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广南县句町文化的概括与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山州广南县句町文化的概括与传承

文章主要以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广南县的句町文化做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句町文化在文山州广南县存在的历史较为久远,经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广南县黑支果乡牡宜出土的龙虎搭配图案金腰扣、铜镦铁矛等文物和相关遗迹的研究,认为该封土堆墓应为句町贵族,甚至为王族的墓葬,该墓群被列为云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国之不存,但句町古国的铜鼓乐舞和摩教、鸡卜一直都在广南的各个地方都有所沿承,并发展成了地域的特色之一。而“句町”本为壮语,意为“九族联盟”,笔者了解句町文化可以更好的了解广南县个民族的构成、发展甚至云南省东南部的历史情况。

关键词:句町古国、铜鼓乐舞、摩教鸡卜、句町余韵

一、文山州广南县地域概括: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地处东经104°31′至105°39′,北纬23°29′至24°28′之间。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8.1℃,≥10℃积温4651.7~6823℃,河谷最低海拔积温7337℃。广南县总面积7983平方千米。总人口77万人(2010年)。根据出土坚定的文物、古迹、化石、墓葬等证明: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广南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至今天,全县有11中民族,其中以壮族、苗族主,还有彝族、瑶族、回族、蒙古族、傣族、布依族等民族混居。

关于广南县的历史遗产,广南县有着被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壮族土司中管辖范围最广、建筑规模最大、世袭历史最长的土司府——广南县侬氏土司衙署,还有雁塔(文笔塔)、昊天阁(玉皇阁)、旧莫王氏宅院等。而广南县的县城莲城更是于199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文化名城”。自然景观最为出名的是:2001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省级名胜世外桃源——坝美和八宝等。

二、句町古国

在这片方圆7810平方公里的广袤的红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凝聚了苍苍岁月的古代文明。秦汉时期广南是“句町文化”的发祥地,是一部历史文脉厚重的发展史。壮族先民于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句町国,与夜郎国、古滇国齐名。句町国历史比古滇国长500多年,比大理国早1000多年。根据《汉书》、《三国志》、《宋书》、《水经注》等正史和方志记载:广南为古句(读钩)町王国故地。“句町”一词来源于壮语,意为“九族联盟”。句町是春秋战国时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成的一个古老国家,句町王毋波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率部归属汉朝,汉昭帝始元年间(公元前86-81年)又率部参加平定了滇池地区和洱海地区的反叛势力,因功勋卓著,被封为“句町王”。其国都在广南莲城,主体先民为壮族和傣族人民,能够大量的制造和使用青铜工具和武器。自此之后,句町王国一直延续到梁朝,历时达583年。

(一)对历史的佐证——句町王陵

对史料加以佐证的是境内发现的句町贵族墓地、40余面铜鼓等充分再现了句町古国的辉煌。在此墓地中出土了迄今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石寨山型铜鼓,一件象征身份和权力的龙虎搭配图案的金腰扣,而该文物在云南省目前为止仅发现两件。2007年9月,因连续2月下雨,广南县黑支果乡牡宜村委会牡宜坝子中一座叫白龙坡的山顶长满古树的圆型土丘下沉,陷出一个黑洞,四壁由10余吨古木镶嵌。经考证,该土丘为春秋到汉代典型的墓葬型制——木椁墓。经对其进行抢救性清理,“土丘”直径10.6米,墓室距地面1.2 米, 长5.1米,宽4.2米,高1.95米,从上至下由古木构筑三层。第一层木椁夹层中发现漆木耳杯,第二层发现“头箱”、竹简、铜灯等,第三层发现木雕车马模型、漆木耳杯、三足鼎和黄釉陶翁,共出土珍贵文物40余件。其中漆木器中的两件耳杯底部有“王承”字样。

同年10月、次年8至9月,在牡宜坝子进行两次勘察、调查,确定为青铜时代墓地后,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2011年3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第一期共发掘墓葬共计7座,出土器物170余件。其中分为兵器、生活用具、炊饮具、装饰品、车马具、礼乐仪仗器等6类。出土了迄今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石寨山型铜鼓,象征王权的金牌饰,精美绝伦的鸠杖、鸾车、鎏金铜葫芦、鎏金几案、铁剑、铁矛、羊角编钟、铜簋、铜甑、铜镜、铜镯、铜壶、辫纹耳铜釜、铜锄、铜

钺等汉代句町遗珍200余件,玛瑙数千颗。墓地四周5公里的山上存营盘、哨卡5个,古窑遗址2个,古矿洞5处,还有古驿道、烧人坡、万人坑等古代遗址。经考证,该墓地即为句町王陵区,最先在白龙坡顶发现的那座汉代木椁墓的墓主即为第四代句町王“承”。

黑支果牡宜句町目的的发现和挖掘,进一步的佐证了史料对广南曾经古国的记载,对于广南县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也有利于广南县民众对句町古国的了解。

(二)句町神韵——铜鼓乐舞、摩教和鸡卜

1、铜鼓乐舞。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重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铜鼓最早用作炊具,古代南方民族亦做为礼器,是的象征。其声洪远,故又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铜鼓被视为吉祥之物,平时妥善保存,遇隆重节日或婚丧礼仪才击鼓而舞。由于句町古国时期,先民们已经能够大量的运用和制作青铜器,故而人民的生活和娱乐都离不开铜器。传承至今的壮族铜鼓舞的先驱便是句町时期的铜鼓乐舞。《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载: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得骆越铜鼓”,其事发生在古句町国广南境内。

在广南境内出土和发现的铜鼓已达37面,从早期万家坝型至晚期麻江型等类型铜鼓,数量多,分布广,时间跨度大,是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铜鼓群。广南少数民族自古就有使用铜鼓的习俗,历史文献也多有记载,至今铜鼓仍流传在壮、彝民族中。广南石寨山型阿章“竞渡鼓”于1919年在黑支果阿章村发现,该鼓炉铸精工、造型端庄、纹饰华美、文化内涵深邃,是句町铜鼓中铸工和纹饰最为精美的。鼓上既有抽象的点(乳钉)纹、弦纹、锯齿纹、回(云雷)纹、圆涡纹、绳纹、网纹、编织纹等纹样,又有抽象的太阳纹、鹭纹、牛纹、羽人纹、武士纹、船纹等纹样,其鼓面、鼓身、鼓足的形制及内容体现了句町人的三元宇宙观念。这些纹饰不仅反映了句町人的自然崇拜、心理诉求,宗教观念,而且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说,它是句町铜鼓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