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
2.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助读自主学习
一、聚落的形态
1.人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与。
3.城市
(1)城市的特点
①人口,居民主要从事生产活动。
②城市居民的居住状况相对,建造了许多住宅,提高了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住房紧张、等。
4.乡村
(1)乡村是人口较少、居民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的居民居住地。
(2)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做,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做。
5.聚落的发展:先有聚落,后有聚落,城市聚落是由聚落发展形成的。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2)保护措施:如控制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课内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探究二:民居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都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民居及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黄土高原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东南亚的高架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 为什么西亚许多旅馆把床铺安放在楼顶上?
课时作业高效训练
1.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南极大陆2.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北京中关村
3.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
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5.“墙体相对单薄,门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
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7.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
A.屋顶的陡缓 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 D.房屋的朝向
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宗教和习俗
9.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的是()
A.湿热的环境 B.干燥的环境 C.平原环境 D.城市环境
10.怀化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现在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影响怀化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资源
D.气候
11.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12.右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
是()
A.a
B.b
C.c
D.d
13.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现在()
A.乡村人口数量多,人口稠密
B.城市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居民的职业构成有较大差异
14.探究思考题
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可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有的四合院里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被搭上了各式各色的小房子、小棚子,干什么的都有,拥挤不堪,使四合院变成了危房。
以下是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学习:
1、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
2、你认为哪些问题不好理解:
3、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