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

2.概括归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学会列表归纳问题的方法。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一.官渡之战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

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曹操。

当时,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和袁绍。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
想一想: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用人上:善于用人,虚心听取谋士的意见;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袁绍: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就是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心情激动而写,表现出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他发兵南下,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

一个是江东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

面对曹军的攻势,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对抗曹军,于是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想一想: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
曹操: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利用气候、地理优势。

讨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有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骄兵必败。

迅先生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但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骄傲也会失败的,我们要吸取曹操这个教训,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问题思考: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曹操与中国古典小说及地方戏曲中的曹操的区别?我们应掌握怎样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一千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
学生阅读第76页三国鼎立的相关内容,完成三国鼎立概况表并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简图。

想一想:曹操到底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曹操是东汉末年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怎样?他们政策的制定有什么特点呢?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特点:能因地制宜
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吴国: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是不得人心的,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课堂小结】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板书设计】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221年 刘备建立蜀 都城成都
222年 孙权建立吴 都城建业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赤壁之战 208年 孙权刘备联军——曹操
220年 曹丕建立魏 都城洛阳
以少胜多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

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提纲(学生用)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
过程。

能力目标:2、通过比较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

情感价值观目标:3认识到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法指导】请把关键词标出来将斜体加黑的笔记记载在书上结合材料图片展开设想完成思考
【导学流程】
一、导: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开篇杨慎《临江仙》插曲,由此导入。

二、思:
(一)官渡之战
1、曹操崛起: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

在经济上,采用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势力逐渐壮大。

2、官渡之战:曹操和占据黄河以北的都想吞并对手,年在进行决战。

3、战争影响:使曹操为以后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
4、战争概况:年,曹操南下,准备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刘备派诸葛亮,。

曹军与在对峙。

采用部下黄盖建议诈降并用。

曹军大溃
5、战争影响: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
局面形成:
7、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孙吴 发达。

230年卫温率船队到达 ,加强台湾
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 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 地区的开发。

三、议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正。

四、展 五、评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

208年曹操为统一南北而发动赤壁之战,结果败于孙刘联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220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结束;221刘备称帝,史称蜀;222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六、检
1、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赤壁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官渡之战
2、“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袁绍
B 诸葛亮
C 孙权
D 曹操
3、《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5、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 )
A.孙权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