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经理论工作者的宏大论述及课程专家的讲座式培训,一线的教师已经耳熟能详。但在实践中,教师面对“生成“的呼声和固有的教学程序与规定之间的矛盾时,往往有诸多困惑,感到无所适从,“继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和迷失:既不象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对于宏大的教学理念,如果缺乏具体的解构和指导,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而言只能导致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长期研究和观察,揭示当前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的倡导,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和教师生命的满足。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生成意识有所增强,但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预设,规避生成

此种现象是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在预设与生成中的典型表现。课堂教学追求预先教学目标的落实,强调教学过程的完整,教学结果以教师预设的目标的完成为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按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进行,学生很少创新和质疑,如有超出预设的情景出现,教师会及时地引导到“教学正轨“,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在沉闷、机械、僵化的氛围下进行,课堂生成成分近乎为零,教学很难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

(二)弱化预设,随意生成

部分教师认为强调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就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过多、过细的预设必然制约教学的生成,因此主张预设要简单,生成要放开。结果是课堂教学严重脱离文本和教学目标,教学中充斥着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时间制约性。如某位教师在执教《塞翁失马》一课时,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时,教师有些兴奋,马上放弃计划,抓住这一“可笑“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结果是一堂课就在争论“马的公母“中过去。

(三)传统预设,无效生成

部分教师课前有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中也以师生的交往、互动的形式进行,看似在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其实质不然。在预设的过程中,教师只单纯的考虑教材内容等认知因素,而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课堂教学情境预设不够,只备教法不备学法,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只见文本,不见学生。笔者曾在20多节的课堂观察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交往次数按学生座位情况进行过记录,经处理结果为课堂的教学交往平均次数为28.6次,每节课平均1分24秒有1次教学交往,有的课堂甚至是“满堂问“。其形式看似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但其实质却体现了明显的控制特征,大多数课堂教学交往由教师发起,学生被动执行,在所有被观察的课堂教学中,仅有3次学生的主动置疑,对于偶发的学生置疑及突发的教学事件,教师往往忽视或很少深入。教师更多地将生成理解为非讲授既生成。由此可见预设并非为生成而预设,

所谓的生成是在为预设服务。与前两种极端的现象相比较,此种现象在教学实践中更为普遍。

二、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可以归结为观念和操作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动态生成观的偏差,线形的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教师的教学观中根深蒂固,这必然造成实践中对预设和生成的割裂与对立,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坚持进而产生预设性教学和对生成性教学的误读进而随意生成的两种极端。事实上预设性和生成性是课堂教学共存和互依的两种属性,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新课程所倡导的动态生成理念,绝不是忽视预设,而是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从预设为了完成向预设为了生成转变,同时生成也是有目标和结果的生成,而非盲目随意的生成。综上所述,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二者是不可分离的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实中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课前缺乏正确而科学的预设,课中缺少对生成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其二,预设与生成的把握需要很高的教学理论修养,操作技巧,以及对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极大热情,因此教师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水平和生成质量。除观念上的原因以外,传统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已经形成一套固有的教学操作技能,使其转变与学习新技能相比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加之教师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对于新课程理念下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技能都是缺乏的,无经验可借鉴,而理论工作者的解读和培训又多是不切实际的讲解。面对宏大的教育理念,教师必然无所适从,只能回到传统教学预设的老路上去,又迫于改革的压力,不得不追求形式上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说教师是在两难的夹缝中生存。本文不求对预设与生成关系上作过多的理论论述,重点对教学操作层面进行分析,以期给一线教师一些有益的启示。

三、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的解决策略

观念的转变是行为转变的先导,对于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的解决,首先,要通过学习——交流——反思——内化的认识过程,使教师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预设生成观,认清自我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不足。其次,应注重教师相应的操作技能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实践问题,对动态生成理念下的如何预设、怎样生成、预设与生成程度的把握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一)预设的策略

无论传统教学还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前精心的预设都是必须的,只是预设的指向有所不同,传统教学的预设主要是指向教材和教材的教法,是对学生认知过程的研究;动态生成教学的预设是指向学生和学生的学法,是对学生建构过程的研究。当然,动态生成教学不是否定对教材的研究,而是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生成教学的预设策略主要有:

1.课堂氛围的预设。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预设不同的情境氛围。教师要关注怎样创设一种让每个学生在思考中学会置疑的情境,以及怎样才能为生成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总体上应该是紧张而愉悦的。

2.学生经验的预设。包括学生已有经验的预设和发展经验的预设。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

教学的起点,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及未知的知识经验进行预设。

3.教学内容的预设。包括教材的预设和可能的课程资源的预设。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结构的把握是生成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应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预设课堂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课程资源,预判学生可能的“非预期行为“,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研讨和多层次的开发。

4.教学方法的预设。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复杂性,承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速度;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氛围要预设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才可能在面对学生时进行游刃有余的课堂生成,而又不会使生成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生成的策略

不能把课堂教学问题简单归因为教师的观念落后,其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操作技能而导致的,通俗的讲就是教师不是不懂生成而是不会生成,进而规避生成、随意生成。动态生成教学的生成策略主要有:

1.在情境中生成。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目标相适应的课堂氛围,善于捕捉学生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在“愤““悱“状态下生成课程。

2.在互动中生成。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的互动来完善和改变教学方案;在学生反馈中善于倾听、敏锐捕捉创生点;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的质疑中生成课程;根据互动情境通过即时的追问生成课程。

3.在非预期事件中生成。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和学生的错误,对其不是一味引导和制止,而是给与正确的判断,将积极的非预期事件看作学生主动性得以发挥的体现,根据具体情况即时确定教学走向。

4.在适度延展中生成。可对与时事相关、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在学生积极参与过程中生成课程;还可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适度扩展,加深学生理解,感悟教学内容。

(三)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策略

预设与生成的对立统一性导致教师对预设与生成的程度把握不准。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策略主要有:

1.课堂教学的结构式预设。可对课堂教学进行层进式结构和板块式结构的预设,二者都是在设计非精确的、总体的教学概要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复杂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弹性的和有留白的预设。目的是给教学留有更大的自由度,使学生有主动构建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生成。动态生成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有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