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先天性髌骨脱位是指出生便存在的持续性脱位,又称不可复性髌骨脱位、先天性习惯性髌骨脱位等。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往往有家族史,常双侧受累;偶尔伴有其它异常,如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马蹄内翻足等;髌骨脱位恒定不变;主动伸膝无力;膝关节屈肌挛缩;病情顽固,不能自行或用手法复位。

二、症状和体征

本病出生时即存在,但由于畸形不明显,很少于当时被发现。仔细检查时可发现小儿股骨髁间窝内没有髌骨。新生儿髌骨很小,表面有厚层脂肪覆盖,更需认真检查。伸膝无力在襁褓期也不易觉察,往往在学步年龄才发现膝关节不正常。幼年时期患儿多有行走无力,跑步时易摔倒,无法从事剧烈运动。在股骨外侧髁上可触及脱位的髌骨,髌骨保持于持续永久性脱位状态,不能主动伸直膝关节,膝关节常有屈曲畸形。

三、特殊检查

查体见膝关节屈曲,小腿外旋、主动伸膝无力,被动伸膝可正常,也可不同程度受限。股骨髁前面空虚,触不到髌骨与股四头肌肌腱。在腓骨头近侧、股骨外髁旁可见向外凸起的髌骨,位置固定。伸屈膝关节或用手推髌骨均不能使之复位,伸膝装置下段向外旋转,髌韧带止点偏外,只起屈膝或微弱伸膝作用。

四、辅助检查

X线检查:膝关节正、侧、轴位片显示髌骨小,髌骨向外侧脱位,股骨外髁低平、髌股轨迹异常。

[鉴别诊断]

一、习惯性髌骨脱位

常见于关节松弛儿童,每于屈膝过程中引起髌骨脱出。由于韧带松弛、膝外翻、胫股关节旋转变位而使伸膝装置力线改变;或因股外侧肌、髂胫束挛缩与止点变异而致髌骨内外侧受力不平衡诱发脱位,但易于复位,伸膝时可自行复位或被动推挤髌骨即可复位。

二、复发性髌骨脱位

由外伤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髌骨脱位,长期复发可演变为习惯性髌骨脱位。

三、髌骨不稳定

由于股四头肌及其扩张部的异常(包括股内侧肌饿萎缩或发育不良;内侧支持韧带松弛、断裂或撕裂;外侧支持韧带的紧张和高位髌骨)、膝关节力线异常(包括0角增大、膝内外翻和膝反屈)、髌骨形态异常(包括分裂髌骨、异形髌骨)、股骨髁的发育不良、继发变形或股骨外髁形状异常等使髌股关节失去正常的结构,导致作用于髌骨的拉力异常,或出现髌骨运动轨迹异常,使髌骨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产生疼痛、打软腿、假性嵌顿(半脱位)等极似髌骨脱位,但轴位片可以排除。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多无明显效果,明确诊断依据后应尽早手术,使髌骨复位,恢复伸膝装置正常力线。

二、手术治疗

4~8岁为最佳手术年龄。手术主要包括:髌外侧挛缩组织松解;髌内侧关节囊紧缩;股内侧肌止点推进;髌韧带外侧半止点内移。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体位,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在上止血带下进行,取髌旁纵弧切口或自外上向内下S形切口。首先松解外侧挛缩的髌支持带及关节囊(酌情保留完整滑膜组织而不进入关节腔),甚至包括股外侧肌止点,髂胫束伸向髌骨外侧的纤维,达屈膝900髌骨不脱出

为止,股外侧肌游离回缩后就近缝合于股四头肌肌腱上。再将松弛的内侧关节囊部分切除,紧缩缝合;若探查关节腔,可将切下的滑膜留作修补外侧缺损区之用。切断股内侧肌在髌旁的止点,向上游离部分肌腹后将止点推进到髌骨外下角,肌肉覆盖于髌骨前面,近侧与髌前腱膜褥式缝合固定,远端与髌骨外下缘腱膜缝合。最后将髌韧带外侧半止点内移,骨膜外游离切断髌韧带外侧半止点,经内侧半深面转移至内侧,腱端与鹅足腱膜紧密缝合固定;也可将鹅足腱膜远侧2/3切断向上翻转与髌韧带及髌骨下端内缘缝合。如此时屈膝髌骨无脱位可关闭切口。术后长腿管型石膏固定屈膝200~300位,术后即应锻炼股四头肌自主收缩,3周去除石膏固定,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

对年龄较大,膝屈曲或外翻严重者,可先行膝后侧软组织松解或股骨髁上截骨,二期再按上述方法手术复位髌骨。

患儿会走路后手术或手术前后曾专门进行肌力训练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三、药物治疗术后可予以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剂,内服活血止痛汤加蒲公英、地丁、连翘等;西药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除去外固定后可配合中药熏洗,或药物按摩,使筋肉舒展关节功能恢复。

四、康复治疗

固定期间即注意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拆除外固定后,逐步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疗效评定标准]

优:膝关节畸形纠正,行走步态正常。

良:畸形基本纠正,关节功能正常,步态尚好。

可:畸形明显纠正,遗留轻微的畸形,步态尚可。

差:改善不大或无改善,仍有明显畸形,步态异常。

髌骨脱位诊断方法综述

Medical Diagnosis 医学诊断, 2016, 6(3), 73-7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69432187.html,/journal/md https://www.360docs.net/doc/669432187.html,/10.12677/md.2016.63013 文章引用: 王昀, 李梦雪. 髌骨脱位诊断方法综述[J]. 医学诊断, 2016, 6(3): 73-78. Review of Diagnostic Methods for Patella Dislocation Yun Wang, Mengxue L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Aug. 20th , 2016; accepted: Sep. 9th , 2016; published: Sep. 14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66943218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Patella injury which often occurs in the young people with more exercise can cause functional disorder of the knee joint, and patellar dislo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 tions. At present, CT image has the important value in the patella injur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 date related to patella and femur obtained by CT such as Q angle, patella tilt angle, lateral patella displacement value and TT-TG can provide the important data support for the physician’s diagno-sis, and als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patella injury on some level. Keywords Patella, Patella Dislocation, Q Angle, Patella Tilt Angle, Lateral Patella Displacement Value, TT-TG 髌骨脱位诊断方法综述 王 昀,李梦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收稿日期:2016年8月20日;录用日期:2016年9月9日;发布日期:2016年9月14日 摘 要 髌骨损伤容易引起膝关节功能性障碍,常出现于年轻及运动较多、量较大的人群,而髌骨脱位则是其最 Open Access

髌骨脱位临床路径

髌骨脱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髌骨脱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脱位(包括髌骨外伤性脱位、复发性脱位、习惯性脱位)。 行膝关节镜下关节镜检,病灶清理术,外侧支持带松解,髌骨脱位矫正术(包括胫骨结节移位、股四头肌腱移位、内侧支持带紧缩、内侧支持带重建术),或含以下诊断和术式: (二)诊断依据。

1.病史:膝关节有外伤史,髌骨有脱出史,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2.体检:股四头肌常常萎缩,髌骨活动度增大(向外侧),髌骨恐惧试验(+)。 3.辅助检查:膝关节正侧位,双髌骨轴位片、关节造影或核磁共振可以确定髌骨轨迹以及关节内软骨损伤情况,膝关节CT检查评价脱位的原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髌骨脱位,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4-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髌骨脱位。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0-2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髌骨轴位片 (6)膝关节CT测量TTTG、膝关节MRI (7)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MPFL解剖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研究

MPFL解剖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2T13:20:40.990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杨保华1,2  李国胜1 &n [导读] 1.海洋石油总医院骨科天津  300452;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天津  300052;3.天津市天津医院 MPFL解剖重建髌骨内侧结构,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生物力学功能,已成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重要方法。 (1.海洋石油总医院骨科天津 300452;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天津 300052;3.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自体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patellar,RD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共收治3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其中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24岁(14-46岁所有患者术后接受正规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和Kujala膝关节评分标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稳定性,提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锚钉缝合固定;解剖重建; 【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84-01 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是维持髌股关节稳定,防止髌骨外脱位的重要结构,对髌骨的稳定性起首要作用。MPFL解剖重建髌骨内侧结构,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生物力学功能,已成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重要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共收治3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其中男12例(12膝),女20例(20膝),平均年龄24.5岁(14-46岁),本组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外伤病史,伤后患膝肿胀及髌骨脱位-复位感,此后出现髌骨脱位3次以上者。临床症状主要有膝前痛,部分患者伴有关节肿胀和行走不稳。查体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均为阳性。术前行X线、MRI检查了解髌股关节及MPFL情况。有2例患者合并外侧半月板撕裂,4例患者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1例患者合并膝关节游离体,6例患者合并II°的关节软骨损伤,5例患者合并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合并损伤均在关节镜下行进行相应的处理。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常规关节镜下探查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运动轨迹及关节软骨情况。先取自体半腱肌肌腱并编织缝合,牵张备用。在髌骨内侧和股骨内侧髁中线分别切两个纵行切口,暴露髌骨上部和股骨内侧髁及收肌结节。自髌骨内侧伤口在关节囊内侧进行钝性分离,建立软组织通道。沿髌骨近端内侧面切开骨膜,向两侧推开,用咬骨钳做一约5mm×12mm骨槽,深约5mm,骨槽两端分别拧入一枚带线锚钉,锚钉入点在髌骨长轴中点及上1/3位置,将移植肌腱对折端置于髌骨骨槽内,锚钉缝线固定,骨膜覆盖缝合。 2 结果 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和Kujala膝关节评分标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运动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 3 讨论 髌股关节由髌骨与股骨滑车关节面组成,其稳定结构主要包括髌韧带、股四头肌腱和内外侧支持带、股内外斜肌、髂胫束以及关节囊等,任一解剖结构的损伤均可能引起髌骨不稳,甚至髌骨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常发生于伴有一种或多种解剖异常的膝关节,这些解剖异常使髌骨更容易发生脱位或半脱位。 生物力学研究显示MPFL是膝关节内侧最主要的稳定结构,它提供了髌骨内侧总张力的53%~60%,是防止髌骨向外侧脱位最重要的韧带。Sallay等[1]报道: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中有约94%的病例合并MPFL的断裂。急性髌骨脱位后MPFL撕裂难以愈合,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主要因素。 髌骨脱位的保守治疗一般用于急性初次髌骨脱位,包括支具外固定、肌肉锻炼,以及应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但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Donell[2]主张对初次髌骨脱位采用外固定器固定即可,但这只是根据临床经验得出的结论,并无循证医学证据。Sillanpaa等[3]将40位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平均随访7年后发现保守治疗组有6例复发,而手术治疗组无复发(P=0.02),他们认为手术治疗在降低髌骨脱位复发率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 MPFL重建临床报道手术方法很多,如单束重建、双束重建、等长重建、解剖重建等,对手术方式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学者越来越倾向于MPFL的解剖重建[4]。双束解剖重建在解剖学上与MPFL相近,更符合MPFL的生物力学功能,其远期效果更好。 移植肌腱的股骨和髌骨附着点的固定方法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各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见诸各大文献资料,这些固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哪种固定方法最佳目前尚无定论。 髌骨端的固定方法以隧道技术最常用,也有报道用锚钉缝线固定,各有其优缺点。骨隧道法优点在于MPFL移植物内固定牢靠,腱骨愈合好,重建后MPFL力学强度大,其缺点在于对隧道技术要求较高,易损伤软骨,且骨质缺损较多,有髌骨骨折的危险。Quirbach等采用游离肌腱重建MPFL时采用双隧道双束重建,两条肌腱游离端分别进入两隧道并用界面螺钉固定。Enderlein 等在髌骨上钻取两个贯通隧道,股薄肌腱从一个隧道穿过,返折后由另一个隧道穿出,肌腱游离的两端在股骨固定。Ahmad等采用半隧道“入坞技术”(docking

复发髌骨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复发髌骨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7-02-17T10:29:51.4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5期作者:朱朝军[导读] 髌骨脱位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治疗方式纷繁复杂,其相关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和以此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很多。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青海西宁) 811600 髌骨脱位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治疗方式纷繁复杂,其相关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和以此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很多,在髌骨内侧支持带中(包括髌骨内侧支持带浅层、内侧髌股韧带、内侧髌胫韧带、内侧髌半月板韧带),内侧髌股韧带是限制髌骨外侧脱位的主要结构。随着对内侧髌股韧带MPFL解剖和生物力学以及其在髌骨脱位及髌股关节不稳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已认识到其对于髌骨稳 定性的重要作用。材料和方法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一组3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年龄14岁—35岁,平均年龄18.05岁,其中男5例5个膝关节,女25例25个膝关节,患者均有两次以上髌骨脱位病史,平均5.23次/人,27例存在明显膝前疼痛症状。查体见恐惧试验阳性,屈曲30度髌骨滑动实验髌骨外移均大于II度。术前对每位患者行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Kujala 膝关节评分并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前均行常规膝关节正侧位拍片,Merchant切线位及Laurin切线位明确髌股关节力线及骨性结构情况,行膝关节CT及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膝关节胫骨结节-滑车关系及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情况及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情况,所有患者中,A型股骨髁发育不良患者10人,男3人,女7人,Caton-Deschamps指数1.0—1.2之间,Insall-Salvati指数1.2—1.4之间,轴位片观察髌骨倾斜均小于20度(15度—20度)。手术治疗:重建术前患者均行膝关节镜常规探查,患者仰卧,患肢下垂,常规探查髌股关节软骨情况及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情况,据Outerbridge软骨病变分级标准,I度损伤3膝,II度损伤10膝,III度损伤12膝,IV度损伤5膝,II度—III度软骨损伤膝关节使用刨刀或射频电刀修整软骨面至表面平整,IV度损伤者软骨面修整后采用微骨折术处理创面,自上外侧常规入路置入镜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可观察到关节轻度屈曲及屈曲超过90度使髌骨外侧半脱位及髌骨与股骨外侧髁的撞击与摩擦现象,探查完成后,所有患者均行内侧支持带重建术,取患者同侧自体腘绳肌腱,自膝关节下方胫骨内侧鹅足腱止点处取长约1.2—2cm切口,分开皮下组织,显露股薄肌腱止点,使用闭环取腱器切取股薄肌腱,取腱时应注意,清理副腱及腱鞘内分离取腱,Ethibond 2号缝线将取下肌腱两端编制缝合,预张后备用。 图1:所示自体腘绳肌腱修整后髌骨固定:采用可吸收带线锚钉2枚,将自体肌腱固定于髌骨内缘上1/3,切开皮肤长约3cm,切开MPFL髌骨止点,咬骨钳处理髌骨内侧缘长约2cm,自内侧髌股韧带复合体第2层及第3层之间进行分离,注意分离时勿伤及内侧膝关节囊,分离直达收肌结节,自髌骨内缘新鲜化处理缘两端置入可吸收带线锚钉,锚钉置入需切实稳定,将取下自体腱中部置于新鲜化髌骨骨槽内后前后锚钉带线固定,确定固定稳固后,将自体腱两端导入先前分离至收肌结节软组织通道,确定移植腱未扭转及缠绕后,将两端Ethibond 2号缝线打结。股骨固定:为实现韧带股骨止点解剖重建,需确认股骨内侧髁及收肌结节位置,自MPFL解剖止点钻入导针,打入导针时为防止导针进入关节腔股骨髁间窝内,应将导针朝向前并偏向腹侧,透视再次确认导针位置正确后,空心钻钻孔,打结后Ethibond 2号缝线末端导入骨道自对侧引出,膝关节屈曲20度到30度下牵拉缝线末端,至髌骨外缘与股骨外侧髁外缘平行,股骨骨道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挤压螺钉固定时应避免移植腱扭转。 图2:股骨止点置入挤压螺钉后移植腱拟导入髌骨止点处术毕,逐层缝合内侧髌股韧带复合体,检查髌股关节内外侧紧张度,必要时再次镜下探查髌骨轨迹。术后处理:术后早期支具固定下活动,术后一周,患肢固定于伸直位,之后两周,膝关节可在0度到60度范围内屈伸活动,术后第三周开始屈伸0度到90度范围内屈伸活动并开始负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5周,20例行术后关节镜探查软骨情况,无再次脱位发生,患者均诉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及膝前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查体:恐惧试验均为阴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5例,术后评分:Kujala评分术前平均59.300分,术后平均85.355分;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52,.443分,术后平均84.356分,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讨论

软组织联合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与分析

软组织联合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与分析 目的:探讨软组织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患有先天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确诊患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软组织与手术治疗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儿手术治疗前后的股骨滑车角、髌骨高度、髌骨Laurin角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儿;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软组织与手术治疗联合的方法对患有先天性髌骨脱位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软组织;手术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 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2-0034-02 习惯性髌骨脱位指的是一种儿童比较常见的髌骨关节不稳定现象,该类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在进行每次屈伸活动的过程中,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髌骨向外侧脱位和复位的过程,也有个别的临床病例会表现出一种相反的脱位方式[1],即屈膝复位、伸膝脱位症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笔者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6例患有先天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确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软组织与手术治疗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股骨滑车角变化情况、髌骨高度变化情况、髌骨Laurin 角變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6例患有先天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确诊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儿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最大16岁,最小2岁,平均6.2岁;B组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岁,平均7.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软组织联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股骨滑车角变化情况、髌骨高度变化情况、髌骨Laurin角变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10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

10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病理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平均手术年龄为28岁的7例10侧髌骨脱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外侧松解和内侧紧缩,2例同时行股内侧肌头向髌骨外移位缝合、外侧松解和内侧紧缩和胫骨结节骨移位术。结果本组随访平均2.6年(3~5年),其中5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无明显疼痛症状。2例屈膝略受限。结论髌骨脱位建议采用个体化治疗,根据其病理特点来决定。康复训练的意义重大。 标签:复发性;髌骨脱位 髌骨复发性脱位往往是在膝关节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发生或是外伤性脱位未及时处理的后果,青少年多见,中年以上发病较少。发生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病理解剖因素有:①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挛缩,内侧松弛;②股外侧肌起点低,或另有肌腹或索条直接连于髌骨;③伸膝力线不正;④髌骨发育小而平;⑤股骨髁间凹发育不良;⑥股骨下端内旋,胫骨上端外旋;⑦膝关节外翻畸形;⑧膝关节半脱位;⑨高位髌骨[1]。 我院于2009~2012年对7例10侧复发性髌骨脱位进行个体化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例10侧髌骨脱位。男1例,女6例,年龄14~38岁,平均28岁。5例6侧为半脱位,2例4侧为全脱位。患者的共同症状主要有患肢无力,膝打软,少数伴有髌骨前轻度疼痛,均有股四头肌萎缩,尤其是股内侧肌膨胀部。屈膝大于20°时髌骨脱向外侧,伸膝时自动复位。 1.2方法2例3侧行保守治疗:早期戴支具辅助,同时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特别是股内侧肌膨胀部的锻炼。还有通过减轻体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及活动习惯改变等非手术方法治疗。3例3侧关节镜下行外侧松解和内侧紧缩。术后戴支具辅助,同时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特别是股内侧肌锻炼。2例4侧行髌韧带止点胫骨结节抬高术以外,还进行外侧松解和内侧紧缩缝合、股内侧肌移位缝合于髌外侧支持带。手术完成时即刻检查屈90°未再出现髌脱位。术后应用石膏固定4~6w,随后改支具固定同时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包括屈伸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特别是股内侧肌锻炼。 2 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2.6年(3~5年)。7例患者均无脱位复发,其中5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无明显疼痛症状。2例全脱位行多术式的患者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主动屈100°,自觉双膝明显较术前明显有力。7例中2例患者治疗后患肢无力,膝打软症状有复发,通过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特别是股内侧肌锻炼症状好转,

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先天性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先天性髌骨脱位是指出生便存在的持续性脱位,又称不可复性髌骨脱位、先天性习惯性髌骨脱位等。 [诊断依据] 一、病史 往往有家族史,常双侧受累;偶尔伴有其它异常,如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马蹄内翻足等;髌骨脱位恒定不变;主动伸膝无力;膝关节屈肌挛缩;病情顽固,不能自行或用手法复位。 二、症状和体征 本病出生时即存在,但由于畸形不明显,很少于当时被发现。仔细检查时可发现小儿股骨髁间窝内没有髌骨。新生儿髌骨很小,表面有厚层脂肪覆盖,更需认真检查。伸膝无力在襁褓期也不易觉察,往往在学步年龄才发现膝关节不正常。幼年时期患儿多有行走无力,跑步时易摔倒,无法从事剧烈运动。在股骨外侧髁上可触及脱位的髌骨,髌骨保持于持续永久性脱位状态,不能主动伸直膝关节,膝关节常有屈曲畸形。

三、特殊检查 查体见膝关节屈曲,小腿外旋、主动伸膝无力,被动伸膝可正常,也可不同程度受限。股骨髁前面空虚,触不到髌骨与股四头肌肌腱。在腓骨头近侧、股骨外髁旁可见向外凸起的髌骨,位置固定。伸屈膝关节或用手推髌骨均不能使之复位,伸膝装置下段向外旋转,髌韧带止点偏外,只起屈膝或微弱伸膝作用。 四、辅助检查 X线检查:膝关节正、侧、轴位片显示髌骨小,髌骨向外侧脱位,股骨外髁低平、髌股轨迹异常。 [鉴别诊断] 一、习惯性髌骨脱位 常见于关节松弛儿童,每于屈膝过程中引起髌骨脱出。由于韧带松弛、膝外翻、胫股关节旋转变位而使伸膝装置力线改变;或因股外侧肌、髂胫束挛缩与止点变异而致髌骨内外侧受力不平衡诱发脱位,但易于复位,伸膝时可自行复位或被动推挤髌骨即可复位。 二、复发性髌骨脱位 由外伤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髌骨脱位,长期复发可演变为习惯性髌骨脱位。 三、髌骨不稳定

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髌骨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当外伤或先、后天疾患使髌骨内、外侧稳定结构的动力平衡受到破坏时,髌骨可能脱离正常位置发生脱位或半脱位。如果膝关节本身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又称之为髌骨不稳。较多的髌骨脱位病人存在着髌骨不稳定因素。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急性外伤性髌骨脱位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而对于髌骨不稳造成的髌骨脱位,有时很轻微的损伤暴力即可导致脱位出现,比如在跑跳过程中即可出现髌骨脱位,此类病人有膝关节无力以及复发性髌骨脱位病史。 二、症状和体征 (一)伤后膝关节迅速肿胀,膝关节内侧瘀斑。髌骨不稳患者肿胀瘀斑可不明显。 (二)不能站立与行走,膝关节局部功能障碍。 (三)髌骨内侧缘压痛。 (四)膝关节屈曲位不能在股骨髁间窝内扪及髌骨。但伤后患者往往自行将髌骨复位。 (五)髌骨不稳患者可有骨性关节炎表现:急性期可有

关节肿胀、积液、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伸直位,压迫髌骨并使其上下左右移动,可感到或听到髌骨后面有压轧音,并伴有酸痛。主动伸屈膝关节时亦可感到或听到压轧音。 (六)髌骨不稳患者可出现股内侧肌萎缩 三、特殊检查 对于髌骨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做以下各种检查: (一)髌骨压痛或挤压痛(Grinding test)阳性早期压痛位于髌骨的内下方或膝的内侧间隙,关节软骨变性加剧时挤压推动髌骨疼痛加重。 (二)膝关节内翻或外翻通常情况下股骨轴线与胫骨轴线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股胫角(FTA),正常该角度为165°~170°,如果该角度减少则髌骨外脱位的机会就增加。正常髂前上棘与一二趾蹼间联线(下肢力线)通过髌骨中点。如果通过髌骨内侧或外侧说明有膝关节内翻或外翻。 (三)Q角测量该角是由股四头肌牵拉力线与髌腱的延长线于髌骨中心交叉所形成的,临床上该角相当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心连线与胫骨结节到髌骨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当股四头肌功能失常或存在膝外翻、胫骨外旋、胫骨结节偏外和股骨前倾角增加等畸形时,该角增加,股四头肌收缩将使髌骨向外侧脱位。 (四)Clarke试验阳性方法是令被检查者仰卧并屈膝

4-10髌骨脱位3解读

内侧髌骨股骨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现状 全网发布:2013-06-28 16:57 发表者:张辉19802人已访问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临床常见疾病[1]。以往的治疗方法包括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2-5]、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重叠缝合[3, 6]、胫骨结节内移截骨[7, 8]、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8]等,近来,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对于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9-16]。本文针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特点和MPFL的解剖、等长性、重建手术方法进行回顾。 1 MPFL的解剖、力学、等长性研究现状 1.1 MPFL的解剖 髌股关节的稳定结构包括髌骨内侧和外侧支持带复合体,包括髌骨股骨韧带和髌骨胫骨韧带。近期的文献中,髌骨半月板韧带也被提及[17]。 1979年,Warren和Marshall[18]对154个新鲜冷冻的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对膝关节的内侧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们将膝关节内侧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包括深筋膜或股筋膜,第二层由内侧副韧带的浅层和内侧副韧带前方的结构组成,第三层内侧副韧带的深层和膝关节囊组成。他们认为MPFL与内侧副韧带的浅层一起属于关节外结构。 最近,Panagiotopoulos和Strzelczyk等[17]对8个尸体膝关节内侧稳定结构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正常MPFL起于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之间的脊上,向外止于髌骨内缘的上1/2,其浅层纤维向后延伸到后关节囊并与之融合。MPFL自起点到止点的长度平均为47.37mm,在股骨止点的宽度为10~20mm(平均14.87mm),在髌骨止点的宽度为20~30mm(平均25.25mm)。由于MPFL在股骨止点较小,这个解剖特点决定了在重建手术中可以采用单点固定。 Steensen和Dopirak[19]发现从髌骨上极到MPFL上缘(AB之间)的平均距离是6.1mm,相当于在髌骨内上角的位置。从髌骨上极到MPFL下缘(AC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3.1mm,大约相当于在髌骨内缘的中点(图1)。MPFL在髌骨止点的垂直高度相当于是髌骨高度的38.8%。在股骨侧,MPFL直接止于股骨内上髁,而且,MPFL股骨止点下缘与MCL股骨止点上缘相邻。

犬髌骨脱位

髌骨或膝盖骨,是大腿股四头肌下方的一块小骨头,与股骨的滑车构成关节。通常处于股骨滑车沟中,当其超出正常滑车沟,临床上被称为脱位,可发生在内侧或外侧,根据脱位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级别,最轻者表现为髌骨偶尔脱出且能自行复位,最重者则为完全脱位。可造成后肢疼痛、软骨损伤、跛行、甚至瘫痪。

髌骨脱位是犬最常见的骨科先天畸形之一,猫少见。内侧髌骨脱位是小型犬跛行的常见原因,但也发生于大型犬,易发品种包括贵宾犬、约克夏、吉娃娃、博美犬、波士顿梗等,由于宠主的养殖喜好,近些年贵宾犬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髌骨脱位病例中发生在双侧的占50%或更多,通常80%~85%为先天原因,内侧脱位多发生于小型犬,偶见中大型犬,母犬发生脱位的几率是公犬的1.5倍,遗传性从出生后8周既可以发生; 少数情况下外部创伤会造成滑车脊不突出,从而形成一个浅的滑车沟。因此髌骨会脱出滑车沟,特别是向内侧身时。此时髌骨从滑车沟中脱出,通常无法恢复到正常的位置,这将导致患肢保持离开地面的弯曲状态,直到股四头肌松弛后长度增加才能恢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患肢会弯曲离地的状态保持几分钟。 外部创伤导致的髌骨脱位所占比例较小,大多是的医生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犬髌骨脱位的主要原因。其中贵宾犬的

发病率在所有品种中发病率最高。某一个品种的高发病率这一现象也证明了先天性遗传这一致病因素。其中之所以说母犬的发病率是公犬的1.5倍是因为母犬的骨盆宽于公犬,使其髋关节角度增大,增加了整个后肢的活动范围,另外母犬分泌的雌激素也被证实可以使滑车沟变浅,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母犬发病率高于公犬;

无论是外部创伤引起的髌骨脱位,还是先天性的髌骨脱位,每当髌骨反复脱出滑车时,都会给他(她)们带来痛苦,这与软骨软化以及膝关节前侧疼痛有关。有些动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会发现动物似乎没有变现出明显的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好转; 在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之前需要对这个疾病有一个正确的系统的了解,才能为临床就诊的病患提供清晰准确的诊断以及合理有效的治疗。在此我对于一些自己以前对于此病理解的误区总结及纠正了一下,如果有什么错误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为我指出并纠正。 1、先天性髌骨脱位是因为滑车沟太浅才导致髌骨的脱出? 其实,是一个疾病发展的先后问题,从前我一直认为是因为先天的滑车沟浅导致的髌骨容易脱出,后来经过对此病了解的加深发现并非如此,正是因为髌骨不在滑车沟内所以滑车沟才慢慢变浅的。

膝关节查体

膝关节体检方法 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素引起,因而确定膝关节疼痛的病因是对关节外科医师的一种挑战。也正因为半数以上的膝关节疼痛并非由关节内病损所引起,所以对关节镜外科医师来讲,如何通过术前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对关节疼痛的病因有初步的甄别,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既可减少关节镜检查的盲目性,也可提高关节镜手术的疗效。 病史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等等。 引起膝关节症状的原因常具有提示性。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阻滞结构的破坏。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另外,发病或受伤时间在决定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案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损伤的半月板是否要修补,修补的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受伤时间可以有一定的评估;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内侧副韧带损伤应当行保守治疗,在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期过后则可以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伴后外侧角损伤应当尽早行所有受损韧带结构的修补或重建。 体检 膝关节的体检较为复杂,一种损伤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在这里我们不想罗列各种方法,只想叙述平时最常用的、我们认为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检手段,对其具体检查过程、意义进行分析。对于膝关节外科医师来讲,在日常诊疗中,形成自己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检测程序非常重要。 一、膝关节力线——站立位 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 正常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有5°-7°的外翻角,机械轴线则为0°,即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呈一直线。在一般体检中,主要大致了解膝关节的机械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如果膝关节不能并拢则意味着膝内翻,如果踝关节间距过大则说明膝外翻,内外翻角度通过目测进行估算。 膝关节力线的测定对于关节疼痛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常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国人内翻膝出现机会较多,因而内侧半月板的切除要慎重,否则会加剧内侧关节间室的退变。切除外侧盘状半月板可以使内翻力线有轻度矫正,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9-03-17T11:48:17.14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盛志田张国秋通讯作者 [导读] 髌骨在固定轨迹(股骨滑车)中活动,需依靠股骨滑车,髌骨周围韧带,肌肉等骨性与软组织结构共同作用维持。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425-01 复发性髌骨脱位:年轻女性患者多见,多初次脱位未行正规治疗,出现的髌骨关节不稳,活动加强即出现脱位,打软腿、髌前疼痛等症状。髌骨在固定轨迹(股骨滑车)中活动,需依靠股骨滑车,髌骨周围韧带,肌肉等骨性与软组织结构共同作用维持。滑车发育不良,髌骨支持带异常,TT-TG增大,高位髌骨,Q角增大等结构异常,均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致病因素。目前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对症状减缓,防止再发和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不确切,复发率较高(1)。目前,临床医师多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取得较理想效果,有疼痛缓解明显,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2) 。 骨性结构异常的治疗 1、滑车成形术,严重的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是复发性髌骨不稳的重要原因(3),先天性滑车发育不良,滑车关节面外伤等严重影响髌骨稳定性因素存在时,建议行滑车成形术。 2、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重要因素,如TT-TG增大、Q角增大,使膝关节活动时髌骨所受外侧拉力增大,髌骨易向外脱出。胫骨结节向内侧移位可减小Q角,减小髌骨运动中受外侧的拉力,恢复髌骨运动时的力学平衡。高位髌骨时,髌骨不易进入滑车,或进入滑车较延迟,胫骨结节抬高术可使高位髌骨恢复,髌骨能正常进入滑车(4-5)。 髌骨周围软组织结构异常的治疗 1、髌股内侧支持带重建术,髌股内侧支持带在髌骨运动中提供53%-67%的静力(6),髌股内侧支持带异常使髌骨内侧软组织稳定性减弱,其是复发性髌骨脱位的重要致病因素,髌股内侧支持带重建被认为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核心(7)。 2、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成形术,切开髌骨内外侧支持带,重叠缝合于髌骨两侧缘。此手式主要针对骨骺未闭,避免重建髌骨内侧支持带随着青少年身体的发育生长而影响膝关节功能,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外侧支持带紧张的患者,是目前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较理想的术式。(8) 3、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因早期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认识有限,以及避免影响青少年膝关节发育,使用单纯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进行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因复发率高,目前已很少单一使用此术式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多与其他术式联合应用(9)。 4、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术,使用皮下丝线缝合股骨端和髌骨端的髌骨内侧支持带,增加髌股内侧支持带的张力。此术式创伤小,花费少,病人术后不宜过早锻炼,术后复发率较高,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术式(10)。 5、联合手术方式 髌骨内侧支持带重建+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髌骨内侧支持带重建+胫骨结节向内移+远端移位术,髌骨内侧支持带重建+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胫骨结节移位术等。联合手术具有更强的纠正轨迹轨迹异常的功能,对严重结构异常导致的髌骨脱位是首选方案。视患者病情不同,骨性结构、软组织结构、下肢力线等异常,不同手术医师对病情理解和经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11-13)。 小结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膝关节损伤中的一种多发病,患者多未能早期行正规治疗,髌股关节在异常对位中活动,髌股内外侧关节面压力不同,内侧压力减小,外侧压力增大,使得软骨磨损程度加重,进一步出现髌股关节炎;压力过小的关节面,可能出现软骨退化。病情继续发展,髌骨不稳加重,膝关节运动时,髌骨撞击滑车外侧面,加重软骨损伤,甚至造成软骨骨折,软骨脱落,行成膝关节游离体,进一步破坏半月板、十字韧带等膝关节内重要结构,最终引起整个膝关节关节炎的发生而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明确,关节软骨的损伤不可逆转,所以,应尽早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多有髌骨运动相关结构异常,髌骨、滑车等骨性结构异常,髌骨内侧支持带松弛、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软组织结构异常,所以,目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多应用联合手术,在确定手术方案之前,应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患者髌骨脱位的致病因素,充分评估病情,针对性,个体化,最优选的选择手术方案。因青少年的膝关节仍在发育生长,所以,对青少年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应区别与成年人的治疗,不可影响青少年患者膝关节的发育生长及其功能。目前手术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在不断进步,关节镜微创手术,并发症不断减少疗,疗效越来越好,但手术不能阻止髌骨关节炎的进展,手术对原有正常组织的破坏而产生的并发症不能避免。髌股关节疾患是骨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研究的难题,集药物、材料、手术方式等相关发展成果为用,继续提高治疗效果。 (1)司在武,林石明.髌骨关节不稳定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4):303-305. (2)赵建宁,陈烁.髌骨脱位的规范化治疗方案[J].中国骨伤,2015,28(7):585-589. (3)秦乐,髌骨脱位影像学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5,30(1):78-80. (4)Lobner S,Krauss C,Reichwein F,etal.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ellar instability: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after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nd tibial tuberosity medialisation[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7,137(8):1087-1095. (5)吴超,王争刚,张磊,滑车成形术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重度髌骨不稳[J].骨科,2017,8(5):410-412. (6)Ji G,Wang SJ,WangXM,etal.Surgical 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s of acute primary patellar disloca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MPFL injury patterns[J].J Knee Surg,2017,30(4):378-384 (7)梁兴森,余正红,李义凯,等,髌骨外侧稳定结构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17,30(4):364-367. (8)牛映祯,纪纲,康慧君,等,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8,3(1):16-19. (9)吴海山,徐青镭.关节镜下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的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3):148-149. (10)洪汉刚,孙海威,王荣,秦维龙,卢勇.内侧支持带紧缩术与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RDP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02):151-152.

临床医学论文 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医学论文 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7例11膝先天性髌骨脱位患儿采用伸膝装置重建术进行治疗,术前术后行整体护理及持续、渐进式的康复锻炼,通过至少3年时间的随访,了解膝关节脱位复发,患膝主观症状以及患肢整体功能情况。结果术后膝关节脱位无复发,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9.4±4.7)分和(91.3±6.1)分,手术前后Q角分别为(21.9±6.1)°和(10.4±4.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先天性髌骨脱位又称先天性髌骨外侧脱位,是一种不可复性的持续性髌骨脱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是否会出现膝关节进行性屈曲、外翻和胫骨外旋畸形。往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多数需要手术治疗[1]。作者采用伸膝装置重建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及持续、渐进式的康复锻炼的综合干预措施,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5~20xx年,作者对住院的先天性髌骨脱位患儿采用伸膝装置重建手术治疗,共治疗患儿7例11膝,均得到至少3年时间的随访,其中男3例, 双膝1例;女4例,双膝3例。就诊时年龄3~6岁,平均年龄4.3岁。术前行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测量Q 角,拍摄膝关节正、侧、轴位X光片。 1. 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下采取髌前外侧改良切口:于股骨外髌骨上方5 cm,沿髌骨外侧作纵行切口,至髌骨外下方转向前侧,止于胫骨结节的内侧下方。①外侧松解:将髌骨外侧的挛缩组织充分松解,包括髌韧带外侧,挛缩的髂胫束,股外侧肌及关节囊。如股二头肌挛缩明显则作延长。②髌骨的复位:沿髌骨内缘股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切开,此时髌骨可复位至股骨髁间。如果股四头肌腱和髌韧带仍不成直线,屈曲膝关节仍存有髌骨外脱位的力量,可将外侧髌韧带一半移缝至内侧。③修补缝合软组织,加强伸膝装置将内侧松弛的关节囊及滑膜切除一部分后拉紧缝合。将股内侧肌稍向上游离之后用肌腹组织盖过髌骨缝合于髌骨外缘,加强固定髌骨于中立位的力量。④被松解的股外肌远端向上移位缝于股四头肌腱上部,减少向外牵拉髌骨的力量。切除内侧多余关节囊及滑膜修补外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路闯袁宏伟陈向荣代振动 【关键词】挛缩 习惯性髌骨脱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程越长,引起的损害就越严重,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Arnbjornsson等〔1〕对29例双侧复发性髌骨脱位选择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治疗进行比较,随访结果表明手术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但远期效果差别不大。Nikku等〔2〕对125例大宗病例进行随访期2 a的效果分析,结论是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再发率手术组并非低于非手术治疗组。Maehppa等〔3〕对75例手术病人进行6~24 a 远期随访观察,累积复发脱位率达到50%,其中一半以上(22/37)是2 a以后发生。Harilainen等〔4〕文献报道的复发率是:术后1 a 2%,65 a增加至17%,认为术后远期脱位率明显上升。 自1888年Roux首次使用髌韧带移位螺丝钉固定术以来,目前已有100余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脱位。但是尚没有哪种术式能得到骨科医生的广泛认同。当前开展的手术主要分为3类:(1)通过筋膜、肌腱和肌肉组织的转移作用调整髌骨近侧力线手术,包括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缝匠肌移位术、伸膝装置延长术;(2)肌腱成形和髌腱止点重建调整髌骨与股骨远端力线的静力稳定手术,包括半腱肌移位术、RouxGoldthwait手术、髌韧带止点移位术(Hauser法);(3)上述远近端力线调整和肌腱成形的组合手术。近端重排手术效果最佳,髌股角的改善、复发率、关节疼痛、肿胀、髌骨关节弹响等优于远端重排手

术,与远近端联合手术效果相近〔5~6〕。 由于对手术治疗方法效果评价不一,在术式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不同认识。目前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术式可分为两大类: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 1 膝关节外侧筋膜支持带松解术 松解外侧挛缩的结构,包括髌骨外侧支持带以及股外侧肌下端附着点,挛缩严重者应将关节滑膜层一并切开〔7〕。单纯外侧松解术,对维系髌骨稳定性满意率在30%~100%之间〔8~10〕。该术式随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降低,而且不适用于伸肌发育不良者〔5〕。 2 内侧关节囊紧缩术 将内侧关节囊充分切开,向下至髌韧带,上至股内侧肌止点与股中间肌交界处,将切开的关节囊及支持带两边紧缩缝合。 3 Campbell术 膝内侧切取一条约10 cm×15 cm的关节囊组织条,远端切断并翻上且卷成筋膜束筒状,然后将游离端从股四头肌腱的通道自内向外拉出并由肌腱前方折返到内侧缝合于内收肌止点处。适用于年龄小、脱位轻、骨发育异常较轻、Q角无明显增大的病人。但由于复发率高,很少单独使用。国内学者更倾向于用切除的内侧关节囊修补外侧关节囊缺损〔7,11〕。 近来膝关节镜在髌骨损伤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关节镜做内侧副韧带修补和外侧副韧带松解,对关节内的软骨骨折块的复位和摘除治疗已有大量报道〔12〕。吴海山报道,对于髌骨脱位、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