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实用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素质目标

使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消化吸收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4.课程重点、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重点、难点各章分布均匀。课程重点在于理清脉络,厘清中国传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引发思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如下的态度。如何让学生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并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记忆与理解能力的要求并重,教学方法宜多采用启发方式,教学形式上以讲授为主,配合以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力求将理论知识讲解透彻。

5.教学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 40 学时, 2.5 学分,讲授 32 学时,课内实践 8 学时。

6.实施建议

6.1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

(1)教材选用(或校本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田广林版《中国秘书史》教材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教材内容丰富,板块安排合理,易于学生消化、吸收,适合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

(2)参考资料选用

参考教材:

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

2.《中国传统文化释要》,黄鹤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3.《中国传统文化精义》,钟明善、朱正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

4.《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5.《中国传统文化》,顾建华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6.2其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参考网站:1、中国文化,网址:/

2、中国传统文化网,网址:/

3、家国网,网址:/

6.3 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教师授课为主,多媒体及教具运用、课堂演示、教学辅导、习题课、讨论课、案例分析、课堂提问、自学指导、作业与考试安排为辅;实践课以文化考察与分析为主。

6.4考核评价

(1)考核类型

考查

(2)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的目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灵活运用能力状况,检验教学

目标完成状况,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后续教学。

考核评价的内容:课程考核力求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采用书面理论知识考核加实践表现考核方法。

考核标准——理论知识掌握熟练,具备一定知识运用与分析能力。

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核方法:动态测试(40%),终结性测试(60%)

动态测试内容:作业成绩评价(10%)、实践环节评价(20%)、课程综合表现评价(10%)(包含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

终结性测试:3千字左右书面考察报告或论文(60%)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1.教学内容

1. 文化的涵义

2. 文化的分类

3. 文化的特征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有关文化的命名由来,把握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定义。正确理解和使用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等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正确树立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播的基本态度。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准确含义。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基本内容,并将绪论所学习的概念,贯彻整个的各章节。

教学重点:1. 文化的基本概念

2. 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

第一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

1.教学内容

1.1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