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ppt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教材课件必修一

高中化学新教材课件必修一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01
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可逆的,即正向反应和逆
向反应同时进行。
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02
焓变表示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熵变表示反应体系的混乱度变
化。
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断
03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0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01
02
03
必修课程
包括化学1、化学2,涵盖 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和基本方法
选择性必修课程
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 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 础等,供学生选择深入学 习
选修课程
包括实验化学、化学与社 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等 ,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实验室安全及基本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则
了解实验室常见危险源及 应对措施,掌握实验室安 全操作规程
1 2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形成原理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 响。
氢键的形成与特点
氢键的形成条件、类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比较
范德华力、氢键的强弱比较,对物质性质影响的 差异。
晶体类型与性质
晶体的类型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概念及特点 。
晶体的性质
各类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的比较 。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
0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03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解析课件(共1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解析课件(共127张PPT)

化学反应中物 质变化的价值
化学反应 的价值
化学 的价值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2.立足初中,作好衔接
知识衔接: 物质分类(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分门别类) 分类 系及其分类; 导电、解离 电解质 电离 离子反应; 初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分散
66
观念衔接: 粒子直径大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散系); 物质分类和转化的价值; 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设计物质间的转化 途径; 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
提供情境素材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
47
情境创设:铁与水蒸气反应
真实问题(生产)
真实问题(生活) 实验事实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48
4.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内容标准】 1.4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 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 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1 内容要求的增减或调整
新增学生必做实验(必修课程9个) • 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5.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 6.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7.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
元素化合物(章): “律前”:第二章、第三章 “律后”:第五章
优点: 元素知识(钠、氯、铝、铁)——元素周期律
(深入,归纳)
元素周期律——元素知识(氮、硫) (指导,演绎)
20
元素化合物(节):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课件
• 3:对新教材挖掘与补充要适当,避免过多过难。 造成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 4: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逐步 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与探究。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
谢谢观赏! Thanks!
沙市五中:王大刚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
2011.11
例如: 碱金属:Na →Na2O(Na2O2)→NaOH→ Na2CO3 、NaHCO3 、 NaCl 铝元素 AL →Al2O3→Al(OH)3→NaAlO2、 AlCl3(相关图像与计算) 铁元素:Fe→ FeO 、Fe2O3 (Fe3O4)→ Fe(OH)2 、Fe(OH)3 → FeCl3
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铜合金→铁合金(阅读稀土金属材料) (2)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 无氧酸盐 ← 氢化物 ← 单质 → 氧化物 →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 含氧酸盐 例如: 硅元素: Si→SiO2→硅酸盐 卤族元素:NaCl ←HCl ← Cl2 → HClO→ Ca(ClO)2 • 氮族元素:NH4Cl←NH3← N2 → N2O5 → HNO3 →NaNO3 • 大气质量的检测:氮硫的高中氧化学化必物修一新旧教材特点比较
四、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一般模式 :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 硬度、溶解性、毒等
(2)化学性质:以化学性质为核心,贯穿酸碱反应线和氧 化还原反应线两条主线,总体上把握某一具体物质的化学 性质。 1)用重要线索指导认识物质的一般通性,特殊性。识记好 物 质转化重要反应式及重要的实验现象。 2)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模式丰富充实教材。 3)用前挂后联的形式,串起前两章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重要原理。用性质变化的规律预备性的渗透元素周期 律与周期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好点线面的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变化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变化
新教材:第一节 能层与能级——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说明:新教材中调整了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这个内容的顺序,这个内容和能层与能级联系更为紧密,是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此外,关于“核外电子排布”,新教材围绕以“构造原理”为主线进行编排,基于此,新教材将“能量最低原理”调整到本节最后,与“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一起讲解,三个规则共同决定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
(2)新教材更加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学科逻辑性:
(3)新教材从“构造原理”得出的电子排布出发,探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4)新教材“整理与提升”归纳更为系统,逻辑性更强,引导学生用证据推理来建构原子结构的模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素养。同时将整个章节内容形成网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合并到了一节,这样节奏更紧凑。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实际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
(8)新教材删除了“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分子立体模型”这个实践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教与学的反馈,这个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真正实践,因此删除。
(9)新教材增加了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帮助学生建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0)新教材删除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这部分内容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章节安排章节旧教材(选修4)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的调控分析:从章节分配来看,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前两节“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因素”合并为“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内容,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一节内容。

可见新教材整体内容相对旧教材增加了不少,接下来以新教材的章节安排进行知识对比、课后习题对比。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选修4(旧教材)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知识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定量实验(Zn 与H 2SO 4)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由定性实验得出结论,并利用碰撞理论解释⑴浓度(KMnO 4与草酸)⑵压强⑶温度(Na 2S 2O 3与硫酸反应)⑷催化剂(H 2O 2分解)⑸催化剂作用原理图、选择性3.相关概念(绪论)有效碰撞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⑴定性实验(浓度、温度Na 2S 2O 3与硫酸反应、催化剂H 2O 2分解)⑵定量实验(Zn 与H 2SO 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相关概念⑴基元反应(分步反应)、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⑵利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⑶催化剂作用原理图习题两节内容的课后题目都较少,考查的知识比较基础,题目较容易;主要涉及: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本节课后习题较多,考查的知识既基础又新颖,题目难度一般;主要涉及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化学反应历程、设计实验证明催化剂的作用、实验探究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18题最后一空)分析:从知识点对比来看,整体知识点大致相同;新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更新和增加;旧教材独有的内容:定性分析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案例(KMnO4与草酸)新教材更新知识: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数的关系、催化剂作用原理图、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新教材有旧教材没有的内容:基元反应(分步反应)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选修4(旧教材)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知识点1.化学平衡状态⑴概念⑵判断方法(量、正逆速率)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定性实验分析⑴浓度(Fe3+与KSCN反应、CrO72-与CrO42-转化)⑵温度(NO2与N2O4转化)⑶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⑷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3.化学平衡常数⑴计算公式⑵含义及影响因素⑶举例计算K及转化率1.化学平衡状态⑴概念⑵判断方法(量、正逆速率)⑶图像分析(方法导引)2.化学平衡常数⑴计算公式⑵含义及影响因素⑶浓度商(判断平衡状态方法)⑷举例计算K及转化率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⑴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⑵浓度定性:利用实验分析移动方向(Fe3+与KSCN)定量:等温时,用Q和K的相对大小判断移动方向⑶压强(NO2与N2O4相互转化实验)⑷温度(NO2与N2O4相互转化实验)⑸勒夏特列原理⑹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课后习题判断平衡状态;书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选择合适的工业生产条件;分析改变外界条件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计算转化率;文字表述题目较少;书写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分析提高转化率的方法;判断平衡状态;判断压强对平衡的影响(15题);比较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大小;根据温度-产率图像分析反应热,并给出合理解释;计算转化率;分析:从知识点对比来看,整体知识点大致相同,呈现的先后顺序发生了改变,旧教材先介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后介绍“化学平衡常数”;新教材顺序调换,且新教材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更新和增加;旧教材独有的内容:定性分析浓度影响平衡移动因素的实验案例(CrO72-与CrO42-转化)新教材更新知识: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Q=K)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除了定性分析,还可以定量计算(比较K和Q的相对大小)新教材增加内容:定性分析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实验案例(NO2与N2O4相互转化)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选修4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1.焓判据2.熵判据3.综合考虑,△G=△H-T △S (科学视野)1.焓判据2.熵判据3.综合考虑,△G=△H-T △S (资料卡片)课后习题题目很少,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由于熵增而使某过程自发;(食盐溶解、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题目较少,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由于熵增而使某过程自发;从自然现象、常见的化学反应中判断熵变和焓变;分析:该板块知识点内容和课后习题都几乎保持一致,这是为了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而呈现出来的,并不作为考查的重点,考查内容很基础,自由能变化的计算方法分别出现在“科学视野”和“资料卡片”中,可见地位一般。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摘要:作为第五批进入新高考的省份,陕西省新高考政策已落地近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基层一线教师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从老高考到新高考等各种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从实践中逐渐体会教材和课标的改变所带来的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冲击。

本文通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的介绍和比较,使老师们深刻体会由教材变革带来的教育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高考新课标对比变革一、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1.章节安排2007版教材 2019版教材以上是2007版[1]和2019版[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章节安排,两者相较变化非常大。

在新教材中删减了《从实验学化学》的内容,将其中“物质的量”的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助于降低学生初入高中学习带来的不适感,尽快进入学习的正轨。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中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后再进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这时,新教材以海水的研究作为新情境,以其中的重要盐分——NaCl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构成元素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这符合《新课标》[3]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目的。

在完成钠、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任务后再进行定量计算(物质的量及其应用),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化学反应的量变观察到质变计算,从而将化学学习的理论性推上新高度。

1.栏目设置在新教材中,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实验、探究、思考与讨论、方法导引、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资料卡片、化学与职业、研究与实践、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等诸多环节,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丰富多样,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能力、素养的双重提升。

如在课本48页介绍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后“方法导引”中又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从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完成了高中化学学习中一般气体制备的方法介绍,原本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才能涉及到的知识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论学习,此时可让学生进行O2、H2、CO2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设计,体会气体制备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相信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会大有裨益。

2023高中化学必修新旧教材对比及内容分析

2023高中化学必修新旧教材对比及内容分析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 高分子材料”均以章节标题的形式在新教 材必修内容中呈现旨在让全体学生了解化 学材料的三种类型,并体会化学材料在生 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突显材料在现代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主题二:(二)化学必修栏目设置的 对比
旧教材设置了多种活动性栏目, 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在栏目类 型和数量上又进行了调整和增 加,在学科特点、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得到 更多的体现。具体栏目见表新 教材(必修)的栏目类型更加 丰富,内容更为新颖,数量更 多。综观新增栏目类型的详细 内容,具有下列特点。
主题二: (三)化学必修内容分析
3.注重情境、问题、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概 念的构建过程。
案例:电离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实验证据 (宏观现象)
引出概念 (电解质)
主题二: (三)化学必修内容分析
3.注重情境、问题、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概 念的构建过程。
解决情境问题 基于实验证据提 出新问题
证据推理(微观 探析)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合并:即旧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合并在同一节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更能感受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及能 量是守恒的等观念。
• 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合并: 将旧教材选修5中的“认识有机化合物”与乙烯、
乙醇、乙酸等几种简单、重要有机物进行合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 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教材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能够通过“方法导引”,适时介绍相应的学习方 法,包括分类、模型、预测、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认识元素化合物性 质的视角、化学实验设计、变量控制、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等。涉及具体 方法概念的界定、内涵及应用等,引导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通过“信息搜索”, 使学生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得更多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信息搜索的方法、 网络资源的丰富庞大,从而形成应用信息资源的习惯。

绪言 优秀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PPT(共14张)

绪言 优秀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PPT(共14张)
基础和支柱产业。
返 首 页
9
探究五 化学的特点和魅力
将_宏_观__与_微_观__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特点和魅力
所在。当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可了解物质的颜色、水溶性、溶液 的导电性,是否可以与氧气、水等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反 应产生的各种现象,这些都展示了物质及其变化美妙的宏观世界。
1
绪言
返 首 页
2
探究一 化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_原_子__、__分__子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组_成__、__结__构__、__性_质__、___ 转__化__及__其__应__用__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
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返 首 页
3
探究二 化学的发展史与近代化学发展的几个里程碑
渗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_中__心__的_、__实__用__的__和__创__造_性__的___”基 础科学。在_资_源__、__材__料__、__健__康__、_环__境___等领域,化学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例如,对于材料问题,无论是依据组成分类的金属材料、
返 首 页
6
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还是按照功能分
体系。科学的_元__素_概__念__、_燃_烧__的__氧__化__学__说__、_原__子_和__分__子__学__说__等奠 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9 世纪中叶元__素__周__期__律__的发现,分__子__结__构__学_ _说__的提出,以及 20 世纪初以来原子结构奥秘的逐步揭示,使人们
化硅中的氧原子和硅原子之间是以_共_价_相互作用的解释和说
明,都离不开科学仪器、设备等研究手段,离不开_化_学__用__语__、符__号__、 _公_式__、图示等表达方式。化学发展史启示我们,研究物质的化学变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解读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解读

一、教材特色简介
4.贯穿体系结构的主线索
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两条主要线索,一是“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线索,教科书在 “律”前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时,都是从原子结构引入,在“律”后的内容,则以物 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基础,充分体现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二是化学反应-转化线索,如,关于硫和氮的知识,原教科书将硫和氮集中,按 照氧化物、含氧酸的类别,分别安排在两节,突出分类;新版教科书则是将硫 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单独安排为两节,在体系构建上,不但体现了分类 思想,更突出了从价态变化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视角和思路。教科书从 不同视角切入,突出“反应-转化”的线索,体现物质转化的价值,使学生建立通 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的观念。
旧版教材的编排
新版教材的编排
教材特点与变化
编排方式的变化 新教材: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分散 周期律前——氯(必修第一册) 周期律后——硫、氮(独立介绍) ——硅(融于应用之中)
章节介绍顺序(根 据物质类别)

二氧化硫 可逆反应
硫酸
工业制硫酸
硫酸根离子 的检验
实验 活动4
不同价态
含硫物质 化学实验设计 的转化
有机物中碳 原子的成键
特点
成键方式 碳骨架类型
甲烷的性质 烷烃
烷烃的结构
烷烃的性质
有机物的通 性
以甲烷为例 进行说明
学习有机物的方法转变
以真实情景为 导引,激发同
学们析疑
用所学的电子 式结构式表示 一个碳原子的 成键方式
两个碳原子间 的成键方式
多个碳原子间 的成键方式
使用模型来建构 有机物的结构
以“碳骨架—空间位置—构型”介 绍甲烷的结构

新教材2024版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4版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三反应——离子间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 Ba2+与 SO24- ,NH+ 4 与 OH-,H+与 CH3COO- 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I-、S2-,NO- 3 (H+)与 Fe2+等。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
色透明的是 A.K+、MnO4- 、Cl-、SO24- B.Na+、CO23- 、SO24- 、Cl- C.NO-3 、Na+、HCO-3 、Ba2+ D.Na+、NO-3 、H+、SO24- 【答案】B
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反应中CaH2中氢元素由-1价升高至0价,H2O中氢元素 由+1价降低至0价,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根 据 反 应 式 : ①2Fe3+ + 2I - ===2Fe2+ + I2 , ②Br2 + 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答案】B
【解析】反应①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故还原性:I->
Fe2+;反应②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Br-,故还原性:Fe2+>Br
-,所以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
【答案】(1)Ba2++2OH-+2H++SO24- ===BaSO4↓+2H2O (2)OH-+CH3COOH===CH3COO-+H2O (3)CO32- +2H+===CO2↑+H2O (4)CaCO3+2H+===Ca2++CO2↑+H2O (5)MgO+2H+===Mg2++H2O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版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版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版教材对比分析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1)第一章目录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反应热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一章将旧教材中前两节合并成了一节,使节奏更加紧凑。

同时因为在之前必修阶段已经学到过能源的问题,因此新版教材中将该内容删除,不赘述。

第一节顺序有调整:先讲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再给出焓变概念,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个变化是先讲中和热的测定,再讲热化学方程式,且删除了能源这一部分的内容。

(2)第二章目录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合并到了一节,这样节奏更紧凑。

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实际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

新教材第一节的变化:将旧教材中绪言部分的内容“活化能及有效碰撞理论模型”调整到了本章第一节,这样整个速率的有关概念及影响因素更为完整和紧凑。

而新教材中关于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内容呈现是先从实验的角度进行探究,再从活化能与有效碰撞的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新教材中第二节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删掉了旧教材中“可逆反应”的有关内容,因为在必修中也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赘述;(2)新教材调整了一下顺序,先讲化学平衡常数,再讲影响平衡的因素,强调了一些外在条件的改变引起浓度商和平衡常数不再相等时,将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和鲁科版之对比分析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和鲁科版之对比分析

化学必修一人教版与鲁科版之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先从化学必修一的大体框架上分析人教版与鲁科版两本教材的教材体系,然后对栏目设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具体的分析,着重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分析第二章。

关键词:人教版鲁科版化学必修一前言:新课改之后的化学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具有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教材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化学知识水平做必要的铺垫。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必修一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两种教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容组织结构化、内容呈现建构化、内容要求层次化、栏目设置教学化。

两种教材具有其共同特点,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课程设计融合了学科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社会生活问题中心的优点;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但二者的教材体系、栏目设置、具体编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此外、化学必修一第二章两套教材所涉及内容差不多,本文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1两种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是指教科书各单元、各章节内容的构成及其编排顺序, 两种版本教材的体系见表 1表1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章节结构1.1两种版本教材体系的共同点必修一采用“章—节”式结构, 共4 章,主要涉及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三维学习目标,采取的是学科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

基本知识、观念与方法、STS教育三条内容线索融合贯穿,内在联系强;有利于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教学PPT

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教学PPT

★专家认为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题:
1.下列各种物理性质中,对氯气来说不正确
的是
A.黄绿色的气体 B.密度比空气小
C.能溶于水
D.有刺激性气味
2.下列物质或方法可用于扑灭金属钠引起灭
火的
A.水 B.湿布 C.细砂 D.泡沫灭火器
3.实验室中钠应保存在
A.水中 B.CCl4中 C.煤油中 D.汽油中
。(填字母) ;但在
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6)以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反应为线索, 综合考查考生化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能力。
关注无机推断题的演变!
关注化工生产、生活、以及新 物质的衍变!
(2009 四川卷 27).(15 分)已知 A-O 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反应条件略去)。A、B、H 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 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 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 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 2:3,且能与水反 就应得到两种碱。C 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 能与 G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
气发生反应 C.浓H2SO4有强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
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2)题设情景新颖、鲜活,密切联系自然 和生产、生活实际。
试题大多引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化学事物创 设问题情景,提供的化学事物不一定是学生学过 的,有些是学生完全陌生的。试题用实验现象、 模型、图表、文字描述为考生提供学习元素化合 物的某些信息,要求考生从题设的情景中获取有 用的信息,联系、运用存贮的知识,通过分析、 综合和必要的推理、论证,解答问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定义 分 散 系 : 将 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 物 质 以 粒 子 形 式 分 散 到 __另__一__种__(或__多__种__)___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系中被__分__散__成__粒__子___的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质______,另一 种物质叫做___分__散__剂______。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 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3)胶体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 (2)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 (3)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4)CuSO4·5H2O 是混合物( ) (5)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云、雾、烟属于胶体( )
(2)Fe(OH)3 胶体的制备
△ 制备原理:___F_e_C__l3_+__3_H_2_O_=__=_=_=_=_F_e_(O__H_)_3_(胶__体__)_+__3_H_C__l ____ 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 25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 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___饱__和___F_e_C_l_3 溶__液_____,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红__褐__色___________,停止加热。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节PPT课件含章末综合1.1-1.3图文

【2019版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全章节PPT课件含章末综合1.1-1.3图文
Na2O、CaO、Fe2O3、CrO、MnO
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SO3、P2O5、Mn2O7、CrO3
两性氧化物:同时能跟碱和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Al2O3 、ZnO: Al2O3+2NaOH=2NaAlO2+H2O
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跟酸反应也不跟碱反应的氧化物
H2O、NO、CO、N2O、NO2、MnO2
溶于水:

难溶性盐: CO32-、PO43-、AgCl、BaSO4 正盐:既不含能电离的氢离子,又不含氢氧
根离子的盐.Na2CO3、KCl、Ba(NO3)2
组成中是 否有可电
酸式盐:电(离或时NH生4成+的)阳外离还子有除氢金离属子离,子阴离子为酸
离的H+、
根离子的盐。NaHCO3、Ca(HCO3)2
分类方法3---交叉分类法
梅 西
刘 翔
姚 明
田 亮
中国运动员 外国运动员 球类运动员 非球类运动员
交叉分类法
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 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请分别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下列转化关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认识混合体系------分散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 种(或多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 2、分散系组成:分散质,分散剂 从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考虑,可以组成几种 分散系?
九种分散系
分散质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散剂 气态 液态 固态
请同学们举出9种分散系的实例,并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高中化学必修1与老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

高中化学必修1与老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

高中化学必修1与老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九月金秋时节,我省迎来了第三次课程改革的实施。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触到新课程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诸多新理念。

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在实施新课程的初始阶段我们感到太多的不适应,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容多而课时少;探究教学难以开展;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课本和配套资料《阳光课堂》的知识内容不能衔接等。

下面就新课标与旧教材从编排到内容上的相异之处进行比较,同时就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实施新课程一个学期以来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材变革,令人耳目一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

新课程在教材组织形式和版面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内容上真正做到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得去也出得来,避免了传统教材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理论知识,克服了学生难进去、难出来的不良现象。

在课程功能上,新教材从以前的只是对知识的传授和讲解逐步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目标上也做出了重大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传统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教材的内容编排的重要暗线:以化学概念与原理为线 索,串起具体物质。
• 4)新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探究科学方法 的优化,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猜想推断、实验设计、 归纳总结及信息整合能力。
• 5)教材在金属材料的发展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检测方 面非常注重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人类生活品质改善方面 的重要作用。
-
二、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教材编写 特点
• 1 )新课程打破元素种类界限,改变以往以元素中心,以 一种元素单线纵深发展(典型元素——化合物——族)的 模式,而是依据元素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为主线,把若干种 常见元素横向比较,得出规律。
• 2)注重用分类的思想,建立分类观,重视同种元素的不 同物质的转化,形成转化观。
(2)化学性质:以化学性质为核心,贯穿酸碱反应线和氧 化还原反应线两条主线,总体上把握某一具体物质的化学 性质。 1)用重要线索指导认识物质的一般通性,特殊性。识记好 物 质转化重要反应式及重要的实验现象。 2)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模式丰富充实教材。 3)用前挂后联的形式,串起前两章的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重要原理。用性质变化的规律预备性的渗透元素周期 律与周期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好点线面的知识框架。
思考与交流
正文
章引言 章主题图
章名
习题 图片 表格


教材-
教材体例
科学史话
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
辅助设计
信息搜索
归纳与整理 复习题
三、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
学生能够主 动构建自身
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 认识。
发展所需的
化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
过程与方法
能,进一步
例如:
硅元素: Si→SiO2→硅酸盐 卤族元素:NaCl ←HCl ← Cl2 → HClO→ Ca(ClO)2 • 氮族元素:NH4Cl←NH3← N2 → N2O5 → HNO3 →NaNO3 • 大气质量的检测:氮硫的氧化物-
四、化学性质讲述中的建议
• 1 用重要线索指导认识物质的一般同性,特 殊性
了解化学学
科的特点,
加深对物质 知识与技能 世界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 观
求课

要-
要求学生形成 科学的自然观 和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更 深刻地认识科 学、技术和社 会间的相互关 系,树立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
新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的课程标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
四、教材内容
用涂广泛的金 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的主角-----硅
富集海水中 的元素----氯
几种重要的金 属化合物
三.金属及其 化合物

金属的化学

性质


-
四.非金属及其 化合物
硫和氮的氧 化物
氨 硝酸 硫酸
四、教材内容及处理
铝与氢氧化钠 溶液的反应
钠的重要 化合物
铝的重要 化合物
几种重要的金属 化合物
铁的重要 化合物
常见合金的 重要应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酸和水 的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属与非金属 的反应
化金
合属 物及

-
用途广泛的金 属材料
正确选用金 属材料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建议:
(1)金属元素知识体系:
单质 → 氧化物 →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 主要的盐
例如:
碱金属:Na →Na2O(Na2O2)→NaOH→ Na2CO3 、NaHCO3 、 NaCl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

元素化合物 沙市五中:王大刚
-
化第
新旧教材比较
合三
物四
教材编写特点


课标解读


教材内容及建议

属 及
逻辑联系

教学体会及反思
-
一、新旧教材章节设置差异
-
双基差异
新教材增加 第三章
1、增加铜合金知识介绍 2、选用金属材料的一般原理及利弊 分析 第四章 1、删除硅酸盐产品 2、删除磷的化合物的性质 3、删除浓硝酸的分解
-
四、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一般模式 :
如:一、从物质分类角度看物质具有的化学通性; 即首先判断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等中的
哪一类,然后由该类物质具备的通性确定其化学性质。如氧族元素中 的 生成SO相2属应于的酸酸性②氧与化碱物性,氧而化酸物性反氧应化生物成的盐通性③表与现碱在反:应①生成与盐水和反水应。 因此SO2的性质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 二、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价态上看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铝元素 )
AL →Al2O3→Al(OH)3→NaAlO2、
AlCl3(相关图像与计算
铁元素:Fe→ FeO 、Fe2O3 (Fe3O4)→ Fe(OH)2 、Fe(OH)3 → FeCl3 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铜合金→铁合金(阅读稀土金属材料)
(2)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
无氧酸盐 ← 氢化物 ← 单质 → 氧化物 →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 含氧酸 盐
即处在元素最低价态的物质只有还原性,处在元素最高价态的物质 只有氧化性,处在元素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例如 对 价态于,SO既2的有化氧学化性性质,从又硫有元还素原价性态。来看,+4价的硫处在硫元素的中间 三 、物质的特殊性质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中有很多物质有着特殊的化学性质,用物质 的特性补充由物质所属的类别和价态决定的性质。如氧族元素中的 S有O漂2、白H性2O。2均有漂白性,卤族元素中的HClO,碱金属中的Na2O2都
-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培养良好的逻辑 思维品质
体验探究过程,培养 设计、创新、实践及 团结协作能力
形成知识逻辑化 呈现方法多样化 内容选择——时代性
编写意图
形成科学价值观 体会进步的艰辛 增强社会责任感
能力
引导点拨 教师
知识
价值观


设置情境
教材
探究解决
主动构建 学生
-
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的体例
• 2 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模式丰富充 实教材
• 3 用前挂后联的形式,串起前两章的离子反 应、氧化还原反应重要原理。用性质变化 的规律预备性的渗透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好点线面的知识框架。
-
四、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一般模式 :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 硬度、溶解性、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