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合集下载

1有限元法基础及平面结构问题的有限元法

1有限元法基础及平面结构问题的有限元法

车辆工程技术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4)利用结构力的平衡条件和边界条件把各个 单元按原来的结构重新连接起来,集合成整体 的有限元方程,求解出节点位移。 重点:对于不同的结构,要采用不同的单元,但 各种单元的分析方法又是一致的。
车辆工程技术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四、有限元法的学习路线
从最简单的平面结构入手,由浅入深,介 绍有限元理论以及在汽车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车辆工程技术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汽车结构由不同的材料组成,其结构也非 常复杂,包括板、梁、轴、块等通过铆接或焊 接而成。 汽车结构承受的载荷也十分复杂,其中包 括自重,路面激励、惯性力及构件之间的约束 力。
车辆工程技术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各种汽车结构件都可以应用有限元进行静 态分析、模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现代汽车设计 中,已从早期的静态分析为主转化为以模态分 析和动态分析为主。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方面:见教材P3
车辆工程技术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弹性力学 —区别与联系 — 材料力学
3、研究的方法:有较大的区别。
虽然都从静力学、几何学与物理学三方面进行研究, 但是在建立这三方面条件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 材料力学是对构件的整个截面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 而要常常引用一些截面的变形状况或应力情况的假设。 这样虽然大大简化了数学推演,但是得出的结果往往 是近似的,而不是精确的。而弹性力学是对构件的无 限小单元体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无须引用那些假 设,分析的方法比较严密,得出的结论也比较精确。 所以,我们可以用弹性力学的解答来估计材料力学解 答的精确程度,并确定它们的适用范围。
车辆工程技术中心
机电工程学院
目前应用较多的通用有限元软件如下表:

第3章 有限元方法的一般步骤

第3章 有限元方法的一般步骤

3 F1 + lAγ 2 −3 0 0 u1 3 3 2 0 u2 ( 2 + 2 )lAγ EA − 3 3 + 2 − 2 = − 2 2 + 1 − 1 u3 ( 2 + 1 )lAγ l 0 −1 0 0 1 u4 2 2 1 lAγ 2
2 n 一维单元: u = a1 + a2 x + a3 x + ..... + an x 2 2 n 二维单元: u = a1 + a2 x + a3 y + a4 x + a5 xy + a6 y ..... + an x 2 2 2 三维单元: u = a1 + a2 x + a3 y + a4 z + a5 x + a6 y + a7 z
2、单元的尺寸:单元尺寸影响解的收敛性,越细越精确。 、单元的尺寸:单元尺寸影响解的收敛性,越细越精确。 原则:1、在应力集中区域网格要细化; 2、网格边界尺寸比越近越好,即纵横比尽可能接近1;
3、结点的设置:通常结点均匀分布,另外根据结构尺寸, 、结点的设置:通常结点均匀分布,另外根据结构尺寸, 材料,及外部条件发生突变处设置结点。 材料,及外部条件发生突变处设置结点。
单元全部结点力: 单元全部结点力: 单元e中的虚位移: 单元 中的虚位移: 中的虚位移 单元e中的虚应变: 单元 中的虚应变: 中的虚应变 结点力虚功: 结点力虚功: 虚应变能: 虚应变能:
{ε } = [ B]{δ } e ∗ e T δV = ({δ } ) {F } δU = ∫∫∫ { } {σ }dxdydz ε

《有限元基础及应用》课程大纲

《有限元基础及应用》课程大纲

《有限元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有限元法是求解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数值模拟非常有效的方法,是现代数字化科技的一种重要基础性原理。

将它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可以成为探究物质客观规律的先进手段;将它应用于工程技术中,可成为工程设计和分析的可靠工具。

有限元法已经成为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土木建筑等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有限元商用软件也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分析,以及生产服务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掌握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使用;有限元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够针对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变形体完整获取复杂外力作用下它内部准确力学信息,在准确进行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强度、刚度等方面的判断,以便对研究结构进行静态、动态的强度和刚度分析、参数设计以及结构优化设计。

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结合实践应用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过程和步骤,形函数的构造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维度、不同结构准确选择合适的单元的技巧;课程目标2:掌握有限元分析方法,具有对不同工程问题建立相应力学模型再选取适合的有限元模型离散,最后得到高精度低成本的数值模拟结果;课程目标3:利用有限元原理和应用软件(ANSYS),能够针对车辆结构中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零部件完整获取复杂外力作用下其内部的准确力学信息(位移、应力和应变),并能根据强度、刚度、稳定性及疲劳等进行分析判断结构的安全性,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4:掌握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车辆结构部件的静力学、动力学和多物理场耦合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能够了解不同单元的适用范围以及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的局限性。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2、3、5。

有限元 第3讲补充_平面问题-整体刚度矩阵

有限元 第3讲补充_平面问题-整体刚度矩阵
12
整体刚度矩阵
通过以上组装过程可以得到组装整体刚度矩阵的一般规则: 1 )结构中的等效节点力是相关单元结点力的叠加,整体 刚度矩阵的子矩阵是相关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子矩阵的集成; 2)当整体刚度矩阵中的子矩阵K rs 中r=s时,该节点(节点r 或s)被哪几个单元所共有,则K rs 就是这几个单元的刚度矩阵 e 中的子矩阵 K rs 的相加。如 K 33 应该是单元①-④中对应子矩阵 (1) (2) (3) (4) 的集成,即 K33 K33 K33 K33 K33
0
0
0
0 1 0 2 (2) 0 3 K 0 4 0 5
式中: Fi (2) ——②号单元中第i(i=1,3,4)节点所受力;
K (2) ——②号单元的扩大刚度矩阵。
y
4 ④ ② ① 1 2 3③ 5
(1)
0 0
0 0
0 0 1 0 0 2 (1) 0 0 3 K 0 0 4 0 0 5
4 ④ ② ① 1 2 3③
5
x
o
K (1) ——①号单元的扩大刚度矩阵或称为单元贡献矩阵。
5
整体刚度矩阵
y
4 ④ ② ① 14 ④ ② ① 1 2 3③ 5
x
o
(1) (2) (1) (1) (2) (2) K11 K11 K12 K13 K13 K14 0 (1) (1) (3) (1) (3) (3) K 22 K 22 K 23 K 23 0 K 25 K 21 (1) (2) (1) (3) (1) (2) (3) (4) (2) (4) (3) (4) K 31 K 31 K 32 K 32 K 33 K 33 K 33 K 33 K 34 K 34 K 35 K 35 (2) (2) (4) (2) (4) (4) 0 K 43 K 43 K 44 K 44 K 45 K 41 (3) (3) (4) (4) (3) (4) 0 K K K K K K 52 53 53 54 55 55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03单元类型及单元分析

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03单元类型及单元分析
1.一维单元分析 ; 2.二维单元分析; 3.三维单元分析 ; 4.板壳单元 ; 5.其它各种单元介绍; 6.单元选用;
1.一维单元分析
主要有:杆单元、梁单元、管单元等 。
1.1杆单元---最简单的两节点一维单元, 用于杆件承受轴向力分析。
设杆单元横截面积为A,长度为l,轴 向分布载荷q为(x) 。单元2个节点的位移 向量为: e ui u j T
由空间弹性力学几何方程,得应变表达式:
{} [B]{ }e [[B1 ][B2 ][B20 ]]{ }e
由空间弹性力学物理方程,单元内的应力可 以表示成:
[ ] [D][ ] [D][B]{ }e [S]{ }e
单元刚度矩阵为 :
[k]e
[B]T [D][B]dV
[k1e1
[k
e 21
这其中设定单元位移模式,利用虚功 原理建立单元节点力与节点位移关系并组建 单元刚度矩阵的过程,我们将其称为单元分 析。
为了使有限元法的解在单元尺寸逐步趋 小时能够收敛于精确解,所构造的单元位移 函数必须满足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1)位移模式中必须包括反映刚体位移的项;
2)位移模式中必须包括反映常应变的线性位 移项;
这样空间梁单元就由3个节点组成i,,j,k 点必
须在一个平面内,但不能共线。i节点到j节
点为单元坐标系的x轴,y轴(或z轴)在节点i、
j和k构成的平面上且与x轴垂直,应用右手定
则可以确定另一坐标iz, 轴j, k(或y轴)。
三点
确定后,单元坐标系即确定,梁单元的截面
方位也就完全确定下来。所增加的一个用于
] ]
[k1e2 ]
[k
e 22
]
[k1e20
[k

有限元分析——平面问题

有限元分析——平面问题

Re=
NT
s
Pstds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12 /33
4、整体分析 整体刚度矩阵 整体刚度矩阵组装的基本步骤:
先求出各个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每个子块放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对应位置上,得到单 元的扩大刚度矩阵; 将全部单元的扩大矩阵相加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不失一般性,仅考虑模型中有四个单元,如图所示,四个单元的整体节点位 移列阵为
τZX z= + t/2 =0
因板很薄,载荷又不沿厚度变化,应力沿板 的厚度方向是连续分布的,可以认为,在整
Z
个板内各点都有
σZ=0 τYZ=0 τZX=0
O
tX
图1 平面应力问题
根据剪应力的互等性、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力问题的八个独立的基本变量 为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4 /33
σ=[σX σY τXY]T ε=[εX εY γXY]T
x2 y2 ɑ1= x 3 y 3
1 y2 b1=- 1 y 3
1 c1= 1
x2 x3
(1,2,3)
上式表示下标轮换,即1 2,2 3,3 1同时更换。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9 /33
重写位移函数,并以节点位移的形式进行表达,有
uv((xx,,yy))N(x,y)qe
其中形函数矩阵为
Y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图2 平面应变问题
技术中心 5 /33
根据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变问题的独立变量也是八个,且与 平面应力问题的一样。只是弹性矩阵变为
1
D=
E1
1 1 2 1
1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程序设计--第三章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程序设计--第三章

—— 对应于矩形梁的纯弯曲问题。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3-2 矩形梁的纯弯曲
应力函数取三次多项式
ay
3

M
h
M
2 2
对应的应力分量:
x 6ay y 0 xy yx 0

(a)
x
x

y
y
l
h
x
1
h
结论:应力函数(a)能解决 矩形梁受纯弯曲的问题。 如图,取单位宽度的梁来考察,并命每单位宽度上力偶的矩为 M 。这 里 M 的因次是[力][长度]/[长度],即[力]。 边界条件: 上下(主要)边界:
h 2 h 2
h 2 h 2
前一式总能满足,而后一式要求:
a 2M h3
代入式(a),得:
x
12 M y y 0 xy yx 0 3 h
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
§3-3 位移分量的求出
1. 形变分量与位移分量
(1)形变分量 由前节可知,其应力分量为:
x M y
u x l 0, v x l 0
y 0 y 0
v x
x l y 0
0
o
l
x
y
(中点不动)
u0 0
M 2 l l v0 0 2 EI
(轴线在端部不转动)
u0 0
v0 Ml 2 EI
2
代入式(f),有
代回式(f),有
u M (l x) y EI
2 x 2 fx x y
(2-25)
2 y 2 fy y x
(2-24)
(b)边界条件

4.5.14.5平面问题有限元分析步骤及计算实例

4.5.14.5平面问题有限元分析步骤及计算实例

K
88
K 12 11 K21 1
K 12 31
K41 2
K22 1 K32 1
K 12 33
K43 2
K
44
2
由于[Krs]=[Ksr]T,又单元1和单元2的节点号按1、2、
3对应3、4、1,则可得:
K11 1
K33 2
3E 16
3 0
0 1
K21 1 K43 2
K12 1
3E 8
3 1 0
0 0 1
3 1 1
1 3 1
0 0 1
013
q/E 0
q/E 0
3E 8
8q
0 /(3E) 0
0 q1
0
0
单元应力可看作是单元形心处的应力值。
7)引入约束条件,修改刚度方程并求解
根据约束条件:u1 =v1=0;v2=0;u4=0和等效节点力列
阵:F 0 0 0 0 0 q / 2 0 q / 2T
五.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整体刚度矩阵的修正 整体刚度矩阵的奇异性可以通过引入边界约束条件来排除弹性体的
刚体位移,以达到求解的目的。
(两种)方法 “化1置0法”
“乘大数法”
⑴修改后的总刚为非奇异,对应的总体平衡方程可求解; ⑵如果已知位移不等于0,采用第二种方法,固定约束用 第一种方法。 ※求解可以采用解方程组的任何一种方法。(高斯消去法 常用),可借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如Matlab,Excel等。
所以 q / E0 0 1/ 3 0 1/ 3 1 0 1T
习题和思考题
• 4.1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特点? • 4.2平面问题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步骤。 • 4.3简述形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 4.4平面问题整体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 • 4.5矩形单元的特点? • 4.6有限元方法解的收敛准则。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1)用面积坐标建立单元位移场——面积坐标的定义
Ai Apjm Aj Apmi Ak Apij
恒等关系:
A Ai Aj Am Aijm
P点位置可由3个比值来确定:
p(Li , Lj , Lm )
其中面积坐标:
Li Ai / A Lj Aj / A Lm Am / A
4):单元推导。 对单元构造一个适合的近似解,即推导有限单元的列式,其中
包括选择合理的单元坐标系,建立单元试函数,以某种方法给出单元 各状态变量的离散关系,从而形成单元矩阵(结构力学中称刚度阵或 柔度阵)。
对工程应用而言,重要的是应注意每一种单元的解题性能与约
束。 5)总装集成。 将单元总装形成离散域的总矩阵方程(联合方程组),反映对近似
0
Nm
Ni
I22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可由节点位移表示为:
N j I22
d
u
v
Nδe
e ui vi u j v j um
Nm I22
T
vm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2)单元应变和单元应力
d
u
v
Nδe
代入
ε
x y
u / x v / y
xy
u / y v / x
其中
K rs
BrT DBshA
Eh
4(1 2 ) A
brbs
1
2
crcs
crbs
1
2
brcs
brcs
1
2
crbs
crcs
1
2
brbs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有限元原理与应用

有限元原理与应用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三、坐标变换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三、坐标变换
第二节 平面刚架有限元法
三、坐标变换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五 约束处理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六 求解线方程组
七 计算其它物理量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八 计算结果处理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二、单元分析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三、单元刚度矩阵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三、单元刚度矩阵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三、单元刚度矩阵
第二节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 总刚矩阵的特点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 总刚矩阵的特点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四 载荷移置
第二节 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

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

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第一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题目中提到了一个平面问题,即只考虑二维情况。

2.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 210 GPa。

3. 材料的泊松比为ν = 0.3。

4. 材料的厚度为t = 10 mm。

5. 材料的长度为L = 100 mm。

6. 材料的宽度为W = 50 mm。

7. 材料的边界条件为固定边界。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开始解题。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形状和单元类型。

由于题目给出的是一个平面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二维平面应力单元来建模。

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尺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矩形区域作为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形状。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单元划分。

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单元划分要求,我们可以根据经验选择适当的单元尺寸和划分密度。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矩形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等大小的四边形单元。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材料的边界条件为固定边界。

这意味着模型的边界上的节点在计算过程中将保持固定位置,不发生位移。

因此,我们需要将边界上的节点固定。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有限元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节点和单元编号。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及节点和单元的位置信息,计算出每个节点和单元的刚度矩阵。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边界条件,将固定边界上的节点的位移设置为0。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由位移未知数构成的线性方程组。

通过求解这个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模型中每个节点的位移。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节点的位移和单元的刚度矩阵,计算出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

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厚度,我们可以得到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的平均值。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使用有限元方法来求解这个平面问题。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确定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模型中每个节点的位移和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第三章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4)完全弹性假设 ❖ 假设物体在外加因素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没有剩余变形。
同时认为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服从虎克定律。
5)微小变形假设 ❖ 假设物体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位移远远小于物体的特征尺寸, 应变分量和转角均远小于1。 •上述5项假设中,前四个属于物理假设,符合前四个基本假设的称 为理想弹性体。第五个假设属于几何假设,符合该假设的理想弹性 体的问题称为线性弹性力学。
第三章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 弹性力学研究方法概述 1)研究弹性体内微分单元体的平衡,写出一组平衡微分方程; 2)由于平衡方程数少于未知应力数,必须考虑几何方面的关系:应 变分量和位移分量之间的微分方程。 3)再引入应力和应变之间的物理关系——广义虎克定律。 4)边界上单元体的内部应力和外部载荷之间的平衡,得到应力边界 条件;考虑边界位移约束得到位移边界条件。 上述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组成一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
§3.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四、弹性力学中的基本量
• 弹性力学中用以描述研究对象状态的基本力学量包括:外力、应 力、应变、位移。
❖ 外力 1) 体积力(体力):物体内部单位体积上所受外力称为体力 (矢量)。如:重力、惯性力等。 2) 表面力(面力):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受外力称为面力 (矢量)。如:静水压力、接触力等。
❖ 通过前面的基本方程求解弹性力学 问题时,必须考虑上述边界上位移 的协调和力的平衡——边界条件。
❖ 边界条件描述如下:
1)位移边界条件
u = u,v = v 在 Su 上
2)应力边界条件
l x + m xy = t x m y + l xy = t y

第3章 有限元分析的数学求解原理-三大步骤

第3章 有限元分析的数学求解原理-三大步骤

U x x y y z z xy xy yz yz zx zx dV
X u Y v Z w dV X u Y v Z w d W
V V
用 * 表示;引起的虚 应变分量用 * 表示
j Vj
Ui
i Vi


0 X
y
¼ 1-9 Í

ui* * vi wi* * * u j , v* j w*j

x* * y * z * * xy *yz * 18 zx
19
7.间接解法:最小势能原理
20
最小势能原理
W U 0
最小势能原理就是说当一个体系的势能最小时,系统会处于稳定 平衡状态。或者说在所有几何可能位移中,真实位移使得总势能取最小值
0 表明在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所有可能位移 最小势能原理: 中,实际发生的位移使弹性体的势能最小。即对于稳定平衡状态,实 际发生的位移使弹性体总势能取极小值。显然,最小势能原理与虚功 原理完全等价。 n m
虚功原理的矩阵表示
在虚位移发生时,外力在虚位移上的虚功是:
* 式中

U i u i* V i v i* W i w i* U j u *j V j v *j W j w *j
* 是 的转置矩阵。
T

*
F
T
同样,在虚位移发生时,在弹性体单位体积内,应力在虚应变上的虚 功是: * * * * * * * T x x y y z z xy xy yz yz zx zx
27
⑴解析法

第3章 弹性平面问题有限元法-载荷移置

第3章 弹性平面问题有限元法-载荷移置

上 海工程技术大学
第七节 整体分析 总体刚度矩阵
2. 总体刚度矩阵形成 3 已知节点载荷: [FL ] [0
FL1 y
FL2 x
FL2 y
F3④x FF3③xL5Fy 3②x F3①x
FL3x 0 0 FL4 y FL5x
FLF5 Ly 2]yT
FFLL11yy

限 节点1:

分 节点2:

与 节点3:
FLmx F L jy
FLiy
P
f Px
j
FLjx

[FL ]e [FLix FLiy FLjx FLjy FLmx FLmy ]T
i FLix
分 析
[ ]e [ui
vi
u
j
v
j
um
vm ]T
x
与 [d ] [u v ]T
应 [ ]eT [FL ]e [d ]T [ fP ] [ ]eT [N ]T [ fP ]



分 析
第六节 载荷移置



上 海工程技术大学
第六节 载荷移置
1. 静力等效原则

刚体静力等效原则: 使原荷载与移置荷载的主矢量以及对同一点的主矩 也相同。
限 变形体静力等效原则: 在任意虚位移上,使原荷载与移置荷载的虚功相等。


刚体静力等效原则只从运动效应来考虑,得出移置荷载不是唯
析 一的解;变形体的静力等效原则考虑了变形效应,在一定的位移模
y FL4 y
4
FL5 y
5

FL 5 x
FL1 y
1

3

第三章+有限元法的分析基础

第三章+有限元法的分析基础

第三章有限元方法的分析基础如前所述,有限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求解域的离散;(2)选择场函数;(3)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4)单刚集成结构总体刚度矩阵;(5整体结构平衡方程求解;(6) 按单元计算场内的各种物理量。

本章将概述有限元分析各阶段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结构的离散化将求解域离散为子域(有限元)是有限元分析的第一步,这也意味着用一个具有有限自由度数目的系统来代替具有无限自由度数目的系统。

离散的实施主要取决于对物理问题的认知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在选择单元的形状、尺寸、数量和排列时必须以能正确反映待解决问题为前提,尽可能以更好的精度和更高的计算速率精确地模拟原问题。

3.1.1基本单元形状对任一个给定的物体,必须靠工程实际或研究判断力来选择适当的单元进行离散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单元类型的选择取决于物体的几何形状以及描述系统所需要的独立的空间坐标数。

图3.1.1、图3.1.2、图3.1.3分别示出了某些常用的一维、二维和三维单元.图3.1.1 一维单元当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和其他参数(如应力、位移)仅需用一个空间坐标描述时,可以采用如图3.1.1所示的一维单元。

虽然这种单元有横截面面积,但一般在示意图中都用线段来表示。

在某些问题中,单元的横截面面积可沿长度变化。

当问题的几何形状和其他参数可以用二个独立的空间变量结点来描述时,可以采用图3.1.2所示的二维单元。

二维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单元是三角形单元,虽然四边形(或其特殊形式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单元可以用二个或四个三角形单元集合而成(如图3.1.3所示),但在某些情况下用四边形(或矩形,平行四边形)单元仍然是有利的。

图3.1.2二维单元149150图3.1.3 由二个或四个三角形单元集合成的四边形单元如果物体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和其他参数可以用三个独立的空间坐标来描述,就可以采用图3.1.4所示的三维单元来离散物体。

与二维问题中的三角形单元类似,基本三维单元是四面体单元,但在某些情况下用六面体单元会更有利。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形状函数
用于描述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和 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由四节点四边形单元的形状函数和弹性力学基本 公式构建,用于描述单元的刚度特性。
平面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是一种三维有限元单元, 具有六个面和八个节点。
形状函数
用于描述六面体八节点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 和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
对于一些高度非线性或耦合问题,有限元法可能难以获得准确解,需要采用其他数值方法 或实验手段。
对高维问题的处理难度较大
随着问题维度的增加,有限元法的计算量和内存消耗会急剧增加,限制了其在高维问题中 的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高效算法设计
研究更高效的有限元算法,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降低计算成本。
载荷向量的确定
根据边界条件和外力分布,确定每个节点的载荷 向量。
3
系统刚度矩阵与总载荷向量
将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组合起来,形 成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
求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利用数值方法(如Gauss消去法、迭代法等)求解由 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构成的线性方程组。
解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02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01
02
03
胡克定律
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 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应变分量
描述物体变形的量,包括 线应变和角应变。
应力分量
描述物体内部受力情况的 量,包括正应力和剪切应 力。
平衡方程
静力平衡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即合力为零。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平面问题有限元解法(公式推导讲解)

平面问题有限元解法(公式推导讲解)
位移边界条件:
应力边界条件:
若在su部分边界上给定了面力 和 ,则由平衡条件得出平面应力问题的应力(或面力)边界条件为:
其中,l,m是边界面外法线的方向余弦。
*
圣维南原理
在求解弹性力学问题时,应力分量、形变分量和位移分量必须满足区域内的三套基本方程,还必须满足边界上的边界条件。但是,要使边界条件得到完全满足,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步骤如下: 物体离散化 单元特性分析 单元组集,整体分析 求解未知节点的位移 由节点的位移求解各单元的位移和应力
*
有限元单元模型中几个重要概念
单元 网格划分中每一个小的块体 节点 确定单元形状、单元之间相互联结的点 节点力 单元上节点处的结构内力 载荷 作用在单元节点上的外力 (集中力、分布力) 约束 限制某些节点的某些自由度 弹性模量(杨式模量)E 泊松比(横向变形系数)μ 密度
由于(d)图中,面力连续分布,边界条件简单,应力容易求得。其它三种情况,应力难以求得。把d情况下的应力解答应用到其它三个情况,虽不能满足两端的应力边界条件,但仍然可以表明离杆端较远处的应力状态,没有显著的误差。 图e,构件右端有位移边界条件, ,d情况的解答,不能满足位移边界条件,但e图右端的面力,一定是合成为经过截面形心的力F。所以把图d情况的解答应用于图e时,仍然只是在靠近两端处有显著的误差,而在离两端较远之处,误差可以不计。
按位移求解的方法,称为位移法。它以位移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
按应力求解的方法,称为应力法。它以应力分量为基本未知函数。
*
按位移法求解平面问题
平面问题中,取位移分量u和v为基本未知函数。 从方程中消去形变分量和应力分量:
将几何方程代入上式
利用平衡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导出用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应满足完备性和协调性 要求。
3节点三角形单元:
u a1 a2x a3 y v a4 a5x a6 y
4节点四边形单元:
u a1 a2x a3 y a4xy v a5 a6x a7 y a8xy
面积坐标的性质:
1. Ai Aj Am A
Li Lj Lm 1
Li,Lj,Lm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
2.三角形三个角点处
i(1,0,0) j(0,1,0)
m(0,0,1)
3.三条边上 i-j:Lm=0 j-m:Li=0 m-i:Lj=0
推论:三角形内一条平行于三角形任一边的直线 上的各点,具有相同的与该边对应的坐标值。
Lm Nm
即三角形面积坐标就是三角形相应的形函数。
所以,位移模式也可以用面积坐标表示为:
u Liui Lju j Lmum Liui
v Livi Ljv j Lmvm Livi
将面积坐标的表达式:
Li
Ai A
1 2A
(ai
bi x ci y)
写成矩阵形式:
Li
L
j
能量法与数学工具—变分法的结合,导出虚位移(虚功 )原理,使得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得 到发展而更趋完善。
4.单元刚度矩阵
单元节点力列阵:
F e Fxi Fyi Fxj Fyj Fxm Fym T
单元节点虚位移列阵: e ui vi u j v j um vm T
节点力在虚位移所做的功:
2.对称性的利用
利用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如结构和载荷都对于某轴对称, 可以取一半来分析;若对于x轴和y轴都对称,可以取四分之 一来分析。
3.单元的划分原则
➢通常集中载荷的作用点、分布载荷强度的突变点、分 布载荷与自由边界的分界点,支承点都应取为节点
单元的划分原则
➢不要把不同厚度或不同材料的区域划分在一个单元里。
v Li yi Lj y j Lm ym Li yi
例题
下图为一平面应力的直角三角形单元,直角边长均为a, 厚度为t,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μ=0.3,求形函数。
3.3 单元刚度矩阵
1.单元应变
u
x y
x
y
x
v
y
u y
v x
1 2A
b0i ci
0 ci bi
这种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方法,正是有限元法的精华。
2.形函数
假设节点i,j,m的坐标分别为(xi,yi),(xj,yj),(xm,ym)
联立求解左边3个方程,得: 其中A为三角形单元的面积
注意:为了使得出的面积值不为负值,节点i,j,m的次序必 须是逆时针。至于将那个节点作为起始点i则没有关系。
位移模式可表示为:
f N e
N为形态矩阵(形函数矩阵)
平面问题每个节点位移分量有两个,所以整个单元有6 个节点位移分量,即6个自由度。
单元节点位移列阵:
e
T i
T j
T m
ui vi u j v j um vm T
位移模式: 单元内任一点的位移表达式,假定为坐标的简单 函数。 反映单元的位移分布形态。
并使这些单元仅在节点处连结起来,构成所谓 “离散化结构”。
(c) 深梁(离散化结构)
离散化要注意:
1.单元形状的选择:
平面问题的单元,按其几何 特性可分为两类:
➢以三节点三角形为基础; ➢以任意四边形为基础。
这两类都可以增加节点也构成一系列单元:
➢ 较高精度的三角形等参数单元; ➢ 运用非常广泛的四边形等参数单元。 首选三角形单元和等参数单元。
写成矩阵形式
f
NiI N jI NkI e N e
式中:I 二阶单位阵,N 形函数矩阵
3.三角形面积坐标
定义:在三角形内任一点P,向三个 角点(节点)连线,将原三角形分割 成三个子三角形,设子三角形的面积 分别是:Ai,Aj,Am,则:
Li
Ai A
Lj
Aj A
Lm
Am A
即面积坐标定义为子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 记为:P(Li,Lj,Lm)。
第3章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3.1 结构的离散化 3.2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位移模式和形函数 3.3 单元刚度矩阵 3.4 单元位移函数的选择原则
3.5 整体分析 3.6 等效节点载荷计算 3.7 约束条件的处理 3.8 有限元分析的实例
3.1 结构的离散化
❖ 将连续体变换为离散化结构 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多个、有限大小的单元,
整理后得:
u
1 2A
ai
bi x ci yui
aj
bjx cj y
uj
am
bmx cm yum
同理,求解右边的三个方程,得到a4,a5,a6,解得:
v
1 2A
ai
bix ci yvi
aj
bjx cj y
vj
am
bmx cm yvm
式中:
ai
xj xm
yj , ym
常采用“帕斯卡三角形”来选取位移模式代数多项式的形式。
按照帕斯卡三角形选择位移模式的原则:
1.多项式的阶次及项数,由单元的节点数目和自由度数目 来决定。保证多项式中的待定系数同单元的自由度数目相 一致,以避免在确定待定系数时增加困难。 2.当高次多项式只选取一部分项时,应遵循“对称性”原 则,即取其最高次中的位置对称的相应项,以保证在各坐 标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精度。
br bs
其中 r i, j, m; s i, j, m
例题
下图为一平面应力的直角三角形单元,直 角边长均为a,厚度为t,弹性模量为E,泊松 比μ=0.3,求单元刚度矩阵。
虚位移(虚功)原理:
理论力学中质点、质点系(刚体)的虚位移原理; 材料力学中杆件的虚位移原理。 弹性力学中的虚位移(虚功)原理:
S——称为应力转换矩阵
应用平面应力问题的弹性矩阵:
Si
DBi
E 2(1 μ2 ) A
bi
1
μbi μ
2
ci
μci
1
ci μ
2
bi

(i, j, m)
(f)
平面应力问题,弹性矩阵:
D
E
1
1
0 0
1 2 0
0
1
2
平面应变问题,弹性矩阵:
1
D
(1
E(1- )
)(1- 2)1-
其中:t为单元厚度
虚功原理 W U
F e B T DB tdxdy e
F e k e e
k e B T DB tdxdy
对于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k e B T DB tA
A为单元面积
单元刚度矩阵ke取决于单元的大小、方向和弹性常数,而 与单元的位置无关,即不随单元或坐标轴的平行移动而改 变。
Li hi Hi
形心处: Li Lj Lm 1 3
面积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
1 A 1 1
2
xi xj
1 xm
1x
Ai
1 2
1
xj
1 xm
yi
yj
ym
y
yj
1 2
(ai
bi
x
ci
y)
ym
(i,j,m)
Li
Ai A
1 2A (ai
bi x ci y)
(i,j,m)
因此: Li Ni
Lj Nj
位移函数一般用多项式来构造。
三角形单元有6个自由度,内部任一点的位移是由6个节点 位移分量完全确定的,位移模式中应含有6个待定系数, 所以位移模式可取为:
u 1 2x 3 y, v 4 5x 6 y。
a
在弹性体内,位移变化非常复杂。有限元法将整个弹性体 分割成许多小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采用简单的函数来近似 表达单元的真实位移,将各单元连接起来,便可近似表达 整个弹性体的真实位移函数。
单元刚度矩阵为对称矩阵。
k e
BiT
B
T j
D
Bi
Bj
Bm
kii
k
ji
kij k jj
kim
k
jm
BmT
kmi kmj kmm
对于平面应力问题:
krs
4(1
Et
2
)
A
br bs
1
2
cr cs
cr bs
1
2
br cs
br cs
1
2
cr bs
cr cs
1
2
3. 位移模式应尽可能反映位移的连续性 使单元内部的位移保持连续。位移函 数取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
使相邻单元之间的位移保持连续,即受力后,相邻单元在 公共边界上,即既不互相脱离,也不互相嵌入。 使相邻单元在公共节点处具有相同的位移。
满足条件1、2的单元,称为完备单元;满足条件3的单元, 称为协调单元。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简单,精度较差,要提高精度: 1.增加单元数目和节点数目; 2.采用更高精度的单元。
FEM中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以位移模式为基础的。所以当单元趋于很小时, 即△x, △y→0时,为了使FEM之解逼近于真解,即为了保证FEM收敛性,位 移模式应满足下列条件:
1. 位移模式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
1-
1
0 0
0
0
1 2
2(1 )
应变矩阵为常量,单元内应力也是常数,相邻单 元的应变与应力将产生突变,但位移是连续的。
3.虚位移(功)原理
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
能量法的优点: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因而应用极为广泛。
实功原理:处于平衡状态的可变形固体,在受外力作用 而变形时外力对其相应的位移所做的功(实功),等于 积蓄在物体中的应变能(实应变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