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聚落》导教案主备:申青松审查: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判断不一样种类的聚落,并能说出二者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3.经过学习,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要点:1.聚落的主要种类,认识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关系。

学习难点: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要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落实双基(一)聚落的种类1.什么是聚落,聚落包含哪两种主要种类?2.你喜爱农村聚落仍是城市聚落?原由是什么?人口建筑交通生活设备(医疗主要家产(农业、工文体娱乐)业、服务业)城市农村(二)聚落的形成3.阅读资料和察看图片,谈谈邵阳市形成与发展的有益条件有哪些?并据此总结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益条件。

资料:邵阳,史称“宝庆”。

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座拥有 25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地形以丘陵为主,南、西部多山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主要河流有资江、邵水。

天气温润,年降水量 1200~1500毫米。

年均气温 16.1 ℃~ 17.1 ℃, 1 月均温 4.7 ℃, 7 月均温 28.2 ℃。

有娄邵铁路与湘黔、京广线相接,沪昆高铁、沪昆高速、 320 国道横贯东西,二广高速、 207 国道纵贯南北。

资江水运可达洞庭湖。

邵阳天气舒坦,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安适。

(1)问题:从分层设色地形图看邵阳颜色复杂仍是较单调?地形曲折仍是较平展?(2)问题:看世界天气散布图,邵阳的天气种类和特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优势?(3)问题:邵阳内外有哪些河流,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优势?(4)问题:邵阳有哪些铁路、公路、?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优势?4.察看以下图片,谈谈以下民居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东南亚高脚屋北非泥土屋★活动:我当小小设计师(设计我国东北地域的民居,并谈谈设计理念与原由)(三)聚落的保护5.有人说,传统聚落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这是为何?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6.我国敦煌博物院对外轮番开放石窟,限制观光的人数。

世界的聚落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世界的聚落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发展及城市遇到的问题。

2. 学会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城市、乡村聚落的差异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

难点: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指认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使用】“乡村游”的视频,教材图文以及师生搜集的世界各地民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2.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等问题。

3.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沿、或分布。

4.在中国,云南、山西等古城,以及古村落、土楼等民居也得到妥善的保护。

二、探究展示1.聚落的形态(1)阅读教材第60~61页文字和图3-17、3-19、3-19,完成“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格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地形:气候:资源:交通:【活动】1.读教材图3-20至3-25,想一想,城市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2.读教材第63页“活动”:(1)想一想,你能解释下面两种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吗?(2)读图3-27、3-28,说出下列民居的建筑特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读教材第64页文字,说一说,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价值?(2)读教材第64页文字,说一说,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3)读教材第64页文字,列举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阅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为保护文化遗产,1985年11月22日,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中国与意大利并列第一(55项)。

三、提升反馈:1.周末“乡村游”成为“城市森林”人的休闲去处。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临沂市七年级地理上册4.3 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临沂市七年级地理上册4.3 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临沂市七年级地理上册4.3 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

3聚落学案导学1.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乡村景观的差别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先学后教一.乡村和城市1.(1)聚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聚落的分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3)聚落产生顺序:一般来说,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

2. 聚落的差异(1)聚落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差异很大(2)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_________活动、人口分布等方面差异明显。

二.聚落与环境1。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便利、__________等.2。

聚落的分布特(1)密集区:河流中下游的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比较发达。

(2)少有或没有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小组合作1。

书本P83 活动2。

书本P85 活动当堂达标1、不同地区的聚落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

地理位置 B。

建筑风格的差异C。

风俗习惯的差异 D.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2、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地势平坦 B。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新版)湘教版
-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成果的创新性: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创新性,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小组讨论成果的完整性:观察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完整性,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随堂测试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聚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地理实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聚落,了解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践能力。
3.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聚落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地理审美:通过欣赏不同聚落的景观,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3)聚落的景观: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不同聚落的景观特点,如乡村的田园风光、城市的高楼大厦等。
举例:请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特点。
(4)保护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举例:请学生举例说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聚落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聚落知识。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聚落的景观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形成条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导 精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导 精品导学案

世界的聚落为主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2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重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难点】造成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1.在欧美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发达,高科技产业规模大,服务性产业比例高,市场繁荣,环境,人们较高,较好。

而在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杂乱拥挤,人们较低,较为贫困。

2.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从世界各地原材料,进行,大量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高。

3. 世纪年代以来,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发展较快的有,的一些国家和南美洲的。

二、合作探究问题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表现发达国家所占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发达国家(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3)工农业的差异问题二:1.原因: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的侵略剥削2. 措施:对话,合作三、检测反馈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

2.表内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人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

3.从南北半球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半球。

4.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

5.世界各国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其根据是()A.地理位置B.居民肤色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长短6.“南北对话”指的是()A、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商谈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C、南美洲国家与北美洲国家之间的商谈D、南极洲与北冰洋之间的商谈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案(教案)第四节_世界的聚落

七年级地理教案(教案)第四节_世界的聚落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②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①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目标: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1.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法,探究性学习【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学生间进行调查:1请问这位同学,你住在哪里?那里热不热闹?环境怎样?2这位同学,请问你老家在哪里?那里人口多吗?环境怎样?……(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承转] 大家的答案中既有城市也有乡村,可你们知道吗,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板书]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承接] 那什么是聚落呢?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聚落的含义。

教师适时给予纠正,使学生们理解聚落就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聚落的例子。

[承转] 刚才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的聚落例子,从这些聚落的例子可看出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我们就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划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

(板书:一、聚落的形态)而城市和乡村各自的特色如何呢?[启发] 教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人口的密集程度,有无农田、果园、鱼塘,是否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师生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师生合作完成表格:[过渡] 同学们请你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以及刚刚看过的图片,讨论一下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案doc

课题: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和建筑形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及指导:导入新课:(播放有关莫言家乡的图片)由莫言的故居和现在居住的城市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讲述新课:模块一:“聚落的形态”——游城乡,话差异1、(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话城乡景观的差异。

学生交流,教师精讲归纳。

再谈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美好”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让男同学代表城市,女同学代表乡村,进行辩论)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展示课件:城市与乡村景观差别表格:[过渡]了解了城乡差异。

下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寻找一下人类理想的居住地。

2、话理想家园。

学生看大屏幕图片,分析聚落形成的条件。

(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意见。

教师精讲归纳。

展示课件:聚落的形成条件。

过渡: [展示课件]教师展示“陕北窑洞”和“云南竹楼”的图片。

让学生对比差异,引出: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模块二:走进聚落,话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结合大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

分组讨论这些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

教师精讲归纳。

[教师小结]:(展示课件)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小试牛刀:学生做练习题。

[承转]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模块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学生读课本64页完成学案中模块三的内容。

[展示]学生欣赏传统民居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问: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应怎样保护?(学生回答)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大屏幕,做练习题,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七上地理世界的聚落1优质课导学案(含拓展训练、当堂达标带答案很实用!)

七上地理世界的聚落1优质课导学案(含拓展训练、当堂达标带答案很实用!)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城市的发展过程。

【学习重难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预习学案】自学任务一:读教材60-62页,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

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读课本第60---61页三幅图片,结合课本60—62页文字比较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6、(61页活动题1)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措施是什么?自学任务二:读教材62页活动题2,仔细观察两组图思考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7、聚落的形成过程中先有聚落,后有聚落。

仔细观看62页活动题2,了解其演变过程。

8、村庄演变为城镇,城镇扩展成城市,其景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景观变化:生活方式变化:9、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归纳总结: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土壤、水源、适于耕作;②丰富;③交通。

预习诊断: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3、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D北京中关村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D.窑洞5、在下图甲、乙、丙、丁四村中,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A. 甲村B. 乙村C. 丙村D. 丁村【拓展训练】1. 下列有关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B. 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C.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D. 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2.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A. 山地崎岖B.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C. 地形平坦D. 交通便利3.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A. 水源充足B. 交通便利C. 自然资源丰富D. 崎岖山地4.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高山、荒漠B. 肥沃的平原C. 丰富的资源D. 便利的交通5.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①地形平坦②热带地区③土壤肥沃④沙漠地区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在下图甲、乙、丙、丁四村中,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
4、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澳门历史城区等。
【模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探究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
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乡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
比较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环境状 况
发展程度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密度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冰屋
黄土高原的窑洞
傣族的竹楼(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架屋)
新疆的平顶屋
西亚的乡村
【模块三】【当堂检测】
1、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
2、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填稀疏或密集);在、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连线: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聚落发展的原因:随着的增长和的发展,聚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2、传统聚落的作用: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等信息,应加以保护。
3、为了更好地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与
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材料四深圳原来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中国的窗口城市。
材料一说明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二说明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说明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四、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 然环境对聚落影响较大,聚落特点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
不同地区的特色 建筑
意大利四合院

七年级地理上册4_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_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合作探讨:(一)走进聚落,探讨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领1.走进民居,从五地地址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2.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世界的气候散布图、地图册中的民居图片,教材图片。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中,并适时进行鼓舞。

活动内容及形式多媒体展现:请你设计请你依照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与其相适应的民居,并说出你的设计理念。

温馨提示:1.各组在完成指定设计项目的同时,依照其他自然环境的特点再自主设计一个民居,注意分工合作,提高效率;2.设计民居时,能够重点考虑墙体、门窗、屋顶的坡度等特点;3.设计的草图可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来;4.设计完成后,各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展现,其他小组进行评判。

教师:现场分组。

多媒体展现:图片1:酷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域;图片2:酷热、干旱、多风沙地域……教师:咱们看一下这种自然环境下的民居有何特点?多媒体展现1.酷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域:2.酷热、干旱、多风沙地域:3.温带草原地域:4.黄土高原地域:5.寒带地域:教师总结:咱们能够看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不同,既能适应的自然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紧密,表现了本地的文化风俗等。

(二)走进文明,爱惜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引领1.引导学生试探:随着聚落的进展,建设了许多有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旧日有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愈来愈少,咱们应该如何爱惜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呢?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2.展现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各地的闻名文化遗产,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3.关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作出评判,要紧确信学生的踊跃探讨态度。

让学生明白关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爱惜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考虑,综合论证,才能处置好聚落的进展与爱惜的关系。

活动内容及形式多媒体展现:世界民居掠影:威尼斯水城西递和宏村丽江古城二、拓展延伸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上最独特城市之一,是一座很浪漫水城、河多、桥多,市内交通工具只有船艇、没有汽车,400多座桥,100多条运河。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VS天气和气候 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VS天气和气候 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VS天气和气候导学案【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查学精题导析一、填空题1、聚落主要包括和两种形式.2、天气的突出特点是,气候的特点是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蓝色表示绿色表示 .二、选择题1、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B、山地崎岖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2、"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温暖干燥的地区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3、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A、沿海地区、交通方便B、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C、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D、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4、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吹来的热风5.下列词语,描述天气的是()A.艳阳高照B.常年湿润C.四季如春D.长夏无冬6.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 ( )A.阴雨连绵B.晴天间多云C.雨热同期D.电闪雷鸣7、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8、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漫画最能反映气候变化的是()A.甲B.乙C.丙D.丁三、综合题1.居民临河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初中地理_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世界的聚落》第一课时内容标准:1、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运用图片通过对比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 通过实例归纳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2.通过小组探究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分布及对民居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展示大量景观图和民居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比较、探究等活动,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领悟到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树立聚落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 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 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北京北京》和《乡间的小路》,展示城、乡房屋、道路景观、社会活动场所图片差别图,整体感知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通过对比说出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通过实例归纳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布置学习任务】:1、对学案的【自主预习】进行组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商讨解决预习中的疑惑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做好记录。

2、组长为展示环节做好分工。

风采展示一:聚落的形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选择一个小组进行展示。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根据生活经验分析: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3)、观察教材62页3-26的两组图片,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4)、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学生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可进行适当地补充或交流。

【承转】:由此可见城市与乡村聚落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住所上,生产方式、社会活动场所上的差异也较大。

世界的聚落学案

世界的聚落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检测
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它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
居地。

3、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山麓或
分布。

4、观察图片,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交通、人口分布、建筑、生产活动等方
面比较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5、城市在发展中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三、合作、探究
1、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居住地。

请在下列各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定居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青藏高原 (2)华北平原 (3)撒哈拉沙漠 (4)南极地区
2、走进聚落,探究聚落与自
然环境的关系。

(1)图中①②③三处属于哪
种类型的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什么
共同点?
(3)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4)根据以上分析,说说有哪些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房屋设计。

请帮助以下地区的居民设计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并说明理由:
A、高温潮湿地区
B、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
C、寒冷多雨雪地区
4、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你认为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学习目标】1.能说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

2.汉、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了解世界的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重、难点】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一、世界的语言1.目前世界上共有多种语言,其中、、、、、这六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2.汉语:世界上使用的语言,是我国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使用。

3.英语:世界上使用的语言,其发源地是(国家),、等国把英语作为母语。

4.法语:主要流行于、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洲的一些国家。

5.语和语在拉丁美洲广为流行,其中巴西讲语。

6.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和地区。

7.俄语:是人使用的语言。

二、世界的宗教1.教: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教徒以洲、洲、洲和洲相对集中。

起源于洲的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

2.教:起源于亚洲的沙特阿拉伯,经典为《》。

教徒被称为,主要分布于亚洲的部和部、非洲的部和部。

3.教: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教,起源于,教徒主要分布于、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探究一:看图片,看到这一可爱的形象,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圣诞节快到了。

请问:圣诞节是哪种宗教的盛大节日,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风俗。

教材助读自主学习探究二:我们为什么常把星期日叫“礼拜天”?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最广泛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法语、西班牙语 C.俄语、德语 D.汉语、英语2.下列关于语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B.语言可以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C.一般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D.汉语不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3.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①俄语②法语③汉语④印度语⑤英语⑥西班牙语⑦阿位伯语⑧日语⑨葡萄牙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⑨4.下列有关汉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B.黄种人都使用汉语C.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常用汉语进行交流与合作D.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5.澳大利亚中学生上课使用的主要语言是 ( )A.法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西班牙语6.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7.目前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8.你知道,他们信仰什么宗教吗?()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9.被基督教称为“经典”的是()A.《古兰经》 B.《金刚经》C.《诗经》 D.《圣经》10.南、北美洲居民主要信奉 ( )A.基督教 B.佛教 C.印度教 D.道教11.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他们在“西天”取回的经书属于 (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12.以下现象与佛教有关的是()A.比尔上个星期随妈妈去教堂做了一次礼拜B.走到少林寺,只见大雄宝殿前人山人海,香烟缭绕C.学校附近有家回民面馆,专卖牛肉面D.今天清真寺门口聚集了很多戴着白帽子的人13.观察A、B、C三座建筑景观,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三座建筑景观所代表的宗教A:教 B:教C: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
2.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助读自主学习
一、聚落的形态
1.人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与。

3.城市
(1)城市的特点
①人口,居民主要从事生产活动。

②城市居民的居住状况相对,建造了许多住宅,提高了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住房紧张、等。

4.乡村
(1)乡村是人口较少、居民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的居民居住地。

(2)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

规模较小的居民点叫做,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做。

5.聚落的发展:先有聚落,后有聚落,城市聚落是由聚落发展形成的。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2)保护措施:如控制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课内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探究二:民居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都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民居及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黄土高原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东南亚的高架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 为什么西亚许多旅馆把床铺安放在楼顶上?
课时作业高效训练
1.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南极大陆2.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北京中关村
3.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
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
5.“墙体相对单薄,门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
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7.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房屋建筑外貌的最明显不同是()
A.屋顶的陡缓 B.房屋的大小 C.门窗的大小 D.房屋的朝向
8.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宗教和习俗
9.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反映的是()
A.湿热的环境 B.干燥的环境 C.平原环境 D.城市环境
10.怀化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现在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影响怀化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资源
D.气候
11.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纽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意
12.右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
是()
A.a
B.b
C.c
D.d
13.城市与乡村的差异表现在()
A.乡村人口数量多,人口稠密
B.城市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C.乡村功能较为复杂
D.居民的职业构成有较大差异
14.探究思考题
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

可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有的四合院里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被搭上了各式各色的小房子、小棚子,干什么的都有,拥挤不堪,使四合院变成了危房。

以下是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

你的看法如何?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自主学习:
1、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
2、你认为哪些问题不好理解:
3、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