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摘要翻译可视为一种言语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译者在翻译中除了传达言内行为外,更重要的是传达表明源语作者意图的言外行为,以便在译文中产生相应的言后行为。本文旨在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一个全面的概括,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言外行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Speech Act Theory and Translation

LEI Hua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AbstractTransl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ech act. In this sense, except for conveying locutionary, the more important for translators is to convey and express illocutionary act of author, so as to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perlocutionary act in the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speech act, and on this basis, describe the guiding role of illocutionary act to translation.

Key wordsSpeech act theory, illocutionary act, translation

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家Austin在其着作《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提出的。此理论的核心是言即行,说话就是做事。他认为人们说话的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即以言指事,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这一行为并不能构成语言交际);言外行为即以言行事,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即以言成事,指说话所带来的后果。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后者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的意图一旦被听话人领会,便可能带来后果或变化,这便是言后行为。如:

例1:――husband: “The bell is ringing.”

――wife: “I’m in the bath.”

――husband: “.”

丈夫说“门铃响了”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告诉妻子门铃响了;言外行为――叫妻子去开门;言后行为――妻子听他的话去开门,或者拒绝他。妻子的回答“我在洗澡”也同时实施了这三种行为。从字面意义上看这夫妻俩之间的对话没有任何联系,丈夫说“门铃响了”,而妻子说的是“我在洗澡”。也就是说他们俩所实施的言内行为毫无关联。但如果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推导出妻子话语的言外行为:她不能去开门,叫丈夫去

开门。所以这句话带来的言后行为就是丈夫可能自己去开门。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言语交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即所说话语的言外行为,并是否按照这一意图来采取相应的言后行为。

后来,美国语言哲学家Searle在Austin的这一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将言外行为分为五大类:表达类、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和宣告类。并提出了着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她认为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比如上文提到的例子中,妻子说的那句话表面上实施的言语行为是陈述,但实际上实施的言外行为却是指令,也就是说妻子是通过实施陈述这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指令这一言外行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就是解决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来表达“言外之意”,以及听话人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

2 翻译中的言语行为对等

翻译可被视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言语行为,它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行为,因此也应当包括以上三种行为。为了完成语言的“成事”功能,译者应当意识到三种言语行为,并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将它们传译给译文读者,以求达到译文和原文在三种言语行为功能上的对等。好的译作必须译出言外之意, 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把握好其言外之意,并努力通过有效的翻译途径传达出来,进

而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相应的言后效果。翻译要看原文在语境中的含义,把握原文的语用意义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以言行事”,同时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形式表达原文的意图或语用用意。

3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Austin和Searle在言语行为理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用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从言语行为理论着手研究翻译,我们实际上是在调整对翻译对等判断的标准:取得对等,并不仅仅在话语的命题内容方面,而且还在其言外之意和言后效果方面。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弄清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对读者产生的作用。因此,读者的反应和译文所达到的效果等文本之外的因素也必须在译者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当译语读者对译文产生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产生的反应相似,翻译才算是有效的。如:例2: 鲁大海: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上述例子摘自曹禺的剧本《雷雨》,这组对话发生的背景是鲁侍萍的儿子鲁大海在资本家周朴园的家里挨了打,他的母亲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