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恺之传神论
顾恺之传神论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国画史上最早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留有画迹的画家,提出“传神论”。
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一)顾恺之在人物画上的成就“传神论”主要是关于人物画和肖像画方面的, 要求不仅要塑造逼真的人物形象,更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感情。
“传神论”加强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础,后经历代艺术家承续推演,逐渐突破了人物画范畴,广泛渗透到山水画理论中,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审美追求,对后世画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阿睹传神”对人物神情的把握是达到传神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这一手段关键的手法在于晤对神通。
在他看来眼睛是传神的一个关键部位,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画面人物间不能手揖眼视,面前无所对。
经晤对神通处理,画面形象之间产生了空间位置关系也产生了自身的相互制约,整个画面成为可供欣赏者神游其中的境界。
2、“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与形为依据,注意形体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其中有一定可寻的规律。
如画裴楷像时,其面颊加三豪,使之形象顿生神采。
3、“环境衬托”典型人物需与典型环境相结合,以景衬托人物的思想情感。
如画谢鲲像时,将其画于川岩之中,以表意趣。
4、“迁想妙得”画员把自己的情思迁入绘画中,神与物游,浸润于对象。
充分抓住对象特征,深入揣摩对象的思想情感,是为“迁想”,经分析归纳得到艺术构思,是为“妙得”。
迁想妙得的过程,亦创造形象与激发思维活动的过程。
5、如《列女仁智图》把形与神的关系转换为风与骨的关系,突出了线群的表现功能。
通过对形骸骨节结构的准确描绘和人物的形体动态来展现人物的风骨。
画中,顾恺之用了大小相同、首位一致、略显圆弧形、刚劲凝重的铁线描以平行或互相包抄的形式组成密集有序的线群。
使之围绕人物的造型结构层层相包相绕,形成一个有确定趋向的整体,产生一种风动的视觉效果。
在处理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表现人物性格神态时,讲究晤对神通。
传神论
传神论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美学命题。
已知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
他说:“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历代名画记》卷五),又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世说新语·巧艺》)。
对顾恺之传神论有两种解释:①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重神但不轻形,认为神似须由形似达到;②顾恺之是重神而轻形论者,“以形写神”不是作为独立的肯定命题而是作为否定命题的一部分提出的。
传神论在公元4世纪提出来,是受了汉末魏初名家论“言意之辨”和魏晋玄学的影响。
名家以《周易·系辞》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知人论事,主张看人不能只看其骨相与言论,还必须观其内在的神,而神常是不可言传的。
玄学家王弼以老庄解《易》,发挥庄子“得意忘言”思想,并扩而大之把它作为解经、证玄、调和乃至认识艺术的新方法。
他的“得意忘言”与名家的“言不尽意”都重神、意,但名家轻言、象,只强调意会;他则从另一方面认识到“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认为意是目的,言、象是手段,唯有通过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顾恺之生活在玄风颇盛的东晋,与许多谈玄论道的士人相交,他接受王弼所代表的“得意忘言”思想是很自然的。
他说“凡画,人最难”,说“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都是强调传神很难,画之妙不在形体而在内在精神气质,这显然是由“得意忘言”变化而来的。
那么,顾恺之是否像名家那样认为言、象、形体可有可无呢?从他的《论画》等著述并结合他的绘画遗迹(摹本)看,他是重视形似作用的,因此才有“以形写神”之说,才在论临写时有“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厚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历代名画记》)之叹。
顾恺之的传神论是人物画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
所谓形神,当时都是针对画人物而提出的。
直到唐代,传神论也还是主要作为人物画的审美标准被运用的。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 谢赫(肖像画家)的《古画品录》总结了 三国以来的绘画创作经验,是我现存较早而 又系统的画论著作 ,为我过古典绘画理论 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美术理论发展的十 分重要阶段,对以后的绘画理论和实践都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画云台山记》(收录于唐代的《历代名 画记》 • 宋宗炳《画山水序》 • 王薇《叙画》
Hale Waihona Puke • 顾恺之三篇画论的主要论点:
1. 传神论。顾恺之在《论画》中明确的提出 了“传神”的重要性。首先强调人的眼神, 他的创作常把眼睛放在最后,侧重于内心 精神的传达。
• 《古画品录》主要是对三国曹不兴及其后 共27名画家的作品进行了品评,在品评中, 他讲到了平画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 1. 政治标准: 出于一种政治宣教目的,强调政治功 利性,而这种政治功利性主要源于当时有 关历史故贤人物的创作,具有规劝与政治 的教育作用。
2. 艺术标准: 艺术标准就是“六法”:“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 置、传移摸写”。作为人物画品评和创作 的标准。
顾恺之的“传神论”对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影响
第2卷 第 4 4 期
20 09年 4 月
乐 山师 范学 院学 报
Ju o m ̄ o eh nT a h  ̄ C l g f sa ece L ol e e
二、 传神论与 山水 画理论 的 初步结合
顾恺 之的“ 传神论” 对人物画创作 实践 的理论总结 , 是
魏晋 以后 , 随着绘画 的发展 , 画科逐 渐趋 于独 立 ,传 神 各 “
论” 开始进入到了山水画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在顾恺之
“ 神论” 传 如此 重要 , 我们应 该如何去理 解 呢?笔 者以
为应 当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
“ 与“ 关 系的论述 。 国时期 的思想家韩非则从审美 形” 神” 战
首先 , 该正确理解顾恺之 “ 应 传神论 ” 神 ” 中“ 的具体含
收 稿 日期 :0 8 0 —1 20— 5 9
作为 国粹 的中国绘 画是 以我 国人文 环境为背景 , 中 是
华 民族传统 文化精 神滋养 下的一门独特 的艺术形式 。综观
和艺术创作 的角度提 出了画“ 犬马最难 ” “ ,鬼魅 最易” 的主
张 。到了汉 代 , 刘安在 《 淮南子》 一书 中对 “ ” 神” 形 与“ 的关
系有 了更 明确 的把握 , 他说 :夫 形者 , “ 神之 舍也 ; 者 , 气 神
一
、
前所未有 的高度 。“ 传神论 ” 是顾恺之绘 画理论 的核 心 , 也 是一套完整 的理论体 系 , 它不仅作 为中国画创作 和品评 的 标 准而存在 ,并且其 中还 阐发 了相应 的技 法要求 。“ 传神
论顾恺之的传神阿堵
安 危 , 肖前 当 熊 而 立 , 两 位 武 士 用 戟格 杀黑 熊 顾恺 之亚 点 刻划 了各
个 人物 的眼睛 , 通 过 眼神和视 线把
故 事 的 情 节 演 绎 在 画 丘: 画 面 上 的 冯 婕好 宽衣聘 婷 , 昂 首挺胸 , 双 目 平 视 , 对 凶残 的 黑 熊 熟 视 无 睹 , 眼
是 点睛之节
有一 丝一毫 的差异 , 特别
有一 毫小
人的眼睛 , 特别 是眼神的微妙变
化 , 不 但表现 出外在 形 上 的改
失 , 则 神 与 之俱 变 矣 人有 长短 , 今既定 远近以
瞩其对 , 则不 可改易 阔促 , 错 置高 下也 是对 摹画要法 的进一 步提
变 , 更表现 出 内在
画出了 大
顾恺 之论画 以人物 为最 难画 ,
12 ]0
去 把握
顾 恺之认
巧 艺 第
为只有通过 人物神情 的刻划才是
顾 长康 画人 物 , 或 数 年
传神
的主要手段 , 而这种刻
存乎 人者 , 莫 良于
形 的层面 ,
因 为人物 神
之把 就是 他
传神
传神 阿堵
最难 , 人物 传神
的理论 的本 质
传
顾恺
不 点 目精 , 人 问 其 故 , 顾 日 : 体妍嫂 , 照 , 正 在 阿堵 中
,j 0 l
顾长
神 照
以 把握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调 的是 写照
传神 的
的 传神
认识 写照
写
, 不是
传神 写照 传神
人 问何
的 要求去 理解 , 而不是 以 的方 向
事如此 , 曰, 四体 奸修 , 本无 关于
试论顾恺之的传神论
关键 词 :传 神写 照 ;以形写神 ;迁 想妙得 中图分类 号 :J 2 0 文献 标识码 :A
了一 些神 仙 的图像 ,因 为那 也 是 当 时流 行 的信 仰 。而 最值 得 注 意 恺之在 金 陵瓦棺 寺所 画 的维 摩 诘 像 ,有 “ 清 赢 示 病之 容 ,凭 几 忘 的是 他 画了不 少名 士们 的 肖像 。这 改 变 了汉 代 以 宣 扬 礼教 为 主 的 言之 状 ” ,画出 了维摩 诘 的病 容及 病 中与 人对 谈 时的 特殊 神 色。这
试 论 顾 恺 之 的传 神 论
李 芯 蕊
( 山西 师 范大 学 山西 临 汾 0 4 1 0 0 0 )
作者 简介 :李 芯蕊 ( 1 9 9 5 .2 一) ,女 ,汉 ,山西省 运城 市夏县 ,学 历 ,研 究 生 ,山西师 范大学 ,研 究方 向 :国画 。
摘要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伴 随着人 的觉 醒和 文的 自觉 ,美 学家 开始 自觉地 将 哲学领 域 中的 形 神论 引入 审美 和 艺术领 域 ,其标 志是顾 恺 之
风 气 ,而反 映了观 察人 物的新 的方 法和艺 术表 现 的新 的 目的。
一
幅维摩诘 像 ,虽 没 有 流传 下 来 ,但 受 到 称 颂 。同 时 ,这 一 记 载
顾恺 之不 仅是 东 晋 的画 家 还 是一 位 杰 出的绘 画理 论 家 。顾 恺 也说 明 中 国流 传 的佛 教 图 像 ,不 是 完 全 模 仿 外 来 的 艺 术 。另 外 ,
论顾恺之传神论
(三).唐代 孙过庭 书法家 《书谱》
他在论及王羲之的书法时说他“岂唯会 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和。”就是说王羲 之在书法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 笔墨与感情,形与神的统一。
• “传神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波及到今 天,将来也不会消退,达到“传神”是一个好画家 毕生所追求的。传神才是更真实的写照形似只是皮 相而已。
列女仁智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1)
洛神赋图(局部2)
四. 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一)南齐 谢赫 《古品画论》
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二).东晋 宗炳 《画山水序》
“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人影迹”
山川之神,本无端绪,让人难以把握,它 寓于山川的形内而感通于所绘之景,这样 神就进人了山水画之中。
(二)以形写神说
顾恺之还非常注意形体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发现 其中有一定可寻的规律。为此,顾恺之在《论画》 和《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了“以形写神”主张, 并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三)环境衬托说
他认为典型人物需要与典型环境相结合,以景物衬托 人物,用环境衬托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果不是这样, 就违背了以形写神,传神也达不到了。处理不好这个 问题,那是大毛病,处理得好的话,是个小毛病,不能 不明白这个道理。
谢谢观看
二.“传神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老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庄子
三.传神论的主要论点
(一)阿堵传神说
顾恺之在“传神论”这一理论的实践中,对人物神 情的把握是达到传神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这一手 段关键的手法在于他所总结出的“阿堵传神”。在 这一总结中,说明了眼睛是达到传神的一个关键部 位,他当年绘画的时候没有画眼睛,就觉得绘画可 能会功亏一篑。他说:“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 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这样处理既 能够达到美的效果也可以达到传神的境界。
顾恺之传神论研究
体形 态 在人物 画当 中并 不重 要 , 使人 物 画传 神 的最 注视 唐 明皇时 流露 出 的眼 神 当 中 , 杨 贵 妃看 别 的妃 而 而 重要 的方法是 画 出 人 物 的眼 神 。顾 恺 之 的 观 点 正 应 子 的时候 可能 就不 是 这样 的眼 神 了 。因此 , 恺 之 不 顾 了一句 俗话 , “ 即 眼睛是 心灵 的窗 口。 自居 易 在《 ” 长恨 是 孤立笼 统地 表现 人 物 的个 性气 质 , 是 通过 观 察 人 而 歌》 当中赞美 杨 贵妃 “ 回眸一 笑百 媚 生 ” 。如果 杨 贵妃 物 对待他 人 以及这个 世界 的态 度来 为其传 神 的 。 只有 笑 , 没有 眼眸传 神 , 怕是 不会 “ 而 恐 百媚 生 ” 。 的 德 国哲学 家黑 格 尔也 认 为 眼 睛 是 最 能 表 现 人 的
21 0 2年 7月
三峡大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Jun f hn he o e n e i ( m nt s Sc c ne) orH o iaT reG r sU i  ̄ t Hu aie & oi Si cs C g v y i H e
J1 0 2 u .2 1
Vo. 4 No. 13 4
光 施 ” 他说 : 张 僧 繇 得 其 肉 , 探 微 得 其 骨 , 恺 之 得 其 及开户 , 照 一 寺 , 者 填 咽 。俄 而 果 得 百 万 钱 也 。 “ 陆 顾 人们 为 了 目睹顾恺 之 “ 点眸 子 ” 的风 采 , 惜重 金 去 争 不 神 。 张怀 瑾认 为 , 恺之 是 他们 当 中最 善 于 通过 绘 画 ” 顾
顾恺之传神论的影响
顾恺之的传神论对中国的影响?
一、传神论的提出及含义
(1)所谓“神”,是指对象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
神死而神散,人的生命精神衰竭了,其外在形貌也随之腐朽。
相对于形体外貌来说,神贵于形。
顾恺之在指出,人物画艺术的关键在“传神”,而外形、动作、服饰、用笔等等皆是为了达到或有助于“传神”而进行;
(2)顾惜之非常重视对形体的把握,即他所说的“美丽之形”,第二是在形体之上,通过画眼睛来“传神照”,传达神韵三者,他还强调充分调动主观审美想象,使得所绘人物具备辨识性和自身特点,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最后,他注重人物环境背景的烘托和氛围的营造,强调以景托人。
二、影响
(1)对中国画的影响:传神思想不仅构成了顾恺之绘画美学的中心问题,也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画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他的理论思想和美学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绘画发展,追求神韵和内在美成为中国审美品格的重要基点,也成为衡量和评价中国绘画艺术重要的品评标准;
(2)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如苏轼所言:“书必要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可成为书也。
”要具有生命,神居首位,非有“神”而不可,有自然天公美时,也要传达出对象神韵得同时传出作者之神,才能形成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3)对艺术家的影响:顾恺之的传神论,让他们明白:艺术只能成立于第二形体之中。
“以形写神”就是以第一形体写第二形体而第二形体才是实质、是目的、是一名艺术家应当去追求去实践的;
(4)消极影响:过于把神强调高于形的位置,抛开形而谈神,驱使一些画家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使神、形不能统一,限制了一些画家的才能。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
论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受时代的影响,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形”与“神”这一核心问题贯穿了中国画论的整个发展过程,经由历代画论家的发展,最终演变为当代画家齐白石所提出“似与不似”的理论。
标签:传神写照;顾恺之;形;神“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绘画思想。
这一思想受到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对当时乃至后世的绘画理论影响深远。
一、“传神写照”思想的提出与背景《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
顾曰:‘四体妍蚩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1]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这一重要的绘画思想。
这与当时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战乱时期,但其间的文学艺术却奇迹般的飞速发展,真正进入了自觉的阶段。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动乱社会与艰难人生等客观现实造成了知識分子思想上的普遍消极,佛教的迅速蔓延,老、庄哲学的渐次盛行,使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逐渐被玄学所代替。
据《文心雕龙》记载:“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元论。
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涂矣。
”[2]玄论之风大盛,清谈玄理之风日浓。
同时,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残酷镇压异己,新兴士人不敢妄谈朝政,只得转而品评人的形貌、容止及风神才情。
再加上六朝时的绘画以人物为主,重视人物的精神才貌成为时代的主流。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理论遍应运而生。
二、绘画中的“形”与“神”探源“传神写照”中的“神”是指人的风神,即描绘对象的内在个性和气质;“照”指描绘对象的外在形体和形象。
“传神写照”传达的实质是绘画中的“形”与“神”即形体和精神的相互关系。
这是中国传统画论的精髓。
汉代以前,中国绘画以“写形”为主,自魏晋南北朝始,进入了以“传神”为表现核心的阶段并延续至今。
需要指出的是,顾恺之重“神”但轻“形”,恰恰相反,他主张“以形写神”。
他在《魏晋盛流画赞》中强调:“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就会“神气与之俱变矣”[3]。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及其认识-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及其认识-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0 引言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顾恺之的传神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翻开任何一部中国绘画理论专着,都可以感受到传神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神论在我国美学理论家的剖析下,一点一点以系统的完善的面貌见于世人,像在周积寅的《中国画论辑要》中便把顾恺之的传神论作为中国绘画的核心.1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的提出及背景谈及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的背景,我们就不得不回归到魏晋南北朝那个充满个性和人性自觉的年代,亦是文化艺术自觉的时代.在这个思想开放, 的年代,究竟充斥着何种思想,怎样一种氛围,促使顾恺之会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这一理论.(1)汉代哲学关于形神理论的着述为传神写照这一理论的提出作了思想意识上的准备.追溯战国到汉代这段哲学史,会发现有很多哲学家都曾经致力于研究形和神的关系.汉代的《淮南子》对形与神的关系有好多的论述,这些都与书画理论的形神关系问题密切相关.《淮南子原道训》有记录:夫形者生之合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这里把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对立统一的整体用四分法加以分析,出现了形、生、气、神.其中神者生之制,就是指由神来制约生命活动《.淮南子》此种论断在那个时代着眼点虽然不在于绘画,而是养生之道,但把其所用的分析方法、思维方式灵活的运用到书画创作的形神关系上来,就极具有价值.书画的形象的创造,要由神来掌控形,神采为上,但是神采的存在又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形的创造和存在.而形又必须有生(生机、生命),必须贯以气(生气、气势、气力、气韵).如果形、生、气、神四者,其中有一个不存在了,其他三个就会大受影响甚至于有可能不存在.透过这种论析,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命题迟早会产生和确立的.(2)魏晋玄学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影响.魏晋玄学发展至东晋,辨明哲理的清淡之行.对人物的才情风貌、言谈的超尘绝俗的美是极其讲求的,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美的追求,给人一种只可欣赏而无法用言语道明的感觉.就像《魏晋胜流画赞》里写道: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是因为道教、玄学经常使用得鱼忘筌来形容得意忘形或得意忘象,反映了形而上的思考.超言忘象而追求意的理论.而生与神在中国哲学(尤其是佛学)中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荃生也就是传神.在这里,毫无疑问顾恺之通过魏晋玄学的观点,说明绘画不应拘泥于形似形象,根本目的在于写神传神.(3)魏晋风度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影响.六朝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在玄风大振中,人们的思想也难免随之变化,于是乎出现了品评人物时将重神而轻型的思想贯穿.魏晋时期士大夫之间多重视人的精神面貌,只要高逸,形骸是可以忽视的.于是,一种新的美学标准便成立了.王弼的《周易略例* 明象》云:故立象尽意,而像可忘也,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言论的出现无疑为这种美学标准作了强有力的后盾.说到这里我的大脑不禁浮现出了许多顾恺之作画的故事.譬如大家熟知的:顾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的故事.在画裴叔则时,顾将特征的表现锁定在了面部,遂加上了三毛.通过这原本子虚乌有的三毛,就将裴非凡的见识表露的淋漓尽致.这里顾恺之的创作思想和王弼的言论竟是如此出奇的一致啊!2 对传神写照中神的理解提到传神写照无疑神是重中之重了.这里所讲的神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是一个人的个性和生活情调,是一种具备审美意义的人的精神,是人性本质的一种呈现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品格.顾恺之对神的理解充分表露在他的作品中,脍炙人口的有: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晋书* 顾恺之转》)此画论大意应为顾每画一幅人物画,往往好几年不点睛,有人问这是为什么,他回答: 的人物在姿态的美丑方面本来并不缺少什么,不过传神写照正在这里(指眼睛).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神的基本含义是眼神,眼睛之所以有这样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具有和鉴一样的特点,正如达芬奇的名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归其一点就在于虽然眼睛也是有形的一个物,但这个物不同其他,它有清、虚的特点,不是呆板而无生命.所以,眼睛可以通达道德,体现神.值得一提的是顾恺之虽然强调传神的重要性,但他并不忽略,更不形的作用.传神写照的基础还是在于写照,只有恰如其分的写照才能达到传神的要求.正如顾氏有云:若长短、刚柔、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可见神气必须通过外形表现出来,外形必须寄寓着神气在它里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后才能表现出它的生动性和真实感.3 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在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发展传神论在绘画中的影响是深远的,自顾恺之的传神写照一出,后人对它的认同及发展可谓异彩纷呈.最为有名的三大论述莫过于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和顾的传神写照既是一脉相承的,是传神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清朝,清四僧的着名代表石涛提出了不似之似的美学原则,亦在强调传神.这些美学理论经齐白石大师后遂演变成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此我截取了我国绘画美学发展家最为熟知的三大论述来展现传神写照的发展.从时间的跨度上来讲做到了从古至今,即从南齐到清初再到时期.若要细数传神写照的发展与衍变那就有太多的着录可寻了,像六朝宋宗炳和王微、五代着名山水画家荆浩、宋代的苏轼等在这方面都有颇多的笔墨记载.传神论的发展不仅遍及了中国画的各个领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它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我国传统的世界艺术上独一无二的书法创作中去了.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就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笔墨与情感,形与神的统一.4 结语传神论这个在绘画美学中经久不衰的话题,汇集了中国绘画的全部精神,成了艺术家进行创作和理论家品评画作时至高无上的理论指导.因而系统地掌握传神论有助于理解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以及中国画家的艺术思想.参考文献:[1] 周积寅. 中国画论辑要[M].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2]杨成寅. 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先秦汉魏南北朝卷[M]. 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3] 俞剑华,等. 顾恺之研究资料[M].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4]敏泽. 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M]. 齐鲁书社,1987.。
浅谈顾恺之传神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顾恺之“传神理论”的传承与发展王洁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更是艺术走向自觉的时期,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
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
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
这一理论最开始是针对人物画领域而言的,而后慢慢渗透到山水画领域。
本文着重从以下四点来进行阐述(一)顾恺之与传神理论(二)传神理论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三)传神理论在近现代中国画多元化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四)结语关键词传神理论人物画山水画1 顾恺之与传神理论1.1传神理论的提出顾恺之在绘画和理论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著作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这三篇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画论,其中就提出了绘画重在“传神”、“写神”、“以形写神”的艺术观念。
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在满足外表的相似的基础上,再提出“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应用。
在顾恺之看来传神必须先重形。
顾恺之的理论和主张把中国传统绘画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在后世得到了很大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绘画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和品评准则。
2 传神理论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2.1传神理论的概述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绘画逐渐走向自觉。
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理论”,这个理论最早是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人物画是当时的绘画主流,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传神理论”被每个朝代艺术家加以继承和发展,对各个绘画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2.2传神理论对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影响受顾恺之的“传神理论”直接影响,这个时期的很多画家都主动把“传神”作为艺术的最高品评准则。
包括陆探微、张僧繇等大师。
而后南齐的谢赫在顾恺之的“传神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他在著作的《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气韵生动”可以说基本上是对顾恺之传神理论的一个继承和发展,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
浅析顾恺之的“传神论”及其对后世影响
2016/03浅析顾恺之的“传神论”及其对后世影响文/宋志敏【摘要】东晋顾恺之不仅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名杰出的绘画理论家。
他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提出“传神论”绘画思想的,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本文将从自己的角度简要分析顾恺之的这一理论思想及其对后世绘画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说到魏晋,我最先想到的便是“魏晋风度”“玄学”“清谈”“人物品藻”等这些虽零散,却能代表这一时期典型特征的词语。
这一时期,虽战事频繁、生灵涂炭,但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的苦痛才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高速发展。
这时的名流、士大夫们思想开放,各种文化百家争鸣,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个人性自觉、充满个性的时代。
顾恺之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人物品藻风气盛行之期,这种环境对他绘画理论的提出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在绘画产生的初级阶段,最初的画论是主张绘画要像形的,如《尔雅》中所说:“画,形也。
”①到了魏晋时期,人物肖像画的发展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加之这一时期的人们在人物品藻时更加注重人物的风格、韵度,用周积寅的话说便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才能气质的总和表现在外部,则形成一个人的精神面貌”②。
这些对当时的艺术家,尤其是肖像艺术家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的他们不仅仅要做到人物肖像外形的相似,更要表现人物内在的品质。
正是这一时期,顾恺之第一个提出了人物画要“传神”的观点。
《世说新语·巧艺》篇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③就是说顾恺之画人物,有时几年不画眼睛,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作画重要的不是四肢与样貌的描绘,关键在于眼睛的描绘,即“传神”。
虽然顾恺之强调“传神”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他忽略对“形”的描绘,在“传神写照”中,“写照”是“传神”的基础,只有做到恰到好处的“写照”后,才能达到“传神”的地步。
也正如他所说:“若长短、刚柔、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探析顾恺之的“传神论”(下)
探析顾恺之的“传神论”(下)探析顾恺之的“传神论”(下)711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是通过“对”来达到目的的。
对顾恺之而言,“对”既有观察对象之意,又反映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一种凭借关系。
因为事物的“神”(精神生命)不能从其表面直接获取而必须深入其内部,所以顾恺之主张画家观察“对象”时要“实对”(深入对象的内在实质),要在对象的形象描绘中体现出对象的内在实质——神。
顾恺之在《论画》中说:“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
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实对”就是审美主体能够洞察审美对象的内在本质。
“悟对通神”就是消解主客体之间的隔阂,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获得“迁想妙得”的意趣。
当然,在绘画,尤其是人物画中,画家对“神”的刻画是最难的。
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对于人物画,顾恺之主要从人物的“体态”和“气势”两方面加以阐述。
“体态”和“气势”是一个对象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
“体态”和“气势”包含了造型艺术中“空”和“时”的观念。
“体态”是有形可状、可视、可感的,属空间范畴;“气势”是内在的,因时而转,变化多端,属时间范畴。
一幅画上,“体态”和“气势”构成了人物神情的全部。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领会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大致掌握了顾恺之的绘画理念。
《魏晋胜流画赞》是顾恺之评价人物画的经典之作,因此最能说明他在“体态”和“气势”方面见解的高深。
《魏晋胜流画赞》载:“《小列女》:‘面如银(一作恨),刻削为容仪,不尽生气;又插置丈夫支体,不似自然。
然服章与众物既甚奇,作女子尤丽,衣髻俯仰中,一点一画皆相与成其艳姿。
且尊卑贵贱之形,觉然易了,难可远过之也。
’”其中,“面如银,刻削为容仪,不尽生气,又插置丈夫支体”描绘的是小列女的“体态”;而“银”、“刻削”、“不尽生气”、“插置丈夫支体”同时又展现了小列女的“气势”,有力地烘托出其冰雪凛然的气质。
论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论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顾恺之是中国东晋时代的著名画家,他的艺术成就及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绘画理论、绘画技巧和作品传承等方面。
一、绘画理论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提出了“传神论”的概念,认为绘画应该追求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而不仅仅是外在形象的模仿。
这一理论强调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主观情感的投射和表达,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顾恺之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即通过描绘对象的形态来表达其内在的精神状态。
这一理论在中国的绘画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绘画技巧顾恺之在绘画技巧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他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流畅、细腻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以线造型的绘画技巧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之一,被后世广泛应用。
同时,顾恺之还擅长运用色彩和构图,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和构图布局来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作品传承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理论贡献和绘画技巧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传承上。
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女史箴图》,这幅作品以女子的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流畅的线条表现出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这幅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珍品之一,对于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此外,顾恺之的作品还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绘画产生了影响。
他的画风和技巧被这些国家的画家所借鉴和学习,成为了东方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影响深远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绘画领域。
他的作品和理论对于后世的画家和艺术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传神论”和“以形写神”的观点成为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础之一,被后来的画家们广泛运用和发展。
同时,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一些艺术家学习和借鉴的范本,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顾恺之作为中国东晋时代的著名画家,他在绘画理论、绘画技巧和作品传承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三大理论
顾恺之的传神论(中国第一个美学原则)
他的画论中的提出“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并根据描绘对象的客观所具有的或应该所具有的思想情感、生活情调,传神论的得失与绘画优劣成败的关系,并认为传神离不开写形,神是通过形表现出来的。
人物绘画中头部对传神很重要,而眼睛的刻画是关键。
如何达到传神?
“迁想妙得”——创造的过程中,主观情思投注到客观对象中,使得客体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形象。
谢赫的六法论《古画品论》(人物画理论,最早美学史论)
“气韵生动”——最高美学原则(六法之本)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作品不仅要表现人物外在的“神”,更要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这样画面才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
“骨法用笔”与“气韵生动”的关系: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风范韵度”集中表现在外在的容貌或骨相的一定法则。
即刻画相貌揭示风神韵度。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
总结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有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术见解,因此,它是我国第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绘画艺术的社会作用,他指明了“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教育作用:其次,深化了六朝以来“以形写神”的论点;。
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解析
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解析作者:胡洁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22期胡洁内容摘要: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不同于一般讲人物技巧之类的理论,他十分看重人物形态的写实,在肯定“形”的作用的同时强调“神”对“形”统摄作用,突出绘画的主客体平等的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指出自由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论形神中国绘画美学经历了从尚形到传神,再到形与神的统一,从而达到其最高层次意境阶段[1],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神论”成为其中重要的绘画思想和美学命题。
他以“以形写神”的著名学说拉开了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序幕,又通过对“实对传神”到“晤对通神”等命题的研究,发前人之所未发,提出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绘画美学命题,赋予了“形”、“神”才被充分的美学意义,使“形”、“神”关系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其绘画理论不针对也不局限于个别具体的人物,而是通过这些被描绘的具体人物,传达了一种追求无限自由、永恒的精神,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美学意义。
一.肯定借形传神是唯一途径在顾恺之的画论里,曾多次讲过人物自身的“形”与“神”的关系,对于绘画中如何使人物的“形”更好的展现,如何使人物栩栩如生顾恺之都有相当的研究。
顾恺之在高唱“传神之趣”的同时,提出“以形写神”的美学命题,也就是说顾恺之并未否定“形似”“写实”的基础作用,而是强调“神似”、“传神”要以“形似”、“写实”为前提和途径,认为如果离开了客观的基础,那么“传神”就成为无稽之谈。
顾恺之曾明确表示了他对“形”的重视,“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
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2]。
他明确强调在描绘人物时不应该有“一毫之失”,他认为这种“形似”、“写实”原则对于传递人物的“风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传达人物“神气”唯一的途径。
因此在绘画作品中,往往表现为对细节、人物典型特征的突出,在画人物时,对于特别能表现人物神明的细节,他都会给以格外的关注。
浅谈我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
308文|杨 华浅谈我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美学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出现了文人画家顾恺之并提出新的绘画思想“传神写照”,本论文通过对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分析其理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和我对“传神写照”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关键词: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解一、“传神写照”的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剧烈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引起了社会、思想等一系列变化,其中思想意识方面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强烈的抨击,各种思想开始展露头角,成为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这个社会不稳,战乱频繁的年代里,许多文人志士在老庄之学的影响下选择了脱离世俗,淡漠世事,追求随心所欲的生活,超然物外的精神。
于是清淡“玄学”之风弥漫。
道家的发展和“玄学”的兴起,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美学思想出现了一个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历史性转折,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专职的文人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美术,对后来绘画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艺术从稚拙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在这一时期,人物绘画不单单局限于“形”,而是转向更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和精神气质的“神”。
因此,东晋画家顾恺之则扮演着导航者的角色,提出了新的绘画思想“传神写照”并以此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
二、顾恺之及其“传神写照”理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思想上最为自由、最为解放、最为开放的时期。
在此阶段,美术作为文学意识的一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涌现了一大批文人画家,如著名画家“顾恺之”等。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生于一个宦官家庭中,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因其聪明过人的本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被上层人士所器重并先后担任桓温参军和散骑常待。
顾恺之的传神论的名词解释
顾恺之的传神论的名词解释顾恺之(活动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传神论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神论是顾恺之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理论观点,他认为绘画的目的是要通过笔墨的技巧和表现力,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这篇文章将对传神论进行详细解释,带领读者了解顾恺之的艺术思想。
顾恺之的传神论强调艺术家在绘画时应该尽力使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这种名叫传神论的观点,可以从“传神”和“论”两个词的含义展开解释。
首先,传神是指将人物的形象和特征以精准的方式表现出来,使观者可以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该人物。
顾恺之认为绘画应该具备一种表达能力,通过线条、笔法和色彩等手段,将人物的外貌、神情和气质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强调要表达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以真实再现人物的生动形象。
其次,“论”则指的是理论的思考和总结。
顾恺之的传神论并非凭空提出,而是基于他对绘画实践的深入观察和总结。
他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研究他人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
传神论是他在多年绘画实践中对于绘画艺术的深入思考和总结。
因此,传神论既是理论的思考,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顾恺之的传神论在中国绘画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精湛的技巧和卓越的传神力闻名,深受后世绘画家的推崇和学习。
他以写实的手法绘制人物形象,着重表现细腻的神态和情感。
他的画作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顾恺之的传神论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观念相契合,传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构建。
传神论在这一传统下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再现和个性特征的描绘。
通过精确的线条和构图,他能够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在世界传达给观者。
这种注重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与古代中国人文关怀的价值观相契合,达到了美学和审美体验的统一。
顾恺之的传神论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艺术本身,还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顾恺之传神论中的形神关系
关键词 : 顾 恺之 ; 传神论 ; 形与神
中图分类 号 . J 2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f 2 0 1 4 ) 0 5 — 0 1 8 0 — 0 1
一
、
传神论产生的社会基础与时代背景
体, 逐渐引起 了艺术方面的觉醒。 汉代还 没有科举考试 , 选拔人才采用 “ 九 品中正制 ” 来进行
了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支持就是躯壳 , 精神没有形体便也不存 在了 , 二者在 画
面 当 中缺 一 不 可 。
选拔 ,即根据人物的家室 、道德 、才能对人物进行 品定 ,称为 术” , 人物品评 的标准 应该 是儒家 的标准 , 重道德 、 忠孝 、 仁礼这
二、 传神论中的形与神关 系
顾恺之在 《 魏晋胜 流画赞 》 说: “ 以形写神而空其 实对 , 荃生 之用乖 , 传神之趋失矣 。 ” “ 传神论 ” 一出 , 画家们把“ 传神” 作为人
必须有一个过程 , 这个过程就 物 画的审美最高标准。如何达到“ 传神 ” 呢, 顾恺 之提出“ 迁想妙 不能一下就达到形神兼备 的水平 , 是“ 以形写神 ” 。通过对形体追求 的练习 , 达到传神的 目的。 得” , 就是对人物进行各个 角度的观察 , 融进画家 的情感 进行构
些标准。到了东汉后期 , 社会动乱 , 儒家学说渐渐失去 了统 治地
在颐恺 之后 的谢赫提 出了“ 六法论 ” , 其 中“ 应 物象形 ” 、 “ 随 画大家齐 白石有“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观点 。 在题 画中也说到 , 要 写生 、 写意往复几次 , 方的其神 , 由此可 以看 出得 的“ 神” 是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列女仁智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1)
洛神赋图(局部2)
四. 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一)南齐 谢赫 《古品画论》
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二).东晋 宗炳 《画山水序》
“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人影迹”
山川之神,本无端绪,让人难以把握,它 寓于山川的形内而感通于所绘之景,这样 神就进人了山水画之中。
浅析顾恺之“传神论”及绘画影响
指导老师:李慧国 姓名:汪子奇 专业:绘画 学号:1250502113
•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因为 他高超的绘画技术和他的文化素养以及他 超凡脱俗的气质。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提 出了较著名的“传神论”,这成为了我国 的绘画方面较完备的理论。
一.人物简介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 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 绘画。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有之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 “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 ,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 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唐代 孙过庭 书法家 《书谱》
Hale Waihona Puke 他在论及王羲之的书法时说他“岂唯会 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和。”就是说王羲 之在书法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 笔墨与感情,形与神的统一。
• “传神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波及到今 天,将来也不会消退,达到“传神”是一个好画家 毕生所追求的。传神才是更真实的写照形似只是皮 相而已。
(二)以形写神说
顾恺之还非常注意形体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发现 其中有一定可寻的规律。为此,顾恺之在《论画》 和《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了“以形写神”主张, 并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三)环境衬托说
他认为典型人物需要与典型环境相结合,以景物衬托 人物,用环境衬托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果不是这样, 就违背了以形写神,传神也达不到了。处理不好这个 问题,那是大毛病,处理得好的话,是个小毛病,不能 不明白这个道理。
二.“传神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老子
庄子
三.传神论的主要论点
(一)阿堵传神说
顾恺之在“传神论”这一理论的实践中,对人物神 情的把握是达到传神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这一手 段关键的手法在于他所总结出的“阿堵传神”。在 这一总结中,说明了眼睛是达到传神的一个关键部 位,他当年绘画的时候没有画眼睛,就觉得绘画可 能会功亏一篑。他说:“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 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这样处理既 能够达到美的效果也可以达到传神的境界。
(四)迁想妙得说
顾恺之非常强调画家与画家所要描绘的人物、景色 之间的主观和客观所存在的关系,通过他们的形象 和脑子的思维活动来寻找创作绘画的灵感,艺术感 也就油然而生,充分抓住绘画对象深入体会揣摩对 象的思想情感,这是“迁想”;画家经过分析归纳总 结得到艺术构思,这是“妙得”。迁想妙得的过程, 也就是创造形象,激发思维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