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运动性腹痛的处理与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运动性腹痛的处理与预防
作者:赵虹
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总结中学生运动性腹痛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我校197名曾经出现过运动性腹痛症状的校学生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析其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处理对策。结果:运动前准备不充分、呼吸节律紊乱、胃肠痉挛、腹直肌痉挛、腹部慢性疾病是中学生发生运动性腹痛的最主要原因,发病原因在不同性别中学生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月经期发生运动性腹痛的比例较大。针对不同的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后,197名学生的腹痛程度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在组织中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前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掌握适当的运动量,以避免运动性腹痛的发生。
【关键词】运动性腹痛处理预防
运动性疾病是之由于运动不当所导致的体内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或异常,运动性腹痛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性腹痛患者在运动时,尤其是在长跑、竞走等项目中经常会出现,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运动时缺乏相应的体育运动卫生常识,对运动量大小的把握不强等原因造成,多发生与中小学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要认真对待[1],及时鉴别诊断,并给予妥善处理。本文中将总结中学生运动性腹痛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处理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我校197名曾经出现过运动性腹痛症状的校学生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83例,女性114例;年龄15~20岁,平均(17.37±5.24)岁。
1.2 方法
1.2.1 应急处理
(1)当学生在运动时出现运动性腹痛时,老师要指导其不要紧张,立即降低运动强度,调整呼吸节奏;可以用手对于疼痛部位进行按压,并弯腰慢跑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如经上述处理疼痛仍无好转应立即刻停止运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将其送至校医院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条
件不允许,可以指导学生进入深呼吸,同时都在疼痛部位进行轻揉,并按压肉内关、足三里、合谷等穴位[2];另外,可以适量饮用清水或热盐水,以缓解疼痛。
(2)如果运动性腹痛是在发生碰撞后,则应立即停止活动,检查疼痛部位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破皮等,如果有应给予冰块冷敷,并用紫药水涂沫伤处;对于学生在意外碰撞后出现脸色苍白、腹痛、多汗等情况的学生以及有内脏器官疾病史的学生该立刻停止运动,及时将学生送到医院进行检查。
1.2.2 预防
(1)饮食指导:运动前1h内不要进食,不要饮大量水、饮料及难以消化的食物;运动过程中严禁吃零食、冷饮;
(2)运动指导: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运动过程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做勉强的动作或过量运动;运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动作过或突然加速,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注意调整呼吸节奏;对于有内脏器官疾病史学生要遵医嘱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量。
(3)经期指导:减少女同学月经期间的运动量,注意保暖,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运动前准备不充分、呼吸节律紊乱、胃肠痉挛、腹直肌痉挛、腹部慢性疾病是中学生发生运动性腹痛的最主要原因,发病原因在不同性别中学生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月经期发生运动性腹痛的比例较大,见表1。针对不同的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后,197名学生的腹痛程度均得到有效缓解。
3 讨论
3.1 发生原因
3.1.1 准备不充分
如果学生在运动前未充分进行热身活动,内脏器官功能无法适应身体活动时的运动强度,导致运动器官不适应,尤其是对于心肌功能较差的学生,在运动中大量的下腔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大量淤积在腹腔、肝和脾,引起搏动无力,而且还会造成肝部血液回流,引发肝、脾郁血性肿胀,牵扯肝脾牵扯产生疼痛[3]。
3.1.2 呼吸节律紊乱
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呼吸会频率加快,且不均匀,导致呼吸肌疲劳,长时间剧烈运动还会导致呼吸肌痉挛,从而引起疼痛;另外,过度运动会使呼吸肌疲劳,削弱了其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导致呼吸短浅,胸内压增高,造成肝、脾淤血性肿大或肝、脾被膜紧张而引起疼痛。
3.1.3 胃肠痉挛
运动前暴饮暴食或食用了豆类、薯类、牛肉等不易消化食物,导致运动后上腹部发生腹痛,疼痛性质以钝痛、胀痛为主,严重时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绞痛。
3.1.4 腹直肌痉挛
腹直肌痉挛主要是由于运动中体液大量流失,体内盐分消耗较大,水盐代谢失调所致;由腹直肌痉挛引发的运动性腹痛经常发生于运动后,疼痛部分浅,用手掌按压疼痛部分能够触及腹直肌痉挛。
3.1.5 腹部慢性疾病
有阑尾炎、盆腔炎、消化道溃疡以及寄生虫等腹部慢性疾病史的学生在激烈活动后,由于腹部脏器受到牵扯与振动后,会引发疼痛,疼痛部位与原发疾病疼痛部位基本吻合,如寄生虫所致疼痛其疼痛部位以肚脐周围为主。
3.1.7 消化不良
由于便秘、宿便等原因所导致的大便干燥也会增加运动性腹痛的发生风险,干燥的大便在运动时会对肠粘膜产生刺激,引起痉挛疼痛,一般疼痛部位在左下腹。
3.2 体会
在组织中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前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掌握适当的运动量,以避免运动性腹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夏兴明.运动性腹痛的处理与预防[J].中国学校体育,2008,07(13):114-115.
[2] 樊翠红.辨证论治运动性腹痛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5(21):680-681.
[3] 苟举民.运动性腹痛的常见原因等12则[J].解放军健康,2007,02(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