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 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 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 哉若人!” •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 崇尚朴素和道德。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 而有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其终。孔子 真崇尚道德啊!主谓倒装句 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 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 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而 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 下场的。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谋动干戈于邦内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A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既富矣,又何加焉?”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无乃尔是过与?”
相关成语: 众星拱北: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 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
来,不及物动词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动。
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 招引他们(使他们来)。
三、特殊句式: 主谓倒装 “君子哉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尚德哉若人!”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 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他反对 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 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 “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他劝鲁哀公 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 足。”(12.9)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 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 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该 干什么就干什么)。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 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Fra Baidu bibliotek
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 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 比喻战争。 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 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二、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
“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 “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3、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风”,好比风,“草”,好 比草。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4、富之: 使他们富起来。
為政以德
——論語
(12.19)什么是“德风” “德 草”? “偃”是什么意思?什么 东西“必偃”?
你能举几个以杀戮为手段来 推行政治,最终留下千古骂名的 统治者来吗?(古今中外的都可 以)
得民心者昌, 失民心者亡。 ——孟子
• 解释“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 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 之色。 • 《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 腰,宫中多饿死。”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祸起萧墙 分崩离析 虎兕出柙 既来之 则安之
富民 教民 举贤 正己
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 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如果统治者 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2.1)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 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 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16.1)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 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 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 不答。 南宫括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 若人!”
• 为什么“羿善射,奡荡舟” ,却“俱不得其死 然”? • 为什么“禹,稷躬稼”却有了天下? • 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 • 孔子为什么当面不答而要在南宫适出去以后才说 他是君子、是尚德之人?
所以于统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 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6.1)当 然对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13.9) 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弟。“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2.3)“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 (12.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他所追求的是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
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 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顿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 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季氏将伐颛臾
重点字词理解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4.且尔言过矣, 5.是谁之过与?”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既来之,则安之。
1、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 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训导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 道:通“导”,读dǎo,治理 3、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读yú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 《论语》中均用“与”字。
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2、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 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 “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 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 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 人的政治主张。
风行草偃
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 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 风吹过。偃,倒伏。
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 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化若偃草
再见,弟子们
小作文:根据“为政以德”的内容,替孔 子制订一部治国纲要,标题自拟。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治理好我们鲁国, 特制订下列条例: 1.要努力提高全体国民(包括官员)的道德 素养,官员要用道德来治理百姓,百姓要 顺从礼教,懂得羞耻。 2. 3. 4. ……
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