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统编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统编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评课稿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编排,在原来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语文要素。
这是语文课特别要重视的问题。
本次老师的这节课在关注思想内容的同时,重视语文要素的培养,结合文体,抓住单元要求、文本要求,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
我觉得这节课简单朴素中亮点纷呈,有以下优点:一、有单元整合意识从课中能看到老师对整个单元内容了然于胸,教学中统整单元内容,前后勾连,前置相关教学资源,较好地发挥了相关资源的价值。
导入环节,老师开课出示了六个词语,并设问“读了这些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在学生的交流中,引出神话及神话具有想象丰富神奇的特点。
熟悉教材的老师都知道:这些词语及问题是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内容。
教师将这一资源作为导入内容,既让学生积累了词语,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巧妙作为新课的学习,真是一举多得。
这启示我们:语文园地中要总结某个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那在单元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园地这里只是是对这些方法的回顾小结。
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环节简约本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和文本内容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导入——活动一:识字写字,把握课文内容——活动二:品读1-2自然段本。
这样的环节及目标是由单元内容、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决定的。
单元阅读内容是神话故事,语文要素有2项要求,第一项是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项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课文后面的有2道题目: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这一课是这单元的首篇课文,所以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就是训练学生了解课文的起因、经过、经过,用联结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这项教学任务老师落实的很到位。
从题目入手,引导提出三个问题,正好对应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教师用心的设计所在。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活动一开天辟地有始祖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这两则神话故事都是先民对天地万物本源的想象,都属于创世神话,神话中对于天地的形成、万物的来源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主人公盘古和女娲堪称华夏儿女的先祖,他们都具有伟大的开创精神。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重在通过看图、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领略中国神话故事的永恒魅力。
建议安排3课时。
1.说说我们眼中的世界出示万物图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江河,花草树木),让学生从已知的科学角度说说这些事物的起源,教师引导在远古时代,人类由于科学不发达,认知有限,就用神的故事来解释自然万物的来源,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2.读读书上的创世神话,走进神秘的远古时代(1)读《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两篇创世神话,教师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出示: 隆隆重而浊四肢躯干血液茂盛精疲力竭累倒滋润翻身混沌奔流不息缓缓一丈撑在劈过去(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借助图片或提纲,按照顺序概述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的过程,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4)品读故事,发挥想象,感受神奇①精读《盘古开天地》a.品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神奇通过观察插图,抓住比喻句,联系上下文感受天地未分开前的神奇状态;通过对比阅读,找出句子中的反义词的方法想象天地形成时轻重、清浊分离的奇幻过程;通过图片,引导想象盘古化生万物的神奇画面,并模仿课文中“他的……变成了……”句式,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b.读一读,说说我心中的盘古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盘古的人物形象,体会盘古的力大无比、勇于开创和献身精神。
②自读《女娲补天》,迁移前面一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a.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b.找找自己觉得神奇的地方,进行交流。
盘古开天辟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辟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刘严霞《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师老师的课我感触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老师的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顺学而导。
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本领,师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诠释。
二、在表演中体会,在朗读中升华。
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师老师让学生根据本文做出动作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
数秒钟后,师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二十秒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覆一日,年覆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紧接着,邢老师读道:“一年过去了……”学生接着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师老师有读:“一百年过去了……”学生再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日覆一日,年覆一年”的意思,通过这一设计,水到渠成,不必大费口舌去解释字面的意思。
同时,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教学时,师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
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发挥想象说“他的(),变成了()。
”做了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师老师注重授之以渔始终穿插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归纳中心句,找重点词语,边读边填边说边想象画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丛书回归神话,拓展升华情感,学生对所学所悟进行归纳总结,使整节课的教学具有整体性。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了盘古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文笔生动具体,想象力丰富。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详细描写了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
文章充满神奇想象,生动准确地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了陈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首先,要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理解课文。
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盘古是如何进行创造之路的,从哪里看出盘古开天地的艰难,盘古对人类的贡献有哪些,他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
其次,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陈老师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在第四段中,让学生找出优美的词组,通过“他的,变成了的。
”的句式练,让学生边说边想象画面,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及时积累了句子,达到了语言运用的效果。
最后,要注重授之以“渔”。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始终穿插着一些研究方法的指导,如“爱读书的人,不一定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让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够自己归纳中心,找出重点词句。
在理解课文时,又说:“读书的另外一个境界,就是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面。
”让学生边朗读第四自然段边想象画面,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使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
总之,夏老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个性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盘古开辟天地的艰辛,体会盘古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讲述了盘古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中生动准确地描绘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夏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神话故事的特点,以“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通过引读、想象和体验,让学生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的高大形象和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盘古开天地”无疑是一则极具魅力且富有深刻内涵的经典。
有幸聆听了一堂关于“盘古开天地”的课程,感受颇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教师明确且精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内容,更要掌握神话故事的特点,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学生们对于神话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初步体会到了神话的魅力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了趣味性。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动的盘古开天地的动画视频,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将学生带入到了神话的奇妙世界中。
这种直观的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描述盘古开天地的动作时,教师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盘古的一举一动,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既紧扣文本,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
此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伟大精神。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会及时给予纠正和示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朗读水平。
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个人发言,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然而,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时间分配上,对于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讲解得较为详细,而对于神话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挖掘相对较少。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优秀7篇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优秀7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篇一《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节课在教学时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特点,扎实地进行教学。
一、注重朗读指导轻声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写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么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开。
”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
并通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
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
读“雨露”时,先引导学生想想雨露是什么样子的,再引导学生轻声读,不要把雨露震落了。
通过解释太阳光芒四射,月亮温柔如水引导学生读句子。
“奔流不息”想想河水流淌的样子,引导读出又急又快的语速。
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二、边读边想,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他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的风和流动的云。
”让学生充分想想画面,感悟风和云的动态。
读中思,思中悟。
把学生带入一定的语境,从而更快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读的形式多种多样,特别是在盘古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那段,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有读盘古的身体部分,有读身体发生的变化,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明白课文内容。
“创造”是本课的关键词,开始学生对这词的理解并不是很准确,通过解读文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宇宙创造前是什么样子的?创造后是什么样子的?盘古又是怎么创造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学生也就明白了创造的意思,这种设计,水到渠成。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定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行们:大家好。
我是语文团队的评课教师,下面由我就张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一课谈一谈我们团队浅显的体会。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们团队认为有这样几个亮点:1、全新的理念,提高实效的前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
而张老师的这节课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理念,那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整节课,张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抓住重点句子,注重朗读,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对课文的分析,使教学过程简约而灵动,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简约之美”。
2、情境创设,提高实效的关键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
张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努力使听读、思、品、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把课文的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她在上课伊始,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喜欢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嫦娥、女娲、后羿等,引出课题。
3、读中悟情,提高实效的核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的培育,不仅依靠精美的课本,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更要紧紧地依靠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张老师俨然一本精致、大气的语文课本,他的一言一语,始终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
在他精心营造的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有极具语言张力的师生对话,有极富语文魅力的应答。
例如,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张老师让学生根据本文做出动作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
数秒钟后,张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二十秒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覆一日,年覆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语文评课稿必备[14篇]
语文评课稿必备[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评课稿篇1《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生动。
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述得十分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了赵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指导个性朗读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时,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描述盘古动作的词,自己做动作,感受抡的力度,再指名读,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耐心指导,问:“他抡起斧头时会怎样想呢?”生答“我必须要劈开。
”就这样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决心再读,体会抡的力量。
并透过范读指导学生重音轻读。
比如:引导学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轻声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重音读。
透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潜力、感悟潜力。
二、在表演中体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一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赵老师边范读边让学生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当老师读完,问你们有什么感觉时,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立刻过渡说:“你们坚持了几分钟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三、充分发挥想象教学时,赵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透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资料,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述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个想象空间留给了大家,你们发现了吗?”让学生从书中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同学们说得很生动。
评课稿]三年级语文评课稿
评课稿]三年级语文评课稿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表达详细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局部,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宏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拓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了夏教师的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词语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本课教学中,夏教师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
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
同时“轻而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理解是个难点,夏教师让孩子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之后加以小结,找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在“盘古抡起大斧头,超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为了理解“抡”、“猛劈”的意思,夏教师让学生换词、和做动作的方法理解,不仅理解的字义,还让孩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盘古的英雄气概,可谓一举三得。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夏教师都始终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会读书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让学生找中心句。
紧接着又说:“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
”再让孩子把中心句概括成重点词“创造宇宙”。
然后扶着孩子给第二自然段找重点句,再概括重点词“开天辟地”,再让学生运用这方法学习,概括出重点词“顶天立地,化作万物。
”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授之以渔。
三、结合文本,展开想象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
在课堂上,夏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根底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构造。
即:盘古身体的一局部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考虑的空间所在。
夏教师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考虑,进展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就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来谈谈我粗浅的感受,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岳老师借助课件古朴的基调,创设了一种古典文化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
整堂课,岳老师以学定教,明确目标,以掌握字词、丰富语言积累为教学重点,紧扣文本,有的放矢地开展了识字教学。
个人认为主要有四个亮点值得学习:1、方法多样,激发识字兴趣。
首先,岳老师通过播放短片以孩子们熟悉又喜爱的神话人物引出课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后的环节中,她还采用了开火车、肢体演示、观察图片、编字谜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她借助多媒体演示了“降”字的演变过程,再带领孩子们按笔顺书空,这样不仅巧妙点拨了识记的方法,而且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分层识字,多种方法复现。
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岳老师设计了阶梯式的识字教学,从带拼音读到去拼音读,从读生字到读词读句,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让孩子们多次与生字见面,体现了识字“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的认知规律。
她让学生从句段中找出字词,又把学习后的字词送回句子中,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
3、分类识字,提高识字实效。
这篇课文的识字量比较大,岳老师对识字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处理。
比如“肢、肌、肤、血、液”,把生字连词呈现,让学生读认的同时发现这几个词语和身体有关,并启发学生自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还举一反三,以身体做演示复习已知的同偏旁的汉字。
而“辽、阔、滋、润”四个字则放入词组中去学习,进而引导学生积累同类型的词语。
“创、造”两个字作为重点指导书写的字,岳老师启发学生观察两个字的部首,联系字义引导学生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历经了艰辛”,再抓住两字的间架结构特点,指导学生提笔练习书写,让孩子们“把生字请到作业本上,深深地记在心里”。
《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听孙老师的课就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让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以点带面,推动朗读。
在朗读指导“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时,学生读得不理想,于老师老师耐心指导,问:“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怎样才能把他们劈开呢?”生齐说:“猛劈!”师说:“那怎么读好这个句子呢?”指名学生读,做动作读。
在学生肯定的评价后,各自模仿读,齐读并表演体会。
孙老师这种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朗读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感悟水平。
二、在表演中体会,在朗读中升华让学生在阅读中表演,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因为每天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
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文做出动作表演,学生两脚蹬地,两手顶着天。
数秒钟后,孙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纷纷说累死了。
老师马上过渡说:“你们坚持了二十秒就感觉累了,可盘古是日覆一日,年覆一年地坚持着……”,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辛。
紧接着,孙老师读道:“一年过去了……”学生接着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孙老师有读:“一百年过去了……”学生再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
”……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不过然地理解了“日覆一日,年覆一年”的意思,通过这个设计,水到渠成,不必大费口舌去解释字面的意思。
同时,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即时巩固的训练教学时,孙老师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一百年,一万年,一百万年,盘古始终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天地分开了,盘古怎么样了?”学生各自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说说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这堂课,就像一场精彩的神话之旅,让人沉浸其中,收获颇丰。
咱们先来说说老师的导入部分。
老师一开场,没有那种生硬的直接切入,而是巧妙地用了一个小小的谜语,“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大家都争着抢答,课堂气氛瞬间就活跃起来。
这一招可真妙,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神话的世界。
在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老师那真是下足了功夫。
不是干巴巴地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各种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仿佛亲眼看到了盘古开天地的壮举。
比如说,讲到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站起来,自己试着做一做这个动作。
哎呀,有的孩子站得歪歪扭扭,还没坚持一会儿就累得不行了。
这时候老师就趁机说:“你们看,就这么一小会儿你们都受不了,盘古可是坚持了不知道多少年啊!”这样一来,孩子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盘古的辛苦和伟大,这种亲身体验可比单纯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还有啊,老师在引导孩子们理解盘古身体各部分变成了世间万物的时候,那真是充满了创意。
她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她充满感情地描述。
“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孩子们在老师的描述中,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神奇的画面。
睁开眼睛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想象到的场景。
另外,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和孩子们的互动。
她不是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是不停地提问、引导,让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每当有孩子回答问题,不管对错,老师都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视的。
我还记得有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点紧张,说话结结巴巴的,老师就微笑着看着他,耐心地等他说完,还表扬他勇气可嘉。
这种鼓励式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们更有自信,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不过呢,这堂课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比如说,在时间的把控上,稍微有点前松后紧。
前面的导入和讲解部分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环节时间有点仓促,孩子们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
听了老师执教了这篇课文,我再一次为神话的神奇想象惊叹。
也为岳老师的教学机智和魅力惊叹。
一、创设氛围进课堂课前,岳老师与学生握握手交朋友,老师笑容可掬,语言亲切,温馨在师生中荡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逐渐建立。
接着,岳老师利用课件带来了学生喜欢的朋友,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哪咤、孙悟空、陈香。
学生热情高涨,呼喊着他们的名字,谈论着他们的故事,兴趣盎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积极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岳老师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进了课堂,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形式多样识字词岳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既生动有趣,又不缺乏效果地呈现。
有集中识字、随文识字、部首归类、字形分析、动作体验、编字谜等。
教学时,岳老师都把词语送到课文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词。
如教“混沌”时,老师说“混沌”在字典中有二种意思,课文中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这就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语言环境,学字词。
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做动作去体验“抡斧猛劈”“顶天蹬地”。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了“下降”的“降”的造字方法及演变过程,既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性,又感受汉字积淀的中华民族的睿智。
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滋润”的“润”,水从门边过,王在门中坐,是“润”。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滋”的方法。
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岳老师根据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丰富的形式,承载教学的内容,使识字教学更有趣、更有效。
下面是我的一些浅显的建议:1、读字词也应该追求独特感受,读出韵味。
这堂课,老师注重学生咬准字音,薄弱了读字词的情感熏陶。
我以“创造”一词为例:如岳老师借部首分析了“创造”一词。
创造,需要用刀斧披荆斩棘,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所以有立刀旁,走之底。
我建议,此时老师再用经验、用感受去启迪学生:既然创造的历程充满艰辛,创造的过程如此漫长,那么创造一词可以怎么读呢?可以读出创造的艰难,可以读出创造者的坚强,可以读出对创造精神的赞扬。
盘古开天地评课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结合本文特点和《课程标准》黄老师对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较为成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不是教师怎么教的课堂,而应该是学生怎么学的课堂。
在这一节课里,时时刻刻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理解“混沌”一词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是中年级阅读能力的重要能力之一,根据语境选择解释,对学生理解词语进行了能力训练)在学生知道天地形成时,再顺势引导这些清、浊、轻重的东西在一起就是“混沌”这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就渗透到了。
理解“抡”时运用做动作、比较等方法不仅更好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是对学生语言文字很好的训练。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阅读文章时可以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等。
总之,整堂课在有意无意间都是在给学生渗透各种学习方法。
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
纵观这个教学过程,对课文的理解没有教师的过多讲解,抡是什么样,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告诉大家是一种非常使劲的样子。
再如:在理解“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时,仅仅运用了男女分角色读的方式就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天地的明显区别就是通过这些反义词写出来的。
这样的设计完全把课堂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与中的人物直接对话,直接交流,从而变为自己情感体验,是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
三、重视段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
《语文课程表准》中对中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符合容,让学生学习找“中心句”来概况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丁园园老师的这节课,感受颇多。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极具神话主义色彩,是学生十分喜爱的神话故事,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丁老师在教学第一课时时,重视字词教学,强调以读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听了丁老师的课后,有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抓住特色词语进行教学,加深理解;在教学词语时,丁老师出示了这样一组词“宇宙、肌肤、混沌、滋润”,这些词语都是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让学生试着发现它们的特点。
学生找出了特点之后,就更容易记住它们了。
再如,在理解“混沌”一词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明白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出示查字典的方法,让学生选一选,最后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一词,指导自然有序。
2、注重朗读训练,强化语言积累;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据此,丁老师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
上课伊始,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
由于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
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
然后老师通过“盘古为什么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两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把学生读错的生字纠正,集体解决难读的生字并巩固。
学生在回答“盘古为什么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两个问题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如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抡起”,老师采用了换词和让学生表演,学生做着抡的动作感受到那种有力。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抡起的意思,同时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教学中,丁老师还十分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
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习惯。
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评课稿整堂课,孔老师教态自然、语言简练,在优美的音乐和精美的课件中,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神话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我清晰地感受到文字在歌舞,感受到学生心灵在跳跃。
一、“创造”入手,感悟形象仔细审视这节课的教学全程,我们不难发现,一篇不算短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的过程及万物的衍生变化,所有这一切都被郑老师浓缩在一句话中“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接着这句话又浓缩为一个词——创造。
整节课的教学就围绕着“创造”展开:书写“创造”——了解“创造”——如何“创造”,最后的落脚点是“原来盘古就是这样创造了整个宇宙”。
所有的语言文字的学习都是塔的基座,他们共同托起了“创造”这一目标。
因为目标的单一和明确,所以,无论是开天辟地时“抡”的力量,还是顶天立地时天地的形成,乃至日月星辰、大地雨露变化的神奇,都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震撼!二、体会对比,再悟艰难文中天地初开的句子,连用了四对反义词,形象写出了天地截然不同的特点。
郑老师先用手势引读句子,初步体会天地不同,再让学生发现语言特点,尝试朗读展示,最后读评结合,在朗读、倾听中,感受文字的奇妙。
另外,该句中三对近义词同样写出了天地分开的不易,通过找词语、谈体会、想象读等形式,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真正体会盘古创造之路的艰难。
除此之外孔老师还时不时地提醒、引导,让学生体会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产生了想读、爱读、美读的情感,学生感悟、读书想结合,与文本的距离更近了。
三、品味语言,感受文字魅力这节课,孔老师还时不时地提醒、引导,让学生体会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产生了想读、爱读、美读的情感,学生感悟、读书想结合,与文本的距离更近了。
一是学生对“肌肤”“ 四肢”两个词的学习,在指名读以后,孔老师让学生发现肌肤和肢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说都是“月”字旁,都跟身体有关。
在此基础上,郑老师也仅仅说了一句:很多跟身体有关的字都有月字旁。
没有做更深的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评课稿
今天听了X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一课,课堂中不少精彩片段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X教师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精彩片段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做到以学论教,顺学而导。
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本领,X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诠释。
她在上课伊始,抓住课文的中心句引入教学,接着抓住句中的“混沌”一词提出质疑,顺势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思、品、议的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读懂课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此外,X 老师在教学中指导朗读时有效到位,进行循序渐进地引读方式,贴切地评价语言,让学生主动读出句子的生动性,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朗读的技巧。
指导朗读的方式多样,搭配的图片能结合句子,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语境。
精彩片段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
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抓住“抡起”与“拿起”、“猛劈和猛砍”这两组词的对比,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
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在反复朗读中发现这个现象,并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训练。
为了引导学生领略神话故事的神奇,X老师在教学激发学生去想象天地之间发生的变化,运用了引读的方式:100天过去了,天升高了----,地下沉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在创设的情境活动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
除此之外,X老师在教学中还十分关注对人文精神的感悟,课堂上设计了分层次的引读训练:一百年过去了----生读句子(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X老师接着描述着“一千年,一万年过去了----生再次读句子。
X老师继续描述着”几十万年,几千万年过去了-----生有所体会地再读句子。
在创设的几次情境阅读中,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盘古顶天蹬地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这种勇敢、坚持执着的精神。
精彩片段三: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
在课堂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