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 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合集下载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语言应用研究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支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黄文雅摘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典籍不断传往国外,而典籍英译的目的只为弘扬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往往很难确切展现。

然而在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却译得恰到好处,体现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目的论的共通之处。

本文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探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多种方法。

为了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 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保证准确地传达源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目的论林语堂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浮生六记》1、引目在近现代的翻译热潮中,涌现出许多文学大家,如:辜鸿铭、林语堂、杨先益、工佐良、许渊冲、戴乃迭等,他们都开始致力十中围经典作品的翻译。

另外还冇许多围 外学者,如:戈得布莱特、庞德、白芝、霍夫曼等,都曾将中围的-些诗歌、戏剧以及小说引入西方,例如《将进酒》《牡丹亭》《红楼梦》等。

在吸收围外翻译理论的同 吋,中围翻译者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并将它们付诸实 践。

其中,目的论作为翻译功能理论的•部分,在翻译实 践中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围知网中输入关键词“目的论”检索到了66104个条目。

《浮生六记》创作吋间较早,语言带冇古文风格,不如现代语言易情,而英语是•种主要由 形式来表达的文字,两者转化具冇•定难度,也I•分考验译者的双语水平。

在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木中,可以看到目的论对十翻译的指导。

二、目的论及其三原则(•)目的论目的论是翻译研究的•个领域。

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 作为•种冇目的的活动,能够直接指导各项翻译仟务。

目的论由德围语言学家弗米尔提出,由诺德补充发展。

仟何参考文献:[1] 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结构[A].朱德熙论文集(第2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9.[2] 黄国文.试论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与歧义的排除J].外语学刊,1984,(2).[3] 郎万天.语境分析是辨识歧义的重要工具[J].外国语,1995,(1).[4] 黄德玉.谈“歧义”研究中应该划界的几个问题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8,(2).[5] 李忠美,陈海庆.指示语“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其语用含130m义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9,(5).[6]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 周红■语用歧义的产生及其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8] 俞东明■语法歧义与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7,(6).[9]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乔雪玮 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5)翻译或口译都首先要考虑文章在原文和目标语中的作用。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_以林语堂_浮生六记_英译本为例_邓漪涟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_以林语堂_浮生六记_英译本为例_邓漪涟

2012年6月第29卷第3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e 2012Vol.29No.3收稿日期:2011-11-25作者简介:邓漪涟(1988-),女,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和二语习得。

张顺生(1963-),男,江苏苏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研究、教育哲学。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邓漪涟1张顺生2(1.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2.苏州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一直都是英汉互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给灵活处理汉语文化负载词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分析研究林语堂的翻译处理手段表明:林语堂的翻译成功之处在于既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异质性,又注重突显异域语言文化的艺术性,切合其提出的忠顺美翻译原则。

【关键词】林语堂;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12)03-0038-07Strategies to Translat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to English———A Case Study of Lin Yutang ’s English Version of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DENG Yi-lian 1,ZHANG Shun-sheng 2(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Jiangsu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Suzhou 215009,Jiangsu ,China )Abstract :How to handl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s always an important and tough job.Lin Yutang ’s English version of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a skillful handling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i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emonstrates that Lin ’s successful transla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not only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exotic language and culture ,but also to the revelation of the art of the source text ,which con-forms to his own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smoothness ,and beauty.Key words :Lin Yutang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culture-loaded words ;translation一、引言在中英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复杂关系一直是一个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以英语文化的价值尺度为标准简单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另一种则是死抱住中国传统文化不放,不求变通。

浅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

浅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

浅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张琼方摘要:“文化缺省”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困难多由文化负载词来体现。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格外注意这一类词汇,选择合理的翻译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译作,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认识。

本文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探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同时对林译做出评价。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浮生六记;翻译评论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6)11-0027-03一、“文化缺省”现象《辞海》中将“文化”定义为: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转引自邱懋如,1998)翻译学不断发展进步,早已将文化这一因素纳入研究范围。

因此,无论从翻译理论或是实践的角度,都不能忽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稍有翻译经验的人都知道,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正是翻译中极难处理的部分。

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共享背景知识和语用前提的双方出于语用经济原则的考虑,会省略双方皆知的内容。

这种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叫作“情境缺省”。

如果被缺省的部分与语篇内信息有关,就叫作“语境缺省”,而与语篇外文化背景有关的,就是文化缺省。

(王东风:1997)语境缺省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借助上下文找到线索,帮助读者理解缺省内容;而文化缺省往往无法在语篇内找到线索,需要借助的是语篇外的知识。

一旦读者无法理解原文中的文化缺省,往往就会产生“意义真空”。

这种情况对于来自其他文化的读者更是屡见不鲜。

“文化缺省”现象常常发生于翻译当中,因为原文作者在进行写作时,一般不会将译文读者纳入目标读者范围。

这种缺省现象往往由文化负载词体现。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廖七一:2000)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创造的文化负载词往往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黄文雅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典籍不断传往国外,而典籍英译的目的只为弘扬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往往很难确切展现.然而在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却译得恰到好处,体现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目的论的共通之处.本文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探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多种方法.为了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保证准确地传达源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页数】4页(P130-133)
【作者】黄文雅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看译者主体性差异——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例[J], 王致华
2.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J],
俞佳艳;
3.从目的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潘玮;
4.文化自信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J], 徐俊
5.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J], 龙芳;彭又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林语堂,1895 年 10 月 10 日生于福建龙溪 (今 漳州),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语堂。中国现代 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林语堂用英文写作和翻 译的一系列作品影响深远,奠定了他在国际文坛上 的重要地位, 《浮生六记》 是林语堂先生最具代表 性的译作。林语堂非常喜爱沈复的 《浮生六记》, 1936 年将其译成英文,在 《天下》 月刊上连载,后 又出版了英汉对照单行本,在海内外都受到极大欢 迎。在译序中林语堂写到“素好 《浮生六记》,发 愿译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 生活”。 《浮生六记》 能够受到海内外文学界与学 术界如此推崇绝非偶然,不可忽视的是译者的译介 水平对这部作品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 劳伦斯·韦努蒂. 译者的隐身[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3] 李小亚.《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J]. 海外英语,2014(7). [4] 全淑连. 从《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看译者的文化取向[J]. 怀化学院学报,2016(6). [5] 沈复. 浮生六记[M]. 林语堂,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 张琼方. 浅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浮生六记》 表现出的作者个人特色,即对天 性和自我的追求,这与林语堂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形成了很大的契合。这些
收稿日期:2021-01-10 作者简介:顾然 (1988—),女,江苏南通人,讲师,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113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模因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者:吴红君来源:《牡丹》2016年第12期本文通过对模因论的进化和基本概念的介绍,在模因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分析,发现文化负载词汉译英能成功传递文化信息在于采用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所以,在汉译英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留中国特色文化模因,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世界上得到真正的传播。

一、模因论模因(meme)一词首次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

其将“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承的单位,假设它是类似于粒子性基因,它在文化环境中,凭借其表现型对自身的生存和复制的影响而被自然的选择”。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单位,或文化模仿的单位”。

模因通过复制或模仿传播,传播的载体是大脑,而传播的工具是语言。

以此类推,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如同“基因”一样,可以复制,所以,“模因”可以通过模仿和复制来实现文化的传播。

翻译活动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之间的交流传播,在中译英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可以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活动,做到文化信息的保留和传递。

二、模因论视角下汉译英文化负载词英译原则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国特有的文化,这类词是文化差异在语言层面上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所以,正确翻译文化负载词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类文化负载词在汉译英过程中,源语文本负载着中国文化特色。

在模因论视角下,作者认为汉译英文化负载词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异化策略是最主要的模因传播的手段。

此策略的应用能最大限度保留汉语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在文化负载词英译中,译者应尽可能采用异化策略,以保留源语文化,并让其成功输出。

富含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是模因的基本单位,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得以传播,采取异化策略是最有效的。

其次,归化策略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中可取的方法。

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分析《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词汇增译法的运用

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分析《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词汇增译法的运用

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分析《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词汇增译法的运用作者:李芝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1期[摘要]笔者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词汇的英译为例证,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来分析增译法在文化詞汇翻译中的运用,指出在翻译文化词汇时,不仅要考虑词汇本身的含义,更要在准确理解原文整体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顺应原文特定的文化语境,适时采用增译法,将能够反映原文精神的文化背景信息增补译出,以再现原文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文化词汇;文化语境顺应;增译法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两种文化的交流,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著名的翻译学者尤金•奈达博士在《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一书中指出“称职的译者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意识,语言最终只有在相应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能否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信息是译者能否顺利完成译作的前提和关键。

而要翻译好民族语言当中最能体现该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词汇则是翻译的难点和重点。

许多文化词汇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不易被译文读者所理解。

此外,一些文化词汇置于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又会产生反映作品精神特征的特定文化信息。

在此,增译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增译法或增词译法,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起来,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对等起来。

笔者主要讨论增译法如何使译文“精神”与原文达到对等的效果。

顺应论是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2000)一书中提出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而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不同的语境因素可以左右语言的选择,动态地生成话语的意义。

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分析《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词汇增译法的运用

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分析《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词汇增译法的运用
境 , 时 采 用增 译 法 , 能 够 反 映 原 文 精神 的 文化 背景 信 息 增 补 译 出, 适 将 以再 现 原 文 的 精 神 风 貌 。
【 关键词 】 文化词汇; 文化语境顺应 ; 增译法


引言
的翻译正是笔者讨 论的对 象。在对 原文 中的文化 词汇 作出顺 应性分
c me n t rlylk r p i gp tl n l w n t r , n r O mu h lv ‘ o a u al i ed o p n e asa d f i g wae s a d ae S c o e o l rfr t ers o t n i . i o h i p n a et e y
出 , 们 使 用语 言 的过 程 是 一 个 基 于 语 言 内 部 和 外 部 的 原 因 , 人 在不 同 的
“ 落花流水 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群玉《 奉和 张舍人送秦炼师 归岑公 山》 一诗 :兰浦苍苍春欲暮 , “ 落花流水怨离襟。 在汉语中 , ” 落花流水 ”
多用来形容景色衰败 , 落花 随流水而去 , 倜怅失落之 意 , 含 后用来 比喻 被打得大败。但在此处陈芸却 赋予了它截然 不同 的含 义 , 用它来 形容
翻译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不仅仅是两种语言 的转换 , 更涉及到两种 析 、 准确理解其文化信息之后 , 就要选择合 适的翻译技巧将文化信 息译 文化的交流 , 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 和影响 。著 名的翻 译学者 尤金 ・ 奈 出。纵观整个译作 , 增译 法使用的频 率颇高。增译 法是最 重要的翻译 达博士在《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书中指出 称职 的译者~ 技巧之一。增译法将 文化词 汇中隐含 的、 现 出作 者思想 态度的信息 一 表 直保持着这样的意识 , 言最终只有在 相应的文 化中才具有 意义 ’ 显化于译文中 , 语 ’ 。 。 增补“ 言外之意”, 填补文化 空缺 , 使译文 忠实地表达 出 使译文读者能够领略到原作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韵味。 由于 文 化 差 异 的 存 在 , 否 准 确 地 理 解 和 翻 译 语 言 中 蕴 含 的 文 化 背 景 原文的思想内容 , 能 信 息是译者能否顺利完成译作的前提和关键 。而要翻译好 民族语言当 笔者现以林 先生《 浮生六记 》 英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词汇的英 中最 能 体 现 该 民 族 文化 特色 的 文 化 词 汇 则 是 翻 译 的难 点 和 重 点 。 许 多 译为例证 , 从文化语 境顺应 的角度来分 析增译法在 文化词汇翻 译中的 文化词汇都包含着 丰富 的文化信 息 而且不 易被 译文读 者所 理解。此 外, 一些文化词汇置于特定的文学作 品中又会产 生反映作 品精神 特征 的特定文化信息。在此 , 译法发挥着 重要 的作用。增译 法或增 词译 增 法, 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 词组 、 分句或完 整旬 , 从而使

浅析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的民俗文化翻译

浅析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的民俗文化翻译

浅析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的民俗文化翻译《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写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质朴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和情投意合的妻子陈芸生活中的闲情逸趣。

书中不乏对当时民俗文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苏州地区的节庆习俗和生活礼仪,别具文化特色。

王佐良说过,翻译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

对本族语者不必解释的事,对外国读者得加以解释”(王佐良,1989:34)。

民俗文化也属于这种文化里“不言而喻的东西”。

译者在翻译民俗文化时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国的文化特色,保持作品独立的文化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能给译文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如何在两者兼顾的情况下给出合适的译文一直是译者所面对的难题。

《浮生六记》的林语堂译本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译成于1935年,被誉为林语堂“最见功力的(英文)译作”(出版说明沈复,1999),其“情感真挚,译笔灵动,优美流畅,流传甚广,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李玉良,2005:79)。

林语堂作为翻译大家,“两脚踏东西文化”(出版说明沈复,2009),对作品中民俗文化的处理自有其精妙之处。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译作中民俗文化的翻译方法,探究其原因、得失以及对当前文化外译的指导意义,为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翻译提供些许思路。

1 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的民俗文化翻译方法1.1 替换对于部分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表达的民俗文化现象,林语堂选择变通处理,用英语中相似的文化现象进行替换,方便西方读者阅读。

但这种做法只能取得表面上的等同效果,实际上会导致原作品中文化信息的丧失,如将“鬼节”译为“All Souls’ Day”(沈复,2009:28-29)。

鬼节又称中元节,是道教节日,时间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日子。

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承载词的处理

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承载词的处理

作者: 刘燕
作者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4
出版物刊名: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75-78页
主题词: 文化翻译;归化;异化;《浮生六记》
摘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浮生六记》中有很多词汇都承载了文化信息,而如何处理这些词汇,对于翻译这类文学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文中文化承栽词处理的评析,说明在中国文学作品汉译英的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保持译文流畅的基础上,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承载的文化信息,这才能最终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从《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从《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从《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张卿【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1(031)006【摘要】Fu Sheng Liu li, the famous works of Shen Fu, scholar in the Qing Dynasty, is an autobiographic writing. For centu- ries, it is loved by many scholars. Lin Yutang translated the book into English in 1936 and Shirley M. Black translated it in 1959. The thesis will focus on Lins translation to interpret the translation thoughts advocated by Lin Yutang. The author will also compare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Fu Sheng Liu li in order to convince the readers.%沈复所著《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浮生六记》向英语国家的译介是由林语堂和英国汉学家ShirleyM·Black完成的。

本文以《浮生六记》译介本为对象,对林语堂“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6页(P55-60)【作者】张卿【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相关文献】1.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J], 俞佳艳;2.从《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J], 张卿3.从目的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潘玮;4.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翻译思想 [J], 俞玲5.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翻译思想 [J], 俞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模因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此策略的应用能最大限度保留汉语文化负载词所承载 的文化信息。在文化负载词英译中,译者应尽可能采 用异化策略,以保留源语文化,并让其成功输出。富 含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是模因的基本单 位,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得以传播,采取异化策略是 最有效的。 其次,归化策略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中可取的方 法。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多文化存在于源语中, 采取异化策略翻译,不仅译文晦涩难懂,而且让目的 文化冲突,译者可以适当地运用归化策略,让译本能 够更好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这样也达到了文化信息 传递的目的。 三、模因论指导下文化负载词中译英的翻译方法 从模因论视角看,文化负载词英译应遵循异化 为主、辅之归化的原则,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实现中 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 了解中国,从而推进跨文化交流。 (一)直译 所谓跨文化交流就是意在通过交流,让各方学习 了解到另一方的特有文化,给自己的文化注入新的血 液, 带来新的活力。 直译能够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信息, 这样可以使译本更易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举例如下。 (1)少不入广。 One shouldn’t visit Kwangtung in one’s youth. (2)鸿案相庄廿有三年。 We remained court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s to each other for twenty-three years of our married life like Liang Huang and Meng Kua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牡 丹
模因论视角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吴红君
本文通过对模因论的进化和基本概念的介绍, 在模因论的指导下, 通过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分析, 发现文化负载词汉译英能成功传递文化信息在于采 用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所以,在汉 译英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留中 国特色文化模因,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世界上得 到真正的传播。 一、模因论 模因(meme)一词首次由理查·道金斯在《自 定义为“文化传承的单位,假设它是类似于粒子性基 因,它在文化环境中,凭借其表现型对自身的生存和 复制的影响而被自然的选择”。模因是“文化传播的 主要单位,或文化模仿的单位”。模因通过复制或模 仿传播,传播的载体是大脑,而传播的工具是语言。 以此类推, 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 “模 因”如同“基因”一样,可以复制,所以,“模因” 可以通过模仿和复制来实现文化的传播。翻译活动的 本质其实就是信息之间的交流传播,在中译英文化负 载词的过程中, 可以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活动, 做到文化信息的保留和传递。 二、模因论视角下汉译英文化负载词英译原则 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国特有的文化,这类词是 文化差异在语言层面上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所以, 正确翻译文化负载词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促 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文化负载词 在汉译英过程中,源语文本负载着中国文化特色。在 模因论视角下,作者认为汉译英文化负载词应遵循以 下原则。 首先,异化策略是最主要的模因传播的手段。

《浮生六记》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误译研究

《浮生六记》两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误译研究

【 关键词】 ( 浮生六 记> ;文 化负 载 词; 误译 [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4 ) 0 4 - 0 0 6 9 - 0 5
学家雪莉 ・布莱 克 的 C h a p t e r s f r o , n口F l o a t i n g _ e—— z 7 I e A u t o b i o g r a p h y o fa C h i n e s e A r t i s t , 白伦和江素惠夫妇合译 的 S i x
与此同时布莱克也将作品的整体顺序更改为时间顺序以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o218鉴于这些因素以及考虑到浮生六记这部作品本身叙事结构的特殊性即类似于中国古代纪传体小说的性质每一记分别记叙作者生活当中的一个层面在将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译时对于原作的修改可能会比较大在此笔者认为将布莱克的译本和林氏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实为不妥因此在本文的讨论当中将不会选取这一版本
本 中文化 负载词 的翻译 比较研究近几年 可谓成果丰 硕 , 学 者
们大 多从文化 负载词的 翻译策略 出发进 行对 比、 归类或 者进 行 翻译赏析 , 以吸取 各类 翻译 版本 当 中的优点 , 从 而为今 后 的典籍译介工作 提 供宝 贵的指 导。这类 研究 的开 展具有 十
二、 < 浮 生六记> 的不同译本考察 < 浮生六记> 能够受 到如此 的推崇并且 响彻 国 内外 学术 界绝非偶 然 , 其 中不可忽视的是对这部作 品的译介所 产生 的
重要影 响。正 如解 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所说 , 译作 和原作是延
可被称 为其 。 最见功力 的译作 , 他 自称前后易稿不下 十余次 。
译的 S i x 叩 o fA F l o a t i n g L f i e 。对 于这三个 不同 的翻译 版本 , 需要说 明的是 , 布莱 克 的版本在 某种 程度上 应该被 称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语言应用研究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支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黄文雅摘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典籍不断传往国外,而典籍英译的目的只为弘扬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往往很难确切展现。

然而在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却译得恰到好处,体现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目的论的共通之处。

本文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探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多种方法。

为了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 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保证准确地传达源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目的论林语堂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浮生六记》1、引目在近现代的翻译热潮中,涌现出许多文学大家,如:辜鸿铭、林语堂、杨先益、工佐良、许渊冲、戴乃迭等,他们都开始致力十中围经典作品的翻译。

另外还冇许多围 外学者,如:戈得布莱特、庞德、白芝、霍夫曼等,都曾将中围的-些诗歌、戏剧以及小说引入西方,例如《将进酒》《牡丹亭》《红楼梦》等。

在吸收围外翻译理论的同 吋,中围翻译者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并将它们付诸实 践。

其中,目的论作为翻译功能理论的•部分,在翻译实 践中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围知网中输入关键词“目的论”检索到了66104个条目。

《浮生六记》创作吋间较早,语言带冇古文风格,不如现代语言易情,而英语是•种主要由 形式来表达的文字,两者转化具冇•定难度,也I•分考验译者的双语水平。

在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木中,可以看到目的论对十翻译的指导。

二、目的论及其三原则(•)目的论目的论是翻译研究的•个领域。

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 作为•种冇目的的活动,能够直接指导各项翻译仟务。

目的论由德围语言学家弗米尔提出,由诺德补充发展。

仟何参考文献:[1] 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结构[A].朱德熙论文集(第2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9.[2] 黄国文.试论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与歧义的排除J].外语学刊,1984,(2).[3] 郎万天.语境分析是辨识歧义的重要工具[J].外国语,1995,(1).[4] 黄德玉.谈“歧义”研究中应该划界的几个问题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8,(2).[5] 李忠美,陈海庆.指示语“我们”与“咱们”的异同及其语用含130m义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9,(5).[6]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 周红■语用歧义的产生及其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8] 俞东明■语法歧义与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7,(6).[9]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乔雪玮 四川成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5)翻译或口译都首先要考虑文章在原文和目标语中的作用。

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以林译《浮生六记》为例

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以林译《浮生六记》为例

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以林译《浮生六记》为例摘要:中国典籍英译中,包含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的英译成为重点。

本文以林语堂英译版本的《浮生六记》中第三卷为例,探讨林语堂在翻译包含中国特殊文化的词汇——文化负载词时选用的翻译策略,并探讨采用这些策略的效果得失情况。

关键词: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1引言《浮生六记》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学家沈复写的一部自传体随笔作品,文中包含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词汇,即文化负载词。

林语堂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综合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中特殊文化词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最终的翻译效果来说明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应遵循的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表面上来看,“负载”二字有承担,传达之意,所以所谓“文化负载词”就是指某些词汇承担着传达某种文化的作用。

而《浮生六记》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与经历的体现,包含了很多文化负载词。

本文以该书第三卷“坎坷记愁”为例,探讨林语堂先生在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2《浮生六记》中时间词的翻译《浮生六记》第三卷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汇多达10处。

因中国的计时法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这与西方的纪年法是不同的。

中国的年代中会有庚戌,乙丑之类的说法,这就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词汇。

林语堂在翻译这些词汇时采用了归化的方法,采用世界公用的公历来表示。

如:时嘉庆癸亥三月三十日矣This was the thirtieth of the third moon,1803.至甲子三月接青君信In the third moon of 1804,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daughter,Ch’ingchvn.中国传统的记录时间的形式有三部分:在位皇帝年号,十天干,十二地支,这种复杂的纪年法,如果采用直译或音译的方法都会使外国人很难理解的,因此,林语堂在翻译时将这种词汇统一翻译成公历纪年法,贴近了目标语读者。

忠实源于文本 阐释源于文化——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忠实源于文本 阐释源于文化——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忠实源于文本阐释源于文化——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
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张珺
【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5)007
【摘要】本文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并通过对《浮生六记》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分析,总结了其规律性的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义素拆分以及意象转化意义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总页数】3页(P120-121,131)
【作者】张珺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J], 俞佳艳;
2.从目的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潘玮;
3.从目的论视角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J], 黄文雅
4.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例 [J], 闫冰
5.文化自信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J], 徐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承载词的处理

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承载词的处理

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文化承载词的处理
刘燕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18)002
【摘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浮生六记>中有很多词汇都承载了文化信息,而如何处理这些词汇.对于翻译这类文学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文中文化承载词处理的评析,说明在中国文学作品汉译英的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保持译文流畅的基础上,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承栽的文化信息,这才能最终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刘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4
【相关文献】
1.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 [J], 邓漪涟;张顺生
2.《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 [J], 李小亚
3.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J], 俞佳艳;
4.从目的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J], 潘玮;
5.《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 [J], 李小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8, 6(1), 8-13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8.61002Research on the Omiss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Lin Yutang’sEnglish 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Functional EquivalenceJiayan Yu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Received: Jan. 1st,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AbstractMany readers from home and abroad adore Fu Sheng Liu Ji after it wa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Lin Yutang in 1935. Fu Sheng Liu Ji is an autobiographical essay written by Shen Fu who was a great writer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is book. Lin Yutang employed many strategies in his translation. The author employs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udies the omission of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Lin’s English version by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qualitative method. It found that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Nida’s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Besides, the author concluded three translation rules on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translators access to omission and help them employ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KeywordsFu Sheng Liu Ji, Culture-Loaded Words, Omission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俞佳艳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18年1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俞佳艳摘要自从林语堂先生于1935年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后,该书备受国内外读者喜爱。

《浮生六记》是沈复创作的自传体随笔,书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林语堂在翻译时做了很多巧妙地处理。

在本文中,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

研究发现,《浮生六记》中的文化负载词可根据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方法分为五类,且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总结出了三条翻译规律。

希望本论文能够帮助翻译工作者更好的了解省译,在翻译时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省译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创作的自传体随笔,文风率真质朴,直抒胸臆。

该书有别于其他爱情小说之处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

沈复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之乐与夫妻真情,而我国古代的爱情小说大多叙述男女婚前的爱情。

机缘巧合下,林语堂先生偶然间在书摊上发现了《浮生六记》这本书,书中的人物、情节、文字深深打动了林语堂,并让他甘愿耗费大量精力译为英文。

林语堂先生在翻译界久负盛名,曾先后在美国、德国留学,抗战期间,他长期寓居美国从事英文著译等工作,至1966年返台湾,又曾在香港任教[1]。

他在海内外声誉很高,大力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轰动欧美文坛并且影响深远。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他自称前后易稿不下十次,在英国的杂志发表后颇受推崇[2]。

由此可见林语堂版的英译本比较权威,因此,笔者选择这一版本进行研究。

另外,《浮生六记》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无疑增加了英译的难度。

而在林语堂的英译版中,笔者发现了他独到的翻译技巧,如直译、解释、省译等等,本文主要研究林语堂英译版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

翻译的省译是指对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甚至不译。

文化负载词,顾名思义,是指包含一定文化内涵或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承载了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这类词汇具有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以期对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英译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教学带来启发。

2. 文献综述国内学者一直热衷于研究林语堂先生的英译版本以及其他英译版。

截至2011年6月14日止,文军和邓春在中国知网CNKI 上检索到《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相关论文121篇,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检索到相关论文183篇,其中重复86篇,综合共218篇论文[3]。

他们将这些论文分成七大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总括性述评13篇,译者研究45篇,翻译策略研究51篇,译本对比研究21篇,文化视角的研究50篇,文学视角的研究24篇,语言学视角的研究14篇[3]。

在2011年以前的这些论文中,研究翻译俞佳艳策略的论文数量为51,占据23.39%,而这51篇论文中仅有11篇研究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所体现出的翻译策略和方法[3]。

他们发现2011年以前的相关论文中,大部分学者任意引用英译中的例子进行讨论和分析,引用例句缺少科学性,降低了研究可信度。

而且所选的例句重复性较大,使得研究过于单一。

从文军、邓春的综述看,笔者发现过去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的研究偏向于定性研究。

在文军、邓春回顾2011年之前的研究后,笔者决定观察2011年至今这段时间内学者对《浮生六记》林译本采用定量研究的现状。

于是,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浮生六记》,定量”,发现论文数量并不多。

从研究方法看,曹微微在《<浮生六记>林本的显化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指出她用定性的分析方法辅以一定量的定量阐释,对英译本中语言的衔接形式、文化意义、翻译策略进行探析,发现译本中显化现象是明显的[4]。

张珺在《忠实源于文本,阐释源于文化——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一文中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引用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来论证林语堂的翻译策略,但是他没有做定量研究。

从理论角度看,大部分学者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林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也不乏学者从特别的视角进行研究,如语气隐喻视角,文化语境顺应角度。

综上所述,尽管对《浮生六记》的研究众多,但是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林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进行统计的研究较少。

而且鲜有学者专门研究林语堂翻译策略中的省译一方面。

因此,笔者决定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着重讨论《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

3. 理论框架3.1. 理论框架本文结合了奈达(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省译进行研究。

奈达在《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5],但是人们对“形式”与“功能”这两个词误解颇深,导致该理论备受非议。

当时人们强调翻译的功能,于是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译文的信息需要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且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6]。

功能对等理论能够指导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使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

笔者选择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因为该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另外,奈达在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一书中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包括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7]。

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民族习俗、社会阶级、人际称呼、行为活动等。

宗教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传统、宗教制度等等。

物质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食品、服装、交通、生产工具等等。

生态环境负载词一般指地理、生态环境、气候、山川河流等。

本文将参考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方法,对36处省译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并逐类提供例句及解释。

3.2. 研究问题《浮生六记》中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针对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但是,考虑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事物了解不多,林语堂在翻译时对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很多的解释和脚注。

那么,对此,笔者提出问题:针对何类文化负载词会采用省译呢?3.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先将《浮生六记》中英文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找出,再对英译中的省译现象进行分析。

为了确保所找出的文化负载词的准确性,笔者与另一学者合俞佳艳作,共同将英译本与原文进行对照,逐句检索,找出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

4. 研究结果及讨论4.1. 研究结果在《浮生六记》中,笔者共找出379个文化负载词。

笔者仔细校对中英之后发现在这379个文化负载词中的确存在省译的现象,且省译处共有36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