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物理系列讲座--运动图像专题研究(共45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第四课时 专题:运动图象问题ppt

18
解析 由题图可知a、b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则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A项 错误;因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B项错 误;v-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因为t=1 s到t=3 s,a图线和b 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此时间段两物体位移相同,则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 等于t=3 s 时两物体的间距,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t=3 s时,xb>xa,又a和b同时、 同地出发,同向运动,所以t=3 s时,b在a前方,D项错误。 答案 C
19
作业: 1、利用暂停和回放解决课堂疑问。 2、完成导学案“当堂巩固”
20
同学们迅速制定合理的学习 计划,“停课不停学”。利用多 种方式手段高效学习。祝大家学 习进步,身体健康。
21
5
【例1】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则该物体( )
图1 A.第1 s内和第5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2 s内和第6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 m
强调:4-6s内图象的斜率相同, 加速度也相同。
6
解析 由题图知,在前 5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说明在前 5 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 一直不变,故 A 项错误;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题图可知,第 2 s 内加速度为正,第 6 s 内加速度为负,方向相反,加速度不同,故 B 项错误;由图象与 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则 0~4 s 内平均速度大小v-1 =xt11=12×2×140+10×2 m/s=7.5 m/s,0~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2=xt22=12×22×10 m/s =5 m/s,大小不相等,故 C 项错误;根据“面积”可知:在 0~6 s 内,物体的位移大 小为 x=12×2×10 m+10×2 m=30 m,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a、b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则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A项 错误;因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B项错 误;v-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因为t=1 s到t=3 s,a图线和b 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此时间段两物体位移相同,则t=1 s时两物体的间距 等于t=3 s 时两物体的间距,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t=3 s时,xb>xa,又a和b同时、 同地出发,同向运动,所以t=3 s时,b在a前方,D项错误。 答案 C
19
作业: 1、利用暂停和回放解决课堂疑问。 2、完成导学案“当堂巩固”
20
同学们迅速制定合理的学习 计划,“停课不停学”。利用多 种方式手段高效学习。祝大家学 习进步,身体健康。
21
5
【例1】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则该物体( )
图1 A.第1 s内和第5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2 s内和第6 s内的加速度相同 C.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 m
强调:4-6s内图象的斜率相同, 加速度也相同。
6
解析 由题图知,在前 5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说明在前 5 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 一直不变,故 A 项错误;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题图可知,第 2 s 内加速度为正,第 6 s 内加速度为负,方向相反,加速度不同,故 B 项错误;由图象与 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则 0~4 s 内平均速度大小v-1 =xt11=12×2×140+10×2 m/s=7.5 m/s,0~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v-2=xt22=12×22×10 m/s =5 m/s,大小不相等,故 C 项错误;根据“面积”可知:在 0~6 s 内,物体的位移大 小为 x=12×2×10 m+10×2 m=30 m,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高三物理匀变速运动的图像PPT课件

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
)D
A.t′=t1,d=S
B.
t
1 2t1,d
1S 4
v
P
乙 甲
C.
t
1 2t1,d
1 2
S
Q
O
t1 t
D.
t
1 2t1,d
3 4
S
解见. 下页
22
【解析】本题考查追及相遇问题。
在t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 了,故 t′ < t,A错; 从图像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
t
t
t
O
t0
A
O
t0 O
t0
B
.C
O
t0
D
19
gk011.2008年高考物理海南卷 8 8、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 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 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C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看向开薄大公爵说道.“好!”开薄大公爵点头,而后飞身进入秘境,随即秘境入口关闭.“鞠言战申,那俺们现在回去?”仲零王尪又对鞠言道.“好の,回去吧.”鞠言应道.仲零王尪又接连破开一层层空间,最后回到了法辰王国の国都,仍是在皇宫之外.“仲零王尪,俺想问一个问题.”在皇宫外, 鞠言对仲零王尪道.“鞠言战申请说.”仲零王尪微笑道.“如果俺想再使用王国の修炼秘境の话,具体是需要哪个条件?”鞠言略微の顿了一下,问道.呐王国の修炼秘境,效果委实是太好了.“鞠言战申若是想继续使用修炼秘境,那就需要对王国の贡献度了.”仲零王尪倒是对鞠言问出の问题没 有意外.他当然知道,修炼秘境の好处.鞠言战申想多用修炼秘境,才是正常の.“如何快速获取对王国の贡献度呢?”鞠言顺势问道.“呐……获取贡献度の方法倒是有很多.但快速获取贡献度,自是用其他资源向王国换取.不过,俺法辰王国の贡献度,是不能用寻常资源换取の,必须是达到混元异 宝呐一级数の东西,才能换取国家贡献度.价值越高,可兑换の贡献度也越高.”仲零王尪解释着说道.“混鲲兽の尸体呢?”鞠言看着仲零王尪.“混鲲兽の尸体?当然能够兑换贡献度!鞠言战申,你有混鲲兽の尸体吗?混鲲兽,可不好杀,混元无上级善王去了永恒之河,一般也难对混鲲兽猎杀成 功.”仲零王尪睁了睁眼睛道.“哦,现在没有.”鞠言摇摇头说道.在呐一刻,鞠言想到了混元碎片.既然连混鲲兽の尸体都能兑换贡献度,那混元碎片,自是也能兑换贡献度,并且只会兑换得更多.然而,鞠言现在肯定是不能拿出混元碎片の,以他现在の实历,若是混元碎片の消息传出,对他必是会 带来难以想象の灾难.仲零王尪也没多想,只以为鞠言战申是考虑要去永恒之河猎杀混鲲兽.“鞠言战申,除了用资源兑换贡献度外,一般也就是参加国家战争了.”仲零王尪又继续说道:“不过,与俺法辰王国相关の大型战争,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了.寻常,多是一些小争端罢了,那等争端,能得 到の贡献度有限.”“对了,倒是有一个机会能得到大量の国家贡献度.只是……事间上来不及了.”仲零王尪先是眼申一亮,而后又苦笑着摇摇头说来不及.“哪个机会?”鞠言连忙问道.“就是进入黑月遗址!”仲零王尪说道.“黑月遗址?”鞠言皱了皱眉,他不曾听过呐个地方.“嗯,一个史前 遗迹,极其凶险,但里面有众多混元异宝.鞠言战申,先前你通过战申榜排位赛收获の蓝槐奖励,主要就是来自于黑月遗址.”仲零王尪点头,看着鞠言说道.“来不及了!鞠言战申,你现在想要进入,也来不及了.根据天庭传下来の信息,呐黑月遗址再过百年就会开启.”仲零王尪又说了一次已经来 不及.“仲零王尪,能否与俺详细の说一说情况?进入黑月遗址,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鞠言听出仲零王尪话中の意思,要进入呐个黑月遗址,应该是要达成哪个苛刻の条件.第三零陆三章界碑世界第三零陆三章界碑世界(第一/一页)鞠言目前对黑月遗址没哪个了解,但他现在不会轻易放过能够令 自身实历提升の机会.听仲零王尪の意思,若能进入呐黑月遗址,在里面应该会有很大の收获.仲零王尪说了,黑月遗址内有大量混元异宝,而若能获得一些混元异宝,即便是自身不需要の,也能将其兑换成法辰王国の贡献度.而且,像蓝槐呐等异常珍贵の资源,竟也主要出产于呐个黑月遗址.如此 机会,鞠言怎愿意轻易放过?“好吧!”仲零王尪说道:“鞠言战申,咱们进皇宫,俺详细与你说说黑月遗址の情况.”“多谢仲零王尪.”鞠言连忙拱手笑着道谢.两人进入国都皇宫,来到一座偏殿之内,先后入座.“鞠言战申,呐黑月遗址の入口,也在界善之内.不过,其具体の位置,倒并不算核心 区域.只是那位置,比较特殊一些,比较此地直接在天庭の监控之下.”“黑月遗址の来历,极其申秘,便是俺法辰王国の方烙老祖,也不清楚呐个遗址到底是怎么来の.”方烙老祖,是混元空间最早存在の善王之一,连他都不知道黑月遗址の来历或者说出现の过程.“俺们只能确定,呐黑月遗址是 混元空间史前就存在の一个地方.就是俺们混元空间诞生之前,黑月遗址就已经存在.”“黑月遗址寻常事,其入口是关闭の.黑月遗址入口不打开,任何人都不可能进入.天庭大王,也一样没有办法进入其中.而黑月遗址每次开启の相隔事间,也并不固定,有事几拾万年就会开启一次,有事却是数 百万年才开启一次.黑月遗址の开启频率到底是与哪个相关,目前仍无人可知.”“天庭一直监察黑月遗址,当黑月遗址即将开启の事候,会出现一些明显の特征.一般来说,在黑月遗址开启千年之前,呐种特征能够被明确の查探到.呐个事候,天庭会对混元无上级善王传递讯息,告诉他们,千年后 黑月遗址将会正式开启.”“鞠言战申,九百年前,混元无上级善王,便得到了来自天庭の信息.也就是说,而当事,你正在王国修炼秘境内修炼,所以没能立刻得知此消息.”“鞠言战申,距离黑月遗址开启,只剩下大约百年事间了.呐一百年事间,你是不可能得到进入黑月遗址机会の.”仲零王尪, 对鞠言说了不少关于黑月遗址の信息.“即便机会渺茫,也要试试看.”鞠言说道:“仲零王尪,请告诉俺如何争取进入黑月遗址の机会.”“行!”仲零王尪点头.“鞠言战申,当混元无上级善
高考物理运动图象课件

第七页,共35页。
【解析】从速度图像可以看出B是0时刻起动,A 是1秒末起动,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从图像 信息计算出A的位移为2 m,B的位移为6 m,既然 (jìrán)能够在3秒末相遇,A必须在B的前面4 m处.故 选项C是正确的.
【答案(dáàn)】BC
第八页,共35页。
4. 右图是甲、乙两物体
C. 当B车追上A车时,B车的速度为4 m/s
D. 在运动5秒内A车的平均速度较大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解析】从图像分析可得,两车出发(chūfā)后, 开始是A车的速度较大,B车的速度较小,因此开始一段 时间,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在4 s以后,B车的速度 大于A车,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追上,因此,在两车的 速度相等时,两车的距离最远.由于运动的距离可通过速 度图像的对应面积求出,故两者的距离可通过面积差 求解,通过图像可计算得出,最大相距为 4 m,当B车追上A车时,两者运动的距离相等,故A车对 应的矩形面积与B车对应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由此可算 出B车追上A车时,B车的速度为4 m/s,从图像可
高考对本(duìběn)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图 像问题上,包括识别运动图像、描绘图像与运用图 像分析物体的运动,其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与计 算题.同时,在高考中相遇与追及问题在运动与力、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中也时常出现.
复习时要求能通过两种运动图像识别物体运动 的性质,能通过图像的图线、截距、斜率、面积、 交点等分析物体的运动,并能绘制直线运动的位移 图像和速度图像;理解相遇与追及问题的物理意义, 并能在相关问题中分析位移、时间、速度等关系.
第十三页,共35页。
轴以上面积为正,时间轴以下(yǐxià)面积为负.物体 的总位移为对应时间段内的面积之代数和.
【解析】从速度图像可以看出B是0时刻起动,A 是1秒末起动,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从图像 信息计算出A的位移为2 m,B的位移为6 m,既然 (jìrán)能够在3秒末相遇,A必须在B的前面4 m处.故 选项C是正确的.
【答案(dáàn)】BC
第八页,共35页。
4. 右图是甲、乙两物体
C. 当B车追上A车时,B车的速度为4 m/s
D. 在运动5秒内A车的平均速度较大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解析】从图像分析可得,两车出发(chūfā)后, 开始是A车的速度较大,B车的速度较小,因此开始一段 时间,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在4 s以后,B车的速度 大于A车,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追上,因此,在两车的 速度相等时,两车的距离最远.由于运动的距离可通过速 度图像的对应面积求出,故两者的距离可通过面积差 求解,通过图像可计算得出,最大相距为 4 m,当B车追上A车时,两者运动的距离相等,故A车对 应的矩形面积与B车对应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由此可算 出B车追上A车时,B车的速度为4 m/s,从图像可
高考对本(duìběn)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图 像问题上,包括识别运动图像、描绘图像与运用图 像分析物体的运动,其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与计 算题.同时,在高考中相遇与追及问题在运动与力、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中也时常出现.
复习时要求能通过两种运动图像识别物体运动 的性质,能通过图像的图线、截距、斜率、面积、 交点等分析物体的运动,并能绘制直线运动的位移 图像和速度图像;理解相遇与追及问题的物理意义, 并能在相关问题中分析位移、时间、速度等关系.
第十三页,共35页。
轴以上面积为正,时间轴以下(yǐxià)面积为负.物体 的总位移为对应时间段内的面积之代数和.
运动的图像 高中物理必修课件PPT 人教版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25-7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图像应是图应是( C )
二、V--t图像分析
v
2
v 6
3 7
1
0
t1
4t
t
8
5
1、图像的意义
讨论 分析
2、图像所描述物体运动的性质 3、图像交点的意义 4、图像斜率的意义 5、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二、V--t图像归纳小结
龟兔赛跑是大家小时侯就听过的故事,请叙述故事梗概并画出 龟兔的 x—t 图和 v—t 图。 过程分析
1.开始,乌龟以较小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兔子飞快地跑一段。
2.途了大觉。
3.结束时,乌龟还是以较小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又飞快地 追赶。最终还是落后于乌龟。
A.在40秒末火箭已达到上升的最大高度 B.火箭达到最高点的时刻是120s末 C.在燃料燃完之前,火箭上升的加速度为20m/s2 D.燃料燃完后,火箭的加速度为零
v/m/s
800
—800
40
80
120 160
t/s
图2—2—3 -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x-t图象如甲图所示,
则图中与之对应的v-t图是( B )
根据图2-1-1中的x-t图线填空. (1)物体在4s~8s内速度是_0__m/s;发生的位移是_0__m. (2)物体在8s~10s内做_匀__速__直线运动;速度是_-_2__0_m/s. (3)物体在10s~12s内速度是_-__2_0_m/s;发生的位移是_- _4_0_m. (4)物体在0s~10s内的位移是_0__m;0s~12s内的位移是-_4_0__m.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把握高考】高三物理专题课件:1.3《运动图象的探究分析及其应用》(人教版必修一)

【答案】 A
考点二 图象法处理追及问题
下表说明: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以后,后面物体因速 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形成的位移;
②x0是开始追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在前3种情况中 把t0看做开始追击的时刻;
③t2-t0=t0-t1; 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类型
匀加速 追匀速
匀速追 匀减速
⑦图象与x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初 位置
⑦图象与v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 初速度
⑧图象与t轴的交点表示物体从参考 点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
⑧图象与t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 速度开始反向
【案例1】 (2011·海南高考)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 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在5~6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x,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 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x
B.2x
C.3x
D.4x
【解析】 本题的解法很多,在这里只介绍图象 法.根据题意,作出前车刹车后两车的v-t图线,分别为图 中的AC和ABD,图中三角形AOC的面积为前车刹车后的位 移x,梯形面积ABDO为前车刹车后后车的位移,由于前后 两车刹车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图中AC∥BD,OC=CD.即梯 形ABDO的面积是三角形AOC面积的三倍: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 倾斜的直线 ,如图所示.
(2)直线的斜率大小等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加速度的大小 ,即a=|tanθ|,斜率越大,加速度 ; 反
考点二 图象法处理追及问题
下表说明: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以后,后面物体因速 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形成的位移;
②x0是开始追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在前3种情况中 把t0看做开始追击的时刻;
③t2-t0=t0-t1; ④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类型
匀加速 追匀速
匀速追 匀减速
⑦图象与x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初 位置
⑦图象与v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 初速度
⑧图象与t轴的交点表示物体从参考 点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
⑧图象与t轴的交点表示物体的 速度开始反向
【案例1】 (2011·海南高考)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 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在5~6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x,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 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x
B.2x
C.3x
D.4x
【解析】 本题的解法很多,在这里只介绍图象 法.根据题意,作出前车刹车后两车的v-t图线,分别为图 中的AC和ABD,图中三角形AOC的面积为前车刹车后的位 移x,梯形面积ABDO为前车刹车后后车的位移,由于前后 两车刹车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图中AC∥BD,OC=CD.即梯 形ABDO的面积是三角形AOC面积的三倍: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 倾斜的直线 ,如图所示.
(2)直线的斜率大小等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
加速度的大小 ,即a=|tanθ|,斜率越大,加速度 ; 反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4运动的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课件

第二页,共45页。
(3)能认识图象斜率的意义(yìyì); (4)能认识图象覆盖面积的意义(yìyì); (5)能说出图线上任一点的状况. 2.位移—时间(s-t)图象
物体运动的s-t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物体运动的轨迹
无任何(rènhé)关直接系.右图中a、b、c三条
直线对应(duìyìng)的s-t关系式分别v为at+s=s0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
方 向 做 直 线 运 动 , 在 t1 时 刻 (shíkè) , 三 物 体 比B较
(
)
①v甲=v乙=v丙
②x甲>x乙>x丙
③a丙>a乙>a甲
④甲丙之间距离最大
⑤甲、乙、丙相遇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全正确
第二十页,共45页。
*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
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
度,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由图可知(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后A瞬B间C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当地的重力(zhònglì)加速度为10.0 m/s2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2(a2-a1) 显然Δ一定大于零,且 Δ>2v0,所以 t 有两解, 但 t 不能为负值,只有一解有意义,只能相遇一次, 故 C 不正确. 当 a1=a2 时,解一元一次方程得 t=s/v0,一定相 遇一次,故 A 正确. 综上所述 ABD 正确.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解法二:图象法 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进行分析.先作出两物体的 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加速度大小关系可能有三种情 况,如图所示.
(3)能认识图象斜率的意义(yìyì); (4)能认识图象覆盖面积的意义(yìyì); (5)能说出图线上任一点的状况. 2.位移—时间(s-t)图象
物体运动的s-t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物体运动的轨迹
无任何(rènhé)关直接系.右图中a、b、c三条
直线对应(duìyìng)的s-t关系式分别v为at+s=s0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
方 向 做 直 线 运 动 , 在 t1 时 刻 (shíkè) , 三 物 体 比B较
(
)
①v甲=v乙=v丙
②x甲>x乙>x丙
③a丙>a乙>a甲
④甲丙之间距离最大
⑤甲、乙、丙相遇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全正确
第二十页,共45页。
*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
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
度,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由图可知(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后A瞬B间C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当地的重力(zhònglì)加速度为10.0 m/s2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 m
2(a2-a1) 显然Δ一定大于零,且 Δ>2v0,所以 t 有两解, 但 t 不能为负值,只有一解有意义,只能相遇一次, 故 C 不正确. 当 a1=a2 时,解一元一次方程得 t=s/v0,一定相 遇一次,故 A 正确. 综上所述 ABD 正确.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解法二:图象法 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进行分析.先作出两物体的 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加速度大小关系可能有三种情 况,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运动的图象及其应用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小结:①首先弄懂运动性质,及特点,画出草图,或用图 线辅助进行分析②要灵活运动平均速度概念会使问 题简化.
自从那一天,我衣着脚,挑着行李,沿着崎岖曲折的田埂,离开故乡,走向了城市;从此,我便漂泊在喧嚣和浮躁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行于 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内容相当丰富。以浩如海洋来比喻,都不之为过! 近日,我在“儒风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仅用---三句话、九个字。说出了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加速度大小,无法直接求出最大速度.汽车的初始速度
为零,终了速度也为零,最大速度是转折点.
由图可知:前5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后3分钟内的平速度
v1
vm0 2
v2
vm0 2
S
vm 2
t1
vm 2
t2
S
vm 2
(t1
t2
)
vm
2s t1 t2
2240010m/ s. 860
又 因 为 : v 0 = a 1 t 1 , v 0 = a 2 t 2 , 将 两 式 分 别 乘 以 a 2 与 a 1 后 得 :
v 0 a2 = a 1 a2 t1 ,v 0 a 1 = a 1 a2 t2
故 v 0 (a 1 + a 2 )= a 1 a 2 (t1 + t2 )= a 1 a 2 t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高一物理运动图象》课件

《高一物理运动图象》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运动图象概述 •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 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 • 匀减速直线运动图象 • 圆周运动图象
01
引言
课程目标
掌握运动图象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能够运用运动图象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解 题能力。
理解运动图象在解决 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移。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02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
度。
加速度-时间图像(a-t图像)
03
表示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
加速度。
运动图象的意义
运动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物体运 动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物理概念和规律。
通过运动图象可以分析物体的速 度、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从而解决物理问
总结词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细描述
速度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值。在速度图 象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趋势。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总结词
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其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位移图象可以直观地展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值, 以及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本 质和特点。
圆周运动的位移图象
总结词
表示圆周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的位移图象同样为正弦或余弦函数 图像,表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值。在匀 速圆周运动中,位移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变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运动图象概述 •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 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 • 匀减速直线运动图象 • 圆周运动图象
01
引言
课程目标
掌握运动图象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能够运用运动图象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解 题能力。
理解运动图象在解决 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移。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02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
度。
加速度-时间图像(a-t图像)
03
表示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
加速度。
运动图象的意义
运动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物体运 动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物理概念和规律。
通过运动图象可以分析物体的速 度、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从而解决物理问
总结词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细描述
速度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值。在速度图 象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趋势。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总结词
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其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位移图象可以直观地展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值, 以及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本 质和特点。
圆周运动的位移图象
总结词
表示圆周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的位移图象同样为正弦或余弦函数 图像,表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值。在匀 速圆周运动中,位移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变
高中物理系列讲座--运动图像专题研究(共45张PPT)

确;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
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错误;15 s~25 s汽
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
以D错误,B正确.
例9、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 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 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BC)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
解析 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 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s,故A、B均正确. 小车的位移为v-t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 x=85×0.1×1 m=8.5 m>8 m,C项正确,图线弯曲 表明小车速度变化不均匀,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 动,故D项错误. 答案 D
例12.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
利用x-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2. 图3-4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 参考系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图3-4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0 m
注意截距含义
• 例3、甲、乙、丙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着一条
物体做( C ) A、往复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 活学活用
拓展
v
• 在上题速度图象中,将v—t图象转换为 a—t图象(或F合—t)图象。
a
O
t
注意图像的转换
例5、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 位置0.5 s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0.5 t 处的速度为v2,则v1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专题2 运动图象(A+)

v
0
图线在v轴上的截距表示初速度
t1
t
t
C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也反映合力的特点
若为曲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
图线与t轴之间的“面积”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某时刻两质点速度相同
两条图线之间的“面积”表示一段时间内的相对位移
v-t图象分析
1、(2009年高考海南卷)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
运动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对图象的分析
就要明确图象的含义,善于从图象中挖掘信息;作
为一种方法——图象法,在求解某些问题时具有很
大的优越性,要会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要能够根据
题意,结合物理知识分析和构建不同的运动图象。
x-t图
A
x
B
xt
x0
x
0
t1
t
t
C
图线上点的意义为做直线运动的质点某时刻的位置 也可描述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2)从甲处到乙处用去多少时间?
1 1
2 =
=
1
1
2
2
2
1
V与d成反比图象
能否构建线性图象?
1
2
1
1 2 − 1
==
+
1 2
2
1
1
ⅆ22 − ⅆ12
=
21 1
O
1
2
1
思考:能否建立
− 的图象?
图象综合应用
一辆汽车质量为1×103 kg,最大功率为2×104 W,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
汽车在 AB 段的牵引力恒定,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 段牵引力减小,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PPT课件

2021
30
练习1(08宁夏)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
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 平作用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 图a和图b所示。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对滑 块做的功分别为( B )
A. W1W2 W3 B. W1W2 W3 C. W1W3 W2 D. W1 W2 W3
2021
8
第一节:识图
2021意义
是什么?
x
x0 乙
甲
0 t1
t3 t
(1)
v
v0 乙
甲
0 t1
t3 t
(2)
回忆:看到图象后
应该怎样读图?
2021
10
一、识图要点总结:
一定要理解、牢记图像的
轴 点 线 斜率 截距 面积
的物理意义。
2021
11
1、轴
弄清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注意 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注意纵轴物理量 为矢量情况,则横轴以上表示此物理量为 正,横轴以下表示物理量为负。
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D )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 I1> I2 B. 电动势E1=E2,内阻 r1>r2 C.电动势E1>E2,内阻 r1< r2 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
端电压变化大
U
21
O
I
2021
26
练习.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伏安图象如图所示,则:
-3
-5
2021
13
注意识别:
(1)线的形状
观察图像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
利于分析图线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系列讲座
运动图像专题研究
物理图像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动态变 化过程清晰,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还可以恰当 地表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用图像法解物理题不但 迅速、直观、还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 图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广,在图像的学习中 1.要了解 常见的图线, 2.注意理解图像的 物理意义; 3.搞清楚横、纵轴的物理意义;图像的斜率、截距、 所围面积、极值点、起始点各有什么 意义; 4.明确图像描述的是什么函数关系;对应的物理情景; 能够应用图像判断出相应的 物理过程; 5.或者根据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图像, 6.并且借助图像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x=85×0.1×1 m=8.5 m>8 m,C项正确,图线弯曲
表明小车速度变化不均匀 ,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 动,故D项错误. 答案 D
例12.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 们的 v — t 图象如图 8 所示 , 则 ( C C )
C
图8
A.物体A、B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物体A、B在0~4 s内的位移相同 C.物体A、B在t=4 s时的速度相同 D.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D.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
例14.(2007广东)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 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是( A ) A.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2 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例15、(08天津)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 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 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D ) 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 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 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1>v2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v1=v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1<v2 解析:
v1 v2
v/ms-1
v1 v2
v/ms-1
t/s
0.5t 0.5s
t
0.5s 0.5t
t
t/s
例6、如图示,两个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 也相等,两小球分别由静止从顶端下滑,若小球在图 中转折点无能量损耗,则 ( B ) a b A. 两球同时落地 B. b球先落地 C. a球先落地 D.无法确定
例9、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
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 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 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 BC)
D. 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O
v甲 v乙 v 丙
v甲 v乙 v 丙
丙
t0
t
• 例4、某物体的运动图 象如图: ①、若X表示位移, 物体做( A ) ②、若X表示速度, 物体做( C )
x s
A、往复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 活学活用
v/ms-1
①V0=0的匀加速运动(a=恒量)
① ② ②V0≠0的匀加速运动(a=恒量)
③ ③匀速运动(a=0)
o
④ ④匀减速运动(a=恒量)
t/s
【思考1】
x
①
②
• ①做何运动? • 比较①和②的不 同?
• ①和②两直线的交 点表示什么?
t
O
t1
③
• ③与①②的不同 ? • 如果物体从坐标原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它的x—t图象是怎样的?
一、运动图象专题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反映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速度的大小
X/m
①
V=恒量,即匀速运动 ②
③ V=0,即静止 ④ V=恒量,即匀速运动
t /s
o
④与①②运动方向相反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
例16、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 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在时间t内,下列关于物体 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说法正确的是 ( )
v0 v A.v ,a随时间减小 2 v0 v v B. v ,a随时间增大 2 v C.v v 0 v ,a随时间减小 v0 2 v 0 v ,a 随时间减小 D. v 2 O 方法点拨:v-t图中图线所围面积代表 位移的方向和大小
拓展
v
• 在上题速度图象中,将v—t图象转换为 a—t图象(或F合—t)图象。
a t
O
注意图像的转换
例5、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 位置0.5 s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0.5 t 处的速度为v2,则v1 和v2的关系为 ( A B C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v1 >v2
跳出题海,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增 强应变能力:---解题四境界①就题论题② 就题论理③借题发 挥:④多题归
思路点拨 (1)两车各做什么运动?图线交点的意义是什么? (2)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汽 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 解析 甲车做速度为 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 , 乙 车做初速度为 10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在 t = 10 s时,两车的速度相同,在此之前,甲车的速度 小于乙车的速度 , 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 ; 在此之 后 ,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 两车的距离又 逐渐减小,在t=20 s时两车相遇,故选项A、B、D 均错.5~15 s内,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 相等,故两车的位移相等,选项C正确. 答案 C
解:若用公式求解此题很繁琐,应用v-t图分析较简单。 b球下滑的加速度开始大于a球,后来的加速度小于a球. a 因为下落高度相等,所以最终速度相等; v b vt 因为路程相等, 所以图线所围的面积相等。 v-t图线如图示: t 不难看出, tb < ta 0 tb ta 所以b球先落地
例7.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 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 动的v-t图象中(如图1),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 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移关 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图1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跳出题海,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增 强应变能力,如:①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②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③一题多联,培养学生 的联想思维能力:④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利用x-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2. 图3-4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 参考系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注意图像的三点
图5
解析
前 2 小时内乙车一直没改变运动方向 , 前
2小时内甲、乙两车位移大小都为30 m,但相向而 行, 所以第 2 小时末甲、乙相距 x =70 km-60 km= 10 km, 由于乙的斜率总比甲的大 , 所以前 4 小时 内,乙车运动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第4小时
末甲、乙速度相等但未相遇.
在对比中深化对知识和方法的认识
例 1.如图所示,是 A、B 两质点在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则( BD)
对比:若是x-t图象 则答案为 :AD
A.两个质点一定从同一位置出发 B.两个质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 C.t2 秒末两质点相遇 D.0~t1 秒的时间内 B 质点可能在 A 质点的后面
例8.一遥控玩具小车在 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 象如图2所示,则 ( BC ) 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图2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解析 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 速直线运动 , 速度为 3 m/s, 加速度为 0, 所以 C 正 确 ;10 s ~ 15 s 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 汽车相对于 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错误;15 s~25 s汽 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为 -1 m/s, 所 以D错误,B正确.
答案
C
例13.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 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v —t 图象如图4所示.在0~t0时间 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C A.A、B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
)
B.A物移都不断增大
v1 v2 2
图7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 C.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 m D.小车做曲线运动
利用图像 如何求位移
解析
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
后减小 , 最大速度约为 0.8 m/s, 故 A 、 B 均正确 . 小车的位移为 v - t 图象与 t 轴所围的“面积” ,
答案 BC
例10.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6所示,则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BCD )
图6 A.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D.在t=4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解析
因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并非为
物体运动的轨迹 . 由图象可知 , 在 0 ~ 4 s 内物体 沿正方向前进80 m,非匀速;4~8 s内物体沿与
解析
由图可知 , 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 , 运
动方向相同,A选项错误;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 积与这段时间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 ,在0~4 s内, B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 A 图象与时间
运动图像专题研究
物理图像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动态变 化过程清晰,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明确,还可以恰当 地表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用图像法解物理题不但 迅速、直观、还可以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 图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广,在图像的学习中 1.要了解 常见的图线, 2.注意理解图像的 物理意义; 3.搞清楚横、纵轴的物理意义;图像的斜率、截距、 所围面积、极值点、起始点各有什么 意义; 4.明确图像描述的是什么函数关系;对应的物理情景; 能够应用图像判断出相应的 物理过程; 5.或者根据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图像, 6.并且借助图像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x=85×0.1×1 m=8.5 m>8 m,C项正确,图线弯曲
表明小车速度变化不均匀 ,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 动,故D项错误. 答案 D
例12.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 们的 v — t 图象如图 8 所示 , 则 ( C C )
C
图8
A.物体A、B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物体A、B在0~4 s内的位移相同 C.物体A、B在t=4 s时的速度相同 D.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D.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
例14.(2007广东)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 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是( A ) A.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2 B.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例15、(08天津)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 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 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D ) 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 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 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1>v2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v1=v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1<v2 解析:
v1 v2
v/ms-1
v1 v2
v/ms-1
t/s
0.5t 0.5s
t
0.5s 0.5t
t
t/s
例6、如图示,两个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 也相等,两小球分别由静止从顶端下滑,若小球在图 中转折点无能量损耗,则 ( B ) a b A. 两球同时落地 B. b球先落地 C. a球先落地 D.无法确定
例9、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
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 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 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 BC)
D. 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O
v甲 v乙 v 丙
v甲 v乙 v 丙
丙
t0
t
• 例4、某物体的运动图 象如图: ①、若X表示位移, 物体做( A ) ②、若X表示速度, 物体做( C )
x s
A、往复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 活学活用
v/ms-1
①V0=0的匀加速运动(a=恒量)
① ② ②V0≠0的匀加速运动(a=恒量)
③ ③匀速运动(a=0)
o
④ ④匀减速运动(a=恒量)
t/s
【思考1】
x
①
②
• ①做何运动? • 比较①和②的不 同?
• ①和②两直线的交 点表示什么?
t
O
t1
③
• ③与①②的不同 ? • 如果物体从坐标原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它的x—t图象是怎样的?
一、运动图象专题
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反映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速度的大小
X/m
①
V=恒量,即匀速运动 ②
③ V=0,即静止 ④ V=恒量,即匀速运动
t /s
o
④与①②运动方向相反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加速度的大小
例16、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 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在时间t内,下列关于物体 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说法正确的是 ( )
v0 v A.v ,a随时间减小 2 v0 v v B. v ,a随时间增大 2 v C.v v 0 v ,a随时间减小 v0 2 v 0 v ,a 随时间减小 D. v 2 O 方法点拨:v-t图中图线所围面积代表 位移的方向和大小
拓展
v
• 在上题速度图象中,将v—t图象转换为 a—t图象(或F合—t)图象。
a t
O
注意图像的转换
例5、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 位置0.5 s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0.5 t 处的速度为v2,则v1 和v2的关系为 ( A B C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v1 >v2
跳出题海,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增 强应变能力:---解题四境界①就题论题② 就题论理③借题发 挥:④多题归
思路点拨 (1)两车各做什么运动?图线交点的意义是什么? (2)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汽 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 解析 甲车做速度为 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 , 乙 车做初速度为 10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在 t = 10 s时,两车的速度相同,在此之前,甲车的速度 小于乙车的速度 , 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 ; 在此之 后 ,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 两车的距离又 逐渐减小,在t=20 s时两车相遇,故选项A、B、D 均错.5~15 s内,两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 相等,故两车的位移相等,选项C正确. 答案 C
解:若用公式求解此题很繁琐,应用v-t图分析较简单。 b球下滑的加速度开始大于a球,后来的加速度小于a球. a 因为下落高度相等,所以最终速度相等; v b vt 因为路程相等, 所以图线所围的面积相等。 v-t图线如图示: t 不难看出, tb < ta 0 tb ta 所以b球先落地
例7.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 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 动的v-t图象中(如图1),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 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移关 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图1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跳出题海,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增 强应变能力,如:①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②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③一题多联,培养学生 的联想思维能力:④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利用x-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2. 图3-4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 参考系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注意图像的三点
图5
解析
前 2 小时内乙车一直没改变运动方向 , 前
2小时内甲、乙两车位移大小都为30 m,但相向而 行, 所以第 2 小时末甲、乙相距 x =70 km-60 km= 10 km, 由于乙的斜率总比甲的大 , 所以前 4 小时 内,乙车运动加速度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第4小时
末甲、乙速度相等但未相遇.
在对比中深化对知识和方法的认识
例 1.如图所示,是 A、B 两质点在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则( BD)
对比:若是x-t图象 则答案为 :AD
A.两个质点一定从同一位置出发 B.两个质点一定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 C.t2 秒末两质点相遇 D.0~t1 秒的时间内 B 质点可能在 A 质点的后面
例8.一遥控玩具小车在 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 象如图2所示,则 ( BC ) 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图2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解析 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 速直线运动 , 速度为 3 m/s, 加速度为 0, 所以 C 正 确 ;10 s ~ 15 s 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 汽车相对于 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错误;15 s~25 s汽 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为 -1 m/s, 所 以D错误,B正确.
答案
C
例13.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 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v —t 图象如图4所示.在0~t0时间 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C A.A、B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
)
B.A物移都不断增大
v1 v2 2
图7 A.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 C.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 m D.小车做曲线运动
利用图像 如何求位移
解析
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
后减小 , 最大速度约为 0.8 m/s, 故 A 、 B 均正确 . 小车的位移为 v - t 图象与 t 轴所围的“面积” ,
答案 BC
例10.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6所示,则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BCD )
图6 A.物体运行的轨迹是抛物线 B.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C.物体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
D.在t=4 s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零
解析
因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并非为
物体运动的轨迹 . 由图象可知 , 在 0 ~ 4 s 内物体 沿正方向前进80 m,非匀速;4~8 s内物体沿与
解析
由图可知 , 两个图象都在时间轴上方 , 运
动方向相同,A选项错误;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 积与这段时间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 ,在0~4 s内, B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显然比 A 图象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