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隐私观的差异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观念的差异导致
东西方对“隐私”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对待方式,而这些差异,正好是
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交流障碍的一个因素。如何正确认识跨文化中的“隐私”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中西方对待“隐私”的差异。
尽管在某些文化中,并不存在隐私这一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文化中
的成员没有隐私可言。我们必须明确的是,隐私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存在于各
个文化中,只是在表现方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
隐私的概念始于西方,是个体或群体控制与他人交往的调节机制,是人的
一种生存特性。隐,即隐秘的,不愿或不便公开的事情;私,即私人的事物,
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事务,这种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隐秘的事务,活动
及相关的信息就是隐私。
隐私的英文是“privac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这个单词的定义
是这样的,“不受干扰或不受公众注目的自由,是私人权利,个人自由。”从
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把隐私看做一种个人的不被打搅,有私事不
必告人的自由权利,是一个很受尊重的概念。西方人对个体隐私十分看重,他
们观念中的个体隐私所涵盖的范畴也非常广泛,包括私人时间、私人空间、私
人活动领域以及维护这一类事的私人权利。举例来说明:为了尊重他人的私人
时间,西方人邀请他人吃饭或参加社会活动都会事先通知对方,给对方足够的
时间作安排。同样,探望亲朋好友也要事先通知。否则,在西方人看来,就是
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再有,西方人的界限意识非常强烈,不经允许决不进入他
人的领地。在西方国家,即使是父母也无权擅自进入子女的房间,否则会被认
为是不礼貌或不尊重他们隐私权的行为,房间内的私人物品未经主人允许也不
应该动用。此外,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如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宗教信仰,个人行为动向等都不能直接过问。
再来看中国人的隐私观。中国人一贯不喜欢“私”,个人权利往往被视为
私利,而且中国人几乎没有隐私权的概念,所以在中文中原本是没有一个词能
和英文中“privacy”划等号的。由此,足见中西文化中对待“隐私”的差异。
中国人本性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嘘寒问暖,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对于了解他人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都觉得理所当然,
并常以这些作为聊天的话题。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出门一趟,邻里之间一
般都会问几句,“吃饭了吗?”、“你是要去哪儿?”、“去做什么事?”。
我们对这些问候语习以为常,而在西方人眼中,这样的问候是不礼貌的,并且
会感到十分的反感。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样的“问候”已经侵犯了他们的
隐私权。中国人也不具有强烈的界限意识,作为子女并不会觉得父母擅自进入
自己的房间是一种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对隐私观的态度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而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首先,在西方,个人主义是西
方国家价值观的核心。那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以个人为中心,个体的行为完全
从自己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出发,反对对个性的扼杀,以及对个人的侵犯。可以说,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西方对人的本质认识不断丰富和
深化的,是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不断积淀和传承的结果。其次,集体主义是
中国价值观的核心。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集体利益至上。
在个体与国家关系上,表现为国家利益至上;在家庭这个集体中,表现为对家
族的依附和服从。为了集体的利益,必要时,个人需要压抑自我甚至牺牲自我。在集体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中国人的隐私观自然和西方人的迥异。
当今社会,文化交际越来越广泛。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加强对西方
人隐私观的认识,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使文化交流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