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藏珠于渊赋第一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屈原庙赋第一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 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 ………………………………………………………
屈原庙位于秭归县城东北方的屈原故里,距县城约30千米,为伟大的爱国 诗人屈原成长地。该处立 有“楚大夫屈原故里”石碑,并建有屈原庙。此 庙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后经多次毁建,现存屈原庙 于1980年翻修,为民居 建筑形式,面阔3间,硬山顶,猫拱式山脊,青瓦白墙,素朴古雅,内塑新 塑 屈原像1尊,附近有香炉坪、响鼓溪、王寨山等景区,风光宜人。
• 《屈原庙赋》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 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 肠之感。全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 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 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这是作者与屈原灵魂的 对话之作,不论在思想内涵或是艺术表现方面,都堪称赋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 品。
大匠诲人以规矩赋第一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THANK YOU!
• “扁人斫轮”这个典故见于《庄子·天道》,扁人指的就是做车轮的人。相传齐桓公在堂上读书, 一位叫扁的做车轮人在堂下砍削车轮,并回答齐桓公提出的斫雕车轮之术,这位“行年七十而 老斫轮”的人说:要不徐不疾,得心应手。实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即“苦甘之旨”。作者认为, 尽管不同的玉工作器只求各自磨琢之精,不同的轮人砍削车轮,也只述各自的甘苦,但是仍然 靠规矩才达到这样精微的地步:“直在其中者谓之矩,曲尽其妙者本乎规。”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工善其事,器无不良。用准绳而相诲,由规矩以为常。 度木随形,俾不欺于曲直。
……………………………………………………… ………………………………………………………
“弈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也必以规矩。”(《告子 章句》上)。后羿教人射箭,必然希望能够拉满弓;学习射箭的人,也一定要有拉满弓的志向。手 艺高超的木工教别人时,必然要求他们掌握规矩;学习木工的人,也一定要认真掌握规矩。有志 向、守规矩,这是学习任何技术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养。孟子将这一道理通过两 个具体的事例加以阐释,既深入浅出,又易于被人接受。夫子教导的方式本身就值得推崇。 对学射之人而言,拉满弓只是射箭的必要条件,做木工善用规矩也属于起步阶段,同时又是最重 要的起点:因为只有拉满弓才能有良射,只有会规矩才能成良匠。
坐进庵赋第一段赏析【北宋】晁补之骈体文
作者简介
•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 (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 (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 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 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 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 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 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作品赏析
• 晁补之的一生,是把为官入仕放在第一位的。而中间那些年所作的 归隐诗,其实也就是对于生活现状不满的发泄。所以,只要一有回 归朝堂的希望,晁补之就会立马表现出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谢。那 么,他为何会有这么深的为官执念呢?这就得从晁补之年幼时候说 起了。
• 据《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即位,(光)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 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却终不为谏 议大夫。又据《淮南子》:“贫人则夏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扎。” 在诗人的心目中,作一个逍遥于山水之间的贫士、隐士,远胜于在 “城市”的达官贵人。这种思想既是消极,又是积极的;这是当时 社会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
国学 骈体文
坐进庵赋
第一段
北宋 晁补之
作品赏析
• 坐进庵 朝代: 宋代 | 作者: 晁补之 • 海鱼水击三千里,决起还须九万程。坐进庵中才一步,初无行处若为行。 • 渔家傲 朝代: 宋代 | 作者: 晁补之 • 渔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或云后车载,藏去无复在。 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泽中。 • 自古以来,渔家之困苦艰辛,人所共知。他们既备受生活煎熬,还得顽强地与大自然拼搏,成 年累月地经受险风恶浪、出生入死的考验。在作者出生前一年谢世的范仲淹,对此便深有体会。 其《江上渔者》一首,满怀恻隐之心。然而晁补之这首诗,却丝毫不见此种情景,有的却是欢 歌笑语,完全是别一种情调。诗人笔下的“渔家”,行舟江河,傲放湖泽;逍遥自在,悠闲自 乐。他们既不为名利所动,亦不因权贵折节;超然物外,远离尘嚣。显然,这是一种非现实的 “渔家”生活,其中无疑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含蓄蕴藏着他寄情山水、归隐湖泽的志向。
李氏山园潜珍阁赋第一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
在苏轼寓惠诗文中,有一篇《惠州 李氏潜珍阁铭》。此铭所说的潜珍阁,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卷九十九《广南东路·惠州·古迹》载:“李氏潜珍阁, 郡人进士李光道所建。李光道,归善人,世 居惠州府城万石坊。其父李思纯, 1053年三礼出身,历官朝奉郎知封州、琼州安抚使,有遗爱于 民,卒后祀乡贤, 《惠府志》有传。光道仕履失考,东坡在铭中称道他“无心于求世”、“渊潜 以自珍”;他在党 祸人所共畏避之惟恐不及的时候,敢于与“元祐罪人”苏轼结交往来;苏轼再 贬海南,他又 亲自远送。从这种种事实来看,大约可知他在当时虽有功名在身,却已归隐故里, 是位轻名 利、重情义的抱道君子。他最终能藉东坡的不朽诗文而名传千古,实非偶然。
• 北宋年间,苏轼和唐庚被贬惠州期间,也分别和两位惠州人交好,留下了佳话。翟逢亨,归善人,家道清贫,在水东白鹤峰结茅而居。 事母孝,好饮酒,不善言谈,读书于嘉祐寺,学问博洽,邦人呼为翟夫子。苏轼卜居鹤峰,与翟为邻,二人经常把酒长对,情谊深挚。 苏轼有多篇诗文述及,其中以《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最为人所熟知。翟逢亨后来是否考取了功名史无可考,却因与苏轼 的交谊而名传千古,直至民国初年,白鹤峰仍有翟夫子舍纪念这位惠州先贤。
• 唐庚迁居郡城南李氏山园,庐曰“寄傲”、庵曰“易”,均有记。并作《省愆赋》。据张友仁《惠州西湖志》卷 五《名迹三》:“ 李氏山园在郡城南,面龙塘,宋(琼州安抚使)李思纯别墅,高下数十亩,草木华实,无所不有。 唐庚寓园中,筑庐居焉。临江有潜珍阁,苏轼为之铭。”又文集卷二《寄傲斋记》:“吾谪居惠州,扫一室于所 居之南,号寄傲斋。”又云:“吾官阆中时,尝考论晋宋人物,至《渊明传》,慨然有感于吾心。时年三十便有归 欤之心,求田问舍,亲友皆怪之。自是以来,俯仰十年……今吾适四十尔,于此乎复何言哉!”知此记作于本年 。清乾隆癸卯《归善县志》卷四《古迹》〔唐子西故居〕条按语略云:“东坡有寄傲轩诗,庚岂袭其名亦以 名庐耶?今据旧志姑存之以俟考。”按东坡《寄傲轩》诗载《苏轼诗集》卷三十一。中谓:“通圜何所傲,傲 名非傲俗”,“茅檐聊寄寓,俯仰亦自足。”又文集卷三《易庵记》:“吾用《易》不审,陷时作。又卷一《省愆赋》:“唐子谪居岭表,既已半载,杜门时省愆 而慨曰……”则此赋亦作于本年中。 本年所作诗有:《大熟行》、《谢人送酒》 、 《水东感怀》。
红鹦鹉赋第一段赏析【北宋】梅尧臣骈体文
相国彭城公,尹洛之二年,客有献红鹦鹉,笼之甚固,复以重 环,絷其足,遂感而赋云。
……………………………………………………… ………………………………………………………
天圣十年(1032年)本年:欧阳修《丛翠亭记》、欧阳修《非非堂记》、欧阳修《送陈经秀才 序》、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欧阳修《送梅圣俞归河阳序》、欧阳修《红鹦鹉赋》、梅尧臣 《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诗序》、梅尧臣《红鹦鹉赋》。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贝州(今河 北清河县)宣毅军小校王则起兵,自称东平王。次年参知政事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击败叛军俘 获王则,因功擢升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 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 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 (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 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 “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作品赏析
• 唐 来鹄: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乃奇。年年锁在金笼里,何 以陇山闻处飞。
拟北郊赋第一段赏析【清代】莫晋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后汉书·志·礼仪中》载曰:“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 物不楙(同“茂”,草木茂盛)。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 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这是说要用红绳、 桃木、五彩篆符等祛阴辟邪。《酉阳杂俎•礼异》有曰“北朝妇人……夏至日 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是说夏至后要用到扇子,用粉脂防止生痱子等,而 且还有一套相应的唱词或说辞,形成了礼制。
图 • 清浙江会稽人,字锡三,一字裴舟,号宝斋。乾隆六十年
进士。嘉庆间历国史馆纂修、侍讲、侍读学士、江苏学政、 左副都御史、仓场侍郎。道光初,以与御史常赓等争议粮 仓制度,左迁内阁学士。曾刻《明儒学案》,著有《來雨 軒存稿》。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拟北郊赋
第一段
清代 莫晋
作品赏析
• 《魏书•乐志》记载:“夏至祭地只于北郊方泽,乐用《天祚》,奏《大武》 之舞。”再如,煌煌大唐,据《旧唐书》第三十卷载,贞观时期“夏至祭皇地 只于方丘乐章八首”,所用乐章为《顺合》《太和》《肃和》《雍和》《寿和》 《舒和》《凯安》等。
化成殿瑞芝赋第一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 宋王安石在《芝阁赋》中记述了朝廷诏令民众寻找灵芝的情景,当时一年进贡 的灵芝高达数十万株之多。不过灵芝的功效究竟如何,哪怕是最痴迷于炼丹术 的皇帝也应该心知肚明:他们吃了如此之多的灵芝,别说成仙了,活到60岁的 都不多。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敞(1019—1068年)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 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 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 贤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 “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 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 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作品赏析
• 汉武帝元封二年6月,“甘泉宫内产芝,九茎连叶”,“乃作芝房之歌”, “赦天下”。其事被记入《汉书武帝本纪》。此后,在历代官修史书中,有关 “现芝”、“献芝”的记载,不绝於书。《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芝草纪事》, 称得上是一部芝草纪瑞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许多有关显瑞、表贺、勒石、赦天 下、封禅、上尊号的盛典。
•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记载灵芝的中医药学著作,此书记载365种药品,并将所载药品按功效 和毒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因此,上药 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身养命,能轻身、滋补元气、防止老化,不仅可以防治百病,对于一般药物 不易奏效的恶疾,又有极佳效果。更可贵的,是其多服不但无害,反有益身体健康、精神旺盛。 灵芝则位列上药中之最高品目,居十大名药之首,其地位更高于人参。
蠹赋第一段赏析【南宋】刘克庄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 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 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 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 《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 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后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
余旣倦逰,退老于郷五亩之園,手自鉏荒,封植羣木, 位置衆芳,桃栁易蕃,次則海棠。
……………………………………………………… ………………………………………………………
《唐六典》载,太宗李世明于贞观十三年(649年)在弘文馆设“熟纸装潢匠九人”;秘书省定 “熟纸匠、装潢匠各十人”。还规定一些官府文书、宗教经典都要用黄纸。《文房四谱》曰: “贞观中始用黄纸写敕制。高帝上元二年诏曰:‘诏敕施行,既为永式,此用白纸,多有虫蠹。 宜令今后尚书省颁下诸州并宜用黄纸(避蠹纸 )。’”可见,唐代染纸入潢早已遍及全国各个角 落,政府还制定了相关制度。可见,当时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都十分重视图书保护。国学 骈体文蠹赋源自第一段南宋 刘克庄
作品赏析
• 《蠹赋》借谴责蠹书之虫而刺世。 • 蠹,蛀蚀器物的虫子,即蛀虫,作动词则意为“蛀蚀”。而“蠹”也常被人们
引申为祸害国民的人,因此,被冠以“蠹”之名的事物,对人来说多半不是什 么好东西。许多有蛀食习性的昆虫,就常常被以“蠹”冠名。 • 《蠹赋》由讥刺树木之蠹虫到嘲讽身体之蠹虫,再到抨击国家之蠹虫,。 • 在古代,人们早已对家居蠹虫有了清晰的认识,陆游曾在《灯下读书戏作》云: “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耀。”将自己比喻成蠹鱼,一生热爱书籍。 • 蠹鱼即衣鱼,是衣鱼目昆虫的俗称,有一部分常见种类是著名的家居害虫,喜 食纸制品、纺织品等等,尤其在书架、衣柜常见,因此古人常将爱读书的自己 称作“蠹鱼”。衣鱼十分容易辨认,多银白色,体纺锤形,被鳞片,第11腹节 具一对尾须与一条中尾丝,行动敏捷。
披沙拣金赋第一段赏析【唐代】柳宗元骈体文
• 这种哲学的基本精神在不以货财为利(不利货财), 不追求富贵(不近贵富),不谋取世俗的利益占为 己有(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这种境界一达 到,黄澄澄的金子自然就“黄金如粪土”,而黄金 最好的归宿,就是仍让它藏在砂石里——“藏金于 山”。
• 要金子,得走天助自助的路,自己去拣。拣呀拣的,拣累了,臭文人出现了,居然写起“披沙拣金”的大文章来,席 夔写了一篇《披沙拣金赋》,柳宗元也写了一篇《披沙拣金赋》,李程也写了一篇《披沙拣金赋》,张仲方也写了一 篇《披沙拣金赋》……这些鬼文章,最大特色,是将黄金伦理化、道德化,发明出来一种“黄金君子论”,柳宗元的 一段:沙之为物兮,视污若浮;金之为物兮,耻居下流。沉其质兮,五材或阙;耀其德兮,六府孔修。这是把矿物变 成有机体,把有机体拟人化,再拟成人中的君子,“耀其德兮”,“耻居下流”,一派君子模样。古之君子对黄金的 冀望,竟一至于此!
国学 骈体文
披沙揀金赋
第一段
唐代 柳宗元
作品赏析
• 拨开沙子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唐高仲武《崔峒》:“斯亦披沙拣金,往 往见宝。” 拣:挑选。 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出自】: 唐·刘知己《史通·直书》:“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 有时获宝。”【示例】:~,所获甚尠。清·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语法】:连动式;作 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出 处唐·刘知几《史通·直书》:“然则历考 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时有获宝。”
• 黄金在金属中,几乎完全自由状态存在着,它常分布在石英矿脉里或砂土里。得到黄金的法子,主要在把它从大量杂 质中请出来。最原始的法子是“淘洗法,就是在浅盆中淘洗,使较重的金子落底,较轻的砂子洗走。这种方法,演进 为放在水槽中大冲特冲的“砂石采集法”,大同小异。另一种法子是“混汞法,是将矿石捣碎,和水搅成稀泥,让稀 泥从涂汞的铜板上流过。由于金一碰到汞就被溶解,就附在铜板身上,化为“汞齐”,不走了。然后从铜板上刮下汞 齐,用蒸馏法蒸去汞,就剩下黄金。此外还有“氰化法”等,是化学的取财有道的新法子。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第一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欧阳修特别重视 这句话,他在早年的国子监考试中曾经就以《良玉非琢安得成器》为题,写作 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赋文,文中写道“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质虽至美, 不琢则弗成其饰”,他一生都以此来激励自己和教育子弟。他认为,从个人角 度来讲,学习是一种修养,是去除遮蔽,发扬良善本性之道。人如果不终身坚 持学习,就可能变坏,危害社会。正如北宋进士袁采对子弟的教育一样,他认 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自有所谓无用之用 者存焉”。这个认识与欧阳修相同,都认为不读书学习易使人走向堕落。
作品赏析
• 欧阳修的家训《诲学说》也流传至今,影响广泛。他在《诲学说》中对儿子说:“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 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 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 响则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放弃修炼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 小人。欧阳修以此来告诫儿子要经受雕琢磨砺,努力学习,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进而有 所作为。
至宝虽美,因人乃彰,欲成器而斯尚,由载琢以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温润。
归欤赋第一段赏析【南宋】杨万里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 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 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后以“赋归欤”表示告归,辞官归里。 唐 储光羲《仲夏入园中东陂》诗:“此乡多隐逸,水陆见樵渔……且言重观国,当此赋归 欤。”宋 范成大《病起初见宾僚时上疏丐祠未报》诗:“迨此良辰公事少,天恩傥许赋归 欤。”
• 杨万里自由聪明好学,其父亲也是爱书成狂,不但喜欢读书更喜欢收藏书,家中藏书达近千卷。杨万里 的父亲十分重视对儿子的培养,经常带着儿子去拜访名师。最终杨万里在二十七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 宋孝宗任他为县令。恰逢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官府的牢里关了许多交不上赋税的百姓,而官员的生活 却奢侈不减。
国学 骈体文
归欤赋
第一段
南宋 杨万里
作品赏析
• 归欤:返回本处。引申义:辞官回家。归欤:见于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及 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 《归欤赋》乃杨万里模仿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而作,描写了一个辞官归家的梦境,但作品 没有停留在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是表达了仕与隐的矛盾心情,是一篇剖白心迹的作品。
繄端月之渉七兮,诹其日则。曰人倦子游于道路兮,念 求以憩。予神岂不爱窻月之娟好兮,睡乡徼予以卜邻。
欧阳修?《六一辞赋》
欧阳修《六一辞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中国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仁宗儒学家、作家、官员,曾继包拯接任开封府尹,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卷一辞啄木辞哭女师卷二赋五首黄杨树子赋鸣蝉赋秋声赋病暑赋憎苍蝇赋卷三古赋四首红鹦鹉赋〈并序〉述梦赋荷花赋螟蛉赋〈并序〉卷四近体赋十一首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国学试人主之尊如堂赋〈堂陛隆峻,人主尊矣。
〉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平土之职,图掌舆地。
〉殿试藏珠于渊赋〈君子非贵,难得之物。
〉赏以春夏赋〈天子行赏,钦顺时令。
〉畏天者保其国赋〈祗畏天道,能守其国。
〉斫雕为朴赋〈除去文饰,归彼淳朴。
〉祭先河而后海赋〈王者行祭,先务其本。
〉大匠诲人以规矩赋〈良匠之诲人以规矩。
〉鲁秉周礼所以本赋〈鲁公之后,其本周礼。
〉卷一辞啄木辞木皇司春兮,物熙以春。
芽者斯勾兮,甲者斯萌。
物赖皇兮荣以欣,翳有虫兮甚不仁。
穴皇木兮群以聚,穴不已兮又加咀。
皇木病兮将深,皇心恻兮伤尔蝎。
彼{列鸟}鸟兮善啄吾,利汝啄兮饥汝腹。
飞以鸣兮啄且食,虫不尽兮啄莫息。
山之麓兮水之滨,皮坚节瘿兮龙甲蛇鳞。
节流膏兮吻流血,百不一兮徒饥渴。
蠹日滋兮{列鸟}日苦,京谒皇兮披云路。
云之深兮不可见,归风兮仰诉。
古初之皇兮甚仁惠,怜民爱物使两遂。
穴民处兮鲜民食,穴不栋梁兮鲜不薪米,其求甚少兮给之孔易。
野郁郁兮山苍苍,土有毛发兮山有衣裳。
金不鞴冶兮器不刃镳,木至老朽兮不见殃。
圣萌机兮五财利,赡有足兮生不匮。
蔽风避湿兮修容威,庙祭室寝兮犹无异为。
帝何思之不熟兮,忽生般而与亻垂?丹髹之不己兮,又以几。
斜钩曲斗兮,华照阑梯。
高构兮目精眩,地秃而赭兮山衤而寒,材者伤死兮生者力殚。
一躬之庇兮一林夷族,寓龙木马兮重阍阴屋,皇民暴啬兮驱之以扑。
噫,智巧兮谁为是,既纷纷而不止!工蠹则大兮虫蠹则小,捕小纵大兮将何谓?皇惜木兮虽甚恩,虫利食兮啄徒勤,蠹未入口兮刃至其根。
与其啄蠹能尽死,不如得啄匠手,使不堪于斧斤。
感鸡赋第一段赏析【北宋】宋庠骈体文
• 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 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THANK YOU!国学Leabharlann 骈体文感鸡赋第一段
北宋 宋 庠
作品赏析
• 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 • 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按今人的话说,就是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
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晋代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鼓舞着人们的斗 志,竟被誉为“人之楷模”。 • 斗鸡在我国历史上久盛不衰,曾被人们作为消遣和夸豪斗胜的手段,这从考古 出土的汉代石刻和画像砖上可见形象逼真的斗鸡图。《战国策•齐策》最早记 载我国先秦时期的斗鸡娱乐:“临淄之中七万户……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 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 斗鸡的风气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权阶层的人物——宠信宦官、王孙公子。 斗鸡以后又推广到军中,用以激励战士的勇气,提高兵卒的斗志。 • 雄鸡作为善斗的勇士,它的气魄和英姿,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赏识,常 以雄鸡作为诗、画创作的素材。例如,《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 已”,后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被引申为形容在风雨飘摇、动乱黑暗的年 代,有正义感的君子还是坚持操守,勇敢地为理想而斗争。
作品赏析
• 《公孙龙子·通变论》中提出的一个命题,也是《庄子 ·杂篇·天下》记载的二 十一个论辩命题之一。“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谓牛羊足一,数足 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鸡足三,故曰牛合羊非鸡。”,鸡有两足,加上 独立存在的抽象的“鸡足”,便得出“鸡三足”的荒谬结论。这是混淆了具体 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诡辩。
论宋代科举殿试的诗赋作品
内 容 提 要 宋 代 殿 试 诗 、 始 于 开 宝 六 年 , 于 治 平 四 年 , 十 五 年 间 有 题 目可 考 的 共 5 赋 终 九 2 次 。其 间 殿 试 诗 、 对 进 士 是 否 黜 落 、 定 名 次 至 关 重 要 。宋 代 殿 试 诗 、 作 品 和 拟 作 流 传 很 少 , 赋 排 赋
真宗好文虽以文辞取士然天下太宗又非正常继位时人大多讳莫如深田锡必视其器识每御崇政殿赐进士及第必召其高第此赋却说德仁是成功的根本无疑很投合太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始赐第一人宗的心思故高居榜眼位置
江 苏社 会 科 学 2 1 年 第 4期 00
文 学研 究
论 宋 代 科 举 殿 试 的 诗 赋 作 品
其 中赋 作 较 佳 , 重 破 题 ; 作 平 庸 , 有 佳 句 ; 赋 内容 皆 以歌 功 颂 德 为 主 。 在 殿 试 中 地 位 最 最 诗 间 诗 赋 重 要 , 次 是 诗 。 代 殿 试 诗 赋 题 目及 作 品 是 科 举 史 上 的 珍 贵 资 料 , 研 究 宋 代 科 举 诗 赋 的 特 色 其 宋 对
、
宋代 殿试 诗赋 留存 作 品考
《 宋会 要 ・ 选举 》 亲试 》 录了绝 大多数 的宋 七《 记 代殿试诗赋论题 目,但宋代殿试论 的实 际作 品未见 流传 , 故考述殿试 诗赋 。 现存 文献 可考见 的宋代 留下来 的殿试诗作整首
的 只有 4首 :
作用 ,有不少礼部奏名进士在这最后环节 的考试 中
赋作 整 篇 流传 的有 7篇 :
9 章衡《 . 民监 赋》“ :运启元 圣 , 临兆 民, 天 监行 事 以为戒 , 纳斯民于至纯。”宋施德操 匕 ( 窗炙蜾录》 卷
思子台赋第一段赏析【北宋】苏轼骈体文
……………………………………………………… ………………………………………………………
《汉书·戾太子传》: 武帝末,卫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借治盅陷害太子,太 子自杀于湖上,后武帝 “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汉武帝晚年多病, 江充诬奏有人用巫盅的法术咒他。武帝派江充查办。江充同太子刘据有怨,乘机诬陷太子。太子 惧祸,拘杀江充。武帝发兵追捕,相杀五日,太子战败自杀。事后武帝知道太子是冤死,在湖邑 建 “思子宫” 和“望思台”,表示怀念。
国学 骈体文
思子台赋 第一段
北宋 苏 轼
作品赏析
• 《思子台赋》作于苏轼贬谪海南期间。所论历史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太子刘据被诬“谋反”,逃亡途中,自 尽于湖城县泉鸠里,汉武帝醒悟后,葬刘据于此地,号称“太子冢”,并建“思子台”(民间俗称“思儿台”)悼念。 《思子台赋》,“以嗜杀为戒”,希望“有补于世”。“太子冢”、“思儿台”遗址在今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附近。
• 《苏轼全集》之《飓风赋(并叙)》、《思子台赋(并引)》或以为苏过之作。 • 《思子台赋并引》,只有前面的引为苏轼所作,赋为苏过作。其引云:“予先君宫师(指苏洵)之友史君,讳经臣,字
彦辅,眉山人。与其弟沆子凝皆奇士,博学能文,慕李文饶之为人,而举其议论。彦辅举贤良,不中第。子凝以进士 得官,止著作佐郎。皆早死,且无子。有文数百篇,皆亡之。予少时尝见彦辅所作《思子台赋》,上援秦皇,下逮晋 惠,反复哀切,有补于世。盖记其意而亡其辞,乃命过作补亡之篇,庶几后之君子,犹得见斯人胸怀之仿佛也。”苏 轼《史经臣兄弟》(《苏文忠公全集》卷72)所记略同。苏轼《思子台赋引》谓“乃命过作补亡之篇”,这是《思子台 赋》为苏过所作的铁证。中华书局《苏轼文集》此赋校记云:“《外集》卷有此文之引‘予先君’云云,无赋。《文 鉴》卷十收此文,谓为苏过作。今附存于此。”《文鉴》作苏过作品收是对的,明人所编的《苏轼外集》只收引而不 收赋,也是对的,因为只有引是苏轼所作,赋乃“命过作”。由于《思子台赋引》有“乃命过作补亡之篇”语,因此 前人很少把此赋误为苏轼作。王偁云(注:《东都事略》卷93《苏轼列传》,台北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本。) : “(苏)过终于通判定州,有《飓风赋》、《思子台赋》行于世。”周密云(注:《浩然斋雅谈》卷上,四库全书 本。) :“小坡《思子台赋》云:‘彼杨公之爱修兮,岂减吾之苍舒。’皆深中人情。”“小坡”即指苏过。浦铣云 (注:《复小斋赋话》卷下,槜李遣书本。) :“苏叔党《思子台赋》盖坡翁命补亡史君彦辅篇也。正使坡翁自作, 未必能过。观其上援秦皇,下逮晋惠,又及夷灭张汤、主父偃之流,孟德、杨公之事,波澜愈阔,然去题稍辽矣。即 结之曰‘吾将以嗜杀为戒也’,故于末而并书,不独宾主分明,抑亦法律精细。
大成殿赋第一段赏析【明代】陶安骈体文
……………………………………………………… ………………………………………………………
饶州府文庙大成殿占地 478平方米,高 14米,座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殿堂结构, 琉璃黄瓦,飞檐翘角,五彩斗拱,歇山转角,殿内描金绘彩,斗拱盘旋,十二根朱漆木柱,均需 双手合抱。殿前,祭台商垒,石级盘旋,气势森严;殿后,古槐盘根错节,浓荫蔽日,铜铃、枝 叶遇风作响,如虎啸龙吟,其规模在全小独一无二。整个大殿雕梁画栋,造型别致,结构精良。
• 陶安生前著述甚多,有《周易集粹》、《辞达类钞》、《姚江类钞》、《知新稿》、《陶学士 集》(20卷)等。
THANK YOU!
• 朱元璋称吴王后第三年(1367年),在金陵初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征诸儒议礼,命 陶安为总裁官。他和李善长、刘基等册定律令,议定礼制。明洪武元年(1368年)命制诰兼 修国事。朱元璋常至东阁,与陶安等议论前代兴亡本末。在朝十余年,恪守职守,朱元璋十分 宠渥于他,御制门贴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四月,陶安任江西省参 知政事,治理有方,军民诚服。不久染病,仍拟草本时务十二事上表朝廷,九月卒于任上。明 太祖朱元璋亲致祭文,遣使吊唁,谥封“姑孰郡公”,对陶安的父子亦有封赏。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陶安(1315~1368年)字主敬,六岁丧父,矢志读书,日记千言,敏悟异常。稍长,投师李 习兄弟,博览群书,尤深于《易》。元至正四年(1344年),中浙江乡试,八年,授明道书 院山长。十四年冬归省,避乱居家。当涂(今属安徽)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 对明朝建国之初的典章制度建设有重要贡献。
国学 骈体文
大成殿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赏析
进拟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并引状推诚应天,岂尚交饰臣伏睹今月十三日御试《应天以实不以文赋》,题目初出,中外群臣皆欢然,以谓至明至圣,有小心翼翼事天之意。
盖自四年来,天灾频见[1],故陛下欲修应天以实之事。
时谓出题以询多士,而求其直言。
外议皆称,自来科场只是考试进士文辞,但取空言,无益时事。
亦有人君能上思天戒,广求规谏以为试题者。
此乃自有殿试以来,数百年间最美之事,独见于陛下。
然臣窃虑远方贡士乍对天威,又迫三题,不能尽其说以副陛下之意。
臣忝列书林,粗知文字,学浅文陋,不自揆度,谨拟御题撰成赋一首。
不敢广列前事,但直言当今要务,皆陛下所欲闻者。
臣闻古者圣帝明王,皆不免天降灾异,惟能修德修政,则变灾为福,永享无穷之休。
臣不胜大愿。
其赋一首,谨随状上进。
天灾之示人也,若响应声;君心之奉天也,惟德与诚。
固当务实以推本,不假浮文而治情。
彼虽不言,谪见以时而下告;吾其修德,祸患可销于未萌。
臣闻天所助兮,惟善则降祥;德苟至兮,虽妖而不胜。
皆由人事之告召,然后天心之上应。
若国家有阙失之政,则当频见于众灾,欲人主知戎惧之心,所以保安于万乘[2]。
臣请述当今之所为,引近事而为证。
至如阳能和阴则雨降,若岁大旱,则阳不和阴而可推;(去年大旱。
)阴不侵阳则地静,若地频动,则阴干于阳而可知。
(去年河东地频动。
)又如黑者阴之色,晦者阴之时,或暴风惨黑而大至,白昼晦冥而四垂。
(康定元年三月,黑风起,白日晦。
)日食正旦,雨冰木枝。
(今春二月。
)如此之类,皆阴之为。
盖阴为小人与妇人,又为大兵与蛮夷。
若四者之为患,则群阴之失宜。
故天象以此告吾君,不谓不至;陛下所宜奉天戒,不可不思。
是谓应以实者,臣敢列而言之。
若夫慎择左右而察小人,则视听之不惑;肃清宫闱而减冗列,则恭俭而成式。
况乎远佞人者,孔宣父之明训[3];放宫女者,唐太宗之盛德[4]。
又若西师久不利,宜究兵弊而改作;叛羌久未服,宜讲庙谋之失得[5]。
在陛下之至圣,行此事而不忒;庶天意之可回,虽有灾而自息。
藏珠于渊赋第一段赏析【清代】董鄂铁保骈体文
……………………………………………………… ………………………………………………………
原道篇:“藏金于山,藏珠于渊。”高诱注:“舜藏金于崭岩之山,藏珠于五湖之渊,以塞贪淫 之欲也。”即本此为说,正无“禹”字。盐铁论本议篇:“舜藏黄金,……所以遏贪鄙之俗而醇 至诚之风也。”抱朴子安贫篇:“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俱不言禹有藏珠 事。若庄子天地篇言“藏金于山,藏珠于渊”,并不言为舜、禹事也。后汉书班固传注引“渊” 作“川”,则唐人避李渊讳改字耳。唐晏曰:“淮南子作‘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 之心也’,无‘禹捐珠’句。”
• 庄周指出“藏金于山,藏珠于渊”。《礼记·中庸》说:“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 草、鱼鳖生焉,货 财殖焉。”可见,藏宝之地总是与险境结缘。
• 储藏在地下的珍贵资源或宝物,是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的国家资源。然而, 这些富源所在,正如庄子所说,是“山无蹊隧,渊不可测。”因此,作为国家“探宝人”的测 绘工作者,首先得树立“要累黄金高北斗,敢履险涩踏危峨”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董鄂·铁保(1752~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本姓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 清代大臣,著名书法家。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后升为郎中、户部及吏部员 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嘉庆四年(1799年),因弹劾 官员过当被贬到盛京;不久,以吏部侍郎出任漕运总督。
• 嘉庆十年(1805年),升任两江总督,赏一品顶戴,成为管辖江苏、安徽和江 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嘉庆十四年(1809年),发生山阳县令王伸汉冒赈, 鸩杀委员李毓昌事件,铁保遭到免职,流放新疆。道光初年,告病退休。道光 四年(1824年),去世。
含舜的诗句
含舜的诗句先秦:1、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
——《成相杂辞》无名氏2、侯怀大舜,乃号乃谟。
——《出征赋其一》东汉末杨修唐:3、此乃尧舜之用心。
——《绳伎赋》胡嘉隐4、非尧非舜。
——《圣人以四时为柄赋》赵自励5、封崇则舜。
——《西岳望幸赋》阎随侯6、千钟献尧之酒。
五弦歌舜之风。
——《驾幸芙蓉园赋》吕令问7、则如尧舜登极。
夔龙夹辅。
——《京兆府献三足乌赋》王颜8、我皇尧舜比德。
夔龙是扶。
——《春傩赋》孙頠9、抑以观古人之象。
原之帝舜。
——《佩赋》胡运10、美韶者舜。
——《作乐崇德赋》李子卿11、宁取类于瓦杯。
以供尧舜。
——《欹器赋》韦肇12、方今尧舜在上。
伊皋为政。
——《谏鼓赋》王起13、得逢尧舜之代。
——《立走马赋》乔彝14、矧其尧舜为理。
——《日五色赋》湛贲15、逖览虞舜。
稽古唐尧。
——《乡老献贤能书赋》张嗣初16、及夫尧舜之化。
大道为炉。
——《黄冶赋》李德裕17、昔在帝舜昭融。
车书混同。
——《舜琴歌南风赋》蒋防18、四载之劳。
终成于舜日。
——《禹凿龙门赋》陈山甫19、况乎传舜之规。
受尧之命。
——《禹拜昌言赋》谢观中唐:20、弦有五色而播。
盖出乎舜宫。
——《五色琴弦赋》仲子陵21、垂衣体舜。
——《镇圭赋》元稹21、古有尧舜。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元稹22、故曰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乾坤为天地赋》陆肱北宋:23、昔夏后之御历也,宪章于舜,祖述于尧,推历稽人统之正,用寅24、为岁首之朝。
——《南省试圣人并用三代礼乐赋》田锡25、凿而饮也,宁知尧舜之功。
——《井赋》吴淑26岂比夫舜举八元,方为求理;——《崆峒山问道赋》王禹偁27、穆穆乎舜门之辟,晰晰乎宣燎之发。
——《明堂赋》范仲淹28、五声未泯,何惭虞舜之琴。
——《今乐犹古乐赋》29、穆穆虞舜,巍巍帝尧。
——《尧舜帅天下以仁赋》30、当其如天者尧,继尧者舜,守位而时既相接,行仁而性亦相近。
——《尧舜帅天下以仁赋》31、所以虞舜运璇玑之日,不爽昭回;——《穷神知化赋》32、所以虞舜垂衣,亦由斯而弗咈。
课虚责有赋第一段赏析【唐代】黄滔骈体文
………………………………………………………
………………………………………………………
文思触及乐事,必然表现为 欢快;嘴上正说着哀伤,一定先来一声长叹。有时候不在意就进人 了写作,有时候拿起笔来又感到茫然。写作是一大乐事,历来的文士都很向往。抽象的赋予具体 形态,无声的给它以声响。把久远的事物写在尺幅之上,充沛的情思倾吐自内心。扩大语言的范 围和容量,构思定能愈来愈深。传播草木的芳香,又好象繁密的枝条发育茁壮。文思汹涌象暴风 浓云,升腾自文章的林 海之滨。
国学 骈体文
课虚责有赋
第一段
唐代 黄滔
作品赏析
•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出自晋人陆机的《文赋》,意思 是,人的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中未曾命名或不能命名言说的,诗以 无言,只能无言,惟无言可现真义。
• 《南齐书·宗测传》: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筠,轻迷人路1。 纵宕2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至,而今鬓已白,岂容课3虚责有, 限4鱼慕5鸟哉! 注:1轻迷:轻易迷失。人路:仕途。2纵宕:放 纵恣肆。3课:督促。4限:限定。5慕:效法。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黄滔(840-911年) 字文江。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官 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 官。
• 唐中和三年(883年),在朝廷多事之秋,停举之年,黄滔回到故乡涵江黄巷。不久,举家迁 往30里外的县城东南角城乡结合部乌石山东麓的前埭。
• 译文:天性如同水中之鱼,空中之鸟,爱栖息山谷之中,眷恋竹林 松海,容易迷失仕途之路。我放纵恣肆于岩洞与山泉之间,犹如癫 狂之人,倏忽间却不知年老已至。而今已是双鬓斑白,哪里可容受 督促虚无而责求必有,限定水中之鱼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精神的自由里以 戏谑的态度消融对死亡的畏惧;孔子“不知生焉知死”, 回避对死亡的关注;禅僧希翼在刹那电光火石般的顿悟中 超脱对生死的执着。宋儒“殁吾者宁也,存吾者幸事,” 便是三教圆融后中国式的智慧在生死上的最终体现。我不 懂西学,然而现代以来随着基督权威的解构,在哲学层面 对死的解读应是主流,而存在主义执着于当下似乎和中国 文化有相通之处。或许,不到人类消亡的那一天,死亡永 远是人类的终极命题,所以一切对死亡的解读其实都是伪 命题,都是不可以求证的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稽治古之敦化,仰圣人之作君,务藏珠而弗宝,俾在渊 而可分。效乎至珍,虽希世而弗产。
……………………………………………………… ………………………………………………………
天圣八年(1030年)正月,欧阳修参加礼部贡举(也称“省试”),主考官是曾任枢密副使、现 任御史中丞、著名文学家、江西老乡晏殊。欧阳修的答卷《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至今还完整地 保留了下来,全文四百零六个字。文章开宗明义,紧扣题目叙说:“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 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其意义就在于“上以体国而经野,下以建邦而设都”,最终达到 “九州有宜”、“四民奠居”、“限华夷而靡爽”、“赞大君之永图”,即促进皇图永固的目的。 句式四六为主,两两相对,平稳而工整。尚书省放榜,欧阳修又名列第一,中了省元,取得参加 殿试的资格。这一次更让恩师和他自己信心满满,对殿试充满期待。
• 天圣八年(1030年),殿试于三月十一日在崇政殿举行,由仁宗皇帝赵祯亲自主持。殿试必 须在一天之内完成赋、诗、论三种科目的考试,考题是“藏珠于渊赋”、“博爱无私诗”、 “儒者可与守成论”。可惜的是欧阳修殿试的诗、论都已散逸,只有《殿试藏珠于渊赋》还保 存着,全文计四百四十个字,格式规整,文意疏畅而语句变化有致,本来排名第一,但欧阳修 在文章中寄寓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深义,借题发表时论,抨击朝政,讽喻君王,要统治者不仅要 惜物更要恤民,因此考官给了他并不是很高的名次。三月十四日,仁宗皇帝主持殿试放榜唱名 仪式,知贡举呼唤殿试合格者的姓名,军头司站在殿陛下依次传呼,这也就是科举考试中所谓 的“传胪”。殿试合格者录取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 花。按照“传胪”惯例,省试名列前茅的考生,在殿试唱名超过三人以后,如果没有传呼到自 己,就可以站出来大声自报姓名,即使考分排队靠后,也可以升高等级,提前唱名。当时欧阳 修在殿外正焦急地等待着,可是迟迟不见传呼自己的名字。因为欧阳修省试是第一名,因此他 不得不站出来越队声明,最终皇帝钦点他为甲科十四名。
作品赏析
• 《藏珠于渊赋》属治道类,通过深渊藏珠的寄寓来陈述政见 • 根据刘德清等所著的《欧阳修传略》,这一年殿试的诗、赋、论分
别考《藏珠于渊赋》《博爱无私论》等题目,欧阳修的《藏珠于渊 赋》只有短短400余字,其中写道: • "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绝乎侈靡之端。……不宝于远,则知用物之足; 不见其欲,则无乱心之惑。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 • 这篇赋行文工整,内容与形式俱佳,但在言辞之间假托古代之事, 抨击当时朝廷的奢靡生活,其锋芒和犀利可见一斑。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殿试藏珠于渊赋
第一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藏珠于渊赋》 题出自《庄子天地》 : “若然者, 藏金于山, 藏珠于渊, 不利货财, 不 近富贵。 ” 据记载欧阳修等人开始并不知此题的出处和题意, 经上请皇帝及考官解释后方得 知。 他充分利用上请得知文学研究的庄子原文的寓意, 把讽涑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当 然, 歌颂与讽谏必须得体, 主要是摸准皇帝的心思,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