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墙上的斑点》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合集下载

《墙上的斑点》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墙上的斑点》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墙上的斑点》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墙上的斑点》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墙上的斑点》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篇文章的作者和作品背景知识。

2.了解瓜达尔卡纳尔的文学题材、风格。

3.对文学思想、创作手法有所认识。

4.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素材写作的意识与能力。

5.通过学习《墙上的斑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和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背景知识介绍墨西哥瓜达尔卡纳尔(Guadalajara)是一个著名的大都市,在那里,各种流派的文学层出不穷。

代表当地文学的人物有何塞·略伊斯·帕拉乔,华金·阿炳,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曼(Katherine Ann Porter)等。

而本篇文章作者安东尼奥·布恩菲尔德(Antonio Buendía) 也算得上是当地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

作家的名字不会让人感到陌生,因为《墙上的斑点》获得了1991年的“瓜达尔卡纳尔文学奖”。

2.作家介绍安东尼奥·布恩菲尔德(Antonio Buendía),1958年出生于墨西哥瓜达尔卡纳尔市。

他毕业于瓜达尔卡纳尔大学,获硕士学位。

他拥有丰厚的文学底蕴,经常在《国际批评》、《普拉多文学》等杂志上刊登小说和散文。

1989年,他因长篇小说《生命之火》获得了墨西哥全国小说奖。

1991年,他以《墙上的斑点》获得了瓜达尔卡纳尔文学奖。

现在,布恩菲尔德担任瓜达尔卡纳尔大学拉美文学系的主任,他一直在为墨西哥和拉美的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3.文学题材和风格《墙上的斑点》是一篇小说,灵感来源于作者小时候看到的一幅画。

小说虽然内容不多,但文字却是紧凑而激烈的,读起来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对日常小事的描写来反映现实中的人情世故,表现出了墨西哥社会的温馨和险恶。

又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既展示了人的美好品质,又揭露了人的丑恶本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阅读 .墙上的斑点》优质课教案_9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阅读  .墙上的斑点》优质课教案_9

课题:《墙上的斑点》主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 1审核人签字:审核时间:【学情分析及本课设计意图】高二(27)班同学上学期学习状态较好,成绩多次居于二层次第一,但本学期成绩急剧下降,学习处于倦怠期。

针对这一情况,在本课训练案设计中除了训练学生辐射式联想能力,还特意安排了从“墙上的斑点”展开的情感性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高三在即,更需努力。

以“苦心经营的随便”,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1、一个女人和一条“河流”——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文本,查阅相关资料)和教师点拨,了解作者(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及意识流文学;2、一篇小说和一个“斑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本篇小说结构上的作用,以及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3、一种思路和一个“世界”——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堂复述形式,训练辐射式联想能力,走入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及意识流小说,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2、理解“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本篇小说结构上的作用。

【学习难点】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堂复述形式,训练辐射式联想能力,走入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自由联想】一个女人和一个女人我(一个女人)——网剧《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陈白露——《飞蛾之死》——伍尔芙(一个女人)——我喜欢的女作家【过渡】伍尔芙和意识流小说【预习案】一、教师点拨:一个女人和一条“河流”——伍尔芙和意识流文学1、一个女人(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

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2、一条“河流”(意识流文学)——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墙上的斑点》3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墙上的斑点》3

《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莆田第九中学林少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2、理解作品诗意的语言风格和精巧的结构安排;3、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过程探究小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女性作家在社会禁锢中挣扎及对自由的强烈向往。

教学重点: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及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理解女性作家在社会禁锢中挣扎及对自由的强烈向往。

教学方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朗读导入1941年3月28日,一位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沉入乌斯河的深处,沉入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活着,为世人创作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弗吉尼亚·伍尔夫。

二、整体感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位女作家的一篇小说,或许在我说到“小说”这种文体的时候,同学们心中的疑问也在奔涌而出:这是小说吗?这篇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也太不一样了吧:⑴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姓氏名号、服饰状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⑵对比意识流小说是否具备传统小说的三要素:①小说的人物——叙事人称是什么?“我”是谁?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从小说的叙述来看,“我”应该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很敏感,喜欢幻想、冥思,想像力非常丰富。

⑶小说的情节——这篇小说,“我”叙述了什么内容?时间:模糊、瞬间。

地点:小屋。

人物:“我”。

我在做什么:想象墙上的斑点是什么。

小说没什么内容,根本没有情节,没有故事。

整篇小说就像一个百无聊赖的女人坐在椅子上傻傻地瞎想,思绪飘到东飘到西,她的思绪是没有规律的,她的思绪就是小说的内容。

(4)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里自然环境的描述都是意识里的,并不是现实中的,社会环境只在最后提到了“该死的战争”。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课墙上的斑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人们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像,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赏读: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容易记住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赏读: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美德。

入静则能放松,放松则能思考。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生活奢侈,挥霍无度,还能谈得上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吗?一、作家作品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

父亲的熏陶直接影响着她进行文学创作。

她从未上过学,却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伍尔芙自幼身体虚弱,并有精神病史。

年以后,她的精神病经常发作,她不胜折磨,于年月在离家不远处投河自尽。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墙上的斑点》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墙上的斑点》教案

课题:意识流——散点透视之美《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了解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及散点透视的艺术构思技巧2.探究本篇小说蕴含的丰富开放的主题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文本感知意识流小说的特点,认识意识流文体。

A.意识流小说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B.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的叙述教学难点:探究本篇小说蕴含其中的主题,以及表现这种主题的方法。

A.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现世境遇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B.用散点透视从各个角度丰富文章主题的方法。

教具:课件辅助教学方法:品读、探究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晚上躺在床上却还没有入睡,脑子里思绪万千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对这些思绪加以记录?我们称这些连续起来的思绪为意识的流动下面我请同学们来个即兴的意识流活动,由(一个葫芦)来打开你的胡思乱想,然后我们来一起分享下你这一刻真实的思绪请两三个同学来回答。

正因为这些思绪大多是纷繁芜杂,零星琐碎的,所以我们感觉没有记录的必要,然而意识流小说家,却能通过记叙这些意识的流动来反映当下的生活和境遇,或是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某种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她把她的那些意识流动记录了下来,这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进入课文:幻灯演示:请一个学生来读一下关于作家的小说观伍尔芙——“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猁的钢刀刻下来的。

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

”“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吧。

”墙上的斑点就是伍尔芙集中笔墨去开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方式通过自由联想来展现自己意识的流动。

幻灯展示散点透视示意图及中国画示意图幻灯展示:中国画家画画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2 墙上的斑点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2 墙上的斑点 Word版含答案

2*墙上的斑点◎背诵名句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诵读经典经典: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翻译:人民最为宝贵,代表国家的土神和谷神其次,君主为轻。

赏析:这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重要思想——民本思想、以民为本。

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

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要以民为本。

◎作者档案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批评家。

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

但是,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英国国内对伍尔芙的评价一直偏低。

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芙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作品:小说《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两部。

◎背景扫描20世纪前期,西方社会开始动荡不安,传统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

与此同时,西方文学也是空前活跃,流派众多。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一批先锋作家能够主动打破传统小说的束缚,进行大胆的革新;锁定人们纷乱复杂的意识,并以此为基点,着力表现和发掘人类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以及潜藏其后的暗流涌动又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进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意识流小说。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墙上的斑点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墙上的斑点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墙上的斑点【教学目标】1.叙述的角度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旨呈现的的作用。

2.叙述的加法(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3. 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1.叙述的加法(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2.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教学建议】由叙述的角度来切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叙述的(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呢?·牛顿与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白雪公主和毒苹果吃的毒苹果·苹果公司乔布斯·小苹果一首爱情的流行神曲·圣经苹果=智慧果=禁果(亚当、夏娃偷吃的苹果,也是智慧果,苹果在西方象征着爱)·圣诞节平安夜(苹果)·富士山(红富士)·刺客信条=黄金苹果·苹果容易氧化·《天浴》中的苹果(李小璐成名作)·电影《苹果》(梁家辉、X冰冰)大家刚才说的很好,一个苹果引起了大家的联想和想象。

有关苹果背后确实有这么几个故事(PPT展示),这些联想和想象成为了一种文学类型,今天我们即将学习伍尔夫的这篇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墙上的斑点》。

一、初读小说,了解概貌(一)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谁?“我”讨论一:这篇文章,我叙述了什么内容呢?可能出现的讨论:1、这篇小说没什么内容,根本没有情节,没有故事。

(打破了小说三要素和基本写作规律)2、整篇小说就像一个百无聊赖的女人坐在椅子上傻傻地瞎想,思绪飘到东飘到西,她的思绪是没有规律的,她的思绪就是小说的内容。

3、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规律,她是对墙上的斑点进行猜测。

由猜测引发的思绪就是小说的内容。

她到底想到了什么呢?有请班上的几位同学通过表演重现她联想的内容。

(5分钟)他们的表演已经把伍尔夫头脑中意识流动的过程记录了下来。

讨论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之后,你认为意识流小说有什么特点呢?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墙上的斑点 学案2

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墙上的斑点 学案2

《墙上的斑点》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首先的难重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课文基本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是又一个难点2、对联想方法的把握和材料的选取是要深入研究的文本探究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8、9段,完成1~4题。

1.作者所写的事物是否合理?试从第8段中找出关键句子来证明它。

答:【解析】首先做出判断,再结合第8段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答案:可以说是合理的。

因为在“某种光线下面”,人会产生某种朦胧的感觉。

而且作者用了“不敢肯定”“似乎”这些词语。

2.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答:【解析】本题考查人称的作用,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仿佛“我”亲身经历,显得真实亲切。

答案: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读者和作品之间的距离,也便于抒发感情。

3.在第9段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结尾句“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情感?答:答案:对美好可爱世界的追求与热爱。

无法摆脱现实的无奈。

4.这两段文字,体现了意识流小说怎样的特点?答:答案:①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层的奥秘;②人的意识流动不受时空限制,有很大的跳跃性。

自主学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壁.炉(bì) 郊.外(jiǎo) 炭.块(tàn) 警惕.(tì)B.沉闷.(mēn) 笼罩.(zhào) 首.府(shǒu) 序.列(xù)C.地毯.(tǎn) 崇.拜(zhǒnɡ) 幻.影(huàn) 规.矩(ɡuī)D.掩.盖(yǎn) 陶.醉(táo) 证.据(zhânɡ) 动荡.(dànɡ)【解析】选D。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最新整理)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最新整理)

第2课墙上的斑点作品导读作者通过写主人公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后引发的一系列意识活动,即对墙上的斑点的猜想与思考,把精神的触角伸向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生活的偶然性和命运的必然性问题,对生命在个体死亡之后永恒延续的问题,对自然与机械性现实的对立问题,对文学创新与陈旧规范相冲突的问题,对女性反抗男性中心体制和男性的观念问题等,进行了意义重大的体验与感悟,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意识流动的全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古冢.(zhǒng)(2)擦拭.(shì) (3)鸟窠.(kē)(4)湛.蓝(zhàn)(5)铁箍.(gū) (6)鸟啭.(zhuàn)(7)荒芜.(wú) (8)菁.华(jīng) (9)骤.雨(zhòu)2.识字形(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错误!(7)错误!(8)错误!3.辨词语(1)年青年轻著名演员刘晓庆虽然年近六十,但还是那么有活力,那么,一点都不逊色于一代。

(2)原形原型①7月13日,中国国家档案局在其网站公布的日本战犯相乐圭二的亲笔笔供,还原日本军国主义。

②有观众议论说,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的就是现实中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

(3)合龙合拢人们看到之江东路运河二通道大桥主跨钢拱顺利,笑得嘴巴难以。

辨析:(1)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

只适用于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而不能用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

它一般不用于比喻,通常作定语。

年轻:指年纪不大,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

用于两个人年龄的比较,可以用于比喻,既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2)原形:原来的形态,本来的面目(贬义)。

如:原形毕露。

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3)“合龙”和“合拢"都有“接合”的意思,但具体含义不同。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单元 墙上的斑点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单元 墙上的斑点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单元墙上的斑点 Word版含答案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的人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

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哲理启发】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

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

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旗帜.()别墅.()铁箍.() 芜菁.()警惕.() 呆滞.()编纂.() 古冢.()都铎.() 湛.蓝()鳍.翅() 怂恿..()()【答案】zhìshùɡūjīnɡtìzhìzuǎn zhǒnɡduózhàn qísǒnɡ yǒnɡ2.多音字壳⎩⎨⎧( )外壳( )甲壳 仆⎩⎨⎧( )女仆( )前仆后继 哄⎩⎨⎧()一哄而散()一哄而上( )哄骗 宿⎩⎨⎧( )宿营( )三天两宿( )星宿【答案】 ké qiào pú pū hòn ɡ hōnɡ hǒnɡ sùxi ǔ xiù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箭zú( )cù( )拥 ⎩⎨⎧bān ( )点bān ( )级 ⎩⎨⎧bì( )炉bì( )还 ⎩⎨⎧yàn ( )品义愤填yīnɡ( )【答案】 镞 簇 斑 班 壁 璧 赝 膺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证明·证实①上海几名网友,在工作之便利用公司内的专业设备,自测核辐射量并实时播报,以实测数据 ________(证明/证实)“我们的城市是安全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阅读 .墙上的斑点》优质课教案_24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一单元  阅读  .墙上的斑点》优质课教案_24

墙上的斑点教案教学目的:1. 了解作者及意识流小说;2. 理解“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3. 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4. 训练辐射式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诊断性学习;第二课时研究性比较、拓展)教学方法:研究解读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演示系统,用于播放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板书课题由《变形记》的表现手法不同于传统小说,导出课题。

屏显课题、作者。

屏显资料,教师深情的诵读:1941年3月28日,一位年届59岁,拥有高贵典雅气质的贵族妇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装满鹅卵石,然后毫无留恋地走进了英国罗德梅尔附近萨塞克斯乡间住处旁的乌斯河,慢慢地沈人了水的深处,沉人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

她活着时,为世人创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让一条原本寻常的河流从此名扬天下。

她就是被誉为现代小说高贵的女祭司,意识流文学的创始人,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屏显弗吉尼亚·伍尔夫照片二了解作家的真实观及艺术主张1.请一生读注①2.补充作家生平资料及其“内在真实”观(屏显)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

生于伦敦一个颇有声望的学者家庭。

伍尔夫自幼在父亲的书房里受教育。

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书籍的滋养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极丰富细腻的情感和高贵敏感的气质。

也许是精神世界太丰富敏感的缘故,伍尔夫漠视甚至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

她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

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应该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而不管它们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上的斑点》导学案
编写:范秀林审核:范秀林审批:时间: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弗吉尼亚·伍尔芙及其作品、风格。

2、了解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3、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4、以某种叙述腔调进行写作实践。

【重点难点】
1、了解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2、以某种叙述腔调进行写作实践。

【学法指导】
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多用归纳法,少用演绎法▲多感性领悟,少理性概括
▲多学后评析,少学前提示▲多书面训练,少浅表问答
【知识链接】
一、关于作者: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

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

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

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

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

在丈夫的鼓励下,伍尔夫开始创作小说。

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
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

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伍尔芙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

进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

1941年3月,伍尔夫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就投河自尽。

二、意识流小说与心理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

《墙上的斑点》突破传统小说的套路,没有情节,没有环境,也没有结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小说的叙述者面目模糊,从文中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墙上的斑点以后所引发的内心活动。

这内心活动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于是我们看到在作者的遐想中,既有迅即更迭的生活速写,又有浅尝辄止的历史点击,还有不时生发的迷惘、虚幻的人生感喟,以及或愉快或忧郁的情绪。

【学习过程】
阅读创新设计上“开卷有益”一栏,导入新课。

1、在课文中,“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

具体地说,主人公对于斑点的联想和猜测共有六次,请你浏览课文后找出来划上线,然后概括地写在下面。

(1)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2)看到斑点好像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

(3)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了来世。

(4)觉得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以及学者。

(6)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想到树的生存。

最后,终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2、“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读了《墙上的斑点》后,想一想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有哪些不同?
4、关于小说的主题, 有人曾经指责伍尔夫的小说过分关注自我和内心,缺乏社会性。

你怎么看?
其实,当我们读到伍尔夫发出的“该死的战争;让战争见鬼去吧”的心声时,读到她想象出的那个“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也没有“尊卑序列表”的“十分可爱的世界”时,社会的“微尘”已然落到了作者的心灵上,并且激起了回响与反应。

这说明不描写社会生活,并不等于远离社会生活。

通过人物的意识来折射现实,同样能表现出社会性。

这正如伍尔夫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小说就像一张蜘蛛网。

也许只是极其轻微地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附在生活之上。

”因此,从作者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我们依然可以着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

传统小说中也有心理描写,但那些心理描写都是局部的,是依附于人物、情节或环境并为之服务的。

意识流小说则将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作为独立的事件,置于作品的主体位置,表现出对传统小说的反叛性。

5、叙述腔调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6、“讲述”与“显示”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7、速度控制是怎么回事?举例说明速度控制的魅力。

8、延续下面这段话的叙述腔调写成一篇文章,不超过800字。

每当想起童年,便能记起这句话:“回首往事,既喜且忧。

”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梦中又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姑娘(小男孩儿),同儿时的伙伴在老地方玩耍。

【归纳小结】
在《墙上的斑点》问世之前的1915年,伍尔夫发表了《论现代小说》一文,开始阐述意识流的基本观点。

她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她的真实观和艺术观。

她认为,小说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应追寻生活的内在真实。

这种内在真实就是生活现象在人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

小说家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种内在的真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删除外部的杂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小说家就要抛弃常规,采取一种新的方式”,“让我们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追踪这种模式,不论从表面上看来它是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按照这种模式,每一个情景或细节都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

《墙上的斑点》正是一篇实践了作者描绘内在真实的艺术主张的作品。

【当堂检测】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

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间》。

【学习反思】
我这节课的心情:
我的收获:
我还有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