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t i o n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2 4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a t y p i c a l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 d mi t t e d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De c e mb e r 2 01 0 t o De c e mb e r 2 01 2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Re s ul t s T we n t y p a t i e n t s we r e mi s d i a g n o s e d a te f r
愈, 1 8例 患者 明显好 转 , 2例患 者死 亡 , 病 死率 为 0 . 8 3 %。 结论 早 期 的心 电 图 以及快 速 的 心肌 酶 谱检 查 是确 定 急性 非 典型 性 心肌 梗 死 的关键 , 及时 的治 疗 , 能够 明显 降 低 死亡 风 险 的发生 , 改 善 患 者 的预后 , 提 高患 者 的治 愈
2 0 1 3 年 6 月 第 2 O 卷 第 1 7 期
・医护 论 坛 ・
急性非典 型性 心肌梗 死 的临床诊 断与治疗
杨 佳 庆
山东省 潍 坊 市人 民 医院 , 山东 潍坊
2 6 1 4 0 1
[ 摘 要】目的 总结 急 性非 典 型性 心肌 梗 死 的临 床 诊 断及 其 急救 治疗 方 法 。 方 法 对 2 0 1 0年 1 2月~ 2 0 1 2年 l 2月
c h o l e c y s t i t i s , a n d 5 e a s e s a s p n e u mo t h o r a x . F i n a l l y , 2 2 0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c u r e d , 1 8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mp r o v e me n t , a n d 2 p a t i e n t s d i e d wi t h mo r t a l i t y o f 0 . 8 3 %. Co n c l u s i o n Ea r l y ECG a n d r a p i d my o c a r d i a l e n z y me s i n s p e c t i o n i s t h e k e y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a t y p i c a l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e n t c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t h e r i s k o f d e a t h o c c u r r e n c e , i m—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作者:周新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方法我院诊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营养心肌、溶栓等对症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治愈出院52例,死亡8例,治愈率达到86.7%。

结论临床医生应该足够重视和认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临床症状及其相关变异,避免诊断思维的局限性。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症状相对多样化,尤其是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且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1]。

所以,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本研究中,2011年0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营养心肌、溶栓等对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0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4.3~77.1岁。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或者高度怀疑心肌梗死。

1.2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6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25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35例。

其中,非Q波性心肌梗死者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伴R波电进行性降低、T波倒置而不伴有ST段下降、ST段普遍明显下降、QRS时限增宽、R波振幅增高、T 波电交替等异常现象;频发性室性早搏30例,房性早搏8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a)5例,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前间壁梗死13例,前间壁并前壁梗死l8例,广泛前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5例,下壁并后壁梗死和下壁并前间壁梗死各5例。

完整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完整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完整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诊断心肌梗死需要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

在临床评估方面,需要重点询问患者的胸痛和相关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可能向其他部位放射,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呼吸困难等。

同时需要注意不典型疼痛部位和表现,特别是女性、老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包括冠心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外科手术或拔牙史,以及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药物应用史。

体格检查方面,需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并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心功能。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心电图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对疑似STEMI的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也是诊断心肌坏死的重要指标,其中cTn是最特异和敏感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也有助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与心绞痛和急性心包炎进行区分。

心绞痛的症状可类似于心肌梗死,但胸痛性质轻,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效果好,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的序列变化。

急性心包炎的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持久而剧烈,深吸气时加重,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和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方面,除aVR外,其余多数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缩短心肌缺血时间,保护心肌,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

适应证包括发病12小时以内,预期FMC至PCI时间延迟大于120分钟,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24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若无直接PCI条件,溶栓治疗是合理的。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_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_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51例,死亡9例。

死亡者中死于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骤停1例,室颤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致阿斯综合征1例。

结论临床医生要对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测和心肌酶学动态性观察,避免诊断思维的局限性和鉴别诊断的片面性。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约有32%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者,其临床症状多样性及病死率高,很容易误诊和漏诊。

为提高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认识,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6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0~86岁,其中60岁以上56例。

1.2 临床表现无胸痛及其他部位疼痛45例;以突发性左心衰竭为主12例;胸闷、呼吸困难、慢性左心衰竭突然加重6例;心悸胸闷、呼吸困难5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7例;以头晕、晕厥为首发症状者5例;异位痛(牙痛4例、咽痛4例,左上臂肌肉痛2例)。

1.3 心电图本组60例患者入院后经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12例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余患者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移,T波倒置,行心肌酶学检查后确诊为心肌梗死,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均给予AMI常规处理,病情好转后出院。

1.4 诱因无诱因者32例;有诱因者28例,其中情绪波动16例,疲劳6例,饱餐、饮酒6例,用力排便2例。

合并糖尿病52例,高血压38例,脑梗死13例,老年痴呆5例,肺心病5例。

1.5 误诊情况误诊为消化疾病22例,其中为急性胃炎14例,胃肠痉挛3例,急性胆囊炎3例,急性胰腺炎1例,外科急腹症1例;误诊为呼吸疾病10例,其中为急性支气管炎3例,支气管哮喘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例,慢支肺气肿急性发作2例。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_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_1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明确诊断后给予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病情缓解97例,死亡23例,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12例,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4例。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变异和首发症状变异要有足够认识,避免诊断思维的局限性和鉴别诊断的片面性。

对于不典型的心电图表现要注意识别,追踪复查,严密监测,减少AMI的漏诊或误诊。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特点;误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

因老年AMI发病时症状多不典型,易发生延迟就诊及误漏诊,使梗死面积不断扩大,病情不断恶化,故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为提高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水平,减少不典型AMI的误诊、误治。

现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我科诊治的无痛性心肌梗死120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6年12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门诊或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经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确诊。

符合AMI诊断标准。

其中男75例,女45例。

年龄55~84岁,发病到住院时间平均(42±8)h。

1.2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表现22例,胸闷、心悸95例,胸骨后烧灼感28例,头晕65例,上肢麻木不适42例,心源性休克20例,急性左心衰竭25例,发热2例,头昏、黑矇12例、昏厥30例。

1.3 诱发因素和既往病史无诱因者42例;有诱因者78例,其中情绪波动45例,疲劳20例,饱餐、饮酒7例,用力排便6例。

糖尿病75例,高血压72例,脑梗死21例,老年痴呆5例,肺心病8例,长期卧床6例。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体会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体会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逐年增长,全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全国死亡率的15%,留给医护人员的压力非常大。

而少数AMIs发生在非典型病史、非典型体征或非典型实验室检查,发病率占总体的约8%,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运用综合分析,结合基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等诊断技术,准确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实际上,对于非典型AM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受到误诊、漏诊等因素影响,并且有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对非典型AMI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误诊、漏诊进行研究分析。

我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担任医生一段时间后,参与了一些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进行客观诊断后,发现这类病人的误诊和漏诊率相对较高,并且存在一些特点,以下是我所感受到的: 首先,关于误诊,它以“假”性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其次是将心肌梗死诊断为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从而未能正确诊断,导致患者晚期治疗落后,影响治疗质量和效果。

其次,漏诊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比如心肌梗死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未能及时进行,从而导致治疗障碍。

漏诊也有其特点,往往是由于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诊断情况,急性病情发展,医生们疏忽了患者的体征表现而发生的漏诊。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有以下几点:首先,应做好病史采集,准确把握病人病史,特别是要深入了解个人病史,比如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以期发现潜在性心血管病因素,从而准确诊断。

其次,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对于对于潜在性心血管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早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辅助检查,及早发现心肌梗死。

最后,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妥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减少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及时开展抗凝治疗,减轻病情并促进心肌再灌注,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对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误诊、漏诊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病人,及早发现心肌梗死病人,尽快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改善病情,减少死亡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心血管事件。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和恶心。

一些患者的首发症状并不典型,这就增加了诊断的困难。

针对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我们需要进行临床探讨,以便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类患者。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表现为与心肌梗死无关的症状,比如胃肠道症状、颈部或下颌痛、无力、焦虑、头晕、背痛等。

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些不典型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医护人员需要重视患者的病史。

一些患者可能已经有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史,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病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于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或者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应该高度怀疑可能出现的急性心肌梗死。

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的评估。

一些症状虽然与心肌梗死表现不一致,但是在具体的临床情况下却可能是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

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心肌梗死引起的交感神经激活所致,而颈部或下颌痛可能是由于心肌梗死引起的放射性疼痛所致。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症状评估,包括详细的疼痛描述、病史询问等,以便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怀疑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进行心电图、血液生化、心肌标志物等相关检查,以便尽快确定诊断。

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还可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更加便捷、准确的诊断方法。

这些临床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在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情况下,更好地确定患者是否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

针对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我们需要及时地进行治疗。

由于这类患者的首发症状不典型,所以往往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一旦怀疑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就应该及时地进行相关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以及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护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无胸痛或疼痛部位变异或以其他症状为突出表现或无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心梗。

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极易误诊、误治或漏诊。

临床表现不典型:1.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主要是因为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与由上腹部传来的感觉纤维共同会聚于同一神经元,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因而心脏感觉冲动传入丘脑和大脑皮质后,使病人产生上腹痛的错觉;病变心肌刺激迷走神经对胃产生一种反射作用,多见于下壁AMI。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易误诊为急腹症。

2.以畏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由于心肌梗死后坏死物质吸收所致畏寒、发热,误诊为感染性疾病所致畏寒、发热。

3.以牙痛、咽痛、头痛、颊肌酸感为首发主要表现:尤其老年人应注意鉴别,在发生AMI 时,心输出量下降,脑组织可缺血、缺氧及前壁AMI时对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牙痛、咽痛、头痛等。

4.以左肩、左臂疼痛为主要表现:心肌缺血缺氧时,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心肌交感神经传入纤维,经颈交感神经节1~5沿传入神经传至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及大脑,产生痛觉,痛觉可向颈髓2至胸髓4分布的任何部位放射,引起疼痛等不适,易误诊为肩周炎、臂丛神经痛,也可放射至咽部、下颌等,引起牙痛、咽痛。

易误诊为牙痛、咽炎等。

5.以心力衰竭、休克为主要表现:主要是一些AMI患者在梗死前,由于长期供血不足,导致心肌萎缩、纤维化、硬化,舒缩功能下降,一旦发生AMI,可以急性心衰为主要表现,引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如患者原有慢性咳嗽、咳痰史,易误诊为肺源性呼吸困难。

泵衰竭,右室心梗及发热出汗、呕吐致血容量不足,而导致心源性休克,易误诊为其它原因休克,特别是有发热、肺部罗音易误诊为感染。

6.以腹泻为首发主要表现:可能为病变心肌刺激迷走神经所致胃、肠道一种反射作用。

7.以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AMI患者梗死前,尤其是老年人,脑动脉已有硬化及供血不足,发生AMI时,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脑组织可存在严重缺血缺氧,导致极似脑血管的头晕、头痛、偏瘫、精神、行为异常,甚至可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易误为脑血管病。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作者单位:530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人民医院通讯作者:韩献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

方法分析本院收治46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

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39例,死亡7例。

死于心力衰竭4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骤停1例,心室颤动1例。

结论加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原因,以提高警惕性。

标签: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急性闭塞导致向前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

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心肌梗死由于隐匿性强,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贻误疾病的治疗。

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就2006年1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0~86岁,其中60岁以上43例。

1.2 临床表现无胸痛及其他部位疼痛19例,以突发性左心衰竭为主10例,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慢性左心衰竭突然加重6例,心悸或心律失常2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者3例,以头晕、晕厥为首发症状者3例,异位痛(牙痛2例、咽痛3例、左上臂肌肉痛1例)6例,出冷汗、休克为主3例,烦躁不安为主2例。

1.3 诱发因素和既往病史无诱因者20例,有诱因者26例,其中情绪波动11例,疲劳5例,饱餐、饮酒4例,用力排便各3例,糖尿病30例,高血压22例,脑梗死9例,老年痴呆2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3例,长期卧床2例。

1.4 心电图改变梗死型Q波形成,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及T波倒置,并且有规律性动态演变34例,无明显ST段抬高7例,延缓出现梗死图形1例,常规导联不显示梗死图形1例,仅ST-T变化,无Q波1例,1例下壁再梗,频发性室性早搏6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Ⅲ度A VB 1例。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以典型的胸痛、胸闷和气促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近年来临床报道了一些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这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探讨,并提出临床诊治建议。

1.年龄和性别特点有研究表明,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女性和年轻患者的比例较高。

这些患者常常表现为胸痛不典型,甚至无明显胸痛症状,而表现为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疲劳等症状。

2.心电图特点部分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也不典型,可能表现为ST段改变不明显或者无ST段抬高等。

3.癌症和免疫疾病等需注意的临床特点患有癌症、免疫疾病或严重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出现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而这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

二、影响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的改变,常常伴随着心肌梗死的不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纤维和微循环受损可能是导致不典型首发症状的原因之一。

2.老年人及女性患者老年人和女性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较为缓慢,常常容易被忽视。

一些老年人和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系统的疾病,可能掩盖或混淆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3.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异常和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也会导致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4.其他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都可能影响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1.临床诊断在临床实践中,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面临一定的困难。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标志物、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进行临床断诊。

需要警惕并及时排除其他疾病对症状的干扰。

2.治疗策略对于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紧急诊治是至关重要的。

治疗策略大致和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相似,然而要特别重视对症状不明显、诊断不确定的患者的护理和治疗。

1.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首发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一般民众和医护人员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心电图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心电图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心电图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心电图诊断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65例非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对临床病史、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的对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现为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诊,头痛、头晕6例,到神经内科就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10例,到消化内科就诊;胸闷、憋气、疼痛6例,到中医科就诊;从胸痛至就诊时间分别2d~12d。

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2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4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6例。

前壁心肌梗死18例,无Q波心肌梗死13例。

结论非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头痛、中上腹疼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临床医生应该提高警惕,特别对头痛、中上腹疼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及时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及时发现和诊断出非典型心肌梗死。

【关键词】非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常表现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诊,但在临床表现中,因梗塞范围的大小,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完全闭塞发生的快慢、部位和有无侧支循环等因素,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但其症状不典型,就诊不及时,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本文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电图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视,并及时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11年12月,共有65例患者,在我院门诊心电图室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男53例,女12例,年龄35岁~79岁,平均年龄61.3岁。

1.2 方法除对每例典型症状就诊的患者做心电图检查外,伴随其它临床表现的患者也常规做心电图检查。

对就诊科室、起病时间和未及时就诊原因、既往史等进行总结、归类;采集每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发现其中的特征性合规律性。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问题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问题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问题【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不典型;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环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与心电图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典型病例不难诊断,占全部心肌梗塞的70%~80%。

不典型的病例易于误诊或漏诊。

所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通常是指:①临床症状不典型,无胸痛或不以胸痛为主要症状;②心电图不典型:出现在极早期,还未出现缺血、损伤与坏死的全部指标;不是常规导联易于发现的部位;不是穿壁性而是内膜下;有其他心电图异常可能模糊或掩盖心肌梗塞的表现;③坏死物吸收的全身反应和生化反应不典型。

临床不典型者占13.4%~23.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据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5年内死亡率,约5%发生在病后24h内,主要原因为心律失常,尤其几小时内心电不稳定时最严重,易猝死,早期及时诊断治疗,显著提高存活率,故要重视和辩认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的心电图改变。

1 先兆约2/3的患者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前驱症状,其表现如下:①原无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严重的心绞痛。

且逐渐加重;②原有心绞痛性质发生改变,如发作加频,程度加剧,时间延长,或硝酸甘油疗效差;③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明显心动过缓;④心绞痛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明显加重。

⑤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夜间心绞痛;⑥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高耸或出现心律失常;⑦长期无症状后以出现心绞痛者;⑧少数人不是心绞痛而是胸部烧灼感,头晕,心悸等。

以上情况应警惕近期内心肌梗塞发生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2 无痛性梗塞约占5%~15%无疼痛或疼痛轻微,部分患者常被下列并发症所掩盖,如明显的急性肺水肿,迅速发生的心力衰竭、休克、晕厥或脑血栓等,老年人心梗半数以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的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或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突然加重,亦可表现为急性精神错乱、头晕、晕厥或卒中,糖尿病患者由于传入神经的失神作用而多无疼痛感,无痛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可高达42%。

浅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浅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浅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临床分析。

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35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治愈率为87.5%。

结论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医师要掌握心肌梗死的典型及变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辅助检查,才能准确诊断。

【关键词】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诊断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

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发作时可能不够典型,尤其是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隐匿性比较强,未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很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2]。

本研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4.0~77.0岁。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以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典型或者不典型的胸痛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坏死血清标记物的动态演变),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心肌梗死。

1.2 辅助检查指标1.2.1 心电图表现4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21例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19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

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多表现为,ST 段抬高,并伴有R波进行性减低,或者ST段明显下降,或者T波倒置,并不伴有ST段降低,或者R波振幅增高,或者QRS增宽,以及T波电交替等异常心电图表现。

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18例为前间壁梗死、7例为前间壁合并前壁梗死、6例为广泛前壁梗死、4例为下壁梗死、3例为下壁合并后壁梗死,以及2例为下壁合并前间壁梗死。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环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典型的AMI诊断一般无困难,而不典型的AMI则可能导致误诊而贻误抢救时机。

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6例不典型AMI的诊疗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AMI患者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60.5岁,伴发病有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3例。

1.2 临床表现:16例患者伴有不典型症状:上腹痛4例,背痛2例,腹泻频繁便意2例,胸部刺痛l例,仅有胸闷不适无疼痛者5例,气短、呼吸困难2例。

1.3 心电图:发病初期无病理性Q波者14例,有T波高尖者12例,ST段抬高者15例,ST段压低者6例,心电图无异常者2例。

入院后随病情进展出现病理性Q波或ST -T演变过程。

1.4 心肌酶:随病程进展肌酸磷酸激酶(CK)多呈数倍增高,个别轻微增高或不增高。

1.5 治疗方法:病人入院后(包括确诊及高度疑似病人)均给予吸氧、休息、抗凝、硝酸酯类药物、营养心肌药物、动态观察心电图、心肌酶,有溶栓指征时给予溶栓治疗,根据血压情况,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无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的前壁梗死者给予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者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并发传导阻滞者给予阿托品治疗,并发低血压者给予补液应用多巴胺,并发心衰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

1.6误诊与结果:本组病人就诊时误诊8例(就诊8h内没有确诊者,分别误诊为急性胆管炎、急性胃炎、肠炎等,收住病房后明确);疑诊者6例(入院时以其他诊断入院,但写上了心肌梗死的可能);就诊时确诊者4例。

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临床分析

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临床分析

在, 是高度整体观念的体现 , 是人与 自然 相互 协调 , 与时空结 合 的伟大创造 , 子午 流注 的运用形式 是多种 多样 的, 是互 相
联 系 、 相 转 化 的 , 此 , 当灵 活 运 用 , 可 拘 泥 形 式 。 用 互 因 应 不
针治病 , 以按照子午流 注先定 “ 可 开穴” 再 配“ 穴” , 病 较为稳 表 4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 比较( j±s , =7 ) 0 健, 针灸之用法不可专 用某穴 专治某 病 、 或某病必 须针某 穴
之局限观点来看待 , 而应从受 病之人 的整体类 型来观 察 , 全
面照顾 , 按时用穴 , 通其经脉 , 调其 气血 , 达到 对立 统一 , 动态
平 衡 之 目的 。实践 证 明 , 床 上治 疗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完 全 有 应 临
用 子午流注针法 的必要 , 运用子午 流注针法理论探讨心血管 疾病 的发病 与治 疗规律是 针灸 医学理 论的前缘 。用 子午流
者 的 症 状 不 典 型 , 呼 吸 、 化 、 经 、 动 系 统 的 某 些 症 状 以 消 神 运
吸系统症状 8例 , 以气促 、 吸困难为 主, 呼 可伴有 咳嗽 、 紫绀 等 ;3 神经系统症状 2 , () 例 以头晕 、 晕厥 为主 , 可伴有 精神不
佳 、 躁等 ;4 运 动 系 统 症 状 1例 , 上 肢 痛 、 有 左 上 肢 乏 烦 () 左 伴 力 、 肩胛 区闷痛。 左
中 图分 类 号 : 4 . +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78 (0 0 0 —6 10 R52 2 2 B 10 —5 5 2 1 ) 60 6—2
急性心肌梗死 ( MI是 临床 内科 危重症之一 , A ) 必须早 诊 断、 早治疗 , 典型症状的 AMI 一般诊断不难 , 但部 分 A 患 MI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知识分享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知识分享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知识分享发布时间:2022-02-09T01:57:42.00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曾丹[导读]曾丹(兴文县中医医院;四川兴文644400)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多是由于患者血管粥样硬化形成血栓,血栓堵塞冠状血管,使得血管内血液供给不足,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

该病发病急,致死率高,一经发现必须立刻就医尽早治疗。

其中,胸痛作为急性心梗最为常见的典型症状之一,也是医生诊断急性心梗的一大标准,因而,还有一些症状不那么明显的非典型的急性心梗则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一、什么是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谈及急性心肌梗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胸痛,这确实是急性心梗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但其实还有一部分急性心梗患者不存在这种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表现在别的方面,或根本就没有疼痛感,这种就叫做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也被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

二、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①无痛型。

这类患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疼痛,而是表现为其它症状,如胸腹部有堵塞淤闷感,血压较低,恶心想吐,心律不齐,心悸等,只能通过详细体检才能看出可疑心梗图形;②其它部位疼痛型。

这类患者不会感觉到胸痛,疼痛感主要表现在其它位置,如牙齿、上下腹部、下颌、脚趾等部位疼痛;③无症状型。

这类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其病症只能通过心电图进行检测。

三、关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方法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类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与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只在临床症状方面存在差异,治疗方法则是大同小异。

对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当本着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常规治疗:氧气呼吸机+心电监测+镇静止疼药。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本就是心肌缺血缺氧造成的后续一系列反应,所以及时补充氧气尤为关键。

同时持续心电监测心率、血压变化,患者疼痛难认时及时服用止疼药有利于患者做出进一步伤害自身的行为,缓解患者痛苦。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问题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不典型;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环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与心电图表现个体差异性较大,典型病例不难诊断,占全部心肌梗塞的70%~80%。

不典型的病例易于误诊或漏诊。

所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通常是指:①临床症状不典型,无胸痛或不以胸痛为主要症状;②心电图不典型:出现在极早期,还未出现缺血、损伤与坏死的全部指标;不是常规导联易于发现的部位;不是穿壁性而是内膜下;有其他心电图异常可能模糊或掩盖心肌梗塞的表现;③坏死物吸收的全身反应和生化反应不典型。

临床不典型者占13.4%~23.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据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5年内死亡率,约5%发生在病后24h内,主要原因为心律失常,尤其几小时内心电不稳定时最严重,易猝死,早期及时诊断治疗,显著提高存活率,故要重视和辩认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的心电图改变。

1先兆约2/3的患者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前驱症状,其表现如下:①原无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严重的心绞痛。

且逐渐加重;②原有心绞痛性质发生改变,如发作加频,程度加剧,时间延长,或硝酸甘油疗效差;③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明显心动过缓;④心绞痛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明显加重。

⑤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夜间心绞痛;⑥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高耸或出现心律失常;⑦长期无症状后以出现心绞痛者;⑧少数人不是心绞痛而是胸部烧灼感,头晕,心悸等。

以上情况应警惕近期内心肌梗塞发生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2 无痛性梗塞约占5%~15%无疼痛或疼痛轻微,部分患者常被下列并发症所掩盖,如明显的急性肺水肿,迅速发生的心力衰竭、休克、晕厥或脑血栓等,老年人心梗半数以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的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或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突然加重,亦可表现为急性精神错乱、头晕、晕厥或卒中,糖尿病患者由于传入神经的失神作用而多无疼痛感,无痛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可高达42%。

非典型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对策

非典型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对策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诊断[摘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急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

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典型心绞痛型达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心绞痛型的发病率可为30.2%,无症状型更是高达42%,而典型心绞痛型仅占20%。

说明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患者中,非典型心绞痛型是一较明显的特点之一。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诊断in early days diagnosis and counterplan of nontypical model clinical symptom ami patient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在急诊工作中重视的问题。

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典型心绞痛型达1/6~1/3。

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心绞痛型的发病率可为30.2%,无症状型更是高达42%,而典型心绞痛型仅占20%。

说明在老年人急性心梗患者中,非典型心绞痛型是一较明显的特点之一。

本文试结合急诊室工作中收集的23例病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急诊室早期发现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10例,女性7例,年龄43岁~89岁。

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胸痛均不明显,其中剑下及偏左侧者5例,偏右侧者有3例,下背痛2例,脐周痛1例,右肩痛1例,仅有胸闷无疼痛者5例。

腹痛患者腹部有压痛者有8例,常伴恶心、呕吐,乏力等。

各病例有时伴低血压、休克样表现等就诊,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其急救治疗方法。

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0例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20例患者入院后出现误诊,误诊率为8.3%,其中,5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0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5例误诊为气胸;220例患者最终痊愈,18例患者明显好转,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0.83%。

结论早期的心电图以及快速的心肌酶谱检查是确定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及时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死亡风险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标签: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流中断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的局部或大范围的坏死。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压榨性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以及濒死感,可以持续数日或数小时[1]。

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机体反应性较差,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

现就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40例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共收治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240例,其中,男180例,女60例;年龄55~65岁,平均60岁。

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最短时间为30 min,最长时间为72 h。

最常见的合并症为高血压,合并高血压者190例,合并慢支肺气肿者40例,合并糖尿病者30例。

1.2 临床表现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突然心悸、气促;可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称为异位疼痛[2],主要表现牙痛、下腹部疼痛、肩膀痛以及足痛等;部分患者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心肌梗死的可疑征象,部分患者的心肌酶谱完全没有改变。

1.3 临床辅助检查
240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检查,其中,心电图显示200例患者出现典型的Q波,40例患者出现ST段抬高。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肌酶检查,以速率法进行检测,主要检查的指标为: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这几项指标的正常值分别为20~200、114~240、0~25、0~40 U/L,患者入院后36 h内检查可见心肌酶明显升高,超出正常值的2~3倍。

1.4 治疗方法
1.4.1 心肌再灌注患者入院后的4 h内,如果能够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不但可以使受损的心肌得以存活,而且能够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本院主要采用尿激酶半小时内滴注(1.0~1.5)×106 U,或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入尿激酶40 000 U,接着以4000~24 000 U的速度慢慢注入,一旦发现血管再通后,计量立即减半,继续注入30~60 min,总量不超过500 000 U[3]。

1.4.2 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加治疗,可以转变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对于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本研究采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每间隔10 min重复一次,直至期前收缩消失;对于心室颤动的患者,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对于缓慢的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

2 结果
240例患者,20例患者入院后出现误诊,误诊率为8.3%,其中,5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0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5例误诊为气胸,220例患者最终痊愈,18例患者明显好转,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0.83%。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及其临床体征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主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供减少或中断,使所供应的心肌持续的缺血所导致,临床上较为典型的症状为胸骨后的持续性疼痛,发热、以及血清心肌酶谱的升高等。

而非典型性心肌梗死主要是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发生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患者由于常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建立侧支循环,以及由于老年人的痛阈值增高,而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客观的心电图改变、心肌酶明显增高[4]。

3.2 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对于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到非典型性心肌梗死:(1)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如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血压下降者;(2)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病史,突然出现胸闷气促,憋气加重等与肺部体征不吻合的;(3)突发恶心、呕吐,并伴有大汗淋漓并且排除了消化道疾患;(4)突然出现异位疼痛,然而无法查询出其他原因;(5)突然心悸、心律失常伴恶心、呕吐者;(6)实验室检查可见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增高,可出现显著增高的CK、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异常改变;(7)放射性核素利用缺血的心肌对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的化合物可选择性摄取之特点,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以发现梗死,确定梗
死的范围和程度,测定侧支血流、心肌损伤和心室功能,并可估计预后[5]。

3.3 误诊原因
(1)临床医师缺乏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典型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比如慢支肺气肿、消化道溃疡等,当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时候,临床医师常常局限于以往疾病的诊断模式而忽略了心肌梗死的存在;(2)老年人的生理特性较为特殊,当发生心肌梗死时,绝大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这与老年患者心肌自主神经功能变性、反应迟钝、痛阈明显增高有密切关系;(3)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冠状动脉病变时间较长,已经建立了侧支循环;(4)老年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的并发症,比如休克、呼吸困难、脑梗死等将症状掩盖[6]。

3.4 治疗原则
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入院前的就地抢救原则,首先保护心脏,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加大,对于合并严重的心率失常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预防患者的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够安全渡过危险期,而且救治成功的患者尽最大可能保留更多有功能的心肌[7-8]。

[参考文献]
[1] 钱远宇,孟庆义,王志忠.亚低温缩小急性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的实验性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3):129-132.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 罗凡初,杜志民.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2,8(1):1-3
[4] 赵缜,陈跃光,赵芳,等.心肌肌钙蛋白T 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4):233-235.
[5] 范昭豪,钟永煜,梁胡贞.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31-32.
[6] 蔡克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1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6):77-78.
[7] 李杰伟.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比较[J].广西医学,2008,30(8):1153.
[8] 王爱娥.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J].解放军医药杂志,2001,13(5):3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