.地表形态和土壤性质C.气温和降水量状况D.植被类型和地质构造2.图中居住景观分布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B.洪水泛滥C.地层下陷D.水土流失1.B 2。
D [笫1题,图中居住景观为窑洞,窑洞这一建筑形式多出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利用高原地形和黄土的直立性而建造。
第2题,图中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读图,图中①②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据此完成3~5题。
3.形成①地“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原因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4.下列地理现象中,①②两地共有的是( )A.冬季河流结冰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C.季风气候显著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5.①②两地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平整土地B.改良土壤C.修建梯田D.植树种草3.B 4.C 5。
D [第3题,图中①地是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景观的自然原因是流水侵蚀。
第4题,图中①地位于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河流结冰,广泛种植小麦和谷子,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②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广泛种植水稻,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
第5题,①②两地共同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有效措施是植树种草。
②地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宜平整土地;缓坡适合修梯田;①地为黄土高原,无需改良土壤。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读“哈尼梯田简图”,完成6~7题.6.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A.调节当地气候B.蓄水保土增肥力C.提高复种指数D.美化自然环境7.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能源短缺C.土地荒漠化D.大气污染6.B 7.A [第6题,人类的农业生产环境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缓,可以减少大气降水后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而保护土壤肥力。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 【典题导入】 • 2.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 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 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 (1)~(2)题。
•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 确的是 ( )。 •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 (2)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 有可能变为 • ( )。 • A.a B.b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固沟:在沟谷修建○ 淤地坝 、小水库和营造 25 26 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 护坡:缓坡地段,实施○ 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 27 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28 保塬:在塬面上○ 平整土地 ,大力营造防护林网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醒 • 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时,应注意人为因素是 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 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 水土流失的根源。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⑰ 实行⑱
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农林牧 综合发展
• 解析 第(1)题,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 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2)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 是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 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 答案 (1)B (2)C
• 借题发挥——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 要原因,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又是导致人地关 系紧张的关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发展 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 中心。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巩固练习
2.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
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2.陕西省六道沟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A.保水、保土、保肥B.防洪治涝、降低地下水位C.保塬、护坡、固沟D.开沟引水、扩大灌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3~4题。
3.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甲地打坝淤地②乙处整修梯田③丙处修建水库④丁处平整土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A.a B.b C.1 020米等高线D.1 010米等高线采用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
据下表数据完成5~7题。
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植被覆盖率(%) 降水量(mm/30min)径流产生量(mm/30min)入渗量(mm/30min)产沙总量(g)减流效益(%)减沙效益(%)100 60 9.77 50.23 0.85 80.78 99.3 85 60 20.46 39.54 1.52 59.75 98.77 70 60 27.31 32.69 4.34 46.27 96.48 60 60 38.24 21.76 24.11 24.77 80.41 40 60 41.91 18.09 57.29 17.53 53.45 20 60 42.44 17.56 88.75 16.51 27.89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C.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D.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2009年6月19日上午9时30分,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小浪底的第九次调水调沙。
第十二单元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种对地形地势的叙述,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B.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C.热量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发育了大量的沟谷,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第2题,黄土高原上小流域众多,并且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产生水土流失的完整系统,从小流域综合整治入手,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恢复该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 1.D 2.B(2013·大同模拟)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堆积、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侵蚀、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流水侵蚀4.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还荒C.c地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处是大风带走沙尘,故属于风力侵蚀,②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堆积;③处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侵蚀为主;④处是华北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开始堆积,即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第4题,a地位于沙漠地区,水分条件差。
b地水分条件比a地好,应退耕还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荒漠化扩大。
高考一轮专题复习(35)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含解析)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单项选择题(2019·江苏压轴)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A.风沙大、光照弱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解析:1.B 2.B第1题,从剪纸中可以看出有窑洞等地理景观,窑洞景观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
第2题,黄土高原建窑洞主要是因为:①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冬夏温差大,窑洞则“冬暖夏凉”。
②土壤方面,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好。
③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崎岖,平地少。
④植被方面,植被稀少,缺少木材(建筑材料少)。
(2019·南师大附中模拟)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如图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3.在图示附近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丝路古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带状绿洲解析:选A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流动沙漠,最不可能出现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斑状荒漠化圈主要是在地表集水坑和井泉附近,过度放牧而形成的。
(2019·徐州考前模拟)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于2016年11月签订协议,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高原沙漠边缘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
该基地成为继南极站后,中国又一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如图为该站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4.阿塔卡马沙漠极度干旱的原因()①暖湿气流难以到达②大气对流旺盛③寒流影响,多雾少雨④人类影响,植被稀少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选D据图分析可知,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地区地处南美洲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多雾少雨;又位于山地背风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3-1小练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近几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有()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③人地矛盾尖锐④垦殖历史悠久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2.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防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
图乙中,淤地坝应建在() A.①B.②C.③D.④3.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径流下渗D.水分蒸发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其生态环境脆弱,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恢复困难;淤地坝应建在沟谷地段;在塬地平整土地起到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答案:1.A 2.C 3.B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5.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D.荒漠化解析: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
答案:4.D 5.A二、综合题6.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_____;种草护坡______;平整土地______;修筑梯田______。
(2)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3)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4)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2-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2-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D.土地盐碱化2.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破坏植被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形区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第2题,由于乙地形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A 2.C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据此完成3~4题。
3.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
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④在低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解析 第3题,黄土高原上黄土地貌形态非常多,切割较深的黄土沟是沟谷;孤立的黄土丘是黄土峁;长条形的是梁;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是塬。
第4题,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
传统轮荒方式会加重水土流失。
答案 3.B 4.C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B .南方低山丘陵区C .内蒙古草原D .黄土高原6.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B .土壤盐碱化C .森林减少D .荒漠化解析 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
答案 5.D 6.A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7~8题。
7.“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1.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并且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产生水土流失不同的自然因素是①地形坡度②降水量③土壤特性④过度砍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地形坡度都比较大,①错。
两地的降水量不同,长江流域降水多,②对。
两地土壤特性不同,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长江流域的红壤土质粘重,③对。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都有过度砍伐,造成的材料覆盖率低的问题,且过度砍伐不属于自然因素,④错。
所以B对。
A、C、D错。
【2】治理水土流失,要做到①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②严禁矿产开采③合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④大面积开荒种粮,发展经济⑤综合治理小流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答案】C【解析】治理水土流失,要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①对。
不是严禁矿产开采,而在开采后要注意恢复植被,保护环境,②错。
合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③对。
大面积开荒种粮,发展经济,会导致不合理开垦,④错。
综合治理小流域,做好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⑤对。
所以C 对。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2.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答案】B【解析】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调查,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程度的因素有地形因素、降水因素等,所以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的分布图。
降水量的大小与季节分布状况与水土流失关系密集。
所以选 B。
【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答案】D【解析】水土流失调查需要获得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每次暴雨测定土壤流失量的累加不能代表全年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流域内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最终全部流经流域的出口,所以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较为合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答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
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指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
(4分)解题思路:专业术语:(2)分析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
(6分)解题思路:专业术语:(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4分)解题思路:专业术语:13【解析】第(1)题,描述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需要明确图中各省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图例判断数量差异,并将位置与数量特征结合,总结分布特征。
第(2)题,分析土壤侵蚀的自然原因应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第(3)题,比较具体措施的差异应考虑水土的运动特点,结合不同措施对水土运动的具体影响分析。
【答案】(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2)山西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山西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
(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习题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1)位置: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3)地表特征: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水土流失危害的主要表现(1)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对黄河的影响:使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采用轮荒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2)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策略(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农林牧综合发展。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田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①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①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
②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水土流失是自然规律,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对点演练]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四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人为因素的是:A. 过度放牧B. 过度樵采C. 陡坡开垦D. 地震活动2、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以下哪种措施属于生物措施?A. 建设梯田B. 修筑挡土墙C. 植树种草D. 建设水库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A、不合理的人类活动B、植被覆盖率高C、黄土的特殊性质和气候因素D、地形平坦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生物措施?A、植树造林B、修建梯田C、种草蓄坡D、封山禁牧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黄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B. 陡峭的地形加剧了水土流失C. 过度的人类活动D. 冰川融化导致的水土流失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治理水土流失应优先发展工业和城镇建设B.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C. 限制植树造林,防止植被破坏D. 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A.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势陡峭,地表裸露B. 气候因素——夏季多暴雨,地表径流冲刷力强C.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D. 地质构造——黄土高原地质构造不稳定,易发生滑坡8、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修复——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梯田、修筑挡土坝C.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减少化肥使用D. 治理手段单一——只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治理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下列措施属于生物措施的是()A、修梯田B、植树种草C、修挡土坝D、平整土地 10、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规划中,下列哪项不是主要的防洪减灾措施?A、修建水库B、植树造林C、修筑堤坝D、增加矿山开采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关于治理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植被恢复可以起到固沙、保土、防风等多种作用B. 梯田建设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但需要实施正确的梯田建设方法C. 大规模的开发矿山会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加剧D.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但不适合长期实施12、在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时,以下哪项措施相对成本较高,但效果持久?A. 建设护坡工程B. 修筑梯田C. 确保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实施D. 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1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不属于生物措施的是()A. 植树造林B. 种草护坡C. 建设梯田D. 建设水库1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意义,错误的是()A. 改善生态环境B. 提高土地生产力C.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D. 优化产业结构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其中生物措施主要是()。
《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四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形起伏大,坡度较陡B. 植被覆盖少,土壤易被侵蚀C.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剧了水土流失D. 地区经济发达,工业活动频繁导致土壤破坏2、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中,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生物措施的是:A. 种植防护林和草皮B. 建设梯田C.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D. 恢复植被,增加地表覆盖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地形坡度大B. 植被覆盖率低C. 气候干旱D. 人类过度开垦4、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不包括()A. 退耕还林B. 修筑梯田C. 植树造林D. 建设大型水库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哪项措施主要用于坡面治理,以防冲刷和固土?A、修筑水平梯田B、植树造林C、打坝淤地D、设置地埂6、以下哪种地理现象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极其深厚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地貌?A、干旱少雨B、黄土质地疏松且节理发育C、酸雨腐蚀D、农业活动频繁7、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地表植被稀疏B. 地形坡度较大C. 年降水量较少D. 土壤肥力低8、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生物措施?A. 植树造林B. 筑梯田C. 种草养畜D. 建设梯田9、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下列哪一项描述最为准确?A. 植被破坏严重B. 土质疏松,易被侵蚀C. 降水集中,多暴雨D. 人类活动频繁 10、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中,采取的有效生物措施是?A. 建设梯田B. 种植防护林与草皮C. 修建淤地坝D.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11、【题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哪种措施最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A. 大量植树造林B. 大规模开垦荒地C. 大量建设水库D. 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12、【题目】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建设梯田可以减缓水土流失B. 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C. 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间接减轻水土流失D. 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有助于治理水土流失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采用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表径流B、降低风速,截留水分C、固定沙丘,减少风蚀D、提高土壤肥力14、黄土高原地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改善水土保持的措施主要是()A、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及生态林种植面积C、增加放牧牲畜数量D、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开采15、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面积B. 实施水平梯田改造,提高土壤保水能力C. 建设大坝,拦蓄洪水,减少土壤侵蚀D. 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农民收入16、以下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沙漠化的治理,措施最有效的是:A.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B. 推广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C.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D. 对重点区域实施搬迁,减少人口压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高中地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测试题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测试题2019.2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2018·新课标Ⅱ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5.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
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①盛行西风②东北信风③冬季风④夏季风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8.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A.风力增强B.山脉阻挡C.降水偏多D.农耕发达9.黄士高原地区为门A.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B.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C.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D.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森林火灾发生频率与当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关,而且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
高考试题解析第30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创新设计》
素养三 地理实践力: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 3.(2013·江苏地理,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
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图1
32
图2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创新设计》
图1
疏松 夏
6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3.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 林草 经济 开发
水土保持 农林牧
@《创新设计》
7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平 林果
打坝建库
平整
护田林 网
间作
@《创新设计》
8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创新设计》
措施
_保__塬___
_护__坡___
_固__沟___
23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创新设计》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解析 第(1)题,缓坡上修筑梯田,田埂的水平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有效拦截
泥土及水资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第(2)题,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的过度开垦会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的沉积B.流水的侵蚀C.断裂作用D.内力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形成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
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降暴雨,雨水严重冲刷,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故答案选B。
【考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形成原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形成原因的认知水平。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向周围环境大势掠夺资源,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故答案选D。
【考点】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原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植树种草B.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C.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水土流失会逐渐减轻D.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水土保持,故A正确;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提高了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水土保持,故B正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水土流失不会减轻,故C项叙述错误,答案选C;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故D正确。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的能力。
4.下列属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的是()A.打坝建库,平整土地B.轮作套种C.退耕还林还草D.深耕改土【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主要考查考生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理解水平。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属于工程措施,轮作套种、深耕改土属于农业技术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属于生物措施,故答案选A。
【考点】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理解水平。
5.读“黄土高原地区位置和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b 山脉,西到a 山,北到d 南到c 。
【答案】太行山;日月山;长城;秦岭【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范围,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范围的认知水平。
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脉,西到日月山,北起长城,南到秦岭。
【考点】黄土高原的范围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范围的认知水平。
【2】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是,判断依据是。
【答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的流向【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中大部分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可以得出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判断依据就是河流的流向。
【考点】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河流流向信息,分析地势特点的能力。
【3】黄土高原的成因是,其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的成因是。
【答案】地壳运动的抬升和风力的沉积共同作用而成;流水的侵蚀作用【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及黄土地貌的成因,主要考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及黄土地貌成因区分能力。
冬季影响我国的西北风将西部沙漠的沙尘带到黄土高原沉积下来,后期地壳抬升形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则是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
【考点】黄土高原及黄土地貌的成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查考生对黄土高原及黄土地貌成因区分能力。
6.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答案】A【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易崩解;由于长期的毁林开荒,地表的抗侵蚀能力大大减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干旱和大风现象及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选A正确。
【2】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解析】破坏植被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是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深耕改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辅助措施。
选D正确。
【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答案】B【解析】黄土高原本身生产力水平较低,耕作方式落后;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才会出现过度的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等,造成恶性循环。
选B正确。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答案】C【解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
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生态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7.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C【解析】读材料可知,“红色荒漠”发生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这里降水丰富,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所以是水蚀作用,C对。
风蚀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区,B错。
如材料所述,“红色荒漠”是因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并不是沙漠。
风化作用形成的是砾岩、沙漠,A错。
这种现象不是沉积形成的,是侵蚀作用的结果,D错。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答案】A【解析】结合上题分析,降水多是自然因素,导致“红色荒漠”出现的人为因素是因为植被破坏,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才被侵蚀,基岩露出,形成的土地退化现象,所以A对。
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环境污染都不会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
所以C.B.D错。
【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答案】B【解析】结合前面分析,根据“红色荒漠”形成的根本原因去采取措施。
所以首先要禁止乱砍滥伐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B对。
大力开发梯田,开荒种田,都会破坏植被,不利于治理,A.D错。
已经荒漠化了,成了“红色荒漠”,基岩裸露,无法发展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C错。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荒漠化的防治。
8.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结构调整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答案】C【解析】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发之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发展的概况即可。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9.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
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
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D.河湖众多,少泥沙【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水能开发的影响因家,考查考生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高水头电站的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可知,高水头电站所在地区地势落差大。
挪威多山地地形,河流落差大,适宜建高水头水电站,B正确。
【2】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C.占用大量用地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开发的影响,考查考生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高水头电站的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处高差大,说明水库所处位置海拔高、耕地少、聚落少、居民少,因此水库建设引发的库区移民少,A正确;该地区河流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波动较大;水库的修建会改变当地的地理环境,使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10.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答案】B【解析】图示反映尽管区域的城市化的根本原因不同,但其城市化的直接原因都是工业化。
【2】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答案】C【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城市病”,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率上升和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
11.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A【解析】根据该环境问题分布的省区情况可以看出,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故可能是荒漠化。
故A正确。
【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问题,严禁乱砍滥伐【答案】D【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少,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及加快城市化进程,选项ABC错误;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源问题,严禁乱砍滥伐,故选D。
12.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