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导向定价法

合集下载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定价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导向、竞争导向和顾客导向三种类型。

1.成本导向定价法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但它容易忽视市场需求、竞争和价格水平的变化,有时候与定价目标相脱节。

此外,运用这一方法制定的价格均是建立在对销量主观预测的基础上,从而降低了价格制定的科学性。

因此,在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时,还需要充分考虑需求和竞争状况,以此来确定最终的市场价格水平。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在总成本加成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此种方法简化了定价工作,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核算。

同时,若某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使用这种定价方法,它们的价格就会趋于相似,因而价格竞争就会减少。

而且,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价格,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常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额外剥削。

(2)目标收益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址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的。

目标收益定价法很少考虑到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制定价格.另外,先确定产品销量、再计算产品价格的做法,完全颠倒了价格与销量的因果关系,把销量看成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在实际中很难行得通。

不过,对于需求比较稳定的大型制造业、供不应求且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市场占有率高且具有垄断性的商品,在科学预测价格、销量、成本和利润四要素的基础上,目标收益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价方法.(3)变动成本定价法采用变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作为定价依据和可接受价格的最低界限。

变动成本定价法改变了售价低于总成本便拒绝交易的传统做法,对于有效地应对竞争、开拓新市场、调节需求的季节差异、形成最优产品组合,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旅行社产品定价方法

旅行社产品定价方法

旅行社产品定价方法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1.1 成本加成定价。

旅行社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首先得考虑成本。

这成本加成定价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就是在产品的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价格。

比如说,一个旅行团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成本加起来是3000元,旅行社想赚20%的利润,那就会在3000元的基础上加上600元,最后定价3600元。

这方法简单直接,就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

旅行社心里有底,知道只要按这个价格卖出去,成本保住了,还能赚一笔。

不过呢,这方法有时候有点“死脑筋”,没太考虑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要是市场上其他旅行社类似产品价格低很多,那按照这个价格可能就卖不出去了。

1.2 目标利润定价。

这种定价方法就是旅行社先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然后根据预计的销售量来计算产品价格。

这就好比是“画饼充饥”,不过这个“饼”是能实现的。

假设旅行社计划组织10个旅行团,想要赚50万的利润,每个旅行团的成本大概是40万,那总共的收入就得达到450万,平均到每个旅行团的价格就得定到45万。

这方法的好处是旅行社能朝着自己的利润目标努力。

但是呢,要是预计的销售量达不到,那就麻烦了,可能就赚不到目标利润了。

二、需求导向定价法。

2.1 理解价值定价。

这就是根据游客对产品价值的理解来定价。

游客觉得这个旅行产品值多少钱,旅行社就定多少钱。

比如说,一个去九寨沟的旅行产品,九寨沟那可是人间仙境啊,游客觉得能看到那么美的风景,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花个5000元也值得。

旅行社就可以根据游客的这种心理定价。

这就有点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过呢,要准确把握游客的理解价值可不容易,得做市场调研,了解游客的想法才行。

2.2 需求差异定价。

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定价。

比如同样是去云南的旅行团,旺季的时候游客多,需求旺盛,价格就可以定高一些,像“物以稀为贵”嘛。

而淡季的时候,游客少,为了吸引游客,价格就得降下来。

还有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也可以有不同价格,像学生、老人可能优惠一些,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弱一些。

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方法

定价方法1成本导向定价方法
友福
德国
/
0.226
35.4
万宝龙
韩国
S105
0.056
142.9
迪克森
德国
D323
0.083
96.4
普乐
法国
P01
0.119
67.2
圣象
德国
/
0.102
78.4
欧典
德国
/
0.075
106.7
吉象
国产
/
0.118
67.8
威泰克
德国
/
0.098
81.6
宏耐
德国
/
0.107
74.8
2001年4月强化木地板品牌价格信息
02
商品2的价格P2>3元,价格选择为4元、5.5元、9元
商品1的价格P1>2元,价格选择为4.5元、6元、9元
01
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定价原理 单品销售时
麦当劳与肯德基的定价原理 单品销售时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 P2 = 9元时, Л2 = (9 - 3) *1 = 6元 (最优价格与最大利润) 单品销售的总利润为Л=Л1+Л2 =8+6=14元
国产
/
105
15
德诺
国产
/
90
16
富兰
国产
/
85
2001年4月强化木地板品牌价格信息
序号
品牌
产地
产品型号
样品价格
1
威泰克
德国
/
227
2
圣象
德国
/
218
3
宏耐
德国
/
215
4
森堡

成本导向定价法公式

成本导向定价法公式

成本导向定价法公式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定价策略,它强调以成本为基础进行定价,其公式为:定价= 基本成本+ 相关附加费+ 利润率(费率)。

成本导向定价法强调把劳动力、材料、能源等成本计算入定价,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定价的结果。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定价策略,其重点在于以成本为基础,依据成本来决定定价。

这种定价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成本,并更有效的实现利润最大化。

首先,成本导向定价法在进行定价时,需要先确定基本成本,其次是确定相关附加费,例如运费、物流费用等,最后是利润率(费率)。

基本成本是定价的基础,它反映了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等等。

相关附加费是指由于物流等因素而产生的相关费用。

利润率(费率)是指企业定价时设定利润比例,即定价时要收取多少利润,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导向定价法能够更好的控制成本,同时还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利润最大化。

它是企业定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合理设计定价策略,以提高利润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只松鼠的成本导向定价法

三只松鼠的成本导向定价法

三只松鼠的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称为成本加成定价法、毛利率定价法、加额法或标高定价法
1.商品零售价格=商品进货成本ⅹ(1+毛利率)
例子:在美国超级市场上,婴儿食品的一般圆成率为9%,烟草商品为14%,面包商品为20%,干货食品和蔬菜为27%,调味品和食品精为37%,贺卡为50%。

2.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1+变动成本+销化净额)
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1-成本率)
损益平衡点=固定营业费用/(毛利率-变动费用率)
例题:假设一家400平米的超级市场,每个月需要500万元之费用,而超级市场平均的毛利率有20%,且变动费用率为0,损益平衡点是多少?
损益平衡点:500万元/0.2=2500万元,亦即该超市每个月要做2500万元之营业额才不会亏本。

例题:一家超市在商圈调查,估计每月销售额3000万元,而该超市估计的费用支出每月600万元,则平均毛利优选法必须控制在600万元/3000万元=20%,才算平衡,亦即毛利率如低于20%则会产生亏损,高出才有利润。

例题:如某项商品,其进货成本是80元,预定的毛利率是20%,则该商品的售价应为多少?
售价=购入成本/(1-预定销售毛利率)=80元/(1-0.2)=80/0.8=100若必用传统的成本加成的算法,则可能得出来的毛利率会降到16.67%,其算法如下:
80元+(80ⅹ20%)=80+16=96元,其毛利率变成(96元-80元)/96元=16.67%,而非20%。

整体的订价目标要高于损益平衡所需的毛利率目标,才能获取利润。

过去,成本导向定价法是商店最常用的定价方法,目前大多数零售商仍然使用这种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常见的定价方法,它以产品的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来确定最终价格。

下面是一个关于成本导向定价法的案例:
某家小型咖啡店刚刚开业,为了确保利润,店主决定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来制定咖啡的价格。

店主首先计算出每杯咖啡的成本,包括咖啡豆、牛奶、糖等原材料,以及租金、工资和其他运营成本。

然后,他根据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率,计算出每杯咖啡的售价。

为了吸引顾客并提高销售额,店主还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活动,例如买一送一、打折优惠等。

这些促销活动也考虑到了成本和利润,以确保最终的定价仍然符合成本导向定价法的原则。

通过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该咖啡店成功地确保了利润,并且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竞争力。

虽然其他竞争对手的价格可能更低,但该咖啡店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从而实现了稳定的销售和盈利。

供应商定价的主要方法 (1)

供应商定价的主要方法 (1)

供应商定价的主要方法成本、需求、竞争是影响供应商定价的最基本因素,因此,与之相对应,就形成了以成本、需求、竞争为导向的三大类基本定价方法。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又叫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供应商以产品的成本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和税金而形成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简便易行,是现阶段最基本、最普遍的定价方法。

实际工作中,作为定价基础的成本,其分类繁多。

因此,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完全成本导向定价法。

完全成本导向定价法是将产品的完全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费用),加上一定的利润和税金,然后除以产品产量,从而得出单位产品的价格。

完全成本导向定价法计算简单,可以让供应商预先了解利润的数量,有利于核算、补偿劳动消耗,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但这种定价方法以个别成本为基础,忽视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缺乏灵活性,通常不大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供求。

当利润不变时如果供应商个别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产品价格就会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势必影响其销售;如果供应商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则产品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又无形中抛弃了部分可以实现的利润。

2.边际成本导向定价法。

边际成本导向定价法,又叫边际贡献导向定价法,是抛开固定成本,仅计算变动成本,并以预期的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以获得收益的定价方式。

边际贡献是指供应商增加一个产品的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减去边际成本后的数值。

如果边际贡献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则出现亏损。

基本公式是:价格=变动成本+边际贡献边际贡献=价格一变动成本利润=边际贡献一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导向定价法适用于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形势严重恶化等情况,目的是减少供应商损失。

因在供过于求时,若坚持以完全成本价格出售,就难以为采购方所接受,会出现滞销、积压,甚至导致停产、减产,不仅固定成本无法补偿,就连变动成本也难以收回;若舍去固定成本,尽力维持生产,以高于变动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则可用边际贡献来补偿固定成本。

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导向定价法

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导向定价法

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导向定价法着重考虑成本的企业倾向于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其基本特点是关心对成本的充分补偿和盈利的可能性:以成本作为价格的最低界限,要求价格只能在成本之上;把外界价格的影响通过戚本类型和盈利率的选择反映出来,例如完全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定能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最基本的定价方法是以单位产品完全成本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盈利额来计算价格的。

这种方法通常称为成本加成定价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是:价格=平均单位成本十平均利润或价格=(总成本十目标利润额)/总产量目标利润或平均利润相对于成本,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动的,当把目标利润作为与成本同比例增长,或作为销售额中一个固定比率部分时,价格计算公式需要作出修改。

①目标利润作为与成本同比例增长的部分。

这里以成本作为计算的基数,按照利润随;成本变动的比例,首先确定成本加成率(或称为成本利润率),然后计算价格。

其公式是:价格=平均成本×(1+成本加成率)(2)目标成本定价法。

有些产品价格的制定是在缺乏历史成本资料,或者己有的成本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所销售产品的劳动消耗等条件下进行的。

例如,按订货合同组织单件性特种产品生产的场合,价格制定是在订货合同达成时或之前进行的。

单件生产特种产品的生产特征决定了历史成本资料的缺乏性或不适用性。

另外,一个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在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即使实行成本导向定价,也不能以新产品推向市场初期的成本为计算依据。

在这些场合,企业可采用目标成本定价法。

所谓目标成本定价法是以企业期望可达到的成本目标作为制定价格的基础的定价方法。

目标成本不同于制定价格时期的实际成本,它是为实现定价目标、谋求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而测定的一种“影子成本”。

通常情况下,影子成本所反映的是在企业技术设备日臻完善,内部管理严格有序,整个经营过程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生产成本。

对于新产品来说,影子成本着重反映的是从小批量生产转向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具有边际递减特征的阶段性成本。

数据产品定价方法

数据产品定价方法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产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产,其定价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数据产品提供商的收益、市场竞争力以及用户的接受度。

数据产品的定价并非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运用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法,以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基于数据产品生产和提供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来确定价格的方法。

这种定价方法的核心思想是确保数据产品的价格能够覆盖其生产成本,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数据产品的开发成本是成本导向定价法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包括数据采集、整理、清洗、存储、分析等各个环节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这些成本的准确核算对于确定合理的价格至关重要。

数据采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如果采集成本较高,那么在定价时就需要将这部分成本考虑进去,以保证数据产品的价格能够覆盖采集成本。

运营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数据产品在上线后需要进行维护、更新、推广等一系列运营工作,这些运营成本包括服务器租赁费用、人员工资、市场推广费用等。

运营成本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数据产品的定价策略,如果运营成本较高,那么价格就需要相应地提高,以确保数据产品能够持续运营下去并获得盈利。

成本导向定价法的优点在于其较为直观和简单,能够确保数据产品提供商在成本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利润。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这种方法只考虑了成本因素,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等其他重要因素。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仅仅基于成本定价可能导致价格过高,从而失去市场份额。

成本的核算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数据产品,其成本的准确估算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

二、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则是根据市场对数据产品的需求程度来确定价格的方法。

这种定价方法认为,价格应该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

在需求导向定价法中,市场调研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用户对数据产品的需求强度、价格敏感度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范围等。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一、成本导向定价法概述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二、成本导向定价法的优缺点成本导向定价法的主要优点:1.是它比需求导向定价法更简单明了;2.是在考虑生产者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当顾客需求量大时,价格显得更公道些--服务企业会维持一个适当的盈利水平,当需求旺盛时,顾客购买费用可以合理降低。

许多服务企业在制定服务价格时运用成本导向定价法。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即在服务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加成率)来定价。

成本导向法简单易用,因而被广泛采用。

其缺点在于:1.是不考虑市场价格及需求变动的关系;2.是不考虑市场的竞争问题。

3.是不利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

为了克服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不足之处,企业可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来确定成本加成比例。

由于成本加成比例确定得恰当与否,价格确定得恰当与否依赖于需求价格弹性估计的准确程度。

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密切注视市场,只有通过对市场进行大量的调查,详细地分析,才能估计出较准确的需求价格弹性来,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产品价格,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增加企业的利润。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通过一个个假想的期望销售数字计算出的定价,如果销售数字没达到预期要求,则必然无法达到预期利润。

三、成本导向定价法的几种定价方法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

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总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公式:2、目标收益定价法。

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

3、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贡献定价法)。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化量。

产品的定价方法

产品的定价方法

产品的定价方法定价方法是企业为实现其定价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三类。

成本导向定价法以营销产品的成本为主要依据制定价格的方法统称为成本导向定价法,这是最简单、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定价方法。

1、总成本定价法:成本加成,目标利润(一)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pricing),即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销售价。

其计算公式为:P二cX(l+r)P—商品的单价c—商品的单位总成本r—商品的加成率(二)目标利润定价法,是根据企业总成本和预期销售量,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率,并以次作为定价的标准。

其计算公式为:单位商品价格二总成本X(l+目标利润率)/预计销量2、边际成本定价法3、盈亏平衡定价,考虑到销售额变化后,成本也在发生变化,这种方法是运用损益平衡原理实行的一种保本定价法。

其公式是: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单位变动成本率2、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指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差异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它包括以下三种(一)认知导向定价法,是根据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价值的主观评判来制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二)逆向定价法,它是指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考虑中间商的成本及正常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中间商的批发价和生产企业的出产价格。

可通过公式计算价格:出厂价格二市场可零售价格x(l—批零差率)X(1—进销差率)(三)习惯定价法,是按照市场长期以来行成的习惯价格定价。

3、竞争导向定价法(CompetitiveBidding/competition-orientatedpricing)竞争导向定价法是企业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生产条件、服务状况、价格水平等因素,依据自身的竞争实力,参考成本和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价格。

以市场上竞争者的类似产品的价格作为本企业产品定价的参照系的一种定价方法竞争导向定价法一、竞争导向定价法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同类商品价格为定价基本依据,以竞争状况的变化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为特征,与竞争商品价格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不过多考虑成本及市场需求因素的定价方法。

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1.全成本定价:这种方法是将所有与产品或服务生产相关的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和间接成本
(如设备折旧和管理费用)都纳入考虑,然后根据预期销量计
算出每单位产品的成本,最后加上期望利润率得出售价。

2.成本加成定价:这种方法是在计算出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后,再根据企业的期望利润率给成本加上一个固定的加成比例,得
出最终的售价。

加成比例的大小通常与行业竞争状况、产品差
异化程度和市场需求弹性等因素有关。

3.目标利润定价:这种方法是根据企业的目标利润水平来确
定售价。

企业首先确定期望的利润水平,然后根据预计销量和
预计成本计算出每单位产品的成本,最后将期望利润分摊到每
单位产品的售价中。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二、需求导向定价法
1.市场理解价值
市场理解价值 =制造成本+品牌价值映射+本产品特质
具体做法: ❖通过广告宣传或者其他传播途径,把商品介
绍给消费者; ❖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掌握消费者对商品价值
的理解; ❖确定价格。
2.需求差别定价
3、反向定价法
所谓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 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 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 发价和零售价。
目录
1. 成本导向定价法 2. 需求导向定价法 3. 竞争导向定价法
定价的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 目标利润定价法 盈亏平衡定价法 边际收益定价法
理解价值定价法 价值定价法
随行就市定价法 密封投标定价法 拍卖定价法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1、成本加成法 ❖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 单价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 ❖ 其中加成率即为预期利润占产品成本的百分比。
保本价格=100万 10万
+60元=7( 0 元)
完全价格=100万12+万140万+60元 80元
4.变动成本定价法 (又称边际贡献定价法)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很显然,边际贡献越大越好,在订价决策中,必 首先保证边际贡献不为负数,其次应考虑,全部 产品的边际贡献应足以弥补固定成本,并仍有一 定的积余。而在特殊订价中,边际贡献保持正数 是接受与否的底线。
❖ 2、目标收益定价法
这是根据预测的总销售收入(销售额)和企业的 总成本,加上按投资收益率制定的目标利润额, 作为定价基础的方法。
单位产品价格
总成本 目标利润 预计销售量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以产品的成本为中心,制定对企业最有利的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具体分类:1、成本加成定价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定价方法,即在产品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

采用这种定价方式,一要准确核算成本;二要确定恰当的利润百分比(即加成率)。

2、盈亏平衡定价法根据盈亏平衡点原理进行定价。

盈亏平衡点又称保本点,是指一定销售量前提下,使收支相抵的价格。

3、投资回收定价法企业为确保投资按期收回并赚取利润,要根据产品成本和预期的产品数量,确定一个能实现市场营销目标的价格(包括在投资回收期内单位产品成本费用和应摊销的投资额)4、目标效益定价法这是根据企业的总成本和估计的总销售量,确定一个目标收益率,作为定价的标准。

需求导向定价法指企业在定价时不再以成本为基础,而是以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为依据.具体分类:1、理解价值定价法也称觉察价值定价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受及理解程度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

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理解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格限度。

2、需求差异定价法需求差异定价法以不同时间、地点、商品及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强度差异为定价的基本依据,针对每种差异决定其是加价还是减价。

主要形式:(1)因地点而异/eg机场候机厅的书店、餐厅价格远高于市内/(2)因时间而异/eg十一春节黄金周机票和酒店价格明显上涨/(3)因商品而异/奥运会举行期间,标有奥运会会徽或吉祥物的T恤及—些商品的价格,比其他同类商品的价格要高。

/竞争导向定价法以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同类商品价格为定价基本依据,以随竞争状况的变化确定和调整价格水平为特征,与竞争商品价格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不过多考虑成本及市场需求因素的定价方法。

具体分类:1、通行价格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中广为流行的一种。

定价是使零售店商品的价格与竞争者商品的平均价格保持一致。

/eg:适用于竞争激烈的均质商品,如大米、面粉、食油以及某些日常用品的价格确定。

/2、主动竞争定价法与通行价格定价法相反,它不是追随竞争者的价格,而是根据零售店商品的实际情况及与竞争对手的商品差异状况来确定价格。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导向定价是企业定价首先需要考虑的方法。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耗费,客观上要求通过商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要获得大于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现为企业利润。

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目标利润率) 例如,某电视机厂生产2 000台彩色电视机,总固定成本600万元,每台彩电的变动成本为1 000元,确定目标利润率为25%。

则采用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价格的过程如下:单位产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 000元单位产品总成本4 000元单位产品价格4 000×(1+25%)=5 000元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合理的成本利润率是一个关键问题,而成本利润率的确定,必须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

某一行业的某一产品在特定市场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时,成本低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在进行价格竞争时可以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计算价格时,对成本的确定是在假设销售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若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则预期利润很难实现,甚至成本补偿也变得不现实。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优点:首先,这种方法简化了定价工作,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核算。

其次,若某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使用这种定价方法,他们的价格就会趋于相似,因而价格竞争就会减到最少。

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价格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额外的剥削。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二、计算过程
• • • • 1.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2.估计固定费用; 3.按照预期产量把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 4.单位固定费用加上单位变动成本,求出全部 成本; • 5.全部成本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 即得出价格。 • 公式: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 目标利润率)
•补充知识
产品生命周期与定价
• 基本概念: • 1. 产品生命周期——一种新产品从 构思、设计、研制、投产、进入市场一 直到最后被淘汰停产为止的整个过程。 • 2. 产品使用寿命——用户买进一种 产品,从开始使用到最后报废的整个阶 段。
• 1. 新产品定价策略: • ①撇脂定价:“沿需求曲线下滑”的 定 价方法,随时间变化 定价由高到低。
成本导向定价法
• 6.1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 6.2 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6.1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 一、方法概念 • 二、计算过程 • 三、计算关键 • 四、计算示例 • 五、方法优点 • 六、方法缺点
一、方法概念
• 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 成本范围,在此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 销售价格的定价方法。 • 加成: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由 于利润的多少是有一定比例的,这种比例就是人 们俗称的“加成”。
五、方法优点
• 1. 计算方法简便易行,资料容易取得。 • 2. 能够保证企业全部成本得到补偿,并获 得正常利润。 • 3. 有利于保持价格稳定。需求量增大时, 产品价格不会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使企 业获得较高利润。
• 4. 同行业的各企业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 价格也接近,可以减少或避免价格竞争。 • 5. 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 常的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额外剥削。 • 6. 应用广泛,一般为租赁业、建筑业、服务业、 科研项目投资及批发零售企业。同时,许多企 业把用此法制定的价格作为参考。

定价法分类

定价法分类

定价法分类
定价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

①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指企业在定价时主要以成本为依据。

在这一类定价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加成定价,即在产品成本之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构成产品价格。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保本经营的做法。

②需求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根据买方对商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来定价,而不是根据卖方的成本来定价。

这类定价法主要是理解价值定价法。

理解价值也叫“认识价值”或“感受价值”,它指的是买方在观念上所理解的价值。

因此,卖方可以运用营销组合中的非价格因素,影响买方对产品的认识,使之形成对卖方有利的价值观念,然后再根据产品在买方心目中的价值来定价。

③竞争导向定价法
该方法要求企业在定价时主要以竞争对手的价格为依据。

其特点是:只要竞争者的价格不动,即使成本或需求变动,价格也不动;相反只要竞争者调整价格,这个企业也调整价格,即使其成本或需求没有变动。

这种定价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述几种情况:(1)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营目标就是击败某个或某些竞争对手;(2)企业刚刚进入某一市场,对如何定价尚无主见;(3)企业经营的是大宗性商品,定价时只需随行就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是企业定价首先需要考虑的方法。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耗费,客观上要求通过商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要获得大于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现为企业利润。

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

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
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目标利润率)
例如,某电视机厂生产2 000台彩色电视机,总固定成本600万元,每台彩电的变动成本为1000元,确定目标利润率为25%。

则采用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价格的过程如下: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 000元
单位产品总成本4 000元
单位产品价格4 000×(1+25%)=5 000元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合理的成本利润率是一个关键问题,而成本利润率的确定,必须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

某一行业的某一产品在特定市场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时,成本低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在进行价格竞争时可以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计算价格时,对成本的确定是在假设销售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若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则预期利润很难实现,甚至成本补偿也变得不现实。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优点:首先,这种方法简化了定价工作,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核算。

其次,若某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使用这种定价方法,他们的价格就会趋于相似,因而价格竞争就会减到最少。

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价格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额外的剥削。

成本加成定价法一般在租赁业、建筑业、服务业、科研项目投资以及批发零售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即使不用这种方法定价,许多企业也多把用此法制定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格。

2.目标收益定价法
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

假设上面一例中建设电视机厂的总投资额为8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则采用目标收益定价法确定价格的基本步骤为:
(1)确定目标收益率
目标收益率=1/投资回收期×100%=1/5×100%=20%
(2)确定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
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总投资额×目标收益率÷预期销量
8 000 000×20%÷2 000=800元
(3)计算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产品价格=企业固定成本÷预期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6 000 000÷2 000+1 000+800=4 800元
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相类似,目标收益定价法也是一种生产者导向的产物,很少考虑到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制定价格。

另外,先确定产品销量,再计算产品价格的作法完全颠倒了价格与销量的因果关系,把销量看成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

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用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价格,无法保证销量的必然实现,那么,预期的投资回收期、目标收益等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不过,对于需求比较稳定的大型制造业、供不应求且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垄断性的商品,以及大型的公用事业、劳务工程和服务项目等,在科学预测价格、销量、成本和利润四要素的基础上,目标收益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价方法。

3.边际成本定价法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由于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接近,而变动成本的计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价实务中多用变动成本代替边际成本,而将边际成本定价法称为变动成本定价法。

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时是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作为定价依据和可接受价格的最低界限。

在价格高于变动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出售产
品的收入除完全补偿变动成本外,尚可用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甚至可能提供利润。

例如,某制鞋厂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固定成本8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0.7元,预计销量为10 0 000双。

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同类产品的价格为1元/双。

那么,企业是否应该继续生产呢? 其决策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固定成本=80 000元
变动成本=0.7×100 000= 70 000元
销售收入=1×100 000=100 000元
企业盈亏=100 000-70 000-80 000=-50 000元
按照变动成本订价,企业出现了50 000元的亏损,但是作为已经发生的固定成本,在不生产的情况下,已支出了80 000元,这说明按变动成本订价时可减少30 000元固定成本的损失,并补偿了全部变动成本70 000元。

若低于变动成本订价,如市场价格降为0.7元/双以下,则企业应该停产,因为此时的销售收入不仅不能补偿固定成本,连变动成本也不能补偿,生产得越多,亏损便越多,企业的生产活动便变得毫无意义。

边际成本定价法改变了售价低于总成本便拒绝交易的传统做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具有极大的定价灵活性,对于有效地对付竞争者,对于开拓新市场,调节需求的季节差异,形成最优产品组合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但是,过低的成本有可能被指控为从事不正当竞争,并招致竞争者的报复,在国际市场则易被进口国认定为“倾销”,产品价格会因“反倾销税”的征收而畸形上升,失去其最初的意义。

4.盈亏平衡定价法
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

既定的销量就称为盈亏平衡点,这种制定价格的方法就称为盈亏平衡定价法。

科学地预测销量和已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盈亏平衡定价的前提。

在此方法下,为了确定价格可利用如下公式:
盈亏平衡点价格(P)=固定总成本(FC)÷销量(Q) +单位变动成本(VC)
例如,某企业年固定成本为100 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30元/件,年产量为2 000件,则该企业盈亏平衡点价格=100 000÷2 000+30=80元。

以盈亏平衡点确定价格只能使企业的生产耗费得以补偿,而不能得到收益。

因此,在实际中均将盈亏平衡点价格作为价格的最低限度,通常在加上单位产品目标利润后才作为最终市场价格。

有时,为了开展价格竞争或应付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企业采用这种定价方式以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从本质上说,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卖方定价导向。

它忽视了市场需求、竞争和价格水平的变化,在有些时候与定价目标相脱节,不能与之很好地配合。

此外,运用这一方法制定的价格均是建立在对销量主观预测的基础上,从而降低了价格制定的科学性。

因此,在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时,还需要充分考虑需求和竞争状况,来确定最终的市场价格水平。

</P<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