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作者:梅存保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择43例进行此次研究分析。
所有患者均使用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43例病患中38例治疗效果良好,总优良率为88.4%。
2例出现骨折不愈合情况,发生率为4.7%。
手术时间平均为(56.5±3.4)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1.3±2.8)ml。
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3%。
结论:采用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对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该疗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复位良好,有利于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几率,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股骨颈解剖结构较为特殊,该部位发生骨折后治疗难度较大。
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是指通过牵引、手法整复无法有效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类型,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较多,经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该疗法虽可达到一定疗效,但应用于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复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极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甚至可能引发股骨头坏死,不利于患者预后健康[1-2],故为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健康,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此次研究将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择43例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分析经皮穿针辅助复位技术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择43例进行此次研究分析。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成人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成人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彭世民【摘要】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成人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2月~2009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闭合复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成人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共43例.结果本组41例获得随访,采用Neer评分方法,优良占87.8%(36/41),可占12.2%(5/41),无差病例.所有骨折在术后6~8周愈合.结论在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能维持骨折位置,住院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1(009)023【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成人;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作者】彭世民【作者单位】成都育才医院,四川,成都610083【正文语种】中文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成人肩部骨折,国外资料统计该部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 ~5%[1],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与骨质疏松有关[2]。
目前其处理方法多样,治疗上存在许多争议。
其中85%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可通过闭合复位、石膏托或夹板外固定,一段时间的制动得到满意的结果。
其余15%~20%为移位骨折,但对于存在移位的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的结果较差,大都存在不易固定或固定时间长、不能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差、甚至僵硬等问题。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外科颈骨折,是一项微创技术,应用此种方法可以避免骨折周围软组织的过度剥离破坏,从而利于骨折愈合,降低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可维持良好的骨折对位,并为患者进行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提供满意的稳定性[3],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目前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09年10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闭合复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成人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共43例。
克氏针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
2 方 法
2 . 1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或 连续硬膜外麻 醉 , 患者平卧位 , 双下肢 置于牵 引床上 , 垫高 患侧臀 部。
用1 4号 针头 在腹 股 沟韧 带 下 方 股 动 脉搏 动处 外 侧 、 紧贴缝 匠肌 内缘穿 刺 , 抽 出关 节 囊 内的积 血 。c形 臂 x线 机 透视 下经 皮 向股骨 头 穿入 2枚 直径 为 2 为股 骨头 直径 的 1 / 2~ 2 / 3 。牵 引患肢 , 观察骨 折 移位 方 向 , 把 持克 氏针 在水 平 位 、 冠 状 位及 矢状 位 旋 转 股 骨 头 , 调 整 骨 折 近 端 的位 置 , 并 内旋 、 外旋 、 内收、 外展 患肢远端 , 使骨折远 、 近 端 对
入 2~ 3枚 直径 6 m m 的 中空双 螺纹 加压螺 钉 , 螺纹 拧 人股 骨头 进行 加压 。逐层 关 闭切 口。 2 . 2 术后 处理 术 后 常 规 应 用抗 生 素 及抗 凝 药 物 。 术后第 2天 , 开 始进 行股 四头 肌等 长 收缩 及踝 关 节 主 动屈 伸功 能锻 炼 ; 术 后 第 4天 , 开 始 行 髋 关 节 功 能 锻 炼, 并 借助 C P M机行下肢功能锻炼 ; 术 后 1个 月 , 开 始 扶 拐 不 负重 下 地 活 动 ; 术 后 6个 月 , x线 检查 示 骨 折 愈合 后 , 开始 负重 下地 活动 。
复 。依 据 H a r r i s 髋 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 , 本组优 1 3例 、 良1 例、 可 1例 、 差 3例 。结 论 : 克氏针辅助下闭合复位 经皮空心钉 内固
定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 , 具有创伤 小、 易于操作 、 有利于骨折复位的优点 , 疗效 可靠。
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关节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术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在骨折手术中,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是一种技术成熟、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案,其对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备受关注。
一、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
该手术是通过斯氏针辅助实现股骨近端的复位,然后使用防旋髓内钉进行固定。
这种手术能够准确还原骨折,并且固定牢固,有利于骨折愈合。
二、术后的康复治疗除了手术本身,术后的康复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关节活动功能锻炼、康复理疗等,旨在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肌肉力量的增强。
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1. 促进骨折愈合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能够准确还原骨折,而且固定效果良好,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骨折愈合后,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打下基础。
2. 提高髋关节功能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在骨折完全愈合后,髋关节的功能得以有效恢复。
患者可以进行更加广泛的活动,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 减少并发症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
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过程更加顺利,对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四、结语斯氏针辅助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临床中应该加强对于该手术方案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结合科学的康复治疗,全面提升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水平。
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将会变得更加精准、有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
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林顺新,刘华,曹杰,王江波,龚冰南,赵枫(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骨二科,福建泉州㊀362000)㊀㊀摘要:目的㊀探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在难复性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㊀自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57例,其中年龄7~14岁,平均(12.02ʃ1.17)岁;男40例,女17例;P a u w e l 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7例,Ⅲ型17例.左侧39例,右侧18例,均为单侧骨折.外伤至手术时间1~7d,平均(1.54ʃ0.42)d.所有患者根据闭合复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常规复位组46例,关节镜复位组11例.常规复位组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关节镜复位组采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术后记录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H a i d u k e w y c h 骨折复位质量㊁骨折愈合时间㊁髋关节H a r r i s功能评分及关节镜下情况.结果㊀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1个月,平均(31.21ʃ5.49)个月.常规复位组优40例,良6例;关节镜复位组优11例,两组间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12ʃ0.32)个月;关节镜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3ʃ0.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72,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㊁6个月㊁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 a r r i 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复位组内镜下见8例骨折端出现游离骨片嵌顿,2例骨折端粉碎性骨折㊁缺乏支撑力,1例骨折端挛缩嵌插.结论㊀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可以安全有效治疗难复性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关键词:关节镜;闭合复位;儿童;股骨颈骨折;D e l b e tⅡ型㊀㊀儿童股骨颈骨折较少见,约占儿童骨折的1%,容易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㊁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致残率高[1G2].儿童股骨颈骨折D e l b e tⅠ型多数需要开放复位,闭合复位困难;D e l b e tⅢ型则多数可以进行闭合复位,较少需要切开复位;而D e l b e tⅡ型为股骨颈经颈型骨折,虽然大部分可通过牵引床获得闭合复位,但仍有部分患儿闭合复位失败,不得不进行切开复位,容易加重股骨头血供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3G4].我院小儿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自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小儿骨科共收治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57例,其中年龄7~14岁,平均(12.02ʃ1.17)岁;男40例,女17例;P a u w e l 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7例,Ⅲ型17例.左侧39例,右侧18例,均为单侧骨折.车祸伤17例,高处坠落伤32例,跌倒伤8例.合并伤:颅脑损伤1例,肝挫伤1例,血气胸1例,尺桡骨干骨折1例,桡骨远端骨折1例,对侧股骨干骨折1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7d,平均(1.54ʃ0.42)d.所有患者均通过牵引床进行骨折闭合复位,若闭合复位失败,则采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进行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通过空心钉和/或克氏针进行固定.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常规复位组和关节镜复位组两组,牵引床复位成功纳入常规复位组,复位失败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则纳入关节镜复位组.常规复位组46例,关节镜复位组11例,两组间年龄㊁侧别㊁P a u w e l s分型㊁致伤原因㊁外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监护人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2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㊀纳入标准:(1)年龄ɤ14岁;(2)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3)股骨颈骨折分型为D e l b e tⅡ型;(4)新鲜股骨颈骨折.排除标准:(1)年龄>14岁;(2)股骨颈骨折分型为D e l b e tⅠ型和Ⅲ型;(3)合并同侧髋臼骨折; (4)合并同侧下肢骨折;(5)局部软组织感染;(6)合并精神㊁神经症状,无法配合治疗;(7)骨折时间超过3周.1.3㊀手术方法㊀全麻状态下,患者置于牵引床,患肢内收内旋位逐渐缓慢牵引,C型臂X线机监视股骨颈骨折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经皮自股骨大转子下经股骨颈置入2~3枚直径4.0mm空心钉,如稳定性不足,股骨颈辅助1~2枚直径1.5mm克氏针固定,内固定完成后,经髋关节前外侧穿刺抽出关节积血.若复位失败,在维持患肢牵引状态下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建立关林顺新,刘华,曹杰,等.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6):546G550.节镜工作通道,吸尽关节腔内积血,加压泵关节腔内注入冲洗液,压力控制在关节内无明显出血(70~80mm H g左右).置入直径2.7mm关节镜镜头,部分清理关节腔内滑膜和骨折端软组织,并缓慢调整牵引床的方向和牵引力量进行骨折复位.关节镜监视骨折复位情况,如骨折解剖复位,同样方法进行内固定;复位失败时,经皮于股骨颈前外侧或外上方置入直径2.0mm克氏针,进行骨折端撬拨复位,复位成功后,同样方法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后缝合伤口,无菌敷料覆盖,行髋人字石膏固定.1.4㊀术后处理㊀术后24h常规预防感染.4周后开始拆除髋人字石膏,康复技师指导髋关节功能锻炼.术后1㊁3㊁6㊁12个月复查髋关节X线片,术后3个月开始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内固定物取出后每年复查髋关节X线片.1.5㊀观察指标㊀骨折复位质量采用H a i d u k e w y c h标准评定,H a i d u k e w y c h标准在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分为优㊁良㊁中㊁差4个等级,优:移位<2mm,无成角;良:移位2~3mm,成角<5ʎ;中:移位4~5mm,成角<10ʎ;差:移位>5mm,成角>10ʎ[5].骨折临床愈合标准[6]:(1)骨折处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髋关节自主活动无不适感;(3)影像学上显示骨折线消失,骨折端骨痂形成,可见骨小梁通过骨折端;(4)无辅助工具下平地步行可超过3分钟,并且不少于30步.采用H a r r i 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H a r r i s评分系统包括疼痛㊁功能㊁畸形㊁关节活动度4个方面,其中优:ȡ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ɤ79分[7].1.6㊀统计学分析㊀采用S P S 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ʃ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 i s h e r检验.检验水准a=0.05.2㊀结㊀㊀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1个月,平均为(31.21ʃ5.49)个月.2.1㊀骨折复位质量比较㊀常规复位组优40例,良6例;关节镜复位组优11例,两组间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㊀关节镜下所见㊀11例关节镜复位组患者中,8例骨折端出现游离骨片嵌顿,2例骨折端粉碎性骨折㊁缺乏支撑力,1例骨折端挛缩嵌插.其中7例通过多次调整下肢牵引方向㊁力量和内㊁外旋角度达到闭合复位.另外3例骨折片嵌顿和1例骨折端挛缩嵌插患者通过关节镜监视下克氏针撬拨达到闭合复位.2.3㊀骨折愈合情况㊀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骨不连㊁延迟愈合.常规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12ʃ0.32)个月;关节镜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3ʃ0.20)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72,P=0.879,P>0.05).2.4㊀髋关节功能㊀两组间术后3个月㊁6个月㊁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 a r r i 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㊀两组间髋关节H a r r i s功能评分比较( xʃs)组㊀别术后3个月(分)术后6个月(分)末次随访(分)常规复位组89.01ʃ2.5492.22ʃ1.6992.89ʃ1.73关节镜复位组90.13ʃ2.0091.89ʃ1.9293.16ʃ1.69t㊀值0.8330.5640.662P㊀值0.410.5820.5492.5㊀并发症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㊁髋关节感染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㊁骨骺早闭或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但常规复位组46例中出现1例髋内翻畸形,而关节镜复位组11例均未出现髋内翻畸形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㊀典型病例㊀13岁男性患者,因跌倒致右髋部疼痛㊁活动受限2h入院,入院时右髋部肿胀,呈外旋短缩畸形,右髋关节屈伸功能障碍,纵轴叩击痛阳性.术前C T三维重建示右股骨颈骨折,D e l b e tⅡ型.术中试行牵引床闭合复位失败,行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根据体表设计的右髋关节前外侧和后外侧进针点,置入2.7mm关节镜镜头和克氏针套筒.镜下显示骨折端前后移位,软骨块嵌顿在骨折端内(黑色箭头),骨折端插入克氏针辅助撬拨复位.骨折端复位满意后,经皮置入3枚直径4.5mm加压螺钉,螺纹未通过骺板,术后正侧位X线片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H a i d u k e w y c h骨折复位质量等级为优.术后预防感染㊁止痛㊁消肿㊁换药等处理.术后1个月正侧位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连接,术后10个月正侧位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见图1~7).3㊀讨㊀㊀论3.1㊀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原因㊀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属关节囊内骨折,虽然大部分可以通过牵拉床达到骨折闭合复位,但仍有部分骨折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闭合复位.P a v o n e等报道儿童股骨颈骨折术中闭合复位失败率可达8.2%,这部分骨折有必要进行切开复位,但未专门针对D e l b e tⅡ型骨折进行分析[8].而D i a l 等[9]发现12岁以上大龄儿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率达到9.0%,与P a v o n e等类似,但12岁以下低龄儿童的闭合复㊀㊀图1㊀C T 三维重建示右股骨颈骨折,D e l b e tⅡ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置入2.7mm 关节镜镜头和克氏针套筒㊀图3㊀镜下显示骨折端前后移位,软骨块嵌顿在骨折端内(黑色箭头)㊀㊀㊀㊀图4㊀骨折端插入克氏针辅助撬拨复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5㊀镜下显示骨折端复位满意图6㊀术后正侧位X 线片示骨折端对位对线满意,H a i d u k e w yc h 骨折复位质量等级为优㊀㊀㊀㊀㊀㊀㊀图7㊀术后10个月正侧位X 线片示骨折完全愈合位失败率则高达23.2%,原因可能为低龄儿童人群下肢牵引床的使用受到限制,需术中徒手进行牵引闭合复位,难以维持骨折位置.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原因报道不一.W a n g [10]在儿童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术中发现,大龄儿童闭合复位失败的原因多为粉碎性骨折片卡压于骨折端阻挡复位或粉碎骨折片游离导致骨折端骨质部分缺失影响复位的稳定性,而低龄儿童则多为柔软的骨折端反折影响复位.Y a o k r e h [11]也认为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影响骨折复位的原因主要是骨折端的游离骨块翻转于骨折线内,阻挡闭合复位.A k k a r i 等[12]则发现儿童增厚的骨膜嵌顿于骨折端,是闭合复位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骨折端骨片嵌顿是影响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主要原因,占72.7%(8/11),这与W a n g 和Ya o k r e h 等观点类似,其余影响因素有骨折端粉碎性骨折㊁缺乏支撑力[18.2%(2/11)]㊁骨折端挛缩嵌插[9.1%(1/11)].这与A k k a r i 等的观点不同,所有关节镜复位组内关节镜下均未见到骨折端骨膜嵌顿.其中唯一1例骨折端挛缩嵌插的病例,外伤至手术的时间达到7d ,周围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影响复位,这可能是骨折时间较久的儿童股骨颈闭合复位失败的主要原因.3.2㊀儿童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处理㊀目前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共识是解剖复位㊁稳定内固定和坚强内固定,解剖复位在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和畸形预防中的作用尤其重要[13].大部分D e l b e t 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都可以通过闭合复位,但闭合复位失败的病例均需要通过切开手术来达到解剖复位.虽然临床上有少数措施来辅助进行闭合复位,但报道的效果欠佳,而且操作复杂,均为个案,无法推广.P a Gpa l i a 等[14]采用透视下克氏针经皮撬拨辅助进行7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闭合复位,只有2例复位成功,而且存在射线暴露时间过长㊁反复操作增加血供破坏的风险.R o y [15]则通过内窥镜可扩张通道由髋关节前方入路,直视下进行辅助复位儿童股骨颈骨折,但该方法只能进行股骨颈前上方骨折复位,无法对骨折后方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报道的病例较少,复位效果无法明确.3.3㊀关节镜辅助复位在难复性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㊀髋关节镜检查和辅助复位在成人股骨颈骨折已有应用,陈石玉等[16]采用髋关节镜辅助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能准确判断复位效果,提高复位质量.张施展等[17]采用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43例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但儿童髋关节操作空间狭窄㊁解剖结构特殊,关节镜辅助复位是否能适用于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尚无文献报道.正是考虑到儿童的组织结构较小,本研究中采用直径2.7mm的小镜头进行髋关节监视,虽然操作空间仍比较狭小,但镜头监视股骨颈骨折时主要位于关节间隙前外侧或后外侧的关节囊内,无需进入头臼间隙,11例难复性D e l b e t 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均获得满意的术中监视.笔者还发现3例肥胖儿童采用髋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其余8例的复位效果一致,所以髋关节镜可以避免肥胖儿童股骨颈骨折复位失败后的切开㊁显露困难和组织损伤的缺点,具有一定的优势.经皮撬拨复位虽然有助于儿童股骨颈骨折的闭合复位,但需要长时间X线暴露,而且撬拨复位效率低,难以常规使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髋关节镜可以解决上述不足,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通过调整具有30ʎ倾斜角的镜头,可以观察股骨颈前㊁上㊁外三个平面270ʎ以上的视野,虽然股骨颈下方显露不清,但已能满足骨折复位的需要.关节镜复位组中7例复位失败的病例通过关节镜直视下多次活动骨折端挤出嵌顿的骨折片,通过调整下肢牵引方向和力量后可以达到解剖复位,避免X线长时间暴露,而且减少骨折端盲目多次复位对血供产生潜在损伤.本组11例关节镜闭合复位的患者对骨折端和股骨头血供的破坏并未增加,未出现骨折不愈合㊁延迟愈合或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而另外4例通过经皮置入直径2.0mm克氏针在股骨颈前侧或后侧进行撬拨复位,操作简单,可以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在股骨颈前㊁上㊁后象限进行撬拨.虽然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获得相同的复位质量,并未增加射线暴露次数,所以增加的手术时间是值得的.3.4㊀关节镜辅助复位操作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㊀由于儿童髋关节组织结构娇嫩,体表标志与成人略有不同.置入关节镜通道和撬拨克氏针时应注意选择进针点,前方进针点应保持在双侧大转子顶点连线与髂前上棘垂线交点的外侧,避免损伤内侧的股血管鞘;而后外侧进针点不应超过大转子后方约1.5~2.0c m,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值得注意的是,撬拨克氏针进入髋关节后应避免盲目穿刺,避免针尖损伤关节囊或骨膜上的滋养血管,应在关节镜头监视下轻柔操作.总之,在经验丰富的关节镜手术医师仔细操作下,该术式是安全的,并未干扰股骨头血供或加重髋关节内损伤,未出现股骨头坏死或骺板早闭等并发症,而且术后髋关节H a r r i s功能评分也与常规复位组相似;同时撬拨也不会影响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与常规复位组相同.3.5㊀不足之处㊀髋关节镜辅助复位组内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是否存在其它难以预测的问题和并发症,尚需后期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可以安全有效治疗难复性D e l b e 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可以避免切开手术,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参考文献:[1]P a t t e r s o n J T,T a n g t i p h a i b o o n t a n a J,P a n d y a N K.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f e m o r a l n e c kf r a c t u r e[J].JA m A c a dO r t h o p S u r g,2018,26(12):411G419.[2]江君,任爽,何涛贞,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2):121G124.[3]S t o n e J D,H i l l MK,P a nZ,e ta l.O p e nr e d u c t i o no f p e d i a t r i c 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r e d u c e so s t e o n e c r oGs i s r i s k[J].O r t h o p e d i c s,2015,38(11):e983G990.[4]陈广辉,王洪伟,吴琼,等.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及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5):404G408.[5]F l o r s c h u t zA V,L a n g f o r d J R,H a i d u k e w y c hG J,e t a l.F e m o r a ln e c kf r a c t u r e s:c u r r e n t m a n a g e m e n t[J].JO r t h o p T r a u m a,2015,29(3):121G129.[6]C a n a l eS T,B e a t y J H.C a m p b e l l so p e r a t i v eo r t h oGp a e d i c s[M].H o l l a n d:E l s e v i e rH e a l t hS c i e n c e sP u bGl i s h e r,2017:2490G2491.[7]H a r r i sWH.T r a u m a t i c a r t h r i t i so f t h eh i p a f t e rd i sGl o c a t i o na n da c e t a b u l a r f r a c t u r e s:t r e a t m e n t b y m o l da r t h r o p l a s t y.A ne n dGr e s u l t s t u d y u s i n g an e w m e t hGo do f r e s u l t e v a l u a t i o n[J].J B o n e J o i n tS u r g(A m),1969,51(4):737G755.[8]P a v o n eV,T e s t aG2,R i c c i o l iM,e t a l.S u r g i c a l t r e a tGm e n tw i t hc a n n u l a t e ds c r e w sf o r p e d i a t r i cf e m o r a l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Ac a s e s e r i e s[J].I n j u r y,2019,50(2):S40GS44.[9]D i a lB L,L a r k R K.P e d i a t r i c p r o x i m a lf e m u rf r a cGt u r e s[J].J O r t h o p,2018,15(2):529G535.[10]W a n g R F,L o u Y,T a n g K,e ta l.A m i n iGi n c i s i o no n t h e a n t e r i o r h i p f o r p e d i a t r i c f e m u r n e c k f r a c t u r e s o ft y p eD e l b e tⅡ[J].Z h o n g h u a W a i k eZ a z h i,2019,57(2):129G133.[11]Y a o k r e hJ B,O d e h o u r iGK o u d o uT H,D i e t hG A,e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f e m o r a ln e c kf r a c t u r e s i nc h i l d r e n:E x p e r i e n c e o f a s h o r t s e r i e s i na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y[J].A f r JP a e d i a t r S u r g,2018,15(2):114G117.[12]A k k a r iM,S a n t i l i C,A k e l E,e t a l.F e m o r a l n e c k f r a cGt u r e i n c h i l d r e n:t r e a t m e n t a n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J].R e vA s s o cM e dB r a s,2015,61(1):5G7.[13]林天发,王炎.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4):353G354.[14]P a p a l i aR,T o r r eG,M a f f u l l i N,e t a l.H i p f r a c t u r e s i nc h i ld re n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J].B r M e dB u l l,2019,129(1):117G128.[15]R o y D R.T h eu s eo fh i p a r t h r o s c o p y i nt h em a n a g eGm e n t o ft h e p e d i a t r i ch i p[J].J H i p P r e s e r vS u r g,2015,3(2):97G107.[16]陈石玉,罗建光,智云龙,等.髋关节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6):626G628.[17]张施展,张卫国,汪阳,等.髋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J].骨科,2018,9(4):49G54.收稿日期:2019G09G08作者简介:林顺新(1983-),男,主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骨二科,362000.综合性措施预防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傅捷,郝岩,周密,王晓宇,刘琳琳(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北京㊀100088)㊀㊀摘要:目的㊀探讨综合性感染措施对于预防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 n t e r i o r c r u c i a t e l i g a m e n t,A C L)重建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㊀回顾性研究我科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关节镜下A C L重建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变化,2013年我科开始实施针对关节镜下A C L重建手术的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于是将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完成手术的患者归入A组,共102例次,其中男69例,女33例,年龄18~57岁,平均(26.0ʃ11.3)岁;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完成手术的患者归入B组,共138例次(136例患者,其中2例为双侧A C L重建),其中男94例,女42例;年龄19~48岁,平均(25.0ʃ7.3)岁.回顾A㊁B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通过P e a r s o n卡方检验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关节镜下A C L重建术后感染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α=0.05).所采取的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术区皮肤使用碘伏 酒精刷洗后再用碘酒 酒精消毒;术区皮肤使用无菌贴膜覆盖;使用挡板及脚垫以保持下肢稳定于屈髋屈膝体位,避免采用床边腿下垂体位;术中冲洗液防渗漏打湿无菌单;高度重视移植自体肌腱的相关操作,避免落尘污染肌腱;术者戴双层手套;正规使用围手术期抗生素;缩短术后引流管留置的时间.结果㊀采取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后,B组关节镜下A C L重建术后感染率为0.7%,与A组4.9%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9,P<0.05).结论㊀采取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关节镜下A C L重建术后感染发生率.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镜;术后感染;预防㊀㊀随着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 n t e r i o rc r u c i a t e l i g a m e n t, A C L)重建手术的广泛应用,在取得绝大多数病例优良效果的同时,A C L重建术后感染始终像是一柄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医患双方都不敢大意.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14%~2.25%[1G2].如何降底A C L重建术后感染率一直是个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导致其术后感染的关键环节也不明确.笔者曾发表文章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关节镜下行A C L重建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2].此后,我们提出了一套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并遵照实施.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对照研究,以判断我们所提出的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是否有效,并探讨其中的关键性措施.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回顾性研究我科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关节镜下A C L重建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变化,从而判断我们提出的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的效果.我科在2013年开始实施针对关节镜下A C L重建手术的综合性感染预防措施,于是将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手术的患者归入A组,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完成手术的患者归入B组.A组共102例次,其中男69例,女33例;年龄18~57岁,平均(26.0ʃ11.3)岁.移植肌腱包括异体肌腱4例,自体骨G髌韧带G骨(b o n e p a t e l l a t e n d o nb o n e,B P B)5例,自体腘绳傅捷,郝岩,周密,等.综合性措施预防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J].实用骨科杂志,2020,26(6):550G552.。
《2024年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范文
《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对于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行走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斯氏针置换技术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本文将重点分析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方法斯氏针置换技术结合空心加压螺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康复等步骤。
术前需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采用斯氏针进行临时固定,随后进行空心加压螺钉的固定,最后完成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及定期复查。
三、斯氏针置换技术的应用及优势斯氏针置换技术作为一种临时固定方法,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固定稳定、对骨折部位的干扰小等。
此外,斯氏针具有较好的塑形能力,可根据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四、空心加压螺钉的应用及疗效空心加压螺钉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旋转性。
在斯氏针的引导下,将空心加压螺钉植入骨折部位,可有效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
此外,空心加压螺钉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五、临床疗效分析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采用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以下优点:1. 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2. 固定稳定,减少了骨折移位的风险;3. 术后康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疗效显著,骨折愈合率高。
六、结论斯氏针置换技术引导空心加压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限切开微创工具辅助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有限切开微创工具辅助复位髓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杨丰建;陈聪;林上进;许乐洋;范永前【摘要】目的评估有限切开、微创复位工具辅助复位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难以闭合复位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该方法手术的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特别是骨折复位丢失和不愈合.结果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ASIF分型标准,A1.3型3例,A2.2型8例,A2.3型12例.平均手术时间(47.2±5.5) min (42~61 min),平均术中出血(56.4±7.6) mL (45~70 mL),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达到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5±1.7)周(12 ~ 17周).术后X光显示21例颈干角在正常范围,2例出现轻度髋内翻.所有患者复位后骨折端移位<3mm,顶尖距均小于25 mm.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长度偏差超过1 cm,2例患者出现下肢远端旋转较对侧偏差超过15°.结论有限切开、微创复位工具辅助复位PFNA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困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复位质量高,创伤小,安全可行.%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urgical technique of reduction with limited opening assis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tools and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ith difficulty for close reduction in the elderl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clinical data of 23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2014 to Dec.,2015,including the age,sex,fracture type,operation timelength,bleeding in operation,the quality of fixation,the healing time of fracture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second loss of reduction and nonunion.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AO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there were 3 patints of A1.3 type,8 patients of A2.2 type and 12 patients of A2.3 type;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length was (47.2±5.5) rin,from 42 to 61 min;the average bleeding in operation wasw (56.4 ±7.6) mL,from 45 mL to 70 mL;the fractures of all the patients healed within the follow-up with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14.5± 1.7) weeks,from 12 weeks to 17 weeks;postoperative X-ra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collodiaphysial angles in 21 patients were normal while 2 patients had slight coxa vara;the fracture displacement after reduction in all the patients were < 3 mm,TAD < 25 mm;lower limb length deviation > 1 cm was found in 1 patient and limb rotation >15° in 2 patients.Conclusions It is of high quality of fracture reduction,smaller wound and safety to treat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ith difficulty for close reduction in the elderly with reduction with limited opening assis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tools and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年(卷),期】2017(023)004【总页数】4页(P321-323,327)【关键词】有限切开;微创工具辅助复位;髓内固定;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作者】杨丰建;陈聪;林上进;许乐洋;范永前【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髋部骨折。
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多节段股骨干骨折
医药界 2020年04月第08期—21—论著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多节段股骨干骨折高哲辰 谢武昆 张积森 叶曙明 徐春归 赵 耀 张 春 许新忠通讯作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目的:评估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多节段股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1月采用斯氏针辅助复位的多节段股骨干骨折的患者3例。
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8~72岁,平均53.5岁。
AO/OTA 分型:32-C 2型2例,32-C 3型1例。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 所有骨折均成功闭合复位。
平均手术时间为196.7(114~248 min );平均术中出血633(300~800)ml 。
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23个月,平均17个月。
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8~10个月,平均8.7个月。
结论 斯氏针辅助复位多节段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节段股骨干骨折;斯氏针;闭合复位Steinmann pins assisted reduction of multisegment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a technique for closed reductionGao Zhechen Xie Wukun Zhang Jisen Ye Shuming Xu Chungui Zhao Yao Zhang Chun Xu Xinzho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orthopaedics ,Anhui Hefei 230601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teinmann pins assisted reduction of multisegment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Method From October 2012 to November 2013, 3 patients with multisegment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 were reduced with Steinmann pins. They were 2 men and 1 woman, aged from 38 to 72 years (mean, 53.5 years). According to AO/OTA classification, 2 cases were 32-C2, 1 case was 32-C3.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fracture union time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3 patients were all achieved closed reduction.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ere 196.7 (range, 114~248) min, and the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633 (range, 300-800) ml. The 3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12 to 23 months (average, 17 months). All 3 patients achieved fracture union within a mean time of 8.7 (range, 8-10) months. Conclusion Steinmann pins assisted reduction of multisegment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reduction method and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Multisegment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steinmann pins; closed reduction【中图分类号】R 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8-021-01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是股骨干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双向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干骨折 3 , 骨外科颈骨折 2列 , 例 肱 锁骨骨 折 1例, 高血 压、 糖
尿病 、 脑血管意外 4 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 8小时 ~8 9 天。
2 治 疗 方 法
肢骨折牵引复位器牵引下闭合 复位 , ~3 双向空心加压 螺 2 枚 钉 内固定。在硬膜外麻醉下 , 尤其可在局部 麻醉下操作 , 对全
身情况影响较小 , 加之闭合复位 , 骨折断端骨膜及软组织 未剥 离, 骨折端相对固定牢靠 。胥小 汀等 【用 4枚斯 氏针 固定 尸 2 】 体股骨转子间骨折最大负载重 10k。本 组资料 未见 1 7 s 例螺 钉折断 , 说明其抗弯强度 足够 , 其具有 双 向加压 作用 , 能对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手术方法 .
复位 , 向加压空心螺钉 固定牢固可靠 , 双 位置 满意。无 1 例感
染 。12例 均 获 随访 , 1 随访 时 间 6个 月 ~4年 , 均 1 9个 平 年
人的多 发病 , 是导致 老年 人致 残及 死亡 率高 的主要 原 因。 也
对 于本 病 的治 疗 方 法 很 多 , 19 自 99年 ~20 06年 6月 , 院 采 我
月 。骨折均 愈合 , 愈合时 间 3 2个月 , ~1 平均 4个月。按 H rs ar i 功 能 评 分标 准 H 评 定 , 果 优 8 例 , 2 例 , 6例 , 3例 , J 结 2 良 1 可 差 优 良率 9 %。发生早 期并 发症肺 栓塞 l , 后第 1 死 2 例 术 0天 亡 。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6 例。
股 骨 大 转 子 下 25 m处 , 定 下 位 钉 进 针 点 , 侧 皮 肤 戳 . ~3c 确 外
使骨折分离 的应力 , 使骨 折 面能较 好地 对合 , 首尾 具有 螺 钉
改良s—p微创入路结合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改良s—p微创入路结合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经改良s-p微创入路结合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5例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采用经改良s-p微创入路结合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固定骨折。
观察术中复位情况、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关节功能情况。
术后随访6~18个月。
结果:5例骨折复位良好,根据Garden对线指数评估,5例骨折复位质量为Ⅰ级。
5例患者获得平均9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股骨头坏死。
结论:改良s-p微创入路结合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在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有更多优势。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8%[1]。
随着社会的发展,意外事故的增多,股骨颈骨折患者必然增多。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一直是骨折的常见严重并发症。
对于青壮年患者,新鲜的股骨颈骨折往往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
良好的復位质量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先决条件。
然而某些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无论采用何种手法或机械的方法整复都不能获得满意复位,笔者称此类骨折为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3]。
此类骨折往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手术创伤大,对股骨头的血运破坏大。
本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1月采用改良s-p微创入路结合克氏针辅助复位技术治疗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5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1月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48岁。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致伤2例。
其中1例患者合并同侧髋臼后壁骨折,因骨折块小,轻度移位,且髋关节稳定,故行保守治疗。
受伤至手术时间小于2周。
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2例,Ⅳ型3例。
按骨折的部位分型:头下型1例,经颈型4例。
联动复位法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联动复位法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华长城;张琪琪;张卫华;廖中亚;王小合;吴浩;武琼【摘要】目的探讨联动复位法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联动复位法治疗20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即在股骨头颈处闭合打入1~2枚3.0 mm斯氏针,转动斯氏针复位旋转的股骨转子部近端,使骨折复位达到满意,再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骨折.观察患者髋内翻、股骨头颈切割、断钉及退钉等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髋内翻、股骨头颈切割、断钉及退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根据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4例,良4例,可2例.结论术中加用斯氏针能使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得到有效快速的复位,具有操作简捷、疗效确切的优点.【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9(022)002【总页数】2页(P227-228)【关键词】联动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斯氏针;旋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作者】华长城;张琪琪;张卫华;廖中亚;王小合;吴浩;武琼【作者单位】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亳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亳州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3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致死致残率较高,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骨折类型复杂,肌肉牵拉,股骨近端旋转,用一般的切开复位方法创伤大,出血多,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科采用联动复位法治疗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47~82岁。
闭合交叉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闭合交叉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胡思明;李筱灵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08(0)23
【摘要】目的评价闭合多针内因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在X线和骨牵引下,行股骨颈骨折复位,直径3.5mm斯氏针,闭合多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2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结果本组42例骨折中,无l例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全部愈合,本人认为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别适合基层医院.
【总页数】2页(P390-391)
【作者】胡思明;李筱灵
【作者单位】上高县人民医院,336400;江西省七宝山铁矿职工医院,33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J], 冯康
2.双向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在难复性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J], 何斌;倪增良;徐增成
3.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J], 廖雄;邓俭良;陈先礼
4.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几点改进(附74例报告) [J], 宝力代
5.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几点改进(附74例报告) [J], 宝力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闭合复位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研究
改良闭合复位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研究发表时间:2019-09-11T10:36:20.483Z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4期作者:唐萍[导读] 探究治疗股骨颈骨折新的治疗技术。
唐萍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421500【摘要】目的:探究治疗股骨颈骨折新的治疗技术。
方法:通过我院纳入治疗的84例患者的诊断,确认为股骨颈骨折病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组别分组,形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行闭合复位技术,后者行前者的改良版,各个过程的关联数据得到及时的记录,最后整合数据,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在VAS评分上术前术后有了一定幅度的差异,评分显示状况好转,患者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同样有了好转,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较观察组要严重,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也没有观察组的效果好。
结论:使用必和复位技术或者改良版治疗,总体的有效率还比较不错,但是通过改良后的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更显优势,将其推广在临床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技术;改良;股骨颈骨折为适应科学的发展以及提升病症的治疗率等,医学研究着不断进行着研究和实证分析,医学技术也在这种状况下逐步的得到了提升,有些医学技术甚至是具有跨时代性的重要意义,比如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方面,临床上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为了能够寻找更好的治疗效果,寻求更好的、更有效率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上追求的一个目的,对此,本研究以闭合复位手术为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改良,来治疗股骨颈骨折,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之间收治了一批患者,这些患者通过关联的诊测标准均确定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数总共有113例,但是基于本次研究的需要,经过探讨,决定了排除在外的患者,比如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者,比如有肿瘤且呈现恶性的患者等,这些均不考虑放入研究组,最后排除剩余84例可研究者,我院将这8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为便于研究,研究以分组别的形式进行,其一为对照组,男女各占28例、14例,年龄有在30岁以下的,也有超过60岁,接近70岁的,平均下来在61岁左右,偏差3.9岁;另一组为观察组,男女各占27例、15例,年龄28至67岁,平均下来61岁左右,偏差2.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但可以来做一个基础比较。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8例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8例郝明;龚龙;刘义辉;张立新【摘要】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Ⅰ~Ⅲ型股骨颈骨折38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总结临床经验,探讨股骨颈骨折经皮复位空心钉固定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2页(P177-178)【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作者】郝明;龚龙;刘义辉;张立新【作者单位】101300 北京,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骨伤科;101300 北京,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骨伤科;101300 北京,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骨伤科;101300 北京,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骨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经验交流·【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16.03.017笔者自2008年6月~2013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Ⅰ~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共3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36~70岁,平均51.2岁。
均为摔伤导致的新鲜闭合骨折(图1a)。
受伤至手术时间2~5d,按骨折线位置分型:头下型23例,经颈型15例;Garden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25例。
2.1 手术方法(1)复位: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将患侧肢体外旋及外展20°下进行牵引至跟健肢等长后,在牵引状态下内收至中立位,然后内旋20°~30°,固定患肢,健肢屈曲外展固定在牵引架上。
C型臂X线机透视了解骨折复位情况(采用Garden指数评估骨折的复位质量:在正位X线片中,股骨颈内侧骨小梁束与股骨干内侧骨皮质延长线的夹角正常为160°,<155°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内翻复位,而>180°被认为是严重的外翻复位。
难复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难复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研究进展王栋栋;陈凯;孙宏志;郭小文;胡晓东;黄劲东【摘要】难复性胫腓骨骨折是指两个平面以上的胫腓骨双骨干断裂,其不仅是简单的两个骨折的叠加,还是一种坍塌式骨折,即多个骨折部位之间留下一段或多段游离骨干,常伴有骨块的劈裂、分离、旋转和移位等,其具有创伤重、并发症多、诊治复杂等特点.本文回顾性探究难复性胫腓骨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案,分析胫腓骨骨折复杂固定方式、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1)005【总页数】4页(P393-396)【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内固定;研究进展【作者】王栋栋;陈凯;孙宏志;郭小文;胡晓东;黄劲东【作者单位】545006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545006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545006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545006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545006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545006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及交通事故的频发,骨折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其中小腿部位骨折创伤最常见,导致临床上胫腓骨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
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小腿胫腓骨中多段粉碎性骨折越来越多,而且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体液的大量丢失和高能量的急剧损耗。
因此,根据胫腓骨骨折的特点,如何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采取何种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此进行了综述,为临床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1 难复性胫腓骨骨折的定义及特点难复性胫腓骨骨折是指两个平面以上的胫腓骨双骨干的断裂,它不仅是简单的两个骨折的叠加,还是一种坍塌式骨折,即多个骨折部位之间留下一段或多段游离骨干,常伴有骨块的劈裂、分离、旋转和移位等,其具有创伤重、并发症多、诊治复杂等特点[1-2]。
正常生理状态下,胫骨主要通过骨膜血管和滋养动脉两个来源进行血液供应,以维持机体活动[3]。
股骨颈骨折复位的“阳性支撑”
股骨颈骨折复位的“阳性支撑”股骨颈骨折的“阳性支撑”是指:股骨颈骨折的远骨折端突向近骨折端的内下缘的内侧:阴性支撑: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方法:首先,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骨折的复位操作在X线透视成像下进行。
骨折复位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解除崁插。
先向外侧对抗牵引(可以一条毛巾裹住大腿上端,进行徒手牵引操作)、逐步增加牵引力量,然后进行纵向牵引(可通过骨科牵引床进行牵引操作),以解除骨折断端的崁插。
第二步,复位。
在实施第一步中双向牵引的同时内收、内旋下肢,通常需内收40 –45°,内旋角度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视术中透视情况而定。
在侧位透视图像下,应达到180°的骨折对线,如果不能实现160-180°的骨折对线,应考虑进行切开复位。
第三步,重建。
在内收、内旋下肢的同时,逐渐放松牵引。
在实施内固定时,下肢应保持无牵引状态。
该步操作的目的是在获得侧位180°骨折对线的同时,实现阳性支撑和外翻复位。
在应用该技术方法之前,首先要了解阳性支撑和阴性支撑的概念。
阴性支撑是指近侧骨折断端(股骨颈、头)的内下缘突向股骨颈远骨折端内上缘的内侧;阳性支撑是指股骨颈骨折的远骨折端内上缘突向近侧骨折断端远端内缘的内侧。
有作者临床观察发现:阴性支撑与股骨颈骨折的复位失败高度相关,阴性支撑容易导致复发的股骨头移位,继而发生内翻,因此复位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阴性支撑;阳性支撑可起到与阴性支撑相反的效果,Gotfried复位法的目的即是在外翻复位骨折的同时重建阳性支撑。
对于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若已实现阳性支撑,可不必追求解剖复位,但阴性支撑复位应尽量避免。
由于病例数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谢谢关注!。
运用骨钩复位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运用骨钩复位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9-01-08T16:39:41.9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5期作者:冯焘丁庆丰吴贵忠季承张志刚(通讯作者) [导读] 所有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发生。
本研究提出的辅助复位方法学习周期短,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评估运用骨钩辅助复位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39例于我院骨科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资料。
骨钩辅助闭合复位17例,有限切开复位22例。
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TAD、螺旋刀片滑动距离、髋关节Harris评分、血管神经损伤等指标。
结果:平均随访11.8±2.1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螺旋刀片切出等内固定失败。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钩辅助闭合复位组均显著短于切开复位组(P<0.01)。
TAD、螺旋刀片滑移距离、Harris髋关节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位不良,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
结论:骨钩辅助闭合复位在治疗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能够取得良好疗效,该类患者应优先考虑闭合复位。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钩;难复性髋内翻;疗效【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350-02 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常用的术式[1]。
手术目的在于骨折复位及固定,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内固定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2]。
我们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转子间骨折通过闭合复位可获得侧位片上的满意复位,但正位片仍见股骨头及颈骨折块的内翻成角,我们称之为存在难复性髋内翻畸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 干内缘 与股骨头 内侧压力骨小 梁成角 < 1 5 5 。 。侧
位 x线 片示股骨头轴线与股 骨颈轴 线成角 > 1 8 0 。 。此
拨 ,以免 发生股 骨头骨折 。另外 ,使 用牵引床 时不能
过度牵 引 ,进针点尽 量避开骺 外侧动 脉 ,对于外 展嵌
时股骨头发生坏死 的概率将增加 。
患 者术后 2 4 h内预 防性 应用 抗生 素 ,
术后 2 周 内给 予预 防血栓药 物治疗 。术后第 3天进行 无痛 性功 能练 习 ,术 后 2 周 拄拐 部分 负重 行走 ,8 周
后完全负重行走 。
骨折碎 片阻挡 等。使用斯 氏针辅助 复位时 ,由于 固定 了骨折 近端 ,所 以通 过远端 的旋转和撬 拨可将嵌 人物 挤 出。选 择锤人法 进针 ,是 因其进针 的方 向和深 度容 易掌握 ,减 少针尖 滑出和卷入 软组织 伤及血管 、神经 的可 能性 ; 且锤 入 的 同时 ,可使 嵌 入 的骨折 端松 动 ,
的7 . 6 % 5 。股 骨 颈 骨 折 复 位 困 难 的原 因包 括 : ( 1 )
骨折断 端旋转分 离使股 骨头和颈不 连接 ,闭合 复位时 近端旋转无 法控制 ,不能复位 ,多发生在头下型骨折。
除辅助 复位的克 氏针 ,再次 正 、侧 位 x线透视证 实导
针位 置无 误后 ( 见图 5 ,6) ,测深 ,拧 入空 心钉 ,缝 合切口 ( 见 图 7) 。
屈髋 会增 加再损伤 骨折 断端 血运 的风险 。股骨 头坏死 与患者 年龄 、性别 、受伤距 手术 时间无相关性 ,而与
骨折复 位质量 、有 效 固定 、骨折原 始移位程 度 、股骨
手 保持 股骨远 端 中立位 ,纠正旋 转移位 ; x线透视 显
示 旋转移 位纠正后 ,助手 于股骨大转 子处沿 股骨颈方 向 ,适度 推挤 大转子 ,纠正分离 移位 。对 于成角嵌 插 移位 骨折 ,助 手将患 肢适度外 展 ,术者 手持针 尾 ,于 透视下 沿骨折移 位 的相 反方 向进 行撬拨 以纠正成 角移 位。( 2 )侧方进 针法 ( 见图 3 ) : 消毒铺 巾后 ,于股 骨 大转子外 侧 向近端倾 斜 1 0 。一 1 5 。锤 人 1 枚4 . 5 a r m直 径 的斯 氏针至股 骨头 内 ,术者手持 斯 氏针 针尾 ,向近 端 用力撬 拨 ,使嵌 插 的骨折分离并 复位 。通 过上述方 法复位满意 后 ( 见图 4) ,助手维持复位 。术 者在 C型 臂 x线 机透视下 沿股骨颈方 向在股骨 颈 中心穿入 空心 钉导针 ,再依次穿 人第 2 、3 枚导针 ,3枚导针呈 “ 品” 字形分 布 ,各针针距 为 l c m。依次 于各针尾处 作切 口,
良2 5例 、差 5例 。优 良率 9 0 . 1 6 %。
方法具有 操作 简便 、创伤 小 、复位效 果好 、髋关 节功
能恢 复好 等优点 ,疗效可靠。
参考 文献
1张英泽 临床 创伤骨科流行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 0 0 9 . 5
侧位 均在 1 5 5 。~ 1 8 0 。 。复位 不满意 : 正位 x线 片示
有助于 复位成功 。对 于外展嵌 插型骨 折 ,在股骨 干部 应用对抗 克 氏针更 容易使嵌 插部分 开。进针 的深 度不
应 超过对 侧皮质 ,最 好在透视 下进针 ,以免损伤髋 臼
及 内后方 组织 。对 于严重骨质 疏松患 者可应用 多针撬
插 型骨折使 用空 心钉 固定 时不应过度 加压 。总 之 ,本
2 结果
6 0 例 患者均手术/ l  ̄ , N ,平 均手术时 间 6 0 m i n ,术 中无输 血 。住 院 7 — 1 4 d ,住 院期 间无死 亡病例 。术 后 随访 发现 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 , 2 例 螺钉 滑脱。 优3 0 例、
( 2)骨折 近端嵌入 骨折远端 ,可 以是 外展嵌入 ,也 可
能是 成 角嵌入 ,复 位时 远 、近 端成 为整 体一 同转 动 ,
无 法 复位 。 由于 所有 成角 嵌插 骨折 均 向前成 角位 移。 另外 ,影 响复位 的因素还 包括 骨折 断端 软组 织嵌 入医学2 0 1 4 年3 月第 1 6 卷第 3 期
・
4 41 ・
注意避 免损伤 股动脉及 股神经 。术者根据 股骨头 移位 方 向 ,手持 克 氏针针 尾进行 复位 。对 于旋转 分离移位 骨折 ,术者 向腹股 沟及大 转子方 向转动针 尾 ,同时助
骨颈 骨 折很 难复 位成 功 ,而长 时 间反 复 内旋 、外展 、
长约 1 . 5 c m,手 术 刀沿 克 氏针方 向直接 切至 骨膜 ; 拔
颈后侧皮 质粉碎程 度 明显相 关 ,尤其 是骨折复位 质量 和骨折原 始移位程 度对股 骨头坏死发 生有极其 重要 的 影响 。因此 ,既 能达到骨折 良好 复位 ,又能对 骨折断 端血供无 明显破 坏成为治疗 股骨颈 骨折 ,尤其 是难复
1 . 5 疗效评估
采用 G a r d e n 指数 。8 i 对 骨折复位质量
进 行评价 。正常正位 x线 片示 股骨干 内缘与股骨 头 内 侧压 力骨小 梁成 1 6 0 。交 角 ,侧位 x线片示 股骨头 轴 线与股骨颈轴线成 1 8 0 。 。将复位结果分为解剖复位 : G a r d e n 指数和正常相 同。可接受 复位 : G a r d e n指数正 、
性股骨颈 骨折 的重 要考虑 因素 。本资料 结果显示对 于
难 复性股 骨颈骨折 ,通过双 向斯 氏针 辅助闭合 复位可 以达到解 剖复位 。斯 氏针微创 闭合复位 在减少对股 骨 颈血运再 损伤 的前 提下 ,可 明显提高解 剖复位率 和骨 折愈合 率 ,降低股 骨头坏死 风险且手 术操作简 单 ,临 床疗效满 意。难复性 股骨颈骨 折约 占全部股骨颈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