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体系记录和技术档案管理控制程序
ISO17025:2017记录管理程序
第 页,共 页记录管理程序1 目的使机构所有各种记录(包括电子的、纸质的)得到安全保护、保密、并易于识别、收集、索引、存取、维护、清理,同时为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持续有效性及合同与客户要求的一致性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客观证据并实现可溯性和重现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机构管理体系运行和检测工作中的各种记录的管理。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负责记录借阅、销毁申请的批准。
3.2机构所有员工负责做好本岗位工作记录,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合理性、准确性。
3.3质量部负责原始记录、检验/检验检测报告、客户档案、合同评审记录、分包控制、样品登记记录等的归档保存,技术部负责其他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归档保存。
4工作程序4.1记录的分类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类:a.质量记录:指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活动中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包括但不限于合同评审、分包控制、采购、内部审核、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投诉。
;b.技术记录:指进行检测活动的信息记录。
包括但不限于原始观察、导出数据和建立审核路径有关信息的记录,检验检测、环境条件控制、人员、方法、设备管理,样品和质量监控等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验检测报告的副本。
4.2记录的格式4.2.1记录表格的编制、审批、修订、发放、回收等应按照《文件管理程序》执行。
4.2.2记录表格编制时应确保记录信息充分。
技术记录应包括足够的“人、机、料、法、环”信息及实施检测活动和审查数据的日期和责任人的签字或等效第 页,共 页标识,确保能够在需要时识别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保证数据的追溯性和检测的复现性。
4.2.3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应不断的改进记录表格,使得表格信息更加充分、完善,具体按照《文件管理程序》执行。
4.3记录的填写要求记录在填写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记录应在工作进行当时立即填写,不得补记、追记,而且应该是直接读取或获取的数据,不是经过计算的数据。
b.记录填写时应确保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时间准确,并有各负责人及审批人的签字或等效标识。
CNAS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1目的规范记录和档案的管理控制,对相关记录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质量体系活动和检测工作符合规定要求提供事实证据。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中所有相关记录的管理。
对各类记录的分类归档、保存期限、登记和保管、借阅与保密以及过期销毁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3 引用文件保护电子存储记录管理程序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管理程序文件控制管理程序记录目录清单标识管理规定4 职责4.1 技术负责审批技术活动记录表格。
4.2 质量负责审批质量活动记录表格。
4.3 记录表格的使用部门做好各种记录表格的设计。
4.4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所在部门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移交。
4.5 办公室/异地实验室负责记录的归档、保存和清理。
4.6 检测人员完整填写检测过程原始记录,并对记录的全面、清楚、准确、及时性负责。
4.7 异地实验室负责异地实验室记录的控制。
5 措施/方法5.1 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5.1.1 质量记录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包含了质量活动(如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实施纠正/预防措施等)中形成的所有文件资料。
5.1.2 技术记录是检测技术活动的见证文件,可包括各种表格、合同、工作单、工作手册、核查表、工作笔记、控制图、外部(含分包方)和内部的检测报告、客户信函、文件和反馈等。
5.2 记录的保存期限5.2.1 应通过对各类记录的性质、用途、重要程度、保存条件等评估后分别确定其管理保存期。
5.2.2 现行各记录的保存期见《记录目录清单》和《档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编号方法》。
5.2.3人员或设备记录应随同人员工作期间或设备使用时限全程保留,在人员调离或设备停止使用后,人员或设备技术记录再保存3年。
5.2.4 保存期应在批准使用前确定。
批准人应适时对记录保存期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5.3 记录的编制5.3.1记录应有唯一性标识,并能按工作任务分类。
记录的格式以满足信息足够为原则,并经审核和批准。
ISO17025:2017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ZLJC-2021-CX-024 版本:1/0 1.目的为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可追溯性和检测活动在需要时的可复现性,应提出记录规范要求,以规范记录内容、保证记录留档时限、做好安全和保密,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所有质量记录、技术记录的管理和检测原始记录的管理。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记录型式和内容的批准;3.2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记录型式和内容的批准;3.3综合科负责检测过程中技术记录的归档管理工作,综合科负责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的归档管理工作;3.4检测人员负责检测原始记录编制和正确填写及协助综合科作好记录的收集和归档工作;3.5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负责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4.程序内容4.1记录管理4.1.1本中心的记录管理按记录的分类、标识、记录设计和批准、填写和更改的要求,收集和编目、存取查阅、贮存保管、维护和处理等环节进行。
4.1.2记录的分类本中心的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大类。
(1)质量记录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监督、不符合工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客户意见反馈、客户抱怨、人员培训和技术档案、分包方和外部供应服务商的评价等记录;(2)技术记录包括检测合同、被测对象管理、仪器设备运行和管理、计量溯源的证书和报告、检测原始记录、涉及检测过程的仪器设备/设施/环境记录、检测报告副本等记录。
(3)对于技术记录中的固定的、每日重复检测的大批量样品项目,可将相同信息固化到原始记录中。
4.1.3记录的标识记录标识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应的编号方法,以与该文件对应的方式进行标识。
4.1.4记录的设计和批准4.1.4.1质量记录由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人员设计,质量负责人批准;4.1.4.2检测原始记录由检测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批准;技术记录中的仪器设备管理、业务受理等记录格式由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人员设计,技术负责人批准;4.1.4.3所有记录应由综合科文件档案管理员登记于《记录清单》,并将空白格式按《文件控制程序》存档保存,在没有得到批准前,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记录格式。
计量档案管理制度[1]
计量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企业计量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计量档案的完整性、精准性和安全性,提高计量数据的可信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计量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计量设备档案、计量器具档案等。
第二章计量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三条完整性原则计量档案管理应当确保计量档案的完整性,包括档案材料的齐全性、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等。
第四条精准性原则计量档案管理应当确保计量档案的精准性,包括档案信息的精准性、数据的精准性等。
第五条安全性原则计量档案管理应当确保计量档案的安全性,包括档案存储的安全性、档案传递的安全性等。
第三章计量档案管理的实在要求第六条计量档案管理责任1.公司设立计量档案管理员,负责公司计量档案的管理工作。
2.计量档案管理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计量档案管理学问和阅历。
第七条计量档案的建立1.公司应当建立计量档案,包括计量设备档案、计量器具档案等,对每个计量项目建立相应的档案。
2.档案的建立应当记录关键信息,包括计量项目名称、计量设备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校准日期等。
第八条计量档案的维护1.计量档案应当妥当保管,防止遗失、损坏、篡改等情况发生。
2.计量档案应当进行定期整理和备份,确保档案信息的可用性。
第九条计量档案的使用1.计量档案应当依照权限进行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任意查看和使用。
2.使用计量档案应当记录操作人员和使用日期等关键信息。
第四章计量档案管理的考核标准第十条完整性考核1.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计量档案的完整性。
2.完整性考核重要包括档案材料的齐全性、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等。
第十一条精准性考核1.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计量档案的精准性。
2.精准性考核重要包括档案信息的精准性、数据的精准性等。
第十二条安全性考核1.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计量档案的安全性。
2.安全性考核重要包括档案存储的安全性、档案传递的安全性等。
第五章违规处理和奖惩措施第十三条违规处理1.对于未依照本制度要求进行计量档案管理的单位或个人,将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违规处理。
技术档案归档管理制度范文(4篇)
技术档案归档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和统一技术档案的归档管理,确保技术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技术档案的归档管理。
第三条定义1.技术档案: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实施、维护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书、图纸、电子资料、检测报告等。
2.归档管理:指将技术档案按规定进行整理、存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
第二章归档管理基本要求第四条保密性要求1.技术档案的归档操作应在保密的环境下进行,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查阅、拷贝或转移技术档案。
2.技术档案仅限授权人员进行归档和检索,未经授权人员不能进行操作。
3.电子技术档案应采取加密措施,确保安全性。
第五条完整性要求1.技术档案应按照制定的规范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技术档案的更改或删除必须经过审批和记录,不得擅自变更或删除档案内容。
第六条存储要求1.技术档案应采用专用的存储设备,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可靠性。
2.技术档案的存储设备应定期进行备份和检测,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完整性。
3.技术档案的存储设备应防止病毒侵扰和物理损坏,定期进行杀毒和维护。
第七条检索要求1.技术档案应按照规定的分类和编号进行归档,方便检索和利用。
2.技术档案的检索应提供便捷的工具和系统,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的查找。
第八条使用和借阅要求1.技术档案的使用和借阅应进行登记和审批,限定使用和借阅的时间和方式。
2.技术档案的使用和借阅应遵守保密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用于其他用途。
第三章归档管理流程第九条归档流程1.技术档案的归档流程包括收集、整理、审核、归类、编目、存储等环节。
2.技术档案应按照制定的规范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归档前应进行审核和归类,确保档案的分类和编号的准确性。
4.归档后应做好档案存储设备的备份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检索流程1.技术档案的检索分为内部检索和外部检索。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精选文档技术档案管理制度1.总则:1.1 为成立、健全公司技术档案工作,完好地保存和科学地管理公司的技术档案,充散发挥技术档案在公司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公司各生产技术部门服务。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2 本公司技术档案是指各技术部门在生产技术、科研成就、质量、设施、基建等技术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资料、照片等技术资料以及外来、外购的图纸、资料、图书等。
1.3 公司技术职能部门、车间要把技术档案工作归入本单位的技术业务管理工作中,保证其技术文件资料的累积,达到采集齐备、整理系统,并按制度实时归档。
以保证全公司技术档案工作的顺利展开。
1.4 依照集中一致管理技术档案的基来源则,公司技术部建立综合档案室,并装备专职人员管理。
综合档案室在技术主管的直接领导下,集中一致管理全公司的生产、开发、质量、设施、基建等技术档案。
成立、健全技术档案工作,达到全公司技术档案的完好、正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2技术文件资料的归档:2.1 每一个技术项目达成或告一段落伍,都要有完好、正确、系统的技术文件资料,并按公司形成技术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将所形成的技术文件资料加以系统的整理,构成保存单位(卷、代、册、盒),由技术主管审察后实时向公司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
2.2 各部门或技术人员在移交技术档案或技术文件资料时,交接两方应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拜见 PD423 《文件控制程序》表码PD423-02) ,署名归档备查。
凡不切合组卷要求或技术文件资料不全的,管理人员有权拒绝接收。
2.3 凡需归档的技术文件资料,应尽量切合国标、部标和公司标准的规定。
做到书写资料优秀,笔迹工整,图纸按规格绘制,图样清楚。
禁止用铅笔、圆珠笔和复写纸打印。
2.4 凡各部门形成的图纸类文件,应描制底图一份,并经技术责任署名后,向档案室移交归档。
2.5 凡外来、外购回公司的图纸资料,随仪器、设施入厂的图纸、使用说明书、电气线路图等在开封前,有关单位一定通知资料管理人员参加盘点,如数归档。
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1. 工作目的对本站记录和档案的填写、标识、借阅、保管和处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记录符合检测/鉴定工作要求,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检测/鉴定工作符合要求提供证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站各种管理活动和检测/鉴定活动记录识别、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和清理等环节的控制及档案的管理。
3. 工作职责3.1 检测/鉴定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填写。
3.2 监督员负责对记录真实性的监督。
3.3 技术质量管理部部长负责批准技术/质量记录的借阅复制,分站站长负责批准分站技术记录的借阅复制。
3.4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技术/质量记录的归档保管。
3.6分站综合办公室负责分站技术、质量记录的归档保管。
3.6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技术记录的销毁,质量负责人负责批准质量记录的销毁。
4. 工作程序4.1 记录的分类和控制要求4.1.1 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
4.1.1.1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记录为质量记录,主要包括: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记录;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投诉处理记录;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合同评审记录;监督检查记录等。
质量记录格式应包括:记录的标题、记录的标识和总页数、日期、记录人等项目。
4.1.1.2 检测/鉴定等技术运作形成的记录为技术记录,主要包括:检测/鉴定原始记录;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记录;检测/鉴定报告及副本等。
技术记录格式还应包括以下内容:检测/鉴定的对象、检测/鉴定时的环境条件、使用的仪器设备、记录观察得到的数据、计算公式和导出的结果、意外情况的描述和记录(适用时),记录人和审核人等必要的信息。
4.1.1.3 技术记录应满足复现的要求,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设计。
4.1.2 记录格式的编制应符合《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
4.2 记录的形成4.2.1 记录的填写由执行人员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填写时使用钢笔或中性签字笔,所有签名应由本人亲笔签署,不允许代签。
计量保证管理制度
计量保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证计量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计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根据《计量法》和相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进行计量活动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仪器仪表室、质量管理部门和相关计量人员。
三、质量管理体系1. 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计量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2.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工作的文件控制程序,确定计量工作的文档和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和保管等要求。
3.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工作质量管理的人员培训和技能考核制度,确保计量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计量活动。
4.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工作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制度,定期对计量工作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质量控制1.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标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制度,确定计量标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维护和管理要求。
2.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方法和程序的管理制度,确定计量方法和程序的制定、审查和发放要求。
3.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结果的确认和记录管理制度,确定计量结果的确认程序和记录要求,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数据的保护和备份制度,确定计量数据的保护、备份和恢复程序要求。
五、计量结果的确认和追溯1.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结果的确认制度,确定计量结果的确认程序和要求,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结果的追溯制度,确定计量结果的追溯要求,确保计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六、计量记录和报告1.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记录管理制度,确定计量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和保管要求。
2. 本单位应建立计量报告制度,确定计量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发放要求。
七、技术文件和标准1. 本单位应建立技术文件和标准的管理制度,确定技术文件和标准的编制、审查、批准和发放要求。
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制度
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加强计量系统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绩效,确保计量系统过程的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计量系统过程管理机制,确保计量系统过程的稳定和可控;2.提高计量系统过程管理水平,降低计量系统风险,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规范计量系统过程管理流程,提高计量系统过程管理效率和效益;4.加强计量系统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计量系统过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
三、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计量系统过程管理的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计量设备管理、计量数据管理、计量过程控制、计量审核评价等。
四、管理原则1.依法合规原则: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计量系统过程管理;2.科学规范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计量系统过程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3.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和改进计量系统过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绩效;4.信息化应用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计量系统过程管理的效率和效益;5.风险防控原则:加强计量系统过程管理的风险防控,降低管理风险,确保计量系统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五、管理组织1.设立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制度和规范;2.设立计量系统过程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工作,包括计量设备管理、计量数据管理、计量过程控制、计量审核评价等;3.设立计量系统过程管理负责人,负责统筹和协调计量系统过程管理相关工作。
六、管理责任1.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和批准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制度和规范;2.计量系统过程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具体的计量系统过程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3.计量系统过程管理负责人负责具体的计量系统过程管理工作,包括计量设备管理、计量数据管理、计量过程控制、计量审核评价等。
七、管理流程1.计量设备管理流程(1)设立计量设备档案,包括计量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2)制定计量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维护和检定;(3)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系统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计量档案管理制度(3篇)
计量档案管理制度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是做好计量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使用工作的依据。
2、工作内容与要求2.1计量技术档案及计量原始记录由生产部统一保管。
2.1.1计量标准器档案资料,合格证书及强管器臭的检定档案。
2.1.2计量实施细则及各项管理制度。
2.1.3计量管理系统图及计最人员清册。
2.2计量原始记录包括:2.2.1全厂计量器具各种合帐。
2.2.2计量器具历史卡、检运、修理、校对等记录。
2.2.3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精密仪器等技术文件、说明书。
2.3技术资料包括:2.3.1国家颁布的各种标准。
2.3.2专业手册和参考书籍。
2.3.3各种计量器具的技术资料:说明书、样木、检定报告。
2.3.4计量人员外出学习带回的技术资料等。
2.4各类技术资料都要编号、建卡、登帐、分类合理存放。
2.5各类技术资料都必须齐全、清晰、准确、保管完善。
2.6技术资料借用时要办借用手续,并按期归还,对于全公司仅有的一木仪器说明书,只能就地借阅,不得带出。
2.7计量技术档案要求永久存放,计量原始记录存放期不少于一个检定周期。
计量档案管理制度(2)是指规范和管理计量档案的一套制度,旨在确保计量档案的准确、完整、可靠和安全,并提供有效的档案检索和利用服务。
计量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档案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计量档案的管理责任和权限,设立专门的计量档案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2. 档案管理制度:制定计量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包括档案建设、档案管理、档案保管、档案销毁等各方面的规定。
3. 档案管理流程:建立计量档案管理的流程和程序,包括档案收集、整理、编目、归档、检索和利用等各项工作流程。
4. 档案管理软件系统:采用计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利用。
5. 档案保管设施:建立专门的档案保管设施,确保计量档案的安全和保密性。
这包括合适的档案保存环境和设备,以确保档案不受破坏和损坏。
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程序
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程序标题: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程序引言概述: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程序是指对工程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技术文件、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管理和保护的程序。
合理的档案管理程序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工程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一、建立档案管理制度1.1 制定档案管理政策:明确档案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责任分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设立档案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1.3 制定档案管理规程:明确档案的分类、编号、存储、借阅、销毁等管理流程,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建立档案管理系统2.1 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将工程项目的各类技术文件、数据和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便于查找和管理。
2.2 制定档案管理标准:建立统一的档案编目和索引规范,确保档案的准确归档和检索。
2.3 定期备份档案数据:定期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实施档案管理措施3.1 归档管理:对工程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技术文件进行及时归档,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2 借阅管理:建立档案借阅制度,规范借阅流程和权限,防止档案信息泄露或损坏。
3.3 销毁管理:对已经过期或无用的档案信息进行定期清理和销毁,减少档案管理成本和风险。
四、加强档案管理监督4.1 定期审核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2 建立档案管理档案:建立档案管理档案,记录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便于追溯和监督。
4.3 加强培训和宣传: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意识和能力。
五、持续改进档案管理工作5.1 吸收先进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5.2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计划,持续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记录控制程序
TX---011记录控制程序一、记录1.记录的定义: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
2.理解:记录的作用: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证据,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
记录是一种特殊文件,其特殊性表现在记录的表格是文件,一旦填完了,就起到了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作用,这时就转变为记录的范畴,不允许进行更改和更新。
质量记录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相关方的有关记录和以各种媒体存在的记录。
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得能力。
可追溯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加工过程的历史,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
客观证据: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
客观证据可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它手段获得。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认定。
二、记录控制程序2004年版的记录控制程序作废,现行有效的记录控制程序为2005年第一版。
即ZH1F002-2005代替ZH1F002-2004。
记录控制程序是QEOHS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第二层程序文件,属兼容程序。
适用于质量、安环、计量体系的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规定了记录的相关人员、部门的职责;记录的范围和分类;记录的形式;记录的填写;记录的标识、保管和归档;记录借阅;借阅的处理。
下面是记录控制程序文件修改记录记录控制程序(2005第一版)目录1 范围2 引用文件3 定义4 职责5管理内容5.1记录的范围及分类5.2记录的形式及采用5.3记录的填写5.4记录的标识5.5记录的保管和归档5.6记录的借阅5.7记录的处理6 记录1 范围本程序目的是对公司各系统管理活动所要求的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提供电厂安装、检修、运行维护项目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及计量检测管理行为符合规定要求和公司QEOHS、计量检测等所有管理系统过程控制、实施绩效有效运行的证据,并为公司管理目标持续改进提供分析数据。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项管理活动,包括QEOHS和计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活动。
计量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计量人员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计量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提高计量人员技术水平,保障计量人员资格权益,根据《计量法》《计量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计量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1、确定计量人员技术档案的主管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技术档案的管理程序和工作要求。
2、技术档案的建立:计量人员技术档案是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活动以来所形成的有关学历、培训、考核、奖惩、职称等各种证明材料的档案。
计量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准确、真实地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技术档案的管理:技术档案管理负责人要认真负责的将技术档案归档、管理,做到档案清晰、完整、准确。
每年进行一次技术档案的清理整理工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计量人员认真撤销其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的保密:技术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严禁无关人员随意查阅和使用技术档案的内容。
五、技术档案的利用1、技术档案是计量人员个人的成长历程和事业发展的重要证明材料,计量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技术档案申请参加各种培训、考试、奖惩、职称评定等。
2、技术档案也是相关单位对计量人员进行岗位评价、岗位聘任和奖惩、职称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相关单位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技术档案进行评价和考核。
六、技术档案的维护和管理1、技术档案管理负责人要认真负责的对技术档案实施日常维护和管理。
定期开展技术档案的检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计量人员要认真予以整顿、处理。
2、技术档案管理负责人要定期开展技术档案的整理、清理、更新工作,避免技术档案过期、遗失等情况的发生。
3、技术档案管理负责人要严格遵守技术档案的保密制度,确保技术档案的安全可靠。
七、技术档案的异议处理计量人员对技术档案内容产生异议,可以向技术档案管理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技术档案管理负责人要认真查明原委,对疑点进行核实,并及时给予答复。
八、技术档案的归集和保存计量人员技术档案为单位财产,技术档案管理负责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将技术档案归集、保存。
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
标题: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版号:第B版,页码1/31.目的为了对记录进行控制,规范记录工作,使其符合检测工作要求,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为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检验质量工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记录的填写及记录资料的归档保存。
3.职责3.1样品受理室负责受理过程的资料(检测申请暨受理单、检测任务单等)填写。
3.2 检验科负责相关检测记录的填写。
3.3 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处理抱怨的记录和技术人员业绩档案等记录的管理。
3.4 质量管理科负责质量体系审核方面的记录格式的设计和审核,并对记录资料进行归档管理,负责记录(档案)资料的查阅受理。
3.5站长负责对外来人员查阅记录(档案)资料及记录(档案)资料销毁的批准。
4.程序4.1 记录的分类4.1.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记录为质量记录,主要包括: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b.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记录c.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d.抱怨处理记录e.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记录f.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记录g.合同评审记录等4.1.2 检验等技术运作形成的记录为技术记录,主要包括:a.检测申请书暨受理单b.检测任务单c. 检验原始记录d.检验报告及存根标题:记录和数据控制程序版号:第B版,页码2/3e.仪器设备验收和使用记录f.仪器设备档案g. 比对或能力验证记录等4.1.3 技术人员档案4.2记录的格式4.2.1记录的格式由各职责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使用。
检测原始记录的格式由检验科根据需要设计,采用A4(21Ox297mm)纸张,常用记录表格由质量管理科审核后统一印制使用。
4.2.2 检测原始记录要包含有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工作的可复现性。
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检品编号、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依据、仪器设备条件、环境条件、检测结果、检测人员、校(复)核人员签字等。
4.3记录的填写要求4.3.1 记录必须真实反映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具有可追溯性,每份记录都应注有时间、填写人签名。
记录控制程序文件
1 目的:确保检测活动能够复现、验证与追溯,保证技术记录和体系管理记录的规范化。
2 范围:适用于所有质量活动与技术活动记录的控制以及档案类资料的管理。
3 职责3.1质量主管职责(1)负责组织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并维护其有效性;(2)批准记录和档案的借阅与销毁;3.2资料管理员职责(1)负责记录与档案类资料的分类管理和安全存放;(2)办理借阅手续,监督和收集有关记录。
3.3全体员工在质量与技术活动中应认真记录活动的过程和数据。
4 记录的生成与管理程序中心的记录与管理本着谁做谁记录,谁负责谁收集的原则。
记录应使用蓝/黑墨水钢笔或签字笔现场填写。
4.1 技术记录适用时,在完成检测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应形成以下技术记录:4.1.1 委托检测协议/合同中心在进行检测工作之前要与客户对检测工作达成协议,并由中心样品接收员或指定人员签订《委托检测协议书》或《技术服务合同》(当检测费大于1万时)。
对于已签订过合同的常规检测项目,再次送检可签订《长期检测合同的后续检测通知单》作为简化的《委托检测协议书》。
4.1.2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当样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或新增非常规合同或大宗合同时,应安排合同/标书的评审,并保存完整的合同/标书评审记录。
合同标书评审由技术主管指定记录人,记录人签字后,由技术主管签字确认转交资料管理员保存。
4.1.3非固定场所采样记录每次采样前,由检测组组长或其指定人制定采样计划,并填写《采样计划单》,指定采样负责人。
采样负责人组织采样人员开展采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从库房设备出入库管理员处领取设备并填写《采样设备出入库单》,在采样现场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以及《现场采样记录》,采样记录单需由复核人签字确认。
当输出数据打印在热敏纸或光敏纸等保存时间较短的介质上时(如采样仪器输出记录),应同时保存记录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样品采集完成后应按照要求及时保存,并尽快运回实验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应填写《样品采集后的保存和运输记录》。
ISO17025:2017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满足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复现检测过程。
2. 范围适用于质量记录、技术记录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
3. 职责3.1 质量负责人:3.1.1负责质量记录格式的审批。
3.2 技术负责人:3.2.1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审批。
3.3文件和档案管理员:3.3.1及时发放记录的有关信息;3.3.2负责标识、收集、编目、保存记录等工作。
4.工作程序4.1 记录的分类4.1.1质量记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记录主要包括:4.1.1.1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4.1.1.2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4.1.1.3合同评审记录;4.1.1.4检测分包记录;4.1.1.5服务和供应品采购记录;4.1.1.6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4.1.1.7服务客户及处理客户投诉记录;4.1.1.8文件控制记录等。
4.1.2技术记录,中心的数据和信息主要包括:4.1.2.1原始记录;4.1.2.2导出数据;4.1.2.3校准记录;4.1.2.4检测报告;4.1.2.5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记录;4.1.2.6仪器设备运行检查记录等。
4.2 记录的形式4.2.1记录可以以纸张、电子媒体等形式保存。
4.3 记录的格式和要求4.3.1质量记录的格式,按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
如有变更,按《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要求执行。
4.3.2技术记录的格式,按主管部门的规定和本中心程序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格式不得修改。
程序文件规定的表格格式如需要变更时,按《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中的要求执行。
4.3.3文件和档案管理员随时发布记录格式方面信息,确保各场所均能及时了解记录格式的变化有关信息并使用有效格式的记录表格,严禁私自变更表格的格式或使用无效表格,以满足有关要求。
4.3.4质量记录的要求4.3.4.1根据工作内容,做好有关记录的填写工作,记录应真实、齐全、及时、清晰、明了,记录必须有记录人签名,必要时需有审核人、批准人签字,记录要求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
计量合格确认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企业为实施科学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建立计量检测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为社会提供产品,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企业——用测量结果来证实其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企业。
1.2 本规范覆盖了企业从事的以下计量活动:1〉贯彻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保证计量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的实施;2〉实施质量控制、能源计量、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经营管理监测等;3〉企业建立计量标准,开展测量设备(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4〉实施计量确认;。
5〉计量检测体系运行有效性,符合性的审核和评审。
1.3 本规范是通用的,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服务)特点、生产规模、经营方式,选择相应的途径和办法满足规范的要求,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除满足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满足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计量要求。
2 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JJF1033-200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G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GB/T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22.1-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GB/T17167-199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引用文献可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咨询。
3 术语定义3.1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示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
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他们的组合。
注2:某些要求(如易读的要求)与所有类型的文件有关,然而对规范(如修订受控的要求)和记录(如可检索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3.2 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注:规范可能与活动有关(如:程序文件、过程规范和实验规范)或与产品有关。
3.3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
计量检测体系程序文件
8
XT/JLCX-06-08
外购产品与外来服务管理程序
6.4
9
XT/JLCX-06-09
测量数据管理程序
6.3.2
10
XT/JLCX-07-01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7.1.1、7.3.2
11
XT/JLCX-07-02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7.1.2
12
XT/JLCX-07-03
4.3.5 A类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关键/特殊工序测量人员、计量确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并取得人力资源部核发的《上岗证》。
4.3.6计量检测体系审核人员须经过相关内容的培训,持有内部审核人员证。
4.3人力资源部编制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培训计划规定培训需求、培训项目、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与经费等内容。培训计划经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纳入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
4.3.5记录表格的设计要内容齐全,操作性强。
4.4记录的保管
4.4.1计量确认的记录、证书,测量设备档案及测量设备的有关记录由品管部负责收集、管理和保存,避免损坏、变质或丢失。
有关测量设备的日常检查记录,由各部门检查后由品管部的统一管理保存。避免损坏、变质或丢失。
4.4.2收集的记录应分类装订成册,然后按规定期限进行编目、归档保存。
f)测量设备调试、维修人员
g)测量设备保管人员
h)计量管理员(兼职计量员)
i)各部门测量设备使用人员。
4.2人员职责
品管部配合计量管理者代表对各类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及职责进行规定。
a)专职计量人员负责公司范围使用的测量设备的管理。
b)兼职计量员负责部门/车间使用的测量设备的管理,协助品管部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校准。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模版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模版一、引言计量器具是各行各业都广泛使用的工具,对于保障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计量器具,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来进行管理。
本文将介绍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模板。
二、计量器具管理的基本原则1. 精确性原则:确保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全面性原则:管理涵盖所有计量器具的购置、校准、维护及淘汰等环节。
3. 时效性原则: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要及时、快捷、高效。
4. 人员责任原则:明确工作人员在计量器具管理中的职责和责任。
计量器具管理的工作程序模版(二)1. 计量器具的购置1.1 制定计量器具购置计划,包括种类、数量和预算等。
1.2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比选和谈判。
1.3 确定购置合同,明确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1.4 进行计量器具验收,包括检查数量、外观和技术指标等。
1.5 编制计量器具购置台账,记录计量器具的基本信息和购置情况。
2. 计量器具的校准2.1 制定计量器具校准计划,包括校准周期、方法和标准器具等。
2.2 选择合适的校准机构,并与其签订校准合同。
2.3 定期将计量器具送往校准机构进行校准,并及时领取校准证书。
2.4 记录计量器具的校准情况,包括校准日期、结果和有效期等。
2.5 在计量器具上贴上校准标志,标明校准日期和有效期限。
3. 计量器具的维护和保养3.1 制定计量器具维护和保养计划,包括清洁、校准和调整等内容。
3.2 指定专人负责计量器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3.3 定期检查计量器具的磨损程度和工作状态,并记录维护情况。
3.4 根据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3.5 做好计量器具的存储和保管工作,防止损坏和丢失。
4. 计量器具的淘汰4.1 制定计量器具淘汰标准和程序,包括使用寿命、技术指标和安全性等方面。
4.2 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淘汰。
4.3 安排专人负责计量器具的淘汰工作,并编制淘汰记录和报废手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体系记录和技术档案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企业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测量结果和测量设备所处状态提供客观证据;为企业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证明公司计量体系有效运行活动记录。
3、职责
3.1、电仪部负责监督各部门的计量记录;
3.2、各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计量记录表格,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报电仪部备案;
3.3、各部门由专人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
4、工作程序
4.1、计量记录的编制
4.1.1、各部门的计量记录,由各部门组织编制,经部门领导审批,报电仪部备案。
4.1.2、电仪部对计量记录进行编号,并发布《计量记录一览表》。
4.2、计量记录的填写
4.2.1、各类计量记录的填写要求及时、真实、完整,字体清晰,签署完整。
4.2.2、使用的各类计量记录所要求的内容应全部填写,因故不能填写的项目或空格用斜线填充。
因填写时发生的笔误,应将错误内容打单杠划去进行更正,由更正者签字或印章并签署时间。
4.2.3、计量检测数据严禁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4.3、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的收集、保存
4.3.1、各部门资料管理人员负责对本部门所有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按时期顺序进行装订,以便于检索。
4.3.2、计量记录的保管部门按照《计量记录一览表》中规定的期限进行保管,做好存放的防潮、防火、防蛀。
4.4、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的借阅和复制
计量记录和技术资料的借阅和复制,须办理经部门领导批准的借阅、复制手续,填写《文件借阅、复制登记表》。
涉及技术、经营与企业机密的计量记录,外部人员借阅、复制须经质量副总批准。
4.5、计量记录的销毁
超过保存期的计量记录,经主管批准可进行销毁处理,销毁时由二人在场进行,并在《文件销毁登记表》中记录。
5、支持性文件
5.1、计量原始数据、统计报表、证书标志的管理制度
5.2、计量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使用制度
5.3、计量体系文件、批准、发布、控制程序
6、计量记录
计量记录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