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合集下载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

请列举东西方文化的十点差异差异如下:1.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而欧洲人很讲实际2.再看看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3.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是: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4.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别是: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

5.文化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主要是体现“和谐”观念.这个观念注重的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张一切都顺应自然,合乎天道.尤其不提倡过分的干预自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物质生活.我们的科学也更注重技术.西方人的文化更注重理性.主张从根本上来认识世界,要运用理性思维来把握世界,并且积极改造世界,使世界来适应我们.在这种思想下,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而且科学也更注重理论的研究.6.消费观。

人生来就要谋求生活,生活贵在质量。

东、西方的消费观差异较大,西方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生活质量为本,提倡“三为”和“三不为”:一是为自己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个性自由求质量;二是为今天活着,不为明天活着,敢于贷款超前消费;三是为这代人活着,不为下代活着,不紧衣缩食为子女攒钱。

7、隐私观。

西方人尊重人性,不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比如年龄、收入、性生活等。

寻问和讲究他人的隐私是最不道德和令人反感的事情。

可东方人对个人隐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趣,私下里爱议论隐私,小道消息传播隐私,甚至把隐私作为整人的工具,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文化的愚昧和落后。

8、生育观。

欧洲人都不愿生孩子,怕孩子多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一般西方发达国家都呈人口负增长态势,人口、资源和生态压力小。

中国仍有相当多的人崇尚多子多福,养儿防老,9。

竞争观上的差异一是要不要竞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封建的儒教文化为核心。

儒教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而市场经济则崇尚竞争,强调商战打败对手,赢得自己的发展。

从儒教看,竞争是不道德的。

欧洲人认为,社会需要竞争,人与人需要竞争,竞争出动力,竞争出人才,经济才会在多元化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在中西方国家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双方的隐私权是否能够受到有效的保护和尊重是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同时能够影响双方是否构成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本文从分析中西方国家隐私权差异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阐述了隐私权的内涵,和中西方国家对隐私权这一观念所存在的差异,并从隐私权这一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国家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对有效缩小中西方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提升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隐私权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文化差异前言:不相同的社会性质和经济体制就会有不同的隐私观念,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因此,在隐私权的表现形式方面也会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马克思曾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由此看来,中西方国家在隐私权观念方面存在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不同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再者,中西方国家隐私权观念方面的差异在较大一部分都是受到了不同文化主导的影响。

另外,社会成员所把握的社会关系和法制等也会对中西方国家在隐私权观念上造成相应的差异性。

通过详细的分析,其实是很容易分辨出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中西方国家在文化交流上的差异,促进多元文化在我国能够得到协同发展,促进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一隐私权内涵及隐私权观念的中西方差异(一)隐私权内涵关于隐私权内涵的判定,很多研究学者尚且不能够给出统一完整的含义当前在所有研究中,比较突出的研究理论就是人格理论独处权理论信息自由权理论以及亲密关系自制理论等。

本次研究主要是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对隐私权等方面的研究所定夺出对隐私权的界定。

隐私权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者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自然人在个人信息和个人事务以及个人领域等方面享受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并且受到相应法律的保护,不会被其他的组织或者是主体进行非法的收集公开利用的一种人格权。

浅谈东西方隐私权的差异

浅谈东西方隐私权的差异

浅谈东西方隐私权的差异黄昏力作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你到哪里去?”在交谈中,人们都迫切的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

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由此可见,东西方对隐私权的认识存在巨大差异,下面,我将从隐私权的起源发展、内容、现状和造成差异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隐私权的起源与发展隐私权是近几年才为大家所熟悉的概念,但是即便在西方,隐私权这一概念的出现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90年,美国的两位法学家布兰蒂斯和沃伦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隐私权》的文章,并在该文中使用了“隐私权”一词,被公认为隐私权概念的首次出现。

保护隐私权的法律制度首先是在美国建立起来的。

美国先后于1970年制定了《公开签账账单法》,1974年制定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及隐私权法》、《财务隐私权法》等。

随后,其他国家也开始相继在立法中保护隐私权。

在法国,1978年通过了一项有关资料处理的法律规定:资料的处理不得损害个人身份、私人生活以及个人和公众的自由。

在德国,二战以后,因为新宪法确立了一般人格权,从而隐私权也逐渐确立了其地位。

德国一般采判例的形式保护隐私权,其主要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12条、第823条、第824条、第825条和宪法第1条、第2条。

此外也制定了一些单行法规,如1977年颁布的《联邦数据保护法》等。

隐私权的保护在国际法上也同样受到关注。

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

”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也规定:“刑事审判应该公开进行,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可以不公开审判。

中西隐私文化差异

中西隐私文化差异

中西隐私观差异成因
• 集体主义 VS 个人主义 • 儒家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定,群体和谐,建 立一种以群体主义为特征的社会。
•仁
•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克己复礼
个人主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位,反对 以神为本位的宗教思想。 •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 启蒙运动——理性 天赋人权 卢梭 《社会契约》
注意!注意!
• 在见面的礼仪上我们也是要非常注意;东方人在国外 遇见本国人(他乡遇故知)常常会表现得很激动不已 而不顾周围环境, 特别是和他们相伴的人,大声喧 哗。这被西方人视为“粗鲁”, 需要我们注意。 特 别是这两个菲律宾夫妇没有把陪同他们的英国人介绍 给自己的朋友而且他们使用了英国人不懂的语言,这 些都使英国人感到自己被排出在外。这种情况在西方 社交中极少发生。 • 这些都是我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时需要去注意去了 解的,在交际之前事先去了解清楚,避免尴尬情况发 生
• 对病情不刨根问底,只是表示关心, • 宗教– 敏感话题 -宗教信仰的传统- 不宜争论 • 在交谈时候:眼视对方, 善于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对 方在倾听时, 要有反应,点头或摇头, 或微笑表示欣 赏; • 多人时,不可只和一人交谈而把他人抛在一边不管; • 想先离开,最好找个恰当理由。 在时间观上也是截 然不同的,西方国家安排时间的人习惯管理。所以, 中国人想要拜访他们时, 最好事先(至少一个星期前) 告知对方, 否则他们会有被冒犯而拒绝接待你。初次 拜访一般要写封信,表示会按时前往。
法律 (隐 私观)
听说过许多道理,尊重并不是说说而已
• 所有的人类有一定的基本需求,如:吃、喝、保持温暖 及干燥,等等。然而,人类的方式对待这些需求取决于 他们成长的文化氛围。所有文化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吃、 喝、选矿、寻找住宿、结婚,和处理死亡,不同的国家 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做的是要彼此的尊重,在 认识的基础上尊重。 •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以及人 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中西隐私文化差异

中西隐私文化差异


对君主制和宗法制,都是本质

上与个人主义水火不容的。
3.从文化上讲,中国不重视个 人判断,更习惯于统一的群体 思想。中国人收到的教育和训 练总是听话,服从,迎合。
4.个人的渺小是对整个等级制 而言。
1.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隐私,个人 自立,个人表现,个人自由。
2.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学说,民众参 政的传统。
忌讳询问。互不干涉,互不打听的隐 私问题,不同民族不同种族有不同信 仰。
Space
共享地域空间。
很强的空间领域感和个人私密感, 一种不可随意侵犯的财产。
中西隐私文化差异
文化篇
中西方隐私文化差异——文化篇

西
1.利己主义的代名词,贬义词。


2.中国社会的三大基本结构: 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绝
3.进步作用:鼓舞,教育,动员人民的 精神力量;使追求多元化;赢得了充 分享受生活的机会。
4.个人的渺小是对上帝而言。
性教育
中西方隐私文化差异——文化篇

西
绝对隐私 。
个人:耻于下问, 善于自学
家长:沉默不语, 开不了口
学校:欲说还休, 教材不足 社会:缄默,放纵
中西隐私文化差异
政治篇
中西方隐私文化差异——政治篇
保护隐私权的法律制度首先是在美国建 立起来的。美国先后于1970年制定了 《公开签账账单法》,1974年制定了 《隐私权法》,《家庭教育及隐私权 法》、《财务隐私权法》等。随后,其 他国家也开始相继在立法中保护隐私权。
隐私权的保护在国际法上也同样受到 关注。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 界人权宣言》第12条规定:“任何人 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 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 击。”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 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 也规定:“刑事审判应该公开进行, 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可以不公开审 判。”[

跨文化交际中的隐私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隐私问题

交流跨文化交际中的隐私问题张静文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隐私观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中外隐私观的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例举中国人和西方人隐私观的差异以及分析不同隐私观形成的原因,旨在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隐私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不同的隐私观,中国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使得我们对隐私的概念模糊,在特定的集体内部甚至是没有隐私的,而西方人的价值观与中国人的价值观不同的地方很多,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发生误解。

一、中西方对隐私的不同定义(一)中国人的隐私观中国人一贯不赞成“私”,个人权利即被视为私利。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几乎没有私权的概念。

中国人互相之间很喜欢打听关于家庭、工资之类的话题,收入相对来说较少的人会在意别人问工资这种隐私,而收入相对来说较多的人会更愿意在交谈中谈这些话题,中国人的隐私观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以不损害个人利益为前提的,如果自身的某种隐私会得到大家的赞赏或羡慕,那这个隐私也许就会成为自己与他人交谈的一种谈资。

中国人经常不把自己的隐私当做隐私,因此也经常不把别人的隐私当做隐私。

中国人的隐私的概念很小,除了真的是不可告人的事情,或者实在难以启齿的话题,基本上很少有什么事情是能称得上隐私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家丑不可外扬”,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中国人隐私观的一个很宽泛的总结,那就是不好的事情才会说是隐私。

(二)西方人的隐私观西方人将隐私权看作是一种人权,是不可随意侵犯的。

西方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父母也是一样。

西方人很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

以目前的西方社会来看,虽然个体在文化、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差异很大,但对待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有一个很清晰的最低界限,如果被侵犯,个人就会抗争,甚至寻求法律的仲裁。

二、中西方隐私观不同的原因(一)中国人的隐私观形成的原因中国人形成现在这种隐私观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的社会形态,中国大部分的人口都生活在农村,一个家族往往世世代代都在一个村庄生活,一个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亲戚,不是亲戚因为世代都生活在一起也都非常的熟悉,会彼此关心。

中西方对于隐私的差异

中西方对于隐私的差异

中国与外国对隐私观不同所有的人类有一定的基本需求,如:吃、喝、保持温暖及干燥,等等。

然而,人类的方式对待这些需求取决于他们成长的文化氛围。

所有文化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吃、喝、选矿、寻找住宿、结婚,和处理死亡,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做的是要彼此的尊重,在认识的基础上尊重。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首先我们来讲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而且,也在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元旦、春节、圣诞节,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社会心理和道德传统的体现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功能。

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们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差异巨大,以至于需要改变其沟通方式或理念才能达到交流理解。

而要想做到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建立明确的文化差异意识。

如英国来说:英国是个岛国,经济发展较早,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往往寡言少语,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

当然,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

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

办事情认真,总想要尽可能留下好印象。

其绅士风度,处处可见。

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

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

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认真对待,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

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

对商务谈判,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

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

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

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

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

在英国经商,必须属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的隐私观与中国人的差别很大。

中美两国文化中的隐私观念比较

中美两国文化中的隐私观念比较

隐私 观 ,有助 于双 方 的 沟 通 和 交 往 ,避 免产 生 跨 文 化 交 际 中 的失 误 。
关 键 词 :中 美 ;文化 差 异 ;隐 私 观
中 图 分 类 号 :G0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00—2359(2006)05—0037—03
作 者 简 介 :张 梦 (1955一 ),女 ,郑 州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外 语 系 副教 授 ,主 要 从 事 英 语 教 学研 究 。
群 体取 向导 致 的结 果 是 人 们 互 相 依 赖 、相 互 合 作 ,重视 “关 系”。 当然 ,群 体取 向的影 响 有积极 的一 面 ,也有 消极 的一 面 。积 极 的方 面是 中 国人谦 虚 、谨 慎 、相 互 合 作 、相 互 关 心 ,以集 体 主 义 、爱 国 主 义 为 重 ;成功 时 ,把 功 劳归 于集 体 、领导 、环境 和别 人 的帮 助 。这种 取 向也 使 中国 人性 格 内 向 、含 蓄 、好 静 、不 爱 动 、惯 于忍 让 ,并 力 求身 心与 整个 环境 相 适应 。从 消极 方 面看 ,群 体 取 向使 人 缺 乏 个 人 奋 斗 、进 取 精 神 ,缺乏 个人 竞 争意 识 ,过 分看 重 “关 系 ”,“关 系”已 成 为办事 情 或成功 的重 要 手 段 ,很 多 人把 拉 “关 系” 当作处 世 哲 学 和 生 活 的 指 南 。 群 体 取 向 对 交 际 行 为 、交际 风格 、思 维方 式 带来 很 大影 响 ,例 如 中 国 人 交往 时 习惯 于讲礼 貌 、卑 己尊 人 ,思 考 问 题 侧 重 笼 统 、概括 ,不太 拘 泥细节 。
收 稿 El期 :2006-04—17
· 37 ·

中西方对于隐私的差异

中西方对于隐私的差异

中国与外国对隐私观不同所有的人类有一定的基本需求,如:吃、喝、保持温暖及干燥,等等。

然而,人类的方式对待这些需求取决于他们成长的文化氛围。

所有文化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吃、喝、选矿、寻找住宿、结婚,和处理死亡,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做的是要彼此的尊重,在认识的基础上尊重。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首先我们来讲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而且,也在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变化的; 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元旦、春节、圣诞节,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社会心理和道德传统的体现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功能。

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们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差异巨大,以至于需要改变其沟通方式或理念才能达到交流理解。

而要想做到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建立明确的文化差异意识。

如英国来说:英国是个岛国,经济发展较早,英国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往往寡言少语,具有独特的冷静的幽默。

当然,在大部分外国人的眼里,英国人“自命清高”和“难于接近”。

但是,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他们之间善于互相理解,能体谅别人。

办事情认真,总想要尽可能留下好印象。

其绅士风度,处处可见。

他们懂得如何造就一个协调的环境,让大家和谐而愉快地生活。

职业感强烈,是英国人的另一大特性。

选择了一种职业,就一定认真对待,要让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

商务交往中,他们重交情,不刻意追求物质,不掂斤拨两,一副大家的作风。

对商务谈判,很和善、友好,易于相处。

因此,遇到问题也易于解决。

他们好交际,善应变,有很好的灵活性,对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积极。

在英国,外表决定一切,与英国人交往要尽量避免感情外露。

受到款待一定要致谢,事后致函表示谢意,更能引起注意,赠送小礼品能增加友谊。

在英国经商,必须属守信用,答应过的事情,必须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完成。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的隐私观与中国人的差别很大。

中国人无所谓的许多事,西方人都认为是属于他们个人隐私。

以实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以实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以实例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从与两位来自美国青年志愿者的生活与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中西方在教育、宗教、隐私、饮食、社交习惯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对于这些差异的分析和探究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从而使我们的交流更有效,更顺畅。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交流文化一词,汉语中就是“人文教化”的简称。

而文化的构成,最常见的是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

中国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自然环境、思想观念、人文历史等的不同,从而造成了“人文教化”的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当两个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在一起交流沟通时,两种不同的文化也就会摩擦碰撞。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下人性的真实写照。

本文从笔者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接待国外来访者所感受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做一简要探究。

2009年3月和2011年3月,笔者先后接待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ack Goets和哈佛大学的Brain Mendal(都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社会实践,在校园开展英语角活动,与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进行互动交流。

期间两位青年志愿者住在笔者家里并和笔者的家人一起生活,在与他俩朝夕相处的几个月中,笔者切身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在教育、宗教、饮食、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一、中西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Jack和Brain来我家时,我儿子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这时候的小孩由于玩心正浓,所以在平日的生活中我管束的比较严格,事无巨细都插手干涉。

有次我带Brain去儿子学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放风筝,我想让Brain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就要求儿子把风筝让给Brain,儿子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接受了我的要求。

Brain对此事很有看法,他说在美国,人们对孩子的要求不是服从,而是尊重,更注重的是平等、交流和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

因为在他们看来,即使是未成年人,也有自己的人权和自尊心,蹲下来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是家长一贯的做法。

[精品]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精品]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精品]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观、法律观念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和思维模式对于个人隐私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以下将对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一、文化背景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导致了在隐私问题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社会秩序和群体利益。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个人隐私往往被视为次要因素,更注重的是群体和谐和社会稳定。

相反,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对个人隐私非常重视。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西方在处理隐私问题上的态度。

二、价值观中西方隐私观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忠诚、孝道和家族观念,这些价值观导致了个人隐私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而在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个人主义和自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权独立地生活,享有私人空间和时间。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在处理隐私问题上存在分歧。

三、法律观念中西方在隐私法律观念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法律体系深受大陆法系影响,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严格性。

然而,在隐私问题上,中国的法律观念相对较为传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程度有限。

而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则更倾向于英美法系,注重实践和经验,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条款更为完善和严格。

这也导致了中西方在处理隐私问题上的法律观念存在巨大差异。

四、社会习惯中西方在社会习惯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也间接影响了隐私观。

中国人习惯于在公共场合讨论私人问题,甚至认为这是拉近彼此关系的一种方式。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非常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讨论私人问题。

这种社会习惯的差异也造成了中西方在隐私问题上的差异。

五、互联网使用习惯在互联网使用习惯上,中西方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互联网用户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信息,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

例如,在中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使用非常普遍,用户在分享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暴露了部分个人信息。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举例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多,主要体现在人文、思想、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

以下进行举例:宗教信仰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大多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将耶稣视为上帝;而中国人更多地信仰佛教,将释迦摩尼视为人神。

隐私方面在隐私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别人来干预。

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问题涉及他们的隐私,因此往往拒绝回答。

餐饮习俗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在交际场合中,尤其是在酒桌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酒敬烟。

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会习惯性的讲几句客套话,例如多多包涵之类的客套话,甚至还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方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日常交际更讲究尊重个人意愿。

比如,吃饭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硬往客人碗里夹菜,客人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他们不会用各种方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客人喝醉为止。

认知文化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崇拜之意,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西方则有一个“打龙节”,在他们眼里,龙被视为恶兽。

中国人将红色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而黑、白两种颜色被看作“不吉利”的颜色。

因此,在重大节日或婚礼上都会穿红色的衣服、挂红灯、贴红色的“喜”字。

在丧礼上,人们会穿黑色或是白色的衣服,代表了对过世的人的哀悼。

而在西方,他们就非常喜欢黑白颜色的衣服,西方的新娘在婚礼上一般都穿白色婚纱,白色代表圣洁;在参加晚会时中国女性一般穿黄色或是紫色的衣服,代表高贵。

而西方的女性则穿黑色的衣服,代表典雅。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现在有一些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旳差别一、核心价值观旳差别(一) 个人隐私西方人强调尊重个人隐私, 即一种人如何生活在不导致对别人危害、没有干扰别人旳状况下,谁也管不着。

如私人信件不能随便拆阅, 私人旳事情不能随意打听, 更不能随意传播。

在中国,朋友可以不敲门就“登堂入室”,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旳事。

虽然是一件小事要问, 他们也需要先打个电话, 问主人与否以便。

(二) 个人自立即个人旳生活自己负责, 不依赖父母和别人。

子女年满18 岁,多数开始自立生活, 虽然家里很富有,也要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

尚有一种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旳例子就是无论吃饭、购物,甚至是买票, 也都各自付款。

美国人并不觉得这是人情淡漠, 而觉得是尊重个人作用和价值以及不坐享其成旳体现。

他们从小就受到独立自主精神旳熏陶。

这正是西方人独立自主、白手起家、个人奋斗精神旳体现。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卑微却为美国人民旳自由平等作出了奉献, 因此备受美国人民旳爱戴和尊敬, 这正是美国梦这一思想旳具体体现。

(三)个人体现美国人具有爱冒险、爱新颖旳特点。

中国古语中有这样旳说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行高于众, 人必非之。

”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旳是中国老式中旳集体主义, 也有人称之为家族主义和放大了旳家族主义价值观。

在个人与集体旳关系上,强调集体旳利益总是高于个人旳利益。

个人利益要融入到集体利益中去, 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强调人对社会旳义务和责任。

个人旳荣辱和成功紧密地与集体联系在一起。

固然, 中国文化老式也觉得个人应有个性, 有个人信念, 个人利益和追求,但不把其至于社会之上。

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是统一旳,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旳重要因素。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 过于强调“集体”旳确容易导致忽视个人权利、自由, 影响个性发展及个人自主性、发明性旳发挥, 从前面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几种方面旳对比中便可清晰地发现这一点。

而过于强调“个性”, 有时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冷漠, 亲情淡漠, 甚至以酗酒、吸毒来发泄心灵压抑和孤单寂寞。

《跨文化交际学》第2章(第2节)

《跨文化交际学》第2章(第2节)

第二章
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2.分析思维的特征
西方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这是一种“无领 域依附”型的思维活动。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加以分门别类,把复杂现象和事物分解为
具体细节或简单要素,然后深入考察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在整 体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和联系,从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第二章
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在中国,所谓个人的隐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们 往往受到社会、他人的关心。人们不经允许可以涉足他人的生活领
域,人们可以事先不打招呼突然到朋友家串门,领导可以在任何时
候去下属家看望„„ 人们喜欢议论别人,不少人喜欢传递“小道消息”。议论者从 未有侵犯别人隐私的感觉,“侵犯隐私者”也会安全无恙,因为法 律上没有侵犯隐私的明文规定。因此在中国的人际关系处理中最怕 的是“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第二章
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2.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民族自尊、民族优越感的极端心态所产生的一 种定势与偏见;指某个民族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 化作为对待其他民族的参照系,以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民 族的行为,并把本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对立起来。
第二章
第二章
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3.两种思维方式在文字上的表现
世界上的文字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西方文字属于表音文字系统,拼音字母与语言中的声音单位(音
素或音节)相联系,以形标音,是线性文字。西方文字的这种特点是 西方人重抽象思维的必然结果。
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字形与语言中的意义单位(语素)相联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一、中西方的隐私观英美人特别注重维护自己的privacy,这体现了中国与英美等国家不同的文化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美等社会不同的特性。

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内容里:(一)西方人的隐私观从英语对privacy(freedoin from unau出ofized intm—sion)的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英美人将privacy看做是一种人权,不能随意侵犯。

Westin把隐私分为四类:1)隐居,即与外界隔绝;2)亲密无间,即只向亲密朋友或知己泄漏隐私;3)匿名,即不期望被他人识别;4)自我克制,即一种心理自我克制以防止不必要的骚扰。

实际上这四种隐私在某种程度上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差异表现在不同文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文化的不同会在隐私观上表现出来,西方国家一般认为隐私对于个人有如下四方面的功能;1)个人自主,个人免受他人的控制与支配。

2)情感放松,个人有机会调节自我情感结构,能有选择地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

3)自我评估,个人有机会对自我行为和经验作充分评估与认识,从而对新的行为作出选择。

4)有限保护交际,个人有机会在亲情团体与正式场合之间进行思维界定,从而在不同场合作不同的交际选择,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平衡。

以目前西欧、美国的社会来看,虽然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以及生活习俗的差异随处可见,但对待个人隐私权,都有一个界限不甚模糊的最小范围。

这个范围若被侵犯逾越,个人便会抗争,法律也可能会进行仲裁干预。

(二)中国人的隐私观.中国人一贯不赞成“私”,个人权利即被视为私利,中国人几乎没有私权的概念,因此在中文中原本没有一个和英文中privacy相等的词,足见中西文化在对待个人方面的不同。

现在一般译作“隐私权”,其实未必确切,因为“隐私”一词原意为不可告人的秘密,而privacy 主要表示个人有不被打搅的权利,有私事不必告人的权利。

原因大约是我们的价值观念、传统、社会结构不同引起的,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与privacy匹配的词。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摘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隐私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没有人可以忽视隐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

缺乏对于隐私知识的了解,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因此,认识不同文化间隐私的不同对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本篇论文选取中国和西方的隐私观作为研究对象,从隐私观的不同方面(年龄、收入、时间、和空间)做了详细的对比,并从深层次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这样,人们就能认识到差异的内容和来源,由隐私观不同导致的问题也就能得到避免。

关键词:隐私;差异;跨文化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地位日益突出。

由于世界文化各异,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免存在各种造成误解的阻隔或障碍,隐私观便是其中一种。

本文将就中西方隐私观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并对差异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解读,以期不同文化群能够相互理解并消除由这些差异所造成的误会。

一、隐私的定义和地位如今被广泛认知的个人隐私是建立在西方特别是英国和北美文化基础上的构建。

英文privacy(隐私)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人们想要脱离公众生活的愿望。

1890年,两位美国学者Warren和Brandeis将隐私定义为人们所具有的不被人打扰的权利。

在1970年出版的《隐私与自由》一书中,Westin将隐私分为四类:1)隐居(solitude),即与外界隔绝;2)亲密无间(intimacy),即只向亲密朋友或知己泄露隐私;3)匿名(anonymity),即不希望被他人识别;4)自我克制(self-reserve),即指一种心理自我克制以防止不必要的骚扰。

事实上,汉语中并没有与英文privacy完全对等的词。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隐私”的定义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一些学者认为,隐私“以‘羞耻心’为开端,远古时代的人认为身体是绝对的隐私,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赤身随意窥探和探望。

”(王秀哲,2005)。

作为调节人和人关系的屏障,隐私在跨文化交际中意义重大。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人群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关系的调整,不同文化之间也就有自己的隐私底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杀死一只反舌鸟》文本和电影的比较研究2 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3 对《变形记》中异化现象的分析4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5 商标翻译的美学特征和技巧6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7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9 论《海狼》中拉尔森船长本性的双重性10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11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12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13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4 《呼啸山庄》的女性主义诠释15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16 分析简爱的美17 语境在听力教学中的意义18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19 消费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嘉莉妹妹》20 对中式菜名英译的试探性研究21 侦探小说的发展22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23 从林语堂所译《浮生六记》看文化负载词翻译24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25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26 从女性视角看文化冲突—基于亨利•詹姆斯的两部小说27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分析28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29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30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31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32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33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34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35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36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37 试论中学英语教育中师生关系模式的构建38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悲剧所反映的世纪社会问题39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40 二元对立模型在伍尔夫《达洛卫夫人》中的应用41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42 《苔丝》中的圣经和神话典故4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44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45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46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47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48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49 从七个C看商务信函的可读性50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51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52 《巴比特》主人公形象解析53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几种婚姻模式54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55 浅析中文商标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56 从反抗到妥协——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世界57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58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59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60 《名利场》利蓓加•夏泼和《简•爱》简•爱的对比研究61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62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63 《太阳照样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形象64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65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66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67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68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69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70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71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72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73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74 精神分析理论观照下的《道林•格雷的画像》75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V alues Based on Friends77 An Analysis of Jude’s Pursuit of Love in Jude the Obscure78 对《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79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80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81 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82 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83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84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85 《红字》的悲剧成因分析86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87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88 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部分重要象征物89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90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91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92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93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94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95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96 跨文化背景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探讨97 英汉数词的文化对比及其翻译98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99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00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101 《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10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103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104 《紫色》的妇女主义解读105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106 中华老字号英译顺应论分析107 论奥康纳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108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109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110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111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112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113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114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115 欧•亨利《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的核心意象解读116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117 论《科利奥兰纳斯》的政治悲剧118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119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120 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策121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122 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辨析方法—词块辨析法123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124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125 霍桑的《胎记》中乔治亚娜的死的深层原因探究126 论翻译的艺术127 从《劝导》主人公形象看奥斯丁创作思想新特点128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29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130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31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32 《哈利波特》中西弗勒斯•斯内普的人物分析133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134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135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136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137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38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139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140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141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42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143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44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145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146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147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148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149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150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151 曹禺与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观比较152 An Analysis of Conflicts between Heroines in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53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54 从《教父》看两代人不同的家庭观155 从文化角度看商标翻译的失误156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157 浅析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癫狂158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159 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160 Aesthetic Arts in Allan Poe’s Poetry—An Analysis of Israfel and Annabel Lee161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162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63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164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165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166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167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168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169 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170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基于iPhone使用指南案例研究171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172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173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174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特征探析175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176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77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8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179 文化语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80 等效理论框架下的中国菜肴英译研究181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182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183 中英颜色词及象征意义184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185 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86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187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188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189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190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开题报告+论)191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192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193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94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95 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196 合作原则视角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97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198 Feminism in The Awakening199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200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漫画式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