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中历史重要概念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第一课

1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样结合的客观基础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其目的是要保证资本盈利条件,特别是要维护垄断组织和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帝国主义垄断实质的新发展,也体现了资本关系社会化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2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还有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

3协约国: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後期,美国、日本、中国等一些国家也先後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後退出了战争。

4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士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二课

1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马恩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发生在法国境内马恩河地区的一次重要战役。1914年8月,德军同法、英军队在法国边境展开激战,双方共投入350万大军。法军和英军被迫南撤。9月3日,德军越过马恩河。5日,法军主力经过重新部署,在马恩河一带200公里战线上开始反击德军,至9日迫使贸然南进的德第一、二集团军撤退到马恩河以北至凡尔登一线。马恩河战役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法金汉担任。

2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共投入近100万人,双方损失70多万人。由于伤

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法军队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的阵地进攻战役。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其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

第三﹑四课

1美国的“中立”:交战国之间的和平攻势破产后,英国对德国的海上封锁更加严密,德奥处境异常困难。德国统帅部为了挽救败局,1917年1月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以迫使英国“六个月以内投降”。“德国人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现在他们已拥有一百多艘潜艇,海军将领说服了她们的政府:一种无限制潜艇战将赢得战争。”他们认定德国不能迅速装备一支强大的军队,更不能迅速跨越潜艇出没的大西洋。“德国人相信,美军在欧洲战场发生积极作用之前,他们即能获得胜利。”德国的潜艇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成了美国参战的一根导火线。

2非正义战争:是指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

3债权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

第二单元

第一课

1巴黎和会: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2《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课

1凡尔赛体系: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2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所取代。

3洛桑条约:洛桑条约,也叫《洛桑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1 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会议上签订。一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7个协约国(英、法、意、日、希、罗、南),另一方是战败国的土耳其。洛桑会议是在英国、希腊武装干涉土耳其的“希土战争”失败后,为了解决中东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期间,协约国企图保持对土的某种控制。土力争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以取得在本土范围内的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